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文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减负:一个困扰民族的沉重话题

陈培瑞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体质严重下降,已经成为一个困扰中华民族、举国忧虑、司空见惯、见怪不怪、无可奈何的社会顽疾。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谈到教育问题时,再次强调要“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党的十七大报告滚涌时代风云,纵论国家大事,描绘世纪蓝图,制定发展战略,关乎社稷根基、江山永固,乃是中华民族新时代进军的宣言书。在如此重大的历史文献中提及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问题,足见这个问题多么重要、多么迫切,又多么难以解决。许多人看到十七大报告中关于“减负”的字眼,又一次触发心灵震颤,深深感到民族的隐忧,而又感到无可奈何,不由得发出一声叹息!

笔者作为一名关心童稚、忧国忧民的黎民百姓,每每看到包括我的小孙女(上小学四年级)在内的小孩子们黎明即起,背着七八斤重的书包,前倾身体,如战争年代老百姓“支前”般匆匆奔走,很不情愿地踏进学校大门的时候;每每看到夜幕降临,又疲倦地背着书包,带着一大堆作业,踏进家门,胡乱吃几口饭,又赶忙伏案做作业,直到晚上十点多,困得眼睛无神的时候,我都深深叹息:我们的孩子大约是各国孩子中最累的一群人了!他们正在以泯灭童心童趣、牺牲身心健康的沉重代价换取大人们世俗目光和价值取向所追求的“成绩”。每每看到包括孩子家长在内的庞大教育群体,一边叹息孩子的学习负担之重、痛骂摧残孩子之劣行,一边又自觉不自觉地位孩子们“增

负”,自己也为“增负”弄得精疲力竭、不堪其重,这时候,我都深深叹息:这些人是不是神经有毛病?怎么会陷在这么沉重而又可笑的怪圈里难以自拔?

教育花费了多少人的才思和精力,付出了多少沉重的代价,寄托着多少人的梦想,流露着多少人的悲哀。按说,应当有一个好的结果。这结果,从大处说,多出人才,特别是多出拔尖创新人才,为人才强国提供第一生产力;从小处说,为个人立身处世提供本领。然而,这两个方面都很不尽如人意。标志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创新水平的诺贝尔奖,已经评了100多年了,获得奖励的大多数在30~40岁之间。按照这个年龄段推算,已建国近60年的新中国也该出了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了。然而,至今无人问津这个奖项。我们的教育花费了这么大的民族才思,我们的“中国诺贝尔”怎么就千呼万唤不出来?

我们的孩子们的负担这么重,若有回报、有结果,也算值得。然而,残酷的现实已经反复警告我们:没有好回报,没有好结果,付出的沉重代价不值得。

没有好回报,偏要求恶报;没有好结果,偏要吃苦果;累得不值得,偏要拼命干;倡导的东西,阻力重重;不倡导的东西,大行其道。怪哉,怪哉,又见怪不怪。这是什么民族心态?分明是民族的病态。

我作为一名有良知的教育工作者,在这里坦言,教育内部如何为孩子“减负”。

调整课程框架。我国中小学课程框架越来越大,单是小学高年级就设有语文、数学、英语、微机、艺术、科学、体育健康以及各种地

方课程、特长班等,每周至少上30节课,加上大大扩充和延伸了的教材内容(模块式结构,扩充了教材内容)。开课,就得上课;上课就得安排课时,就得布置作业,就得考试。小孩子在“大框架”、“大轨道”里运作,犹如少年运动员参加成人体育比赛的项目,肯定不堪其大,不堪其重。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同志针对中小学生不堪重负的课业负担,曾气愤地说:现有中小学课程至少砍一半!几十年过去了,中小学课程不仅未砍,连“瘦身”也未做到,反而越来越“肥胖”,甚至“臃肿”。孩子们以童稚、单薄之身承载庞大“课程之躯”,怎能负担不重?依我之见,就按毛泽东他老人家的建议办,把现行小学课程砍掉一半,上午上课,下午组织以“玩”为主的各种活动。

严格控制作业量。鄙人身边有小孩子上学,对小孩的作业量之大、无效作业之多,深有体会。但是小孩子的语文作业就有出版社编写的《小学语文课外作业》、教师编印的语文试卷以及作文本、抄词本、抄句本。孩子经常抄写完了词(每个至少抄写四遍),再抄写(课文中的精彩句子);抄完了句,再做“大本”(出版社编写的《语文课外作业》);做完了“大本”,再做卷子;做完了卷子,再写作文。作业多而杂。其中的无效作业占相当大的比重。如一个字写10遍,一个词写4遍。如果一个字,写两遍就记住了,那8遍就是机械重复,无效劳动。还有作业“大本”,从几页做到几页,没有筛选。“大本”中许多作业题都死抠知识点的“繁琐哲学”。如,给课文分段,我这个学中文的又经常舞文弄墨的人都分不出来,还要归纳段意。还有找反义词。个别词的反义词,我翻了《新华字典》,再翻《辞海》,都找不

出来。给孩子们布置作业,一定要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精选作业内容,以一当十,举一反三,提高有效性。学校领导一定要深入调查作业的有效性,控制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质量。

控制考试,我国乃是一个重视考试的国度,考试被赋予了过重的负荷和过多、过高的附加值。中考和高考基本上市“一卷定终身”。社会各方面,乃至很多官员,仍“以考试论英雄”,导致考试畸形发展。整个初中阶段都在应对中考,整个高中阶段都在应对高考,并由此延伸为各种频繁的应试训练和考试。一般逢月必考,有的又搞起了“双周清”甚至“周周清”,陷入了“以考养考”的误区。频繁考试把激发兴趣、张扬个性、充满创造的学习过程,演变成了枯燥乏味、扼杀个性和创造性的应考过程,导致恶性竞争。师生精神紧张、疲于拼命,怎能不累?学校领导对各科日常考试的内容及次数应当加强监管力度,清算“周周清”、“双周清”之类的恶劣行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是一个积累渐进的漫长过程,搞什么“周周清”、“双周清”,“清”得了吗?所谓“清”,充其量,是对一些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周周清”吗?还有各级教育部门搞的那些统考,一定要适度。这是指挥棒,万万不能偏离正确导向。

我以上讲的减负举措,早已不是新鲜玩意儿,都是在我国重复说了几十年、老掉牙的话题。问题是说了白说,做不到,而且都有做不到的理由。教师说:我们也不愿意加重孩子们的学习负担。课程多,教材分量重,我们不“加重”,讲不完。我们也不愿追求高分数,但学校就用分数衡量我们、学生考试成绩上不去,我们评优、晋级“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