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小孤山大孤山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过小孤山大孤山》课件

之(1)信造化之尤物 (2)自数十里外望之 (3)徙倚久之而归 (4)何功之有哉? (5)之二虫又何知 而(1)突兀而已 (2)徙倚久之而归 (3)岸土赤而壁立 (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5)而母立于兹 5、指出下列词类活用现象。 (1)晚泊沙夹 (2)岸土赤而壁立 (3)掠江东南去 (4)上干云霄
大孤山的样子象西梁山,虽然比不上小孤山那 样秀丽,但是小孤山的旁边,很有几块沙洲和初生 的芦苇;大孤山的四周却是茫茫无际的江水,远望 它象浮在水面上一样,也是一种奇观呀!
(6)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 可饮。 (这一段)长江的水很浑浊,每逢要汲用江 水时,都需用杏仁来澄清,过一个晚上才能喝。 (7)南江则极清澈,合处如引绳,不相乱。 南江的水却很清,两江的水合流处象用绳尺 划分过一样,不相混淆。
第二天早晨,(船)行不到二十里,忽然风起云涌, (于是)急忙系上揽绳。不一会儿,天又转晴,(船又) 继续前行。泛舟到彭蠡口,四面望去,没有边际,这时我 才领会李白“开帆入天镜”这句诗的妙处。这时才看到庐 山和大孤山。大孤山的样子象西梁山,虽然比不上小孤山 那样秀丽,但是小孤山的旁边,很有几块沙洲和初生的芦 苇;大孤山的四周却是茫茫无际的江水,远望它象浮在水 面上一样,也是一种奇观呀!长江从湖口分出一支成为南 江,是江西路一带水域。(这一段)长江的水很浑浊,每 逢要汲用江水时,都需用杏仁来澄清,过一个晚上才能喝。 南江的水却很清,两江的水合流处象用绳尺划分过一样, 不相混淆。晚上到达江州,州府设在德化县,就是唐代的 浔阳县。柴桑、栗里,都属于江州地面;南唐时由奉化军 管辖,现在是定江军。岸上的土是红色的,象墙一样起直 立着,东坡先生所说的“舟人指点岸如赪”,说的就是这 个。(船)停泊在湓浦口,水也是很清的,不和江水相混。 从七月二十六日到今天,前后才六天,其中有一天因为风 阻(船)不能行,实际用了四天半的时间,逆水而上,航 行了七百里。
《过小孤山大孤山》好用PPT课件

水时,都需用杏仁来澄清,过一 个晚上才能喝。南江的水却很清, 两江的水合流处像拉绳尺划分过 一样,不相混淆。晚上到达江州, 州府设在德化县,就是唐代的浔
栗里,皆其地也;南 阳县。柴桑、栗里,都属于江州
唐为奉化军节度,今 地面;南唐时由奉化军管辖,现
为定江军。岸土赤而 在是定江军。岸上的土是红色的,
壁立,东坡先生所谓 “舟人指点岸如赪” 者也。泊湓浦,水亦 甚清,不与江水乱。 自七月二十六日至是, 首尾才六日,其间一
北宋时期,庙重建。改名“惠济寺”,始祀海神妈祖,即 现在所称的小姑娘娘。据《清一统志》称:“(妈祖)天后, 宋莆田林愿第六女,始生有祥光异香,长能乘法席渡海,乘云 游岛屿间,升化后常飞翻海上,专司救助海难。宋、元、明、 清时,累著灵迹。” 故宋代在此立庙祀之,并对女神一再加封, 给她以“助顺安济广济惠济夫人”的称号。如此一来,由马祖 变成了妈祖,像由男形变成女形。
2.用各景点的共同特点把四个景点联系起来(水)
3.注意景点之间的联系和配合(澎浪矶和小孤山)
4.运用对比手法把景点结合在一起(大孤山和小孤 山)
31
赏析要点二
在写景的过程中,作者善于改变观察 角度和观察点来进行描绘,将一幅幅立体 可感的图画展现在读者面前。
定景换点
32
写烽火矶时,有舟中的远望,有抛江过 其下的近观,又有一石“杰然特起”的特写 镜头。
澎浪庙有小姑像,实 不是这样的。这天晚上,(我
不然也。晚泊沙夹, 的船)就停在沙夹,距小孤山
距小孤一里。微雨, 大约一里远。天下着小雨,
复以小艇游庙中,南 (我)又乘小艇到小孤山的庙
望彭泽、都昌诸山, 中游览。向南远望,彭泽、都
烟雨空濛,鸥鹭灭没, 昌一带山峦,烟雨迷茫,沙鸥
《过小孤山大孤山》课件60张

作者笔下烽火矶的景色:
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 杰然特起,丹藤翠蔓,罗络其上, 如宝装屏风。
这可以看作是对小孤山的衬托。
小孤山是一座怎么从哪个方 向拍这张照片的。
安徽宿松县南的 长江上,山高一百余 米,孤峰独立,风姿 秀逸,亭塔楼阁错落 有致、古树翠竹交相 掩映。 乡人云:“南望一枝 笔,西看似悬钟,东 看太师椅,北望啸天 龙。” 陆游赞曰:“姿态万 变,信造化之尤物也 。”
陆游的《入蜀记》
作者在南宋孝宗乾道五年(1170年),被任命为 夔州通判。该年的五月十八日晚,作者从家乡山阴起程 ,乘船由运河、长江水路溯流而上前往赴任。路上历时 160天,经今浙、苏、皖、赣、鄂、渝六省市,于十月 二十七日早晨到达夔州任所。他把沿途所见风光,及对 山川形势的考察逐一记录下来,结集而成一部著名的游 记。
形象是理解作品的重要依据,要注意把握形象,对 形象作出正确的理解和阐释。形象生动能使作品具有感 染力,我们从形象的角度欣赏作品,在获得美感和认识 上提高的同时,从写作方面还可以得到有益的启示。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过小孤山大孤山
陆游
学习目标
1、通过诵读课文,把握文中所描写的山 川景物形象 2、培养学生品味散文语言的能力,培养 语感 3、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诵读课文,把握文中所描写的山 川景物形象 2、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晚泊沙夹,距小孤一里。微雨,复以
江河港汊可停靠船的地方
小艇游庙中,南望彭泽、都昌诸山,
烟雨空濛,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
迷茫缥缈的样子 消失在烟雨之中
徙倚久之而归。方立庙门,有俊鹘抟
徘徊不忍去
持,抓
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庙祝
《过小孤山大孤山》ppt课件(62页)

▪ 作者笔下烽火矶的景色: ▪ 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 ▪ 杰然特起,丹藤翠蔓,罗络其上, ▪ 如宝装屏风。
▪ 这可以看作是对小孤山的衬托。 ▪ 小孤山是一座怎么样的山呢?——
小孤山
安徽宿松县南的长江上,山高一百余米,孤峰 独立,风姿秀逸,亭塔楼阁错落有致、古树翠 竹交相掩映。 乡人云:“南望一枝笔,西看似悬钟,东看太 师椅,北望啸天龙。” 陆游赞曰:“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
乱。自七月二十六日 自然就变得浑浊。
至是,首尾才六日,
其间一日阻风不行,
实以四日半溯(sù)
流行七百里云。
本文内容的特色
归纳作者的行程:烽火矶——小孤山、彭浪矶—— 大孤山——湓浦口
1.优美的文笔,诗人的本色 2.如画的美景,多样的情趣 3.学人之博识,史家之卓见
本文主要内容是什么?
描写小孤山、大孤山及相关景物的优美景色, 带领读者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体现了作者 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度的文学素养。
别祠:也叫行祠,在主祠 之外,另设祭祀的祠庙。 胜:名词,优美的景物。 盖:副词,大概。 估客:贩卖的行商。一般 这类人都比较活泛,也容 易轻狂。 漫狂:纵情、放荡。
这一段有两个点需要注意பைடு நூலகம் 1.作者描写彭浪矶的景象,是对小孤山的陪 衬,以彭浪矶“占一山之胜”的景象,与小 孤山的峭拔秀丽互相映发,使双方都增添秀 色。 2.作者引用了苏轼的诗句,以及当地民间传 说,增加了文章的内容,也使作品增加了不 少趣味。
祠宇:祠庙,庙宇。 观:1.宫殿,“大王见臣 列观”;2.道教的庙宇。 小孤山上祀“安济夫人” ,属道教。 发挥:交相辉映。 额:匾额,这里活用为动 词,在匾额上写字。 营葺:经营修葺。
这一段是作者登山考察所见所感。
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过小孤山大孤山》 课件(共24张)

过小孤山大孤山
陆游
陆游简介: (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爱国
诗人。父亲是个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家 庭的教育,使陆游从小就树立了忧国忧民的思 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他自幼好学不倦,“年 十二能诗文”,他还学剑,钻研兵书。二十五 岁左右,向具有爱国思想的诗人曾几学诗,受 益匪浅,从此确定了他的诗歌创作的爱国主义 基调。
2、下列各项解释有误的一项( A)
风景优美的地方
A、信造化之尤物 造化:指天地、大自然; 尤物:美好的事物,这里美丽的女子。
B、杰然特起:高峻雄伟地拔地而起。
C、舟中估客莫漫狂。估客:贩货的行商。
D、渺弥:形容水势浩淼,广阔无边。
3、与其他三句不同句式的一项( B)
A、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 B、若稍饰以楼观亭榭 状语后置 C、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也。 D、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 实不然也。
诗文有别
苏轼题画诗《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
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 崖崩路绝猿鸟去,惟有乔木搀天长。 客舟何处来?棹歌中流声抑扬。 沙平风软望不到,孤山久与船低昂。 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 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①李思训:唐代著名画家。 ②搀:参。③烟:远望 迷濛之状。 ④鬟:本是妇女发髻的一种式样,这里 用来比拟两山峰峦的形象。 ⑤ 晓镜:指江水清而平。 ⑥ 估客:一作贾客,商人。
小孤山以其楚塞吴关”、“海门第一 关”,至今尚有古炮台、烽火台等遗迹。
大孤山简介
❖
大孤山,其状如鞋,俗称鞋山。
民间传说此名为玉女大姑在云中落下
的秀鞋变化而成,因而又名大姑山。
其实,大孤山是两百万年前第四纪冰 川时期形成的小岛,它高出水面约90 米周长千余米,大孤山三面绝壁,耸立 湖中,仅西北角一石穴可以泊舟。
陆游
陆游简介: (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爱国
诗人。父亲是个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家 庭的教育,使陆游从小就树立了忧国忧民的思 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他自幼好学不倦,“年 十二能诗文”,他还学剑,钻研兵书。二十五 岁左右,向具有爱国思想的诗人曾几学诗,受 益匪浅,从此确定了他的诗歌创作的爱国主义 基调。
2、下列各项解释有误的一项( A)
风景优美的地方
A、信造化之尤物 造化:指天地、大自然; 尤物:美好的事物,这里美丽的女子。
B、杰然特起:高峻雄伟地拔地而起。
C、舟中估客莫漫狂。估客:贩货的行商。
D、渺弥:形容水势浩淼,广阔无边。
3、与其他三句不同句式的一项( B)
A、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 B、若稍饰以楼观亭榭 状语后置 C、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也。 D、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 实不然也。
诗文有别
苏轼题画诗《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
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 崖崩路绝猿鸟去,惟有乔木搀天长。 客舟何处来?棹歌中流声抑扬。 沙平风软望不到,孤山久与船低昂。 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 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①李思训:唐代著名画家。 ②搀:参。③烟:远望 迷濛之状。 ④鬟:本是妇女发髻的一种式样,这里 用来比拟两山峰峦的形象。 ⑤ 晓镜:指江水清而平。 ⑥ 估客:一作贾客,商人。
小孤山以其楚塞吴关”、“海门第一 关”,至今尚有古炮台、烽火台等遗迹。
大孤山简介
❖
大孤山,其状如鞋,俗称鞋山。
民间传说此名为玉女大姑在云中落下
的秀鞋变化而成,因而又名大姑山。
其实,大孤山是两百万年前第四纪冰 川时期形成的小岛,它高出水面约90 米周长千余米,大孤山三面绝壁,耸立 湖中,仅西北角一石穴可以泊舟。
《过小孤山大孤山》课件

吗? 明确: 过烽火矶→过彭浪矶、小孤山→遂行泛彭蠡 口→始见庐山及大孤山→晚抵江州,泊湓浦 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明确: 船的行程。
本文作为一篇游记,主要内容是写 景。阅读全文,找出文章中描写了 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烽火矶:
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 杰然特起,丹藤翠蔓,罗络其上, 如宝装屏风。
4、然(……的样子;但是;这样;…… 的样子)
B、 以 (1)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2)复以小艇游庙中 (3)若稍饰以楼观亭榭 (4)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以(用;用;用;而且;因为)
C、 之 (1)信造化之尤物 (2)自数十里外望之 (3)徙倚久之而归 (4)何功之有哉? (5)之二虫又何知
西相望”照应,引发读者对景致美妙的联想,
增添了神话的气息,诗文与胜景相互映衬,更
为引人入胜。同时也丰富了作品的内容。
本文主旨是什么?
主旨:本文通过描写所见的景物特 色,表达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 情,也流露出作者的爱国忠君之意。
江山如此多娇,引英雄陆游直折腰
对比阅读
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
【释义】:山色苍翠,烟 水迷茫,大小二孤,矗立 江水中央。崖高险绝,猿 鸟不度,乔木凌空。有客 舟从何处而来?桨声流水 间船歌抑扬。沙岸平整, 轻风徐来,望客不见,唯 浪涌船高,孤山低首,此 起彼伏。两山如发髻高耸, 正对江水之镜,二美梳弄 新妆。舟中商贾,切莫轻 狂,小姑前年,已嫁彭郎。
(5)大孤状类西梁,虽不可拟小姑之秀丽,然 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大孤则四际渺弥皆 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 (6)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 乃可饮。 (7)南江则极清澈,合处如引绳,不相乱。 (5)大孤山的样子象西梁山,虽然比不上小孤山那 样秀丽,但是小孤山的旁边,很有几块沙洲和初生的 芦苇;大孤山的四周却是茫茫无际的江水,远望它像 浮在水面上一样,也是一种奇观呀! (6)(这一段)长江的水很浑浊,每逢要汲用江水 时,都需用杏仁来澄清,过一个晚上才能喝。 (7)南江的水却很清,两江的水合流处像用绳尺划 分过一样,不相混淆。
本文作为一篇游记,主要内容是写 景。阅读全文,找出文章中描写了 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烽火矶:
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 杰然特起,丹藤翠蔓,罗络其上, 如宝装屏风。
4、然(……的样子;但是;这样;…… 的样子)
B、 以 (1)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2)复以小艇游庙中 (3)若稍饰以楼观亭榭 (4)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以(用;用;用;而且;因为)
C、 之 (1)信造化之尤物 (2)自数十里外望之 (3)徙倚久之而归 (4)何功之有哉? (5)之二虫又何知
西相望”照应,引发读者对景致美妙的联想,
增添了神话的气息,诗文与胜景相互映衬,更
为引人入胜。同时也丰富了作品的内容。
本文主旨是什么?
主旨:本文通过描写所见的景物特 色,表达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 情,也流露出作者的爱国忠君之意。
江山如此多娇,引英雄陆游直折腰
对比阅读
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
【释义】:山色苍翠,烟 水迷茫,大小二孤,矗立 江水中央。崖高险绝,猿 鸟不度,乔木凌空。有客 舟从何处而来?桨声流水 间船歌抑扬。沙岸平整, 轻风徐来,望客不见,唯 浪涌船高,孤山低首,此 起彼伏。两山如发髻高耸, 正对江水之镜,二美梳弄 新妆。舟中商贾,切莫轻 狂,小姑前年,已嫁彭郎。
(5)大孤状类西梁,虽不可拟小姑之秀丽,然 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大孤则四际渺弥皆 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 (6)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 乃可饮。 (7)南江则极清澈,合处如引绳,不相乱。 (5)大孤山的样子象西梁山,虽然比不上小孤山那 样秀丽,但是小孤山的旁边,很有几块沙洲和初生的 芦苇;大孤山的四周却是茫茫无际的江水,远望它像 浮在水面上一样,也是一种奇观呀! (6)(这一段)长江的水很浑浊,每逢要汲用江水 时,都需用杏仁来澄清,过一个晚上才能喝。 (7)南江的水却很清,两江的水合流处像用绳尺划 分过一样,不相混淆。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第1课《过小孤山大孤山》课件 (共44张PPT)

•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今存诗9300余首,题材广泛,
内容丰富。还有一百三十首词和大量的散文。其中, 诗的成就最为显著。前期多为爱国诗,诗风豪迈奔放。 后期多为田园诗,诗风清丽平淡。他的诗最鲜明的特 色是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词,多数是飘
逸婉丽的作品,但也有不少慷慨激昂的作品,充满悲
壮的爱国激情;而他的散文成就也很高,被前人推为 南宋宗匠;所写的政论、史记、游记、序、跋等,大 都语言洗炼,结构整饬。
①烽火矶( jī )
②烽燧( suì )
⑤西麓( lù ) ⑥抟( tuán) ⑦赪(chēnɡ ⑧葭苇( jiā ) )
③潦缩( lǎo )
④巉然(chán )
2.古今异义
①与江山相发挥
辉映 古义:_____ 把内在的性质或能力表现出来;把道理或意思充分表达出来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然 ①杰然特起(
……的样子
) )
②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但是 ③实不然也( 这样 )
(2)以
①今以钟磬置水中( 把 ) ②复以小艇游庙中( 用 ) ③若稍饰以楼观亭榭( 用 ) ④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而且 ) ⑤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因为 )
(3)之 ①信造化之尤物也( 的 ) ②自数十里外望之( 它 ) ) ③徙倚久之而归( 语音助词,无义 ④何功之有哉( 宾语前置的标志,无义 )
八月一日, 过烽火矶。南朝 自 武昌至京口, 八月一日, (船)经过烽火矶。南朝以来从武昌到京口, 列置 烽燧 , 此山当是其一也。 都设置了很多(报警的)烽火台,这座山应该是其中之一。 自舟中望山, 突 兀 而 已。 及抛江 过其 从船上看山,只是见到高耸的山峰罢了。等到抛锚停船于 下, 嵌 岩 窦 穴, 江中后, (我)走过山下, (看到)裂缝的岩石和各式岩洞, 烽火矶( j ī) : 怪奇万状, 色泽 莹润,亦与它石迥异。 奇形怪状,色彩光亮润泽,也和别的石头不相同。 设置烽火
过小孤山大孤山(上课用)课件

探讨过小孤山和大孤山的旅游开发和 保护措施。
分析过小孤山和大孤山的旅游资源和 市场潜力。
课程大纲
第四章:过小孤山和大孤山的保护与可持 续发展
探讨过小孤山和大孤山的保护措施和政策 建议。
分析过小孤山和大孤山面临的主要问题和 挑战。
研究过小孤山和大孤山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和前景。
02
过小孤山
小孤山的历史背景
大孤山位于长江中游交通要冲,是连接南北的重要通道 。历史上曾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商贸往来意义
悠久的历史文化
大孤山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曾是古代楚国的文化中心之一。这里有许多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 ,如古建筑、石刻、碑文等,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
大孤山的文化意义
重要的文化遗产
大孤山
大孤山的地理环境
独特的地形地貌 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重要的地理位置
大孤山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地处丘陵与平原的过渡地带 ,地势北高南低。山上岩石裸露,峰峦叠嶂,呈现出独 特的地形地貌。
大孤山地区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生长着许多珍稀植 物和野生动物。这里还是许多鸟类的栖息地,吸引了众 多鸟类爱好者前来观鸟。
课程大纲
探讨过小孤山和大孤山的 自然资源。
讲述过小孤山和大孤山的 形成历史。
第二章:过小孤山和大孤 山的历史文化背景
课程大纲
介绍过小孤山和大孤 山在历史上的地位和 作用。
第三章:过小孤山和 大孤山的旅游资源
分析过小孤山和大孤 山的传统文化和民俗 风情。
课程大纲
介绍过小孤山和大孤山的旅游景点和 特色。
大孤山的旅游资源
壮丽的自然风光 丰富的人文景观 完善的旅游设施
大孤山以奇峰、怪石、瀑布、溪流等自然景观著称,山 上还有许多珍稀植物和野生动物,为游客提供了一个难 得的亲近自然、感受大自然神奇魅力的机会。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过小孤山大孤山》课件(25张PPT)

鹘 hú
燧 suì
抟 tuán
窦 dòu
蠡 lǐ
潦 lǎo
葭 jiā
巉 chán
赪 chēng
上干云霄 gān 湓 pén
榭 xiè
汲 jí
第一天主要景特物征:形突象兀、分奇美析
烽火矶: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
此山当是其一也。自舟中望山,突兀而
已。及抛江过其下,嵌岩窦穴,怪奇万
状,色泽莹润,亦与它石迥异。
对比阅读:苏轼《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区分 散文与诗歌形象美的不同。
• 诗歌展现的形象和具体事物间的距离
比较大,多有跳跃和省略,能让我们 想象飞得更高。
• 散文交待具体,描写细致真实,给人
具体逼真的感受,能让人身临其境。
名 人师 教课 版件 选免 修《费中课国件古下代载诗优歌秀散公文开欣课赏课 件》人第教四 版单选元修《 《 过中 小国 孤 古 山代 大诗 孤 歌 山散》文课 欣件赏(》 25 第 张四 PPT单)元《过 小孤山 大孤山 》课件 (25张P PT)
大孤山
名师课件免费课件下载优秀公开课课 件人教 版选修 《中国 古代诗 歌散文 欣赏》 第四单 元《过 小孤山 大孤山 》课件 (25张P PT)
名师课件免费课件下载优秀公开课课 件人教 版选修 《中国 古代诗 歌散文 欣赏》 第四单 元《过 小孤山 大孤山 》课件 (25张P PT)
原文赏析
第二天早晨,(船)行不到二十里,忽然风起云涌,(于是)急 忙系上揽绳。不一会儿,天又转晴,(船又)继续前行。泛舟到彭蠡 口,四面望去,没有边际,这时我才领会李白“开帆入天镜”这句诗 的妙处。这时才看到庐山和大孤山。大孤山的样子象西梁山,虽然比 不上小孤山那样秀丽,但是小孤山的旁边,很有几块沙洲和初生的芦 苇;大孤山的四周却是茫茫无际的江水,远望它象浮在水面上一样, 也是一种奇观呀!长江从湖口分出一支成为南江,是江西路一带水域。 (这一段)长江的水很浑浊,每逢要汲用江水时,都需用杏仁来澄清, 过一个晚上才能喝。南江的水却很清,两江的水合流处象用绳尺划分 过一样,不相混淆。晚上到达江州,州府设在德化县,就是唐代的浔 阳县。柴桑、栗里,都属于江州地面;南唐时由奉化军管辖,现在是 定江军。岸上的土是红色的,象墙一样起直立着,东坡先生所说的 “舟人指点岸如赪”,说的就是这个。(船)停泊在湓浦口,水也是 很清的,不和江水相混。从七月二十六日到今天,前后才六天,其中 有一天因为风阻(船)不能行,实际用了四天半的时间,逆水而上, 航行了七百里。
过小孤山大孤山(完整)PPT课件

如金山、焦山、落星 如金山、焦山、落星山之类,
之类,皆名天下,然 都是扬名天下的,但从峭拔
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 秀丽上看,都不能和小孤山
孤比。自数十里外望 相比。从几十里外看去,小
之,碧峰巉然孤起, 孤山碧绿的山峰高高耸立着,
上干云霄,已非它山 向上直冲云霄,已经不是别
可拟,愈近愈秀,冬 的山可以相比的了。越近
.
4
陆游与绍兴沈园
.
5
《钗头凤》词:“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
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
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
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
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
莫!”
唐琬看到后感伤之余也依律赋了一首《钗头凤》: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
痕残,欲笺(jiān)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
• 绍兴二十三年(1153),他到临安应进士试,
因“喜论恢复”,受到秦桧的忌恨,复试时竟被
除名。直到秦桧死后几年,他才赐进士出身。因
为陆游主张抗金,恢复中原,所以他屡遭朝廷投
降派的排挤、打击,仕途. 不是很顺利。
2
•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今存诗9300余首,题材广泛, 内容丰富。还有一百三十首词和大量的散文。其中,诗 的成就最为显著。前期多为爱国诗,诗风豪迈奔放。后 期多为田园诗,诗风清丽平淡。他的诗最鲜明的特色是 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词,多数是飘逸婉丽 的作品,但也有不少慷慨激昂的作品,充满悲壮的爱国 激情;而他的散文成就也很高,被前人推为南宋宗匠; 所写的政论、史记、游记、序、跋等,大都语言洗炼, 结构整饬。
以此得名也。
只是(山上的)庙宇太荒凉 残破了,如果再增加些楼台 亭榭来装饰,与山光水色互 相辉映,自然会比金山更漂 亮了。庙在西边山脚下,匾 额上写着“惠济”二字, (里面供奉的)神叫“安济 夫人”。绍兴初年,魏国公 张浚从湖南回来,曾经加以 修缮,有座碑记载了这件事。 又有另一座庙在澎浪矶,在 江州彭泽县境内,三面临着 长江,山的倒影映在水中, 也是一处名山胜景。船过澎 浪矶,即使无风,浪也很大,
过小孤山大孤山公开课PPT课件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31/34
3、作者是怎样融情入景,显露
自己心境?
A、写孤石。
“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 山有万状,石有万种,作者偏偏只写“不附山,杰然特 起”之石呢?我们自然会想到受南宋朝廷主和派排挤、 打击,仍不改恢复之志诗人孤傲情怀。
崖高险绝,猿鸟不度,乔木破空。有客舟从那里而来?
桨声流水间船歌抑扬。沙滩平坦,微风徐来,望客不
见,唯浪涌船高,孤山低首,此起彼伏。两山如发髻
屹立,正对江水之镜,二美梳弄新妆。舟中商贾,切
莫轻佻,小姑前年,已嫁彭郎。
• 问:诗歌塑造小姑这一形象在语言方面有何特点?
• 明确:含蓄凝练。 3/34
4/34
西望太师椅,南观似悬钟,北看啸天龙”。千百年来,
以其秀、奇、险、独而著称。
•
小孤山和彭浪矶名称由来:传说一位纯情漂亮少女
与彭郎相爱,但终难成眷属,于是投江殉情,死后化作
秀资超然“小孤山”,又名“小姑山”。彭郎因悲于小
姑之死,遂化成石矶,立于江边,即“澎浪矶”,亦名
“彭郎矶”。 10/34
大孤山
11/34
•
在苏轼诗歌与陆游散文描写对比中,我们能够看出,
诗歌展现形象和详细事物间距离比较大,多有跳跃和省
略,能让我们想象飞得更高。而散文,描写交待详细,
描写细致真实,给人详细逼真感受,能让人身临其境。
•
本文之所以能够将小孤山描写形象鲜明、有声有色,
重点在于作者抓住了小孤山形象特征,采取了各种手法、
角度进行描述,这也是我们所要借鉴。
有戍兵。凡江中独山,江中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
如金山、焦山、落星 之类,皆名天下,然
山之类,都扬名天下,但从峭拔
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 秀丽上看,都不能和小孤山相比。
3、作者是怎样融情入景,显露
自己心境?
A、写孤石。
“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 山有万状,石有万种,作者偏偏只写“不附山,杰然特 起”之石呢?我们自然会想到受南宋朝廷主和派排挤、 打击,仍不改恢复之志诗人孤傲情怀。
崖高险绝,猿鸟不度,乔木破空。有客舟从那里而来?
桨声流水间船歌抑扬。沙滩平坦,微风徐来,望客不
见,唯浪涌船高,孤山低首,此起彼伏。两山如发髻
屹立,正对江水之镜,二美梳弄新妆。舟中商贾,切
莫轻佻,小姑前年,已嫁彭郎。
• 问:诗歌塑造小姑这一形象在语言方面有何特点?
• 明确:含蓄凝练。 3/34
4/34
西望太师椅,南观似悬钟,北看啸天龙”。千百年来,
以其秀、奇、险、独而著称。
•
小孤山和彭浪矶名称由来:传说一位纯情漂亮少女
与彭郎相爱,但终难成眷属,于是投江殉情,死后化作
秀资超然“小孤山”,又名“小姑山”。彭郎因悲于小
姑之死,遂化成石矶,立于江边,即“澎浪矶”,亦名
“彭郎矶”。 10/34
大孤山
11/34
•
在苏轼诗歌与陆游散文描写对比中,我们能够看出,
诗歌展现形象和详细事物间距离比较大,多有跳跃和省
略,能让我们想象飞得更高。而散文,描写交待详细,
描写细致真实,给人详细逼真感受,能让人身临其境。
•
本文之所以能够将小孤山描写形象鲜明、有声有色,
重点在于作者抓住了小孤山形象特征,采取了各种手法、
角度进行描述,这也是我们所要借鉴。
有戍兵。凡江中独山,江中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
如金山、焦山、落星 之类,皆名天下,然
山之类,都扬名天下,但从峭拔
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 秀丽上看,都不能和小孤山相比。
过小孤山大孤山优秀课件

《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冬夜读书示子聿》: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写作背景
陆游主张抗金,恢复中原,被罢官。至 1169年,起用为夔州(今四川奉节)通判,由 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出发赴任。一路沿长 江逆流而上,历尽两岸奇山异景。 途中作者以日记纪行,集成日记体游记 《入蜀记》,以记其胜。《过小孤山大孤山》 是作者路过小孤山和大孤山时所写的两则日记。
品读.赏析
1、阅读课文第一段思考:
写孤石部分中“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 高百余尺„„”山有万状,石有万种,作者为什么偏 偏只写“不附山,杰然特起”之石呢?
联系作者的生活背景,我们知道凸出在外的孤石,
象征着作者在南宋朝廷受到主和派排挤、打击, 仍不改恢复之志的诗人的孤傲情怀。
品读.赏析
2、课文第二段中,作者游小孤山中庙宇,“徙 倚久之而归”,为什么?
品读.赏析
4、课文第三段中写到,江水清浊分明,“南江则
极清澈,合处如引绳,不要乱”,有什么隐含 的意义?
作者在文中写江水清浊分明,联系当时的社会 背景,朝廷中分为了主战、主和两大派,而江水清浊 分明,就隐喻了主战、主和两派的势不两立。
合作.探?
2、 以 (1)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2)复以小艇游庙中 (3)若稍饰以楼观亭榭 (4)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以(用;用;用;而且;因为)
3、 之 (1)信造化之尤物 (2)自数十里外望之 (3)徙倚久之而归 (4)何功之有哉? (5)之二虫又何知
之(的;它;语音助词,无义;无义;这)
通过描写所见的景物特色,表达了陆游热爱祖国
大好河山的感情,更是流露出了作者对当朝统治 者无心抗金,不收复中原的愤慨之情。
《冬夜读书示子聿》: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写作背景
陆游主张抗金,恢复中原,被罢官。至 1169年,起用为夔州(今四川奉节)通判,由 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出发赴任。一路沿长 江逆流而上,历尽两岸奇山异景。 途中作者以日记纪行,集成日记体游记 《入蜀记》,以记其胜。《过小孤山大孤山》 是作者路过小孤山和大孤山时所写的两则日记。
品读.赏析
1、阅读课文第一段思考:
写孤石部分中“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 高百余尺„„”山有万状,石有万种,作者为什么偏 偏只写“不附山,杰然特起”之石呢?
联系作者的生活背景,我们知道凸出在外的孤石,
象征着作者在南宋朝廷受到主和派排挤、打击, 仍不改恢复之志的诗人的孤傲情怀。
品读.赏析
2、课文第二段中,作者游小孤山中庙宇,“徙 倚久之而归”,为什么?
品读.赏析
4、课文第三段中写到,江水清浊分明,“南江则
极清澈,合处如引绳,不要乱”,有什么隐含 的意义?
作者在文中写江水清浊分明,联系当时的社会 背景,朝廷中分为了主战、主和两大派,而江水清浊 分明,就隐喻了主战、主和两派的势不两立。
合作.探?
2、 以 (1)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2)复以小艇游庙中 (3)若稍饰以楼观亭榭 (4)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以(用;用;用;而且;因为)
3、 之 (1)信造化之尤物 (2)自数十里外望之 (3)徙倚久之而归 (4)何功之有哉? (5)之二虫又何知
之(的;它;语音助词,无义;无义;这)
通过描写所见的景物特色,表达了陆游热爱祖国
大好河山的感情,更是流露出了作者对当朝统治 者无心抗金,不收复中原的愤慨之情。
《过小孤山大孤山》ppt

浪矶大概因此而得名吧。
• (5)大孤状类西梁,虽不可拟小姑之秀丽, 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大孤则四际渺 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
(5)大孤山的样子象西梁山,虽然比不上小孤
山那样秀丽,但是小孤山的旁边,很有几块沙洲 和初生的芦苇;大孤山的四周却是茫茫无际的江 水,远望它象浮在水面上一样,也是一种奇观呀!
•
字务观,自号放翁,越 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一生坚持抗金主张,虽多次 遭 受投降派的打击,但爱国 之志始终不渝,死时还念念 不忘国家的统一,是南宋伟 大的爱国诗人。他勤于 创作, 一生写诗60年,保存下来就 有 9300多首。诗的题材极为 广泛,内容丰富,其中表现 抗金报国的作 品,最能反映 那个时代的精神。诗的风格 豪放,气魄雄浑,近似李白, 故有“小太白”之称。
陆
游
重点字词
烽燧 潦缩 抟 赪 葭苇 湓浦 suì lǎo tuán chēng jiā pén
重点字词
抛江 迥异 潦缩 上干云霄 饰以楼观亭榭 西麓 尝加营葺 俄复开霁 每汲用 嵌岩窦穴 如宝装屏风 巉然孤起 信造化之尤物也 与江山相发挥 额 徙倚久之而归 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 岸上赤而壁立
• 翻译下列句子
本文写了许多景点,作者是怎样将各个景点关联在一起的?
作者注意了景点间的关联。 ①遍地景色虽千姿百态,但又均有山与江水相互生发 照映的描述,组成整体背景。 ②是注意各景点地理位置上的关联。 ③在写景的经过中,作者善于改动察看角度和察看点 来形容,将一幅幅立体可感的长山河水图展而今读者眼前。 如写狼烟矶时,有舟中的远望;有抛江过其下的近观, 又有一石“杰然特起”的特定镜头。写小孤山亦有“自数 十里望之”的远望;“愈近愈秀”的近观;“冬晴夏雨” 分歧季候的转变;额外是对小孤山的描述,察看角度和察 看点的敏捷多变,充足地展现了山川景色的千姿百态。
• (5)大孤状类西梁,虽不可拟小姑之秀丽, 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大孤则四际渺 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
(5)大孤山的样子象西梁山,虽然比不上小孤
山那样秀丽,但是小孤山的旁边,很有几块沙洲 和初生的芦苇;大孤山的四周却是茫茫无际的江 水,远望它象浮在水面上一样,也是一种奇观呀!
•
字务观,自号放翁,越 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一生坚持抗金主张,虽多次 遭 受投降派的打击,但爱国 之志始终不渝,死时还念念 不忘国家的统一,是南宋伟 大的爱国诗人。他勤于 创作, 一生写诗60年,保存下来就 有 9300多首。诗的题材极为 广泛,内容丰富,其中表现 抗金报国的作 品,最能反映 那个时代的精神。诗的风格 豪放,气魄雄浑,近似李白, 故有“小太白”之称。
陆
游
重点字词
烽燧 潦缩 抟 赪 葭苇 湓浦 suì lǎo tuán chēng jiā pén
重点字词
抛江 迥异 潦缩 上干云霄 饰以楼观亭榭 西麓 尝加营葺 俄复开霁 每汲用 嵌岩窦穴 如宝装屏风 巉然孤起 信造化之尤物也 与江山相发挥 额 徙倚久之而归 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 岸上赤而壁立
• 翻译下列句子
本文写了许多景点,作者是怎样将各个景点关联在一起的?
作者注意了景点间的关联。 ①遍地景色虽千姿百态,但又均有山与江水相互生发 照映的描述,组成整体背景。 ②是注意各景点地理位置上的关联。 ③在写景的经过中,作者善于改动察看角度和察看点 来形容,将一幅幅立体可感的长山河水图展而今读者眼前。 如写狼烟矶时,有舟中的远望;有抛江过其下的近观, 又有一石“杰然特起”的特定镜头。写小孤山亦有“自数 十里望之”的远望;“愈近愈秀”的近观;“冬晴夏雨” 分歧季候的转变;额外是对小孤山的描述,察看角度和察 看点的敏捷多变,充足地展现了山川景色的千姿百态。
过小孤山大孤山课件

张浚死时,陆游曾写下一首诗:
河亭挚手共徘徊,万事宁非有数哉。 黄阁相君三黜去,青云学士一麾来。 中原故老知谁在,南岳新丘共此哀。 火冷夜窗听急雪,相思时取近书开。
•
陆游既钦佩张浚的忠贞为国,也深深的同情
他坎坷的遭遇。如今,陆游来到了小孤山,见故
人“尝加营葺”的寺宇已“极为荒残”,只留下空载 其事的石碑,怎能不触景生晴,感慨万分呢!
(2)注意各景点地理位置上的联系,如写江流 与船行,即在分散景点中贯以线索;写澎浪矶与 小孤山“二山东西相望 ”,写大孤山时又与小孤 山作比,更见出其间联系,从而构成完整的长江 山水图。
• 3、作者在记述山川景物、名胜古迹的过程 中,随时融合抒情和议论,并将有关的传闻 轶事、前人诗句都信手捏来,还随笔写出郡 县沿革、地形防戍等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
●那么大孤山的景色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 (望之如浮水面,江水清浊分明。)
● 作者是怎样表现大孤山这一特点? (先用西梁山类比,使人通过西梁
山能想象到大孤山的形状,然后与小 孤山相对比,从而突出各自的特色。)
• 本文作为一篇游记,主要内容有哪些?其主旨是
什么?
• ①记过烽火矶的所见,突出山之“怪奇”。 ②写过澎浪矶、小孤山所见之景,突出“峭 拔秀丽”,且移步换景,由远及近。 ③记八月二日所见之景,突出大孤山之奇: 望之如浮水面,江水清浊分明。
宋孝宗隆兴初年,陆游曾参加张浚主持的北伐工作, 和张浚结为知己。后因战事失利,陆游被投降派加上 一个“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 “免归”故乡山阴。张浚辅佐南宋高宗、孝宗两朝四十 载,竭忠尽智,力主抗金,曾被封为魏国公。但连遭 奸臣秦桧、汤思退之流的陷害,困于谗忌,屡起屡谪。 先后谪永州、连州、福州。隆兴北伐后,竟死于判福 州的路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换的 ( 移步换景 ) 。但无论怎样必须
层次清楚,文章的思路也就清楚了。
二、抓住特征
•
写景物,要善于抓住在不同地
区、不同季节、不同时间里的景物颜色、
形态、声响、变化等方面的特征,不能
生搬硬套,春天是春光明媚,秋天就是
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
又有另一座庙在澎浪矶,在江州彭泽县境内,三 面临着长江,山的倒影映在水中,也是一处名山 胜景。船过澎浪矶,即使无风,浪也很大,澎浪 矶大概因此而得名吧。
贩货的行商
放荡
昔人诗有“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
前年嫁彭郎”之句,传者因谓小孤庙有彭
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晚泊
沙夹,
古人有诗:“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 嫁彭郎。”传说的人说小孤山的庙里有彭郎像, 澎浪矶庙里有小姑像,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这天 晚上,(我的船)就停在沙夹,
小孤山:
位于安徽省宿松县境内长江中,每 年汛期时四面环水,孤峰如柱,兀立大 江,有“长江绝岛”、“长江天柱”之 称。
小孤山以其小、险、独、奇而著称。 其山势峭拔,地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 之地,号为“楚塞吴关”、“海门第一 关”,至今尚有古炮台、烽火台等遗迹。
迎山而上胜迹迭(dié)出,启秀寺、一 天门等十余处景点,每一景点都有其雅 观和民间传说,并镌有历代名人的匾额 和雅士墨客之碑文。
• 矶 jī • 燧 suì • 窦 dòu • 潦 lǎo • 巉 chán • 上干云霄 gān • 榭 xiè
• 鹘 hú • 抟 tuán • 蠡 lǐ • 葭 jiā • 赪 chēng • 湓 pén • 汲 jí
八月一日,过烽火矶。南朝自武昌至京
口,
列置烽燧,此山当是其一也。自舟中望山,突兀
小孤山属于舒州宿松县,山上有兵戍守着。 所有江中的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山之类, 都是名闻天下的,但从峭拔秀丽上看,都不能和 小孤山相比。从几十里外看去,
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拟,愈近
chán高高的 样子
插
确实
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
特异之物
但祠宇极于荒残,若稍饰以楼观亭榭,
诗人笔下的大孤小孤山有何特点?作者 是如何塑造这一形象的?
诗文有别 苏轼题画诗《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
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 崖崩路绝猿鸟去,惟有乔木搀天长。 客舟何处来?棹歌中流声抑扬。 沙平风软望不到,孤山久与船低昂。 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 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
• 本文作为一篇游记,主要内容是写 景。阅读全文,找出文章中描写了 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烽火矶: 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
游
峭石:
杰然特起,丹藤翠蔓,罗络其上, 如宝装屏风。
记
描写的景物 及特点
小孤山: 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冬夏晴雨,
姿态万变,祠宇极于荒残。
彭泽都昌: 烟雨空濛,鸥鹭灭没。
大孤山: 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
比较 想象
A,抓住景物特征多角度进行描绘
B,运用移步换景法层次分明地描写
C,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议论抒情
D,引用传说,前人诗句
为景物添彩生色,丰富作品 内容,增强文化底蕴
主旨
• 本文通过描写所见的景物特色,表 达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也 流露出作者的爱国之情。
匾额
修缮
初,张魏公自湖湘还,尝加营葺,有碑载其事。
与山光水色互相辉映,自然会比金山更漂 亮了。庙在西边山脚下,匾额上写着“惠济”二 字,(里面供奉的)神叫“安济夫人”。绍兴初 年,魏国公张浚从湖南回来,曾经修缮过,有座 碑记载了这件事。
又有别祠在澎浪矶,属江州彭泽县,三面临江,
另外
胜景
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胜。舟过矶,虽无风,
距小孤一里。微雨,复以小艇游庙中,南
又
望彭泽、都昌诸山,烟雨空蒙,鸥鹭灭没,
极尽
徘徊不忍离去
极登临之胜,徙倚久之而归。
时隐时现
距小孤山大约一里远。天下着雨,(我)又 乘小艇到小孤山的庙中浏览。向南远望,彭泽、 都昌一带山峦,烟雨迷茫,沙鸥和白鹭时隐时现。 登山临水浏览名胜可算登峰造极了,徘徊了很长 时间才回去。
这一天,风平浪静,船走得很慢,又因 为深秋,江水较浅,所以能看到这里的一 切美景,(正象)杜甫所说的“幸有舟楫 迟,得尽所历妙”。
过澎浪矶、小孤山,二山东西相望。
经过澎浪矶、小孤山,这两 座山东西相望。
小孤属舒州宿松县,有戍兵。凡江中独山, 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名天
名闻
下,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自数十 里外望之,
大孤山:
在鄱pó阳湖上,其状如鞋,俗称鞋山。 民间传说此名为玉女大姑在云中落下的绣 鞋变化而成,因而又名大姑山。
• 大孤山
大孤山,其状如鞋,俗称鞋山。民间传说此名为玉 女大姑在云中落下的秀鞋变化而成,因而又名大姑山。
其实,大孤山是两百万年前第四纪冰川时期形成的小 岛,它高出水面约90米周长千余米,大孤山三面绝壁,耸立 湖中,仅西北角一石穴可以泊舟。
虽不可拟小姑之秀丽,然小孤之旁,颇有沙
比得上
茫茫无际
洲葭苇,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
奇观
水面,亦一奇也。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
虽然比不上小孤山那样秀丽,但是小孤山的 旁边,很有几块沙洲和初生的芦苇;大孤山的四 周却是茫茫无际的江水,远望它象浮在水面上一 样,也是一种奇观呀!长江从湖口分出一支成为 南江,
俄复开霁,遂行。泛彭蠡口,四望无际,
天晴
泛舟
边际
乃知太白“开帆入天镜”之句为妙。始见
水天一色,明亮如镜 形状 像
庐山及大孤。大孤状类西梁,
不一会儿,天又转晴,(船又)继续前行。 泛舟到彭蠡口,四面望去,没有边际,这时我才 领会李白“开帆入天镜”这句诗的妙处。这时才 看到庐山和大孤山。大孤山的样子像西梁山,
大孤山: 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
作者用了哪些方法写这些景物?
烽火矶: 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 点面结合
游
峭石:
杰然特起,丹藤翠蔓,罗络其上,比喻
如宝装屏风。
记
描写的景物 及特点
小孤山: 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冬夏晴雨, 衬托 姿态万变,祠宇极于荒残。
彭泽都昌: 烟雨空濛,鸥鹭灭没。 烘托
大孤山: 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
对比 想象
文章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色?
烽火矶: 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 点面结合
游
峭石:
杰然特起,丹藤翠蔓,罗络其上,比喻
如宝装屏风。
记
描写的景物 及特点
小孤山: 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冬夏晴雨, 衬托 姿态万变,祠宇极于荒残。
彭泽都昌: 烟雨空濛,鸥鹭灭没。 烘托
设 置
烽火 台
抛锚 应该
洞
高耸
而已。及抛江过其下,嵌岩窦穴,怪奇万状,
八月一日,(船)经过烽火矶。南朝以来, 从武昌(今鄂城)到京口,都设置了很多(报警的) 烽火台,这座山应该是其中之一。从船上看山,只是 见到高耸的山峰罢了。等到抛锚停船后,(我)走过 山下,(看到)岩石镶嵌在洞穴里,奇形怪状,
色泽莹润,亦与它石迥异。又有一石,不
光亮 润泽 拔地而起
差别大
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
蒙络 高峻雄伟
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
色彩光亮润泽,也和别的石头不大一样。又有一 块巨石,与烽火矶不相连。高峻雄伟地拔地而起, 高约一百多尺,有红藤绿蔓蒙络在它上面,象宝 石镶嵌的屏风。
是日风静,舟行颇迟,又秋深潦缩,故得尽
慢
积水 收缩
见杜老所谓“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也。
元丰元年(1078年) 【水江冬李释迷水,思义茫中诗 训】,央人 画大。:在 的小崖山徐《二高色孤险苍州长,绝翠看江矗,,到绝立猿烟 鸟岛不图度》,这乔幅木杰凌空作。,有作客 舟了从这何首处诗而。来诗?桨中声附流会水 间画船意歌,抑融扬合。世沙岸俗平的整传, 轻说风,徐运来用,拟望人客不手见法,,唯 浪起正描大涌彼对写孤船伏江了山高。水长、,两之江澎孤山镜中浪山如,低发二小矶首髻美孤以,高梳山及此耸弄、, 新客妆舟。往舟来中等商景贾,象切。莫轻
盖江西路也。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
澄清
仁澄之,过夕乃可饮。南江则极清澈,合
用
混淆
处如引绳,不相乱。晚抵江州。
是江西路一带水域。(这一段)长江的水很浑 浊,每逢要汲用江水时,都需用杏仁来澄清, 过一个晚上才能喝。南江的水却很清,两江的 水合流处象用绳尺划分过一样,不相混淆。晚 上到达江州,
州治德化县,即唐之浔阳县,柴桑、栗里,
山上有丰富的人文景观,《水经》记载:大禹曾在
此山岩刻石记功,唐时建有大姑庙。自宋到清,大孤山 文人贾客荟萃,游山逛景,山下游船,浆声灯影,喧闹 若市,山上暮鼓晨钟,梵乐悠扬。
可惜这些建筑因历代兵灾和十年浩劫,大都破坏。
近年,山上重建了望庐亭、云眠亭、宝塔、寺庙等建筑, 山下建了停泊游船的码头,修了登山公路和接待室,成 为鄱阳湖旅游线上一个重要景点。
今天来见一个熟悉的陌生人---- 陆游
• 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 兴)人。
• 坎坷之始:应进士试,因“喜论恢复”, 受到秦桧的忌恨,复试时竟被除名。
• 遗恨而终:嘉定二年(1210),八十五 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 的遗恨,离开人世。
此前,他有一次重要的入蜀经历
合肥 安庆
方立庙门,有俊鹘抟水禽,掠江东南去,
健美
抓
往东南
甚可壮也。庙祝云,山有栖鹘甚多。
壮观
刚到庙门口站着,有一只健美的老鹰正在追逐 水鸟,掠过江面往东南方向飞去,非常壮观。 守庙的人说,山上栖息着很多老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