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古代诗歌三首》 第三课时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下第一单元第二课《古代诗歌三首》教案
使用周次及时间:课型:新授主备人:二次备课:
课题《十五夜望月》第3 课时
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古诗和《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
2、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多诵读、多感悟,把握诗歌描写的形象和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3、感受中国传统节日和文化的魅力,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学习重点了解有关古诗和《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
学习难点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多诵读、多感悟,把握诗歌描写的形象和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课时安排3课时
学习过程
二次备课【自主学习我能行】
一、导入新课
交流咏月的诗词。
二、解题
读诗题,说一说你从中获得的信息。
时间:十五夜,是中秋节,从桂花、秋思可以看出; 事件:望月。
三、读古诗
读出节奏和韵脚。
中庭/地白/树栖鸦(ya) ,
冷露/无声/湿桂花(hua) 。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jia)
【合作探究我快乐】
四、赏意境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探究:
1、勾画出诗中所描写的景物。
地、树、鸦、露、桂花。
2、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画面。
“地白”自然联想到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桂花”指庭院里的桂花,从嗅觉感受,也可以大胆联想,是月宫中的桂花,由此点题。
3、思考:作者刻画了怎样一个月夜?(寂静清冷)
小结:这两句诗中,没有一个月字,却描绘了月夜的美景,是从侧面来写景。
【拓展延伸我必胜】
五、悟主旨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1、说一说这两句诗的主要内容。
“秋思”怀人的思绪。
诗人在怀杜郎中,原题: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2、你知道是谁在望月,“秋思”又是落在谁家吗?
3、如果把结尾改成“今夜月明我独望,无限秋思落心头”好不好,为什么?
诗人在这里并不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采用委婉的疑问语气,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
小结:1、明月亮了,诗人在望月;乌鸦栖息了,诗人还在望月;桂花被露水浸湿了,作者依然在望月,可见,他的秋思,既怀人的思绪有多弄啊!
2、明明是诗人在望月,却说“人尽望”,明明秋思落在自己身上,却说“不知秋思落谁家”,在从抒情的角度,这也是侧面抒情。
六、品语言
1、如何理解“中庭地白树栖鸦”中的“栖”字?
“栖”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2、《全唐诗》在收录这首诗时将末句的“落”字作“在”字,你认为哪一个更有表现力? 一个“落”字,新颖妥贴,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
“落”字作“在”,就显得平淡寡味。
【拓展延伸】
一.收获:
二、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