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
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
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更好地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维护银行业金融资金的安全,完善银行业电子银行服务,规范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电子银行业务,是指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采取电子形势手段或网络通信技术方式,为客户提供储蓄、支付、结算等各类金融服务的行为。
第三条电子银行应当依据国家法律法规,遵守本办法,开展业务活动。
第二章电子银行活动第四条电子银行应当按照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及地方监管机构的规定,符合客户的需求,依法开展电子银行业务活动,包括但不限于:(一)网上银行、手机银行、自动柜员机银行服务,以及与其他银行及金融机构互联互通的服务;(二)向客户提供转账支付、实时回收、信息查询、账户迁移等便民服务;(三)提供多种形式的保证措施,确保客户的资金安全;(四)提供特定目的的结算服务,如优惠活动、促销活动、电子发票等;(五)提供客户的网上投资理财服务;(六)提供符合有关规定的信息咨询服务;(七)支持以电子金融业务为基础的符合国家及有关规定的银行相关业务。
第三章客户管理第五条电子银行应当建立客户资料资格审查、客户关系维护管理等机制,认真履行维护客户合法权益的义务。
第六条电子银行应当建立风险识别、客户行为监督和报告等机制,落实反洗钱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发现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可疑转账支付的,应及时上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和有关监管机构。
第七条电子银行应当建设客户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客户信息的实时维护和更新,确保客户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第八条电子银行应当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加强网络安全防护,防范网络攻击,确保安全账户交易。
第九条电子银行应当采用多重认证体系,加强访问控制,建立监控系统,测试应用程序漏洞,确保安全运行。
第十条电子银行应当全面实施系统备份、业务备份及灾备措施,确保客户账户及其资金安全。
第五章投诉处理第十一条电子银行应当建立专业的客户投诉处理机制,落实客户投诉处理职责,妥善处理客户投诉。
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
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06年第5号)《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已经2005年11月10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第40次主席会议通过。
现予公布,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
主席刘明康二○○六年一月二十六日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电子银行业务的风险管理,保障客户及银行的合法权益,促进电子银行业务的健康有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电子银行业务,是指商业银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利用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通讯通道或开放型公众网络,以及银行为特定自助服务设施或客户建立的专用网络,向客户提供的银行服务。
电子银行业务包括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开展的银行业务(以下简称网上银行业务),利用电话等声讯设备和电信网络开展的银行业务(以下简称电话银行业务),利用移动电话和无线网络开展的银行业务(以下简称手机银行业务),以及其他利用电子服务设备和网络,由客户通过自助服务方式完成金融交易的银行业务。
第三条银行业金融机构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设立的外资金融机构(以下通称为金融机构),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开展电子银行业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以及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银监会)批准设立的其他金融机构,开办具有电子银行性质的电子金融业务,适用本办法对金融机构开展电子银行业务的有关规定。
第四条经中国银监会批准,金融机构可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开办电子银行业务,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企业、居民等客户提供电子银行服务,也可按照本办法的有关规定开展跨境电子银行服务。
第五条金融机构应当按照合理规划、统一管理、保障系统安全运行的原则,开展电子银行业务,保证电子银行业务的健康、有序发展。
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规定
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规定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银行业务在金融领域的地位日益凸显。
为了规范电子银行业务的开展,保障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与安全,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规定。
这些规定涵盖了电子银行业务的各个方面,包括业务准入、风险管理、客户权益保护等,对于促进电子银行业务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在业务准入方面,管理办法规定了严格的条件和程序。
开展电子银行业务的金融机构必须具备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安全保障措施以及专业的技术和管理团队。
同时,还需要向监管部门提交详细的申请材料,包括业务规划、风险评估报告、应急处理预案等。
只有经过监管部门的审批并获得相应的许可,金融机构才能正式开展电子银行业务。
这一规定旨在确保只有具备足够实力和能力的金融机构才能进入电子银行业务领域,从而降低潜在的风险。
风险管理是电子银行业务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管理办法要求金融机构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对电子银行业务面临的各类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评估和控制。
例如,对于网络安全风险,金融机构必须采取先进的加密技术、防火墙等措施,保障客户信息和交易数据的安全;对于操作风险,要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和内部审计制度,防止人为失误和违规操作;对于市场风险,要加强对电子银行产品和服务的定价管理,合理控制利率、汇率等风险。
此外,金融机构还需要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和压力测试,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风险隐患。
客户权益保护是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的重中之重。
规定明确了金融机构在客户信息保护、服务质量、收费标准等方面的责任和义务。
金融机构必须采取严格的措施保护客户的个人信息,防止信息泄露和滥用。
在服务方面,要保证电子银行系统的稳定运行,及时处理客户的咨询和投诉,为客户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在收费方面,必须做到收费透明、合理,不得擅自增加收费项目或提高收费标准。
同时,金融机构还应当向客户充分揭示电子银行业务的风险,帮助客户做出理性的决策。
银保监会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
银保监会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
金融监管体制是金融监管的职责划分和权力分配的方式和组织制度。
国际上主要的金融监管体制可分为双线多头监管体制、一线多头监管体制和单一监管体制。
金融监管体制是各国历史和国情的产物。
确立监管体制模式的基本原则是,既要提高监管的效率,避免过分的职责交叉和相互掣肘,又要注意权力的相互制约,避免权力过度集中。
在监管权力相对集中于一个监管主体的情况下,必须实行科学合理的内部权力划分和职责分工,以保证监管权力的正确行使。
2018年4月27日,《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业内简称“资管新规”。
资管新规打破刚性兑付、禁止多层嵌套、抑制通道业务等主要政策标准的确立将推动资管行业发展重回本源,以稳健投资策略为主的持牌机构将迎来重大战略利好。
国家想发展经济,首先就是钱的问题,有了钱,政府机关就能给公务员发工资,国家各项政策能够落实,跟钱有关系的国家机构分为两类——金融机构和政府机构。
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基本管理办法
附件:ⅩⅩ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基本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ⅩⅩ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ⅩⅩ银行)电子银行业务管理,确保电子银行业务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人民银行《电子支付指引》、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规范我行电子银行业务经营和管理的基本准则,是各类电子银行业务规章制度的基本依据,各类规章制度内容均不得与本办法相抵触。
ⅩⅩ银行电子银行业务规章制度体系由基本管理办法、综合管理办法和专项管理办法、操作规程和实施细则组成。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电子银行业务是指我行利用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通讯通道或开放型公众网络,以及银行为特定自助服务设施或客户建立的专用网络,向客户提供的银行服务。
第四条电子银行业务发展坚持以下原则:统一规划、渠道协同:围绕全行发展战略目标,结合电子银行业务发展实际,整体规划电子银行业务发展战略,实现电子银行与物理网点以及电子银行各业务的渠道整合和协同服务。
集约经营、讲求效益:构建电子银行精细化管理模式,发挥业务优势实现集约化经营,推进业务经营转型,遵循商业银行运作原则,实现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最大化。
服务客户、创新发展:以服务客户为宗旨,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提高业务创新能力,实现流程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有机结合,不断提高客户服务水平。
依法合规、安全高效:遵照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我行内部规章制度的各项规定,打造安全的运营环境,构建高效的业务发展模式。
第五条本办法适用于ⅩⅩ银行开办和管理电子银行业务的各级机构。
第二章管理职责第六条电子银行业务实行总行统筹、逐级管理、分级经营的管理体制。
各级机构应严格履行工作职责,强化电子银行的业务管理,积极开展业务经营活动。
总行电子银行部作为我行电子银行业务的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全行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规划和规章制度;负责全行电子银行业务准入和产品创新;负责全行电子银行业务宣传和服务支持;负责全行电子银行业务统计分析、考核评价、收费管理、风险管理等经营管理活动。
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
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银行业务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
电子银行以其便捷、高效、低成本等优势,为广大客户提供了更加丰富和个性化的金融服务。
然而,与此同时,电子银行业务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风险和挑战,如网络安全、信息泄露、交易欺诈等。
为了规范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保障客户的合法权益,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安全,制定一套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显得尤为重要。
一、电子银行业务的定义和分类电子银行业务是指商业银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利用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通讯通道或开放型公众网络,以及银行为特定自助服务设施或客户建立的专用网络,向客户提供的银行服务。
电子银行业务主要包括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自助银行以及其他利用电子服务设备和网络,由客户通过自助服务方式完成金融交易的银行业务。
二、电子银行业务的风险管理(一)风险评估银行在开展电子银行业务前,应当对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包括但不限于战略风险、信誉风险、法律风险、操作风险、交易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评估应当考虑电子银行业务的特点、规模、复杂性以及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
(二)风险控制银行应当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安全策略、内部控制制度、应急预案等。
同时,银行应当加强对电子银行业务系统的监测和维护,及时发现和处理风险事件。
(三)风险披露银行应当向客户充分披露电子银行业务的风险,包括但不限于安全风险、交易风险、服务中断风险等。
披露应当以清晰、易懂的方式进行,确保客户能够充分理解和评估风险。
三、电子银行业务的客户服务(一)客户教育银行应当加强对客户的教育,提高客户的风险意识和安全意识,引导客户正确使用电子银行业务。
教育内容应当包括电子银行的安全知识、操作流程、风险防范等。
(二)客户投诉处理银行应当建立健全客户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妥善处理客户的投诉和纠纷。
对于客户反映的问题,银行应当认真调查核实,及时给予答复和解决。
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
附件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本行电子银行业务管理,规范业务处理行为,防范风险发生,促进电子银行业务健康、持续、快速发展,根据《商业银行法》《电子签名法》《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电子支付指引》《网上银行系统信息安全规范》《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支付结算办法》以及监管部门有关规定、规范性文件和相关业务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电子银行业务(简称“电子银行”)是指本行通过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通讯通道或开放型公众网络等方式,向客户提供的账户管理、信息查询、转账汇款、缴费支付、投资理财等离柜金融服务。
包括但不限于手机银行、微信银行及小程序、企业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短信业务等电子渠道。
第三条开办电子银行业务均须执行本办法,凡符合办理电子银行业务条件的本行均应受理。
第二章基本规定第四条本行开展电子银行业务应坚持依法合规的原则,严禁弄虚作假、越权操作、玩忽职守、牟取私利等违规违纪违法行为。
第五条本行开展电子银行业务应遵循“合理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开发”的原则,严格执行新业务、新产品的申请或报备制度,强化合规风险管理。
第六条本行通过电子银行业务平台对外提供产品或服务,应履行以下职责:(一)确保通过电子银行业务平台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二)对产品或服务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估,控制相应风险;(三)制订相应业务制度和产品服务协议等法律文本,其中涉及电子银行业务平台的规定应与本办法相符。
第七条本行通过电子银行业务平台开展产品创新时,应将消费者权益保护要求融入产品开发、业务发展和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一)在产品研发环节,本着易于理解和接受的原则设计业务流程和交易规则,提升产品和服务的易用性;(二)在业务宣传材料制作环节,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形式介绍产品与服务的基本概念、业务规则、风险点与收费政策等;(三)在客户营销环节,详尽讲解产品和服务特征,充分揭示风险,根据客户实际需求、投资偏好、风险承受能力等有针对性地推介产品;(四)在业务签约环节,引导客户认真阅读有关产品和服务的重要协议条款、业务规则、操作注意事项等内容,帮助客户全面了解产品;(五)在客户服务环节,及时解答客户咨询,针对客户实际问题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对于因客户理解偏差而产生的投诉事件,详细讲解银行业务规则,消除客户误解;(六)在产品和服务的售后环节,做好跟踪维护工作,对于因国家政策、监管规章等因素导致的合同条款、产品投向的变化及时告知和解释,将宣教工作贯穿产品和服务存续始终,引导客户合理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规定
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规定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银行业务在金融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保障金融市场的稳定、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以及促进电子银行业务的健康发展,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规定。
这些规定涵盖了电子银行业务的各个方面,包括业务开办、风险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对于规范电子银行业务的运作具有重要意义。
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规定首先对电子银行业务的定义和分类进行了明确。
电子银行业务是指商业银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利用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通讯通道或开放型公众网络,以及银行为特定自助服务设施或客户建立的专用网络,向客户提供的银行服务。
根据服务渠道的不同,电子银行业务主要分为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自助银行等。
在业务开办方面,管理办法规定了严格的准入条件。
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开办电子银行业务前,需要制定详细的电子银行业务发展战略和规划,并建立健全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管理体系。
同时,还需要对电子银行系统进行安全评估,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此外,银行业金融机构还需要向监管部门提交开办电子银行业务的申请材料,包括业务管理制度、风险防范措施、系统安全评估报告等。
只有经过监管部门的批准,银行业金融机构才能正式开办电子银行业务。
风险管理是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规定的重点内容之一。
由于电子银行业务具有开放性、虚拟性等特点,面临着比传统银行业务更多的风险。
因此,管理办法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对电子银行业务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
具体来说,银行业金融机构需要加强对客户身份的认证和识别,防范欺诈风险;加强对电子银行系统的安全防护,防止黑客攻击和病毒感染;建立应急预案,及时处理电子银行业务中的突发事件等。
消费者权益保护也是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规定的重要方面。
管理办法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开展电子银行业务时,充分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和隐私权等合法权益。
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
【金融banker圈】【政策法规】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电子银行业务的风险管理,保障客户及银行的合法权益,促进电子银行业务的健康有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电子银行业务,是指商业银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利用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通讯通道或开放型公众网络,以及银行为特定自助服务设施或客户建立的专用网络,向客户提供的银行服务。
电子银行业务包括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开展的银行业务(以下简称网上银行业务),利用电话等声讯设备和电信网络开展的银行业务(以下简称电话银行业务),利用移动电话和无线网络开展的银行业务(以下简称手机银行业务),以及其他利用电子服务设备和网络,由客户通过自助服务方式完成金融交易的银行业务。
第三条银行业金融机构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设立的外资金融机构(以下通称为金融机构),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开展电子银行业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以及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银监会)批准设立的其他金融机构,开办具有电子银行性质的电子金融业务,适用本办法对金融机构开展电子银行业务的有关规定。
第四条经中国银监会批准,金融机构可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开办电子银行业务,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企业、居民等客户提供电子银行服务,也可按照本办法的有关规定开展跨境电子银行服务。
第五条金融机构应当按照合理规划、统一管理、保障系统安全运行的原则,开展电子银行业务,保证电子银行业务的健康、有序发展。
第六条金融机构应根据电子银行业务特性,建立健全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管理体系和内部控制体系,设立相应的管理机构,明确电子银行业务管理的责任,有效地识别、评估、监测和控制电子银行业务风险。
第七条中国银监会负责对电子银行业务实施监督管理。
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规定
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规定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银行业务在金融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保障金融市场的稳定、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以及促进电子银行业务的健康发展,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规定。
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规定涵盖了多个方面,旨在对电子银行业务进行全面规范和监管。
首先,在准入管理方面,明确了开展电子银行业务的金融机构应当具备的条件和资质。
这包括了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强大的技术支持能力、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等。
只有符合这些严格要求的金融机构,才能获得开展电子银行业务的许可,从而确保了进入市场的机构具备足够的能力和实力来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
在风险控制方面,管理办法规定金融机构必须建立有效的风险识别、评估和监测体系。
对于可能出现的网络攻击、数据泄露、系统故障等风险,要有相应的应急预案和防范措施。
例如,金融机构需要定期进行安全漏洞扫描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并修复潜在的安全隐患。
同时,要加强对客户信息的保护,采取加密、备份等手段确保客户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客户权益保护也是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规定的重要内容之一。
金融机构应当向客户充分披露电子银行业务的相关信息,包括服务内容、收费标准、风险提示等。
客户在使用电子银行业务时,应当享有知情权、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
如果客户在电子银行业务中遭受损失,金融机构要根据具体情况承担相应的责任。
此外,还规定了金融机构应当建立便捷的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处理客户的投诉和纠纷,保障客户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电子银行业务的交易规则也是管理办法规定的重点之一。
对于交易的有效性、认证方式、交易记录的保存等都有明确的要求。
例如,电子交易应当具备可靠的身份认证机制,确保交易的安全性和不可否认性。
交易记录应当完整、准确地保存,以备日后查询和审计。
同时,对于交易中的错误和争议,也规定了相应的处理流程和责任划分。
在监督管理方面,管理办法明确了监管部门的职责和权限。
监管部门有权对金融机构的电子银行业务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对发现的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网上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
网上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发文字号】中国人民银行令[2001]第6号【发布部门】中国人民银行【公布日期】2001.06.29【实施日期】2001.06.29【时效性】失效【效力级别】部门规章中国人民银行令(〔2001〕第6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有关金融法律、法规,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网上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经中国人民银行行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施行。
行长戴相龙二00一年六月二十九日网上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引导我国网上银行业务健康发展,有效防范银行业务经营风险,保护银行客户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特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各类银行机构,包括政策性银行、中资商业银行,以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设立的合资银行、外资银行和外国银行分行。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网上银行业务,是指银行通过因特网提供的金融服务。
第四条银行机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开办网上银行业务,应在开办前向中国人民银行提出申请,经中国人民银行审查同意后方可开办。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外注册的以及港澳台地区注册的机构通过因特网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居民提供网上银行业务,以及除港澳台地区以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机构通过因特网向境外居民提供网上银行业务,均须事前向中国人民银行申请。
第五条中国人民银行负责对银行开办网上银行业务实施日常监督、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
第二章网上银行业务的市场准入第六条开办网上银行业务的银行,应具备下列条件:(一)内部控制机制健全,具有有效的识别、监测、衡量和控制传统银行业务风险和网上银行业务风险的管理制度;(二)银行内部形成了统一标准的计算机系统和运行良好的计算机网络,具有良好的电子化基础设施;(三)银行现有业务经营活动运行平稳,资产质量、流动性等主要资产负债指标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四)具有合格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规定
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规定电子银行业务的快速发展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
为了规范电子银行业务的管理,并保护消费者的权益,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应运而生。
本文将重点介绍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
一、用户身份识别为确保用户的账户安全,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规定,银行在办理用户开户时必须核实用户的真实身份信息。
用户办理电子银行业务时,需要使用相应的身份识别工具,如账户密码、指纹等,以确保用户的身份真实可靠。
二、用户账户管理根据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规定,银行应当提供安全可靠的账户管理系统,以便用户随时查看账户余额、交易记录等信息。
同时,银行也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用户账户的安全,防止用户账户被非法操作或盗取。
三、电子支付电子支付是电子银行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的规定,银行应当提供方便快捷的电子支付方式,如网上支付、移动支付等。
同时,银行也应当加强对电子支付的风险管理,确保用户的资金安全。
四、风险提示和保护措施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规定,银行在办理电子银行业务时应当向用户提供充分的风险提示,并告知用户可能存在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同时,银行还应当建立健全的安全保护体系,及时发现和处理电子银行业务中的安全问题,保护用户的合法权益。
五、争议解决在电子银行业务中,可能会发生用户与银行之间的争议。
根据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的规定,银行应当建立健全的争议解决机制,确保用户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
用户可以向银行投诉或寻求其他解决途径。
六、违规行为的处罚为了维护电子银行业务的正常秩序,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规定,对涉及违规行为的银行或个人将进行相应的处罚。
违规行为包括但不限于盗取用户账户信息、故意传播虚假信息、未经用户授权擅自操作用户账户等。
七、监管责任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规定,银行在开展电子银行业务时应承担相应的监管责任。
监管机构应当加强对电子银行业务的监管力度,确保电子银行业务的健康发展,并保护用户的权益。
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规定
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规定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银行业务已经成为金融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规范电子银行业务的开展,保障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规定。
这些规定对于电子银行业务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规定了电子银行业务的定义和范围。
电子银行业务包括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自助银行等多种形式。
明确的定义和范围有助于金融机构准确把握业务范畴,避免出现业务界定不清的情况。
在风险控制方面,管理办法要求金融机构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
电子银行业务面临着网络安全、系统故障、数据泄露等多种风险。
金融机构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如加密技术、身份认证、风险监测等,来保障客户的资金安全和信息安全。
例如,对于客户的身份认证,必须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如密码、指纹、短信验证码等,以提高认证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客户服务也是管理办法关注的重点之一。
金融机构应当为客户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服务。
当客户遇到问题时,金融机构要及时响应并解决。
同时,要向客户充分披露电子银行业务的相关信息,包括收费标准、服务条款、风险提示等,让客户在知情的情况下自主选择和使用电子银行业务。
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还对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提出了要求。
金融机构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业务流程规范、人员管理、审计监督等。
业务流程要清晰明确,各个环节要相互制约,防止出现内部违规操作。
人员管理要严格,对从事电子银行业务的员工进行培训和考核,确保其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审计监督要定期进行,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在市场准入方面,管理办法规定了金融机构开展电子银行业务的条件和程序。
金融机构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实力、风险管理能力和客户服务能力,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批后,才能开展电子银行业务。
这有助于保障电子银行业务市场的有序竞争,防止一些不具备条件的机构盲目进入市场,给金融消费者带来风险。
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DOC
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电子银行业务的风险管理,保障客户及银行的合法权益,促进电子银行业务健康有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电子银行业务,是指金融机构利用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通讯渠道和公众网络,以及银行为特定自助服务设施或客户建立的专用网络提供的银行业务。
电子银行业务包括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开展的银行业务(以下简称“网上银行业务”)利用电话等声讯设备和电信网络开展的银行业务(以下简称“电话银行业务”),利用移动电话和互联网开展的银行业务(以下简称“手机银行业务”),以及利用其他外部电子服务设备提供的由客户自助服务的银行业务。
第三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以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设立的外资金融机构,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开展电子银行业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以及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银监会)批准设立的其他金融机构,开展有关电子金融服务业务,适用本办法对金融机构开展电子银行业务的有关规定。
第四条经审查批准,银行业金融机构、外资金融机构可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开办电子银行业务,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企业、居民等客户提供电子银行服务。
第五条开展电子银行业务的金融机构,应当按照合理规划、统一管理、保障系统安全运行的原则,加强对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的管理,保证电子银行业务的健康、有序发展。
第六条开办电子银行业务的金融机构应根据电子银行业务的特性,建立健全电子银行业务的风险管理体系和内部控制体系,设立相应的管理机构,明确电子银行业务管理的责任,有效地识别、监测和控制电子银行业务风险。
第七条中国银监会统一负责对境内及跨境电子银行业务实施监管。
第二章申请与变更第八条金融机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开办电子银行业务,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报经中国银监会审查批准。
中国农业银行网上银行业务管理办法(暂行)-农银发[2002]52号
中国农业银行网上银行业务管理办法(暂行)正文:---------------------------------------------------------------------------------------------------------------------------------------------------- 中国农业银行网上银行业务管理办法(暂行)(2002年4月1日农银发[2002]52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中国农业银行(以下简称农业银行)网上银行业务的管理,规范网上银行业务操作,保证网上银行业务健康有序地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国人民银行《网上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支付结算办法》和《中国农业银行网上银行业务章程》等相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农业银行网上银行以因特网为传输媒介,向客户提供信息、金融及衍生服务。
客户通过网上银行可以办理查询、转账、支付等各种业务。
第三条农业银行网上银行遵循“集中管理、分级负责、确保安全、讲求效益”的原则。
集中管理:农业银行总行建立全国网上银行中心,提供统一的网上银行服务界面,采用集中统一的管理模式,开展网上银行业务。
确保安全:农业银行采用业务、技术双重安全机制,保障网上银行系统运行和客户资金安全。
讲求效益:对网上银行客户和产品的开发实行效益论证,进行投入与产出的分析,把短期收益和长期收益、直接收益与间接收益统筹考虑,力求实现综合收益的最大化。
第四条网上银行经营资格审批:一级分行开办网上银行业务由总行统一审批,一级分行辖内机构开办网上银行业务由分行自行审批,报总行备案;各分行网上银行新业务需求由总行统一审批,立项开发。
第五条凡办理农业银行网上银行业务均需遵循本管理办法。
第二章基本规定第六条农业银行网上银行提供以下服务:(一)账务查询服务:账户状态和余额的查询、历史交易明细查询、对公业务查询、票据查询等。
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规定
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规定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银行业务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和经济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保障电子银行业务的安全、规范和有序开展,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办法规定。
这些规定对于保护消费者权益、防范金融风险以及促进电子银行业务的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电子银行业务的定义和分类是管理办法规定的重要基础。
电子银行业务通常包括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自助银行等多种形式。
网上银行让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在家就能办理各种金融业务,如转账汇款、账户查询、理财购买等。
手机银行则将银行服务装进了我们的手机,随时随地都能进行操作。
电话银行通过拨打特定的电话号码,根据语音提示完成业务办理。
自助银行则以 ATM 机、自助终端等设备为载体,提供 24 小时不间断的服务。
在安全管理方面,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规定了严格的要求。
银行等金融机构必须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保障电子银行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这包括对网络安全的防护、数据的加密存储和传输、身份认证机制的完善等。
例如,在用户登录时,通常需要输入用户名、密码、验证码,甚至可能会用到指纹识别、面部识别等生物特征认证技术,以确保是用户本人在操作。
同时,金融机构还需要建立应急处置机制,及时应对可能出现的安全事件,如网络攻击、数据泄露等,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
客户服务也是管理办法规定的重点之一。
金融机构应当为客户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服务。
在客户开通电子银行业务时,应当清晰明确地告知客户相关的权利、义务和风险。
对于客户的咨询和投诉,要及时、认真地处理和回复。
此外,还应当为客户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指导,帮助客户熟悉和正确使用电子银行服务。
比如,有些银行会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操作指南和常见问题解答,或者通过线下的网点开展培训活动。
风险管理是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规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金融机构需要对电子银行业务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
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都在管理的范畴之内。
中国银行电子银行服务管理办法(暂行)-中银零[2000]69号
中国银行电子银行服务管理办法(暂行)正文:---------------------------------------------------------------------------------------------------------------------------------------------------- 中国银行电子银行服务管理办法(暂行)(2000年5月18日中银零[2000]69号)为规范电子银行服务业务,向客户提供标准化的服务,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电子银行服务的对象持有中国银行长城借记卡并与我行签署电子银行服务协议书的客户。
二、电子银行服务的范围主要包括:各类账户之间的转账、银券服务、代收代付、金融信息查询、各类个人账户资料的查询、个人支票保付、存折(卡)临时挂失、电子银行服务交易密码的修改、个人实盘外汇买卖、小额质押贷款、提醒服务等银行服务。
三、电子银行服务系统的工作方式电子银行系统的工作方式是全自动方式,客户通过电子媒介(包括:手机、电话、电脑、电视等)输入交易指令,交易通过不同通讯传输方式(移动短信息、有线电话、INTERNET网络等)传至银行;由电子银行系统自动完成,实时更新账户资料。
四、电子银行服务系统的操作管理(一)开户管理1.凡持有我行长城借记卡及开立储蓄账户(包括借记卡对应的活期账户、活期一本通账户、定期一本通账户、长城信用卡账户、个人支票账户、证券保证金账户等),并持有效身份证件的客户,均可申请我行电子银行服务。
2.各行辖内储蓄联网机构均可以通过“电子银行服务开户管理交易”接受开户申请,该系统具备电子银行服务的开户、申请、查询客户资料、修改客户资料、销户、重设密码、子账户维护等功能。
3.申请人须持本人身份证件、长城借记卡及子账户资料及其他服务申请所需证件资料,到我行储蓄联网机构申请电子银行服务。
4.在客户承诺遵守协议书有关规定的前提下,银行与客户签订电子银行服务协议书,并要求客户按规定详细填写“中国银行电子银行服务开销户申请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电子银行业务的风险管理,保障客户及银行的合法权益,促进电子银行业务健康有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电子银行业务,是指金融机构利用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通讯渠道和公众网络,以及银行为特定自助服务设施或客户建立的专用网络提供的银行业务。
电子银行业务包括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开展的银行业务(以下简称“网上银行业务”)利用电话等声讯设备和电信网络开展的银行业务(以下简称“电话银行业务”),利用移动电话和互联网开展的银行业务(以下简称“手机银行业务”),以及利用其他外部电子服务设备提供的由客户自助服务的银行业务。
第三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以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设立的外资金融机构,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开展电子银行业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以及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银监会)批准设立的其他金融机构,开展有关电子金融服务业务,适用本办法对金融机构开展电子银行业务的有关规定。
第四条经审查批准,银行业金融机构、外资金融机构可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开办电子银行业务,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企业、居民等客户提供电子银行服务。
第五条开展电子银行业务的金融机构,应当按照合理规划、统一管理、保障系统安全运行的原则,加强对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的管理,保证电子银行业务的健康、有序发展。
第六条开办电子银行业务的金融机构应根据电子银行业务的特性,建立健全电子银行业务的风险管理体系和内部控制体系,设立相应的管理机构,明确电子银行业务管理的责任,有效地识别、监测和控制电子银行业务风险。
第七条中国银监会统一负责对境内及跨境电子银行业务实施监管。
第二章申请与变更第八条金融机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开办电子银行业务,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报经中国银监会审查批准。
未经中国银监会批准,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在境内开办电子银行业务或者利用公众电子网络从事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
第九条金融机构开办电子银行业务,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内部控制机制健全,具有有效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传统银行业务风险和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的管理制度;(二)制定了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以及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的安全策略;(三)根据有关规划建立了电子银行业务运营的基础设施和系统,并对有关设施和系统进行了必要的安全检测和业务连续性测试;(四)对电子银行业务运营的设施和系统进行了经中国银监会认可的安全评估机构的安全评估;(五)建立了明确的电子银行业务管理部门,配备了合格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六)中国银监会要求的其他条件。
第十条开办以互联网为媒介的网上银行业务、手机银行业务等电子银行业务,除应具备第九条所列条件外,还应具备以下条件:(一)具备适当的计算机设备、容量和能力,保证电子银行不间断运行;(二)建立了有效的计算机外部攻击侦测机制;(三)中资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电子银行业务运营系统和业务处理服务器应设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四)外资金融机构的电子银行业务运营系统和业务处理服务器可以设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应设置可以记录和保存有关境内业务数据的设备,能够满足金融监管部门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的要求,在出现法律纠纷时,能够满足中国司法机构调查取证的要求。
第十一条外资金融机构开办电子银行业务,除应具备第九条、第十条所列条件外,还应当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要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有营业性分支机构,其所在国(地区)监管当局具备对电子银行业务进行监管的法律框架和监管能力。
第十二条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办电子银行业务,应由其总行统一向中国银监会申请。
外资金融机构开办电子银行业务,应由其指定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分支机构向中国银监会申请。
第十三条电子银行业务实行分类审批或备案制度。
利用互联网等开放性网络或无线网络开展的电子银行业务,包括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个人数据辅助设备银行等,适用于审批制;利用境内或地区性电信网络、有线网络等开展的电子银行业务,适用于备案制。
金融机构在申请开办电子银行业务时,可以在一个申请报告中同时申请不同类型的电子银行业务,但在申请中应注明所申请的电子银行种类。
第十四条向中国银监会申请开办电子银行业务,应提交以下文件、资料(一式三份):(一)开办电子银行业务的申请报告;(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规划;(三)电子银行业务运营设施与技术系统介绍;(三)电子银行业务系统测试报告;(四)安全评估报告;(五)电子银行业务运行应急计划和业务连续性计划;(六)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管理体系及相应的规章制度;(七)电子银行的管理部门、管理职责,以及主要负责人介绍;(八)申请单位联系人、联系电话、传真电话、电子邮件信箱;(九)中国银监会要求提供的其他文件和资料。
第十五条对于开办电子银行业务的申请,中国银监会可以批准或同意备案全部或部分电子银行类型。
中国银监会在收到正式申请文件三个月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书面决定,或者发出备案通知书;决定不批准或不予备案的,应当说明理由。
第十六条银行业金融机构经批准获得开办电子银行业务的资格后,可以授权其分支机构同时开办部分或全部已获批准的电子银行业务。
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分支机构应及时就其开办的电子银行业务情况,向当地银监会分支机构报告。
未实现数据集中处理和管理的金融机构,其分支机构开办电子银行业务或变更需要审批、备案的电子银行业务品种,应持其总行的相应授权文件,向所在地中国银监会的分支机构备案。
第十七条金融机构获准开办电子银行业务的,可以利用电子银行平台,进行传统银行产品和服务的宣传、销售,也可以根据电子银行业务的特点开发新的业务品种。
第十八条金融机构增加或者变更以下电子银行业务品种,应当经中国银监会审查批准:(一)中国银监会批准的业务范围以外的业务品种;(二)经批准的业务范围以内,但与证券业、保险业直接相关且与相关机构有直接数据交换的的业务品种;(三)中国银监会规定的其他业务品种。
第十九条金融机构增加或者变更以下电子银行业务品种,应当向中国银监会备案:(一)第三方需要读取银行业金融机构数据库才能开展的;(二)针对互联网或其他公开网络系统重新开发设计的,与已批准的业务范围内传统业务品种有显著差异的;(三)中国银监会规定的其他业务品种。
第二十条利用电子银行平台开办中国银监会已经批准的业务范围内的其他业务品种,不需审查批准或备案。
增加或变更不需审批或备案的电子银行业务品种,应在开办该品种后一个月之内报告中国银监会。
第二十一条金融机构增加或变更需要审查批准的电子银行业务品种,应向中国银监会报送以下文件和资料(一式三份):(一)增加或变更业务品种的申请;(二)拟增加或变更业务品种的定义和操作流程;(三)拟增加或变更业务品种的风险特征和防范措施;(三)有关管理规章制度;(四)申请单位联系人、联系电话、传真电话、电子邮件信箱;(五)中国银监会要求提供的其他文件和资料。
第二十二条对于增加或变更需要审批的电子银行业务品种的申请,中国银监会在收到正式申请文件三个月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书面决定;决定不批准或不予备案的,应当说明理由。
增加或变更应当备案的电子银行业务品种,中国银监会应在收到正式备案文件三个月内,发出备案通知书。
第二十三条已开办电子银行业务的金融机构决定终止电子银行服务,应提前三个月就终止电子银行服务的原因及相关问题的处置方案等报中国银监会备案,并同时予以公告。
金融机构决定终止部分电子银行业务品种时,应于终止该业务品种前一个月向中国银监会备案,并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有效的处置措施。
终止电子银行服务,或者终止经审批或备案的电子银行业务品种后,金融机构又计划重新开办电子银行或者相关业务时,应重新申请。
第二十四条金融机构因电子银行系统升级、测试等原因,需要按计划暂时停止电子银行服务的,应选择恰当的时间,尽可能减少对客户的影响,并提前一周予以公告,并同时将有关情况报告中国银监会。
受突发事件或偶然因素影响非计划暂停电子银行服务,在正常工作时间内超过1个小时或者在正常工作时间外超过2个小时的,金融机构应在暂停服务后24小时之内,将事故原因、影响、补救措施及处理情况等,向中国银监会报告。
第三章风险管理第二十五条金融机构应当将电子银行业务的风险管理纳入本机构风险管理的总体框架,并根据电子银行业务运行的特点,加强对电子银行业务面临的战略风险、信誉风险、运营风险、法律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等风险的管理。
第二十六条金融机构应当明确电子银行在本机构发展和管理中的地位,建立健全电子银行业务的风险管理体系和电子银行安全、稳健运营的内部控制体系,形成清晰的电子银行管理框架,制定并保证相关制度规则和程序得到有效执行。
金融机构针对传统业务风险已经制定的稳健性风险管理原则,同样适用于电子银行业务,但金融机构应根据电子银行业务环境和运行方式的变化,对原有风险管理制度、规则和程序进行必要的和适当的修正。
第二十七条金融机构的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应根据本机构的总体发展战略和实际经营情况,制订电子银行的发展战略和可行的经营投资战略,对电子银行的经营进行持续性的综合效益分析,科学评估电子银行业务对总体风险的综合影响。
第二十八条在制定电子银行发展战略时,应当加强电子银行业务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第二十九条金融机构的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应当针对电子银行不同系统、风险设施、信息和其他资源的重要性及其对电子银行安全的影响进行评估分类,制定适当的安全策略,建立健全风险控制程序和安全操作守则,采取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
对各类安全控制措施应定期检查、审核,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
建立安全隐患和事故的报告、审查和处置程序,保证安全措施的持续有效和及时更新。
第三十条金融机构应当保障电子银行运营设施设备,以及安全控制设施设备的安全,对电子银行的重要设施设备和数据,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
(一)有形场所的物理安全控制,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安全标准的要求。
对尚没有统一安全标准的有形场所安全控制,金融机构应确保其制定的安全制度有效地覆盖了可能面临的风险;(二)应合理设置和使用防火墙等安全产品和技术,确保网上银行有足够的反攻击能力和防病毒能力,保证网络安全;(三)对重要设施设备的接触、检查、维修和应急处理,应有明确的权限界定、责任划分和操作流程;(四)对重要技术参数,应严格控制接触权限,并建立相应技术参数的调整与变更机制,以便于在更换了关键人员后,防止有关技术参数的泄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