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关注④】王洪才:创新创业教育必须树立的四个理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期关注④】王洪才:创新创业教育必须树立的四个理念
大学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无疑是当今中国高等教育改革
面临的一个最急迫的课题,这不仅是源于中国经济升级换代、转型发展的要求,也是为了增加国家综合实力和持续发展动力的需要,更是为了破解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需要,当然也是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需要。要在大学中推行创新创业教育,就必须打破传统的人才培养观念,树立新型的人才观。传统的人才培养是大一统的、标准化的生产模式,创新创业教育要改变这种模式,就必须走特色化、应用化、国际化的创新发展之路。中国社会经济转型发展最急需的是具有国际视野,具有创新动力,具有应用实践能力和个性特色的人才。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要树立个性化、应用型、创新性和国际视野人才理念。个性化人才理念
具有个性特色是一个人具有独立判断能力的标志,只有当一个人在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判断时,才使他的个性特色得以充分的彰显。因此,尊重个性,是创新教育的第一要义,没有创新精神就难以真正创业。一个人在彰显个性之时,也正是他的主体性得以发挥之际。实现个性化的过程,就是自我肯定的过程。显然,在这个走向自我肯定的过程中,必须有良好的外部氛围给予支持,如果没有环境的默许和鼓励,要形成明显的个性特征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个性品格总是个体在
与环境的互动过程中形成的,甚至可以说是环境塑造的结果。不可否认,个体意志力在其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环境有利与否则对个体成长的快慢和方向产生着决定性的影响。
要进行创新创业教育,首先必须充分尊重个性的价值,要承认“创造性寓于个性之中”这一基本原理。我们知道,健康的
人格寓于富有创造性的个性之中。为此,在教育中必须开展个性化教学。所谓个性化教学,就是根据每个人的特点进行施教,而非采用统一模式进行灌输。个性化教学说到底,就是尊重每名学生的不同理解方式,而不强求统一。大学要培养个性化人才,就必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因材施教,不能按照一个模子进行统一化培养。这直接挑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因为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都是按照学科专业设计的,并没有照顾到学生个性的特色。在这种模式下,同一个专业的学生都学习一样的课程,选修课的意义也没有彰显。说到底,这仍然是“大一统”培养模式在作祟。进行个性化教学的一个基点就是尊重学生的求知兴趣,因为正是这种兴趣才带动了个体对事物进行深入的探求。探求来自一种内动力,具有很强抗干扰能力。传统教学往往无视学生的独立人格,使学生很难体会到求知的乐趣,学习成了学生为满足外部要求而不得不做的事情,而没有体验到学习是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过程。因此,实施个性化教学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尊重学习者主体性。个性化教学也是实践创新教学的基
本要求。传统的教育方式基本上不承认学习者的主体性,他们所学习的知识与自身的经验是隔离的,只能是一种“死”知识。可以看出,提倡个性化教学与传统的统一化教学是矛盾的。统一化教学强调的同一步调,个性化强调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尤其提倡每个同学都可以有自己的独立的学习方案设计。应用型人才理念
要培养出个性特色的人才,必须走出传统的理论知识传授模式,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发展之路,重点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而非知识接受能力或死记硬背能力。在真正的理解过程中,只有结合每个人的个性特色,尊重每个人的成长背景,知识才可能转化为个体的,才可能使个体与环境之间展开有机的互动,才可能把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这个应用过程,也是激发个体创造性的过程。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个体就开始了一个试错过程,在这个试错过程中,个体必然要借鉴各种资源,那么所学习的理论能否为当下问题解决提供指引就变成了一个重要的考察目标。这一考察过程,就是理论与实际结合过程。由此可以看出,正是因为问题导向和问题的激发,才使理论知识焕发了生命力,没有这个问题解答过程,理论知识就可能始终处于封存状态,因为它缺乏被反思的机遇。因此,培养实践应用能力,必须以问题解答为导向,即必须让学生体验到真实的问题情境,从而把个体的主体性激活。这意味着,要使学生
体验到真实的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关键步骤,这也在考验教师的创造力,考验教师对知识本身的理解力,考验教师是否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故而,尊重学生的个性是在承认学生的主体性前提下实现的,而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就必须主动地走进学生生活,了解学生的发展状况,把握学生的发展需求。否则,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就变成了一句空话。对于教师而言,要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就必须首先使自身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对现实问题的敏感意识,能够面向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思考自己的科研课题与教学内容设计。教师尤其不能把应试教育作为逃避就业压力的策略,借鼓励学生考研来逃避培养学生实际能力的责任。所以,要培养应用型人才,教师首先必须树立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理念。对于高校而言,树立培养应用型人才理念要在教学管理上大力推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统一,反对进行单纯的理论知识传授,鼓励教师积极地提升自己的实践教学素质,主动与实践部门结合,提高自身理论指导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知识不断分化和细化,适合于从事理论创新的人才越来越少了,同时社会对具有实践能力的人才需求则越来越多了。对于多数学生而言,他们并不具有理论兴趣,他们比较感兴趣的是进行应用性的设计和操作。所以,个人的兴趣变化,与社会生产越来越趋向精细化、个性化的过程是基本一致的,这意味着培养应用型人才是高等
教育发展的重点。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教学体系不应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主,而要以实际行业面对的问题为主导。强调“做中学”,强调个体的主动探究,提倡团队教学和研究性教学,提倡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开展教学内容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个成功路径是提倡合作教学,这个合作既包括不同学科教师之间开展合作,也包括校内与校外的合作,特别是与实践部门的合作,不能按照传统的学科分化逻辑进行教学。创新性人才理念
培养创新性人才,是当今中国高等教育的核心命题,是时代的呼唤是需要不断推进的工作,是关系到方方面面的改革事业。对于高校而言,首先需要从观念上进行突破。培养个性化人才、应用型人才,都是围绕培养创新性人才而设计的,可以说,不尊重个性,不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真正创新就不可能。人的创新性寓于独特的个性之中。创新性首先表现为具有强烈的求知兴趣,其次是表现在具有敏锐的批判意识上,再次表现在善于提出新想法新看法并把它们付诸行动中,最后是表现在善于不断地对自我行为进行反思批判和总结提升上。当前,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不仅需要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而且要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具有敏锐的批判思维能力上,因为具有敏锐的批判思维能力能够强化个体的求知兴趣,这种强化是一种内在的强化,效力更具有持久性。所以,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批判性思考能力,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