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观在语文教学改革与发展中的方向性作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育观在语文教学改革与发展中的方向性作用摘要:在语文教学中,将优秀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传承下去。也就是在语文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进行兼容并包式的德育渗透,用其厚重的人文伦理来引导,感染,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健全人格。使语文教学不再枯燥,远离铜臭味,远离工具性,成为一片充满人性真、善、美的天空。

关键词:工具性人文性德育观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二者在相互的作用下推动着人类及其社会的发展。在这一发展进程中,各种产物相继出现,文化就是其中的一种。同时,文化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它常常是一种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随着社会多极化及其内部分工的多样化,文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元性,各种文化应运而生。如茶文化、酒文化、旅游文化等,百花争艳,整个社会进入了一个文化搭桥、经济唱戏的时代。然而,这繁荣背后付出的代价也是很大的,最主要的表现在传统文化中优秀的部分被新兴人类文化挤出了原来的位置。同时,伴随经济技术引进而至的后殖民文化冲击本土文化并逐渐取代本土文化的主导地位,导致许多传统的价值观念体系开始从内至外的瓦解、消退。一场文化和经济的战争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悄然打响,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有不可遏止之势,这在我们国家表现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英语逐渐取代汉语的主体地位,许多人对英语的热爱远

远超过汉语,进而导致中国人对传统文化及价值观的怀疑,在这个改革开放日益深入的中西文化多元碰撞的时代,旧的体系逐渐瓦解分崩,新的尚未确立,此时的中国人,尤其是大部分年轻的国人一时间不能承受生命之轻。困惑、盲从,逐渐成为这些缺少信仰的人们的两大难题。在问题无法解决的时候,许多荒诞的行为层出不穷,甚至产生一些更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在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中一些社会矛盾不但没有缓和,反而有加深的趋势,其后果的危害程度不堪设想。一些理论家认为只要经济搞上去了一切问题便迎刃而解。

从各方面的信息来看,此时的国人虽然不富裕,但一个人情绪、认知、稳定远不是几个钱就能平衡得了的。因为我们最需要的是民族的灵魂和根,也就是一种可以使我们站立的骨气,一种精神的信仰。然而,怎样才能获得它,许多事例证明,完成这个艰巨任务的首选就是教育,为此,惊恐的国人便异口同声地倡导教育改革,尤其是哪些学成归国的专家学者。更是叫喊出“教育救国”的口号,一时间,大江南北,从东至西,教改之风吹遍神州大地。

语文,作为人们学习、了解、继承祖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必要手段和方式,很自然这门工具性极强的科目便成了改革的首选对象。许多脱离教学实际的理论家从个别的现象出发,认为语文的改革首先应着眼于桎梏的解除。进而把“人性”作为基本的内容纳入其中,借此彰显人本,人性及其个性化的东西。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了重大的调整和变革。但什么是人性,什么又是桎梏,个别

理论家盲然而断,认为只要反传统认现代,就可以达到目的。那么什么才是人性的主要体现,三思之后,他们认为爱情,也许他们认为爱情是两个人、甚至三个乃至多个人的事,只要在这方面解放了他们,他们就是人性改革的成果。所以,初中、高中的语文课本中给了爱情极大的空间。教师是无能为力的,习惯了顺从,所以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绞尽脑汁不惜面红耳赤地向同学们讲,爱情是多么的高贵、多么的美好、多么的让人向往等等。同学们欢呼雀跃、解放了、解放啦,瞧瞧我们的祖国多么现代、多么民主。那种对爱情的热衷有增无减,最终便使人觉得这是自欺欺人的天大玩笑,殊不知中学

生是禁止谈恋爱的。

一种观念的形成和演变,是历史、社会、文化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用列宁的话说:“不是偶然的现象,不是个别人的罪过和叛变,而是整个历史时代的社会产物”。这一观念支配下的社会,一旦运转起来,就很难有不被卷入其中的幸运者,这便是历史的作用,更是政治的作用。这种作用一旦扩散附体,头脑就很难冷静,很多奇想也就应运而生。爱情毕竟不是好个驾驭的东西,终于有一天,有人跳楼了,于是众口齐论。聪明的理论家始终保持他那独特的清醒头脑,决不认为自己是凶手,很机灵找到另一个答案。不是爱情惹的祸,是他们没时间、为什么没时间?因为他们学习负担重嘛。于是乎该批批哪些书山题海的始作俑者了,一呼百应,“减负”之风骤起,一波三折,到现在没人敢大声叫喊“减负”了,因为这根本没有作用,。

也许是理论太超前,这个时代的人尚不具那样的觉悟和认知能力,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盛会就这样不欢而散。正如有人说每次战争过后便是永久怀念的开始。

中国的教育改革令人担忧,语文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更是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兴亡。纵观各国对母语地位的坚持和保护,改变目前汉语的劣势地位,除了自上而下的政府行为以外,个人真的就无能为力吗?不,我们这些语文教师就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通过我们的语文教学,将优秀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传承下去。也就是在语文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进行兼容并包式的德育渗透,用其厚重的人文伦理来引导,感染,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同学们的健全人格。从而使语文教学不再枯燥,远离铜臭味,远离工具性,成为一片充满人性真、善、美的天空。通过将西方先进文化思想渗透其中,也能使汉语教学在师生互动的过程实现对学生美的熏陶,精神的洗礼。从而为我们构建和谐未来提供思想认识的基础,也使同学们学会接纳和善待外来的文化。为与时俱进地开创德育教育的新局面创造条件。如《项链》一文的教学,既可以用优美的民族语言把同学们引入理性的天堂,同时在审美的过程中还可以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更为主要的是通过学习使同学们从玛蒂珥德的人生悲剧中看到悲剧人物身上闪耀的人性光辉——诚信,以及弄清楚什么是尊严,什么是虚荣。进而培养其健全的人格;再如《麦琪的礼物》中让同学们感受诗一样优美的语言时享受人间真情,一对贫穷但相敬如

宾夫妻在圣诞节舍弃自己的最心爱的东西给对方换来一份礼物,那一份真爱,那一份相知,那一份奉献令所有的读者折服。像这样充满人情关怀的文章,无疑会给我们的内心带来巨大的震动,进而引起

一种情感的升华;而《蝙蝠》一文给我们带来的则是一种关于诚信的思考;《马丁路德金的演讲》带给我们一种为争取自由,平等而斗争的勇气;《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则使我们在寓言中明白,原来幸福就是知足常乐,贪婪只会带来痛苦。一种符号记载的伟大和丰富不胜枚举,只要我们牢记育人先育德的遗训,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方针。始终在汉语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中构筑一座精神的天堂,为构建学科德育体系和开辟德育教育新天地注入活水。在激活教学的同时,消除国人因偏执而生的恐惧心理,改变目前汉语教学的不利局面。通过德育的渗透和引导,使汉语从工具性,功利性上升到人文性,思想性,从而使语文教学不再枯燥,远离铜臭味,远离工具性,成为一

片充满人性真、善、美的天空,并以此推动汉语教学的全面改革与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