对当前分配制度存在问题的思考
对我国现有分配制度的看法
对我国现有分配制度的看法1. 咱国家这现有分配制度啊,就像一把公平的尺子,衡量着每个人的付出和收获。
你看那些努力工作的人,不就像勤劳的小蜜蜂,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应有的回报嘛。
这制度难道不是在鼓励大家积极进取吗?2. 咱的分配制度啊,它可不是死板的,它是灵活多变的呢!就好比一艘大船在海上航行,会根据风浪随时调整方向。
比如一些新兴产业的扶持政策,不就是为了让经济更好地发展嘛。
这多好啊,不是吗?3. 你们想想看,这现有分配制度是不是像一个大家庭的管家,把资源合理地分配给每个成员。
像那些贫困地区的扶持,不就是让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嘛,这多暖心啊!4. 咱国家的分配制度呀,就如同一个指挥棒,指引着经济的发展方向。
你瞧那些通过创新获得高回报的例子,不就是在告诉大家要勇于突破嘛。
这难道不让人充满干劲吗?5. 这分配制度啊,有时候就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每一个需要的人。
比如说对弱势群体的保障,让他们也能感受到温暖。
这不是很有人情味嘛!6. 咱的分配制度可真是不简单,它就像一个智慧的谋士,为国家的发展出谋划策。
像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不就是为了让各地都能齐头并进嘛。
这多厉害啊!7. 你们说这现有分配制度是不是像一道坚固的防线,保障着公平和正义。
比如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这是多么重要的事情啊,不是吗?8. 咱国家的分配制度呀,就像一束光,照亮着人们前进的道路。
想想那些通过努力实现梦想的人,不都是得益于这制度嘛。
这真的很棒啊!9. 这分配制度啊,有时候像一个神奇的魔法棒,能让一切变得更有序。
比如对资源的合理配置,不就是让经济更有活力嘛。
这多有意思啊!10. 咱的分配制度绝对是符合咱国家国情的,它就像一棵大树,为我们遮风挡雨。
让我们都能在它的庇护下茁壮成长。
这就是我的看法,你们觉得呢?我的观点结论:我国现有分配制度是公平合理且符合国情的,它在保障公平、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完善和优化。
关于工资分配制度的几点思考
74绩效薪酬文/辛彤云关于工资分配制度的几点思考工资分配是一个较为敏感的问题,关系到每一个职工的切身利益。
企业的良性发展离不开公平合理的工资分配制度,工资分配公平合理才能充分调动起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并起到促进企业和谐发展、为企业发展助力等重要的作用。
目前工资分配的基本模式是集团公司按考核办法清算工资总额,基层站段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自身的考核办法进行工资再分配。
本文结合当前的分配模式及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梳理出工资分配制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措施。
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和铁路发展的需求铁路现行的岗位技能工资制,是由过去的等级工资制演变而来的,在当时对调动职工的积极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和铁路各项改革逐步深化,该工资制在具体执行过程中逐渐暴露出它的局限性和不合理性。
●技能工资不能反映职工本人的技能水平铁路等级工资制自1993年改制为岗位技能工资制,1995年开始进行“考工升级”。
经过几年运作,技能工资制度的特征是职工工龄越长,技能工资越高,不能真实准确反映出职工的实际技能水平。
通过“考工升级”,技能工资可以通过职务的晋升和技术比武来提高,但增长幅度并不大。
●岗位间工资差距较小岗位之间,工资结构中的岗位工资(含岗位工资、岗效奖、安全绩效工资)差距较小,比如车务系统,客运员岗位与车站值班员岗位,在同等级车站中,客运员岗位的工资与车站值班员岗位的工资之间差距为892元。
但从工作量来看,车站值班员的工作量与工作压力远远大于客运员,如北京局集团公司天津车务段北仓站的车站值班员日均接发列车454列,几乎3分钟就要接发一列列车,而其工资与同车务段客运员的岗位工资的差距并没有充分体现出工作量之差。
如此容易形成部分职工更愿意调岗去客运岗位,甚至有些职工宁可收入低些,也要转去轻松的客运岗位。
尤其是现在的部分九零后年轻职工,家里条件不错,不愿意从事这种苦脏累的岗位,多增加的工资不足以驱动他们从事这类岗位工作,如此造成主要工种流失严重现象。
对我国当前收入分配格局问题的思考
对我国当前收入分配格局问题的思考摘要:经过20多年的改革,我国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
改变了过去吃“大锅饭”的平均主义。
但也出现了秩序混乱,分配不公等新的社会问题,特别是收入差距逐步拉大。
合理调整分配格局,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的发挥,也是市场经济体制建立阶段收入分配领域的焦点问题。
关键词:收入分配;格局;政策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我国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
过去全社会的收入差距很小,收入分配格局像一个“矩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收入分配格局进行了调整,鼓励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逐渐拉开了收入差距,调动了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但是,近几年收入差距幅度扩大,收入分配格局就像一个“金字塔”。
这样的分配格局对保持社会的发展与稳定极为不利。
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的发挥。
也事关全而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一、当前我国收入分配格局的现状第一,城乡收入差距扩大。
从1997—2005年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人均收入之间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同时扩大,而且农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速度远远低于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
如果把农民用于生产的费用和城镇居民享受的一些福利也考虑进来并将其货币化,那么差距就更大。
2005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22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2936元,相差达3.2倍多。
国家发改委公布的《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年度报告(2006)》显示,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近三年一直保持在3.2倍左右。
近年来,在国家采取多种惠农措施的情况下,城乡收入比例也还维持在3.21∶1,如果把城市居民收入中一些非货币因素,如住房、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各种社会福利考虑在内,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可能更高。
第二,行业收入差距在扩大。
20世纪90年代后期之前,中国各级政府曾在大约30个产业分别设置了程度不等的进入限制,部分企业由此获得了大量垄断性暴利。
分配制度存在的问题
分配制度存在的问题引言分配制度作为一个社会经济学的概念,指的是在一个国家或组织中,资源如何被分配给不同的个体或团体。
它对于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能忽视分配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分配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不平等的分配分配制度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不平等的分配。
在某些国家或组织中,财富和资源被少数人垄断,而大多数人面临贫困和不公平的待遇。
这导致社会不公平和经济不平衡的现象。
例如,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富人越来越富,而穷人越来越穷。
这种不平等的分配会导致社会不稳定和人民的不满情绪。
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可能的方式是通过增加税收和重新分配财富。
政府可以通过征收更高的税收来收集更多的资金,并将这些资金用于提供教育、医疗和社会福利等公共服务。
同时,政府还可以加强监管,减少贪污和腐败,确保资源的公平分配。
此外,社会各界也可以积极参与,推动社会公正和经济发展。
二、就业机会不平等分配制度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就业机会的不平等。
在一些地区或行业,就业机会有限,而在另一些地区或行业,就业机会充足。
这导致了人们的流动性不平衡和经济增长的不可持续性。
例如,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城市地区的就业机会比农村地区更多,这导致了大量农民外出打工,而农村地区的人口流失严重。
为了解决就业机会不平等的问题,政府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政府可以通过提供培训和教育机会来提高人们的就业竞争力。
其次,政府可以制定有利于企业发展和创造就业机会的政策。
最后,政府还可以在农村地区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吸引人们留在当地就业,促进农村地区的发展。
三、资源浪费和环境问题分配制度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资源浪费和环境问题。
在一些国家或组织中,资源被不合理地分配和利用,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恶化。
例如,在一些工业发达国家,能源和水资源的消耗高于其他地区,导致能源和水的浪费,进一步加剧了环境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可以采取一些环保措施。
完善分配制度的思考
完善分配制度的思考
近年来,我国社会的经济发展步伐日益加快,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分配制度的不完善,导致社会不公现象日益增加。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并完善我国的分配制度。
首先,我国的分配制度需要更加科学合理。
在我国当前的分配制度中,一些行业的从业人员的工资待遇与其从事行业的特点不相符,这导致了社会不公现象的增加。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建立科学的分配制度,根据行业的特点制定不同的工资待遇标准,从而让工资待遇更加科学合理。
其次,我们应该着重保护劳动者的权益。
在我国当前的分配制度中,一些劳动者的权益常常受到侵犯,这不仅影响到他们的生活水平,更削弱了他们的生产能力。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该改革公共服务体系,加大对职工的保障力度,实现合理薪酬和劳动条件,从而让劳动者愿意踏实把工作做好。
其次,我们应该完善税收制度,让高收入人群适当地承担更多的税收。
目前我国的税收制度虽然是逐渐完善,但是对于高收入人群的税收缴纳比例却依然不够。
高收入人群应该承担更多的税收,以平衡社会财富分配。
最后,公共资源的分配也需要更加合理。
在我国当前的分配制度中,一些公共资源被滥用,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和不公现象的增加。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该改革公共资源分配
系统,将公共资源分配和市场效益相结合,让有限的资源更好地受益于社会大众。
总之,当前我国的分配制度还存在很大的缺陷,导致社会不公现象的加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该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完善我国的分配制度,让社会的经济发展与公平正义相辅相成。
中国个人收入分配不公的深层原因及对策思考
中国个人收入分配不公的深层原因及对策思考中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不公是社会问题之一,在保持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落实“共享发展”的理念,打破收入不均问题,已经成为政府和人民共同的任务。
个人收入分配不公的深层原因有哪些?如何制定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呢?一、分配制度不完善在中国,目前立法关于个人收入分配的只是一些基本规定,比如最低工资标准等,对于普通员工工资的具体数额等并没有非常详细的规定,甚至有些都还处于模糊状态。
这使得特权阶层得以继续利用其权力巩固自身地位,挤占了普通劳动者的利益。
政府应加快完善分配制度,消除市场经济中的不公平因素,推进科学的收入分配制度。
通过彻底调整和优化社会资源配置,鼓励创新和创造,增加劳动报酬和财富积累,以消弭贫富差距和不公平现象。
二、教育体系教育是个人收入差异的关键因素,很多人因为教育水平有限,而难以进入高薪行业。
在中国,公立学校的资源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城市里,经济落后地区的学校教育资源普遍匮乏,且私立或民办学校纷纷涌现,这种现象容易造成教育资源分配的失衡,从而导致地区经济收入的不均衡。
因此,政府应该加强对教育的投资,建立公平的教育资源分配机制,实行一对一的辅导制度,让每个孩子都有自发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愿望。
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必须落实免费教育政策和义务教育,提高普及率和教育质量,这是重中之重,也是克服贫富差距的关键。
三、劳动力市场中国的广阔市场从上世纪70年代到现在已经经历了深刻的变革,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就业状况。
但是中国劳动力市场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雇主为其贡献的劳动价值未得到恰当的补偿,而雇主的职责已限于遵守法规和获得利润。
此外,劳动力市场还存在着行业内不同的技能水平收入不平衡的现象。
因此,政府应该通过提高劳动力市场的透明度和信息化水平,引导企业加强员工培训和提高技能,不再盲目追求长期效益,同时也要加强监管,确保企业员工权益合法得到维护。
四、税收制度税收制度是收入分配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税收制度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使个人所得税对个人收入的调节效果不明显,为居民提供了很大的避税空间,直接导致整个社会的财富分布更加不均衡。
分配制度的弊端及改良方案
分配制度的弊端及改良方案在现代社会中,分配制度被视为维系社会稳定的基石之一。
然而,在实践中,它却暴露出了许多弊端。
本文将从社会公平、经济发展以及治理体系三个方面探讨分配制度的弊端,并提出相应的改良方案。
一、社会公平方面的弊端分配制度在实现财富分配的公平性方面存在很多不足。
首先是“富人愈富,穷人愈穷”的不公现象。
由于有些人的天生就比其他人更有优势,例如上层社会资源的积累、家庭背景和文化程度的影响等。
而这些因素在不同阶层的人群之间产生的差异,会加剧社会阶级差异和贫富差距。
其次是地域差异带来的不公平情况。
财富和福利在不同地区是不均等的,有些地区的居民更容易享受到政府的福利和社会资源,而其他地区的居民则更容易被排除在外。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改良方案:1.建立公平机制政府应该建立公平机制,确保每个人都有同样的机会和权利去获取社会资源和财富,并且规范各类企业参与竞争的行为,避免形成寡头垄断和卡特尔。
2.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政府应该建立一个全面而可靠的社会保障制度,将家庭贫穷和个人困境与家庭和工作联系分开。
该制度应包括养老金、医疗保险、失业救济和住房津贴等,以避免因家庭背景造成的社会不公。
二、经济发展方面的弊端分配制度在实现经济发展方面也带来了不利影响。
由于薪资结构短期内难以调整,制定的分配制度常常不利于公司的长期发展和创新。
同时,因为企业招聘时特别侧重于背景以及地域限制,企业的人才缺口难以填补,大公司往往为这种限制而失去了雇佣最出色的员工的机会。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改良方案:1.持续更新工资制度制定优惠的薪酬政策,向高层企业管理人员推出长期股票激励计划,帮助企业激励内部员工的成长。
持续更新工资制度,配合经济发展而不断优化创新。
2.推行教育政策推行教育政策,让企业通过培养人才的机制来避免因为背景和地域限制导致人才缺口。
在公司招聘和晋升过程中,企业应强调教育背景和其他因素的平等意义。
三、治理体系方面的弊端分配制度在实现治理体系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
中国分配制度弊端
中国分配制度弊端其次,中国分配制度对于资源和财富的分配控制过于集中,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不公平。
很多资源都集中在政府手中,以政府的意志来分配,而不是通过市场的力量来决定。
这导致了资源分配效率低下,且容易出现贪污腐败等问题。
另外,中国分配制度的公平性也有待商榷。
尽管制度规定了相对较低的工资水平,但实际上很多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享受着高收入和特权,而普通工人和农民的收入却相对较低,并且缺乏相应的福利保障。
这导致了社会的不公平现象,容易引发社会矛盾和不满情绪。
此外,中国分配制度对于创新和创业的激励不足。
由于收入差距较小,很多人不愿意冒险创业或者进行创新。
相反,他们更愿意选择稳定的工作,因为即使在创业失败的情况下,他们仍然可以享受相对稳定的工资和福利待遇。
这限制了创新和创业的发展,也影响了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
最后,中国分配制度存在着滞后性和僵化性。
由于制度设定的固定标准和规定,很难及时调整和适应经济发展的变化。
在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制度的变革和调整相对滞后,导致资源和财富的分配不够灵活和高效。
特别是在当前的经济转型和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分配制度的滞后性和僵化性限制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综上所述,中国分配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弊端。
收入差距较小限制了个人努力的动力,资源分配效率低下和不公平,公平性存在不足,对创新和创业的激励不足,以及滞后性和僵化性等问题都制约了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因此,中国分配制度需要进行相应的和调整,以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提高资源和财富的分配效率和公平性。
当前国有企业薪酬分配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当前国有企业薪酬分配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自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国民经济稳步发展,我国的薪酬分配制度也经历了多次变革,为适应经济全球一体化,借助于企业股份制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充分的市场竞争中加大了薪酬分配制度改革的力度,薪酬分配体系不断朝更加合理的方向发展进步。
但是由于受传统薪酬管理的影响,国有企业在薪酬分配制度和管理上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国有企业薪酬分配制度的重要性1、国有企业分配制度完善可以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分配制度是对国有企业员工劳动强度的一个认可,如果国有企业的分配制度公平合理,这就表示员工的付出与收获是成正比的。
这种情况下,员工的劳动得到认可,其价值得到体现,这可以提高员工在今后工作中的积极性。
2、国有企业分配制度完善可以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发展国有企业分配制度完善能够推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不断做好薪酬分配工作,在不断发现制度缺陷和解决制度存在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提高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
二、当前薪酬分配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对国有企业薪酬分配的重视度不高对国有企业薪酬分配的重视度不高是国有企业薪酬分配制度存在的基本问题。
国有企业的领导或者是人力资源管理者如果没有从本质上意识到国有企业薪酬分配制度的重要性,其就不能够在计划安排中重视分配制度的完善,对于分配制度暴露出的问题不能够妥善而及时地解决,这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国有企业薪酬工作的开展。
2、现代企业制度还没有真正形成,政府干预国有企业的薪酬分配现象依然普遍,导致国企缺乏薪酬分配决策的自主权。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还没有实现真正的政企分开,国家对央企的控制和干预依然很多,薪酬分配制度也是由国家采取控制总额、或者按一定比例控制等方式进行干预;二是地方政府也对地方国有企业的薪酬总额、薪酬类别比例、分配形式等具体方面进行管理决策;三是我国还存在国有企业领导人身份不清的现象,经常出现国企负责人出任政府官员、政府官员出任或兼任国企负责人的情况。
分析我国分配制度在当今现实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并提出解决对策。
分析我国分配制度在当今现实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并提出解决对策。
劳动者作为国有资产的所有者是虚位的因而是残缺的,他既不能通过“用手投票”约束使用者,也不能“用脚投票”转让所有权,因此资产的收益性对劳动者来讲是不具备或不完整的。
■在我国目前劳动力总量供给过剩、资本供给短缺的情况下,劳动力在要素市场中自然处于不利的地位。
尤其是在低端劳动力市场中,以农村转移劳动力为主的非熟练、非技术劳动力的劳动报酬更是被压低到极限,并且缺乏基本的社会保障,长期处于被资本剥夺的境地。
■现行的工资制度,工资水平偏低,工资增长机制僵硬,缺乏制度性保障,致使工资外收入膨胀,助长国有单位职工收入的不规范;工资结构设置不合理,岗位绩效工资和年工资比重过低,不能体现合理的工资级差,缺乏激励和约束作用。
在我国,由于收入分配不公平现象引发的对公平分配问题的研究和讨论由来已久,对分配不公的原因亦有多种解释。
随着改革实践和相关研究的日渐深入,收入分配的相关制度性原因愈加显露。
从解决问题的需要出发,我们将着重对现行制度与政策的缺陷进行剖析。
一、现行分配制度的缺陷及其收入分配效应(一)初次分配与再分配对居民收入分配影响的基本估计按照SNA统计体系的规定,初次分配反映的是各收入主体对国民生产总值原始贡献所获取的相应的原始收入,收入形式主要表现为要素收入。
再分配及其派生收入主要指抚恤、救济、津贴,以及转移性收支等项目。
根据我们对城乡居民税前收入和税后收入的测算结果比较,对我国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对居民个人收入分配的影响得出两点基本判断:其一,初次分配是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的基础及主体分配渠道,其公平程度的高低对收入结果的公平程度有决定性影响;其二,目前再分配对居民收入差距的调节作用仍然有限,并且表现出不断降低的态势。
由此可以推论为,目前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个层次上都存在制约分配公平性的缺陷,其中初次分配的相关制度是现状形成的决定性因素,再分配制度缺陷助长了不公平分配。
对当前分配制度存在问题的思考
对当前分配制度存在问题的思考[摘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分配制度相应地也需要进行完善。
本文经过分析,指出当前我国分配制度存在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比例低、再分配过程中公共支出比重低、居民收入差距大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应当采取的措施有: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加大国家财政的公共支出力度,加强税收调节的力度,进一步规范行政权力等。
分配制度改革涉及层面广、难度大,做好这项工作需要长期的努力。
[关键词]分配制度分配体制劳动报酬公共支出税收政策我国实行的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劳动、资本、土地、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这体现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我国的分配制度适应了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极大地调动了劳动者生产的积极性。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这种分配制度也需要不断地进行完善。
一、当前我国分配制度存在的突出问题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原有的分配制度暴露出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比例偏低。
数据显示,我国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例从1997年的53.4%下降到2007年的39.7%,而政府所得由13.14%提高到14.16%,企业所得由18.99%提高到31.29%。
全国总工会近期的一项调查显示,“23.4%的职工5年未增加工资,75.2%的职工认为当前社会收入分配不公平,61%的职工认为普通劳动者收入偏低是最大的不公平”。
多年来,我国GDP以平均10%的高速增长,财政收入增长的幅度更快,年平均增长超过20%,但是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较慢,与GDP增长的差距越来越大。
二是再分配过程中公共支出比重偏低。
近年来,政府用于固定资产的投资快速增长,而教育、卫生、社会保障方面的公共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却在逐年下降。
2007年,这三方面支出总额占政府总支出的比重仅为29.29%,低于当年世界平均水平的20%左右。
我国分配制度的弊端及改良方案
我国分配制度的弊端及改良方案我国的分配制度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演变,从计划经济时期的“平均主义”到改革开放后的“差别化”和“市场化”分配机制,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弊端。
本文将探讨我国分配制度的弊端以及改良方案。
一、我国分配制度的弊端1.收入分配不公平在我国,个人收入差距较大,城乡、地区、行业等因素造成的收入差异比较明显,进一步加剧了收入不公的问题。
在城乡之间,农民收入较低,而城市居民收入较高;在不同地区之间,东部地区的居民收入普遍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在不同行业之间,知识密集型、技术含量高的行业收入明显超过就业市场不发达的行业。
2.财富分配不公平财富分配也是我国分配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在房地产市场的繁荣中,炒房的现象屡见不鲜。
大量的资金和资源被挪移到了房地产领域,而一般民众在购房过程中面临房价高涨的困境。
此外,一些企业的垄断经营导致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导致社会财富分配不平等。
3.社会保障不足在我国,社会保障还不够完善,尤其是基本公共服务的供应不足。
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的费用高昂,很多人难以承担。
一些贫困地区和人口基数小的地区的社会保险覆盖率也不高。
4.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劳动力市场不完善也是我国分配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的户籍制度和工资体系,劳动力市场上的薪酬和福利待遇状况相对较差,影响到劳动力的流动性。
此外,一些国有企业的“铁饭碗”制度也使得劳动力市场的调整不到位,从而影响了分配公平。
二、改良方案1.调整税收政策应该加强对高收入人群的税收调节力度,进一步收紧“税收豁免”、“税前扣除”等政策,使高收入人群应承担更大的税收负担。
此外,应该逐步建立和完善房产税制度,从财富角度调整收入分配。
2.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应该加大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增加社会保障的公共服务供应。
可以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开展社会保险扶贫等方式解决社会保障问题。
3.完善劳动力市场要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规划和管理,建立劳动力市场健康发展的制度,加强对非正规就业的规范,使各类就业机会更为公平地分配。
国有企业分配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国有企业分配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摘要:合理有效的分配制度不仅是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也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
近年来,作为重要市场主体的国有企业,在分配制度的设计和执行方面存在诸多不适应市场竞争的问题。
国有企业应该顺应市场竞争的现实需要,建立与劳动贡献成正比的员工收入分配机制,健全对经营者、监管者的收入激励约束机制,构建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分配制度。
关键词:国有企业;分配制度;公平;效率分配是指把生产资料分给生产单位或把消费资料分给消费者。
近年来,作为重要市场主体的国有企业,在分配制度的设计和执行方面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还存在一些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体制机制因素,制约了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发挥。
国有企业应该顺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建立与劳动贡献成正比的员工收入分配机制,健全对经营者、监管者的收入激励约束机制,构建注重公平、体现效率的分配制度。
一、科学合理的分配制度是公平和效率的理性结合首先,分配应该体现公平。
保证规则的公平、过程的公平,让人的发展机会、进入市场的机会、从比较贫穷的阶层提升的机会均等,只要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就能获得合理回报。
不能让个人之间、企业之间、地区之间获得收入的基础不均衡、机会不均等,收入和贡献不对等,更不能产生明显的贫富分化,那样会挫伤经济参与者的积极性,甚至影响社会安定。
其次,分配还要体现效率。
社会经济活动就像做一个大馅饼,在物质资料、人力资本和技术水平等都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将“馅饼”做的最大最好,是经济活动要解决的一个基本问题。
由于做“馅饼”的各种资源具有稀缺和有限性,一个社会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不要浪费每一种资源,将每一种资源都派上最好的用场,对每一种资源的使用和加工都尽量采取最好的方法或技术来处理,使其可用性最大。
最终做到采取最佳的组织形式或结构安排,将各种资源按其功能特色搭配,使各种资源的联合生产能力最大。
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合理利用,应当体现在劳动者收入和生产要素的分配过程之中。
国企分配制度弊端与改革
国企分配制度弊端与改革中国建材报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原有的分配制度已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如何搞好国有企业的工资分配工作,已是广大劳资工作者共同关心和积极探讨的问题。
一、现行分配制度存在的弊端现行的岗位技能工资制实施之初,它打破了原有的“大锅饭”制度,对稳定生产一线职工队伍,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工作也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但是,从近年的实践看,岗位技能工资制也逐步显露出了它的一些弊端。
1. 职工的技能等级与技能工资等级脱钩。
由于技能工资是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等级工资制演化而来,其晋级仍然按职工的工作年限、劳动成果、出勤率、违纪情况等考核,具有较浓的年功工资色彩,未能充分、准确地反映一个职工的真实技术水平。
职工技能等级的考核与技能工资的脱节,形成了新的“大锅饭”。
2. 2.工资结构不尽合理。
在实行岗位技能工资制之初,岗位工资与技能工资的比例约为5∶5,但在历年的调资中,许多企业的做法大都是偏重于对技能工资的晋级,背离了推行岗位技能工资制的初衷,不利于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3.岗位技能工资制实行之初,强调岗位工资向生产一线的苦、脏、累、险岗位倾斜,而忽视了技术和管理岗位,造成专业技术人才的外流。
岗位技术工资制的弊端,影响了按劳分配原则的贯彻执行,也削弱了工资分配的激励和调节作用。
2001年,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联合下发了国经贸企改(2001)230号文件《关于深化企业内部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改革的意见》,由此可见,国家对国有企业的分配制度的改革是十分重视的。
分配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是大势所趋。
二、改革的主要举措和途径1.调整职工收入分配结构,建立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工资制度。
对职工共享的部分,依据上级政策发放的各项津补贴项目合并纳入岗位工资,使这部分“死工资”成为“活工资”参与考核发放,合理地增加职工收入中活的部分,提高岗位工资在工资总额中的比例;通过调整岗位工资标准,合理拉大不同职工之间的收入差距,提高生产一线主要岗位、高级技术和管理人员的收入,真正建立以岗位工资或岗位绩效工资为主的工资制度。
论当今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论当今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必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把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多种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
即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决定收入分配结构。
而定义按劳分配,是社会作了必需的扣除之后,按照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
在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主要是按劳分配的方式。
因为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社会主义社会劳动的特点(劳动还存在着重大差别,还是谋生的手段),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不过,我们目前实行的按劳分配的方式同马克思当时的设想有着很大的区别,有其自身的特征:第一是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主体,不是社会唯一的分配原则,而是由企业;第二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消费品的原则,还不可能在全社会的公有制经济范围内按统一的标准实现;第三按劳分配只能以商品交换实现的价值量所曲折反映劳动量为尺度还而不能以每个劳动者的劳动时间为尺度。
第四按劳分配必须借助于商品货币的形式来表现而不是以“劳动券”的形式。
2.收入分配不平衡所面临的严峻挑战随着市场经济在中国的深入发展,国内出现了收入分配差距日益加大的形势,特别是东南沿海与中西部之间的地区差距大幅攀升,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
与此同时,城市和农村内部各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迅速拉开。
至九十年代中期,中国的总体基尼系数已上升到0.45的高度。
若按照国际通行的标准,已是相当不平等的差距。
除此之外,经济体制不健全,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差距明显拉大,贫困人口及失业率节节攀升。
上述这些严重的社会问题必然会引起对国内社会大面积的负面影响。
一方面会使发展丧失本来的意义,使大多数社会成员不能共享发展成果,从而形成一种“无发展”的增长情形。
现阶段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现阶段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一、问题:个人收入分配中的不公平问题个人收入分配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但当前存在不公平问题。
一方面,一些高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过高;另一方面,一些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过低,难以满足基本生活需要。
因此,出现了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
对策:1、加大福利改革力度。
改善社会保障制度和福利待遇,增加社保质量和养老金的覆盖面,这样可以让低收入阶层在退休之后得到更好的照顾。
2、加强教育和技能培训。
为了提高人们的就业能力,我们应该增加职业技能培训机会,不断提高人们的知识水平,以提高就业机会与收入水平。
3、推行稳健货币政策以促进经济发展。
稳健货币政策的实施可以使经济增长稳定,激励企业创新和扩张,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4、加强对有价值的的劳动力的补贴。
对于涉及科技创新领域、社会公益及大众健康领域的有价值的劳动力,可给予政策支持,以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
5、改进税制。
根据不同收入群体的情况,设计更合理的个人所得税制,以帮助改善收入分配,减少差异。
二、问题:个人劳动报酬不足的问题在我国,许多低收入工人的工资并不高,很难够资让他们过得舒服。
这些工人的收入可能比经济城市生活成本低至少一倍,他们的家庭经济状况通常是相对贫困的。
对策:1、建立全面和可持续的工人舒适基准。
建立全面和可持续的工人舒适基准以解决低收入劳动者收入不足的问题。
这个标准应该考虑到当地的生活成本和相关因素,确保工人的收入水平可以满足其基本生活需求。
2、加强对企业的监管。
加强对企业的质量监管以确保他们不会削减员工福利,降低劳动报酬。
同时,对于压低员工工资的企业进行严厉的惩罚。
确保员工的权益得到保护。
3、加强劳动力组织和工会的支持。
劳动组织和工会可以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关规定来帮助解决缺乏收入保障的问题,并支持集体谈判通过和解决工资纠纷。
4、提高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在农村地区支持农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创新和投资,以提高农民的劳动力市场获取能力。
分配制度弊端
分配制度弊端引言:分配制度是社会经济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决定着资源的分配方式和公平程度。
然而,就像任何制度一样,分配制度也存在一些弊端。
本文将讨论分配制度的弊端,并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
虽然分配制度在许多国家中被视为维护社会公平的重要工具,但它的弊端需要我们持续关注和改进。
第一弊端:不公平的资源分配分配制度的一个显著弊端是资源的不公平分配。
尽管分配制度的初衷是确保每个人都能够获得适当的资源,但实际上往往存在着资源的不均衡分配。
一些人可能因为出身、地理位置、政治关系或其他不公正因素而无法获得他们应得的资源。
这种不公平分配不仅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性,也使得富裕和贫穷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扩大。
解决方案:公正的监管机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公正的监管机制,确保资源的公正分配。
这可能包括建立独立的监管机构,制定公平的分配准则,并定期审查和修订这些准则。
同时,应该加强对资源分配过程的透明度和公开性,以便公众能够监督和参与其中,确保资源的公正分配。
第二弊端:刺激产业不公平竞争分配制度的另一个弊端是它可能刺激产业中的不公平竞争。
在某些情况下,分配制度可能会对某些企业或个人提供特权,使他们能够获得更多的资源或更好的待遇。
这种不公平竞争不仅违背了市场原则,也阻碍了健康竞争环境的形成。
同时,它还可能导致低效率的资源分配,限制了整个经济的发展潜力。
解决方案:公开透明的竞争环境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公开透明的竞争环境,确保每个企业和个人都能够平等竞争,获得公平的机会。
政府应该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和执法力度,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并建立公平竞争的法律框架。
此外,应该推动信息公开,提供透明的竞争数据和评估标准,使企业和个人能够更好地了解竞争环境,提高其自身的竞争能力。
第三弊端:缺乏激励机制分配制度的另一个弊端是它可能缺乏激励机制。
在某些情况下,分配制度可能会使人们失去对个人努力和创造力的积极激励。
如果个人无论付出多少努力都无法获得更多的资源或回报,那么他们就没有动力去创造和创新。
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存在问题的思考
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存在问题的思考
当前我国存在的收入分配问题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收入分配不够公平,在城乡、地区、企业和个人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较大,高收入者占据绝对优势,而农民和低收入者的收入则相对较低。
2. 收入分配不够合理,传统工资和福利收入占比较大,而资本收益的比重相对较低,导致部分人的收入过于依赖工资和福利,缺乏资本积累,面临快速失业风险。
3. 收入分配不够可持续,一些高收入者倾向于将财富投资于不稳定的资产,而不是长期稳定的资产,导致他们的收入波动较大,收入方式不稳定。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通过以下措施来改变:
1. 加强收入分配政策调整,重视农村和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分配问题,缩小城乡和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
2. 确定更加合理的收入分配比例,加强对资本收益的监管,控制高收入者的过度获得,加强对低收入人群和劳动者的保护。
3.推动经济转型,优化经济结构,促进长期稳定的资本积累,扩大中产阶级规模,缩小贫富差距。
当前收入分配存在问题的思考
当前收入分配存在问题的思考一、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取得的成效与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逐步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僵化的收入分配制度,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有效调整各种经济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促进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一是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减贫成就举世瞩目。
二是法规制度逐步完善,初次分配有章可循。
三是政府再分配调节能力不断增强,市场机制缺陷得到弥补。
但是,收入分配领域仍然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有些还呈现加剧的趋势。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下降改革开放以来,政府、企业、居民三者分配关系的演变大体可分为向居民倾斜(1978~1995年)和向政府、企业倾斜(1996年至今)两个阶段。
2000~2021年,居民可支配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总收入的比重从65.5%下降到57.5%,下降8个百分点,政府和企业占比则分别提高5.2个和2.8个百分点,劳动者报酬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比重从51.4%下降到39.7%(二)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无论是城乡之间、城乡内部,还是行业之间、地区之间,居民收入差距均呈扩大趋势,低收入群体增收难度较大。
1.农民收入增幅减缓,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改革开放初期,农民收入增长较快。
但1984年以后,增幅持续减缓,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不断扩大之势。
由图1可以看出,近几年,虽然农民收入在增加,但增幅持续减缓。
尤其是最2021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远远低于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
二者的收入比值也很大,是1:3.3,并有逐年加剧的趋势。
而上世纪80年代是1:1.8,90年代1:2.5。
考虑到农村居民纯收入中相当部分用于生产性投入,而城镇居民享受住房、医疗、教育等各种财政补贴,因此实际差距更为悬殊。
2.城镇居民之间收入差距扩大,表现在行业差距扩大收入最高的行业是金融、保险业,最低是农、林、牧、渔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当前分配制度存在问题的思考[摘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分配制度相应地也需要进行完善。
本文经过分析,指出当前我国分配制度存在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比例低、再分配过程中公共支出比重低、居民收入差距大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应当采取的措施有: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加大国家财政的公共支出力度,加强税收调节的力度,进一步规范行政权力等。
分配制度改革涉及层面广、难度大,做好这项工作需要长期的努力。
[关键词]分配制度分配体制劳动报酬公共支出税收政策我国实行的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劳动、资本、土地、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这体现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我国的分配制度适应了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极大地调动了劳动者生产的积极性。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这种分配制度也需要不断地进行完善。
一、当前我国分配制度存在的突出问题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原有的分配制度暴露出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比例偏低。
数据显示,我国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例从1997年的53.4%下降到2007年的39.7%,而政府所得由13.14%提高到14.16%,企业所得由18.99%提高到31.29%。
全国总工会近期的一项调查显示,“23.4%的职工5年未增加工资,75.2%的职工认为当前社会收入分配不公平,61%的职工认为普通劳动者收入偏低是最大的不公平”。
多年来,我国GDP以平均10%的高速增长,财政收入增长的幅度更快,年平均增长超过20%,但是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较慢,与GDP增长的差距越来越大。
二是再分配过程中公共支出比重偏低。
近年来,政府用于固定资产的投资快速增长,而教育、卫生、社会保障方面的公共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却在逐年下降。
2007年,这三方面支出总额占政府总支出的比重仅为29.29%,低于当年世界平均水平的20%左右。
从公共支出占GDP的比例来看,“我国2007、2008年科教文卫四项总支出占GDP的比重分别为4.73%、4.98%,只相当于中等收入国家2004年单项公共教育或医疗卫生的支出比重”。
三是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
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行业差距成为收入差距扩大化的三个焦点。
城乡差距已扩大为3 33倍,城乡之间差距过大会使我国二元结构的矛盾加深,不利于城乡协调发展;东中西部发展极不平衡,东部发达地区城市化率在60%以上,而中西部地区在40%以下;行业收入差距明显,收入最高的行业,其人均收入是最低行业收入的15倍。
四是税收征管问题突出。
当前税收政策的问题突出表现为对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方面,税收监管体系不完善,税制设计有欠缺,税种单一。
具体来讲,“一是缺乏切实可行的监测居民收入的办法,税务部门无法切实掌握居民实际收入状况,从而为逃税、避税提供了可能;二是存在课税方式不合理、免征额过低等问题。
这导致我国个人所得税征收不足,个人所得税占GDP的比重偏低,同时纳税主体不是高收入者,而是中等收入者”。
数据显示,2008年个人所得税收人方面,中低收入者占到了65%,而高收入者交税只占35%,税制设计的不合理,直接影响了社会的公平。
二、我国分配制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应当承认,收入分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制度体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许多问题纠结在一起。
马克思说过,“分配关系不过是生产关系的背面”。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变革,必然会带来分配领域的深刻变革,所以,对当前问题的分析要全面、完整,既要看到表面的原因,更要从体制机制着手进行深入分析。
概括起来,导致我国分配制度存在诸多问题的原因有三个方面。
1、行政权力参与市场分配市场经济中的政府应该发挥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政府通过运用经济、法律手段,间接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国各级政府经常“越位”,直接参与到市场竞争当中。
在国有土地出让过程中,政府通过拍卖土地获得大量的资金,却人为提高了土地的价格,造成当前房地产市场的畸形发展;在国有企业的经营中,“由于政府是国有企业的最大股东,是政府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所以也就丧失了对它们进行监管的动机”。
更重要的是,由于国有企业涉及行业的特殊性,对民营企业设置的进入门槛很高,这样既不利于提高国企的效率,也限制了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2、分配体制没有理顺这是造成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行业差距不断拉大的关键原因。
从城乡差距来看,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虽然有所好转,但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扭转。
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城市和以小生产为基础的农村在发展中的差距仍在不断扩大。
最突出的问题是户籍壁垒问题依然得不到根本解决,大多数农民工依然是城市的“过客”,同工不同酬、子女入托上学难、买房难定居难等问题长期困扰着那些常年在城市打工的农民;城乡公共投入差距过大,国家对城市的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的投入占到全部投入的绝大部分,而农村各方面条件却长期得不到改善,致使农村发展缺乏后劲。
从地区差距来看,东中西部发展差距正在不断拉大。
邓小平当年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一个大局是首先支持东部地区发展起来,中西部地区要顾全这个大局;男一个大局是当发展到一定时期,东部地区要拿出更多力量帮助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东部地区也要服从这个大局。
凭借国家的优惠政策、中西部地区的大力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起来了,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已达到60%以上,但目前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却较缓慢,城市化平均水平在40%以下,而且与东部的差距还在进一步扩大。
从行业差距来看,垄断行业高收入的取得,既不是凭借较高的效率,也不是凭借先进的技术,而是国家对其行业进行保护的结果。
而且,这些垄断行业每年还要享受国家的高昂补贴。
3、法律监管有漏洞一方面是法律规范不健全。
从宪法到具体的部门法,我国法律对分配制度的规定很多,但还不是很全面,与变化较快的社会生活相比,法律制定的步伐相对滞后,比如对劳动者工资的增长、对垄断企业利润的分配、对农民工失业的补偿等等,这些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与社会和谐稳定紧密联系的方方面面,都还没有一套成熟的法律进行规范。
法律规范的缺失,直接导致分配领域秩序混乱,严重影响了社会分配的正常程序,对社会公平造成了损害,给社会稳定带来了隐患。
另一方面,现有法律在现实中的执行力比较弱。
《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都对公用企业利用垄断地位获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提出了明确的法律界限,对公用企业剥削性滥用、妨碍性滥用等不正当竞争手段设置了法律禁区,但现实中公用企业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屡禁不止,拒绝互联互通、拒绝交易、任意提高服务价格等行为随处可见;《劳动合同法》虽然严格规定了劳动者的各项权利,但劳动者各项权利的保障在现实中却被打了折扣,随意加班、苛扣工资、侵犯权利的事情屡有发生,劳动者在企业中如履薄冰,始终处于弱势地位。
截至2009年第二季度,我国共有农民工1.51亿,其中参加养老保险的仅占15.88%,参加医疗保险的仅占27.5%,参加失业保险者仅占10.1%,参加工伤保险者也仅占33.5%。
三、完善我国分配制度的政策建议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是当前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从国家发展层面来讲,要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收入分配是改善人力资本结构、加快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的基本途径;从满足个人需要的层面来讲,分配结构的调整,有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直接办法是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
过去为了增加国家积累,加快经济发展,我们实行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低--工资。
现在,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我国经济今后增长的动力将转向依靠内需来推动。
拉动内需,必然要求提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
应通过建立工资集体协商机制,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同工同酬,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等办法不断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实现+“挂钩”,即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挂钩、劳动所得与企业效益挂钩、工资收入与物价水平挂钩。
基本保障是加大国家公共支出力度,实现城乡、区域公共服务均等化。
公共支出重点包括农村转移性支付、保障性住房、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内容。
进一步加大农村转移支付力度,提高种粮补贴、购置农机具补贴,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入,培育和完善农村消费市场服务体系。
继续实施家电下乡等惠农措施,继续加大对保障性住房、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的投入。
做好这些方面的工作,既是稳定民生的需要,也是今后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须。
加大对中西部地区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不断缩小区域差距,关键是出台相关政策,加大转移支付的力度。
工作重点是加强税收调节力度。
要减轻工薪阶层税收负担,提高高收入者的税额征收。
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一是完善税收征管体系,税务部门要和金融等部门联合开展工作,摸清居民财产的实际数量,做到税收征管家底清楚,有的放矢,特别应当强调官员的财产申报制度;二是合理调整税种设置,将个人所得税由分类所得税调整为综合所得税,既便于税务机关征收,也防止少收漏收;三是提高对高收入者的征税幅度,对,中低收入者来说,应当提高税收起征点,还“富”于民。
根本举措是规范权力。
在我国市场转轨过程中,最大的不公平是机会的不公平,权力参与市场竞争、扭曲市场环境的现象不容忽视。
分配制度的出发点是人人都可以获得公平的机会,既包括人人享有教育、医疗等基本的社会保障,也包括建立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不能允许特权的存在。
当前的重点是改变政府对生产要素市场的过度干预和直接参与,改革要素市场的动作方式,改变权力对资源的控制手段。
让市场来配置资源,政府只能是市场规则的制定者,而不能成为利益竞争的参与者。
(责任编辑:李文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