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记叙文阅读导学案

合集下载

《记叙文》 导学案

《记叙文》 导学案

《记叙文》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记叙文的概念、要素、特点和分类。

2、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包括立意、选材、结构、描写等。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一篇内容具体、中心明确、语言生动的记叙文。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记叙文六要素的把握和运用。

(2)记叙文的立意和选材。

(3)记叙文的描写方法,如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等。

2、难点(1)如何在记叙文写作中突出中心,使文章有深度和内涵。

(2)如何使记叙文的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三、知识讲解(一)记叙文的概念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二)记叙文的要素记叙文有六个要素,分别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时间:事情发生的具体时间。

地点:事情发生的具体地点。

人物:事件中的主要人物。

起因:事情发生的原因。

经过:事情发展的具体过程。

结果:事情的最终结局。

在写作记叙文时,要把这六个要素交代清楚,这样才能使读者对所叙述的事情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三)记叙文的特点1、真实性记叙文所写的内容必须是真实的,不能虚构或夸张。

但在真实的基础上,可以对一些细节进行适当的加工和处理,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2、形象性记叙文要通过对人物、事件、环境的描写,使读者在头脑中形成生动的画面,感受到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3、叙事性记叙文以叙述事情的发展过程为主,通过对事件的叙述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记叙文的分类1、写人记叙文以人物为主要描写对象,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

2、叙事记叙文以事件为主要描写对象,叙述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局,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3、写景记叙文以景物为主要描写对象,描绘自然风光、社会环境等,表达作者对景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状物记叙文以物品为主要描写对象,通过对物品的形状、颜色、质地等方面的描写,表达作者对物品的喜爱或对生活的感悟。

《记叙文》 导学案

《记叙文》 导学案

《记叙文》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记叙文的概念、要素和特点。

2、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包括如何选材、立意、组织结构、运用描写手法等。

3、能够通过写作实践,提高记叙文的写作能力。

二、知识储备1、记叙文的概念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2、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记叙文的特点(1)真实性:所记叙的内容必须是真实的,不能虚构。

(2)生动性:通过对人物、事件、环境的描写,使文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3)完整性:要把事件的过程叙述完整,让读者清楚地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

三、写作方法与技巧1、选材(1)紧扣主题:选择的材料要能够突出文章的主题,为主题服务。

(2)新颖独特:选取具有新鲜感、能吸引读者兴趣的材料。

(3)以小见大: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反映深刻的道理或社会现象。

示例:写母爱主题,可以选取母亲在自己生病时无微不至的照顾,或者母亲在日常生活中默默为家庭付出的细节。

2、立意(1)积极向上:立意要具有正能量,能够给读者带来启发和鼓舞。

(2)深刻独到:要对所记叙的事情有深入的思考,挖掘出其背后的意义。

例如:记叙一次志愿者活动,不仅可以展现活动的过程,还可以通过这次经历,表达对社会责任感的理解和追求。

3、组织结构(1)开头引人入胜:可以使用设置悬念、描写环境、引用名言等方法,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2)中间条理清晰: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或者采用倒叙、插叙等手法,使文章层次分明。

(3)结尾画龙点睛:总结全文,升华主题,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比如:以“一件难忘的事”为例,开头可以描写一个紧张的场景,引起读者的好奇心;中间详细叙述事情的经过,包括遇到的困难和解决的办法;结尾则表达这件事给自己带来的成长和感悟。

4、描写手法(1)人物描写外貌描写:描绘人物的容貌、体态等,展现人物的形象特点。

语言描写:通过人物的语言,表现其性格、心理和情感。

记叙文阅读导学案0001

记叙文阅读导学案0001

北林区兴福中学“导学·合作·探究”型课堂教学导学学案班级四年三班姓名编号日期: 2013-9- 审批:课题:记叙文阅读指导设计者:年级·组制【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体会作者写作意图,感受文章的中心思想。

2、过程与方法:掌握全文结构,把握文章重点语句,研究记叙文的体裁。

、旧知链接:记叙的六要素:、、、、、。

记叙的顺序:、、、。

一般有以下几种——人线、物线、情线、事线、时线、地线。

同类演练(时段:,时间:分钟)“日日清巩固达标训练题”自评:师评:阅读《父亲的爱》回答问题。

基础题:(1) 第10自然段的"除非....."中的省略号隐去了什么内容?请补充。

发展题:(2) 第7自然段中,很少给“我”写信的父亲为什么会在他的短柬中告诉“我”他的草坪长得很美?提高题:(3)读罢这篇文章,你是否发现了以前没有发现的父母亲对你的爱?请举例说明Ⅲ.复习辅导部分:回头看: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1、比喻的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事物间有相似性)2、比拟的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3、夸张的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4、对偶的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5、排比的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或增强表达效果)。

6、设问的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7、反问的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8、引用的作用: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

9、对比的作用:主要运用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的作用。

记叙文阅读专题导学案2

记叙文阅读专题导学案2
晚上,支委会正式讨论去南边的人员名单,会开到半截,丑兵闯了进来。
指导员疑惑地笑着问:“王三社同志,你?”
丑兵眼睛潮乎乎地说:“我想上前线。我虽然长得不好看,但是,我也是个人,中国青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
丑兵被批准上前线了。
开完欢送会,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就披衣下床,向丑兵住的房子走去——他单独睡在猪圈旁边一间小屋里。半个月亮明灿灿地照着营区,像洒下一层碎银。小屋里还亮着灯,我推开门走进去,丑兵正在用玉米糊糊喂一头小猪崽,见我进来,他慌忙站起来。把喂好的小猪抱进一个铺了干草的筐子里:“这头小猪生下来不会吃奶,放在圈里会饿死的,我把它抱回来单养……"
2、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的作用:描写了……的景色
①渲染了……的气氛②烘托了人物……的心情
③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在文章开头部分出现)
④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做铺垫(多次出现)
⑤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
⑥表现文章……的中心
3、修辞手法及作用: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现了作者(或文中人物)的…情感。
四、展示
展示方案:将小组内形成的解题思路,结合具体的句子进行解析。
五、达标测评
《丑兵》
莫言
1976年冬天,排里分来了几个山东籍新战士,丑兵王三社就是其中之一。与其他人站在一起,恰似白杨林中生出了一棵歪脖子榆树,白花花的鸡蛋堆里滚出了一个干疤土豆。
长得丑,就老老实实的,少出点风头吧,他偏不,他对任何事情都热心得让人厌烦,口齿又不太清楚,常常将我姓郭的“郭”字读成“狗”字,于是我在他嘴里就成了“狗”排长。
课题: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之句子赏析
学习内容
个性笔记
【学习目标】能够分析句子的特点,根据句子的特点进行赏析。

阅读指导课导学案

阅读指导课导学案

《记叙文阅读》导学案滦南县倴城初中赵百乐一、记叙文中考要点:(课件出示)1、理解文章重要词语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3、理解文中重要句段作用。

4、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5、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6、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7、鉴赏文学作品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8、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9、体验作品的形象和情境,拓展作品的主旨和内涵。

二、学习目标:(学生齐读)(提前板书)1.掌握赏析句子的方法。

2.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3.学会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4.分析题目的含义三、技巧点拨:(一)知识回顾,享受学习乐趣(学生分小组回答,其他小组学生点评)1.如何品味赏析句子?你能分别举例吗?•(1)修辞•(2)炼字•(3)描写方法2.环境描写有哪些作用?•(1)烘托…心情;•(2)渲染…气氛;•(3)为下文作铺垫;•(4)推动情节发展;3.如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人+事+结果” 紧紧扣住核心事件4.如何分析题目含义?(1)表层含义 (2)深层含义(二)记叙文的阅读步骤(学生独学)1、阅读全文:运用“六要素”知识,对文章内容、作者思路等有一个全面感知。

2、浏览考题:粗略了解考察内容。

3、再读文章:与题目相关的内容仔细阅读。

4、解决问题:找准答题区域,注意关键句、主旨句、抒情议论段。

5、认定补充:对考题做进一步审视,并对所做答案进行认定、补充。

(三)解题时心中要牢记三种意识:(教师提示)1、文本意识——以文解文2、语境意识——依托提示语、关键词、过渡句、中心句等,准确深入理解。

3、要点意识——抓关键词,要点全,简洁回答。

四、合作探究,擦出智慧火花(学生独学后分小组讨论群学。

)只想让您听听我的心跳这些年来,一直有一个影子在我脑海里,既模糊又特别清晰。

在大学毕业之际,我要去揭开这个谜底,完成这个埋藏了十年的心愿。

19号,我选了这个时间启程,因为19号是一个特别的日子,一个我最喜欢最期待的日子。

[精品]记叙文阅读训练导学案.doc

[精品]记叙文阅读训练导学案.doc

七年级语文导学案组别: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课题记叙文阅读训练时间2011年5月9日课型预习展示授课人学习目标1、明确考试对现代文的要求。

2、能运用记叙文的答题技巧解决实际问题。

环节预设1、解读目标2分钟3、独学23分钟5、准窑并展示35分钟2、眼脑机能训练10分钟4、交流感言10分钟(第一时)6、整理巩固10分钟(第二课时)导学过程一、眼脑机能训练:1、定点凝视训练,1分钟。

2、快速移动训练,1分钟。

3、横向移动训练,1分钟。

(记录下自己的速度)4、纵向移动训练,1分钟。

(记录下自己的速度)二、30秒钟自由放松,同学之间亦可。

三、快速阅读文本,之后做题,记录下自己的阅读速度并算出自己的阅读理解率。

(一)、别让委屈再版(大约1000字)记得在小学的时候,每星期有作文课。

国文教师除了在作文卷上有批语外,还把全班的作文排好了名次,当堂唱名发还。

如名次排在后面,显得非常难堪,于是大家对作文都很努力。

我本来就喜欢作文,再加上努力,所以作文发还时,常是名字在前几名之中。

一次作文,题目是“北风”还是“春风”我已记不清了,作完后自己很得意。

当时觉得下星期发还时,我一定是在前几名之中。

没有想到,不仅前几名没有我,甚至中间也没有,而是排在最后一个。

我根本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下了课,去问国文老师?老师说:“这不像你这个小学生作的,一定是抄自什么杂志上的。

”我惊讶得不得了。

我说:“确实是我作的。

”老师说:“你不可能作这么好。

你是抄的。

你如果说你不是抄的,拿出证明来!”我反抗也无从反抗起,委屈地哭了一场。

小时候的多少事情,现在几乎都忘了,惟独这次所受的委屈,总是记得清清楚楚。

事情竟然无独有偶,我在大学三年级时,又出现了一次类似的事。

那是考交流电路的课,有一道最低还是最高劝率的问题,教授所讲过的是用微积分求最大或最小的方法。

我在考试时,嫌那个方法麻烦,竟异想天开?用几何作圆,利用切线的关系,找出答案来。

九年级语文《记叙文的阅读》导学案

九年级语文《记叙文的阅读》导学案

课题:记叙文阅读讲解明确目标
重、难点:明确记叙文知识要点、
掌握记叙文阅读方法,
提高记叙文阅读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
记叙文知识要点(重点)、掌握记叙文阅读方法(难点)学习过程
一、展示目标,明确任务
二、自主学习,交叉检查
1、记叙文的定义?
答:
2、记叙文的六要素有哪些?
答:
3、记叙的线索类型有哪些?
答:
4、常见的叙述顺序有哪些?
答:
5、描写方法有哪些?、
答:
6、表现手法有哪些?
答:
7、表达方式类型有?
答:
三、合作探究,小组展示
考点一:叙事线索,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考点二:表达方式的考查,句子或文段运用何种表达方式?考点三:含义作用,回答文段在结构或内容起什么作用?四、当堂练习,拓展延伸
阅读1.《忆冼星海》做题
阅读2.《古井》做题。

初一上册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导学案教师

初一上册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导学案教师

初一上册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导学案班级:姓名:__________【学习目标】1、了解记叙文阅读的题型。

2、总结记叙文阅读的一般步骤,掌握记叙文阅读的一些基本方法。

3、提高记叙文阅读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1、总结记叙文阅读的一般步骤,掌握记叙文阅读的一些基本方法。

2、提高记叙文阅读的能力。

【学习时间】一课时【学习方法】讲练结合法、归纳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知识链接】一、考纲要求:1、分清记叙的要素、线索、顺序。

2、划分文章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明确详略,归纳中心等。

3、理清思路,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下的意义和作用。

4、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5、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6、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

7、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

二、考点透视:1、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2、记叙文的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3、找主旨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4、记叙的线索及作用: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5、记叙的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6、修辞方法及作用:(附: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1)比喻:形象生动写出了什么(文章内容),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

(2)拟人:使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初一语文记叙文阅读导学案

初一语文记叙文阅读导学案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1.问文章体裁?答:此文是一篇。

备选答案有:诗歌、小说(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议论性散文即哲理散文)——要求形散而神不散、剧本、说明文、议论文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3.文章内容?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强调三个部分:内容是什么,文章怎么样,作者怎么样。

答: A、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

即谁做了什么—这可以作为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答案。

B、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

C、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4.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5.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6.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明线和暗线)———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时间、地点、作者的情感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7.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依据有(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8.品味题目可以从—— A内容上 B主题上 C线索 D设置悬念上等方面进行品味。

示例:(1)主题上结合主旨必答,如象征性的散文题目,也可以这样回答:拟题巧妙,一语双关,本指…实指…,突出主题,耐人寻味。

(2)说明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说明了……,点明了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点明了本文说明对象。

9.了解人称的作用。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便于刻画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

第二人称:便于情感交流。

第三人称:显得客观,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10.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九上下册记叙文导学案

九上下册记叙文导学案

记叙文导学案心得与反思主备人:李彩虹时间周节班级姓名故乡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小说的特点2.理解文章主题3.学会分析人物形象学习重点:分析人物,评价人物,探讨人物与主题的关系。

学习过程:一、课前自学时代背景辛亥革命后,封建王朝的专制政权被推翻了,但代之而起的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

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

由于这双重的压迫,中国的广大人民,日益贫困化。

这篇小说是鲁迅在1919年12月初,回故乡接母亲时亲眼看到故乡的破旧不堪和农民生活的贫困,百感交集,思绪万千,一年后就以这次经历为素材,创作了小说:《故乡》1.注意下列词语的书写、读音。

阴晦( ) 萧索( ) 愕( )然鄙( )夷嗤( )笑瑟索( ) 折( )本惘( )然恣睢( )2.注意下列词语的书写、意义凄凉隔膜展转影像心绪聚族而居易主无端如许苏生偶像3、思考小说的线索,情节结构。

二、合作探究1、文中写了哪些人物?在这些人物中,其中哪些人物刻画得较详细?2、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然后用一两句生动的话对人物作一评价。

少年闰土:中年闰土:杨二嫂:“我”:“我”母亲:水生:宏儿:三、组间交流,精讲点拨1、在课文中找出描写环境的语句,并说说它的作用2、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把“希望”比作“路”。

这段话有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四、拓展检测,课堂小结本文主题的探讨:①茅盾先生认为这篇小说的主题是“悲哀那人与人之间的不了解,隔膜”。

②反映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民痛苦生活的现实,揭示产生这种现实的根源。

③表达对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愿望与信心。

五、课后提升课文中的水生和宏儿以后会有怎样的命运?发挥想象,为他们写一个故事。

《孤独之旅》导学案课前预习1、作者简介:曹文轩,1954年生于江苏农村。

197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

后留校任教。

著有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

小说《草房子》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1999)。

记叙文阅读专题导学案1

记叙文阅读专题导学案1
(9)夕阳的余晖透过愈渐宽大的窗帘缝隙,丝丝缕缕地照射在他们脸上。在那一场充满童真的友谊里,我无法找到自己介入的借口,只得暗自逃离。第二天,在宽大的办公桌上,我看到他俩紧紧挨在一起的作业本。同样的本子,同样的笔色,同样的日期。
(10)市里举行长跑比赛的时候,他不顾一切地报了名。接着,他毫无悬念成了代表学校参赛的选手。
答:
(13)当有两人陆续冲过终点后,他才狂喜高呼着奔向终点。毫无疑问,他受到了严厉的批评。要知道,他代表的是整个学校,而不仅仅是他个人。他的无人 理解的行为,已然辜负了所有随行老师的希望。
(14)那是我第一次对他怒 吼斥责,我以为,他是想用特立独行的方式来博得众人关注的目光。
(15)“你明明能跑第一,为什么要在终点前停下来?你知不知道这关乎整个学校的荣誉?”我一遍遍地责问,他则顷刻间泪流满面。
二、常见题型
标题常考的考题:
1、文章为什么要以“”为题目。
2、题目叫“”,后来改为“”,你认为这样改好不好,为什么?
3、谈谈“”在文中的含义,并分析以“”为题的作用
4、你来补充:
线索的常见题型: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2、“我”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3、“***”在文中多次出现,有什么用意?
【学习过程】
(16)“老师……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奖品都不是钢笔!我……我只要钢笔。这样,我的同桌就不会再烦恼,也不会因为用铅笔写作业而受到批评了……”他呜呜地悲鸣,诉尽了他在一路奔跑中所受的委屈。
(17)我恍然觉察到自己的渺小与狼狈……
(18)校门口的喜报栏上,赫然写着他的名字和获得的奖品。我见过,那是一支精致却又恸哭不止的金色钢笔! 面对这样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我内心充满了愧疚。(选文有删改)
⑨因为女孩子知道,同学们给她的是金钱所不能买到的善良和真诚。她们的友谊就像春天里最明媚的那一缕阳光,照射在她以后的人生道路上。

《记叙文》 导学案

《记叙文》 导学案

《记叙文》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记叙文的概念、要素、特点和分类。

2、掌握记叙文的写作顺序和结构。

3、学会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使记叙文生动形象。

4、通过写作练习,提高记叙文的写作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记叙文六要素的把握和运用。

(2)记叙文的写作顺序和结构的安排。

(3)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等方法的运用。

2、难点(1)如何在记叙文中融入真情实感,使文章富有感染力。

(2)怎样选择新颖独特的素材,避免千篇一律。

三、知识讲解(一)记叙文的概念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它是通过对人物、事件、环境的具体描绘和叙述,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

(二)记叙文的要素记叙文一般包含六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这六个要素在记叙文中缺一不可,只有把这些要素交代清楚,才能使读者对所叙述的事情有一个完整而清晰的了解。

例如:《一件难忘的事》时间:去年暑假地点:公园里人物:我和我的好朋友小明起因:我们相约去公园玩耍经过:在公园里,我们看到一位老奶奶摔倒了,我们连忙跑过去扶起她,并送她回家。

结果:老奶奶对我们表示感谢,我们也感到很开心。

(三)记叙文的特点1、真实性记叙文所写的内容必须是真实的,不能虚构或夸张。

但在真实的基础上,可以进行适当的艺术加工,使文章更生动、更吸引人。

2、形象性记叙文要通过对人物、事件、环境的具体描绘,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3、以叙述、描写为主,兼用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叙述是主要的表达方式,用来交代事情的经过;描写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环境更加生动;抒情和议论则可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深化文章的主题。

(四)记叙文的分类1、写人记叙文以人物为主要描写对象,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

例如:《我的老师》通过对老师的外貌、教学方式以及对学生的关爱等方面的描写,展现了老师的敬业精神和对学生的关爱之情。

七年级语文记叙文作文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记叙文作文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记叙文作文导学案第一篇:七年级语文记叙文作文导学案七年级语文导学案:如何写好记叙文了解记叙文的写作特征记叙文就是记载、叙述我们在生活中看到、听到、经历过、接触过的一些有人物和事件的文章。

写好记叙文,应掌握记叙的四个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起因、发展、结果)。

运用这些要素时,应注意时间、地点必须具体、明确;人物的出场要能推动情节的发展,记叙的事情不论大小,都应把事情的起因、发展和结果写完整。

(一)记叙文的几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记叙,就是记载和叙述人物的经历、活动以及事物发展变化的经过。

描写,即以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作具体人微的描写,给人以真切的感受。

抒情,就是抒发、表述自己的感情。

议论,就是讲述道理,也就是作者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评论,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1、记叙和描写是记叙文最基本的表达方式,记叙和描写的结合,是记叙文写作的基本要求:(1)、记叙是通过一般的述说和交代,把人物或事件及其相互关系变化介绍给读者,把分散的场景、事物的片断贯穿起来,使读者对事物的发展和全貌有一个清晰的了解;(2)、描写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人物、事件、景物存在与变化的具体状态作精细的描绘,造成一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使读者受到艺术感染,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

记叙文如果缺少描写,就会平淡苍白,主题不突出,形象不鲜明,情景不感人,当然,描写要恰当,为中心服务。

所谓恰当,即突出特征,符合身份,写出变化,多种手法。

命题记叙文的审题方法1、抓题目中的中心词:题目中的中心词往往表明了写作的对象和内容的数量、范围和性质例如:《一件不该发生的事》“一件”限定了数量,“不该发生”限定了事的范围、性质,这件事必然是一件令人痛心、令人追悔或令人反思的事,其实就暗示了题目的旨意。

例如:《我和书籍》限定了写作的范围是“我”“书籍”,但这个“和”字限定了写作的重点在“我”和“书籍”关系上,即我对书籍的兴趣、爱好、学习的过程和书籍在我成长进步过程中对“我”学习、认识、生活上的帮助。

记叙文阅读导学案

记叙文阅读导学案

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一)主备人:刘艳芳吕峰审批人:授课人:刘艳芳吕峰使用时间:【教学目标】1、梳理记叙文阅读的相关知识点。

2、了解记叙文的考点及常见题型。

3、掌握答题的技巧,从容应对中考。

【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

自主预习,感知文章内容;合作探究,梳理情节、把握情感。

【知识链接】下面这些知识点都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你能把它们写出来吗?试试看!1、记叙文六要素:2、记叙的线索3、记叙顺序:4、描写人物的方法:5、景物描写的作用:6、常用的表达方式:【复习导航】整体感知;1、分析主要形象的特点。

(人)2、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事)3、理解文章表达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课堂探究】记叙文阅读例文分析永远的鹤①太阳渐渐地西斜了,夕阳的余晖洒遍了偌大的一片湿地保护区。

水如胭脂,而一小块一小块并不相连的洲土上,萋萋芳草也被染上了一层醉人的嫣红。

那些丹顶鹤,或在水边觅食,或在洲土上尽兴地起舞,或振翅高飞,发出一串串清脆的长唳。

②年轻的谭立,一个人在瞭望竹楼上,整整守望了一天。

师傅杜三早饭后,驾着船领给养去了。

他要把船划出湿地,三十里水路啊,再泊船上岸,到镇上把给养和报纸挑回船上,然后又划回到这里。

回来的时候,天就落黑了。

③临走的时候,杜三对谭立说:“你给我睁大眼睛,好好地看住这些鹤,得防着那些盗鹤贼。

”④谭立说:“师傅,我都做了三年护鹤工了,你放心吧,保管一根鹤毛也掉不了。

”⑤谭立就这样守了一天,拿着望远镜看了一天,盗鹤贼连个影子也没有,却让他越看越感到孤单、寂寞。

公鹤、母鹤成双成对,互相嬉戏,互相唱和,情意绵绵。

而他呢,至今还没有女朋友,整个湿地保护区,除了师傅杜三和他,连个人影儿也没有。

⑥忽然,谭立听见有凄厉的鹤唳声传来,拖得很长,带着颤音。

谭立大吃一惊,拿起望远镜仔细地搜索起来。

他看到在三百米开外的一片浅浅的水面上,一只母鹤的细腿似乎被什么咬住了,正在拼命地抖翅挣扎;旁边的一只公鹤,焦急地胡乱扑打翅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上册)记叙文阅读导学案主备人:审核人:班级:姓名复习目标:通过归纳总结记叙文的答题技巧,提高答题能力。

一、记叙文答题技巧归纳阅读题答题总原则:(1)初读文后,浏览题目,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细读文章,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

(2)、读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

(3)、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找准“题眼”。

(4)、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7、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以记叙、描写为主,夹杂议论、抒情。

议论、抒情往往表现文章的主题。

记叙文文学常识1、记叙的线索及作用: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答题套路:如:文章以“……”线索,中间串写了“……”、“……|”几件事,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

2、记叙的顺序及作用:(1)顺叙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3、语言特色:(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通俗易懂、节奏感强等)答题套路:这篇文章语言(自然朴素或生动优美)如“……(摘录文章中的相关句子)”,它“……(适当地选入下面词库摘抄的语言)”。

例句:这篇文章语言优美生动,如“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山间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的冻上”等,笔意超逸,清新隽美,富有诗意,给人留下不尽的余味。

(《济南的冬天》)注意: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一定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选用恰当的词语,切莫张冠李戴。

4、写作手法及作用: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巧设悬念、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即象征)、寓事于理、情景交融、夹叙夹议……)答题套路:这篇文章采用“XX”的手法,作者通过“……(文章相关内容)”使文章写得“……”例句:《散步》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作者通过对生活片段(细节)散步的描写,来表达中年人的责任重大,它使文章意蕴含蓄,情感激越,作者的尊老爱幼之情得到淋漓尽致的抒发。

5、修辞方法及作用:答题套路:这篇文章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如“……(某一段话)”;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使(能)“……”(套修辞作用)注意:在写作时一定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写,否则就会很空。

附: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使语言更有表现力,更有气魄。

(5)对偶:使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形式优美,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更能突出文章主题,观点鲜明。

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9)引用:使内容更真实、准确、深刻、精密。

(10)反语:增加讽刺意味,使表达更深刻,更有力度。

(11)对比:形成强烈反差,加强读者的印象,突出文章的中心。

6、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

在题目的题干中有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于原文,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抓住关键词,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

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7、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①点明题旨的句子;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③总结全文的句子;④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⑤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

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

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8、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分析:(1)、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2)、对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3)、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

9、结尾作用1.照应开头(题目)与开头相呼2.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或揭示中心,深化主题,升华主旨3.若有省略号,言有尽而意无穷4.若有描写,含蓄点明中心10、题目的作用1、充当文眼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3、点明中心4、揭示主旨5、阐明文章主题6、文章线索两角钱(2013年江西省中考)肖复兴有时只是举手之劳,就能帮助别人,但我们对好多举手之劳的事情却总是熟视无睹,而不愿意伸出手来。

那天下午,我去邮局寄信,人很多,大多是在附近工地干活的民工,才想到是他们发工资的日子,在往远在千里之外的家里寄钱。

我寄了一摞子信件,最后算邮费,掏光了衣袋里所有的零钱,还差两角钱。

我只好掏出一张一百元的票子,请柜台里的女服务员找。

她没有伸手接,望了望我,面色不大好看。

为了两角钱要找一百元的零头,这确实够麻烦的,难怪她不大乐意。

我下意识弯腰又翻裤兜的时候,和一个男孩子的目光相撞。

他穿着一身尘土仆仆的工装,就站在我旁边的柜台的角上,个头才到我的肩膀,瘦小得像个豆芽菜。

我发现他的眼光里流露着犹豫的眼神,抿着嘴,冲我似笑非笑的样子,有些怪怪的。

而他的一只手揣在裤袋里,活塞一样来回动了几下,似掏未掏的样子,好像那里藏着刺猬一样什么扎手的东西。

这更让我感到奇怪了。

没有,裤袋也翻遍了,确实找不出两角钱。

我只好把那张一百元的票子又递了上去,服务员还是没有接,说了句:你再找找,这才两角钱还没有呀。

可我确实没有啊,我有些气,和她差点没吵起来。

这时候,我的衣角被轻轻拉了一下,回头一看,是那个男孩子。

我看见他的手从裤袋里掏了出来,手心里攥着两角钱:“我这里有两角钱。

”说完这句外乡口音很重的话,他羞涩地脸红了。

原来刚才他一直想帮助我,只是有些犹豫,是怕我拒绝,还是怕两角钱有些太不值得?我接过钱,有些皱巴巴的,还带有他手心的温热,虽然只有两角钱,我还是谢了他。

他微微地一笑,只是脸更有些发红了,真是一个可爱的孩子。

寄完信,我去附近的超市买东西,破开了那一百元的票子,有了足够的零钱。

我又回到邮局里,不过,那时已是落日的黄昏,不知那个孩手还在不在?我想如果那个孩子还在,应该把钱还给他。

他还真的在那里,还站在柜台的角上,那些民工还没有汇完钱,他是在等着大人们一起回去。

我向他走了过去,他看见了我,冲我笑了笑,因为有了那两角钱,我们成了熟人,他的笑容让我感到一种天真的亲切,很干净透明的那种感觉。

走到他的身边,我打消了还那两角钱的念头。

我不知道这样做对不对,但看到他那样的笑,总觉得他是在为自己做了一件帮助人的好事,才会这样的开心。

能够帮助人,而且是举手之劳的事情,尤其是帮助了一个看起来比自己大许多的大人,心里总会产生一种美好的感觉吧。

我当时就这样想,干嘛要打破孩子这样美好的感觉呢?一句谢谢,比归还两角钱,也许,更重要吧?我轻轻地抚摸了一下他的头,问了问:“还没有走呀?”然后,我再次郑重地向他说了声:“谢谢你啊!”他的脸上再次绽放出笑容。

以后,我多次去过那家邮局,再也没有见过那个孩子,但我怎么也忘不了他。

他让我时时提醒自己,面对一些举手之劳的事情,能够伸出手来去帮助他人,一定要伸出手来。

1..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分)2.试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任选两种),对画线句子进行具体分析。

43.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他的笑容让我感到一种天真的亲切,很干净透明的那种感觉”中“干净透明”的含义。

4.“我”原想把钱还给男孩子,后面又打消了还那两角钱的念头,这是为什么?(2分)5.文中最后写到男孩子的脸上“再次绽放出笑容”。

请写出男孩子此刻的心理活动。

(2分)6.男孩子帮助“我”的仅仅是两角钱,请结合全文谈谈为什么“我怎么也忘不了他”?(3分)让我看着你王焕伟①从母亲住进我们医院的那一刻起,我就后悔自己当初选择的职业了。

曾经有那么多的患者能在我的手上康复,母亲的病,却让我无能为力。

面对越来越消瘦的母亲,我除了强颜欢笑地安慰她,就只能偷偷躲到某个角落抹眼泪。

②那个时候,她的癌细胞已扩散到整个胸部。

整夜整夜的疼痛让她无法入睡,可她却从来不吱一声。

每次进去看她的时候,她都装作很平静的样子,面带微笑地看着我:我觉得比先前好多了。

你工作忙,不用老来看我。

我扭过头,眼泪无声地掉下来。

③午后的阳光照在洁白的病床上,我轻轻地梳理着母亲灰白的头发。

母亲唠叨着她的身后事,她说她早在来之前就已准备好了自己的送老衣,可惜还少一条裙子,希望我们能尽快给她准备好。

说这些的时候,母亲的脸上始终挂着平静的微笑,不像是谈死,倒像去赴一个美丽的宴会。

母亲一生爱美,临终,都不忘记要完美地离去。

我的泪,再也忍不住,一滴又一滴地落到母亲的头发里。

④母亲的病房,离我的办公室仅有几步之遥,可她从来没有主动要求我去她的病房。

每一次去,她还忙不迭地催我走。

她说还有很多病人等着我,她嘱咐我一定要像对待自己的家人那样对待病人。

其实,我很清楚,每一次离开母亲的病房,身后那双依依不舍的眼睛会一直随着我的身影,直到我拐过屋角。

⑤一天,一个女孩急需眼角膜,恰巧医院里有一位救治无望的男孩,出于一个医生的责任,我劝那个男孩的家长捐献出孩子的眼角膜。

男孩的父亲同意了,不想他的母亲却发疯般地找到我,说她决不允许谁动儿子一根毫毛,哪怕他不在这个世界了。

最后,也许被我劝得急了,那位痛得发狂的母亲突然大声地说:你觉悟高,怎么不让你的家人来捐献?我一下子呆在那里,无言以对。

⑥母亲是何时出现在我的办公室门口的,我竟然一点都不知道。

直到听到那声熟悉的呼唤,抬起头,看见母亲正泪流满面地立在那里:孩子,你看妈妈的眼角膜能给那个孩子用么?屋子里一下子静下来,几乎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母亲身上。

我几乎不敢相信,那话是从母亲嘴里说出来的。

母亲最不能忍受的就是残缺,可她竟然情愿让自己残缺着离开这个世界。

看大家都在惊愕地盯着自己,母亲的脸上忽然现出少见的一点血色。

她挣扎着走到我面前,静静地盯着我看了足足有一分钟,然后,我听见母亲轻轻地说:孩子,我想看着你:让我看着你!⑦泪水狂涌而出,我第一次在自己的病人面前失态。

我知道,那是母亲临走之前努力为我做的最后一件事。

⑧后来,那个男孩的母亲含着泪同意了把儿子的眼角膜捐献给那个女孩,因为她觉得儿子的眼角膜毕竟比我母亲的要年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