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治疗的三大原则
乙肝治疗最新指南
乙肝治疗最新指南前言乙肝是造成肝硬化和肝癌的重要原因之一,全球有超过2亿人感染乙肝病毒(HBV)。
目前,持续性抗病毒治疗是乙肝治疗的首选方法。
为了改善乙肝患者的治疗效果,世界卫生组织和欧洲肝病学会等组织制定了乙肝治疗的指南。
本文将介绍乙肝治疗的最新指南,供患者和医生参考。
治疗目标乙肝治疗的主要目标是降低HBV DNA水平,最终达到HBsAg潜伏状态或消失。
乙肝患者的治疗目标可以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进行调整。
•慢性乙肝患者的治疗目标是降低HBV DNA水平,并恢复正常肝功能,预防疾病进展和并发症。
•肝病肝区分期的患者的治疗目标是降低HBV DNA水平,并控制或逆转肝病活动,预防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
•终末期肝病的患者的治疗目标是改善生命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一线药物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和欧洲肝病学会等组织推荐使用的一线药物是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
核苷类似物通过类似于HBV DNA的结构与逆转录酶竞争结合,抑制病毒DNA合成进而抑制病毒复制。
推荐药物•恩替卡韦(Entecavir,ETV):具有较高的抗病毒活性,短期内能达到较低的HBV DNA水平,预防病毒耐药发生。
•替比夫定(Tenofovir,TDF):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成本较低,病毒抗药发生较低。
该药物有原包装片剂和福州制药接轨的普通片剂,福州制药可与原包装的恩替卡韦一起使用。
非推荐药物•拉米夫定(Lamivudine,LAM):病毒抗药发生较快,具有高度交叉耐药性,使用中应注意。
应用时机一线药物的应用时机因患者疾病的不同阶段而定。
•对于慢性乙肝患者和肝病分期1-2期患者,有HBV DNA阳性、ALT 持续升高的患者或者肝组织有明显炎性或纤维化者,均应采用一线药物进行持续性抗病毒治疗。
•对于肝病分期3-4期的患者,一线药物的治疗效果较差,建议转诊为肝脏移植候选者,或者接受其他治疗模式的管理。
二线药物对于一线药物难以控制病情的患者,可以选择使用二线药物。
名老中医治疗乙肝经验汇萃
名老中医治疗乙肝经验汇萃一、关幼波辨证治疗乙肝经验关教授系我国现代著名中医学家,擅长内科及妇、儿科,自1956年始就已从事肝病的临床研究,1978年首创《关幼波肝病诊疗程序》,对病毒性肝炎的治疗独树一帜。
关氏认为急性病毒性肝不论黄疸型和无黄疸型,其致病因素都是以湿热为主,其中黄疸型湿热较重,无黄疸型湿热较轻,但它们又有一个共同点,即“肝病犯脾”,均以中州失运为主证。
故在治疗时治理中州、清利肝胆湿热的原则应贯穿于整个过程。
关氏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主张辨证施治,根据证型灵活用药,其特色概括起来为“三辨”、“三要”、“三原则”、“两重视”:(一)三辨1.首辨湿热轻重湿热证见纳呆,恶心,呕吐,厌油腻,发热心烦,尿黄尿少。
若湿重于热,兼见头身困重、腹胀、便溏、舌苔白腻、脉弦滑,治当以利湿为主,兼以清热,可用茵陈五苓散加减;若热重于湿,兼见口渴、烦躁、舌苔黄腻、脉弦数,治当以清热为主,兼以利湿,可用茵陈蒿汤加减;若湿热并重,当以清热利湿,兼以解毒泻火,方用茵陈栀子银花汤加减。
2.二辨在气在血关氏认为急性病毒性肝炎“有黄湿热较重,无黄湿热较轻”,有黄是湿热入于血分,淤阻血脉,蕴毒生痰,淤阻血络,熏蒸肌肤而发黄疸,在治疗上清利宜重,偏于治血;无黄是湿热入于气分,胆汁尚能循常道而泄利,故不出现黄疸,在治疗上清利宜轻,偏于治气。
实际上气与血互相关联,难以截然分开,无黄只是偏于气分,并非完全不入血,故仍稍佐治血。
在临床上常可见到开始为无黄,由于治疗不及时,正气虚衰,正不抗邪或复感外邪,湿热久蕴而入血,淤阻血分,仍可出现黄疸,相反如果治疗及时,正气渐复,正胜邪却,湿热由血透气病情减轻,疾病自愈。
3.三辨三焦部位湿热侵入三焦,一般以偏于中上二焦、中下二焦和弥漫三焦为多见。
湿热偏于中上二焦主要是看舌苔,如苔白、黄或黄腻,并以恶心、厌油腻、纳呆、身重乏力为主要表现,其治疗以芳香化浊为主,药选藿香、佩兰、金银花、杏仁、橘红等;湿热偏于中下二焦主要看大小便,如黄短少、大便燥结,随证选用茵陈蒿汤化裁;若湿热下注膀胱证见尿黄赤、尿频、少腹急痛、尿道灼痛等,可用八正散化裁;若湿热下注大肠,见腹痛、泄痢、里急后重、肛门灼热等,用白头翁汤或葛根芩连汤化裁;若湿热弥漫三焦,则为病情危重之象。
乙肝的治疗方案有哪几种
乙肝的治疗方案有哪几种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脏疾病,它会导致肝脏炎症和损害。
乙肝的治疗方案可以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病人的生理条件来确定。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乙肝治疗方案。
1. 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是目前乙肝患者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该治疗方案使用抗病毒药物来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和繁殖,从而减少病毒在患者体内的数量。
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包括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等。
抗病毒治疗可以减轻肝脏炎症、降低病毒载量,并促进肝功能的恢复。
2. 免疫调节治疗:乙肝患者的免疫系统常常处于失调状态,容易导致炎症反应过度或免疫抑制。
因此,免疫调节治疗在乙肝治疗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免疫调节治疗通过使用干扰素、核苷酸酸类药物等来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改善肝脏炎症和抑制病毒复制。
3. 肝脏保护治疗:乙肝患者的肝脏往往处于受损状态,需要给予特殊的保护。
肝脏保护治疗主要是通过使用肝功能保护药物来改善肝脏的代谢和解毒功能,减轻肝脏负担。
此外,患者还需要注意饮食调理,避免饮酒和摄入过多的脂肪,以保护肝脏健康。
4. 肝移植治疗:对于乙肝患者中病情较为严重,肝脏功能已经严重受损的患者,肝移植可能成为最后的治疗选择。
肝移植手术可以用健康的肝脏替代受损的肝脏,以恢复正常的肝脏功能。
然而,由于供体资源的有限性,肝移植手术只适用于特定的患者。
总之,乙肝的治疗方案有很多种,包括抗病毒治疗、免疫调节治疗、肝脏保护治疗和肝移植治疗等。
根据个人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对于乙肝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此外,患者还需要积极预防乙肝的传播,避免与病毒感染者直接接触,使用安全套等措施来降低传播风险。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全文版2024年指南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全文版2024年指南一、前言慢性乙型肝炎(CHB)是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约有2.5亿人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HBV)。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高流行区,据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1-59岁人群HBsAg携带率为7.18%。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肝硬化及肝癌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指南根据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结合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实践经验,为临床医生、患者及公共卫生工作者提供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治疗及管理等方面的权威建议。
二、预防2.1 疫苗接种2.1.1 乙型肝炎疫苗概述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最有效的手段。
乙型肝炎疫苗为基因工程疫苗,包含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
2.1.2 疫苗接种对象我国推荐对以下人群进行乙型肝炎疫苗接种:- 新生儿- 儿童和青少年- 成人- 乙肝病毒暴露者(如家庭内接触者、性伴侣等)2.1.3 疫苗接种程序乙型肝炎疫苗基础免疫程序为3剂次,分别为出生后24小时内、1个月和6个月。
成人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前应进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HBsAb)、e抗原(HBeAg)和核心抗体(抗HBc)检测。
2.2 乙肝病毒暴露后的预防乙肝病毒暴露后的预防主要包括被动免疫和主动免疫。
2.2.1 被动免疫对乙肝病毒暴露者立即给予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注射,以提供即刻的保护作用。
2.2.2 主动免疫对乙肝病毒暴露者启动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程序,如已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但未达到免疫保护水平(HBsAb<10mIU/ml),应加强免疫一剂乙型肝炎疫苗。
三、诊断3.1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HBV DNA定量、肝功能指标等。
3.2 临床诊断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和临床表现,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如下:- 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 肝脏活检证实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证据- 持续或反复出现肝功能异常四、治疗4.1 治疗原则慢性乙型肝炎治疗原则为抗病毒治疗、免疫调节治疗、保肝治疗及抗纤维化治疗。
乙型肝炎合理用药的“四项基本原则”
适 当 的药 物 :根据 疾 病 ‘ j 患者 机 体 条件 ,权 衡
多种利弊因素 ,选择同类可选药物 中最为适 当的药
物 ,使 药物 的药 理效 应 与药 代 动力 学 特 点都 能 满 足
治疗乙型肝炎用药首先要强调安全性 ,乙型肝
炎 患 者病 情 变化 多端 ,疗程 漫 长 ,单一 用 药 难 以达 到 治疗 目的 ,现 多采 用 多 种药 物联 合 治疗 ,用药 安 全 是首 要 的 。多 年 以前 ,曾经 使 用 的多种 肝 炎用 药 后 来 被 汪 实 是 不 安 全 的 ,例 如 阿糖 腺 苷 、膦 甲酸
其实中药也存在着不安全因素 ,不少 中草药和中药 药虽然获得批准文号或临床 试用批件 ,但是疗效 制剂 ,都被证实具有 明显的损肝作用 ,例如 中草药 常有限 ,成为所谓的 “ 新药垃圾”。 目 前作为治疗 苍耳子 、贯众 、雷公藤 、天花粉 、肉豆蔻 、薄荷 、
乙型 肝炎 的 主打 药物— — 抗 乙型肝 炎 病毒 药 物 ,公
目前 乙 肝 炎治疗 尚存许多 不合珲 的用 药情
况 ,据 不 完全 统计 ,临 床 上有 2 0 %一 3 0 % 乙 肝 炎
量 服用 中药 。对 于 民问验 方 、偏 方… 一 定要 慎 用 ,以 防 中毒 。各种 新药 使 用时 间不 长 ,远 期疗 效 和不 良
患者病情加重与不合理用药有关。不少患者因为误 反 应 尚不 清楚 , 长期 使用 过 程 中一 定 要 定期 监测 肝
… … 一
出
- 。 -
侄l 康 向 导 …… 一
大多数 “ 保肝药物 ”的保肝作用并没有得到公认 。 所 以患者用药必须谨慎选择 ,千万不能草率 ,最佳
乙肝的治疗原则和方案
乙肝的治疗原则和方案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传染病,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
乙肝病毒感染可导致急性或慢性肝炎,甚至引发肝硬化和肝癌等严重疾病。
针对乙肝的治疗原则和方案,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指导原则。
首先,早期发现和诊断是乙肝治疗的关键。
通过进行特定的血液检查,如HBsAg、HBV DNA和肝功能等检测,可以确定患者是否感染了乙肝病毒,并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
一旦确诊,及早采取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第二,乙肝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毒感染状态进行个体化。
根据肝功能、病毒载量、肝病阶段和患者的年龄等因素,医生会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目前,乙肝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病毒治疗和免疫调节治疗。
抗病毒治疗是乙肝患者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目前,已经发展出多种抗病毒药物,如核苷酸类似物(如阿德福韦酯和替比夫定)和干扰素(如干扰素α和干扰素β)。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抑制病毒复制和抑制病毒感染。
免疫调节治疗是另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
乙肝病毒感染会导致机体免疫系统的异常,使得机体无法有效清除病毒。
因此,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可以增强机体对病毒的抵抗力。
免疫调节治疗包括干扰素、核心抗原疫苗和干扰素佐剂等。
此外,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保护肝脏也是乙肝治疗的重要方面。
患者应避免酗酒和吸烟等不良习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此外,注意饮食均衡,避免油腻和刺激性食物,有助于保护肝脏功能。
综上所述,乙肝的治疗原则和方案是多方面的,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
早期发现和诊断、抗病毒治疗、免疫调节治疗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保护肝脏等措施都是关键的治疗手段。
对于乙肝患者来说,积极治疗并遵循医生的建议,可以提高治愈的机会,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生活质量。
乙肝抗病毒治疗“三优”原则
乙肝抗病毒治疗“三优”原则
要想乙肝抗病毒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乙肝优化治疗应注重优选病人、优选药物和优化疗效。
——优选病人。
乙肝抗病毒治疗要严格筛选病人,不能无视患者是否有适应症就盲目进行抗病毒。
“有些病人肝功能检测转氨酶正常,他们就是一个病毒携带者,不要治疗。
如果强行进行抗病毒治疗,反而容易发生耐药。
”
《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也表明:非活动性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一般不需要治疗。
只有乙肝病毒复制活跃,且肝功能出现持续或间歇异常的慢性乙肝患者才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
——优选药物。
乙肝患者在选用抗病毒药物时,应尽量做到“三方兼顾”:肝硬化肝癌少,不良反应少,费用少。
乙肝患者选药时不仅要考虑短期疗效,而是要牢记“减少肝硬化、肝癌的发生几率”才是治疗的终极目标。
此外,乙肝患者选择抗病毒药物时还应尽量选择那些上市时间长、使用人群广、不良反应少的药物;同时要考虑经济因素,选择自己至少能够坚持2至3年的药物。
——优化疗效。
在抗病毒过程中,乙肝病人要坚持定期监测和随访,这有利于临床医生根据疗效及时调整治疗方法,使病人取得更好的疗效。
研究发现,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半年时,能有效预测疗效和耐药发生率:如果患者的HBV DNA小于10的3次方,说明可以继续
单药治疗;如果治疗半年后,患者的HBV DNA仍大于10的3次方,预示疗效不是很理想,远期可能发生耐药。
如果发生耐药,建议在保持原来单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一种药物进行联合治疗。
如,服用拉米夫定的患者在24周时,如果HBV DNA仍呈阳性,最好加用阿德福韦进行治疗。
乙肝用药的四项原则
采 用。
适 当的病 人治疗乙肝强调 个体
如阿糖腺 苷、膦 甲酸等 ,都有可
琶 引起肾功能损害。
许 多新药远期疗效 未定 ,加上 化 、因人施治的原则 ,譬如干扰素 价格十分 昂贵 ,不宜作为一线药物 的治疗对象 ,一定要求病情处 于转
中药 也 同 样 存 在 着 不 安 全 因 推荐试用 。有 的还从海外 自行购药 氨酶升高 、乙肝病毒复制指标阳性 害 。有些中草 药和中药制剂被证实 试用 ,耗资 巨大 ,但是缺乏指导 , 的患者 : 重度或重型 的乙肝患者不宜
,
单一用药难以达 到治疗 目的 ,
细算 ,少花 冤枉钱 。例如具有保肝 给药既便利 ,又经济 ,而且病人少
多采用联合治疗 ,用药安全是首 降酶 功能 的药物非 常多 ,选择用药 受痛苦 ,相反静脉滴注不提倡轻易 要 的。多年以前曾经使 用的多种肝 时 ,一定要考虑到经济承受能力 , 廷 用药 ,后来被证 实是不安全 的 , 货比三家,选择价廉物美的药物。
医院诊 疗 。
适 当的药物根据疾病 与患者 机 得稳定持 久的疗效 。例 如用拉米夫
追求有效性
体条件 ,权衡多种 因素利弊 ,选 择 定和干扰索治疗乙肝 。疗程需要在1
目前 作 为 治 疗 乙 肝 的 主 打 药 同类药物中最为适当的药物。例如早 年 以上 。 勿 ——抗乙肝病毒药物 ,公认的只有 期肝硬化患者 ,选择抗病毒联合抗肝 F 扰素 、拉米夫定等几种 ,其他标 纤维化 药物同时使 用 ,疗效 最好 。 但有些药物 却不宜长期使用 ,
霉 。有药物过敏史或 属过敏体质的 者 ,一旦 出现药物性肝损害 ,一
掌握适 当性
乙肝药物治疗试题及答案
乙肝药物治疗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乙肝的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A. 空气传播B. 血液传播C. 食物传播D. 接触传播答案:B2. 以下哪种药物不属于乙肝抗病毒治疗药物?A. 干扰素B. 拉米夫定C. 阿莫西林D. 恩替卡韦答案:C3. 乙肝患者定期检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监测病情变化B. 确定是否需要治疗C. 预防乙肝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判断题1. 乙肝患者必须终身服用抗病毒药物。
(错误)2. 乙肝疫苗可以有效预防乙肝。
(正确)3. 乙肝患者不能从事任何工作。
(错误)三、简答题1. 简述乙肝抗病毒治疗的基本原则。
乙肝抗病毒治疗的基本原则包括:选择合适的药物、个体化治疗、长期监测病毒载量和肝功能、评估治疗效果和副作用、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 乙肝患者在接受抗病毒治疗期间应注意哪些事项?乙肝患者在接受抗病毒治疗期间应注意:遵医嘱服药、定期进行肝功能和病毒载量检测、避免饮酒和肝脏损害的药物、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案例分析题某乙肝患者,男,35岁,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
请根据以下信息,为该患者制定一个初步的治疗方案。
1. 患者肝功能检查结果显示ALT和AST均高于正常值。
2. 患者HBV DNA水平为10^7 IU/mL。
3. 患者无肝硬化和肝癌病史。
根据上述信息,初步治疗方案可能包括:- 选择抗病毒药物,如恩替卡韦或替诺福韦,以抑制病毒复制。
- 定期监测肝功能和HBV DNA水平,评估治疗效果。
- 教育患者有关乙肝的基本知识,包括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和生活方式调整。
- 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反应,适时调整治疗方案。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案应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
乙肝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 B15990—1995 前言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传染病。
本病在我国广泛流行,人群感染率高,是危害人民健康最严重的常见传染病之一。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地坛医院、北京佑安医院、北京医科大学传染病教研组。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林秀玉、徐道振、王勤环。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卫生部传染病监督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作为对乙肝患者的诊断及处理依据。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15982—1995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3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3.1 诊断原则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或肝活体组织检查等手段,进行综合分析,动态观察予以诊断。
3.2 诊断标准3.2.1 急性肝炎a)流行病学资料:半年内接受过血及血制品或曾有其他医源性感染,生活中的密切接触,尤其是性接触而未采用避孕套者。
b)症状:指近期出现的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持续一周以上的明显乏力和消化道症状。
c)体征:主要指肝脏肿大,伴有触痛或叩痛。
d)肝功能检查:谷丙转氨酶(ALT)明显增高。
e)HBV标记物检测:符合急性乙肝的病原学标志,详见附录A(标准的附录)中A2。
f)病理组织学特点:如鉴别诊断需要,有条件者可作肝活检,详见附录B。
在以上各项中病原学指标、症状和肝功能异常为必备条件,流行病学资料和体征为参考条件。
疑似病例:符合以上诸条中b)+d)。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e)。
b)指近期出现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持续一周以上的明显乏力、消化道症状及尿黄。
2024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全文指南
2024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全文指南一、前言慢性乙型肝炎(CHB)是我国常见的传染病之一,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为了提高我国慢性乙型肝炎的防治水平,减少疾病负担,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和《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适用于从事慢性乙型肝炎防治工作的医务人员和患者,旨在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慢性乙型肝炎提供科学依据。
二、慢性乙型肝炎的病原学乙型肝炎病毒(HBV)属于嗜肝DNA病毒科,基因组长约3.2kb,具有高度变异性。
HBV感染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据估计全球约有2.5亿人感染HBV,其中约7000万人患慢性乙型肝炎。
HBV感染可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等严重疾病。
三、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3.1 临床表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表现为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肝区疼痛等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黄疸、腹水、肝脾肿大等。
3.2 实验室检查(1)血清学检查: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等。
(2)病毒学检查:HBV DNA载量、HBV DNA耐药检测等。
(3)肝功能检查:ALT、AST、ALP、总胆红素、白蛋白、球蛋白等。
(4)肝脏影像学检查:超声、CT、MRI等。
(5)肝组织学检查:病理活检。
3.3 诊断标准依据《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如下:(1)HBsAg阳性持续超过6个月。
(2)HBV DNA载量≥10^5 IU/ml。
(3)肝功能异常,如ALT、AST升高,或肝组织学检查证实有慢性肝炎表现。
四、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4.1 治疗原则(1)抗病毒治疗:抑制HBV DNA复制,降低病毒载量。
(2)免疫调节治疗: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改善肝脏炎症。
(3)保肝治疗:保护肝细胞,促进肝功能恢复。
(4)抗纤维化治疗:延缓或逆转肝纤维化进程。
(5)肝移植治疗:对于终末期肝病患者,可考虑肝移植治疗。
乙肝表面抗原指导原则
乙肝表面抗原指导原则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炎疾病。
乙肝表面抗原(HBsAg)是乙肝病毒感染的一个标志物,也是诊断乙肝的重要指标。
乙肝表面抗原指导原则是根据乙肝表面抗原的检测结果,制定乙肝的管理和处理措施的指导原则。
本文将介绍乙肝表面抗原指导原则的相关内容。
一、对于HBsAg阳性的个体对于HBsAg阳性个体,首先需要进行乙肝病毒的全面评估。
这包括HBV DNA的测定,以确定病毒的载量。
同时,还需要检测乙肝表面抗体(HBsAb)和乙肝e抗原(HBeAg)等其他乙肝相关指标,以评估疾病的活动性和传播风险。
在评估结果的基础上,制定个体化的管理方案。
对于慢性乙肝感染者,需要定期进行肝功能和病毒学指标的监测,以及肝癌和肝硬化的筛查。
同时,还需要采取措施减少传播风险,如使用安全套、避免共用注射器等。
对于病情活动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二、对于HBsAg阴性的个体对于HBsAg阴性的个体,需要进一步评估是否存在乙肝病毒感染。
这包括检测乙肝病毒的其他标志物,如乙肝核心抗体(HBcAb)和乙肝e抗体(HBeAb)。
同时,还需要评估其他肝功能异常的原因,如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药物性肝损伤等。
对于HBsAg阴性但存在其他乙肝标志物阳性的个体,需要密切监测肝功能和病毒学指标的变化。
如果病情活动,可以考虑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同时,也需要采取传播预防措施,避免乙肝病毒的传播。
三、对于HBsAg和其他乙肝标志物均阴性的个体对于HBsAg和其他乙肝标志物均阴性的个体,一般认为没有乙肝病毒感染。
但仍需要注意个体的乙肝感染风险。
在进行医疗操作、输血、器官移植等高风险操作时,需要进行乙肝病毒的筛查,以避免感染的发生。
乙肝表面抗原指导原则还强调了乙肝疫苗的重要性。
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感染最有效的手段。
对于未感染乙肝病毒的个体,尤其是新生儿和高风险人群,应接种乙肝疫苗,以预防乙肝的发生。
乙肝表面抗原指导原则是根据乙肝表面抗原的检测结果,制定乙肝的管理和处理措施的指导原则。
乙肝治疗方案有几种
乙肝治疗方案有几种引言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病毒性肝炎,其造成的肝炎病例数量众多。
乙肝有慢性和急性两种类型,慢性乙肝可能导致肝硬化及肝癌等严重后果。
因此,乙肝治疗非常重要。
目前,存在多种乙肝治疗方案,本文将介绍其中最常见的三种治疗方案。
乙肝治疗方案乙肝治疗的目标是抑制病毒感染,减少病情进展,并达到持久性抑制病毒复制的效果。
以下是三种常见的乙肝治疗方案:1. 免疫抑制治疗免疫抑制治疗是对乙肝感染者的免疫系统进行调节,减少病毒反应,并降低肝脏受损程度。
常用的免疫抑制剂包括干扰素(IFN)和核苷酸类似物。
干扰素是一种由人体产生的蛋白质,具有抗病毒和免疫调节功能。
在治疗乙肝方面,干扰素可以通过抑制病毒复制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来达到治疗目的。
干扰素疗程通常为6个月到1年,但副作用较多,包括发热、疲劳和抑郁等。
核苷酸类似物(NAs)是一类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药物。
常用的核苷酸类似物包括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和恩曲他滨等。
这些药物可以直接作用于病毒基因组,抑制病毒复制的过程。
核苷酸类似物的治疗周期较长,通常需要几年的时间。
副作用相对较少,但可能引起肾功能损伤等问题。
2. 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是通过使用抗病毒药物来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
目前常用的抗病毒药物有复方丙种球蛋白(HBIG)和核苷酸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s)。
HBIG是从乙肝病毒患者的血浆中提取的抗体混合物,可以通过注射等方式输入给乙肝感染者,达到抑制病毒复制的效果。
HBIG疗程通常较长,需要每月注射一次。
这是一种辅助治疗,常与其他抗病毒药物联合使用。
NRTIs是一种通过抑制病毒复制过程来抑制乙肝病毒的药物。
常用的NRTIs包括阿德福韦酯、替比夫定和恩曲他滨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抑制病毒的逆转录过程来减少病毒复制。
抗病毒治疗通常需要长期维持,直至病毒DNA完全消失。
3. 肝移植当其他治疗方案无效或不适用时,肝移植可能是最后的选择。
肝移植可以将患者的病变肝脏换成一个健康的供体肝脏。
抗击乙肝 遵循“123”原则.docx
治乙肝长效干扰素为主打偶然中的发现据庄辉院士介绍,如同青霉素的发现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干扰素也是偶然被发现的。
20世纪早期,天花、麻疹等病毒性疾病的流行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1918年全球爆发的流感更是造成了4千万人的死亡,而当时人类面对病毒感染一筹莫展。
到20世纪50年代,随着人类对免疫的认识,疫苗成为人类对抗传染病尤其是病毒感染非常重要的一种手段,但对于流感一直缺乏有效的预防手段,很多科学家把目光集中在对流感病毒疫苗和免疫接种等相关的研究上。
1957年英国病毒生物学家AlickIsaacs和瑞士研究人员JeanLindenmann在进行流感病毒试验时,发现在鸡胚中注射灭活流感病毒后,鸡胚细胞膜中生成了一种物质,这种物质可以反过来“干扰”(英文:interfere)流感病毒对细胞的感染,于是将这种物质命名为“interferon”,也就是干扰素。
随着研究的深入,干扰素抗病毒的作用机制逐渐被揭示:干扰素是人体感染病毒后由人体白细胞生成的一种对抗病毒感染的微型蛋白,干扰素生成后可以扩散到周围的细胞阻断病毒蛋白的合成,起到对抗病毒的作用,同时干扰素的生成还可以保护未感染的细胞免受病毒感染,这就是干扰素的直接抗病毒作用。
此外,干扰素还具有对抗病毒感染的第二种作用――免疫调控作用。
干扰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免疫调节剂,它可以明显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促进免疫细胞对病毒的清除作用。
其实,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感受过干扰素的作用,在患“感冒”时,很多人会发烧、浑身酸痛,这些就是感染流感病毒后体内自然生成的干扰素引起的症状,在用干扰素治疗的过程中也会有这种症状,医学上称之为“流感样症状”。
从普通干扰素到长效干扰素庄辉院士说,干扰素的发现为人类对抗病毒开辟了充满希望的前景。
然而人体感染病毒后自然生成的干扰素量非常低,往往不能完全达到控制病毒的效果,需要补充外源性干扰素以达到治疗作用。
而干扰素的研制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由于干扰素主要由人类的白细胞生成和分泌,早期干扰素的获取是通过诱导的方式,采集人体血液中的白细胞,并通过纯化技术进行提取。
乙肝诊疗方案指南解读
乙肝诊疗方案指南解读引言乙型肝炎(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炎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传播风险。
乙肝的诊疗方案对于患者的治疗和管理非常重要,因此国内外专家组织发布了乙肝诊疗方案指南,以提供给医生和患者参考和应用。
本文将对乙肝诊疗方案指南进行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指南,提高乙肝的治疗效果和管理水平。
1. 乙肝诊断标准乙肝诊疗方案指南对乙肝的诊断标准进行了明确和详细的规定。
根据指南,乙肝的诊断需要满足以下条件:•血清HBsAg阳性,持续超过6个月;•血清HBV-DNA检测阳性,或HBsAg阳性持续时间少于6个月时,HBsAg/anti-HBc IgM阳性;•对于急性乙肝,患者临床表现和血清指标符合急性乙肝的诊断标准。
同时,指南还对乙肝的临床分类进行了介绍,包括急性乙肝、慢性乙肝、乙肝相关肝硬化、乙肝相关肝癌等。
2. 乙肝治疗原则乙肝诊疗方案指南明确了乙肝的治疗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慢性乙肝患者的治疗原则•慢性乙肝患者需要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和病毒学指标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肝功能状况,选择合适的治疗药物,包括抗病毒药物和免疫调节剂;•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病情随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能够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2.2. 急性乙肝患者的治疗原则•急性乙肝患者需要密切观察并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以防止疾病的进展;•对于需要治疗的急性乙肝患者,选择合适的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并根据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调整。
3. 抗病毒治疗乙肝诊疗方案指南对抗病毒治疗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包括哪些患者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何时开始治疗、选择和调整治疗方案的依据等。
3.1. 抗病毒治疗的适应症根据指南的规定,下列情况下患者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慢性乙肝患者,血清HBV-DNA水平持续超过一定的阈值;•慢性乙肝患者,肝功能异常或存在肝脏病变;•慢性乙肝患者,合并有肝硬化或肝癌。
乙肝的治疗
(一)治疗的总体目标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总体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HBV,减轻肝细胞炎性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减少肝脏失代偿、肝硬化、HCC 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
(二)抗病毒治疗的一般适应证一般适应证包括:①HBeAg阳性者,HBV-DNA≧105拷贝/ml(相当于20000IU /ml);HBeAg阴性者,HBV-DNA≧104拷贝/ml(相当于2000IU/ml);②ALT≧2×ULN;如用IFN治疗,ALT应≦10×ULN,血清总胆红素应﹤2×ULN;③ALT﹤2×ULN,但肝组织学显示KnodellHAI≧4,或炎性坏死≧G2,或纤维化≧S2。
对持续HBV-DNA阳性、达不到上述治疗标准,但有以下情形之一者,亦应考虑给予抗病毒治疗:①对ALT大于ULN且年龄﹥40岁者,也应考虑抗病毒治疗(Ⅲ);②对ALT持续正常但年龄较大者(﹥40岁),应密切随访,最好进行肝组织活检;如果肝组织学显示KnodellHAI≧4,或炎性坏死≧G2,或纤维化≧S2,应积极给予抗病毒治疗(Ⅱ);③动态观察发现有疾病进展的证据(如脾脏增大)者,建议行肝组织学检查,必要时给予抗病毒治疗(Ⅲ)。
在开始治疗前应排除由药物、酒精或其他因素所致的ALT升高,也应排除应用降酶药物后ALT暂时性正常。
在一些特殊病例如肝硬化或服用联苯结构衍生物类药物者,其AST水平可高于ALT,此时可将AST水平作为主要指标。
(三)IFNα治疗我国已批准普通IFNα(2a、2b和1b)和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和2b)[PegIFNα(2a和2b)]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荟萃分析结果表明,普通IFN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Ag血清学转换率、HBsAg消失率、肝硬化发生率、HCC发生率均优于未经IFN治疗者。
有关HBeAg阴性患者的临床试验结果表明,普通IFNα疗程至少1年才能获得较好的疗效(Ⅱ)。
乙肝小三阳“三分治,七分养”
乙肝小三阳“三分治,七分养”一、乙肝小三阳的概述乙肝小三阳又称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Anti-HBs)和乙肝e抗原(HBeAg)三项指标中,除了HBsAg阳性外,Anti-HBs和HBeAg均为阴性的状态。
乙肝小三阳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一种表现形式,属于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范畴,具有一定的传染性。
二、乙肝小三阳的传播途径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和其他体液进行传播,包括:1.血液传播:输血、捐血、血制品、注射药物使用过的注射器、手术刀、针等等;2.母婴传播:孕妇感染乙肝病毒时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同时,产妇乙肝病毒感染也可通过生产过程中的血液和体液,传染给新生儿;3.性传播:性接触是乙肝传播的重要途径,包括性伴侣之间的性行为、异性恋和同性恋之间的性行为;4.其他途径:共用牙刷、刮脸刀、化妆品等,亲密接触(如共用床、共用袜子)等等。
三、乙肝小三阳的临床特征乙肝小三阳患者既没有乙肝表面抗体(Anti-HBs)的免疫保护,也没有乙肝e抗原(HBeAg)的高度传染性。
一般来说,乙肝小三阳患者的肝功能损害程度较轻,肝炎程度较低。
临床上,乙肝小三阳患者通常无明显的乙肝病毒感染症状,常以肝功能异常、轻度乙型肝炎为主要表现。
四、乙肝小三阳的治疗原则对于乙肝小三阳患者,并无特效治疗方法,目前治疗原则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病因治疗:主要针对乙肝病毒的感染源进行治疗,阻断病毒的传播途径。
包括对病毒感染源的治疗,如消除病毒血源、治疗肝炎病灶、改善肝功能、预防病毒复制等;2.对症治疗:根据患者具体的病情,对乙肝小三阳的患者给予相应的治疗,比如抗病毒治疗、肝保护治疗等;3.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抵抗力,减轻炎症反应,有助于预防病情恶化。
通过情绪调节、饮食调理、适量运动、充足休息等方式提高机体免疫力。
五、乙肝小三阳的饮食调理乙肝小三阳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合理饮食,遵循“三分治,七分养”的原则:1.忌辛辣食物:辛辣刺激性食物会刺激肠胃黏膜,加重肝脏负担,容易引发肝炎症状,因此应忌辛辣食物;2.忌饮酒:酒精会对肝脏产生直接损害,加重肝脏负担,因此乙肝小三阳患者应禁酒;3.低盐饮食:限制食盐摄入可以减轻水肿、腹水等乙肝并发症的发生;4.富含维生素的食物:适量摄入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等,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5.高蛋白饮食:适量摄入高蛋白食物,有助于促进肝细胞修复,提高肝功能。
慢乙肝特殊患者抗病毒治疗指南
慢乙肝特殊患者抗病毒治疗指南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造成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的慢性疾病。
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部分患者会进展为慢性乙肝,而一小部分患者则被归类为慢乙肝特殊患者。
本文将就这一特殊人群的抗病毒治疗指南进行讨论。
一、慢乙肝特殊患者的定义和分类慢乙肝特殊患者主要指那些具有以下特点的患者:1) 免疫耐受阶段持续时间超过12个月;2) 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轻微;3) 生物标志物和HBV DNA水平较低。
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响应,慢乙肝特殊患者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HBeAg阳性和HBsAg阳性的慢乙肝特殊患者;2) HBeAg阴性和HBsAg阳性的慢乙肝特殊患者;3) HBsAg消失(或免疫耐受状态)的慢乙肝特殊患者。
二、抗病毒治疗的指导原则对于慢乙肝特殊患者的抗病毒治疗,需遵循以下指导原则:1) 安全性:根据患者的肝功能和肾功能等,选择适当的抗病毒药物;2) 忍受性:考虑患者的耐药性和不良反应风险,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3) 疗效性:根据患者的病毒学指标和肝功能指标,评估治疗的疗效,调整治疗方案。
三、不同类型慢乙肝特殊患者的抗病毒治疗策略1) HBeAg阳性和HBsAg阳性的慢乙肝特殊患者对于此类患者,推荐首选的抗病毒药物是核苷酸类似物或核苷酸逆转录酶抑制剂(NAs),如恩替卡韦或替诺福韦。
治疗时间一般持续48周,治疗结束后需要进行随访并监测HBeAg、HBV DNA和肝功能指标等。
2) HBeAg阴性和HBsAg阳性的慢乙肝特殊患者对于此类患者,推荐首选的抗病毒药物为核酸聚合酶抑制剂(NAs),如恩替卡韦、替诺福韦或拉米夫定。
治疗时间一般持续至少12个月,治疗结束后也需要进行随访和监测各项指标。
3) HBsAg消失(或免疫耐受状态)的慢乙肝特殊患者对于此类患者,抗病毒治疗的时机和方案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一般情况下,推荐密切随访并监测血清HBsAg、肝功能和影像学变化等。
四、治疗后的随访和转归评估对于慢乙肝特殊患者,在抗病毒治疗结束后,需要进行定期的随访和转归评估。
治疗乙肝大三阳的好方法
治疗乙肝大三阳的好方法治疗乙肝大三阳的好方法有很多,其中包括药物治疗、中药治疗、生活调整、免疫调节等多种方法。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方法和治疗原则。
一、药物治疗1. 抗病毒治疗:乙肝病毒抑制剂是目前最常用的药物治疗乙肝的方法。
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包括拉米夫定、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
这些药物能够抑制病毒复制,减少病毒数量,从而改善肝功能,减轻症状。
2. 免疫调节剂:乙肝大三阳患者在治疗中,常常伴随免疫系统的异常,因此使用免疫调节剂能够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自身的抗病能力。
常用的免疫调节剂包括干扰素、强的松、曲安奈德等。
这些药物能够增强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促进肝功能的恢复。
3. 肝保护药物:肝功能异常的乙肝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肝细胞损伤,因此使用肝保护药物能够减轻肝细胞的损伤,促进肝功能的恢复。
常用的肝保护药物包括氨基酸、维生素E、水飞蓟素等。
这些药物能够减轻肝细胞的氧化损伤,促进肝细胞的修复。
二、中药治疗中药治疗乙肝大三阳同样具有一定的疗效。
中药治疗主要通过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以及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作用来改善患者的肝功能。
常用的中药有黄芩、何首乌、丹参、当归等。
但使用中药治疗乙肝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因为中药的使用需要考虑体质的差异,以及药物的剂量。
三、生活调整生活调整对于乙肝患者来说也非常重要。
患者应注意饮食的调理,尽量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粗粮等有利于肝脏功能的食物。
此外,患者应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疲劳和过度劳累,以免加重肝脏负担。
四、免疫调节免疫系统在乙肝大三阳患者中往往存在异常,因此免疫调节也是治疗的重要方面。
患者应避免接触可能引起病毒感染的环境,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此外,适度锻炼身体也能够提高免疫功能,例如散步、太极拳、瑜伽等。
五、治疗原则1. 个体化治疗: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2. 综合治疗:综合运用药物治疗、中药治疗和生活调整等多种治疗方法,达到综合治疗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乙肝治疗的三大原则
我国肝炎患者众多,HBV感染率为57.6%,携带率为9.75%。
专家认为,在目前药物治疗的现状下,乙肝治疗策略最根本的就是规范
专家提醒:坚持及早治疗,终身监测,长期间断性、针对性、综合性治疗的原则是关键。
早期治疗改善预后
所有存在病毒复制的慢性乙肝患者均应早期治疗,当然,决定开始治疗的时间也必须仔细权衡长期治疗的效价比、危险性以及患者的具体情况,而治疗的根本目的在于阻止肝硬化、肝衰竭和肝癌的发生。
值得注意的是,当患者处于“免疫耐受期”时,安全、不良反应少、可长期使用的理想治疗方案目前还没有,所以,只有当“免疫耐受”被打破,乙肝e抗原阳性且转氨酶持续升高2倍以上,才推荐治疗。
定期监测以便及时处理
对于慢性HBV感染者,应进行终身监测,并给予长期间断性、有针对性的治疗。
定期监测有助于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针对病情发展早期治疗。
“三结合”治疗带来希望
对于慢性乙肝患者宜采用综合治疗,其中抗HBV病毒治疗尤为重要,而且特别要强调规范化治疗,在有经验的专科医师指导下进行。
在“三结合疗法”中,干扰素既是抗HBV,抗HCV的药物,又具有调节免疫作用,胸腺肽α1更是目前公认的调节免疫较好的制剂。
这一疗法改变了以往单打一的短程治疗方案,经过实践证明是一种高效的治疗病毒性肝炎的新疗法。
乙肝抗病毒治疗“八大注意”
当前,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肝的根本治疗方法已成为共识。
很多研究结果显示,持续的高水平的乙肝病毒复制,是慢性乙肝患者发展成为肝硬化和肝癌的高危因素,而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减少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率。
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抗乙肝病毒治疗药物有干扰素、拉米夫定、阿德福韦和恩替卡韦等4种。
这4种药物的使用各有利弊和优劣,使用的适应症、剂量、疗程以及不良反应各不相同,所以正确掌握乙肝抗病毒治疗的药物选择、治疗时机以及疗程格外重要。
乙肝抗病毒治疗需要注意以下8个要点:
1、什么时候进行抗病毒治疗
如果检查发现患者肝功检查始终正常,则病情处于病毒携带状态,不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
因为此时机体对于乙肝病毒的免疫功能处于耐受阶段,抗病毒治疗无法获得应答,治疗往往是“对牛弹琴”,收效甚微。
如果患者检查乙肝病毒治疗DNA为阳性,肝功能检查提示谷丙转氨酶≥正常值2倍以
上,则应进行抗病毒治疗
2、治疗前应做肝穿
乙肝病毒是体内潜伏的“特务”,它对人体的损害常常在体内静悄悄地进行,在进行抗病毒之前先做一次肝穿刺检查,可以明确肝组织内病毒分布及数量、肝脏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决定使用那种抗病毒药物和抗病毒治疗方案。
3、首选药物
首次治疗可选干扰素、拉米夫定、阿德福韦和恩替卡韦,但是具体选用哪个又有讲究:有明确乙肝家族背景(母婴传播)者,干扰素效果不佳;肝功能失代偿阶段(如重型肝炎、重度黄疸、肝硬化腹水)的患者不能使用干扰素,它的免疫激活作用,可能使这些重病患者肝功能急剧恶化,威胁生命,此时只能选择拉米夫定;同时,拉米夫定最好不要用于儿童;阿德福韦最好用于拉米夫定治疗发生病毒变异者。
4、抗病毒治疗期间的监测
至少一个月监测一次肝功、肾功和血常规;一般三个月复查一次乙肝病毒指标(HBeAg和/或乙肝病毒DNA)。
5、治疗后的监测
在使用抗病毒药物后,不要因为肝功能正常了,乙肝病毒DNA转阴了,
我们就对“敌人”放松“警惕”。
因为目前的药物还不能把乙肝病毒完全清除,尽管病毒被抑制住了,但这些“敌人”还在体内,它们随时都可能发生变异,再次对肝脏进行破坏活动。
因此,在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期间或达到疗效停药后,都应定期到医院复查。
整个疗程结束后的最初3个月每月监测一次肝功和乙肝病毒指标(HBeAg、乙肝病毒DNA),此后延长监测时间。
对于病情较重的肝硬化患者和疗效不好的患者,检测力度要加强,注意病情恶化;对于疗效较好者可以每半年或1年检查1次。
6、疗程
目前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建议疗程是4~6个月。
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至少要1年以上时间。
干扰素治疗小三阳的乙肝患者应延长到12个月,治疗结束后应继续随访6~12个月。
用拉米夫定治疗的大三阳患者,若间隔6个月的两次检查中均发现病毒DNA消失,且伴有HBeAg的阴转,就可以停药。
7、对抗病毒药物期望值不宜过高
各种抗病毒药物并非特效药物,在正确选择适应症,一切严格按部就班治疗的情况下,也只有一半左右的患者可以获得有效应答,另一半患者可能白花了钱。
对这一点,我们要有正确的认识和心理准备,所谓“百分之百治愈”的药物是不存在的。
8、乙肝病毒产生耐药怎么办
就像细菌可能对青霉素产生耐药一样,长时间使用一种抗病毒药物,乙肝病毒也可能发生变异,使其对这种药物产生耐药。
一旦病毒对一种药物耐药后,可再选用其他药物继续治疗。
如长期服用拉米夫定的患者,多年后出现了乙肝病毒变异,乙肝病毒复制指标再次转阳,肝功出现异常。
此时可以加用阿德福韦,与拉米夫定并用1个月,之后停用拉米夫定,长期使用阿德福韦抗病毒治疗,阿德福韦出现病毒变异的概率很小。
总之,乙肝的抗病毒治疗应以化验、检查结果为依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凭自己的想当然,或是盲目听信广告用药,不但难以取得好的疗效,还可能适得其反,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