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监测
动态监测机制

动态监测机制动态监测机制,是指为了有效监测和掌握特定领域内的动态变化情况,建立的一种全面、科学的监测模式和体系。
这一机制的落实对于实现国家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首先,建立动态监测机制能够实现对国家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准确把握。
政府需要及时了解经济发展态势,才能预判未来发展方向,及时调整宏观调控政策,以稳定经济增长、保持社会稳定。
动态监测机制通过收集、分析、评估经济统计数据,能够快速、准确地评估经济运行情况,为政府提供决策依据。
其次,动态监测机制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社会问题。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经济、教育、医疗、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层出不穷,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及时的监测和研究。
通过建立动态监测机制,可以对社会问题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了解问题的发生原因和发展趋势,为解决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再次,动态监测机制可以促进科学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不同领域的科学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都需要有关数据的支撑和指导。
通过动态监测机制,可以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动态,引导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最后,建立动态监测机制有助于提高治理能力和水平。
政府在推动社会发展过程中需要具备科学的决策能力和执行能力。
动态监测机制通过不断更新监测方式和手段,提高政府对经济社会运行的感知能力和敏锐度。
这将帮助政府更好地制定政策、改进管理,提高治理能力和水平。
综上所述,动态监测机制在国家发展和社会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建立动态监测机制能够实现对国家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准确把握,及时发现和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科学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治理能力和水平。
为了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我们应不断完善和推进动态监测机制的建设,以更好地应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挑战和变化。
动态监测课程设计

动态监测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动态监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动态监测技术进行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动态监测的基本概念、掌握动态监测的基本原理和熟悉动态监测的主要方法;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动态监测技术进行数据收集、分析和处理,能够撰写动态监测报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动态监测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热爱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动态监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具体来说,将讲解动态监测的定义、特点和应用领域,介绍动态监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并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动态监测技术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通过讲授法向学生传授动态监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通过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动态监测技术的实际应用,通过实验法让学生亲手操作动态监测设备,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的实施和教学方法的运用,将准备相应的教学资源。
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教材和参考书将提供动态监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多媒体资料将展示动态监测的实际应用案例,实验设备将用于学生的动手实践。
通过这些教学资源的运用,将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估教学评估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
平时表现评估将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表现来打分;作业评估将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和速度来打分;考试评估将根据学生笔试和口试的成绩来打分。
这些评估方式将客观、公正地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安排教学安排是为了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并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
本课程的教学进度将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进行,每个章节安排适当的教学时间。
教学时间将根据学生的作息时间和兴趣爱好进行调整,以确保学生能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动态监测

井内,测量记录某一深度的井温或
沿井剖面的温度变化。井温测井仪 是根据某些对温度敏感的材料元器 件随温度变化,其电阻发生变化这
一规律,间接求出井内温度。
测井曲线:
自 然 伽马 基线 ( GR ) 、 静温 ( TJ ) 、 流 温 ( TL ) 、 磁 定 位 (CCL)。 井温结果:在 1380-1406m温度有明显变化。
ò Å Ð 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 Å ¾ º ß µ 30-6# ß µ 30-7# ß µ 30-10# ß µ 30-13x ß µ 30-15x ß µ 30-16x ß µ 30-17x ß µ 30-20# ß µ 30-25x ß µ 30-30# ß µ 30-33# ß µ 30-45# ß µ 30-46# ß µ 30-48# ß µ 30-50# ß µ 30-51# ß µ 30-55#
功图应用新技术
4、用功图核实油井工作制度
许多油井由于修抽油机、换电机等原因工作制
பைடு நூலகம்
度发生变化,若报表上不能及时反映,以前只有到
现场落实,现在通过功图卡片在室内就能发现。只 要用功图卡片显示的冲程、冲次与上报的冲程、冲 次对比即可。 2000年发现全厂有200多口井工作制度有误,为 正确分析工况打下了坚实基础。
测井曲线:
自然伽马基线(GR)、 同位素 曲 线 ( IT ) 、 静 温 ( TJ ) 、 流 温 (TL)、磁定位(CCL)。
三、主要监测技术原理
• 吸水剖面(同位素、氧活化、井温) • ---氧活化
原理:中子使水中的氧活化,放出射线,计算 流速即可算出绝对吸水量
路36-1井
动态监测实施方案

动态监测实施方案一、概述。
动态监测是指通过对特定对象或系统的实时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和解释,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预测趋势并做出相应决策的过程。
在各行各业中,动态监测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尤其在工程建设、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动态监测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相关领域的从业者提供参考。
二、实施步骤。
1. 确定监测目标,首先需要明确监测的对象和目标,明确监测的范围和内容,以及监测的目的和意义。
只有明确了监测目标,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监测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2. 选择监测手段,根据监测目标的不同,可以选择合适的监测手段,包括传感器、监测设备、数据采集系统等。
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监测手段,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制定监测计划,在确定监测目标和监测手段的基础上,需要制定详细的监测计划,包括监测的时间、频率、方法、责任人等方面的安排。
监测计划要科学合理,确保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4. 实施监测工作,按照监测计划的安排,进行监测设备的安装、数据采集的实施、监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等工作。
在实施监测工作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操作,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数据分析和应用,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发现问题、预测趋势,并及时做出相应的决策和措施。
监测数据的分析和应用是动态监测工作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监测工作的实际效果。
三、注意事项。
1. 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监测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检修,及时处理设备故障和数据异常。
2. 加强监测数据的管理和保护,建立健全的数据管理制度,确保监测数据的安全和完整性。
3. 做好监测工作的记录和归档,形成完整的监测档案,为后续的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
4. 定期对监测工作进行评估和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工作方法,提高监测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四、结语。
动态监测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需要全面、科学地进行方案制定和实施。
建筑施工动态监测

大型公共设施的施工过程涉及到复杂的结构和机电系统,需要进行全面的动态监测以确保施工安全和 质量,同时满足使用功能和社会安全性的要求。
特殊环境下的施工
总结词
特殊环境如高温、高湿、低温、强风等环境 下施工,需要进行特殊的动态监测。
详细描述
在特殊环境下施工,需要采取特殊的防护措 施和监测手段,以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例 如,在高温环境下施工时,需要对建筑材料 和施工机械进行温度监测和控制;在强风环 境下施工时,需要实时监测风速和风向,以
详细描述
在复杂地质条件下进行隧道施工时,需要对 地质情况进行实时监测。通过动态监测技术 ,可以实时监测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围岩位移 、地层压力、地下水位等地质参数,及时掌 握隧道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保障施工安
全。
THANKS
[ 感谢观看 ]
详细描述
对施工现场的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如空气质量、噪音、振动、风速等,确保 施工环境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施工设备与材料监测
总结词
对建筑施工过程中使用的设备和材料进行监测,确保施工质 量。
详细描述
通过使用智能化设备、传感器等技术手段,对施工设备的工 作状态、材料质量等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设备故障、材 料缺陷等问题,保障施工质量和进度。
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由于高空作业、重 型机械和复杂结构的存在,需要实时监测 施工过程中的结构变形、应力应变、振动 等参数,以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
大跨度结构
总结词
大跨度结构如桥梁、大跨度厂房等,其施工 过程复杂,需要进行严格的动态监测。
详细描述
大跨度结构的施工过程涉及到大量的吊装、 拼装和支撑等工作,需要对这些过程中的结 构变形、支撑体系的稳定性等进行实时监测 ,以确保施工安全和结构性能。
动态监测管理实施方案

动态监测管理实施方案一、引言。
动态监测管理是指通过对特定对象或系统进行实时、连续的监测和数据采集,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保障运行安全和效率。
本方案旨在建立一套完善的动态监测管理体系,以实现对目标对象的全面监测和有效管理。
二、目标。
1. 建立全面的动态监测管理体系,包括监测点布设、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管理等方面;2. 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为运行状态分析和故障预警提供可靠数据支持;3. 建立健全的监测数据管理和应用机制,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方案内容。
1. 监测点布设。
(1)根据监测对象的特点和监测需求,确定监测点的位置和布设方案;(2)确保监测点的覆盖范围和密度能够满足对目标对象的全面监测需求;(3)采用先进的监测设备和技术手段,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 数据采集。
(1)建立完善的数据采集系统,包括监测设备、传感器、数据采集器等;(2)确保监测数据的实时性和连续性,避免数据丢失和漏采;(3)建立监测数据的标准化采集和传输规范,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3. 数据处理和分析。
(1)建立监测数据处理和存储系统,确保监测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2)建立监测数据的实时分析和处理机制,及时发现数据异常和问题;(3)建立监测数据的分析和挖掘方法,为运行状态分析和故障预警提供支持。
4. 管理与应用。
(1)建立监测数据管理和应用平台,为各级管理人员和决策者提供数据支持;(2)建立监测数据的共享和应用机制,促进数据的跨部门和跨系统应用;(3)建立监测数据的应用标准和规范,确保监测数据的科学有效应用。
四、实施步骤。
1. 制定动态监测管理实施计划,明确各项工作任务和责任人;2. 进行监测点布设和设备采购,确保监测系统的完备性和稳定性;3. 建立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进行数据采集和存储设施的建设;4. 建立监测数据管理和应用平台,进行数据共享和应用机制的建设;5. 进行监测数据管理和应用标准的制定和推广;6. 建立监测数据的应用案例和经验总结,进行相关培训和推广。
动态监测管理制度

动态监测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1.为了确保医院的正常运转和患者的安全,订立本制度。
2.本制度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医院实际情况订立。
第二条适用范围1.本制度适用于医院的各临床科室、药房、检验科等相关部门。
2.相关部门应依照本制度的要求进行监测工作。
第三条定义1.动态监测:指对医院的临床科室、药房、检验科等进行连续、全面的监测,及时反馈信息,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第二章基本要求第四条动态监测内容1.医院应对临床科室的医疗操作流程、药房的药品储存和配药流程、检验科的检验流程等进行动态监测。
2.动态监测内容包含但不限于:患者就诊等待时间、医疗操作规范、药品存储条件、医疗设备维护情况、检验结果准确性等。
第五条动态监测方法1.应建立动态监测小组,由医务部、药品管理部、质控科等相关部门人员构成,定期进行动态监测。
2.动态监测可以通过现场察看、随机抽查、患者反馈等方式进行。
第六条动态监测周期1.医院应订立动态监测周期,一般为每季度进行一次动态监测。
2.特殊情况下,可以依据需要适当调整动态监测周期。
3.每次动态监测的具体时间应提前通知相关部门。
第七条监测结果反馈1.监测小组应将监测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包含监测中发现的问题和改进看法。
2.相关部门应及时整改问题并进行改进,确保问题不再发生。
第八条监测报告1.监测小组应编制监测报告,记录监测过程、结果和改进措施。
2.监测报告由监测小组负责保管,并向医院领导和相关部门进行报送。
第三章监测措施第九条现场察看1.监测小构成员应定期对临床科室、药房、检验科等进行现场察看,了解工作流程和操作情况。
2.现场察看应全程、全员、全面,对发现的问题和不规范操作及时提出改进看法。
第十条随机抽查1.监测小组应定期对临床科室、药房、检验科等进行随机抽查,检查相关工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2.抽查对象和内容应随机确定,不事先通知相关部门。
第十一条患者反馈1.监测小组应乐观收集患者的反馈看法和投诉情况,及时进行处理和回复。
动态监测工作总结

动态监测工作总结动态监测工作总结一、工作目标和任务本次动态监测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对某地区的自然生态和人类活动进行全面监测,获取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为该地区的发展规划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本次工作也要求及时发现和解决疑难问题,对工作流程不断进行优化和完善。
二、工作进展和完成情况在工作开始之前,我们首先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研究,明确了监测范围和监测指标。
随后,我们根据监测任务和样品数量,进行了人员和设备的调配。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不断地检查和核验数据,及时进行纠错和校准。
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全部样品的采集和测试工作,并对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和处理,得出了科学结论。
三、工作难点及问题本次工作的难点主要在于监测范围很广,包括了气、水、土壤和生态等多方面指标,样品数量也很大,需要有足够的工作力量进行采集和测试。
同时,个别样品的测试结果存在着一定的误差,需要经过反复验证和校准。
在工作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如采样地点的选择、测量仪器的精度、数据处理的方法等,但是我们都在实践中进行了探索和解决,确保了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工作质量和压力作为负责人,我十分重视工作质量的控制和保证,要求工作人员按照规定的标准和流程进行操作,严格执行各项要求和步骤。
在工作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着时间紧、任务多、质量高的压力,但是我们凭借着高度的责任感和专业素养,控制住了工作质量,保证了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五、工作经验和教训通过本次工作,我们深刻认识到动态监测工作必须充分具备技术和方法的专业性和科学性。
同时,我们也意识到,工作的成功与否不仅与个人能力直接相关,也和团队合作密切相关。
因此,我们在工作中始终保持着良好的沟通和协作,不断学习和总结,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
六、工作规划和展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强人员和设备的配备,优化工作流程和方法,进一步提高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同时,我们也将注重数据的应用和推广,积极参与地方环境保护工作,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奉献力量。
动态监测制度

动态监测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加强医院内部管理和提升服务质量,订立本制度。
本制度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医院的组织结构和运营实际为依据。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部各部门及相关人员,包含但不限于医务人员、行政人员、护理人员等。
第三条定义1.动态监测:指对医院内部各项工作、业务数据进行实时、全面、准确的监测和分析。
2.监测指标:指用于动态监测的量化指标,包含但不限于病床利用率、手术室利用率、门急诊人次、医疗事故率等。
第二章监测体系第四条监测内容医院应建立健全动态监测体系,监测内容包含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 医疗事故和不良事件的发生和处理情况; 2. 诊疗工作的技术指标和质控指标; 3. 医疗服务工作的服务指标和满意度调查结果; 4.医院的经济运行和资源利用情况; 5. 医院内部的管理和卫生安全等情况。
第五条监测指标确实定与调整1.监测指标确实定应依据医院的具体情况和目标进行科学合理设定,并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
2.监测指标的调整应经过科学论证和相关部门的审批,确保其能真实反映医院的运行情况和发展目标。
第三章监测流程第六条数据手记1.各部门应依照医院统一的数据手记标准和要求,及时、准确地供应相关数据。
2.数据手记应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全都性,严禁捏造、窜改或删除数据。
第七条数据录入和统计1.数据录入应由专人负责,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2.数据统计应采用标准化的统计方法和工具,确保数据的比对和校准。
第八条数据分析和报告1.数据分析应由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对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解读。
2.数据报告应及时、准确地供应给相关部门,以供决策参考。
第九条数据反馈和问题处理1.数据反馈应由相关部门进行,并对数据异常情况进行核查和处理。
2.对于发现的问题,应及时采取整改措施,并对整改结果进行跟踪和评估。
第四章监测结果的运用第十条运用范围监测结果可以用于以下方面: 1. 监测医院内部各项工作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和改进空间。
动态监测工作总结

动态监测工作总结动态监测工作总结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肤浅的、表面的感性认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理性认识上来,快快来写一份总结吧。
但是总结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收集整理的动态监测工作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动态监测工作总结1开展流动人口动态监测工作是国家及时、准确把握流动人口结构、变动趋势、需求的重要途径。
20xx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工作,我们达道湾镇做为鞍山市的一个重要的监测点,圆满完成这项任务,现将工作情况及经验汇报如下:一、调查工作开展情况1、认真参加培训工作:20xx年5月3日,达道湾镇的4名动态监测调查员参加了由市综治办组织的《流动人口动态监测》业务培训。
2、对两个监测点的'监测对象进行摸底调查:从20xx年5月4日——5月20日我们对两个调查点共计6个村1个社区的所有流动人口进行摸底调查。
3、摸底排查流动人口调查对象。
经过入户摸底调查后,根据国家、省市的相关流动人口要求,我们最终确定核实调查对象。
4、确定第一阶段、二阶段、三阶段抽样调查花名册。
通过前期的准备工作,我们最终确定了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抽样调查花名册,提交市综治办相关部门。
5、国家对抽样调查花名册进行机选,最终确定40户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花名册名单。
二、现场调查、入户采集在现场调查之前,每个调查员都先对调查点上的被访者进行摸底排查,排查的内容主要是:被访者的居住地址、联系电话、是否还在本地居住进行大量细致的摸底排查,为了提高效率,对工作地址离租住房屋较远或工作无定点的抽样流动人口询问对象进行“预约”方式,与调查对象约定时间和地点,对于应在工作时间未预约到的调查对象的采集,我们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配合被访者,以采集到准确信息为目的。
我镇共2个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样本分2个调查小组,在实地调查中,各调查员按预约时间上门,并向调查对象发放“致调查对象一封信”“流动人口服务指南”“避孕药具”及我们这次特别为调查员准备的小纪念品。
动态监测与预警

详细描述
环境质量动态监测与预警系统通过布设在各地的环境 监测站点,实时采集空气、水质、土壤等环境质量数 据,运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环境 质量状况进行实时评估和预测。一旦发现环境污染事 件或异常情况,系统会立即发出预警信号,为环境保 护部门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以便迅速采取应对措 施,减轻环境污染对公众健康和生态安全的影响。
特点
动态监测具有实时性、连续性、动态 性和数据驱动性等特点,能够提供及 时、准确、全面的信息,为决策和预 警提供有力支持。
动态监测的重要性
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通过实时监测,能够及时获取数据和信 息,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决策的
准确性和科学性。
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在工业生产中,通过实时监测设备和 工艺参数,能够及时调整生产过程,
预警模型构建
预警模型应基于统计学方法
利用统计学方法构建预警模型,以提高预警 的准确性。
预警模型应考虑多种因素
在构建预警模型时,应考虑多种因素,以全 面反映监测对象的情况。
预警模型应具有可扩展性
随着监测对象的变化,预警模型应能够进行 扩展和更新。
预警系统评估
预警系统应定期评估
定期对预警系统进行评估,以确保其准确性和有效 性。
THANKS
[ 感谢观看 ]
动态监测与预警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3
CONTENTS 目录
• 动态监测概述 • 预警系统设计 • 动态监测实施 • 预警响应与应对 • 动态监测与预警案例分析
动态监测工作总结

动态监测工作总结
动态监测工作是指对特定对象或过程进行实时、连续的监测和数据采集,以获
取相关信息并进行分析和评估的工作。
在各行各业中,动态监测工作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问题、改进工作,并最终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首先,动态监测工作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问题。
通过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
我们可以及时了解到工作中出现的异常情况,比如设备运行状况的变化、生产过程中的问题等。
这样一来,我们可以迅速采取措施,及时解决问题,避免事态扩大化,保证工作的正常进行。
其次,动态监测工作可以帮助我们改进工作。
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和评估,
我们可以找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发现改进的空间。
比如,通过对生产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找到生产效率低下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这样一来,我们可以不断地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最后,动态监测工作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实
时分析,我们可以及时调整工作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对监测数据的长期分析,我们可以找到工作中的瓶颈和问题,并制定长期的改进计划,提高工作质量。
这样一来,我们可以不断地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动态监测工作对于各行各业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及时发现问题、改进工作和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动态监测工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开展工作,提高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动态监测工作,不断完善监测系统,提高监测水平,为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动态监测措施

动态监测措施动态监测措施:保障安全的关键步骤引言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为了确保网络环境的安全性,动态监测措施作为一项重要的安全保障手段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本文将围绕动态监测措施展开详细阐述,探讨其在网络安全中的作用以及具体实施方法。
一、安全事件的动态监测1.1 安全事件的定义安全事件指的是与网络安全相关的任何意外情况或活动,包括恶意软件攻击、黑客攻击、数据泄露等。
动态监测安全事件的重要性在于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置潜在的安全威胁。
1.2 动态监测安全事件的意义动态监测安全事件有助于及早发现安全漏洞和风险,提高应对攻击的能力。
通过实时监控网络的流量、日志及用户行为,可以快速识别异常活动,并迅速采取措施进行应对。
1.3 动态监测安全事件的实施方法1.3.1 安全信息与事件管理系统(SIEM)SIEM系统通过自动收集、整合和分析来自各个安全设备和应用程序的数据,以实现对安全事件的实时监测和响应。
其通过特定的规则和算法来检测潜在的安全威胁,并生成相应的报告和警报。
1.3.2 威胁情报共享平台威胁情报共享平台可以及时发布并共享有关最新的威胁情报和漏洞信息,帮助用户及时做好防范和应对工作。
通过订阅和参与威胁情报共享平台,企业及时了解到最新的攻击手段和威胁态势,从而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1.3.3 实时日志分析实时日志分析是通过对网络设备、应用程序和服务器等关键系统的日志进行实时收集和分析,发现异常活动和潜在的攻击行为。
通过建立基线模型和流量分析,可以发现和预防安全事件,并提供有关事件发生时的详细信息。
二、网络流量的动态监测2.1 网络流量的定义网络流量指的是在网络中传输的数据包的总量,包括入站流量和出站流量。
动态监测网络流量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大量流量的异常现象,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2.2 动态监测网络流量的意义动态监测网络流量有助于及时发现流量异常,如DDoS攻击、僵尸网络、流量泄露等,从而保障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油田动态监测的名词解释

油田动态监测的名词解释油田动态监测是一项针对油田开发过程中的各种参数和变化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的技术。
通过使用各种传感器和仪器设备,油田动态监测能够提供关键数据和信息,帮助油田工程师和决策者了解油藏的状况、生产过程中的变化,以及潜在风险和挑战。
本文将对油田动态监测涉及的关键概念和技术进行解释和探讨。
1. 油田动态监测的目的和意义油田动态监测旨在实时跟踪和掌握油田的状况和变化,以便进行有效的资源管理和生产优化。
它能够帮助工程师们了解油藏地质特征、油藏储量的变化、地下水位的变动、油井的产量和压力等重要参数,从而指导决策者做出准确的决策。
此外,油田动态监测还可以提供关于环境保护和安全管理的数据,帮助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并提供预警和应对措施以应对潜在风险和灾害。
2. 油田动态监测的关键技术2.1 声波测井技术声波测井技术是油田动态监测中常用的一种技术手段。
该技术通过将声波信号传输到井下,分析声波在不同介质(如岩石和油水)中的传播速度和衰减情况,从而推断油藏的性质和规模。
声波测井技术可以提供油层、水层和岩石层的信息,帮助工程师准确判断油藏的产能和采油方式,并指导后续的工程设计和操作。
2.2 微震监测技术微震监测技术是一种通过监测和分析地下微小震动来了解地下岩石裂缝状况和油田生产情况的技术。
该技术通过在井下或地下布置传感器设备,实时监测岩石裂缝的演化和变化,并根据微震信号的特征来推断油藏的动态变化,例如注水导致的岩石破裂和油藏压力的变化等。
微震监测技术可以帮助工程师们及时发现油藏的异常变化和潜在风险,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控。
2.3 流体分析技术流体分析技术是油田动态监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
通过采集井口流体样本,并进行物理化学分析,可以获得油藏的成分、温度、露点、酸值等关键参数。
这些数据对于评估油藏的产能、油品质量和开采效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流体分析技术可以帮助工程师们了解油藏的物性特征和油井产能的变化,从而做出科学合理的生产调整和调控。
监控动态监测设置方法

监控动态监测设置方法
监控动态监测设置方法是指为了监测某个系统或过程的实时运行情况而设置的一系列参数和策略。
在进行监控动态监测时,需要根据监测的目的和系统的特点来选择适当的设置方法,以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监控动态监测设置方法及其优缺点:
1. 手动设置:手动设置监控参数和策略是一种传统的设置方法,需要监测人员对系统或过程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灵活地调整监测参数和策略,以适应不同的监测目的,但是缺点在于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可能会受到监测人员的经验和知识水平的影响。
2. 自动监测:自动监测是指系统自动识别监测目的和指标,并根据预设的规则和算法进行监测和报告。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大大提高监测效率和准确性,减少人工干预,但是缺点在于缺乏对系统或过程的深入理解,可能导致监测结果的误判和不准确。
3. 经验建模:经验建模是指根据监测人员的经验和知识,建立相应的模型和规则,用于对系统或过程的实时运行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的监测目的和系统特点,缺点在于模型和规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可能会受到监测人员的经验和知识水平的影响。
4. 多指标监测:多指标监测是指通过设置多个指标,同时监测系统或过程的多个方面,以获得更全面和准确的监测结果。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更好地反映系统或过程的实际情况,缺点在于可能会增加监测成本和复杂度。
在进行监控动态监测时,需要根据监测的目的和系统的特点来选择适当的设置方法。
选择适当的设置方法,可以有效提高监测效率和准确性,减少人工干预,
同时确保监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可信度。
监控动态监测设置方法

监控动态监测设置方法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监控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监控动态监测作为一种重要的监控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本文将介绍监控动态监测的设置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技术。
二、监控动态监测的基本原理监控动态监测主要通过传感器或摄像头等设备采集目标物体的动态信息,并将其转换成电信号或视频信号,然后通过信号处理器进行处理和分析,最终展现给用户。
监控动态监测可以帮助用户实时了解目标物体的位置、形状、运动状态等信息。
三、选择合适的设备在进行监控动态监测设置之前,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设备。
根据不同的监测需求,可以选择使用红外传感器、摄像头、声音传感器等不同类型的设备。
同时,还需要考虑设备的性能指标和适用环境,确保设备能够满足监测要求。
四、布置监测区域在进行监控动态监测设置时,需要事先确定监测区域。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选择单一区域监测或多区域监测。
同时,还需要注意监测区域的布置方式,以保证监测范围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五、设置监测参数在进行监控动态监测设置时,需要设置合适的监测参数。
监测参数包括采样频率、灵敏度、触发条件等。
根据实际需求和实际情况,合理设置这些监测参数,以保证监测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六、选择合适的监测算法监控动态监测的设置还需要选择合适的监测算法。
监测算法可以对采集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有用的信息。
根据不同的监测需求,可以选择使用运动检测算法、目标跟踪算法、异常检测算法等不同类型的算法。
七、网络配置和数据存储在进行监控动态监测设置时,还需要进行网络配置和数据存储。
通过网络配置,可以将监测数据传输到指定的终端设备,实现远程监控。
同时,还需要选择合适的数据存储方式,以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使用。
八、监测结果的展示和分析监控动态监测的设置完成后,还需要对监测结果进行展示和分析。
通过数据可视化技术,可以将监测结果以图表、曲线等形式展示给用户,帮助用户更直观地了解监测情况。
动态监测与调整制度

动态监测与调整制度一、背景与目的为了确保企业正常运营和连续发展,提高管理效率和优化资源配置,本制度旨在建立起一个科学、规范、高效的动态监测与调整机制。
通过不绝跟踪、分析和调整企业的各项运营指标和管理策略,以应对外部环境变动和内部发展需要,实现企业的稳定增长与可连续发展。
二、监测范围1.经济监测:包含企业财务情形、收入、本钱、利润等经济指标的监测。
2.经营监测:包含市场份额、销售额、客户满意度、产品质量等经营指标的监测。
3.人力资源监测:包含员工情况、人力资源投入与产出、培训情况等人力资源指标的监测。
4.生产监测:包含产能利用率、生产效率、质量掌控等生产指标的监测。
5.环境监测:包含环境保护措施、能源消耗、废物处理等环境指标的监测。
三、监测方法与频率1.监测方法: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包含数据分析、调研、实地考察、市场调查等方式进行监测。
2.监测频率:依据不同指标的特点和需求,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测,确保监测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四、监测责任与权限1.监测责任:各部门负责与自身业务相关的监测工作,并及时向管理层上报监测结果。
2.监测权限:各部门在监测过程中,有权取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推断。
五、监测分析与评估1.监测分析:通过对监测数据的比对、分析、统计,形成监测报告,供应给管理层参考,以便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运营近况。
2.监测评估:依据监测结果,对企业的运营情形进行评估,确定存在的问题和可改进的方向。
六、调整决策与方案1.调整决策:依据监测评估的结果和问题的严重程度,由管理层订立相应的调整决策,明确调整的目标和范围。
2.调整方案:管理层依据调整决策订立相应的调整方案,包含具体的措施、时间节点、责任人等,确保调整措施能够得到有效实施。
七、监测与调整的执行1.监测执行:各部门依照监测计划和要求,乐观参加监测工作,及时供应相关数据和信息。
2.调整执行:各部门依照调整方案的要求,乐观参加调整工作,认真履行责任,确保调整措施的顺利推动。
药品动态监测和超常预警制度

药品动态监测和超常预警制度
是指监测药品市场上的动态变化和异常情况,并及时预警相关部门和公众,以保障公众用药的安全和合理性。
药品动态监测主要通过收集、分析和评估药品市场上的各种信息,包括药品的质量、价格、供应情况、销售情况、流通途径等,以及可能对药品市场产生影响的因素,比如药品批次问题、假药冒充等。
通过对这些信息的监测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药品市场上的动态变化和异常情况,提供依据和参考意见给有关部门和公众。
超常预警制度是指在监测到药品市场上出现异常情况时,通过预警机制迅速向相关部门和公众发布警示信息。
一旦发现有可能危及公众健康和用药安全的情况,比如不合格的药品、假冒伪劣药品、药品短缺等,预警系统会及时发布警示信息,提醒公众注意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停止使用该药品或选择其他药品。
药品动态监测和超常预警制度的实施,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药品市场上的问题,提高对药品的管理和监管水平,保障公众健康和用药安全。
同时,也可以引导药品生产、经营、销售等环节的合法经营,促进药品市场的健康发展。
第 1 页共 1 页。
动态监测工作总结

汇报人: 2024-01-02
目录
• 监测工作概述 • 监测数据收集与分析 • 监测工作成效与问题 • 监测工作展望与展望 • 监测工作案例分享
01
监测工作概述
监测目的和意义
确保项目进度和质量
通过动态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项目 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项目按 时、按质完成。
优化资源配置
数据转换
将原始数据转换成统一格 式,便于后续的数据分析 和可视化展示。
数据整合
将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整 合,形成完整的监测数据 集。
数据分析
统计分析
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监测数据 进行统计分析,挖掘数据背后的
规律和趋势。
模型预测
建立预测模型,对未来趋势进行预 测,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对比分析
将监测数据与历史数据、标准值等 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差异和变化。
监测结果解读
结果呈现
将分析结果以图表、报告等形式 呈现出来,便于理解和可视化展
示。
结果解读
对分析结果进行深入解读,挖掘 其背后的意义和影响。
结果应用
将监测结果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工作的改进和优化。来自 03监测工作成效与问题
工作成效
数据准确性提升
通过持续的数据核查和校验,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得到了显著提高,减少了误差和异常值。
监测工作流程
制定监测计划
明确监测目的、范围、 方法及时间安排等。
实施监测
按照监测计划进行数据 采集、分析和处理。
报告撰写
根据监测结果撰写工作 总结报告,提出改进意
见和建议。
反馈与调整
将监测结果反馈给相关 部门和人员,并根据实 际情况调整工作计划和
动态监测课程设计

动态监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动态监测的概念,掌握动态监测的基本方法和流程。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动态监测知识,对特定对象进行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
3. 学生能了解动态监测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其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有效的数据收集和整理。
2.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动态监测数据的分析方法,具备一定的数据解读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动态监测结果,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动态监测在学习、工作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
2. 学生在动态监测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学生通过动态监测实践,培养对数据真实性的尊重,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
4. 学生能够关注社会发展,运用动态监测成果为社会发展提出合理建议,增强社会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五年级学生设计,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注重实践性和趣味性。
课程内容与教材紧密关联,旨在提高学生的动态监测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动态监测的基本技能,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引入动态监测概念: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理解动态监测的定义、作用和意义。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一节2. 动态监测方法与流程:介绍常用的动态监测方法,如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讲解动态监测的基本流程,包括数据收集、处理、分析和反馈。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二节、第三节3. 数据收集与处理:指导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如使用Excel、问卷星等工具。
教材章节:第四章第一节、第二节4. 数据分析方法:教授学生运用基本的统计分析方法,对动态监测数据进行解读和分析。
教材章节:第五章第一节、第二节5. 动态监测应用与实践: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动态监测实践,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字油田展示了油气田开发将进入智能化、自动化、可视化、实时化的闭环新阶段。
数字油田的基本概念和发展方向就是将涉及油气经营的各种资产(油气藏等实物资产、数据资产、各种模型和计划与决策等),通过各种行动(数据采集、数据解释与模拟、提出并评价各种选项、执行等),有机的统一在一个价值链中,形成虚拟现实表征的数字油田系统。
1.数字油田的基础与核心建立数字油田是一个系统工程,而建立数据银行和信息平台是建立数字油田的基础。
数字油田的核心是将油气发现与开发工作从历史性分类资料的顺序处理改变成实时资料的并行处理,利用实时数据流结合创新型软件的应用和高速计算机系统,建立快速反馈的动态油藏模型,并将这些模型配合遥测传感器、智能井和自动控制功能,让经营者更直接地观察到地下生产动态和更准确地预测未来动态变化,以便提高产量和进行有效的油田管理,实现各种层次的闭环优化管理,最终实现令油田范围的实时闭环资产经营管理。
实际卜,数字油田并不是遥不可及,也是一步步发展与完善的。
目前国外数字油田也仅发展到第三级,逐步向第四、第五级发展。
图表数字油田发展分级2.数字油田的关键技术促进数字油田发展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①遥测技术,主要包括四维地震监测、重力测量、电磁监测、永久型地面检波器网络和永久型光纤井下监测仪等;②可视化技术,包括综合勘探与生产数据的三维可视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③智能钻井与完井技术;④自动化技术;⑤数据集成、管理与挖掘技术;⑥集成管理体系等。
3.数字油田的发展前景2003年世界著名的剑桥能源研究所}(CERA)公布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指出,由多项新型数字化技术构成的数字油田,将在未来5一10年内使令球原油储量增加1250 x 108 bbl,这将超过伊拉克现有原油储量或拉丁美洲的原油总储量,同时能够提高油气采收率2%一7%,降低举升成本10%一25 % ,提高产量2%一4%。
数字油田技术将大大扩展石油工业的发展空间,为石油行业展示出了一个更广阔、更美好的发展前景。
数字化油田建设(产能评价和动态预测)产能评价和动态预测有什么用处:在塔里木气田打成一口深层气井,需要耗时1.5年左右的时间、耗费1.5亿元的资金。
不仅要钻井、完井,还得测井、试井,才能正式投产,建成一口井的成本是非常高的。
油田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上天难,下地也难!要在坚实地层中钻下5000-7000米,才能有天然气,还要把它安全地引出到地面,而气井井底的压力可高达150兆帕(大约1500大气压)。
因此,塔里木油田采用“少井高产”开发模式,为了保证高产稳产,还要制定科学的技术对策和工作制度,包括配产(一定生产压力下的日产气量)为多大?稳产期有多长?期末废弃时的采出程度为多高?一般而言,为了保证必要的经济效益,日产量不能太低,要高于经济极限产量,但也不能无限制提高变成“掠夺性”开采。
油田工程师会综合期末采出程度、稳产期等各种指标,选择一个最佳配产。
这就是“产能评价和动态预测”要解决的问题。
对于塔里木气田的高温高压气井,如果仍采用常规方法来进行产能评估,存在着很大误差,甚至会导致重大决策失误。
油田一般是怎样进行产能评价和动态预测的:第一步是产能试井。
气井产能试井的基本方法是:首先关井取得静态地层压力,然后开井生产,在短期内多次(一般采用“三开三关”工艺)改变气井的工作制度, 测量不同工作制度下的产量(或称为流量)、井底压力及井口压力等, 然后结合地层压力通过整理资料求取产能方程并计算出无阻流量(就是气井完全打开时的最大产量), 合理的配产一般为无阻流量的1/3 到1/2。
产能试井基本理论的发展已较为成熟,行业内都是根据产能试井得到的测试资料给出产量和压差的关系, 此即所谓的产能方程。
目前通用两种产能方程形式:二项式和指数式。
但是, 这些方法在分析解释塔里木气井的产能测试资料时,遇到了诸多困难, 图1示出对某气井测试资料进行分析的情况,它表明根据常规方法无法将测试数据点(红色的符号+表示)拟合成产能分析曲线或产能IPR曲线。
力学所针对塔里木油田的具体情况,仔细分析出气井产能测试资料异常有六个原因, 例如:对于高产气井,气体产量大,地层压力下降快,所使用的地层压力偏大;由于高温高压气井井筒中温度压力变化大,使用常规井底压力折算方法所计算井底流压不准;等等。
他们中肯地指出:异常曲线并非一定是错误的,关键在于正确的分析、解释。
而且,他们给出了系统分析高压应力敏感气藏异常产能测试资料的方法, 这里以地层压力问题为例来说明新方法的要点。
从图1中可以看到,产能曲线的横坐标是流量,纵坐标却不是压力,工程师们定义了一个新的量,叫做“拟压力”。
对我们非专业人士,只要知道它是一个与地层压力有关的物理量就可以了。
基于他们的分析,力学所研究人员对塔里木气井情况重新定义了拟压力,其中引入了静压修正和应力敏感参数。
这样一来,仍然采用图1所使用的实测产能试井资料,就可以拟合出很漂亮的曲线来,如图2所示。
你们看:那些红色的实测点都落在了曲线上!这就是力学工作者提出的“参数修正法”之作用。
根据这样方法所得到的IPR曲线,工程师可以确定无阻流量为1500米3/日,合理的配产范围就可以知道,气井的工作制度就不难选定啦。
现在,我们可以简要地总结一下气藏动态描述技术的定义和功能:测井所获得的数据资料是关于气井的静态描述,动态描述技术则是要给出气井参数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基于力学理论,提出概念模型,发展计算方法,编制分析软件,从而为塔里木盆地高压、超高压气藏的高产稳产起到技术支撑作用。
数字化油田建设(精细油藏描述)精细油藏描述在精细油藏描述中,油藏动态监测资料是精细油藏描述过程中重要的基础资料之一。
在精细油藏描述过程中,既要对油田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监测资料进行动态分析,又要根据所描述的油藏在长期的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油藏类型,在精细描述前和精细描述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录取大量的监测资料,一方面弥补由于监测资料少而不能满足精细油藏描述的需要,另一方面要对油藏描述的成果提供佐证。
油田动态监测重点是在油(气)井和注水井上所进行的测试。
油井的分层产油、水的产出剖面,注水井的分层注水、吸水剖面,油(气)水井的压力、温度剖面和井间地层连通状况以及开发过程中储层的剩余油饱和度、孔隙度、渗透率、水驱方向监测、井下技术状况监测,油、水流体性质监测等资料。
一、油气水井测压大民屯油田油气水井测压仪器使用上经历了CY613、JY-721弹簧管式机械压力计向存储式电子压力计的转变。
因其油品性质以稀油为主,油气水井常规测压技术、测压工艺与其它油田区别不大。
水力泵采油是大民屯油田的一种采油方式,针对水力泵抽油井的油层压力变化,1989年常仰文、占良等人开始研制水力泵系列测压泵。
该系列测压泵可以在普通水力活塞泵抽油井中使用,也可在水力喷射采油井中使用.应用它可测得油井流压、静压数据。
从1989年至1992年共进行66井次测压,成功率100%,用该系列测得油井静压、流压,精度高,利用压力资料进行动态分析和油藏研究,为油井选择合理的生产制度,实施有效的增产措施提供了准确的资料。
1997年大民屯油田开始应用拖筒测压工艺,作业修井时将压力计下到预定深度,压力计记录出各生产制度下的压力恢复与降落数据,测试结束后上作业起出压力计。
该测试工艺解决了抽油井压力恢复测试的难题,为掌握油藏压力及相关地层参数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全油田用拖筒测压工艺共测试9口井,测试成功率100%。
二、产液剖面测井在油田开发伊始,不同的时期,根据不同的生产方式,有针对性的采用不同的测试工艺,及时开展了油井产液剖面测井。
大民屯油田开发初期自喷井产液剖面测井使用美国产DDL和国产五参数、七参数测井系列。
使用仪器测取的自喷井产液剖面,其资料能够准确地认识油井产层、各产层的液性和产量,其应用的效果较好。
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大民屯油田油井含水不断上升,为适应油田开发的需要,2004年采用测井公司研制的高精度浮子流量计。
用于监测低产液、高含水井各产层的液性和产量。
该仪器精度高,适合低产液井;直径小,仅为24mm,可用于偏心测试。
当年测井3井次,并根据测井解释成果实施了堵水措施。
三、吸水剖面测井随着油田注水工作的开展,注水井吸水剖面测试工作,在不同时期、不同注水方式下,先后采用同位素、流量计、氧活化等测井技术,测试精度、手段也不断提高,测试仪器也更加先进。
@}FL;31998年在总地质师张建英的组织下,由测试大队白明轩、陈玉成、张景海亲自赴西安石油仪器厂,购进了DDL系列五参数测井设备,应用该设备重点完成了注水井流量计法吸水剖面测试,流量计法吸水剖面测试具有认识吸水层位清楚、准确的特点。
设备投产初期年测试工作量达200井次。
缺点是只适用于φ100喇叭口在油层顶部的笼统注水井,无法进行分层注水井的吸水剖面测试。
利用该套设备对多级分注井、小夹层的油井堵水进行接箍磁性定位测井,每年工作量约为30井次。
为解决同位素法吸水剖面测试存在的管柱沾污、不能反映井下封隔器密封性和管外窜槽等问题,2003年4月对分层注水井开展相关氧活化吸水剖面测井试验并推广应用。
2003年以来实施相关氧活化吸水剖面测井13井次。
该测井方法优点是精度高、直观,可以现场读取数据,成本低。
缺点是点测,对厚度在1m以下较薄的注水层无法测试。
四、井温测试油田开发以来,常规井温剖面测井采取下测方式用DDL系列测井仪器,测量井口-井底的连续井温。
温度恢复测试采用钢丝或托筒携带存储式电子压力计下到预定深度的方法测试,一般温度恢复测试与压力降落同时进行。
沈257潜山等区块井深、地温高,普通井温仪器(标定温度125℃)不能满足录取资料的要求,因此采用钻采研究院自行研制的MWC-Ⅰ型高温模拟微差井温测试仪(标定温度350℃)进行井温测试。
2003年至2004分别在沈262和沈257两口井上开展了高温井温测试,分别于3670m和3489m测得井温为123.6℃和121.6℃。
五、储层的剩余油饱和度测试C/O测井是目前在套管井实施含油饱和度测量行之有效的方法。
特别适用于油田开发到中后期的生产井,它可与裸眼电测资料一起对目前油层水淹等级进行划分,为实施封层、堵水、调层、补孔提供依据。
另外,在新井投产前进行测量,可提高射孔层的可靠程度。
1992年,大民屯油田沈67块进行大规模调整,由于对油层淡水水淹后的电性特征缺乏足够的认识,误将先期调整的十几口井中高阻中强水淹层解释油层,致使先期投产的6口井平均单井日产油12.8t/d,平均含水69%,高的达到98%,而当时该块综合含水仅为45.8%。
鉴于这种情况,地质研究所赵志彬等人提出了在部分井中进行C/O测井的建议,很快在6口井上实施C/O测井,测井公司将裸眼电测资料与之进行比较,通过综合分析,找到了这一区块油层遭淡水水淹后,其电阻率基本不变,有的还略有升高;自然电位负异常幅度减小甚至出现正异常的特征,有了这一认识,后期资料解释符合率大大提高,后来投产的31口井平均单井日产油20t,平均含水下降到37%,C/O测井解释在沈67块的原油上产中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