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鲜菇工厂化栽培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鲜菇工厂化栽培技术

摘要从生产工艺流程、栽培料配方、装瓶、灭菌冷却、品种选择、接种、发菌、搔菌、催蕾、出菇管理、采收等方面总结海鲜菇工厂化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海鲜菇;工厂化;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46.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6-0095-01

海鲜菇属低温型草生菌,是一种具有很高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深受消费者青睐的食用菌珍品。该菇形态美观,质地脆嫩,味道鲜美,近年来在日本享有“闻则松茸,食则玉蕈”之誉。江苏睢宁地区经过多年的栽培实践,已探索出海鲜菇工厂化生产较为完整的栽培技术。

1 栽培料配方

栽培料配方有2种:①粉碎的玉米芯65%、粉碎的棉籽壳15%、麸皮12%、玉米粉5%、石膏粉1.5%、石灰1.5%、含水量65%。②粉碎的玉米芯80%、麸皮12%、玉米粉5%、石膏粉1.5%、石灰1.5%、含水量65%。这2个配方与睢宁地区玉米面积大的实际相适用,可以就地取材,有利于节约成本,提高效益。

2 装瓶(袋)

海鲜菇工厂化生产,装料瓶采用800 ml的聚乙烯塑料瓶,内容物的重量为550~600 g,干料250 g左右,培养料含水量为65%。搅拌好的培养料由提升机送至装瓶机的料斗再由自动装瓶机组自

动装料,调节装瓶机组中的打孔机,使孔穴能达到距瓶底2~3 mm 处,培养料基面距瓶口15 mm左右,瓶肩与瓶颈不能有间隙,装料松紧度要均匀一致,菌瓶装好之后,由自动加盖机加盖。塑料袋选用折径17 cm、长30~33 cm的低压聚乙烯折角袋,每袋装干料500 g左右。料高18 cm,装袋松紧适中,袋中央用直径2.0 cm钢筋打一个圆柱形的孔道,距袋底3 cm处(切勿打到袋底并刺破袋子),最后扎口。打空洞可以使袋中央的料被充分分解利用,且有利于发菌时积累在料中的废气及时排出菌包。打孔时,动作不要过快,应匀速打正,并在钢筋上做好深度标记,以免打破袋底[1]。

3 灭菌冷却

灭菌的目的不仅是杀死存在于培养基内部的微生物,而且还有通过加热加压把培养基变成菌丝易分解和吸收状态的作用。工厂化生产采用高压蒸汽灭菌,即通过提高蒸汽的温度来灭菌。灭菌时,首先需将锅内的冷空气全部排除,否则,即使压力表上的压力已达到要求,灭菌锅内的温度也达不到所需的温度。排除冷空气的方法是加热后当压力表上指针上升到0.5 kg/cm2时,打开排气阀,放气至指针仍回到“零”的位置。灭菌的时间是以排除冷空气后,压力回升到1.5 kg/cm2时才开始计算,此时温度可达到121~128 ℃,在此温度下,维持1 h。灭菌后所有栽培瓶(袋)内部都要冷却至海鲜菇菌丝的培养温度(30 ℃以下)才能接种,高温时接种,真姬菇菌丝的成活很缓慢,还会引起菌丝老化和杂菌侵入。

4 选择优良品种

睢宁地区曾引进多种海鲜菇品种进行试种,结果显示闽真2号、玉秀98品质优良,产量较高、适宜工厂化栽培。

闽真2号白真姬菇菌丝体浓密粗壮,菌丝体洁白,无论是母种、原种、栽培种均可在较短时间内长满斜面或菌袋。一般生长周期为100~110 d,后熟期较长,在温光刺激条件下,原基形成快,出菇整齐。

玉秀98形态美观,质地脆嫩,又被称为蟹味菇、蟹菇、海鲜菇等,其营养价值丰富,富含17种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7种。该品种子实体发育温度范围8~20 ℃,最适宜温度13~18 ℃,出菇整齐,一般可用棉籽壳和木屑等多种常规栽培原料进行栽培,转化率可达80%以上,适宜工厂化规模栽培。

5 接种

培养料经高温灭菌后,极易感染杂菌,工厂化接种是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接种时仔细检查所使用的菌种是否有杂菌污染及生长不良现象,菌种的菌龄一般界定在发菌满瓶后再加10~15 d,并伴有生理成熟迹象,菌丝体截面呈淡米色或淡粉油色。接种前,用高锰酸钾溶液洗涤原种瓶外壁,接种人员需穿戴经过清洗并消毒的衣帽、鞋和口罩,通过风淋室洁净后方可进入接种室,用自动接种机进行接种。

6 发菌

海鲜菇的子实体有先在菌种层上分化出菇的习性,用塑料瓶盖里侧凹下的部分将菌种压成馒头形,并将周围的菌种也由盖子里侧轻

压一下。

6.1 温湿度调控

不同品种的海鲜菇,其营养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有所不同,一般在22~25 ℃时生长最旺盛,此时其代谢产生的热量使培养基内部温度比外界高1.5~3.0 ℃。同时,因旺盛代谢使局部的co2浓度上升,因此要对培养室内的温度进行调整,降至20~22 ℃。

6.2 适当通风和黑暗培养

发菌过程中,从瓶(袋)中排出的co2浓度,在接种后17~20 d 达到最高。因此,应用热交换式通风装置使室内co2浓度维持在0.4%以下。培养过程中,如室内有光照,馒头型的菌种部分容易发生菇蕾,因此培养过程中要尽力保持黑暗状态。菌丝培养是不断增加营养菌丝生物量的过程,在工厂化高效栽培中,接种35~40 d菌丝就完全长满菌瓶,但真姬菇菌丝发满菌瓶后仍需继续培养40~50 d,即完成生理成熟(后熟)。后熟期间,培养基的含水量上升也变得非常缓慢,菌种部分容易干掉,所以室内空气湿度要维持在70%以上[2-3]。

7 搔菌

搔菌是促进菌床表面形成菇蕾的重要环节,搔菌质量的好坏影响着子实体的形成和产量。搔菌实际上是促进培养料基面受到机械作用的刺激促使菌丝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移的作业,采用专用搔菌机,将培养料面中央用爪形刀刃旋转压下,主要将培养基料面四周搔除,形成环沟,环沟距瓶口的距离为15~20 mm,使料面呈圆

丘状。搔菌后,为了防止出菇初期培养料表面过于干燥,需往菌瓶内注水,约经1 h后全部倒掉,使环沟内不要有积水,否则,不仅会推迟菌丝的恢复与再生,还会增加受细菌等杂菌污染的概率。

8 催蕾

催蕾是通过温度、湿度、气体、光线等调节,促使真姬菇尽快现蕾的一种出菇方法。搔菌、注水、排水结束后,把栽培瓶放在14~16 ℃、相对湿度90%以上的环境中,使菇蕾形成。从搔菌到催蕾这段时间,要用有孔的塑料薄膜等作覆盖材料,既能表面保湿,又能通风换气。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0.1%~0.2%;菇蕾发生初期需1~10 lx、菇蕾发生中后期需50~100 lx的光照度,进行间歇控制。

9 出菇管理

9.1 温度控制

海鲜菇子实体在8~22 ℃温度范围内均能生长,8~10 ℃的温差刺激有利于其子实体的快速分化,并可以增加菌芽的密度,子实体分化发育的适宜温度为12~18 ℃,最适温度为14~16 ℃。

22℃以上、8 ℃以下难以分化出子实体,成盖期以后,在22~25 ℃的高温及5~8 ℃的低温下仍能够缓慢生长,若长期处于这种逆境下,子实体会出现变态现象,低温造成菇盖畸形,大脚菇;高温使菇柄徒长,菌盖下垂,菇盖开伞很快,盖的厚度变薄,颜色变淡变白等。所以在管理中,当原基或菇蕾出现以后,栽培车间的温度应控制在14~16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