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示范校.doc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9年度建设工作的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9年度建设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办公厅•【公布日期】2019.03.26•【文号】教高厅函〔2019〕22号•【施行日期】2019.03.2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9年度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厅函〔2019〕2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进一步深入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切实发挥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以下简称示范校)的示范引领作用,现就做好2019年度示范校建设工作通知如下。
一、工作任务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紧密结合,打造“五育平台”,在更高层次、更深程度、更关键环节上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全力打造创新创业教育升级版,引领带动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取得新成效。
二、工作重点(一)建设创新创业教育优质在线开放课程各示范校要结合本校学科专业优势和特色,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创新创业优质教育资源,积极推动高水平教师领衔打造创新创业线上“金课”。
每所示范校2019年度要重点立项建设1—2门创新创业教育优质在线开放课程,并于2019年8月底前完成上线。
(二)建设“专创融合”特色示范课程各示范校要积极优化专业课程设置,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将专业知识传授与创新创业能力训练有机融合,提升学生的专业研发兴趣和能力,为学生从事基于专业的创新创业活动夯实基础。
每所示范校2019年度要重点打造1—2门“专创融合”特色示范课程。
(三)开展师资培训活动各示范校要着力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面向本区域、本类型高校,积极开展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工作。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7.07.04•【字号】教高〔2017〕573号•【施行日期】2017.07.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教高〔2017〕573号各普通高等学校: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豫政办〔2016〕59号)文件精神,为进一步深化我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我厅制订了《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
请各校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按照实施方案要求,认真组织开展各项工作,切实加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努力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
附件:河南省教育厅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河南省教育厅2017年7月4日附件河南省教育厅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豫政办〔2016〕59号)精神,进一步深化我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加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造就一大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结合我省高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推进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为主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以完善条件和政策保障为支撑,推进教学、科研、实践协同育人,汇聚政府、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和学校各方资源,形成培养合力,加快培养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为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和富民强省提供强大的人力智力支撑。
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优秀案例
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优秀案例
1.清华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改革:清华大学通过设立创新创业基地、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组织创新创业比赛等方式,积极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2.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教育改革:北京大学通过改革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引入PBL等方法,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
3. 复旦大学经济学课程改革:复旦大学在经济学教育中注重拓宽学生视野、强化实践能力,通过开设“经济学原理与现实”、“数据科学与经济分析”等课程,为学生提供了更加贴近实际的学习体验。
4. 上海交通大学外语教学改革:上海交通大学采用“外语+”教学模式,将外语教学与其他学科融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和跨学科思维能力。
5. 华东理工大学实验教学改革:华东理工大学通过建设“智能制造实验中心”等实验教学平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
- 1 -。
国家级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评选条件
国家级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评选条件国家级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是指在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和创新创业政策的指导下,学校和社会联动,以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和社会服务水平提高的示范基地。
那么,国家级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究竟应该具备哪些条件呢?1. 使命和愿景国家级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应该明确其使命和愿景,即通过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提升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服务水平。
2. 师资力量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国家级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的重要条件之一。
这支队伍应该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创业经历,在创新创业教育领域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3. 教育资源国家级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需要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包括实验室、创客空间、行业合作基地等,以支持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4. 教育改革基地应该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教育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创业环境中得到锻炼和提升。
5. 产学研合作国家级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需要与企业和科研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相结合。
6. 社会影响力基地在创新创业教育领域应该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能够为社会提供优质的创新创业人才和服务。
7. 教育质量国家级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应该有较高的教育教学质量,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和实践能力提升是评价基地的重要指标之一。
总结回顾:国家级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评选条件的确立,是为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和社会服务水平提高的需要。
在评选条件方面,使命和愿景、师资力量、教育资源、教育改革、产学研合作、社会影响力和教育质量等是关键考量因素。
只有具备这些条件的基地,才能成为国家级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示范基地,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和服务社会发挥更大作用。
个人观点:国家级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的评选条件的确立,有利于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社会需求的满足。
创业创新教育典型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创新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
为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我国高校纷纷开展了创新创业教育。
本文以XX大学为例,探讨其“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其成功经验及启示。
二、XX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XX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该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导向,以实践为载体,以服务社会为宗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课程体系改革XX大学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体系,开设了一系列创新创业课程,如《创新思维与创业实践》、《创业项目设计与评估》等。
同时,鼓励学生选修跨学科课程,拓宽知识面,提升综合素质。
2. 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XX大学建设了多个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包括创新创业实验室、创业孵化器、创新创业大赛等。
这些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3. 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XX大学注重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聘请了一批具有丰富创业经验和教学经验的教师担任创新创业课程主讲教师。
此外,学校还邀请企业导师、投资人等业界精英为学生授课,为学生提供实际案例和实战指导。
4. 创新创业竞赛与项目孵化XX大学定期举办创新创业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竞赛内容涵盖科技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社会创新等多个领域。
学校还为优秀项目提供孵化支持,帮助学生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5. 校企合作与产学研结合XX大学积极与企业合作,开展产学研结合项目。
学校与企业共同设立研发中心、实验室等,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践机会。
同时,学校鼓励教师与企业合作,开展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三、成功经验与启示1. 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XX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
学校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创新创业课程和实践机会,让学生在自主选择中发展自己的潜能。
安徽工业大学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安徽工业大学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探索窦贤琨祝小迁(安徽工业大学团委)摘要:大学生创新创业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高校的重要职责。
安徽工业大学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已取得了显著成效。
通过完善创新创业工作机制和制度,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建设创新创业基地,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和竞赛,加强创新创业典型宣传不断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实践创新创业是解决青年就业问题、培养创新型青年人才的重要途径,是社会经济科学发展的基本需求。
如何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成为高等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公众共同关注的一个公共问题[1]。
多年来,安徽工业大学多措并举,积极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学校按照“搭建平台、积极引导、典型示范、重在普及”的工作思路,坚持“强基础、重能力、抓创新、促创业”的培养原则,围绕“抓创新强学生素质,抓创业促学生就业”基本任务,以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SYB培训等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不断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素质;以“挑战杯”系列竞赛、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等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不断扩大学生科技创新参与面;以大学生创业工作站和大学生创业实训基地为科技创新创业孵化平台,积极引导大学生科技成果向社会生产力转化,促进大学生踊跃走向科技创业之路,不断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一定的成效。
一、完善创新创业工作机制和制度,推动大学生自主创业(一)高度重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安徽工业大学2004-2007年发展规划”中提出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作为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
从此,创新创业工作进入了实质运作阶段。
学校从校级到院级都成立了创新创业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制定有配套的制度和支持政策,设立有创新创业活动专项经费。
校团委和教务处、就业指导中心、工程实践中心与创新教育中心等多部门联动,密切配合,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研究制定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创业教育)”方案。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认定工作指导标准
实践
训练
5.1建设了能够集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平台;
5.2专业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创业实验室和训练中心等基本覆盖相关专业学生;
5.3校内科技创新资源原则上向全体在校学生开放;
5.4结合学科专业实际,依托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和小微企业创业基地等,建设了一批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10
管理
机制
2.1成立了由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分管校领导任副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部署相关工作;
2.2建立了教务部门牵头,学生工作、团委等部门齐抓共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机制,明确专人负责,并定期研究相关工作。
5
课程
建设
3.1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相关专业课程;
3.2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了研究方法、学科前沿、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并纳入了学分管理;
6.4出台了弹性学制相关规定,允许学生休学创新创业;
6.5设立了创新创业奖学金;
6.6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在评先评优、提前毕业、免试保研等工作中予以认定加分。
10
教师
队伍
7.1建立了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队伍;
7.2聘请知名科学家、创业成功者、企业家、风险投资人等各行各业优秀人才担任创新创业课授课或指导教师;
5.5积极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5.6组织举办或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科技创新、创意设计、创业计划等专题竞赛,并获得优异成绩;
5.7成立了学生创新创业协会、创业俱乐部等,校园创新创业文化建设效果明显。
15
教学
管理
6.1设置了合理的创新创业学分;
6.2基本建立了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
2023年度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优秀案例优秀名单
2023年度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优秀案例优秀名单2023年度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优秀案例优秀名单2023年度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优秀案例评选结果已经出炉,本次评选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校提交的近千份教育教学改革案例,最终评选出了一批优秀的案例名单。
这些案例涵盖了教学模式创新、课程建设优化、学生素质培养等多个方面,展现了我国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
在本次评选中,多所知名高校的案例脱颖而出,其中不乏一些非常具有代表性和启发性的案例。
下面我们将就其中几个典型案例进行介绍和分析,以期能够更好地了解2023年度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优秀成果和值得借鉴的经验。
1. 清华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案例》在清华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一直是学校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
该校教育教学改革案例中,不仅包括了一系列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方案,还有相关的课程评价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机制。
在该案例中,清华大学通过多方合作,在教学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创新,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多的创新创业实践机会,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 北京大学《跨学科课程建设案例分析》北京大学提交的《跨学科课程建设案例分析》也是本次评选中的一大亮点。
该案例详细介绍了北京大学在跨学科课程建设方面的实践经验和成果。
案例中指出,跨学科课程的开设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多元化的知识需求,拓展学科边界,促进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此举,学校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更好的平台和机会。
3. 上海交通大学《课程评价与师生互动优化案例》上海交通大学提交的《课程评价与师生互动优化案例》也备受好评。
该案例中,上海交通大学详细介绍了该校在课程评价和师生互动方面的一系列改革措施。
案例中提到,通过改进课程评价机制和优化师生互动方式,学校成功增强了教学质量保障的能力,提高了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效果,为教学、学习和研究活动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江西省教育厅关于开展江西省级创新创业学院、省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
江西省教育厅关于开展江西省级创新创业学院、省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西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22.06.24•【字号】•【施行日期】2022.06.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其他规定正文江西省教育厅关于开展江西省级创新创业学院、省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各高校: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1〕35号)、《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赣府厅发〔2022〕9号)等文件精神,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加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纵深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有关要求,省教育厅决定开展省级创新创业学院(以下简称双创学院)、省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以下简称实践基地)的建设工作。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标面向全省普通高校,重点围绕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课程教材建设、师资培训等工作,整合校内外教学资源,建设8个双创学院,重点围绕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筛选、培育、孵化创新创业项目等工作,整合校内外实践资源,建设12个实践基地,打造区域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示范区和创新创业实践基地。
二、建设任务1.形成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本模式。
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与实践教育有机融合,与“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深度结合,深入探索问题导向型、项目引领型的教育教学模式,建设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2.优化创新创业教育资源配置机制。
全面有效统筹校内外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汇聚各类政策、场地、人力、资本等资源,强化区域内创新创业教育资源互促互补,实现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特色化差异化发展。
“创意-创新-创业”三段进阶式研究生“双创”教育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创意 -创新 -创业”三段进阶式研究生“双创”教育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摘要:在当前国际形势紧张、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加强国内产业链内循环建设是至关重要的任务,“双创”便是构建内循环的重要工具之一,高校“双创”教育也面临新的挑战。
在“新财经”背景下,本文以西南财经大学为例,总结当前高校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教学范式并反思存在的问题,基于此提出“创意-创新-创业”三段进阶式研究生“双创”教育教学模式,具体实施包括三个阶段:创意-创意转化培养、创新-创新能力培养与创新-创业实践孵化,三个阶段依次递进,无缝衔接。
高校“双创”教育教学应当以现有理论为基础,实事求是,从本校实际出发寻求教师与学生两端改进的突破口;另一方面高校也应当继续积极创新实践,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在实践中才能把握住改革的方向,实现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模式的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教学范式;创意-创新-创业;进阶式“双创”教学模式1 研究背景与意义1.1 现状与问题提出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科技水平已成为了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衡量指标,而科技进步关键就在于技术创新。
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双创”指的是创新和创业,而“双创”教育指的是高校通过向学生教授创新创业基础理论与实践经验,并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发现并最终创业的过程,创新创业教育不仅包括创新创业理论学习,更包括创业意识培养、创新培育、创业支持等。
高校作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基地(李胜利,2017),关注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对提升高校课堂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研究经历了20余年的发展,在政府主导下各高校也开始越来越重视“双创”教育资源整合,“双创”教育活动也从传统的以促进就业为目的转变为以研究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内涵式、深入式培养为目的,也延伸出了包括讲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
除此以外,新时代也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新要求。
自教育部开始大力开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四新”建设以来,各大财经类院校顺应新文科建设要求,提出了“新财经”理念。
高校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析
高校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析摘要:在“双创”背景下,各高校不断更新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探寻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最佳路径。
本文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为出发点,从小组教学、引入学生实践环节、借鉴项目教学方式、更新教学案例、创建创新创业活动室等几个层面探析更合理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学创新;教学方法;改革探析创新是社会改革的动力,是高校教育培养人才必备的重要素养。
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已经上升为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国家重大战略举措,同时也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全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近年来高校的一项重要教学改革,特别是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的提出、国家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实施,要求高校教育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从2016年起教育部专门发文要求所有高校都要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对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并纳入学分管理。
在“双创”教育的大背景下,各高校都在努力建设、不断完善“双创”课程教学体系,更新教学方法。
如何进行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改革,布局好高校今后的“双创”教育工作,是各大高校教学改革者们深深关切的问题。
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育工作者,如何优化课程教学方法,真正体现“双创”教育的实用价值,如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真正实现“双创”教育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一直是长期思考和十分关注的问题。
既然该课程的教学宗旨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在实际教学中,适时地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创新的姿态呈现给学生,是创新创业课程应该有的面貌。
一、改变以往大课堂上课模式,实行分小组教学以往课堂教学模式相对简单、单一,就是同一专业的学生在同一教室进行统一教学。
由于高校扩招,一个班级平均人数5人以上,这种“一对多”的教学模式,教师很难实现全面的教学管理和因材施教。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申请书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申请书一、项目背景与目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成为了当前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
为了培养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我校计划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本项目的目标是通过探索新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二、项目内容与计划1. 项目名称: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本项目计划在校内建设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提供一个实践环境,让学生能够实际参与到创新创业项目中,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2. 项目计划:- 第一阶段:基地建设在第一阶段,我们计划配备必要的设备和资源,搭建一个符合实践需求的实践基地。
该基地将提供场地、设备和导师支持等资源,以满足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需求。
- 第二阶段:实践活动开展第二阶段将组织一系列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如创业讲座、企业参观、项目开发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升。
- 第三阶段:实践成果展示在第三阶段,将举办创新创业成果展示活动,邀请行业专家和企业代表参与,评估学生实践成果,为他们提供宝贵的反馈和建议。
三、项目预期效果通过本项目的实施,我们期望达到以下效果:1. 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提高综合素质;2.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3. 培养学生的市场洞察力和创新思维,为他们将来的创业之路奠定基础;4. 打造一个与社会企业紧密对接的创新创业平台,促进产学研合作。
四、项目实施方案1. 项目组织架构本项目的组织架构包括项目负责人、教师指导团队、管理团队和实践基地导师。
项目负责人为项目的最终决策者,教师指导团队负责项目的具体教学设计和指导,管理团队负责项目的组织和管理,实践基地导师负责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
2. 项目实施步骤- 步骤一:项目立项与组织架构确定- 步骤二:基地建设与资源准备- 步骤三:实践活动开展与管理- 步骤四:实践成果展示与总结五、项目预算本项目的预算主要包括设备采购费用、人员培训费用、实践活动经费等。
深化创新创业(双创)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深化创新创业(双创)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湖南省教育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湖教高〔2015〕16号)和湖南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推进会精神,全面深化我院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强力推进“创新强校”,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特修订完善本方案。
一、总体思想(一)指导思想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树立“双创”教育理念,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我院实施“创新强校”工程的突破口、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促进高职教育与地方经济、社会紧密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应用型、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基本思路坚持立德树人、优化人才培养的原则。
树立“双创”教育理念,推进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分类施教、结合专业、强化实践,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坚持服务需求为宗旨的原则。
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需求,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使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构筑完善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坚持促进就业为导向的原则。
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培养学生敢为人先、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创业、就业。
坚持问题导向、补齐短板的原则。
以解决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为导向,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健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改进考核方式,突破人才培养薄弱环节,打造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的特色和亮点。
坚持校企合作、协同创新的原则。
把开展校企合作、协同创新作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
以深化创新教育改革精神融入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中,助推“创新强校工程”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形成可推广的华商职业学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和制度成果。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正文:----------------------------------------------------------------------------------------------------------------------------------------------------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部属各高等学校,各国家大学科技园: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
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
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
为统筹做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创业基地建设和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现提出以下意见:一、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1.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
在高等学校中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对于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要在专业教育基础上,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把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突出专业特色,创新创业类课程的设置要与专业课程体系有机融合,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要与专业实践教学有效衔接,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学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
学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为进一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提高学生实践与创新创业能力,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和自主创业,根据《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和《XX省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以完善条件和政策保障为支撑,促进教育教学与科技、经济、社会紧密结合,加快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不断提高学校对区域经济调结构转方式促提升的贡献度。
(二)基本原则1.坚持育人为本,提高培养质量。
把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进学校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树立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分类施教、结合专业、强化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人力资本素质,培养具有实践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2.坚持问题导向,补齐培养短板。
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丰富课程、创新教法、强化师资、改进帮扶,推进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突破人才培养薄弱环节,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3.坚持协同推进,汇聚培养合力。
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机制,集聚创新创业教育要素与资源,统一领导、齐抓共管、开放合作、全员参与,形成全校关心支持创新创业教育和学生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环境和文化氛围。
(三)总体目标全面深化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各项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形成科学先进、广泛认同、具有学校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形成较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制度体系。
到XXXX年形成以应用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专业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融通、创新和创业教育贯通、校内校外联通的一体化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投身创业实践的学生显著增加,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提高。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改革研究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改革研究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在“双创”大时代背景之下,高职高专院校在开设创新创业系列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笔者所在高校的教研情况,从课程认知、教材、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资源、考核方式、教学师资等方面对课程进行了教学与实践的探索和改革,为高职高专院校推进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成效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改革;思路就业是民生之本,安邦之策,保障就业有利于实现社会和谐稳定。
目前,在“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时代号角之下,我国经济发展踏上了十四五规划新征程,大学生作为创新创业的主力军,如何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潜能,实现高质量就业创业,从而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显得至关重要。
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个人成长与终身发展,同时也是高校自身发展与改革的内在需求,更是推动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缓解就业压力,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求。
一、高职高专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高校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需要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坚持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树立起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创新创业思想意识。
随着国家十四五规划的宏观部署,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也将重新面临着新的历史任务和发展机遇,创建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体系不仅能够激发当代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潜能,而且能够全面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效能,从而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当前,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虽说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从总体效果来看,仍存在着明显差距和不足,并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覆盖、分层次、差异化创新创业教育,况且,新时代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这对于开辟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适宜创新型国家建设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尤其是高职高专院校实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改革刻不容缓。
哈尔滨学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任务分工表word版本
2016.5
教务处、各学院(部)
2.明确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细化创新创业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制订专业教学质量标准,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把创新创业教育观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1.制订专业教学质量标准
2.修订2017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2016.12
3
2.建立协同育人新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扩大“卓越计划”领域,加强联合培养基地、实践基地建设,完善校校、校企、校地、校所以及国际合作的协同育人新机制,积极吸引社会资源和国外优质教育资源融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开展校企联合培养试点工作
2015.12
3.建立交叉培养新机制。加强学科门类课程、专业大类课程建设,打通一级学科或专业类下相近学科专业的基础课程,开设跨学科专业的交叉课程,探索建立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新机制,促进人才培养由学科专业单一型向多学科融合型转变。
1.整合学校资源,运用网络新媒体,在校内设立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一站式”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设立服务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一站式”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2016.12
团委、招生就业处、教务处、学工处、科研处、房产处、各学院(部)
2.加强专业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创业实验室和实训中心建设,促进实验实训教学平台共享,并向全体学生开放。
成立“哈尔滨学院创业教育指导中心”
2015.12
4
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
1.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体系和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内容的专业课程体系。各专业要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培养目标深度融合,调整课程设置,从入学伊始对大学生进行系统、多样的创新创业教育,使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全过程。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在中国高校教育领域,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改革,正逐步得到广泛关注和推广。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促进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在培养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与目标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在于为学生提供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平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潜能。
目标在于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措施1. 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改革高校应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增设创新创业类课程,包括创业管理、创新设计等专业课程,同时鼓励跨学科合作开设创新创业课程。
同时,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培养实战能力。
2. 建立创新创业孵化基地高校应积极引进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实践平台。
通过与企业合作,提供办公场所和资金支持,为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提供支持与指导。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具有创新创业经验和专业知识的教师,组建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团队。
同时,鼓励教师参与创新创业项目,提升教师的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
4. 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高校要积极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提供创新创业的资源和平台。
通过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创业讲座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并为学生提供宣传和交流的机会。
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现状与问题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度不够紧密,需要进一步加强实践环节,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其次,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需要更好地与社会资源对接,提供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创业课程。
此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体系亟待完善,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准确评估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前景与建议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前景广阔,可以通过加强学校和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加强与国外高校的交流合作,借鉴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经验;加强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申报表
(一)创新激励
学校设立了创新创业工作专项资金,每年投入近200万元,用于场地完善、设备投入、师资培训、资源开发、服务提升等方面,另外投入300万元成立了创业种子基金。设立了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主要资助学生专业科技类社团及其指导教师的科技创新项目,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调研等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设置
2006年,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了《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设有专门的创业模块;2010年,引入了新锦成职业发展教育平台,提供在线创新创业网络教学资源。在专业教学中,多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专业课程设置,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开设了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科技发展史等创业基础类文化素质选修课,以专业为背景开设了市场营销、创业风险管理等创业应用类课程。2015年,及时落实国务院36号文件精神,面向全体在校生开设了《创业基础》公共必修课程,共42学时。借助现代化网络教学资源,将线上学习、考核与线下实践、辅导相结合,实现了在校生全天候、全覆盖学习。
二、创新创业教育
(一)教学改革
学校围绕提高教育质量的总要求,根据人才培养定位,结合教育部36号文件精神,2015年暑期组织各专业重新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帮助学生完成创新知识的构建和创业技能的取得。通过改革现有的专业教育和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创新创业知识和能力;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的创新,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创新创业心理品质;通过教学管理体制的探索,使学生的个性和开创性得到发挥,实行弹性学制,经本人申请和学校评估后,允许学生休学创业。
(二)工作机制
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主管教学副校长、主管学生工作副书记为副组长的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由创业、招生就业、科研、学生、团委等部门和各院系共同参与的创新创业工作联动协调机制,统筹学校创新创业工作。日常工作中,成立了由创业中心牵头负责,招生就业、科研、学生、团委、教务、人事、设备、工会、财务等部门共同组成的创新创业工作联合办公室,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并形成会议纪要,统筹工作,共享资源,成效显著。
【学校方案】南京理工大学关于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方案
【学校方案】南京理工大学关于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方案关于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方案为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部署,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xxxx〕36号)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现就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学校“工程精英和社会中坚”的人才培养目标,坚持“育人为本、专业融合、协同推进、内涵发展”的实施原则,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渗透到教育教学各环节,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加快培养更多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为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提供更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
二、总体目标xxxx年,制定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全面启动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在学校“十三五”人才培养规划中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专项计划,强化宣传,营造氛围。
到xxxx年,初步建成有机融合、联动高效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机制,形成配套完备的运行制度体系,立项建设一批创新创业教改项目和重点实践项目,使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到2020年,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产生一系列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成果,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参与教师科研和参加各类竞赛的学生比例达到80%以上,本科生申请专利、发表论文、竞赛获奖等的总比例达到30%以上,投身创业实践的学生比例达到20%,成功创业的学生比例显著提高,对经济社会的贡献度明显提升。
三、主要任务(一)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根据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和服务面向,立足精英教育,对接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进一步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要求,制定学校专业教学质量标准,在2018年完成制定并实施新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推动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突出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7:
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申报指南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甘政办发〔2015〕161号)精神,全面深化我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宣传推广创新创业好经验好做法,普及创新创业教育,切实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申报条件
(一)顶层设计。
制定并报备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在学校综合改革方案及“十三五”规划中列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相关内容,并明确提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目标、政策和举措;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
(二)管理机制。
落实了创新创业教育主体责任,明确创新创业教育校长负责制,成立了由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分管校领导任副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部署相关工作;建立了教务部门牵头,就业指导、学生工作、团委等部门齐抓共管的创新创业
教育工作协调机制,将创新创业的日常管理工作纳入教学管理体系,形成长效机制;有创新创业服务专门机构。
(三)课程设计。
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相关专业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了通识性创新创业公共课和具有行业特点、与创新创业密切相关的专业课,并纳入了学分管理;建设了创新创业教育慕课、视频公开课等在线开放课程,选课人数达一定规模,教学效果良好;建立了在线开放课程学习认证和学分认定制度;组织编写了创新创业教育相关教材。
(四)教学方法改革。
以学生为主体,广泛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小班额教学覆盖面广,学生受益面大;改革考核内容和方式,探索实施非标准答案考试等。
(五)实践训练。
建设了能够集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平台;专业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创业实验室和训练中心等基本覆盖相关专业学生;校内科技创新资源原则上向全体在校学生开放;结合学科专业实际,依托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和小微企业创业基地等,建设了一批学生校外实践基地;积极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组织举办或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科技创新、创意设计、创业设计等专题竞赛,并获得优异成绩;成立了学生创新创业协会、创业俱乐部等,校园创新创业文化建设效果明显。
(六)教学管理。
设置了合理的创新创业学分;基本建立了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为有意愿有潜质的学生制定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计划,建立了创新创业档案和成绩单;出台了弹性学制相关规定,允许学生休学创新创业;设
立了创新创业奖学金;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在评先评优、提前毕业、免试保研等工作中予以认定加分。
(七)教师队伍。
建立了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队伍;聘请知名科学家、创业成功者、企业家、风险投资人等各行各业优秀人才担任创新创业课授课或指导教师;建立了创新创业导师库(校外导师应占一定比例),并制定了相应管理规范;面向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相关培训;建立了相关专业教师、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开展研发和成果转化制度。
(八)资金保障。
安排了专门资金,用于支持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资助学生创新创业、科研训练项目,支持在校学生开展创新科研工作。
(九)特色示范。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特色鲜明,相关工作示范辐射引领作用明显,具有较强影响力;形成了一些具有本校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成果。
凡已经认定为省级及以上示范高校称号的学校不再重复申报。
三、认定程序
符合申报条件的高校,于5月5日前向省教育厅报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申报表》和相关支撑材料,省教育厅根据《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申报指南》所列条件,结合工作实际,组织专家严格评审,并对评审结果进行公示,确定我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并给予一定的建设经费支持。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申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