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史第五讲

合集下载

美国科学技术史概论5

美国科学技术史概论5

电磁感应、场和力线的概念


1831法拉第发现,一块磁 铁穿过一个闭合线路时, 线路内就会有电流产生, 此即电磁感应效应。 法拉第还将“场”、“力 线”等重要概念引入物理 学,为后来的许多重大进 展开拓了广阔的道路,
法拉第的功绩

他还引入了诸如正负 极、离子等概念;

发现电磁感应效应, 并由此发明发电机;
美国提倡纯科学研究的先驱


亨利虽然发明过很多实用的装置,但他却 是美国最早开始提倡纯科学研究的先驱者。 他曾说道:“在美国,虽然许多人长于把 科学应用于实际生活,但很少有人为了发 现和发展新的真理的必要而进行辛勤的劳 动和认真的思索。” 亨利之后,美国从事纯科学研究的科学家 才开始逐渐多了起来。 亨利于1878年在华盛顿去世,享年80岁。
制成强电磁铁



1829年3月,他研制了一个统有400圈导线的 电磁铁。他把电磁铁上的线圈分成几组,然 后并联或串联,用不同类型的电池组供电等 方法研究电磁铁,以增强磁性。 最初制作的电磁铁能吸起三百公斤铁,1831 年他研制成功一个体积不大,但却能吸起约 1吨重物的电磁铁。 这算是电磁学最早的实际应用之一。


被称之为美国“接过富兰克 林披风的人”。
简略生平


童年仅读过小学和初中,但由于勤奋学习, 考进了奥尔巴尼学院,在那里他学习化学、 解剖学和生理学,准备当一名医生,可是, 毕业以后他却在奥尔巴尼学院当上了一名自 然科学和数学讲师。 1832年,亨利成为新泽西学院(即现今的普 林斯顿大学)的自然哲学教授,一直到1846 年离开那儿为止。
法拉第与电磁感应现象

在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 效应之后,当时担任着 英国皇家研究所实验室 主任的法拉第( Michael Faraday, 1791-1867)也转向了 电磁领域的研究工作。

科学技术史第五讲

科学技术史第五讲

电力技术的革命
—1820年(丹麦)奥斯特发现电的磁效应 —1831年(英国)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定律 —1832年(法国)皮克希发明了发电机 —1866年,(德国)西门子制成了第一台自激式发电机 —1882年(美国)爱迪生电气照明公司在伦敦建立了第一座发 电站 —1891年(瑞士)布洛制造出第一台30千伏变压器,高压输电 网迅速发展。
4.产业革命的传播
法国:1830年-1860年; 德国:1840年-1875年; 美国:1865年-1890年; 日本:1868年-1900年。

5.第一次产业革命的重大影响
(1)生产力水平的极大提高 (英国)
小资料
到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生产已基本取代了工厂手工业,英国 工业革命基本完成,其工业总产值占全世界的47%,成为名副其实的“世 界工厂”。
格拉斯哥大学的机修工瓦特(1736-1819)
瓦特的贡献:
为了使汽缸保持温度,单独增加一个冷凝 器(事先抽成真空以引入高温蒸汽); 将活塞的直线往复运动转化成轮轴的旋转 运动。
美国费城博览会上展 出的蒸汽机(1876年)
瓦特蒸汽机的出现掀起了一场动力革命。 纺织业、采矿业、冶金业在瓦特机的带 动下迅猛发展。
问题与讨论
1、科学技术与大国崛起之我见 2、一次、二次产业革命对中国现代化的启示?
45590 万磅 3000 万吨
139640吨
原 棉 消耗量
铁产量
煤产量
5200 万磅
25000吨
260 万吨
1800年 1840年
1720年
1840年
1770年
1836年
(2)改变了世界力量对比格局
第一次技术革命使英国成为当时头号工业强国: 工业产值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39%; 煤、生铁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50%; 外贸总值占世界的32%; 商船总吨位相当于荷兰、美国、德国、俄国的总和。

科学技术史Microsoft Word 文档

科学技术史Microsoft Word 文档

21世纪实用教材主编李吉成高等教育出版社目录科学技术史 (2)绪论 (2)第一讲科学技术的起源与古代河流文明的科学技术 (3)一、古代科学技术的起源 (3)(一)古代技术的发端 (3)(二)古代科学的萌芽 (4)二、古巴比伦的科学技术 (4)三、古埃及的科学技术 (4)四、古印度的科学技术 (5)五、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6)第二讲古希腊罗马的科学技术 (10)一、古希腊的科学技术 (10)(一)古希腊的科学 (10)(二)古希腊的技术 (11)二、古罗马的科学技术 (12)(一)古罗马的科学 (12)(二)古罗马的技术 (12)三、古代中、西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 (13)(一)古代西方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 (13)(二)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 (13)第三讲近代科学技术的兴起与第一次技术革命 (14)一、近代科学技术产生的历史背景 (14)(一)欧洲封建生产关系的瓦解与资本主义的成长 (14)(二)文艺复兴运动与宗教改革运动 (15)二、近代科学的独立宣言:哥白尼的日心说 (15)(一)日心说的创立 (15)(二)日心说的传播与发展 (16)三、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 (17)(一)观察实验方法的确立和实验科学的兴起 (17)(二)牛顿对经典力学体系的构建 (18)(三)16~18世纪物理学的其他成就 (19)四、近代生物学、化学和数学的形成 (20)(一)血液循环的发现与植物分类体系的建立 (20)(二)科学化学的确立与燃烧的氧化理论 (21)(三)数学的发展 (22)五、第一次技术革命 (23)(一)蒸汽机的发明与技术革命的兴起 (23)(二)工业革命及其历史意义 (24)六、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自然科学的主要成绩 (24)科学技术史主讲杨莉教授主要参考书目1、王士舫、董自励主编,《科学技术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2、王鸿生著,《世界科学技术史》,中国人名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3、张密生主编,《科学技术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4、杨沛庭著,《科学技术史》,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5、[英]W·C·丹皮尔,《科学是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绪论●科学技术史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科学技术史的发展历程●学习科学技术史的意义一、科学技术史的研究对象和内容1、研究对象:科学技术的历史发展及其客观规律2、研究内容:●研究科学技术的发展,揭示其内在规律;●研究社会因素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揭示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研究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反作用,预测科学技术未来的发展二、科学技术发展史的发展历程●古代:专门史●近代:兴起●20世纪初:独立的学科●内史外史三、学习科学技术史的意义1、理解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掌握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3、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强化科学意识;4、优化知识结构第一讲科学技术的起源与古代河流文明的科学技术●古代科学技术的起源●古代巴比伦的科学技术●古代埃及的科学技术●古代印度的科学技术●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一、古代科学技术的起源(一)古代技术的发端1、古代技术发端的第一个标志:打造石器旧石器时代:260 万年前开始石器时代新时期时代:1 万年前开始石刀石斧石斧2、古代技术发端的第二个标志:人工取火●利用天然火钻木取火或击石取火3、古代技术发端的第三个标志:创造文字●结绳结记事●刻木为契●图画甲骨文中国汉字西亚腓尼基人的文字古埃及象形文字西方文字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4、古代技术发端的意义●植物栽培技术;●动物驯养技术;●制陶技术;●冶金技术;●纺织技术;●建筑技术;●运输技术;❑一切技术都是人类改造自然的武器❑自然界最基本的东西:物质、能量和信息打造石器材料技术人工取火能源技术文字创造信息技术(二)古代科学的萌芽1、科学知识的起源●原始社会科学知识只能以萌芽状态存在于生产技术之中。

科学技术史课件

科学技术史课件

米利都学派:泰勒斯(科学之父)
水是万物的本原; 在天文学上,预测了公元前585年5月28 日将出现日全食,并被证实
在数学上,发展了初等几何,直径平分圆周; 两线相交对顶角相等,半圆内接三角形为 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相似 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若两三角形的两底角 一边对应相等则两三角形全等;利用了影子与 实物的比例关系测量了金字塔的高度
2、天文学: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人们 逐渐意识到掌握季节的重要,而季节变化 与天文现象是紧密相关的。于是便开始了有意识 地观察天文现象,最初的天文学就这样诞生了。

两河流域:月盈亏,“月”为29.5、30或29天 一年12个月,354天;一周7天,一天12 小时, 每小时60分,每分60秒。 古埃及:一年=12月,1月=30日, 加5日,1年=365日 印度:1年=360日,1年又分为12个月 天文观测:两河流域:区分了行星和恒星,并取得了行星 运行的精确数据,土星379.06日,木星398.96日,误差 仅为1% 古埃及还绘制了星图


几何学方面:阿基米德确定了抛物线弓形、螺 线、圆形的面积以及椭球体、抛物面体等各 种复杂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在推演这些公式的过程中,他创立了“穷竭
法”,即我们今天所说的逐步近似求极限的
方法,因而被公认为微积分计算的鼻祖。

天文学方面:阿基米德在天文学方面也有出 色的成就。除了前面提到的星球仪,他还 认为地球是圆球状的,并围绕着太阳旋转, 这一观点比哥白尼的“日心地动说”要早 一千八百年。限于当时的条件,他并没有
(3)印度
主要就是两本医学著作
5、建筑技术
建筑技术是一种综合 性技术,是一定社会总 体技术水平的体现。 (1)神庙:公元前7 世纪的巴比仑城达到 了顶峰

科学技术史笔记整理版

科学技术史笔记整理版

四号字作业带开课班号(71525)、学号、姓名科学技术史第一讲:科学史学科的奠基人乔治·萨顿:1912 创办科学史杂志 ISIS科学技术的定义——科学:对自然规律的认识技术:是人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自然科学史的功能——科学史可以带来对科学本身及与其相关因素的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可以作为其他相关人文学科的基础(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教育功能——对人类自身的认识和对自然科学与人文学术两种文化之分裂的弥合。

内史:研究学科本身发展的过程外史:研究学科发展中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以及该学科在历史上的社会功能和文化性质【科学不等于正确:判断是否科学,是依据它所用的方法,所遵循的程序】第二讲:古希腊的科学与哲学(公元前八世纪到公元五世纪)古希腊文明是近代科学的思想之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希腊科学的背景1.吸取了巴比伦为你们能够和埃及文明的精华2.城邦制造成的统一,但又具有多样性的文化3.奴隶制度下奴隶主有条件从事只是的创造各科学家的理论与成就——泰勒斯:万物本源是水阿那克西莱尼:万物本源是空气齐诺弗尼斯:万物本源是土赫拉克利特:万物本源是火思培多克勒:四元素说亚里士多德:四元素说欧几里德(几何学)《几何原本》(欧式几何学,公理化体系)阿基米德:杠杆定律盖伦(医生):系统地总结了希腊医学的成就创立了自身体系的医学理论托勒密:天文学家第三讲: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屈原《天问》,涉及了自然,社会,历史,人生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总的认识中国传统科学的思维模式1.阴阳说(向阳,背阴)《诗经》西周末:阴阳二气解释春秋末:老子“万物负阴而抱阳”2.五行说产生:殷商《尚书·洪范》水火木金土五行相生,五行相克五行无常胜3.八卦说天风水山地雷火泽代表自然界常见物质八卦互搭得六十四卦4.元气说(宋代张载元气学说)否极泰来天人关系1.天人感应夏:对超自然因素的崇拜,从“万物有灵”到“上帝”的产生商:“受命于天”,王与上帝联系方式:占卜周:天人感应学说2.天人相分“天人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3.天人相交“天之能,人故不能也;人之能,天亦有所不能也。

科学技术史讲义

科学技术史讲义

科学技术史主讲:成良斌导论一、科技史的研究对象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科学、技术和历史)内史和外史二、科技史的学科性质属历史学(社会科学)属科学学(哲学)应为交叉学科(哲学、史学、社会学和自然科学的交叉)与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关系密切三、科技史的编史类别自然科学史、技术史和科学社会史哲学家传统和工匠传统1833年,威廉·休厄尔首创科学家(scientist)一词。

(1687年,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1807年,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自然哲学讲义》1808年,道尔顿《化学哲学的新系统》1809年,拉马克《动物哲学》)1509年,荷兰的杨森发明了显微镜。

1608年,荷兰汉斯·里珀希(生于德国)发明望远镜。

思想史(内史)和社会史(外史)萨顿的实证主义编年史方法:《科学史导论》亚里山大·柯瓦雷的内史或思想史:《伽利略研究》默顿和贝尔纳的社会史编年史(外史)方法:默顿《17世纪英国的科学、技术和社会》(1938)贝尔纳《科学的社会功能》(1939)《历史上的科学》(1954)科学社会学分科史、国别史和综合史四、学习科技史的意义和要求意义:理解科技改变观念和思维方式提高创新能力要求: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以史为鉴五、参考文献李思孟等《科学技术史》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吴国盛《科学的历程》湖南科技出版社1997宋子良等《理论科技史》湖北科技出版社贝尔纳《历史上的科学》、《科学的社会功能》默顿《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和社会》[英]科林斯等《人人应知的科学》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英]科林斯等《人人应知的技术》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北京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简称科科网):•/hps/•三思科学网站:•科学网:•华中科技大学求真网:•成良斌博客:/u/1252197672联系方式电话:87556008(H)87544455(O)电邮:***********************第一讲从亚里士多德到霍金主讲:成良斌一、时空观1. 亚里士多德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上下的相对性地是一个球的三个证据:月相北极星船帆月上和月下的绝对性月下的物体:有重量,直线运动月上的物体:无重量,圆周运动亚里士多德的宇宙模型托勒密的宇宙模型2. 牛顿的石头和水桶哥白尼: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开普勒:太阳是宇宙的中心伽利略:地动说与相对性原理牛顿:宇宙没有中心,月上和月下的相对性(抛石头实验)绝对时空观时空与外在情况无关水桶实验:绝对空间的判别法3. 马赫对绝对空间的质疑水桶实验不能证明绝对空间的存在从相对主义到相对论马赫原理:惯性和惯性力起源于宇宙间物质的相互作用。

科学技术发展史课件整理

科学技术发展史课件整理

管中窥豹——课程介绍科学技术发展史是关于科学技术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以科学技术发展的史实为基础,按照历史进程进行分析和概括,向人们展示了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本课程以科学技术的历史发展为线索,史论结合,在重点介绍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以及著名科学家在科学思想、科学方法方面的突出成就的基础上,阐明科学技术和人类自然观的发展规律,并根据科学技术的最新进展,介绍新学科、新技术的基本内容、思想方法和现实意义,以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历史,把握规律,开拓未来。

2012年度中国科技十大进展1“神九”载人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神舟九号飞船于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先后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轨成功进行了两次交会对接,第一次为自动交会对接,第二次由航天员手动控制完成。

在轨飞行期间,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按计划开展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取得了丰富成果。

6月29日10时03分,在经过近13天太空飞行后,神舟九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主着陆场安全着陆,3名航天员身体状况良好。

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圆满成功,实现了我国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又一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战略目标取得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要进展。

这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取得的新成就,是中国人民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征程上铸就的新辉煌,是中华民族为人类探索利用外层空间作出的又一卓越贡献。

神舟十号飞船是是中国第五艘搭载太空人的飞船。

飞船由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和附加段组成。

升空后再和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对接,并对其进行短暂的有人照管试验。

对接完成之后的任务将是打造太空实验室。

任务将是对“神九”载人交会对接技术的“拾遗补缺”。

神舟十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921工位”,于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02.666秒,由长征二号F改进型运载火箭(遥十)“神箭”成功发射。

《科学技术史》文档---第五讲

《科学技术史》文档---第五讲

第五讲近代科学的诞生第一次科学革命(1543~1755)概述一、第一次科学革命大事记1543年,哥白尼《天体运行论》出版,提出了日心说;维萨留斯出版了《人体的构造》。

1583和1590年,伽俐略先后发现摆的等时性和落体定律,晚年在监禁中完成两大“对话”。

1599年,开普勒于1609年到1619年间,发表行星运动三定律。

1628年,哈维出版《心血循环运动论》,阐述了血液循环原理,标志着人体血液循环理论的建立。

1666年和1676年,牛顿和莱布尼茨先后各自独立创立微积分。

1687年,牛顿的主要代表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完成了自然科学理论上的第一次大综合。

1738年,伯努利(1700-1782)出版《流体力学》,给出了流体力学中著名的伯努利方程。

1744年,莫泊图(1698-1759年)的《自然规律的一致性》、欧拉(1707-1782)的《求极大极小的方法》,均提出最小作用原理。

1743年,达朗贝尔(1717-1783)发表《力学原理》。

1748年,欧拉发表《无限解析概论》,从数学上完善了经典力学,发展为分析力学,为力学的广泛应用创造了理论前提。

二、第一次科学革命的特点1、近代科学作为一种革命力量,在血与火的洗礼中走上历史舞台,争得了崇高的社会地位。

科学成为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革命力量,科学精神成为支撑资本主义社会的强大力量。

2、近代科学作为一种实验科学,在实验和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实现科学理论体系的第一次变革。

A、开始形成了新的科学传统B、产生了近代自然科学的方法论C、将尽可能排斥目的论解释方法3、近代科学作为一种社会建制,率先在欧洲国家确立起来,开创了科学社会化的发展道路。

第一节哥白尼革命一、哥白尼革命1、哥白尼生平哥白尼(Nicolas Copernicus 1473—1543),生于波兰托伦市一个富裕家庭。

10岁丧父,由兼任主教的叔父抚养。

18岁时就读于波兰旧都的克拉克大学学医学,其间对天文学产生了兴趣。

科学技术史-绪论

科学技术史-绪论

跨学科性
科学技术史的研究需要跨越不同学科的界限,与相关学 科进行交叉融合,形成新的研究领域和视角。
实证性
科学技术史的研究基于实证材料和证据,通过分析和解 释这些材料来揭示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历史性
科学技术史关注科学技术发展的时间进程,探究不同时 期和地域的科技发展状况及其与社会、经济、文化等方 面的互动关系。
科学技术史-绪论
• 绪论 • 科学技术史的起源与发展 • 科学技术史的主要内容 • 科学技术史的研究方法 • 科学技术史的学科价值与意义
01
绪论
科学技术史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科学技术史是研究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及其与社会、经济 、文化等相互关系的学科。
特点
综合性、跨学科性、实证性、历史性。
综合性
科学技术史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多个 领域,需要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进行研究。
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与飞跃
工业革命
18世纪的工业革命是科学技术发展 的重要里程碑。蒸汽机、纺织机等技 术的发明和应用,极大地推动了生产 力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
20世纪科技革命
20世纪初,科技领域出现了许多重大 突破,如相对论、量子力学的提出, 电子计算机的发明等,这些都对现代 科技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科学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正在迅速发展,未来将有更多的 智能化应用出现在各个领域,如自动驾驶、智能医疗等。
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领域的发展将为人类带来更先进的医疗技术和治 疗方法,同时也会对农业、环保等领域产生积极的影响。
新能源技术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能源需求的增长,新能源技术将得 到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如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技 术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科学技术史第一章(5)

科学技术史第一章(5)

阿拉伯人在科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有人把阿拉伯人建立的科学文化说成是无意中 造了一个“冷藏库”,在黑暗的中世纪保持和 维护了古代科学的巨大躯体。 在阿拉伯科学的许多方面,并非仅仅处于旁支 地位,而是在从希腊到阿拉伯、再到近代欧洲 这三大阶段中占据着第二段的高级位置。 阿拉伯人对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独特贡献在于: 在时间上沟通了欧洲的古代与近代;在空间上 沟通了东方与西方
The Byzantine Empire,查士丁尼(483~565年)
一叶扁舟曾载着保罗和巴纳巴斯从亚洲 来到欧洲,带来了希望和仁慈。 但是另一个家伙也悄悄溜上了船。 它戴着神圣高洁的面纱。 但掩盖的嘴脸却是残忍和仇恨。 它的名字是:宗教的专横。
--摘自房龙《宽容》
亚里斯多德主义之前的基督教神学
欧洲学术的复兴——大翻译运动
查理曼帝国(加洛林王朝)时期,英国学者阿 尔昆(732-804)的启蒙工作 基督教重新夺回西班牙(1085),使西班牙的 托莱多成为翻译运动的中心之一 杰拉德(1114-1187),主持翻译托勒密的 《至大论》以及亚里士多德、希波克拉底、盖 伦的著作 南意大利的西西里成为翻译运动的另一中心, 它与拜占廷的商务交往一直十分密切 1207年,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全部被译成拉丁文
三、中世纪西方科学 技术的发展
(1)伟大的实验科学的
预言家罗吉尔· 培根 (2)大学的出现 (3)冲力理论的问世
中世纪大学 罗吉尔· 培根
罗吉尔·培根 Ronger Bacon 1214-1294
罗伯特·格罗塞特的学生罗吉尔·培根一直以来 被人们看成是改革自然科学的先驱、远远走在时 代的前面而得不到别人理解的人物。 他积极主张并且从事科学实验活动。认为观察和 实验才是获得真知的唯一方法。 他对经院哲学和教会权威的批判加速了经院哲学 的没落,但本人因为“异端思想”而被囚禁。 1266-1268年间发表《大著作》、《小著作》与 《第三著作》

科学技术史

科学技术史

科学技术史科学技术史第二章东方的四大古老文明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中国第二章古埃及和两河流域的科学技术第一节古代埃及的科学技术第二节古代两河流域的科学技术第一节古代埃及的科学技术一、文字和书写技术古埃及的文字最早出现于公元前3500年。

最初是象形文字(☉:太阳,≈:水),后来形成了以表形符号、表意符号、标声符号相结合的象形文字。

罗塞达石碑1799年,法国人布萨在尼罗河口小城罗塞达发现一块公元前95年刻的石碑,同样的内容用古希腊文、古埃及文祭祀体和古埃及文世俗体三种文字书写。

通过对这块石碑的研究,人们终于读通了古埃及文字。

如今,“罗塞达石碑”已成为西方一个著名的典故和谚语,意为破译某种秘密的材料。

二、天文学1、太阳历法:“狼星年”古埃及人在公元前2787年创立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太阳历。

2、滴漏计时金最近,日本考古学家仓桥秀附发现:胡夫、卡夫拉两大金字塔的大小比例正好与地球和金星的大小一致。

仓桥秀附推断:古王国时代建造的全部七座大型金字塔分别代表包括月球在内的七颗行星的体积、质量和公转周期。

金字塔与天文最近,日本考古学家仓桥秀附发现:胡夫、卡夫拉两大金字塔的大小比例正好与地球和金星的大小一致。

仓桥秀附推断:古王国时代建造的全部七座大型金字塔分别代表包括月球在内的七颗行星的体积、质量和公转周期。

三、数学1、10进制记数法,但没有位值制。

2、几何:能计算矩形、三角形、梯形和圆形的面积,正圆柱体、平截头正方锥体的体积。

圆周率π=3.1605。

3、代数:能解一元一次方程和一些较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

乘法运算:换成连加才行:11×13 = 11×8+11×4+11分数运算:除2/3外,所有分数需换成分子为1的形式再进行计算。

如:7/29=1/6 + 1/24 + 1/58 + 1/87 + 1/2322/7 = 1/4 + 1/28四、解剖和医药学古埃及医生能做外科手术,能治眼疾、牙痛、腹泻、肺病以及妇科的许多疾病。

科学技术史课件PPT课件

科学技术史课件PPT课件
科学复兴与技术进步
详细描述
文艺复兴时期,科学开始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重新焕发生机。天文学、物理学、数学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如哥白尼的日心说、伽利略的望远镜观测等。同时,技术也取得了显著进步,如达芬奇的机械设计、冶金和水利 工程等。
工业革命时期的科学技术
总结词
技术革新与工业化进程
详细描述
工业革命时期,科学技术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蒸汽机、纺织机、铁路 等重大发明引领了工业生产的变革。化学、生物学等学科也在这一时期取得重要 进展,推动了工业生产的现代化。
阿拉伯数学在代数和几 何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 为现代数学的发展做出
了贡献。
美洲文明
美洲的玛雅、阿兹特克 和印加等文明在农业、 建筑和天文学方面有着
独特的成就。
非洲传统工艺
非洲的传统工艺如纺织、 制陶和金属加工等具有 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
格。
03
中世纪科学技术
阿拉伯的科学技术
阿拉伯数字的传播
阿拉伯数字系统在欧洲中世纪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应用, 对欧洲数学和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制定科技政策法规
政府应制定合理的科技政策法规,规范科技 发展,保障科技安全。
提高公众科学素养
通过科普教育,提高公众对科技的理解和认 知,增强科学素养。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应加强科技领域的 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THANKS
感谢观看
长。
改善生活质量
科技在医疗、交通、通讯等领 域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人们
的生活质量。
促进社会进步
科技推动了社会的变革,改变 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

增强国家竞争力

(精品)科学技术史第五讲

(精品)科学技术史第五讲

2020/3/5
15
中世纪大学的建立
大学的建立 波伦亚大学(1142) 巴黎大学(1160) 牛津(1167) 剑桥(1209)
2020/3/5
16
中世纪的大学是欧洲重新获得和了解古代希腊、罗马的哲学和科学知识的 重要媒介
•牛津大学
2020/3/5
17
二、大学对于中世纪欧洲的科学文化发展的意义
2020/3/5
7
罗马的衰亡导致了传统自然哲学的衰亡
罗马制度的衰亡动摇了“对于人用理性来理解这个世界的能力的信心”。 “真理的依据必定在于信仰而不是理性。” “理性解决社会问题和构建秩序的能力并不是自足的。”
2020/3/5
8
基督教产生
基督教产生于公元1世纪,最早流传于小亚细亚,巴勒斯坦的犹太人中间。最初的 基督教反对富人和罗马统治阶级,遭到罗马皇帝的残酷镇压。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2020/3/5
29
2020/3/5
30
思考:这些中世纪的画都有什么特点?
2020/3/5
31
《蒙娜丽莎》被称为“永恒的微 笑”,在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 位。整幅画形象逼真,色彩调和, 在光线明暗的变化上,表情的刻 画上,都表现了精湛的艺术造诣。 更重要的是,在这幅画上,第一 次展示了人类永恒的微笑,表明 人活在世上是可以而且应当找到 幸福的。这充分体现了反对神权、 提倡人权的人文主义思想本质
2020/3/5
23
目录
1 回顾欧洲中世纪 2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3 中世纪的科学探索 4 本章小结
2020/3/5
24
文艺复兴(Renaissance)
➢ 近代自然科学产生于文艺 复兴后期,是伴随资本主义的生 长而产生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4
12
中世纪的宗教
公元529年,拜占庭皇帝下令封闭雅典所有的学校, 包括柏拉图学园,标志着科技史意义上的欧洲“黑暗的 中世纪“的开始。
• 教皇格里哥利一世公然宣 称:“不学无术是信仰虔 诚之母”。教会推行的信 条和准则是“启示高于理 性”、“知识服从信仰”、 “哲学(包括科学)服从神 学”
2016/2/4
36
来自东方的新技术
“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罗盘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却变成 了新教的工具,并且一般的变成为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创造精神发展的必要前提的 最强大的推动力。”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第三个是超越性,就是对生命意义的追求。这个含义就是广义的宗教精神和理想、 信念等等东西
2016/2/4
34
达· 芬奇(1452— 1519年) 伟大的画家、雕刻家、音乐
家和诗人。为了提炼绘画和雕塑 的艺术法则,他深入研究了解剖
学、光学和力学,通晓生理学、
物理学、数学、地质学、天文学 等等,并把研究工作建立在实验 的基础上。他不顾教会禁例,解 剖了人的尸体。他还是建筑师和 工程师,设计了飞行机械、潜水 机械和机枪等许多器械。他终生
2016/2/4
5
罗马帝国:从分治到灭亡
公元284-305,戴克里先(Diocletien)将罗马帝国一分为二:西罗马(罗马本土)与东罗马(土 耳其),首都仍在罗马。 西罗马帝国在蛮族的不断入侵下开始衰败,促使罗马的政治经济重心东移。公元330年,君士 坦丁(Contantin)将首都迁往拜占庭,重建新都,命名“君士坦丁堡”(即今伊斯坦布尔), 在东方保留了罗马文明的余脉,一直延续到1453年被土耳其人攻陷。
2016/2/4
6
2.西欧的跃起
罗马帝国衰落后,罗马文明的三大继承者是拜占庭文明、伊斯兰文明和中世纪 早期的西方文明。 这里的“西方”,主要指“西欧”地区。一位阿拉伯地理学家曾描写到“那 些人身材高大,性格粗暴,举止粗鲁,智力低下,……生活在最北方的人们人 特别的愚笨、粗鲁和野蛮。”这就是中世纪早期西欧文明的真实写照。但是在 经历漫长的等待后,大约在公元1300年左右,西欧突然跃起成为强大的政治力 量,其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只有遥远的中国能与其相称。
勤奋,前后积累的手稿大约有七
千页。
2016/2/4 35
“以实验探究其原因。”
自然界的不可思议的翻译者是经验。经验绝不会欺骗人,只是人们的解 释往往欺骗自己。我们在种种场合和种种情况下谈论经验,由此才能够引 出一般的规律。自然界始于经验,终于经验,我们必须反其道而行之。即 人必须从试验开始,以实验探究其原因。 —达 · 芬奇
科学技术史第五讲:科学在欧洲的复兴
电子科技大学
To protect the confidential and proprietary information included in this material, it may not be disclosed or provided to any third parties without the approval of Nick Luo.
出身于贵族家庭,生活在英国城市工商业迅速发展、自然科学复苏的年代。在大学读 书时,受到科学先驱者的影响,认为认识真理的道路只有权威、判断和实验。 他对科学的重大贡献,并不在于有什么发明创造,而是在神学的一统天下,敢于反对 盲目崇拜无知信仰,提出了“实验是科学之王”的科学思想,为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作了思想上的准备。正因如此,他曾被教会囚禁达24年之久。教会虽囚禁了他的身躯, 但他的思想却召唤了实验科学时代的到来。
(2)长期战争和外国侵略使许多建筑遭破坏,城市逐渐衰弱下来。
(3)教会神学占绝对统治的地位。在教会的摧残下,学术没有了生机,科学成为神学的婢女。
2016/2/4
4
1. 罗马帝国 远在希腊的光辉开始消退之前,西方另一个深 受希腊文化影响的文明,已经开始在意大利中 部的泰伯河(Tibre River)两岸崛起。几乎在 亚历山大征服东方的同时,罗马就已经脱颖而 出,成为意大利半岛的主宰。在以后的500年 里,罗马的势力不断增长。到公元前一世纪末, 罗马统治了几乎整个希腊世界和欧洲西部。
2016/2/4
27
古典希腊文化的回流 —1453年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为了更好的统治整个帝国, 罗马将权力中心迁到“拜 占庭”,君士坦丁大帝执 政 后 , 定 其 为 首 都 (330AD),并改称“君 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 尔),成为东罗马重要的 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 中心,希腊文化在这里得 到了完好的保存。但是, 1453年被土耳其攻陷。
2016/2/4
11
基督教的影响
思想垄断:在思想上,教会成立了镇压人民和控制教徒的“宗教裁判所”,以此作 为压制科学思想、迫害科学家的工具;迫使科学技术成为宗教神学的附庸工具。任 何揭示自然奥秘的科学思想,只要不符合宗教的教义,都会被斥为“异端邪说”。 排斥理性:基督教推崇盲目信仰,扼杀一切求知的欲望,认为过于深究自然界的秘 密,不适于基督教的精神幸福。反对神学的人都遭到教会的迫害。教会成为封建制 度的精神支柱,它的上层人物也越来越腐化堕落。也正是因为如此,古希腊灿烂的 文明也被教会有意识地“遗忘”了。
“六翼天使博士”波那文图拉(Bonaventura,1221~1274) “悲惨博士”罗吉尔· 培根(Roger Bacon,1214~1292) “全能博士”大阿尔伯特(Albertus Magnus,1200~1280)
2016/2/4
18
十字军东征
“ 很久很久以前,欧洲和亚洲,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各占 人类的一半,互不往来。直到十字军东征,这两个世界才开始 打量对方—用凶狠的目光。 ”
2016/2/4
9
基督徒的避难地
• 土耳其卡帕多西亚的 地下城,可容纳数千 人
2016/2/4
10
基督教会势力的膨胀
在西欧长期动乱的过程中,基督教会乘机扩大影响,势力不断膨胀,教 义也发生变化。到 4世纪时,罗马皇帝将基督教定为国教,基督教得到 很大的发展,在意大利、埃及、北非都有了传播。到公元 600年左右, 基督教已得到巩固,传播到了西班牙、高卢、不列颠及黑海沿岸。
2016/2/4
21
与亚里士多德学说的联姻
托马斯· 阿奎那 确立了亚里士多德主义在教 会神学中的统治地位,使亚里士多德的哲学 在中世纪经院哲学中成为圣典,亚里士多德 被认为是哲学与科学的最伟大权威。
2016/2/4
22
罗吉尔· 培根的实验活动
罗吉尔· 培根(1214-1294)被称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前驱。
2016/2/4
29
2016/2/4
30
思考:这些中世纪的画都有什么特点?
2016/2/4
31
《蒙娜丽莎》被称为“永恒的微 笑”,在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 位。整幅画形象逼真,色彩调和, 在光线明暗的变化上,表情的刻 画上,都表现了精湛的艺术造诣。 更重要的是,在这幅画上,第一 次展示了人类永恒的微笑,表明 人活在世上是可以而且应当找到 幸福的。这充分体现了反对神权、 提倡人权的人文主义思想本质
2016/2/4
7
罗马的衰亡导致了传统自然哲学的衰亡
罗马制度的衰亡动摇了“对于人用理性来理解这个世界的能力的信心”。
“真理的依据必定在于信仰而不是理性。”
“理性解决社会问题和构建秩序的能力并不是自足的。”
2016/2/4
8
基督教产生
基督教产生于公元1世纪,最早流传于小亚细亚,巴勒斯坦的犹太人中间。最初的 基督教反对富人和罗马统治阶级,遭到罗马皇帝的残酷镇压。
2016/2/4
25
早期文艺复兴的著名人物
文艺复兴的第一位旗手是佛罗伦萨的著名诗人 但丁(1265一1321)。他的著名的作品《神曲》, 将希腊古典时代的人物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而 教会的显赫人士却都被打入地狱,显示了一种新
的精神态度。
2016/2/4
26
另一位诗人彼特拉克(1304—1374)的作品更具人文主义 特征。他的十四行体抒情诗,极力抒发人世间的情感,完全 摆脱了经院哲学的束缚。他还开创了收集古代抄本的好古风 气,奠定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基本方向,掀起了研究古典学术 的热潮。
科学史上称为欧洲的黑暗世纪
2016/2/4
3
欧洲中世纪封建社会的特征
两阶段:5—11世纪为前期;12—15世纪为后期(实际上从11世纪开始,就已经开始为后期的繁荣打基础了。) 欧洲中世纪科学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在其前期确实是科学发展的暗淡时期。(学术并没有完全停止) 欧洲中世纪社会的特征 (1)是在罗马成分与日耳曼成分互相综合的基础上形成的。
2016/2/4
13
二、欧洲中世纪农业技术的进步
(1)新式犁(重犁)取代老式犁
(2)马耕代替牛耕
(3)二圃制改成三圃制
(4)水磨的出现
2016/2/4
14
欧洲学术复兴和经院哲学的兴衰
1.黑暗时代下科学的发展 学术并没有完全停止 2.中世纪的兴盛时期 科学在经历了几个世纪的漫漫黑夜之后,到了12世纪开始出现了转 机。大约在公元1300年左右,西欧突然一跃而起成为强大的力量,学术随 之复兴,其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只有遥远的中国能与其相称。导致这 场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以下几个方面想得尤为突出。
2016/2/4
32
什么是人文精神?
1、执着地追求理想世界和理想人格(超越性)
2、高扬人的价值,追求人自身的完善(人性)
3、谋求个性解放,坚持理性,反对迷信和盲从(理性)
2016/2/4
33
文艺复兴高举的人文精神的内核是什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一个就是人性,就是对人的尊重,就是强调人的尊严,实际上也就是广义的“人 道主义”“以人为本”精神; 第二个是理性,你可以说是对真理的追求,头脑对真理的思考,这个含义就是科学 精神,是广义的科学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