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2011.5.4科研室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鸡西四中2010--2011年度下学期高二选修三《4.1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导学案课型:预展课编写人:陈志红编号:36 使用日期:2011—5—41.关注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认同对生物技术安全性问题讨论的必要性。
2.举例说明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问题的不同观点及论据。
3.形成对待转基因生物安全性问题的理性、求实的态度。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提升基础知识过关a微生物方面b转基因动物方面c转基因植物方面在转基因生物中,有时候会出现一些人们意想不到的后果,原因是:abc:正确的做法,而不能。
能力提升请带着缜密的思考和科学的设想,来进行以下题目的解答:硕果累累的转基因成果在带给人们喜悦的同时,也促使人们进行冷静的思考:转基因生物安全吗?食用后会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隐性伤害?重组DNA会不会侵入环境中的微生物体内,而使之变成致病菌?转基因生物会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等等诸多问题,你会怎样进行解释,可以任选一个话题进行阐述。
(请注意:用生物学科术语说明,阐述要有理有据,思路清晰,各组同学要通力合作。
)特别提醒:转基因生物导入外源基因,在生存、竞争能力等方面优于自然界中现存生物,类似于外来物种,有可能对当地的生态平衡造成破坏,所以要提高警惕。
只要你用心,没有不可能!注意:(C层同学选2道题,B层同学选3道题,A层同学5道题都做,C层同学做对得3分,B层同学全对得3分,对1道得1.5分,A层同学5道题全对得3分,对1道或2道分别得1分和2分。
C层B层同学多做多得分。
)(C级)1.如果转基因植物的花粉中含有毒蛋白,将引起的安全性问题不包括()A.生物安全B.环境安全C.食品安全D.伦理道德问题2.转基因生物引发的安全性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转基因生物引发的安全性问题包括食物安全、生物安全、环境安全B.转基因生物引起安全性问题的原因之一是外源基因插入宿主基因组的部位往往是随机的C.转基因生物引发的安全性问题是无法弥补的D.转基因生物有可能造成安全性问题,但不能一概而论(B级)3.下列关于“转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A外源基因插入宿主基因组的部位往往是随机的B被转移的基因是功能已知的基因,人们对它们研究得已经相当透彻,绝对不会引起安全性问题C在“转基因”的过程中,必须用到工具酶D转基因技术成果,进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特别是在医药和农业生产上发挥了极大的作用4. 下列哪项不是转基因食物潜在的安全隐患()A.转基因植物有可能合成出对人体有直接毒性或潜在毒性的蛋白质B.转基因植物合成的某些新的蛋白质有可能成为某些人的过敏源C某些转基因生物可以合成干扰素,进入人体增强相应细胞的免疫力D.某些基因足以使植物体内某些代谢途径发生变化,导致转基因农作物营养成分的改变(C级)5. 对番茄的研究中发现,害虫损伤番茄叶片后,叶上的细胞壁能释放出一种类激素因子,这种物质通过细胞组织扩散到茎和其他叶片上,启动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开始高效合成蛋白酶抑制剂,并在茎叶中迅速积累,以对付害虫的再次侵袭。
4.1+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教案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生物选择性必修3 第四章第1 节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学习目标]1.关注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2.举例说出关于转基因生物安全性问题的不同观点及论据。
3.形成对待转基因生物安全性问题的理性、求实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性看待转基因技术。
教学难点:理解各个层面对于转基因安全性的保障[教学过程]引入:复习回顾1.什么是转基因?什么是转基因生物?2.转基因技术所用的遗传学原理是什么?3.你所了解的转基因生物有哪些?一、转基因成果令人叹为观止(1)转基因微生物方面成果:A.减少啤酒酵母双乙酰的生成,缩短啤酒的发酵周期;B.构建高产、优质的基因工程菌生产氨基酸是目前工业化生产氨基酸的重要途径;C.基因工程菌生产药物几乎涉及各种类型疾病的治疗。
思考:为什么对微生物的基因改造是基因工程中研究最早、最广泛和取得实际应用成果最多的领域?四个方面的优点:①生理结构和遗传物质简单;②生长繁殖快;③对环境因素敏感;④容易进行遗传物质操作等。
(2)转基因动物方面①培育生长迅速、营养品质优良的转基因家禽、家畜。
②培育抵抗相应病毒的动物新品种。
③建立某些人类疾病的转基因动物模型。
模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为研究该疾病的致病机制和开发治疗药物提供依据,如转基因小鼠1型糖尿病模型、转基因小鼠原发性高血压模型等。
成功构建新冠转基因恒河猴,已应用于药物筛选疫苗评价。
(3)转基因植物方面①研究成果科学家已经培育出了大批具有抗虫、抗病、抗除草剂和耐储藏等新性状的作物。
②作物类型A.种植最多为大豆和玉米,其次是棉花和油菜。
B.我国批准发放了转基因棉花、番木瓜、水稻和玉米等作物的生产应用安全证书。
批准发放了部分作物的进口安全证书:转基因棉花、大豆、玉米、油菜、甜菜、番木瓜。
③种植现状2017 年,全世界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已达24 个,种植面积排名前十位的国家如下,这些国家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都超过了1×106hm2。
结合两种转基因作物研究成果,思考:转基因作物与传统作物种植相比,有什么优势?如转基因抗虫作物:能够减少农药使用,降低人畜中毒发生率,减轻了环境污染;转基因耐除草剂作物:能通过无人机施药,从而实现大规模生产、降低生产成本,节省耕作时间。
4.1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3)转基因生物与生物安全 (3)转基因生物与生物安全 a.引起生物安全的理由 引起生物安全的理由: a.引起生物安全的理由: 可能会扩散到种植区以外,成为野生种类; 可能会扩散到种植区以外,成为野生种类; 可能成为”入侵的外来干涉物种” 可能成为”入侵的外来干涉物种”,威胁 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生存; 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生存;可能重组出 对人类或其他生物有害的细菌或病毒; 对人类或其他生物有害的细菌或病毒;有 可能使杂草成为除草剂除不掉的” 可能使杂草成为除草剂除不掉的”超级杂 草”。 b.不引起生物安全的理由 不引起生物安全的理由: b.不引起生物安全的理由:扩散到种植区 以外就很快死亡;要表现出新性状, 以外就很快死亡;要表现出新性状,必须 具有一定的水肥等条件, 具有一定的水肥等条件,以及配套的种植 技术;由于生殖隔离的存在, 技术;由于生殖隔离的存在,使他们很难 与其他植物杂交;花粉传播的距离有限; 与其他植物杂交;花粉传播的距离有限; 存活时间有限。 存活时间有限。
专题4: 专题4:生物技术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4:生物技术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一、转基因成果令人叹为观止
1.197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伯格第一次重 1.197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伯格第一次重 DNA获得成功 获得成功. 组DNA获得成功.
现代基因工程的创始人P·伯格(美国,1926 现代基因工程的创始人P·伯格(美国,1926 P·伯格 -)在1960年以敏锐的科学预见力提出一个大胆 -)在1960年以敏锐的科学预见力提出一个大胆 的设想:是否可以创造出一种人工方法, 的设想:是否可以创造出一种人工方法,把外界 的遗传基因引入动物体内, 的遗传基因引入动物体内,以达到改变遗传性状 和治疗某些疾病的需要呢?1972年 和治疗某些疾病的需要呢?1972年,伯格把两种 病毒的DNA用同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切割后, 病毒的DNA用同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切割后,再用 DNA用同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切割后 DNA连接酶把这两种DNA分子连接起来 连接酶把这两种DNA分子连接起来, DNA连接酶把这两种DNA分子连接起来,于是产 生了一种新的重组DNA分子, DNA分子 生了一种新的重组DNA分子,首次实现两种不同 生物的DNA体外连接,获得了第一批重组DNA DNA体外连接 DNA分 生物的DNA体外连接,获得了第一批重组DNA分 这标志着基因工程技术的诞生 技术的诞生。 子,这标志着基因工程技术的诞生。伯格因此获 得了1980年诺贝尔化学奖。 得了1980年诺贝尔化学奖。 1980年诺贝尔化学奖
转基因生物与食品的安全性
转基因生物与食品的安全性摘要:众所周知,健康的身体靠均衡营养来维护,因而离不开种类丰富的食品所提供的营养和保健功能。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转基因食品与人们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但在其解决众多问题的同时,又对其安全性提出疑问,基于这一点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争论愈加激烈。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转基因技术0.前言从2O世纪8O年代世界上第一例转基因植物的诞生,到2001年全世界的转基因作物播种面积已超过5000万公顷,其中主要是大豆、玉米、棉花、油菜。
转基因食品即用基因工程方法将有利于人类的外源基因转人受体生物体内,改变其遗传组成,使其获得原先不具备的品质与特性,以这些生物为来源的食品即转基因食品。
相对于传统的自然食品而言,转基因食品是一个新鲜事物,对其潜在的不可预见性、未知的长期效应和至关重要的安全性引发了激烈的争论,尤其是对安全性,泾渭分明地分为两种观点:支持与反对。
通常情况下,对某种物质的安全性检测的指标主要包括急性毒性、慢性毒性、遗传毒性、致癌、致畸、致突变性等,而转基因食品作为高科技食品,进入普通百姓家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人们对其安全性提出质疑是一种负责的态度,这样会促进高科技食品的发展,使科学界采取适当的方法使转基因食品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要。
当“基因”这一词汇渐渐成为流行语时,颇有争议的转基因食品也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摆上了老百姓的餐桌。
近年来,有关转基因食品是否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争议日趋激烈,但是,在我国,转基因食品对大多数老百姓而言,仍然是陌生而遥远的。
那么,转基因食品究竟是什么食品呢?1.什么是转基因食品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最基本单位,记录着生物生殖繁衍的遗传信息,通过修改基因能改变一个有机体的部分或全部特征。
通过移动动植物的基因并将其加以改变,可以制造出具备新特征的食品种类。
譬如人们可以用鲜鱼的基因帮助西红柿、草莓等普通植物来抵御寒冷;把某些细菌的基因接入玉米、大豆的植株中,就可以更好地保护它们不受害虫的侵袭。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国际生物安全 协会(ISB): 推动全球生物 安全合作,包 括转基因生物
安全监管
各国对转基因生物的管理和监管
中国:农业部负责监管,要 求转基因食品必须进行安全 评估和标识
欧盟:欧盟委员会负责监管, 要求转基因食品必须进行安 全评估和标识
美国:FD负责监管,要求转 基因食品必须进行安全评估
日本:厚生劳动省负责监管, 要求转基因食品必须进行安 全评估和标识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XX,
汇报人:XX
目录
01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3 转 基 因 生 物 的 安 全
性评估
05 转 基 因 生 物 的 安 全
性争议和前景
02 转 基 因 生 物 的 定 义 和分类
04 转 基 因 生 物 的 安 全 性管理和监管
Prt One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
Prt Two
Prt Four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 性管理和监管
国际组织对转基因生物的管理和监管
世界卫生组织 (WHO): 对转基因食品 进行评估和监 管,确保其安
全性
联合国粮农组 织(FO):制 定转基因生物 安全标准,推 动全球转基因 生物安全监管
国际食品法典 委员会(CC): 制定转基因食 品标准,确保 其安全性和质
THNKS
汇报人:XX
转基因生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转基因食品:可 能存在潜在的健 康风险
转基因作物:可 能对环境产生影 响,进而影响人 类健康
转基因生物技术: 可能引发基因污 染,影响人类健 康
转基因生物研究: 需要更多的科学研 究和数据支持,以 评估其对人类健康 的影响
转基因生物对经济的影响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增加农产品种类和品质 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17-18版:4.1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创新设计)
预习导学
课堂讲义
判断正误: (1)转基因食物是安全的,可以放心食用。( ) (2)转基因生物可能会破坏生态平衡。( ) (3)对待转基因技术应该趋利避害,不能因噎废食。( ) (4)转基因作物被动物食用后,目的基因会转入动物体细胞 中。( ) (5) 转 入 到 油 菜 的 抗 除 草 剂 基 因 , 可 能 通 过 花 粉 传 入 环 境 中。( ) 答案 (1)× (2)√ (3)√ (4)× (5)√
预习导学
课堂讲义
3.抗逆转基因作物的培育与推广给社会带来的社会效益 抗逆转基因作物是指通过基因工程技术使农作物具有抗逆 能力(如抗除草剂、抗虫、抗病毒、抗干旱、抗盐碱等), 因此,抗逆转基因作物的培育和推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 农作物摆脱土壤和气候的限制,使得作物在不良的环境中 更好的生长,提高产量,同时还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减轻对环境的污染,但是,抗逆作物不能固氮,不会使土 壤中无机盐的含量增加,因此,不可能减少化肥的制造量 和使用量。
①转基因不会改变生物原 有的分类地位 ②转基因 抗虫作物的种植,减少了 农药的使用量 ③抗除草 剂农作物的种植,减轻了 农田管理的负担,保护了 农田的土壤环境 ④新闻 报道不实,增加了公众对 转基因农作物的恐惧感
预习导学
课堂讲义
2.理性看待转基因技术 (1)首先认识到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前景是非常广阔的,以基 因工程为代表的一大批生物技术在生产和生活,特别是在 医药和农业生产上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2)要正视转基因技术带来的安全性问题,切实认识到个别 有害转基因生物的危害性,要趋利避害。 (3)完善相应的法令法规,利用法律手段确保转基因生物的 安全性。 (4)增强科学家的法律意识,提高科学家的研究道德水平。
预习导学
【精品学案】4.1-3第1节 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第2节 关注生殖性克隆人--第3节 禁止生物武器
(2)在行动上理性对待转基因技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促 使决策者作出正确的决策,从而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完善相 应的法律法规,利用各种手段确保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增强 科学家的法律法规意识。
典例剖析 下列关于转基因技术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可以将抗病虫害、抗除草剂等基因转入农作物,使其具有 相应的抗性 B.可以使用已进行DNA重组的微生物,生产稀缺的基因工程 药物 C.可以通过转基因技术使奶牛变成生物反应器,使它们的奶 中富含某种营养物质、珍贵药材或人类所需要的特定蛋白质 D.将不同生物的DNA进行转移和重组,可以创造出新物种
解析:将不同生物的DNA进行转移和重组,可以创造出新品 种,但不能产生新物种。
学以致用 下列关于基因工程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转基因抗虫农作物的推广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农药 对环境的污染 B.利用基因工程生产药物具有高效率、低成本的特点 C.转基因食品都经过严格检验,安全性毋庸置疑 D.把外源基因转入叶绿体DNA中有助于防止基因污染 答案:C
知识概览
一、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 1.转基因成果令人叹为观止 (1)转基因微生物。 ①微生物作为研究对象的优点:生理结构和遗传物质简单、 生长繁殖快、对环境因素敏感和容易进行遗传物质操作等。
②转基因技术已被用来减少啤酒酵母双乙酰的生成, 缩短 啤酒的发酵周期。
③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高产、优质的 基因工程菌 来生 产氨基酸,是目前工业化生产氨基酸的重要途径。
提示:人们所生活的国家或社会,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宗 教信仰、经济发展水平、历史背景、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观 念等的差异,决定了人们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取向,因此对于转 基因技术就会产生不同的见解,特别是在转基因食品的安全 性等方面发生激烈的争论。
人教版 高考生物选修三 4.1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知识目标:1.关注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2.认同对生物技术安全性问题讨论的必要性能力目标:举例说出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问题的不同观点及论据情感态度价值观:让每个学生都能认真严肃地去思考生物技术带来的安全争论,形成理性的思考和看法,培养学生的求实态度和责任心。
教学重点:1.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多层面、多角度的关注。
2.运用生物学知识对不同观点的理由进行辨析和讨论。
教学难点:了解有关转基因生物安全性问题争论背后复杂的政治、经济、宗教和伦理道德背景。
保证课堂讨论、辩论会,以及社会调查的组织工作有序而有效地实施。
★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该内容的学习是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以及胚胎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的基础上进行的,前面几个专题主要是介绍各种生物技术的原理与应用,而本专题主要是进行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的讨论。
本节选取是转基因生物是否安全性内容,本节意图:(1)让学生了解转基因成果累累(2)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在该内容的在呈现方式上,课文从三个方面介绍了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争论:食物安全,生物安全,环境安全。
其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该问题全貌的情况下,展开讨论或做进一步的调查。
通过这些活动,既可以让学生有关注社会问题的参与意识,能够科学地、理性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复杂社会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形成科学完善的世界观。
本节内容的学习要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诸如遗传与变异、生态与环境等必修模块的基础知识;以及本模块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知识。
只有综合运用这些知识才能更好地辨析每一种观点背后论据的科学性。
★教学建议:由于本节内容涉及现代生物科技,而这些科技已经部分走进或即将走进人们的生活,同学们对此热点问题很感兴趣,根据STS的教学理念,我认为本节内容适宜进行探究性学习,所以在教学中我采用分小组辩论的形式进行教学。
★导入设计导入二:情景导入引发兴趣(1)带领学生看本专题的题图照片,提出问题。
师:人类应用转基因技术创造新的物种,是不是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师: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它所引发的社会争论越来越走近我们的生活。
4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专题4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4.1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网络构建1)利用重组微生物进行基因制药等转基因成果 2)转基因家畜、家禽:生长迅速,营养品质优良,中含营养物质、珍贵药物或人类所需蛋白3)转基因植物:具有抗虫、抗病、抗除草剂、抗逆等性状。
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有美国、阿根廷、、中国。
种植最多的转基因植物有和,棉花和油菜次之。
一方观点:不能对转基因食物安全性掉以轻心理由:①反对“”,②担心出现滞后效应,③担心出现新的过敏源,食物安全④担心营养成分改变,⑤担心会侵犯宗教信仰者或素食者的权益一方观点:转基因食物潜在的安全隐患可在技术上进行克服理由:①“实质性等同”是对安全性评价的起点,不是终点;②多环节、严谨的安全性评价,③科学家的负责态度可防止过敏蛋白出现,④至今未发现转基因食物影响健康的实例,⑤采取,防止贻误技术发展一方观点:转基因植物可能会对生物多样性构成潜在的风险和威胁安理由:①转基因植物扩散到种植区外变成野生种或杂草,②转基因植物竞争能力强,全生物安全可能成为“”,③转基因植物的外源基因与细菌或病毒杂交,性重组出有害的病原体,④可能使杂草成为有的“超级杂草”争一方观点:转基因农作物不大可能对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论理由:①转基因农作物扩散到种植区会很快死亡,②转基因农作物表现出新性状必须具有一定条件和种植技术,③存在,很难与其他植物杂交,④农作物传粉距离有限,⑤存活时间有限一方观点:转基因生物会对生态系统稳定性和人类生活环境造成破坏理由:①转基因植物打破自然物种的原有界限,可能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②重组微环境安全生物产生的可能造成二次污染,③重组DNA与微生物杂交是否会产生有害病原微生物,④转基因植物花粉中的有毒蛋白可能通过进入生物一方观点:不必对环境安全问题做出过度反应,有的转基因生物有利于环境保护理由:①转基因生物移入的是已存在的外源基因,不会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②抗虫农作物可减少,保护了环境;③种植抗除草剂农作物的农田,管理容易,保护其土壤环境;④某些新闻报道不实正确做法:,而不能理性看待转基因技术 1)制定政策和法规,如《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采取措施 2)遵守科学研究道德4.2关注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网络构建概念性克隆:指利用克隆技术产生特定细胞和组织(皮肤、神经或肌肉等)用于治疗性移植。
4.1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改后)
4.1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制作人:王军审阅人:任金龙魏巍2010-4-12班级:___________ 小组: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课标解读』知识方面:举例说出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问题的不同观点及论据。
『网络构建』1)利用重组微生物进行基因制药等转基因成果 2)转基因家畜、家禽:生长迅速,营养品质优良,中含营养物质、珍贵药物或人类所需蛋白3)转基因植物:具有抗虫、抗病、抗除草剂、抗逆等性状。
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有美国、阿根廷、、中国。
种植最多的转基因植物有和,棉花和油菜次之。
食物安全生物安全环境安全正确做法:,而不能理性看待转基因技术 1)制定政策和法规,如《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采取措施 2)遵守科学研究道德『例题剖析』【例1】20世纪90年代,乌干达木薯业遭到了病害的毁灭性打击。
科学家究其原因发现,是一种新的病毒引发的疾病,而这种新病毒是由两种已知病毒重组产生的。
这一事实有力地支持了下列哪一观点()A.转基因生物有可能成为“入侵的外来物种”,威胁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生存B.导入转基因生物的外源基因有可能与感染转基因生物的某些细菌或病原体杂交,从而重组出对人类或其他生物有害的病原体C.转基因植物的抗除草剂基因,有可能通过花粉传播而进入杂草中,使杂草成为除不掉的“超级杂草”D.抗虫棉能抵抗棉铃虫,但随着棉铃虫抗性的增强,抗虫棉有可能被淘汰『限时训练』一、基础训练:1.“转基因动物”是指()A.含有可利用基因的动物 B. 基因组中插入外源基因的动物C.本身具有抗体蛋白类的动物 D. 能表达基因信息的动物2.想要获得既高产又抗病毒、抗寒、抗旱、抗除草剂等多重优点的农作物,以下哪种方法能做到()A.细胞融合技术 B.转基因技术 C.组织培养技术 D.人工诱变3.关于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不正确的是()A.可以将抗病虫害、抗除草剂等基因转入农作物使其具有相应的抗性B. 可以使用DNA重组的微生物,生产稀缺的基因药物C. 可以通过转基因技术使奶牛变成生物反应器,使它们的奶中富含某种营养物质、珍贵药材或人类所需要的蛋白质D. 将不同生物的DNA进行转移和重组,可以创造出新物种4.科学家运用转基因技术,将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抗虫基因DXT转移到大白菜细胞中,培育出抗虫效果很好的优质大白菜,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减轻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生物:4.1《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课件(新人教版选修3)
主要国家基因制药产业化概况
国 发展策略 家
投入资金
临床试验 上市品种
350 110 (1(1[2001 (1-6) [2001 (1-6) 27] 369]
产值
200亿 200亿US $/年 $/年
五千亿日 元/年
美 支持基础,创新, 亿US 支持基础,创新, 100亿 100 $/年 国 主导领先水平 $/年
复习: 什么是转基因生物? 复习 ──什么是转基因生物? 什么是转基因生物 转基因生物: 转基因生物: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基因更有 目的和更经济的转移到我们所需要的目标生 物中去。这种生物,如小麦、水稻、大豆、 物中去。这种生物,如小麦、水稻、大豆、 西红柿能提供人类所期望的更多更好的特性。 西红柿能提供人类所期望的更多更好的特性。 问题4: 世纪 年代以来, 世纪70年代以来 问题 20世纪 年代以来,生物技术方兴 未艾, 未艾,以基因工程为代表的一大批生物技 术成果进入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术成果进入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你能举出 周围遇到的转基因产品吗? 周围遇到的转基因产品吗?
专题四课题1 专题四课题
(1)微生物方面:把某些重组DNA转移到 (1)微生物方面:把某些重组DNA转移到 微生物方面 DNA 细菌中表达获得成功,随后, 细菌中表达获得成功,随后,使出现了具 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各种重组微生物, 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各种重组微生物,如可 以清除石油污染的假单孢杆菌等. 以清除石油污染的假单孢杆菌等.
转基因细菌可治癌症
英国医学专家日前将转基因大肠杆 菌与一种抗癌药相结合, 菌与一种抗癌药相结合,成功杀死了实 验鼠体内的癌细胞。 验鼠体内的癌细胞。科学家将转基因大 肠杆菌注射到实验鼠的肿瘤内,再给实 肠杆菌注射到实验鼠的肿瘤内, 验鼠注射一种名叫6 MPDR的抗癌药 的抗癌药。 验鼠注射一种名叫6-MPDR的抗癌药。这 种药无法单独发挥作用, 种药无法单独发挥作用,但是一种由转 基因大肠杆菌分泌的酶能将此药物“ 基因大肠杆菌分泌的酶能将此药物“激 形成一种有效的毒素, 活”,形成一种有效的毒素,将其周围 的癌细胞杀死,而不伤害其它组织器官。 的癌细胞杀死,而不伤害其它组织器官。
4.1 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
4.1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课时过关·能力提升一、基础巩固1.我国有关部门颁布的《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中要求对转基因生物产品及其加工品加贴标注,其目的是()A.警告消费者,不要随意购买B.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C.告诉消费者,可放心购买D.无任何实际意义2.下列各项不属于转基因成果的是()A.可以清除石油污染的假单胞杆菌B.青霉素高产菌株C.转基因抗虫棉D.巨型小鼠物,青霉素高产菌株是诱变育种的产物。
3.下列不属于由转基因产品可能带来的弊端的是()A.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如抗除草剂作物的产生会破坏农田的生物多样性B.使近亲野生物种具有抗性基因,可能会变成“超级杂草”C.转基因食品加工一定会带来食品污染D.转基因生物的大规模繁殖导致生态入侵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转基因食物潜在的安全隐患的是()A.转基因植物有可能合成出对人体有直接毒性或潜在毒性的蛋白质B.转基因植物合成的某些新的蛋白质有可能成为某些人的过敏原C.某些转基因生物可以合成干扰素,进入人体增强相应细胞的免疫力D.某些基因足以使植物体内某些代谢途径发生变化,导致转基因农作物营养成分的改变项是基因工程在制药方面的应用。
5.下列关于转基因产品引发的安全性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A.对转基因产品安全性问题的争论一直在进行B.转基因产品引起安全性问题的原因之一是外源基因插入宿主基因组的部分往往是随机的C.转基因产品引发的安全性问题都是无法弥补的D.转基因产品有可能造成安全性问题,但不能一概而论6.下列各项中,缺乏科学依据的是()A.由于存在生殖隔离,转基因植物很难与其他植物杂交B.转基因农作物一定能够表现转入的基因控制的性状C.植物花粉的存活时间有限,一般不会对其他生物造成危害D.转基因农作物若缺乏配套的种植技术,也会造成减产,相关基因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表达。
7.有人说:“转基因生物所转移的只是一两种自然界中已经存在的外源基因,它并不会改变生物原有的分类地位,充其量只能说是具有某种新特征的同一物种。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二目录表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二目录表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二目录表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人教,高一,生物,必修,目录,篇一,高中,生物,人教,必修,,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高一作文中查看更多范文。
篇一: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2、3+选修3目录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一章走进细胞1.1从生物圈到细胞1.2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2.1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2.2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2.3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2.4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2.5细胞中的无机物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3.1细胞膜——系统的边界3.2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3.3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4.1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4.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4.3物质跨膜运输的模型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5.1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一酶的作用和本质二酶的特性)5.2细胞的能量“通货”——ATp5.3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5.4能量之源——光和光合作用(一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二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6.2基因工程及应用6.1细胞的增值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6.2细胞的分化7.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6.3细胞的衰老和凋亡7.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6.4细胞的癌变(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隔离与物种的形成、共必修二遗传与进化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一)必修三稳态与环境1.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二)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1.1细胞生活的环境2.1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2.2基因在染色体上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2.3伴性遗传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三章基因的本质2.2通过激素的调节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3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3.2DnA的分子结构2.4免疫调节3.3DnA的复制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3.4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第四章基因的表达3.2生长素的生理作用4.1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3.3其他植物激素4.2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第四章种群和群落4.3遗传密码的破译4.1种群的特征第五章基因突变和其他变异4.2种群数量的变化5.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4.3群落的结构5.2染色体变异4.4群落的演替5.3人类遗传病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5.1生态系统的结构6.1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5.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5.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5.4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5.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6.1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6.2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选修三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专题一基因工程1.1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1.2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1.3基因工程的应用1.4基因工程的崛起专题二细胞工程2.1植物细胞工程2.2动物细胞工程专题三胚胎工程3.1体内受精和早期胚胎工程3.2体外受精和早期胚胎培养3.3胚胎工程的应用及前景专题四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4.1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4.2关注生物工程的伦理问题4.3禁止生物武器专题五生态工程5.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5.2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篇二:人教版高中生物目录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目录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一章走近细胞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第2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第4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第5节:细胞中的无机物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第3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一、酶的作用和本质-1-二、酶的特性第2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一、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二、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第1节:细胞的增殖第2节:细胞的分化第3节:细胞的衰老和凋亡第4节:细胞的癌变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盂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第3节伴性遗传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第2节DnA分子的结构第3节DnA的复制-2-第4节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第四章基因的表达第1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第2节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第3节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第2节染色体变异第3节人类遗传病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第1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第2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2节通过激素的调节-3-第3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第4节免疫调节第3章植物的激素调节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第2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第3节其他植物激素第4章种群和群落第1节种群的特征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第3节群落的结构第4节群落的演替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第6章生态环境的保护第1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第2节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4-专题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题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课题2腐乳的制作课题3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专题2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题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课题2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课题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专题3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课题1菊花的组织培养课题2月季的花药培养专题4酶的研究与应用课题1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课题2探讨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课题3酵母细胞的固定化专题5DnA和蛋白质技术课题1DnA的粗提取与鉴定课题2多聚酶链式反应扩增DnA片段课题3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专题6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课题1植物芳香油的提取课题2胡萝卜素的提取本专题综合-5-篇三: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目录高中生物必修一(完善版)(共六章21节,实验8个,探究实验4个,模型建构1个)第一章:走进细胞1、从生物圈到细胞2、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实验: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1、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2、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3、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4、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5、细胞中的无机物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1、细胞膜——系统的边界(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2、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实验: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3、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模型建构: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1、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探究实验: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3、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1、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探究实验: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2、细胞的能量通货——ATp3、ATp的主要来源——细胞的呼吸(探究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4、能量之源——光与光和作用(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探究实验: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1、细胞的增殖(实验: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2、细胞的分化3、细胞的衰老和凋亡4、细胞的癌变最后,小编希望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有不周到的地方请多谅解,更多相关的文章正在创作中,希望您定期关注。
2020秋高中生物3达标训练:专题4 4
2020秋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3达标训练:专题44.1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含解析1.下列哪项不是转基因技术的成果()A.耐储藏番茄B.高产青霉素菌株C.转基因抗虫棉D.巨型小鼠解析:高产青霉素菌株是人工诱变育种的成果,不是转基因技术的成果。
答案:B2.为了防止转基因作物的目的基因通过花粉转移到自然界的其他植物中,科学家设法将目的基因整合到受体细胞的叶绿体基因组中.其理论依据是()A.该做法使转基因植物与其他植物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B.叶绿体基因组一定不会进入生殖细胞中C.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D.这种植物杂交的后代不会出现一定的性状分离比解析:转基因植物与其他植物基因可以进行交流,不存在生殖隔离,A错误;花粉中的精子在形成过程中,丢掉了大部分的细胞质包括叶绿体,但是卵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基因组,B错误;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精子中几乎不含叶绿体基因组,即叶绿体中的目的基因不会通过花粉传递给下一代,将目的基因导入花粉可防止造成环境污染,C正确;转基因植物相当于杂合子,杂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D错误。
答案:C3.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能使马铃薯块茎含有人奶蛋白。
以下有关该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虽然转基因马铃薯与普通马铃薯之间可以相互授粉并产生可育的种子,但两者已属于不同的种了B.人工种植的转基因马铃薯种群的人奶蛋白基因频率将不会发生改变C.马铃薯的叶肉细胞不可作为受体细胞D.处理质粒和含有目的基因的DNA时通常用同一种限制酶解析:转基因马铃薯与普通马铃薯之间可以相互授粉并产生可育的种子,因此属于同一物种;人工种植的转基因马铃薯种群因导入了人奶蛋白基因,该种群的基因频率将会发生改变而发生进化;基因工程中的受体细胞可以是植物细胞、动物细胞、微生物细胞,马铃薯的叶肉细胞可作为受体细胞.答案:D4.下列关于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我国已经对转基因食品和转基因农产品强制实施了产品标识制度B.国际上大多数国家都在转基因食品标签上警示性注明可能的危害C.开展风险评估、预警跟踪和风险管理是保障转基因生物安全的前提D.目前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争论主要集中在食用安全性和环境安全性上解析:本题考查了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有关知识。
高二生物 4.1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教学案(选修班)
高二生物 4.1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教学案(选修班)4、1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姓名班级学号一、新课程标准1、关于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Ⅰ)。
2、举例说出生物武器对人类的威胁(Ⅱ)。
3、讨论生物技术中的伦理问题(Ⅱ)。
二、基础知识总结(以书为本,看书后完成)(一)转基因成果令人叹为观止1、197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第一次重组DNA获得成功。
2、转基因的重要成果(1)微生物方面:把某些重组DNA转移到细菌中表达获得成功,随后,便出现了具有重要价值的各种 ,如可以清除污染的假单孢杆菌等。
(2)基因制药方面:生物制药已成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
(3)转基因动物方面:受到转基因巨型获得成功的鼓舞,科学家又在培育生长迅速、营养品质优良的转基因、方面,不断取得辉煌成就。
(4)转基因植物方面:目前,科学家已经培育出了大批具有、、除抗草剂、等全新性状的农作物。
(二)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争论1、在转基因生物中,有时候会出现一些人们意想不到的后果的原因:(1)对基因的、基因间的及基因的了解得相当有限;(2)转移的基因虽然是功能已知的基因,但不少是的基因;(3)外源基因插入宿主基因组的部位往往是。
2、转基因生物与食物安全(1)转基因食物引起食物安全性问题的理由:安全性检测问题、效应、担心出现新的、担心改变。
(2)不必担心转基因食物安全性的理由:多环节、严谨的可以保证转基因食物的安全;科学家的可以防止新过敏源的产生;至今尚未发现食用转基因食品而影响人体健康的实例;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转基因食物有问题。
3、转基因生物与生物安全(1)引起生物安全的理由:可能会扩散到种植区以外,成为 ;可能会成“”,威胁生态系统的其他生物的生存;可能重组出对人类或其他生物有害的 ;有可能使杂草成为除草剂除不掉的“”。
(2)不引起生物安全的理由:扩散到种植区以外就很快死亡;要表现出新性状,必须具有一定的等条件,以及配套的的存在,使它们很难与其他植物杂交;花粉传播的距离 , 时间有限。
转基因的安全性教案教学设计方案
组织进行一个小型的听证会,将学生分组,布置不同的角色:基因工程研发人员,转基因生物农场主、转基因食品生产商、环保志愿者、消费者代表、食品与药品检测监督部门的代表、决策部门主管、法律专家。
学生根据教师分配的角色,小组讨论2min。每个角色从其社会身份出发,说出自己作为不同社会角色的观点和做法,以及对其他社会角色的要求和期望。
看大屏幕,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吸引学生注意力
回顾旧知识
打开想象的天窗,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转基因成果令人叹为观止
3min
1.197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伯格,首次重组DNA成功。
2.展示科学家在转基因微生物上取得的成就(假单胞杆菌)。
3.展示转基因制药的成果。(美国20年)
4.展示转基因动物成果。(猪)
教学设பைடு நூலகம்方案
课程具体内容标准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关注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认同对生物技术安全性问题讨论的必要性
关注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能力目标
举例说出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问题的不同观点及论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形成对待转基因生物安全性问题的理性、求实的态度。
教学重点:1.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多层面、多角度的关注。
2.运用生物学知识对不同观点的依据进行辨析和讨论。
教学难点:1.从关注整个生物圈的和谐、稳定与发展的高度去审视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2.了解有关转基因生物安全性问题争论背后复杂的政治、经济、宗教和伦理道德背景。
3.保证课堂讨论、辩论以及社会调查的组织工作有序而有效的实施。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四第1节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一、教材分析《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是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专题4第1节课的教学内容,在学生通过专题1的学习对转基因技术及其成果有了较深入的了解之后,还可能对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前景怀有不尽的畅想。
同时,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也接触到了转基因产品,如来自转基因大豆的食用油、巧克力中的卵磷脂。
学生从媒体上也听到了一些对转基因产品安全性争论的意见,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一些疑虑和想法。
那么,对于转基因产品我们该如何看待?这节课将给大家一次发表看法的机会。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关注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对生物技术安全性问题讨论的必要性。
2、能力目标:举例说明转基因生物安全性问题的不同观点和论据。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形成对待转基因生物安全性问题的理性、求实的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多层面、多角度的关注。
(2)运用生物学知识对不同观点的理由进行辨析和讨论。
难点:(1)从关注整个生物圈的和谐、稳定与发展的高度去审视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2)了解有关转基因生物安全性问题争论背后复杂的政治、经济、宗教和伦理道德背景。
(3)保证课堂讨论、辩论会,以及社会调查的组织工作有序而有效地实施。
四、学情分析学生从媒体上也听到了一些对转基因产品安全性争论的意见,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一些疑虑和想法。
学生对转基因生物了解程度也不一样,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
五、教学方法1.讨论和交流的方式。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阅读课本上的资料以及在网上查找相关信息。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2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阅读课本内容,在专题一学习转基因技术及其成果之后,你对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前景肯定吗?你在社会生活中接触到来自转基因大豆的食用油、巧克力中的卵磷脂,或在媒体上听到了一些关于转基因产品安全性争论时,你有疑虑和想法吗?那么,对于转基因产品我们该如何看待?转基因产品安全性问题讨论的焦点是什么?人们心中的疑虑有多少是盲目的,有多少是有科学根据的?(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一、转基因成果令人叹为观止1.197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伯格第一次重组DNA获得成功.(见课件图片)现代基因工程的创始人P·伯格(美国,1926-)在1960年以敏锐的科学预见力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是否可以创造出一种人工方法,把外界的遗传基因引入动物体内,以达到改变遗传性状和治疗某些疾病的需要呢?1972年,伯格把两种病毒的DNA用同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切割后,再用DNA连接酶把这两种DNA分子连接起来,于是产生了一种新的重组DNA分子,首次实现两种不同生物的DNA体外连接,获得了第一批重组DNA分子,这标志着基因工程技术的诞生。
伯格因此获得了1980年诺贝尔化学奖。
2.转基因的重要成果(1)微生物方面:把某些重组DNA转移到细菌中表达获得成功,随后,使出现了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各种重组微生物,如可以清除石油污染的假单孢杆菌等.(见课件图片)转基因细菌可治癌症英国医学专家日前将转基因大肠杆菌与一种抗癌药相结合,成功杀死了实验鼠体内的癌细胞。
科学家将转基因大肠杆菌注射到实验鼠的肿瘤内,再给实验鼠注射一种名叫6-MPDR 的抗癌药。
这种药无法单独发挥作用,但是一种由转基因大肠杆菌分泌的酶能将此药物“激活”,形成一种有效的毒素,将其周围的癌细胞杀死,而不伤害其它组织器官。
(2)基因制药方面:生物制药已经成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eg疫苗、抗生素、干扰素等(3)转基因动物方面:受到转基因巨型小鼠获得成功的鼓舞,科学家又在培育生长迅速、营养品质优良的转基因家畜、家禽方面,不断取得辉煌成就.同时,科学家还把转基因动物变成生物反应器。
(见课件图片)(4)转基因植物方面:目前,科学家已经培育出了大批具有抗虫、抗病、抗除草剂、抗逆等全新性状的农作物.(见课件图片)设计意图:图文并茂,使同学们充满兴趣去学习。
教师精讲:基因一旦被改动,一方面可能引起生物体内一系列未知的结构与功能的变化;另一方面,转基因操作对生物体的影响会通过遗传传递。
外源基因引入后,是否会影响其他重要的调节基因,甚至会激活原癌基因?转基因技术广泛应用是否会导致难以消灭的新病原物出现?是否会造成生态学灾难?人类摄食大量转基因食品是否会影响人类及其后代的健康?二、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争论(学生们分组讨论)在转基因生物中,有时候会出现一些人们意想不到的后果的原因:a.对基因的结构,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及基因的调空机制都了解的相当有限;b.转移的基因虽然是功能一直的基因,但不少是异种生物的基因;c.外源基因插入宿主基因组的部分往往是随机的探究点一、转基因生物与食物安全a.转基因食物引起食物安全性问题的理由:安全性检测问题、滞后效应、担心出现新的过敏原、担心营养成分的改变;b.不必担心转基因食物安全性的理由: 预防乙肝不用打针,只要吃几个西红柿就行。
这可不是玩笑,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经过十年研究培育成功的。
抗乙肝西红柿与普通西红柿口感一样酸中带甜,不但可以直接食用,还可以榨成汁或炒菜吃,对人体没有任何毒副作用。
食用抗乙肝西红柿,虽不能治愈乙肝,但一年只吃几个,就完全能代替注射乙肝疫苗。
抗乙肝西红柿属于转基因食品,就是将乙肝疫苗植入西红柿内,经多代繁殖,使转入的基因稳定化。
这种西红柿上市后将论个出售,每个售价大概在2元左右。
多环节、严谨的安全性评价,可以保证转基因食物的安全;科学家的负责态度可以防止新过敏原的产生;至今尚未发现食用转基因食品而影响人体健康的事例;没能足够的证据证明转基因食物有问题;探究点二、转基因生物与生物安全a.引起生物安全的理由:可能会扩散到种植区以外,成为野生种类,可能成为”入侵的外来干涉物种”,威胁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生存可能重组出对人类或其他生物有害的细菌或病毒,有可能使杂草成为除草剂除不掉的”超级杂草”;b.不引起生物安全的理由:扩散到种植区以外就很快死亡要表现出新性状,必须具有一定的水肥等条件,以及配套的种植技术.由于生殖隔离的存在,使他们很难与其他植物杂交,花粉传播的距离有限、存活时间有限;探究点三、转基因生物与环境安全a.引起环境安全的理由:打破自然物种的原有界限,改变了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重组微生物可能对人类的生活环境造成二次污染,重组DNA与微生物杂交,可能产生有害的病原微生物;转基因植物花粉中的有毒物质可通过蜜蜂进入蜜蜂,再经过食物链传递;b.不引起环境安全的理由:转基因不会改变生物原有的分类地位,不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转基因抗虫作物的种植,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抗除草剂农作物的种植,减轻了农田管理的负担,保护了农田的土壤环境;设计意图:通过同学们的发言,拓展了知识面,学会应理性看待问题。
提高课堂效率。
三、理性看待转基因技术1、首先认识到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前景是非常广阔的,以基因工程为代表的一大批生物技术成果,进入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特别是在医药和农业生产上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2、要正视转基因技术带来的安全性问题,切实认识到个别有害转基因生物的危害性,要趋利避害,而不能因噎废食。
3、完善相应的法令法规,利用法制手段确保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如我国1993年制定的《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和2002年颁布的《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
4、增强科学家的法制意思,提高科学家的研究道德水平。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我们已经讨论了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在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讨论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
并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
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
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的延伸拓展训练。
九、板书设计(一)转基因成果令人叹为观止1.1972年美国的伯格第一次重组DNA获得成功。
2.转基因生物的重要成果(二)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争论1.在转基因生物中,有时候会出现一些人们意想不到的后果2.转基因生物引发人们在食物安全、生物安全和环境安全三个方面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三)理性看待转基因技术十、教学反思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
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本节课针对重点难点主要采取了讨论的形式,同学们积极性很高,每个同学都能说出自己的观点,非常成功。
从某种意义上说,主动参与的学习过程比单纯获得现成的结论更重要。
关于转基因生物安全性问题的讨论,不同于其他生物技术专题,因为其他生物技术专题的原理和技术都具有确定性的特点。
本节应注重于学习的过程,通过本节的学习,不仅引起学生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关注,而且能以科学的态度予以思考,即对不同的观点能够运用生物学知识加以理解和辨析。
在态度取向上,正如教材所说“应该趋利避害,而不能因噎废食”──理性地看待转基因技术。
本节课时间45分钟,其中情景导入、展示目标、检查预习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10分钟左右,反思总结当堂检测5分钟左右,其余环节18分钟,能够完成教学内容。
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会继续研究本节课,争取设计的更科学,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希望大家提出宝贵意见,共同完善,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