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途径

合集下载

数字教材赋能知识教学变革的逻辑与路径

数字教材赋能知识教学变革的逻辑与路径

数字教材赋能知识教学变革的逻辑与路径1. 内容概括本文档深入探讨了数字教材在教育领域,特别是知识教学变革中的核心作用及其背后的逻辑与路径。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教材已经逐渐成为教学和学习的重要工具,它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还推动了教育模式的创新和优化。

数字教材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内容,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加广泛和便捷的知识平台。

这些内容不仅包括传统的文字和图像资料,还包括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数字教材的互动性和个性化特点为教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通过智能化的教学设计,数字教材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反馈。

这种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数字教材还促进了教育公平,通过网络化、数字化的教育资源,那些传统教育资源匮乏的地区和群体也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从而缩小了教育差距。

数字教材通过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实现互动和个性化教学以及促进教育公平等途径,正在引领着知识教学的变革。

这种变革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还为教育的未来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1.1 背景介绍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教育已经成为全球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

数字教材作为数字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优势和特点,为知识教学的变革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本文将从数字教材赋能知识教学变革的逻辑与路径出发,探讨数字教材在知识教学中的作用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驱动力。

数字教材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资源,以其便捷性、互动性、个性化等优势,为知识教学的变革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关注数字教材的发展和应用,以期通过数字教材的赋能实现知识教学的创新与升级。

数字教材的发展也取得了显著成果,国家教育部等部门积极推动数字教材的研发和应用,鼓励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的改革分析与探讨

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的改革分析与探讨

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的改革分析与探讨作者:孙永国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第42期摘要:为有效提升职业院校计算机学生的学习效果,从事计算机教学的教育工作者要能够深入分析思考目前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掌握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的特点,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角度出发,对计算机教学进行研究分析,以期人才培养水平的有效提高。

关键词:职业学校;教学改革;计算机;分析;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2-0039-02一、引言目前计算机技术以及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取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如何提升目前职业院校计算机的整体教学效果,满足社会以及行业对于计算机人才的需求,是职业院校计算机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入探讨分析的现实问题。

在计算机的教学改革分析中,如何进行教学目标的确定,如何优化教学的内容、教学方式,如何进行过程性评价等方面都是研究分析的重要方面。

职业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承担着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的社会责任,因此,职业院校的教学就必须具备自身的特点。

以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作为人才的培养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要渗透对于学生专业能力、时间能力的培养,不能过分注重学科的完整性以及理论知识的讲解。

二、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改革方向分析目前对职业学校的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各个职业学校都根据自己学校的特色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教学改革,形成了适合职业学校自身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

结合计算机学科的特点,目前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方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计算机学习的技术以及知识更新较快,课程的设置需要不断进行改进。

计算机教学的内容要能够完全反应实际的需求,因此,其教学内容要能够不断地进行更新,保证课程的教学内容能够反应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并以此服务适应人才培养的需求。

因此,对于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及教学内容中重点的确定是需要在其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的。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过分追求知识的系统性以及全面性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关于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

关于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

种教学模式。
关键词 : 中等职业教育 ; 计算机教育 ; 多媒体教学 ; 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 号 : 7 8 文献标识码 : G 1. 4 A 文章编号 :0 8 8 8 (0 2 O — 15 0 10 — 8 12 1 )1 0 8 — 2


中等 职 业学校 计算机 专 业教学 现状
展板 展 幅设 计 能力 , 印刷 制作 、 印前 制作 、 书籍 装 帧
设计等能力 、 掌握玩具 、 工艺礼品等产品的外形 、 图 案、 图形等 方 面 的计 算机 辅助设 计 能力 。 3计 算 机 网络 : 练 计 算 机 网络 操 作 系统 , 、 熟 了
解 网络 安全 方 向知 识 , 握综 合 布 线及 网络 构建 服 掌
2 应 掌握 扎 实 的基 础知 识 和理 论 知识 , 备计 、 具
收稿 日期 :0 1 1— 6 2 1- 2 2
作者简 介: 郝锋伟 (9 8 )忻州市工业学校助讲 。 17 一 ,
15 8
5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 、 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硬件 的基 本 知识 和 基 础理论 , 能用 所 学知 识 选购 和 组 装 计算机 , 具备计算机软、 硬件安装 、 调试和维护的基 本技能。
算机 专业 工作相 关 的专业 知识 及行业 知识 。 3 、掌 握 了解 计 算 机相 关 专 业 如影 视 编 辑等 软
高等 院校 的大规模 扩招 , 中职 教 育生 源 严 重减 少, 结合 学 生进 校后 的实 际来 考察 , 以说 , 当一 可 相 部分 学生对 理论 学习 的理解 、 接受 能力 有所 减弱 。
点 , 习过 程 享 有 充 分 的灵 活性 , 以 自由安 排 学 学 可 习 进 度 , 习 内 同丰 富 , 过 网络 方便 的 获得 大量 学 通 的课 程 内容 和 相关 信 息材料 。这样 , 学生 不 但 可根 据 自己的基础 和需要 进行选 修 , 不受 时 间限制 。 且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途径初探.doc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途径初探.doc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途径初探作者:郑秋红岑仲迪奚李峰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9年第11期[摘要]文章基于对浙江万里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毕业生社会适应性的调查报告,从毕业生社会适应性角度,探析了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途径,包括特色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体系构建、合作式和探究式教学方法改革、强化考证培训等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社会适应性教学改革[作者简介]郑秋红(1981- ),女,浙江万里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系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数理金融和高等教育教学;岑仲迪(1975- ),男,浙江万里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系主任,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微分方程数值解和高等教育教学;奚李峰(1971-),男,浙江万里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分形几何和高等教育教学。

(浙江宁波 315100)[基金项目]本文得到浙江省教育规划课题“数理金融学类课程的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面向应用型信息类专业的构造性数学课程改革的研究”和浙江省新世纪教学改革项目“构造性数学在信息专业中的应用研究”资助。

(项目编号:SCG111、SCG180、yb08069)[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17-0112-01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以下简称“信计专业”)是由信息科学、计算科学、运筹与控制科学等学科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一个数学类专业。

其主要任务是研究“信息技术的核心基础与运用现代计算工具高效求解科学与工程问题的数学理论与方法”①。

近几年,信计专业的迅速发展,对数学学科的发展是机遇,更是严峻挑战。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这一新兴学科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不能适应社会对该专业人才在知识结构和技能等方面的要求。

所以应根据社会需求转变信计专业的教育理念,调整培养模式,更新教学内容,这是办好该专业的必然选择,也是培养该专业应用型人才和社会适应型人才的重要基础。

计算机教育教什么、怎么教

计算机教育教什么、怎么教

教师引导下 , 学生又描绘 了向心力与角速度平方之 间的关 系图象 ,: 效的物理课 堂的做法 , 希望和广大同行共同钻研 教学的趣味性 、 灵
发 现 这 是 线 性 关 系 图 象 , 学 生 直 接 就 得 出 了 在 质 量 、 半 径 一 定 的 情; 活 性 。
况下. 向心力与角速度的平方成正 比。 整个实验探 究过程从学生分 :
2 . 对学生进行计算 机操作和计算机应用方面的教育 , 开
发学生智力 , 帮助学生学 习其他学科
技术 的优势 , 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 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 和有 : 了实验探究 的时 间, 提高 了课堂的效率。 力 的学 习工具 。 ’ ’ 我在长达 十四年 的教学经历中充分认识到 了这一 : 二、 利用视频展 台让 学生 由被动变主动 点, 如果能在教学中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 对构建高效物理课堂 : 利用信息技 术提高实验探 究效率 : 在物理习题教学 中, 使用实物视频展台 , 突出学生 的主体性地 例如, 我在处 理习题时 , 将 学生分成四个小组 , 两个小组 为一 将 有很 大的效果 , 下面我就教学 中的一些体会 , 与广大同仁共勉 。 : 位, 激发学生的自主性 、 好奇心和 自觉性 ,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
关键词 : 高效课 堂; 数 字化物理实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统; 视频展台
在教 育部颁 发的《 基础 教育课程 改革纲 要( 试行 ) 》 中明确提 : 利 用计算机绘制 图象 , 并讨论得 出结论 , 也仅 用了短短的十分钟 ,
出: “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 过程 中的普遍应用 , 充分发挥信息 l 和以往 的方法相 比, 动辄一两节课才能完成 的实验探究 , 大大缩短

高等院校计算机教育与改革

高等院校计算机教育与改革

高等院校计算机教育与改革刍议摘要:现在的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人们生活的很多层面都有计算机的加入,可是就我国现在的计算机教育情况来看,还是存在很多的不足和差距。

下面我们就从现在高校中计算机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找出计算机教育中存在的缺陷,从而找出解决计算机教育问题的方法和措施,让高等院校的计算机教育事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高等院校;计算机教育;教育现状;改革措施引言:就现在的社会而言,教育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而且现在的时代也是知识型时代,我国高等院校在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其中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

怎样加强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等都是现在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可是现在的高等院校中的计算机教育方面存在严重的不足,比如计算机课时的安排不合理、材料选择范围小、安排的教学时间少、一些计算机的配套设施不到位等问题,大大的妨碍了高等院校计算机教育课程的有序进行。

身为高等院校的计算机老师,我们也是在寻找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课堂效率,通过有限的资源来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处理问题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加的积极主动。

一、高校中计算机教育的现状1.课时安排不合理有的学校在进行计算机教学的时候,对于计算机的课本没有明确的规定,有的只能根据老师的主观想法,自己觉得合适就用哪个。

对于学生自己这方面,怎样去学,学的情况也都是随着老师而决定的,对于实际情况不加以考虑,让课本知识不能很好的运用到实践中去,也不能很好的顺应时代的要求。

而且有的学校和老师教的内容是还没有运用到实际的知识,也仅仅只是教授理论知识,学生学到的知识也都比较浅薄。

2.配套设施不到位现在的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计算机的配套设施也要随时随地跟上时代的发展,可是,在现在的高校中,计算机的配套设施严重不到位,例如现在大家都在使用office2010,可是在学校的设置中还仅仅是office2003,现在都是用win7,但是学校也就只是win2000。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创新途径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创新途径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创新途径提纲:1. 建筑专家对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看法2.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创新途径3. 基于互动性的教学创新4. 基于项目实践的教学创新5. 基于多元化评价的教学创新1. 建筑专家对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看法:计算机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社会、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生活等各个领域,计算机都离不开。

计算机只是一个工具,但它的工具属性却贯穿着各个领域,带来极大的便利性。

对于建筑专家而言,计算机更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工具,对于建筑设计、模拟、效果图表现、建筑施工管理等方面都可以得到帮助。

因此,建筑专家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十分看重。

基础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对于初学者而言更是如此。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好坏决定着学习者未来的学习效果,对建筑专业学生而言,该基础教学可称得上是更加重要。

2.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创新途径:基础教学很经典,信息滞后很强,但是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创新途径还是有很多的。

以下是几个基础教学的创新途径:1. 个性化教学:通过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差异化、个性化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更好地满足学生需求。

具体做法如根据学生现状进行区分教学、提供多种学习方式等。

2. 倒叙教学法:传统的序列式教学存在着信息滞后、浅析深忧、对学生能动性的限制等问题,而倒叙教学法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也可以更好的符合互联网时代学生的消费习惯。

3. 项目学习法:在实际的学习中脱教材于倒着教,以“项目”心态取代“考试”心态。

提供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同时体验横向交流与深入思考的可能。

4. 互动教学法:以互动及自我实践为中心的教学模型,适合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指导下统一实现教学目标。

5. 相互评价教学法:通过学生间的互相评价来促进学生活跃思考、扮演学科专家角色,是一种优化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手段。

在这些创新途径下,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不再只是对书本知识的照搬照抄了。

在这其中注重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断拓展学生的认识和思考方式,并重新审视教学与学生间的互动和体验。

信息化背景下高校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分析

信息化背景下高校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分析

本栏目责任编辑:王力计算机教学与教育信息化信息化背景下高校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分析胡文瑾(西北民族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甘肃兰州730030)摘要:本文指出了高校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在计算机教学改革过程中,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培训模式和培训目标决定着新一轮改革的方向。

阐述了当前高校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包括教科书内容陈旧且缺乏新思想,教学模式比较落后,教学实践形式主义,课程无聊,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

分析了信息化背景下高校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路径,需要突出计算机课程的合理性,加强计算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使用多元化的计算机教学方法,充分利用互联网或互联网多媒体教学等手段激发每个学生对课程的热情和学生的参与热情,从而适应高校计算机教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信息化;教育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21)03-0148-03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作为社会各阶层发展核心技术的现代计算机的高速普及给社会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中国现代大学计算机教育的发展中仍存在许多弊端和不足,如不完善的计算机教育教学体系建设和落后的教学模式等。

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我们应充分利用信息时代的许多新技术,进行新一轮地教育教学改革,通过教育信息化建设,探索新一轮地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途径,以满足社会各个领域创新教育的需求,适应高校计算机教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1高校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培训模式和培训目标决定了新一轮改革的方向。

高校计算机教育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全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因而,我们要关注高校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的正确方向,因为方向决定着高等教育体系中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决定了计算机教育教学能否满足人才培养的要求。

高校人才培养的效率和方向主要取决于市场的内部需求。

因此,本文认为当代大学的计算机教育和教学专业应以经济市场内部发展规律为指导,来满足人才的多样化需求,体现当代高校发展的多元价值。

101计划 计算机领域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101计划 计算机领域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101计划--计算机领域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前言】在当今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计算机领域的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成为了当下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如何使计算机专业的本科教育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如何让学生在校期间真正掌握计算机技术并能与时俱进,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评估与探讨】1. 深度评估计算机领域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性101计划的提出,为计算机领域的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在数字化时代,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了各行各业的基础,因此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而当前的本科教育教学体系有着诸多问题,无法完全满足市场的需求。

因此对计算机领域的本科教育教学进行深度改革势在必行。

2. 广度评估计算机领域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内容针对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课程设置:当前的计算机专业教育大多停留在传统的课程设置上,无法很好地适应行业的变化。

应该重视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加强计算机与其他专业的交叉学科设置。

- 教学方法:传统的计算机教学多为理论与实践相分离,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难以评估,因此应该加强实践教学,推动项目驱动式教学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 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的结构和素质对于教学质量至关重要,应该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力度,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

【文章内容】1. 101计划与计算机领域本科教育教学改革101计划的提出,为计算机领域的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机会。

这不仅仅是一次改革,更是一次全方位的提升。

在这一计划下,计算机专业教育将迎来一个全新的时代,我们有理由对未来充满期待。

2. 课程设置:新时代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在数字化时代,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了各行各业的基础。

因此对计算机专业的人才需求也越发迫切。

针对这一需求,课程设置便成为了需要优先考虑的方面。

应该借鉴国外教育体系的优点,推动计算机专业的交叉学科设置,加强与其他领域的融合,让学生具备更广泛的知识面。

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改革方向

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改革方向

浅析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的改革方向在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如何提高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水平,使学生能满足社会发展对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的要求,是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本人就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改革方向进行简要分析。

一、加强课程开发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计算机教学有着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的特点。

计算机教学要求课程的开设和教材的选择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教学内容应该反映计算机技术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方向。

什么课程应该开、什么课程不应开,恐怕很多学校都有过这样的疑虑。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认识到,课程的开设一定要体现实用的特点,如果一味追求面面俱到,使学生学得过多过杂,其结果不但收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反而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材方面,必须避免同一本计算机教材连续使用的情况出现。

对于过时、落后或者没有任何实际应用知识的教材,一定要舍弃。

教材通常都是偏重于理论教育和素质教育,即注重讲授知识产生的来龙去脉和体系背景,而忽视技术日新月异的突破和发展。

教材的选用应以学用结合为着眼点,授课教师要根据实际需要选用合适的教材。

二、改进教学方法目前,在教师中以自我为中心、以课程为主、采用“满堂灌”进行教学仍然大有人在,这样的教学导致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抹杀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教师讲课要“精讲”,就是在学习内容上围绕当前和将来的使用精心选择,坚决舍弃那些现在用不到、将来也用不着的内容,突出“技术应用性”,不过分强调学科的“完整性”。

在教学中不是面面俱到,而是主要讲清课程的要点和基础知识,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更多的具体内容让学生自学。

具体来说,在教学过程中,要少而精地将知识点讲授清楚,多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尽量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交流,允许学生在课堂上向教师提出问题,将问题引入课堂;教师在讲课当中也要经常注意学生的反应,关注学生的课堂反馈,随时调整授课行为。

这样一来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加强了学生的主动性,而且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专思创融合理念下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专思创融合理念下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专思创融合理念下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1. 专思创融合理念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类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已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专思创融合理念应运而生。

专思创融合理念是指将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强调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这一背景下,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应以专思创融合理念为核心,构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课程体系,推动教育教学的创新发展。

1.1 专思创融合理念的定义专思创融合理念是指在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将专业知识、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相结合,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理论基础、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这一理念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专思创融合理念的核心是将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三者有机结合,形成一个相互促进、相互支持的教学体系。

在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也要关注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专思创融合理念的指导,教师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计算机专业人才。

1.2 专思创融合理念的重要性在当前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专思创融合理念作为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对于提高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专思创融合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专思创融合理念的引导,学生将在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基础上,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为未来的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专思创融合理念有助于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在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行业发展趋势,结合实际需求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和优化,使课程更加贴近实际应用。

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途径探析

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途径探析

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途径探析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经离不开计算机的辅助功能了,为此,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应紧跟时代步伐,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市场紧缺性应用型人才。

本文主要对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主要涉及到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具体内容以及改革途径两个层面的内容,深入思考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问题,引导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途径计算机应用课程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是高校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课程。

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大学生在高中时期甚至更早就已经接触到了计算机,但是由于学校的软硬件设施及各校的重视程度不一,造成了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如何使基础较差的学生能够学好计算机这门基础课程,而同时使基础较好的学生保持计算机学习兴趣,是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目标。

1 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具体内容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涉及到的范围十分广泛,但从总体上来说,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就是以市场需求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理论性强、操作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

具体说来,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具体内容主要有:1.1 慎选计算机教材,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在选用教材前,首先要深入调研企业、用人单位对于各个专业人才的要求,研究如何才能使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能够更加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选用符合市场需求的计算机教学教材,确保计算机课程内容符合专业需要,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教学。

1.2 实行层次教学,注重学生的操作能力的培养由于大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实施分层次教学有利于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

在实际的计算机教学课堂中,层次教学实施起来难度较大,可以考虑利用网络资源对全班学生实施层次教学方案的设计和研究,便于有效开展层次教学,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和自学能力。

1.3 完善计算机考试制度,全面反映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一般说来,计算机考试多采用纸质化考试的方式,笔试考试作为一种常见的考试制度已经沿用多年,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这种考试制度难以全面反映出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同时这一考试方式也容易造就一批理论性强、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弱的学生。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大类专业实践育人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大类专业实践育人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大类专业实践育人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对人才培养需求的变化,新工科教育理念逐渐被提出并受到广泛关注。

在新工科教育理念下,计算机大类专业实践育人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成为当前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从新工科背景出发,结合计算机大类专业实践育人教学体系的特点,探讨相关教学改革与实践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一、新工科背景下的教育理念新工科教育理念将科学和工程技术结合,注重跨学科综合应用能力培养,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它强调“工科属性”,倡导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使学生能够立足实际解决问题、具备跨领域协同创新的能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了“新工科”的教育理念,旨在引导高等教育教学走上一条有利于适应社会需求、有利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道路。

二、计算机大类专业实践育人的特点计算机大类专业是新工科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践育人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专业实践能力要求计算机专业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其教学内容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计算机大类专业实践育人的特点就在于其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实际应用,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较高。

2. 跨学科融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专业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与其他领域的交叉融合越来越密切。

计算机专业实践育人不仅仅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跨学科综合应用能力。

3. 创新能力培养信息技术行业是一个创新性较强的行业,计算机专业人才需要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

计算机大类专业实践育人教学体系中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的重要性1. 适应社会需求新工科教育强调产学研结合,培养学生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计算机大类专业的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可以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3. 推动学科发展计算机大类专业的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可以推动学科的发展,促进教学与科研的结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大学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改革与实践

大学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改革与实践

大学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改革与实践随着计算机科学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相关专业已经成为了大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专业,同时也让计算机公共课的教学成为了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

大学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改革已经进行了多年,然而,对于如何更好地推进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改革,许多教育者和研究者仍然存在很多争议和疑问。

一、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做好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改革是高校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所在。

首先,传统的计算机公共课的课程设置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于计算机人才的需求。

传统计算机公共课的内容缺乏实践意义,难以培养出具有实践能力的计算机人才,而这个问题就是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改革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其次,时代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必然要求教育也跟上时代的发展。

对于计算机专业而言,计算机公共课就是学生入门的第一道门槛,因此要着重强化其实用性,尽可能让计算机公共课培养出能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人才。

二、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改革的途径1. 教学模式改革计算机公共课教学的模式改革是必要的一种改革途径。

传统教学模式主要是以单一的授课方式为主,学生要通过听老师讲解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

这种教学模式难以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难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因此,教师要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比如采用大纲式集中授课和网上学习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听课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学习、实践操作等方式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并更好地培养实际应用能力。

2. 课程设置优化课程设置优化也是必要的一种改革途径。

传统计算机公共课教学内容虽然涉及比较全面,但内容繁琐、难度较高,导致学生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深入了解每一个知识点。

而且计算机的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新知识层出不穷,不断变化,教师应该随时关注和反思教学教学内容是否包含当下新的技术和知识点,是否符合实际工作的需求。

并依据最新的教学理念,尝试将传统计算机公共教学内容优化,保留必要的知识共识点,注重实用性、实践性,切实提高本科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育信息化与教学改革

教育信息化与教学改革

教育信息化与教学改革一、教育信息化的定义教育信息化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优化教育教学过程和改善教育教学质量的过程。

它不仅包括硬件设备和软件平台,同时也包括教育信息的管理、传播与应用。

教育信息化可以帮助教育者更高效地使用教育资源,更好地管理学生,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育信息化的特点1.开放性——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通过其可以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

2.互动性——教育信息化可以使学习变得更具有互动性和灵活性,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愿,促进教学的创新和发展。

3.个性化——教育信息化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需求来定制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远程教学——教育信息化可以突破时空限制,实现远程教学,使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学习。

5.数字化——教育信息化可以将教学内容数字化,实现大规模的信息传输与共享。

6.智能化——教育信息化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途径。

教学改革可以解决教与学之间不协调、知识与实践之间不配合、学校与社会之间不衔接等问题,促进教育创新和发展。

四、教学改革的途径1.课程改革——实现教学内容的更新和合理化,开展跨学科、综合科学教学。

2.评价改革——建立科学的学生评价机制,实现个性化评价。

3.教学方法改革——推广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鼓励教师教学方法创新,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杜。

4.师生关系改革——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环境,推进师生关系和谐发展。

5.信息化教育——加强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推行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6.发展素质教育——推进素质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教育信息化与教学改革的关系教育信息化和教学改革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教育信息化可以为教学改革提供技术支持和平台保障,使教学变得更加现代化、信息化;而教学改革则可以为教育信息化提供更具深度和广度的应用场景。

中学计算机教育的教学改革

中学计算机教育的教学改革

中学计算机教育的教学改革摘要:中学计算机教育主要是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目的是培养中学生的计算机意识。

通过中学计算机教育的深入,不仅可以普及计算机文化,而且也能够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中学计算机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因此在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不能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应该进行教学改革,创造出独特的教学模式。

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学计算机教育的教学改革措施,增强学生对计算机教育的认识。

关键词:中学;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tp3-4在中学计算机教学课堂中,教师的正确引导,可以大大提高教师的个人魅力,提升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效率。

在中学计算机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这一门新兴学科的发展,因此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得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能够活跃中学计算机课堂的氛围。

1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中学计算机教学课堂中,首先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教师要充分调动起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的好奇心,从而帮助学生对计算机有一个准确的认知。

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使得学生有更大的兴趣去分析教师提出的问题、解决问题。

在中学计算机教学课堂中,要坚持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的原则,并且要不断明确教学目标。

例如:教师在教学生利用powerpoint来制作演示文稿的时候,首先要将制作好的ppt让学生看一遍,利用powerpoint制作出来的特殊效果引起学生学习这一内容的好奇心和兴趣。

在演示文稿中,不仅有文字的飞入,而且有复杂的动画。

学生看完之后,会感到对此新鲜事物特别吃惊,此时教师就要开始讲解这一部分内容,这样可以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大大提高中学计算机课堂的教学效率。

2 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中学计算机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相连的课程,在中学计算机教学课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而且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基本技能,从而提高了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效果。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途径论文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途径论文

浅议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途径摘要: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将所学计算机知识应用到生产实践中,而目前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教学内容过分单一、教学手段落后等弊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汲取多年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实践经验,提出分层次组织计算机基础教学,借助网络平台采用各种辅助教学课件开展互动式课堂教学。

进一步提升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培养高质量、复合型和高素质现代化建设人才。

关键词: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教学改革;教学法中国分类号:g420;tp311.5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9713(2009)05-0605-03abstract: the basic computer teaching of higher school’s main goal is to cultivate the student studies computer knowledge applied to production practice, and the basic computer teaching in the teaching contents, teaching means too single behind such shortcomings, in order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and draw many years experience in the practice of basic computer teaching, and puts forward basic computer teaching layer organization, with the aid of the network platform using the various auxiliary teaching courseware an interactive classroom teaching. to further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higher school computer basis, traininghigh quality, complex and high quality modernization talents.keywords: higher school; the computer; basic teaching; education reform; teaching method一、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当前,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和网络信息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高等学校都在努力探讨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途径,其目的是通过不断的改革创新,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既具有深厚专业底蕴又具有较高驾驭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级复合型的创新人才。

提高中职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改革的途径

提高中职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改革的途径

用计 算机 的能够 得到 有效 的提高 ,还 能够 使 学生 在实 际 的操 作 中 很好 的锻 炼 程序 编 写和调 试 等方 面 的技 能 ,让学 生在 自己的实 践 操作 中发 现 自己的不 足和 存 在 的 问题 ,从 而 更好 的提 高 自己 的动
手 能力 。 二 、 中职 计 算机基 础 知识 的教 学方 法改 革

此 外 ,对 于实 践 能力 的培养 也不 可轻视 。只 有 实践才 能 出真 知 。而计算 机 这 门课程 从根 本 上就 是一 门实践性 的课 程 ,教 师在 教 学 的过程 中也不 能忽 视对 于 学生 的动 手 能力 的培养 。可 以把 操 作 系统 和数 据 结构 、汇 编语 言 等设 计成 一系 列 的实 践课程 ,并按 照 软件 设计 的 要求 从各 个方 面通 过 实践 上机 来 实现程 序 。教 师可

问题进 行 了详 细的 分析研 究 。
关键 词 : 中职 ;计算机 ;基 础 知识 ;教 学 ;改革 ;途 径 中图分类号:T 3 0 文献标识码:A P —5 文章编号:10— 59 ( 0 )0 — 10 0 0799 2 1 4 06 - 2 1
Co putrBa i m e scKno e eTe c ng Re or a m pr vng wldg a hi f m W yI o i
1 O一 6
改 革 的途径 做 了进 ~ 步 的探析 。 中职 计算 机基 础 知识 的教 学 内容 改革 在进 行 教学 内容 的 改革上 ,主要 突 出三个 方面 的原则 ,一 是 前 瞻性 ,二 是实 用性 ,三 是针 对 性 。在前 瞻性 方面 ,主要 强调 不

的 了解 。另外 ,教师 还可 以根 据 学生 的特 点补 充一 些 必要 的教学 资料 ,促 进学 生对 于 计算 机 的兴趣 和 热情 。在 网络 中 的很 多信息 都具 有传 播快 和 共享 性高 的特 点 ,教 师在 教学 中可 以改变 以往将 教师 作为 教学 主 体 的模式 ,采 用 先进 的教 学手 段 ,与 学生进 行互 动 ,使得 学生 在 生动 的氛 围中完 成对 计算 机 的学 习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途径
作者:孟稚松
来源:《科技资讯》2018年第15期
摘要:在高校教育工作中,计算机基础应用教学占据着重要地位,它能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计算机基础应用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求学生通过反复操作来激发自身创新力与动手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计算机基础应用教学要需要将计算机信息技术与基本操作技巧传授给学生,使他们的计算机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得到提升。

在信息时代,强化计算机基础应用教学,对于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影响,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鉴于此,针对高校计算机基础应用教学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5(c)-0184-02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生理论知识水平进一步提升,同时也要致力于锻炼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具备快速适应工作岗位需求的能力。

其中计算机基础应用教学作为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如何改进计算机教学效果,推动计算机教育发展是当代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的一个重点问题。

1 高校计算机基础应用教学现状
1.1 教学方法不科学,难以激发学生兴趣
目前,很多高校在计算机基础应用教学依然沿袭传统的方法,在课堂中,很多教师仅仅关注理论方面的知识传授,完全按照课本内容或者简单的PPT来向学生进行讲解,有的教师在实践环节也仅仅将验证性操作展示给学生,进而导致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难以得到提升,无法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

而在现代计算机基础应用教学中,如何体现先进的信息技术十分关键,传统教学模式显然不能够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而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他们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利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与社会岗位需求不匹配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社会各界对高校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根据高校计算机教育现状,不难看出很多学生在进入社会工作岗位后并不具备应有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尽管有的学生取得了计算机相关证书,然而他们却没有将他们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工作岗位实践中,完全不能够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在这种供需矛盾日益激烈的背景下,高校深化计算机基础应用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必须致力于应用型计算机人才的培养,使学生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1.3 教学模式缺乏层次性与多元性
目前很多高校计算机基础应用教学依然沿袭传统模式,整个教学缺乏层次性与多元性。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地位显得过于被动。

并且在个体差异的影响下,计算机基础应用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例如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没有考虑有的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比较薄弱,也没有关注他们对计算机基础的学习兴趣,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式,进而导致部分学生对计算机基础应用学习的积极性受到打击,逐渐丧失对计算机学习的信心,无法提高自身计算机应用能力。

2 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途径
2.1 应用多元化的计算机教学方式
摒棄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采用有效的教育手段来培育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高校可以构建一个计算机网络课程教育平台,应用丰富的网络资源给本校老师和学生搭建一个交流平台,该平台要涵盖试题库、教学讲义、实验指导等内容,以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操作练习。

2.2 为了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高校计算机教学可以采用项目化教学法
学校应该统筹发展,以学生所学的专业为立足点,将计算机技术与学生的专业进行有效的结合,在提升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计算机能力,从而实现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在高校中,计算机教师的教学质量也参差不齐,有些计算机教师不仅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同时也具备较高的计算机教学水平,而部分教师自身专业技能较强,其教学水平却有待提高。

因此,高校要针对计算机教师的不同情况,对计算机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指导,促进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早日实现高校计算机教育教学的改革目标。

2.3 加强教学方法改进与创新
众所周知,计算机基础应用教学的综合性与实践性特点比较突出,为了保障学生能够真正掌握计算机基础操作技能,就必须通过反复的实践练习来达到教学目标。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与创新,以此改善教学效果。

例如教师可以在计算机基础应用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法,向学生进行提问,并将具体的教学任务分配给学生,让他们围绕教学任务进行自主学习。

通过这种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就得到有效解决,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突出,他们也就可以更加积极、自主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从中不断锻炼自身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

在教学环节,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然后通过小组形式讨论问题,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帮助教师了解到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而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逐渐建立起对计算机学习的自信心。

此外,教师还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课堂中引入更多现实生活中素材,让学生利用电脑来解决实际问题,从中使他们认识到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价值,进而激发对计算机基础应用教学的积极性,实现教学效果的有效改善。

2.4 基于岗位需求完善教学内容
计算机基础应用教学除了需要帮助学生对基本的计算机知识有所掌握,同时也需要结合他们的专业需求,培养他们的计算机实践应用能力,促使学生对社会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得到提升。

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以专业岗位需求为指导,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与完善。

例如计算机系统安装、文件管理、工作表格与PPT制作,都需要充分结合岗位需求进行合理安排。

站在教师的角度,在教学中则需要致力于教学方案的优化,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作为教学重点,促使教学内容与实际更加贴近,基于此帮助学生提高对专业岗位的适应能力,让他们在毕业之后能够快速融入到社会当中。

2.5 优化教学资源
计算机基础应用教学的改革与发展离不开强大的教学资源支撑。

因此,如何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对教学优势资源加以充分利用对于计算机基础应用教学改革而言至关重要。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高校首先需要给予计算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支持,例如增加机房与硬件设备经费支出,围绕多层次的网络教学环境进行建设,使应用與共享的数字教育资源优势得到发挥。

此外,教师资源优化对于教学改革而言也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就必须制定合理的培养计划,为计算机教师提供更多的机会与平台接受专业学习,促使他们转变教育理念,提高对计算机专业教育的实践能力,并在计算机基础应用教学中作出更大贡献,为推进教学改革奠定扎实基础。

3 结语
伴随我国信息化建设进程的逐渐加快,高校计算机教学也成为社会各界所关注的重要话题。

为了满足时代发展需求,为国家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计算机人才,高校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已经成为一个必然趋势。

上文首先对我国高校计算机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其次对我国高校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方向进行了阐述,最后提出了一些促进改革的措施,以期对各大高校的计算机教学改革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 张贯彻.浅析计算机教学评价的功能和原则[J].吉林教育,2017(1):70.
[2] 刘昕.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的设计原则与发展趋势探讨[J].电子制作,2013(8):129.
[3] 张海波.浅谈高职计算机教育改革[J].科技创新导报,2010(13):17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