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社区精细化治理优化研究
精细化治理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发展方向
![精细化治理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发展方向](https://img.taocdn.com/s3/m/82ec0231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b1.png)
精细化治理玩转新时尚共建可持续发展和谐社区——以宝山区xx小区为例
![精细化治理玩转新时尚共建可持续发展和谐社区——以宝山区xx小区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a0f2187c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98.png)
5区域治理VOICE作者简介:梁 浩,生于1982年,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
精细化治理玩转新时尚 共建可持续发展和谐社区——以宝山区xx 小区为例中共宝山区委党校 梁浩摘要:近年来,上海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活垃圾减量化工作,采取多项措施,缓解垃圾快速增长的趋势。
宝山区xx小区,通过建立“软引导”与“硬约束”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机制、推广垃圾分类党建联建活动和推动形成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企业、志愿者“多位一体”动员模式着力提升垃圾分类的精细化治理水平。
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切实增强宝山垃圾综合治理实效,加快提升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针对宝山区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现状开展了专题调研。
关键词:垃圾分类;精细化治理;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R12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595(2021)01-0005-000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
垃圾分类不仅是一个社区治理议题,还是生态环境问题,更是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行为。
上海的垃圾分类工作已有序展开,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宝山区xx 小区垃圾分类情况的实地调查,寻求更科学和务实的解决办法,旨在进一步推进宝山区垃圾分类工作突显实效。
一、成效、现状和问题(一)成效xx 小区因地制宜将“绣花”精神融入垃圾分类工作中,聚焦不同年龄段居民的特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指导策略,着力提升垃圾分类工作的精细化水平。
(1)以分类准确敲章积分形式评优评先,推动垃圾分类“小先生”制度,通过孩子引导家庭其他成员形成垃圾分类新时尚。
(2)定期开展垃圾分类主题党日活动,抓住垃圾分类的难点,推动垃圾分类志愿者多元化和年轻化。
(3)定期召开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联席会议,解决垃圾厢房配套设施不全、小区道路狭窄、清运难点、租户素质不高等难点问题。
(4)召开会议、入户宣传,开展活动时间、主题、参加人员及人数等内容如表1。
上海基层治理调研报告
![上海基层治理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5b3a090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25.png)
上海基层治理调研报告一、引言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金融和文化中心,基层治理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深入了解上海的基层治理情况,本次调研旨在探讨上海基层治理的现状、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通过一系列的步骤分析上海基层治理的情况。
二、背景上海市由16个区县和1个市级开发区组成,每个区县都有其独特的治理特点。
在本次调研中,我们选择了不同的区县进行案例分析,并通过与居民、社区组织和政府部门的访谈收集了相关数据。
三、案例分析3.1 区县A的基层治理情况区县A是上海市的一个典型区县,具有较高的人口密度和经济发展水平。
在访谈中,我们了解到该区县的居民对基层治理普遍较为满意。
政府部门与社区组织之间的合作紧密,社区居民参与决策的机会较多。
然而,该区县的一些社区设施和公共服务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善。
3.2 区县B的基层治理情况区县B是上海市的一个发展相对滞后的区县。
在访谈中,我们发现该区县的居民对基层治理存在较大不满。
他们认为政府部门与社区组织之间的合作关系薄弱,政府决策缺乏居民的参与。
此外,该区县的一些社区设施和公共服务也比较欠缺,需要加大投入。
四、问题与挑战4.1 基层治理参与度不高在多个区县的调研中,我们发现居民对基层治理的参与度不高。
很多居民对政府的决策和政策不够了解,缺乏参与的渠道和机会。
因此,政府应加强与居民的沟通和互动,提高居民对基层治理的参与度。
4.2 公共服务不足尽管上海市在公共服务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但在一些区县仍然存在公共服务不足的问题。
一些社区设施老化,公共交通不便利等问题需要得到解决。
政府应加大对基层公共服务的投入,确保居民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
4.3 政府与社区组织合作关系不够紧密在一些区县的调研中,我们发现政府与社区组织之间的合作关系不够紧密。
政府与社区组织应加强合作,共同解决基层治理中的问题。
政府应倾听社区居民的声音,与社区组织共同制定和实施基层治理政策。
五、建议与展望5.1 加强政府与居民的沟通和互动政府应加强与居民的沟通渠道,增加居民对政府决策的了解和参与。
上海城市管理精细化 案例
![上海城市管理精细化 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88170381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0e.png)
上海在城市管理精细化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下是其中的一些案例:
1. 城市网格化管理:上海采用了城市网格化管理模式,将城市划分为不同的网格区域,对每个网格区域
进行精细化管理。
这种模式使得城市管理更加精准、高效,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问题。
2. 数字化管理平台:上海建立了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城市管理的智能化和精细
化。
该平台整合了各种资源和管理信息,提高了城市管理的效率和响应速度。
3. 环保治理:上海采取了一系列环保措施,加强对污染源的监测和治理,推行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
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4. 公共服务设施:上海优化了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和管理,提高了市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宜居性。
例
如,加强公共交通建设、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加强文化教育等。
5. 城市安全与应急管理:上海加强了城市安全和应急管理体系建设,通过智能化、信息化手段提高城市
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保障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这些案例表明,上海在城市管理精细化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市民的生活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新时代中国城市社区治理问题与对策研究
![新时代中国城市社区治理问题与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6cec29a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09.png)
新时代中国城市社区治理问题与对策研究【摘要】本文主要围绕新时代中国城市社区治理问题展开研究,首先分析了社区治理问题的现状,指出了存在的困难与挑战。
然后探讨了现行模式存在的问题,强调加强社区治理的重要性。
最后提出了改进社区治理的对策建议,包括加强居民参与、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等。
结论部分讨论了新时代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的发展方向,强调加强社区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新时代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的前景。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改善城市社区治理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促进城市社区治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新时代、中国、城市社区、治理问题、对策研究、现状分析、困难、挑战、现行模式、重要性、对策建议、发展方向、前景展望1. 引言1.1 新时代中国城市社区治理问题与对策研究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社区治理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在新时代下,城市社区治理问题愈发突出,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并提出有效的对策。
当前社区治理存在诸多问题。
一方面,社区治理体制不够完善,政府、社区居民和社区组织之间的协作机制不够顺畅,影响了治理效果;社区居民参与程度不高,导致社区治理难以有效开展。
社区治理的现行模式也存在许多弊端,需要进行改进。
加强社区治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良好的社区治理能够提高城市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发展。
我们必须认识到加强社区治理的紧迫性,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对策。
未来,我们需要改进社区治理的对策建议。
包括优化社区治理体制,提高社区居民参与度,加强社区组织建设等方面。
只有通过不懈努力,才能实现新时代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的良好发展。
2. 正文2.1 社区治理问题的现状分析目前,新时代中国城市社区治理面临着诸多问题。
社区治理的主体责任不清晰,导致责任落实不到位。
一些社区干部对治理工作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社区服务水平不高。
社区治理中存在的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也亟待解决。
一些社区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服务意识,影响了社区治理工作的效果。
上海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路径与策略
![上海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路径与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0fd771a5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67.png)
上海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路径与策略作者:陶希东来源:《党政论坛》2022年第02期[摘要]近年来,上海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呈现党建引领、服务至上、自治共治、法治为重、数治支撑等新趋势、新特点,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面临新的问题和不足。
进一步推动体制变革、推动数字化转型、提升应急治理能力是未来上海基层治理需要持续完善的基本内容。
[关键词]基层治理;现代化;上海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统筹推进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正所谓“基层不牢、地动山摇”。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城乡基层治理工作,党的十九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都提出了有关基层治理创新的基本精神和要求,2021年4月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基层治理做出了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为全国各地推动基层治理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上海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超大城市,自2014年以来,按照“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城市规律和特点的社会治理新路子”的目标要求,全市上下按照“人民城市”新理念,着力进行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的全方位改革创新,初步形成了党建引领的基层治理社会化、专业化、精细化、智能化新趋势和新格局。
在归纳总结上海超大城市基层治理趋势和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意见》的最新指示精神和改革要求,寻找差距,补足短板,不断开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局面,形成基层治理现代化的“上海典范”,是上海提高国际大都市治理水平的基本任务和根本保障。
一、上海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趋势、成效与不足(一)上海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趋势与成效经过七八年的不懈努力,上海不断加大向街镇赋权、赋能,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表现出如下五大明显趋势,并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是凸显党建引领,党的建设贯穿于基层治理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上海社区基层治理方案
![上海社区基层治理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c6ce87e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33.png)
上海社区基层治理方案1. 简介社区基层治理是指在社区层面,由社区内部自己组织并参与,通过制定管理规章制度、实行自治、民主决策、公共服务、公共安全等方面的手段,全面加强对社区内部事务的管理和治理,是完整的社会治理的一个组成部分。
本文讨论上海市社区基层治理方案。
2. 上海市社区基层治理方案为推动上海市社区基层治理,加强社区居民自治能力,上海市人民政府制定了《上海市社区党建工作条例》及《上海市居民委员会组织和工作条例》。
其中《上海市社区党建工作条例》明确指出:“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推进社区基层治理制度和社会组织建设,落实群众自治、法治化、精细化管理。
”而《上海市居民委员会组织和工作条例》则明确规定了居民委员会的权力和职责。
2.1 社区居民自治上海市政府通过实行社区居民自治,加强社区居民对社区管理的参与,提升社区管理和治理的效能。
社区居民自治是指社区居民在依法管理和自我管理的基础上,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和组织形式,全面加强社区居民自治能力,促进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管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2 社区治理机制上海市政府提出了“大格局、小管理”的理念,实行“三级联动”社区治理机制,即:居委会、街道办事处和区政府三级联动,形成社区、街道、区级三级层层递进的管理模式。
同时,上海市政府要求加强社区居民的投诉和监督渠道,及时处理社区居民反映的问题和建议。
2.3 社区民主管理上海市政府通过加强居民委员会的组织和工作,提升社区民主管理水平,推进社区基层民主。
居民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居民自治和公共事务管理。
上海市政府规定,居民委员会应当组织和协调居民自治活动,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定期维护社区环境、安全及卫生。
同时,居民委员会应当组织居民评议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社区工作人员等。
2.4 社区服务上海市政府要求加强社区服务,提升社区服务质量,加强社区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在社区内建立便民服务中心、托幼机构、摆障室等公共服务设施,满足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需要。
上海城市精细化管理经验及启示
![上海城市精细化管理经验及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69d22e3b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73.png)
上海城市精细化管理经验及启示上海市在城市规划中,提出了建设海绵城市的目标。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建立城市水循环系统,实现城市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自然水循环的恢复,从而达到防洪、防涝、净水、美化城市环境等多重效益的城市。
上海市将海绵城市建设作为城市精细化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全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具体措施包括:建设雨水花园、雨水公园和雨水广场,将道路、屋顶、广场等城市空间转化为雨水收集、渗透和利用的场所;加强城市排水管网建设,提高排水能力和水质净化能力;推广雨水利用技术,鼓励居民和企业采用雨水收集、利用设施,实现雨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海绵城市建设不仅可以提高城市的防洪、防涝能力,还可以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生态水平,是一项有益的城市管理举措。
三、加强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上海市在城市管理中,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具体措施包括:建设城市大脑,实现城市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分析,为城市管理提供科学决策支持;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政务服务的线上化、智能化、便捷化;建设智慧交通系统,通过智能化技术提升交通管理水平;推进智慧环保,通过智能化监测手段提升环保监管效能。
智慧城市建设可以提高城市管理的科学性、精细化和智能化水平,为城市管理提供更加科学、高效的手段和方法。
四、加强城市文明创建,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上海市在城市管理中,注重城市文明创建,通过城市文明创建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
具体措施包括:加强垃圾分类、垃圾治理和城市清洁工作,提高城市环境卫生水平;加强市容市貌管理,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加强社会文明创建,倡导文明礼仪、文明交通、文明用语等城市文明行为。
城市文明创建是城市管理的重要内容,可以提高城市居民的文明素质和城市形象,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综上所述,上海市在城市精细化管理中,注重网格化管理、海绵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建设和城市文明创建等方面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这些经验和做法,对于其他城市的城市管理和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上海社区治理实施方案
![上海社区治理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e9488f7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52.png)
上海社区治理实施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上海社区治理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更好地提高社区治理的效率和水平,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上海社区治理实施方案势在必行。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提出一些可行的措施和建议,以期为上海社区治理工作的改进和发展提供参考。
首先,要加强社会组织参与。
社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可以有效地调动社区居民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因此,应该鼓励和支持各类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政策支持,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
其次,要完善社区治理机制。
建立健全的社区治理机制是提高社区治理效能的关键。
应当加强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建设,完善社区议事规则,推动社区居民自治的法治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增强社区居民的自治意识和自治能力。
同时,要加强社区治理能力建设。
提高社区治理能力是实施社区治理的基础和前提。
应该加强社区干部和社区工作者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服务。
另外,要加强社区治理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是提高社区治理效率和水平的重要手段。
应该加快社区治理信息化建设步伐,建立完善的社区信息化平台,推动社区治理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提高社区治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水平。
最后,要加强社区治理宣传教育。
宣传教育是提高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重要途径。
应该加强社区治理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社区居民的社区意识和法治意识,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参与社区治理工作。
总之,上海社区治理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只有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够提高上海社区治理的效率和水平,为城市的和谐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做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上海社区治理实施方案能够得到广泛的支持和积极的落实,为上海社区治理工作的改进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上海基层治理的运作体系实例 -回复
![上海基层治理的运作体系实例 -回复](https://img.taocdn.com/s3/m/3eadfe71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e0.png)
上海基层治理的运作体系实例-回复上海作为中国经济中心和国际大都市,其基层治理的运作体系备受瞩目。
从社区居民自治、社区居民委员会的成立到社会组织参与,上海基层治理的运作体系形成了一套具有系统性和灵活性的模式。
以下将通过一步一步地回答上海基层治理的运作体系实例,探讨其特点和运行方式。
一、社区居民自治社区居民自治是上海基层治理的核心要素之一。
社区居民自治指的是由居民自发组织起来,参与社区事务的决策和管理,提供公共服务、维护社区和谐稳定的一种机制。
在上海,社区居民自治机制主要是通过社区居民委员会的成立来实现的。
社区居民委员会是由社区居民自行推举产生的代表组织,代表社区居民的利益和诉求,参与社区事务的决策和管理。
社区居民委员会通过开展社区居民议事会、居民代表大会等形式,广泛听取社区居民的意见和建议。
同时,社区居民委员会也组织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管理和服务,提供便民服务、文化娱乐活动等,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
二、社会组织的参与除了社区居民自治,上海基层治理的运作体系还强调社会组织的参与。
社会组织指的是由群众自发组织起来,通过合法途径从事公益事业、社会服务和社区管理的非营利性组织。
上海鼓励社会组织的多元参与,为其提供合法便利的登记、组织形式和参与渠道。
社会组织可以通过设立社区服务中心、开展社区志愿服务、参与社区居民议事等方式,与社区居民委员会合作,共同参与社区事务的管理和服务。
三、政府的协调和支持政府是上海基层治理的重要主体,在基层治理的运作体系中扮演着协调者和支持者的角色。
政府通过相关部门和机构,向社区居民委员会和社会组织提供政策指导、经费支持和专业技术等资源保障,促进社区居民自治和社会组织参与的顺利开展。
政府还通过建立健全的协调机制,加强政府与社区居民委员会和社会组织的沟通和互动。
政府部门与社区居民委员会和社会组织之间定期召开座谈会、联席会议,及时了解社区居民和社会组织的需求和意见,共同协商解决社区问题,推动社区的发展和治理。
上海基层治理调研报告
![上海基层治理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dab3ae4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39.png)
上海基层治理调研报告上海基层治理调研报告基层治理是城市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发展的基础。
在上海市,基层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保持了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的良好势头。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上海基层治理的特点、优势和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上海市的基层治理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政府和社区居民之间的互动密切。
上海市成立了社区居民委员会,通过选举产生,代表居民利益,参与基层决策和管理。
居民可以通过居民委员会表达自己的诉求和意见,政府也会倾听居民的声音,推动问题的解决。
其次,上海市注重社区建设和社会服务。
上海市在社区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建设了一批现代化社区,提供各种社会服务,包括医疗、教育、文化等。
这些社会服务的提供,有效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第三,上海市积极推进法治建设。
上海市高度重视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加强了市、区、街道三级法治体系建设,提升了基层治理的法治化水平。
上海市基层治理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上海市政府重视基层治理,将社区建设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环节,将居民的需求放在首位,积极推动基层决策和社会管理。
其次,上海市坚持问题导向,注重通过政策措施解决人民群众关切的实际问题,推动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第三,上海市基层治理注重协同合作,通过政府、社区居民、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合作,形成了一个稳定、和谐的基层治理格局。
然而,上海市基层治理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城市化进程带来了新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如居民的住房问题、流动人口的管理等。
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和社区居民共同努力解决。
其次,基层治理中仍存在一些行政效能低下、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需要改进和优化治理模式。
第三,部分社区居民参与度不高,基层治理的参与性有待进一步提升。
为了进一步推进上海市基层治理的发展,应该优先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加强居民参与,提升社区决策的民主性和透明度。
社区居民参与决策的权利应得到更好的保障,通过倾听居民的声音和意见,推动社区建设和治理。
上海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所取得的经验和成就
![上海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所取得的经验和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7ada4871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5c.png)
上海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所取得的经验和成就上海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基层社会治理一直备受关注。
近年来,上海在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就和经验。
一、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探索与实践1. 建立健全基层社会治理架构上海积极推进基层政权建设,完善镇(街道)治理架构,构建起“市-区-街道”三级社会治理体系。
在每个镇(街道)设立社会治理办公室,负责协调各部门和社会组织,形成社会治理合力。
2. 推进基层民主制度建设上海深化基层民主制度建设,推广居民自治、村民自治等实践,让居民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
通过居民选举产生居民委员会,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使基层社会治理更加民主、法治、透明。
3. 加强基层社会服务平台建设上海积极推进基层社会服务平台建设,以社区为单元,建立社会服务平台,为居民提供便捷的公共服务。
同时,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形成政府、社会、市场共同参与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
4.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手段上海积极探索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通过建立大数据平台、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基层社会治理信息化、智能化。
同时,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运用信用手段管理基层社会治理,提高社会治理效能。
二、取得的成就与经验1. 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通过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上海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得到显著提升。
社区治理更加精细化,公共服务更加便捷,民生保障更加有力,基层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高。
2.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完善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有助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上海通过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有效预防和化解了各类社会矛盾,保持了社会和谐稳定。
3.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完善,有助于优化发展环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上海通过加强基层社会治理,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促进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4. 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上海在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过程中,注重民生保障,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关切,让人民群众在基层社会治理中享有更多实惠。
上海 精细化城市治理优化制度安排
![上海 精细化城市治理优化制度安排](https://img.taocdn.com/s3/m/4343398c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35.png)
上海精细化城市治理优化制度安排上海是中国的经济、金融和商业中心,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其城市治理一直备受关注。
精细化城市治理是上海一直致力于推行的重要策略。
本文将通过深入研究上海的精细化城市治理,探讨其优化制度安排,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主题。
一、上海的背景和挑战1.1 上海的地位与意义上海作为中国的金融中心和全球城市,承担着重要的经济、金融和政治使命。
其特殊地位使得城市治理成为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
1.2 上海面临的挑战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经济发展迅速带来了许多挑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和社会治安等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上海提出了精细化城市治理的理念。
二、精细化城市治理的含义和目标2.1 精细化城市治理的定义精细化城市治理是一种科学、全面和精确的管理模式,旨在通过优化制度安排,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
2.2 精细化城市治理的目标- 提高城市规划和建设的科学性和精确性,为城市发展提供可持续的支持。
- 提升城市服务和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 增强城市安全与稳定,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
- 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三、上海精细化城市治理的实践与成果3.1 政府机构的改革与创新上海政府通过改革和创新,优化了城市治理机构的设置和职能,提高了政府行为的效率和公信力。
3.2 数据驱动的决策和管理上海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建立了城市数据中心和智慧城市平台,为城市决策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持。
3.3 智慧交通和交通管理上海通过建设智慧交通系统和优化交通管理,有效缓解交通拥堵问题,提高交通效率和出行体验。
3.4 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上海致力于实现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利用资源,通过建设环境保护体系和推广可再生能源应用,提高了城市环境质量。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4.1 上海精细化城市治理的意义精细化城市治理对于上海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提高了城市服务和管理的效率和效果,更重要的是为解决诸多城市挑战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和方法。
以智能化助推城市社区治理精细化研究基于上海杨浦区控江路街道的实证分析
![以智能化助推城市社区治理精细化研究基于上海杨浦区控江路街道的实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a62b82e4431b90d6c85c7b2.png)
中彩页【文章编号】1006-3862(2019)03-0006-04张锋(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上海,200433;上海市委党校上海发展研究院,上海,200233)【摘要】智能化与城市社区治理精细化具有良性互动的逻辑关系和作用机理,智能化是基础和手段,精细化是目标和方向,社区是平台和场域。
智能化能够降低城市社区治理的成本,满足社区居民的个性化需求,提升社区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强化对社区治理的监督评估,推动社区治理的机制创新。
基于上海杨浦区控江路街道的实证分析,探索将智能化理念等嵌入到城市社区治理的目标体系、组织架构、体制机制、制度规范之中,结合城市社区治理智能化面临的瓶颈问题,从顶层设计、数据共享开放、基础设施完善、信息化人才培育以及保障数据安全等方面助推社区治理智能化精细化。
【关键词】智能化;城市社区;治理;精细化【中图分类号】C931[文献标识码】B智能化与城市社区治理精细化具有良性互动的逻辑关系和作用机理,论文基于上海杨浦区控江路街道的实证分析,将智 能化理念嵌入城市社区治理的目标体系、组织架构、体制机制和制度规范,结合城市社区治理智能化面临的瓶颈,从强化顶层设计、数据共享开放、基础设施完善、信息化人才培育、保障数据安全等提升社区治理智能化精细化。
蟹区治理精细化的作用机理1.1智能化以流程优化降低城市社区治理精细化的成本智能化以“精、准、细、严”为标准,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流程化、流程问题定量化、定量问题信息化.精准优化流程。
通过智能化的设备和手段,推进涉及社区“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公共安全”等领域的数据开放,打通政府内部、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区组织以及政府与居民之间的信息鸿沟,实现跨行业、跨区域、跨部门信息共享.提升社区治理协同配合的效率。
很多原来依靠人力、物力的社区服务.现在只要借助智能化设备即可实现全天候、全过程、全覆盖的智慧治理.大大降低了社区治理精细化的成本。
4.2智能化以精准识别回应城市社区治理的个性化诉求满足居民的个性化需要是城市社区治理精细化的应有之义,但针对城市社区多元化诉求,传统的管理手段和方式往往是均质的、标准的、规模化的提供社区公共产品,因为提供个性化的公共产品成本巨大。
上海社区基层治理方案
![上海社区基层治理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74c490f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a1.png)
上海社区基层治理方案前言作为一个大城市的典范,上海一直以来在社区建设和基层治理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
为了更好地提高社区居民的幸福指数,上海市政府将基层治理视作重点,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出了一系列社区基层治理方案。
社区居委会上海社区居委会是社区居民自治中的重要组织。
社区居委会由市、区、街道组成,负责收集社区居民的意见和需求,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和维护居民权益。
社区居委会通过定期召开居民代表会议和开放办公室的方式,与社区居民保持密切的联系,了解社区居民的需求和意见,并为居民提供相应的服务。
三联管理上海实行三联管理,即社区居委会、物业管理公司和业主委员会三方联合管理。
物业管理公司负责小区内的公共部分的维护管理工作。
业主委员会则负责业主的权益维护和业主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向社区居委会反映相关问题。
社区居委会则通过召开业主大会和联席会议等方式协调解决物业、业主和社区居民之间的矛盾和问题。
民主监督上海社区居委会实行民主监督机制,即设立独立的监督委员会,由社区内的代表组成。
监督委员会负责对社区居委会和社区工作进行监督,并向社区居民公开社区居委会工作报告和财务状况。
每年,社区居委会需要向监督委员会提交工作和财务审计报告,接受监督和问责。
这样可以有效地促进社区居委会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社区文化建设上海大力推进社区文化建设,通过各种方式提高社区居民的文化素质和生活品质。
社区居委会会组织各种文化活动、义工服务等,为居民提供接触多元文化和交流的平台。
同时,加强社区安全宣传和监管,建设和谐社区。
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是上海社区治理的重要载体,为居民提供各种服务,包括便民服务、社区医疗康复、社区警务等。
社区服务中心还为居民提供家政服务和老年人日间照料服务,力求通过各种方式让居民感受到更多的关爱和温暖。
结语上海社区基层治理方案旨在优化社区治理体系,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和更好的生活环境。
借鉴上海的经验,可以让其他城市更好地提升社区治理和服务水平,实现社区居民的满意和幸福。
新冠疫情下基层社会治理问题与优化路径研究——以宁波、上海为例
![新冠疫情下基层社会治理问题与优化路径研究——以宁波、上海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fdf96024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10.png)
问题研究新冠疫情下基层社会治理问题与优化路径研究——以宁波、上海为例■ 尚凯丽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次新冠疫情防控中,基层社会治理暴露出来较多问题。
本文总结了疫情防控中智慧化建设运维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柔性治理短板亟待补齐、专业化水平不足、物业与居委会的联动性不足等问题,并借鉴宁波和上海地区的基层社会治理经验,提出了强化大党建引领作用、完善顶层设计、加强队伍建设、创新治理方式和建设智慧社区等五个推进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路径。
一、疫情防控中基层社会治理暴露的问题(一)智慧化建设运维能力有待提升此次新冠疫情应对中,智慧平安小区建设的成果以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确实给疫情防控带来了诸多便利,但也暴露出多地普遍存在的智慧城市建设水平和运维管理跟不上的通病。
老旧小区智能化建设水平较低,开放式小区入口未安装电子控制系统,仅设置物理围栏,容易出现闯卡现象。
智能化运维水平受资金、技术、机制、人才制约,在前期规划与顶层设计中的需求与地位考虑不足,后期运行效果大打折扣,比如有的小区虽已实现监控摄像头全覆盖,但监控设备无法正常使用。
(二)柔性治理短板亟待补齐社区工作者围绕上情下达抓落实,在贯彻落实上级防控精神指示和推进上级疫情防控部署工作上普遍做得比较到位,确保疫情防控政策真正落到了实处,但在基层群众心理、情感需求以及专业化服务上则较欠缺。
对老年人、婴幼儿以及弱势群体的关爱没有形成一个常态化帮扶机制,对于一些因灾因病致贫、服刑释放就业困难的特殊群体,较多地停留在金钱与物质慰问。
在因人施策、分类指引、激发动力上做得不到位,未能在思想引导,就业培训等拔穷根、治未病的治本之策上开展行之有效的积极探索。
在工作方式方法上,命令、指令与规定性动作较多,汇集民意、征求意见、集中民智的社会共治理念有待进一步强化。
基层治理作为社会治理的神经末端,最容易采集和捕捉居民所系、所思、所想,而目前基层治理柔性治理的短板较为明显,满足居民生活与情感需求的柔性治理与上情下达的刚性治理之间未能形成较好的良性互动。
上海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路径与策略
![上海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路径与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f16a6e61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e7.png)
上海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路径与策略上海市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路径与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加强组织体系建设。
上海市应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培养和选拔一支高素质的基层党员干部队伍,推进党委领导下的基层治理体系建设。
可以建立党委、政府、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等各级机关之间的协调沟通机制,形成政府、社区、居民之间的互动与协作,从而推动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提高政府综合执政能力。
上海市应加强政府职能转变,建立起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的机构设置和工作机制,提高政府综合执政能力和服务水平。
可以建立政务服务中心,整合政务资源,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改善企业和居民办事环境。
同时,还应加强政府依法行政能力,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提高政府执法能力,确保市民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
三、推进社区治理创新。
上海市应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区治理创新,提高社区自治的能力和水平。
可以建立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强化社区居民参与意识,形成居民自治、居民自治、居民自治的良好局面。
同时,还应加强社区社会服务能力,建立健全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提供教育、医疗、养老等多元化服务,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
四、推进社会治理创新。
上海市应加强社会治理创新,建立起有效的社会治理机制,促进社会各界有效参与社会治理。
可以建立社会治理共同体,加强社会组织与政府的对接与合作,形成政府、社会组织、市民三者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
同时,还应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社会信用评价标准,强化对不良行为的惩罚和约束,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五、加强信息化建设。
上海市应加强信息化建设,推动基层治理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
可以建立健全数字城市管理平台,整合各项数据资源,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参考,提高基层治理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同时,还应提升基层干部和服务人员的信息化素养,培养其熟练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上述路径与策略是上海市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些重要思路和举措,通过不断创新和完善,可以为上海市的基层治理提供有效支撑,进一步推动上海市的可持续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上海基层治理发展历程与价值引领经验研究
![新中国成立以来上海基层治理发展历程与价值引领经验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11e95fd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22.png)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品质和竞争 力。
社会参与
鼓励和支持各类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构建政府与社会协同治 理的新格局。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升治理能力
组织建设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党组织的组织力和凝 聚力,发挥党员在基层治理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社会力量
鼓励和支持各类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提高基 层治理的社会化程度和民主化水平。
人才培养
加强基层治理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支高素质、 有担当的基层治理人才队伍。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治理方式方法
多元化参与
鼓励社会各方参与基层治理,构建 多元化参与机制,提升治理效能。Biblioteka 加强社区建设,推动居民自治
社区建设
加强社区建设,提高社区 管理水平,提升居民对社 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居民自治
推动居民自治,发挥居民 在基层治理中的主体作用 ,提高居民参与度。
社区资源整合
整合社区资源,调动各方 积极性,共同推动社区发 展。
进一步强化价值引领,推动治理理念升级
价值引领
在基层治理中,进一步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推动治理理念从“管理”向“服务”升级。
法治建设
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基层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引 导群众依法表达诉求、解决纠纷。
德治教化
注重道德教化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 观念和道德标准。
政府主导作用
发挥政府在基层治理中的 主导作用,提供公共服务 ,推动基层治理创新。
政策制定与执行
加强政策制定和执行力度 ,确保党的方针政策和政 府的规划得以贯彻落实。
中国(上海)社会治理创新实践案例
![中国(上海)社会治理创新实践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38fbb5b4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13.png)
我国(上海)社会治理创新实践案例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结构的不断变化,社会治理的方式和手段也在不断创新。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和全国经济中心之一,上海在社会治理方面付出了很多努力。
本文将通过介绍上海的一些社会治理创新实践案例,从多个角度展示上海在社会治理方面的成果和经验。
一、社区治理模式创新1. 引入社区居民自治上海不断完善社区自治机制,鼓励居民参与社区治理。
不少社区设立了老年协会、文化艺术协会、环保协会等社团组织,让社区居民通过参与各种社团活动来提高对社区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2. 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上海实行社区网格化管理,将社区划分为多个网格,每个网格由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
这样一来,可以更好地了解每个网格的特点和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解决社区治理中的各种问题。
二、政务服务优化1. 互联网+政务服务上海通过“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实现政务服务的全球信息站办理,极大地便利了市民的办事流程。
市民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随时随地办理各类政务手续,减少了排队等候时间,提高了政务服务的效率。
2. 多元化的政务服务渠道除了互联网+政务服务外,上海还开通了政务服务交流、政务服务大厅等多个渠道,为市民提供多元化的政务服务选择,满足不同裙体的需求。
三、案例展示1. 城市安全管理的创新实践上海在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实践。
在交通管理方面,上海加强了对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培训和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使得城市的道路交通安全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2. 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上海大力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积极推动社会组织与政府、市民之间的对话和合作。
在环境保护方面,上海与多家环保组织合作,共同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和行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四、实践成果通过一系列的社会治理创新实践,上海在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城市的治安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政务服务的效率得到了提高,社区自治意识得到了增强,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显提升。
上海城市数字化治理现状及推进思路
![上海城市数字化治理现状及推进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732a412b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b3.png)
上海城市数字化治理现状及推进思路上海城市数字化治理现状及推进思路一、引言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数字化治理得到了广泛关注。
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和全球城市之一,上海在城市数字化治理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了显著成绩。
本文将从上海城市数字化治理的现状入手,深入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推进思路。
二、上海城市数字化治理现状1.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其基础设施建设已初具规模。
城市的智能交通系统、智慧公交系统、智慧能源系统等基础设施初步形成,为城市数字化治理提供了有力支持。
2. 政务公开与服务方面上海政府积极推进政务公开与服务的数字化转型,完善了多个政务平台,如“上海e政务”、“上海政民互动网”等。
市民可以通过互联网、移动终端实现政务办理、信息查询等服务,提高了政务公开的透明度和便利性。
3. 数据整合与应用方面上海市政府已初步建立了统一的城市数据平台,将各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数据整合起来,为政府决策和公共服务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同时,一些创新型企业也参与到数据应用中,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了智能交通、智慧环保等方面的应用。
三、上海城市数字化治理存在的问题尽管上海在城市数字化治理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1. 数据孤岛与信息孤岛问题上海各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数据尚未实现有效整合与共享,存在大量数据孤岛。
信息孤岛问题也比较严重,各政府部门之间和政府与市民之间的信息传递与共享还不够顺畅。
2. 数据安全与个人隐私问题在数字化治理过程中,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是重要问题。
上海城市数字化治理涉及大量个人和企业的数据,如何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3. 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问题虽然上海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不平衡的问题。
有些地区的智能交通、智慧公共设施建设滞后,无法满足城市数字化治理的需求。
四、上海城市数字化治理的推进思路1. 建立统一开放的数据平台上海应进一步推进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数据整合与共享,建立统一的数据平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社区精细化治理优化研究——基于宝山区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分析摘要随着近几十年的学者们孜孜不倦地探索,我国的社会管理研究的理论和实践都卓有成效,但是随着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学者们发现现有理论不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这种背景下,社会治理这一概念应运而生,而社区治理也迅速地被提上日程。
社区是“小社会”,社会是“大社区”。
社会治理的大多数事项都在社区治理中有所呈现。
以小见大,那么社区治理便能够成为撬动社会治理的支点。
只有治理好各个社区,才能构成我们所追求的和谐社会。
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基于对宝山区社区网格化管理的研究,了解其不足,从而优化上海市社区精细化治理模式,完善上海市的社区治理模式,填补我国社区治理理论的空白,夯实我国社会治理理论的基础。
【关键词】社区管理;社区治理;精细化治理目录第一章绪言˙˙˙˙˙˙˙˙˙˙˙˙˙˙˙˙˙˙1 第一节、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1 (一)研究的背景˙˙˙˙˙˙˙˙˙˙˙˙˙˙˙˙˙˙˙1 (二)研究的目的˙˙˙˙˙˙˙˙˙˙˙˙˙˙˙˙˙˙˙1 (三)研究的意义˙˙˙˙˙˙˙˙˙˙˙˙˙˙˙˙˙˙˙2 第二节、国内外研究现状˙˙˙˙˙˙˙˙˙˙˙˙˙˙2 (一)国内研究现状˙˙˙˙˙˙˙˙˙˙˙˙˙˙˙˙˙˙3 (二)国外研究现状˙˙˙˙˙˙˙˙˙˙˙˙˙˙˙˙˙˙4 第三节、研究方法˙˙˙˙˙˙˙˙˙˙˙˙˙˙˙˙˙5 (一)文献分析法˙˙˙˙˙˙˙˙˙˙˙˙˙˙˙˙˙5 (二)案例分析法˙˙˙˙˙˙˙˙˙˙˙˙˙˙˙˙˙5 第二章社区管理到社区治理,再到社区精细化治理˙˙˙5第一节相关概念˙˙˙˙˙˙˙˙˙˙˙˙˙˙5一、社区的概念˙˙˙˙˙˙˙˙˙˙˙˙˙˙˙˙˙˙˙˙5二、社区管理的概念˙˙˙˙˙˙˙˙˙˙˙˙˙˙˙˙˙˙6三、社区治理的概念˙˙˙˙˙˙˙˙˙˙˙˙˙˙˙˙˙˙5四、社区精细化治理概念˙˙˙˙˙˙˙˙˙˙˙˙˙˙˙˙6第二节演变过程˙˙˙˙˙˙˙˙˙˙˙˙˙˙˙˙˙6 第三章上海市宝山区网格化管理的现状与不足——以宝山区社区网格化管理为例˙˙˙˙˙˙˙˙˙˙˙˙˙˙˙7 第一节宝山区社区网络化管理模式介绍˙˙˙˙˙˙8第二节宝山区社区网络化管理的不足˙˙˙˙˙˙˙8 第四章对于社区精细化治理优化的思考˙˙˙˙˙˙˙10 第一节社区精细化治理优化的方向˙˙˙˙˙˙˙˙11第二节社区精细化治理的可操作性方法˙˙˙˙˙˙12 第五章结语和展望˙˙˙˙˙˙˙˙˙˙˙˙˙˙˙˙13 参考文献˙˙˙˙˙˙˙˙˙˙˙˙˙˙˙˙˙˙˙˙14致谢˙˙˙˙˙˙˙˙˙˙˙˙˙˙˙˙˙˙˙˙˙˙16上海市社区精细化治理优化研究——基于宝山区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分析第一章绪言第一节、研究的背景、意义及目的(一)研究的背景经过近几十年的社会管理理论创新与实践,我国的社会管理研究的理论和实践都卓有成效,但是随着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学者们发现现有的社会管理理论不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这种背景下,学者们在社会管理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概念——社会治理。
与此同时,党作为我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为了更好得引领人民前进,也不断对学者们提出了新的理论要求。
社区不仅是社会的缩影,更是展示了社会生活的真实的一面。
社会治理的大多数事项都在社区治理中有所呈现。
以小见大,那么社区治理便能够成为撬动社会治理的支点。
(二)研究的目的本文则立旨于社区治理,基于对宝山区社区网格化管理的研究,优化上海市社区精细化治理模式,完善上海市的社区治理模式,填补我国社区治理理论的空白,夯实我国社会治理理论的基础,最终希翼以上海市社区精细化治理为突破口,以点带面,将社会精细化治理向全国乃至全世界推广。
(三)研究的意义在概念上,该选题对社区治理的内涵和外延均有补充作用。
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决定》中首次提出社会治理,从此学者们开始研究与解读社会治理的内涵与外延。
作为一个新兴的概念,尽管经过众多学者们长达5年的研究,社会治理的理论依然存在许多空白,而且学者们对社会治理的解读也各有其独到的见解,未能真正定下其内涵。
本文旨在解读社会治理中的社区精细化治理,从社区网格化管理出发,优化现有的社区精细化,以实践来验证社区精细化治理的内涵,从而为社会治理的研究添砖加瓦,以尽笔者的绵薄之力。
从现实意义来看,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社区本身便是一个“小社会”,宝山区网格化管理作为社区精细化治理研究的实践试点,必然能为社会治理提供实践经验,为将来全面推广社会治理模式打下夯实的基础。
上海走在国际化大都市的前沿,其前进的方向也必然为其他城市提供经验。
宝山区作为上海市社区精细化治理的试点区,其成功抑或失败也将为中国未来的社会治理模式提供宝贵的经验。
本文旨在为优化宝山区网格化管理的不足,为其提供理论依据,助其成功做好社区精细化治理,完善现有的治理模式。
第二节、国内外研究现状(一)国内研究现状精细化的理念和实践先起使于发达国家,随着市场化的推进和深入,一批又一批的发达国家的跨国企业进入中国,于此同时它们把这种管理思想引入中国并将其应用于管理实践,从此,这种理念逐渐为国人所知晓。
鉴于发展水平、国内外政治环境、历史文化的制约,我国学者对于精细化管理起步较晚,目前还没有形成十分系统完备的理论,因此,他们更多的是借鉴和引进国外的一些理论、实践和经验。
精细化思想最先应用于企业管理中,我国对此比较有研究是汪中求学者,他的精细化管理思想观点有:精细化管理不仅是管理理念,也是管理的技术准则,通过制定一系列相互关联、详细严谨的规则,将它们协同组合为一个密闭的系统并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和采用标准规范的手段,使得企业在运行、管理、组织过程中得以呈现出高效、严谨、流畅、连续的状态。
1他还提出数字化是精细化管理的基本原则与重要前提。
2另一位学者温德诚认为“精、细、严、准”是精细化管理的本质特征,其基础是科学管理,其立足于高效运行。
3社会精细化1汪中求:《落实要到位、关键看结果》,新华出版社.2006年版,第172页。
2汪中求:《精细化管理》,新华出版社,2005年版,第111页。
3温德诚:《政府精细化管理》,新华出版社,2007年版,第20页。
治理提出于十八届五中全会,对于这个顺应社会发展所诞生的新概念,目前社会精细化治理研究仍旧不够全面,而社区层面更不多见。
国内关于社会精细化治理的阐述,大多从主体、过程、结果及方法等角度来分析。
陆志孟、于立平从治理的概念、主体、条件、流程、方式、成本、目标七个方面总结了社会治理精细化的特征。
4王阳以上海市治理改革为例,对比了精细化管理和精准化治理,认为要转变政府职能,引入社会组织,促进居民自治,从而实现多元参与和矛盾化解。
5胡颖廉、罗俊锋指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是过去粗放式经验式人治式的管理方式无法适应现代治理的必然要求,是必然走向精细化治理的催生动力。
6国内关于社区精细化治理的研究目前主要有以下两种:其一,是以现代技术或历史上有效治理经验的相结合为手段探析社区精细化治理的效果、问题与路径。
戴炳元、范炳良通过对常熟市虞山镇昭文社区和锦荷社区推行网格化管理的观察和分析,认为网格化把社区划分为更小的治理空间,能够全面和及时地了解网格内的信息,从而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也能更有效解决地矛盾,治理效果更明显。
7其二,是以社区治理主体之间的关系或者公共权力的末梢效应为研究角度来探析治理主体之间如何在社区精细化治理中保持互动与衔接。
邹宗根叙述了公共权力的延伸性影响和对社区治理的干预,指出治理主体存在的不平等和依附关系,从体制、机制和工具创新等方面提出社区精细化治理的有效举措。
8而学者王巍回顾了社区管理体制的历史生成及其功用,探讨社区治理结构的精细化转型的实现条件,重点分析了国家和社会之间的关系,认为社区精细化治理也是国家有意和社会及公众之间重构职能权力关系的社区管理体制过程。
94陆志盂、于立平:《提升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的目标导向与路径分析》,《领导科学》2014年第13期。
5王阳:《从“精细化管理”到“精准化治理”——以上海市社会治理改革方案为例》,《新视野》2016年第1期6胡颖廉、罗俊锋:《如何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一一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推动社会治理精细化研讨会综述》,《学习时报》,2015年12月17,第5版。
7載炳元、范炳良:《以网格化推进社区治理精细化》,《群众》2016年第8期8邹宗根:《城市社区精细化治理的路径探索》,《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2016年第12期9王巍:《社区治理精细化转甩的实现条件及政策建议》,《学术研宄》2012年第7期。
(三)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对于精细化理念的研究更早也更深刻。
社会精细化在理论研究中从属于现代化研究,因此,很少有独立的关于社会精细化治理的系统阐述。
法国学者奥古斯特·孔德(ComteAuguste)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后阶段是工业社会,其基本特征是劳动的有组织性和科学性,在此基础上形成相关联的严密经济和政治制度,实现科学组织和精细劳动,虽然当初是为了反对神学和迷信,但对精细社会和科学社会具有启发意义。
10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彻底解放,使人摆脱物的依赖而进入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状态,也体现了精细社会的人文关怀。
虽然国外对于精细化理念的研究比我国起步更早,研究也更深刻,但是由于东西方社会人文,环境及发展程度等等的不同,我国却率先进入了社会精细化治理的研究。
社会精细化治理作为我国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由我国率先加以定义和研究,因此,国外在理论方面的借鉴经验有限,向其借鉴的主要方面在于其实践中的治理方法和经验上。
第三节、研究方法1.文献分析法:通过对现有理论与资料的分析,从文献上为选题的论证提供有力的论据。
2.案例分析法:通过研究宝山区的案例,进行具体分析,探究其不足之处并借鉴国内外社区治理进行优化。
10朱瑞、刘辉:《社会治理精细化的理论构想》,《社会治理》2016年第4期第二章社区管理到社会治理,再演化成社会精细化治理第一节相关概念一、社区的概念首先从学术的渊源上看,“社区”概念一词来自于德文“gemeinschaft”,学者们将其译为共同体。
在学术交流的层面上来说,社区是个舶来品,因为我国古代并无“社区”。
德国社会学家腾尼斯在1887 年出版的《社区与社会》中最早提出了“社区”的概念,他认为社区是指那些由具有共同价值取向的同质人口组成的关系密切、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富有人情味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利益共同体。
11“社区”一词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是以费孝通为首的燕京大学学生翻译国外做著作时发明并使用的词汇。
费孝通在《中国现代化:对城市社区建设的再思考》中提出社会治理的含义,简单来说是指人们在地缘关系基础上结成的互助共同体,用以区别在血缘关系基础上形成的互助合作的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