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思政实践教学优秀案例(3篇)

思政实践教学优秀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实践教学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重要意义。

本案例以红色之旅为主题,通过组织学生走进革命圣地,亲身感受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二、案例目标1. 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革命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2. 通过实践体验,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4.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案例实施(一)前期准备1. 成立红色之旅实践团队,明确团队成员分工;2. 搜集相关革命历史资料,制作宣传海报、行程安排等;3. 与革命圣地联系,预约参观时间和住宿;4. 购买保险,确保学生安全。

(二)实践过程1. 第一天:抵达革命圣地,进行开营仪式,明确实践目标和要求;2. 第二天:参观革命历史纪念馆,聆听革命故事,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3. 第三天:参观革命旧址,了解革命战争时期的艰苦生活,体会革命先烈的坚定信念;4. 第四天:开展红色主题讲座,邀请老红军或相关专家学者分享革命历史和革命精神;5. 第五天:进行团队拓展训练,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6. 第六天:组织学生进行红色诗歌朗诵、红色故事分享等活动,传承红色基因;7. 第七天:结束红色之旅,进行总结和反思,撰写实践报告。

(三)后期总结1. 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总结,分享心得体会;2. 整理实践资料,制作实践报告;3. 开展实践成果展示活动,分享实践经验;4. 对实践团队进行表彰,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热情。

四、案例成效1. 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得到显著提高,爱国主义情感更加浓厚;2. 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得到锻炼;3. 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得到提升,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4. 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得到增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思想政治教育原理案例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原理案例分析

政史班班主任在及时看望了受伤学生后,对事情前后做了详细 调查。得知,易对醉酒后伤人认错态度好,表现积极。班主任认为, 大学生们已经具备了自我教育的能力,相信他们能够通过自我教育的 方法解决好这次冲突。所以,决定政史班与建工班召开一个联合班会。 会上让易作检查,看其认错态度再作最后处理。 • 班会召开之前,政史班班主任指定了发言学生,强调会上要注 意克制义愤情绪,实事求是地讲道理,对小易既要严肃认真地批评, 又要达到教育目的。 • 实习开始后的第四天晚上6点整,为开班会而赶到学校的政史 班学生全部到齐。此时,建工班的学生正在走廊上议论、思考……, 气氛显得紧张而育和群体的自我教育。本案例 是一个群体自我教育的案例。学生中发生冲突是常见的事情,但是如 何处理却很有学问。在本案例中,如果老师在事件发生后自己全权处 理,先给打人的小易一个处分,然后再安慰一下本班同学,事情的结 果就可能是不但小易和被打的同学结了怨,而且两个班同学从此势不 两立。政史班的老师没有那样做,而是用“班会”的方式,使两个班 同学进行自我教育,从内心深处解决思想矛盾,从而产生思想上的沟 通和理解,化干戈为玉帛,不仅平息了大家的情绪,而且使犯错误者 真正诚恳地认识并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还诞生了两个友好的班级。
如果上述案例中的教员不能针对性地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明道理启发对方思考就不能真正解决对方的思想问题第四谈心要学会倾听既然要帮助对方解决思想问题就要了解对方的真实思想和产生这种思想问题的原因如果不注意倾听主观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再生动的表达也会变成无的放矢
案例分析
案例一
• 内蒙古某炮团一连的一位战士小王,89年入伍,自幼丧母,家又有多 病的父亲,所以连队干部都很同情他。小王有个"驴"脾气,只要你哄 着他、顺着他,什么脏活累活都抢在前。如果不顺着他,他不仅"压 床板"而且还能影响一大片。该连的张连长知道小王的脾气,什么事 都由着他,只要小王能积极工作怎么都行。90年连队施工,小王闹着 要回家看看生病的父亲,张连长想:当前的施工任务紧,放他回去吧 人手少,如果不放他回去,他一定闹情绪,影响工作,最后还是放他 回去了。为此小王非常感激连长,逢人便说:"连长真够意思。"此后 他干劲倍增。 • 可没多久,他又闹情绪了,原因是小王看到自己的老乡有好多都入了 党,而自己什么也不是,感到很失面子。支委会研究认为,小王现在 还不符合党员发展对象的条件。新上任的指导员与张连长交换了意见, 统一了思想,并亲自找小王谈心。小王愤地说:"就是你不让我入党, 平时我的工作落在谁的后面了?"指导员冷静地分析支配小王的思想 动因后与他进行了心平气和的谈话。指导员在谈话时首先和小王沟通 感情。在肯定他工作成绩的同时,指出他工作中和思想所存在的缺点 和问题。

思政课实践教学案例分析(3篇)

思政课实践教学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思政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近年来,我国高校积极探索思政课实践教学,取得了显著成果。

本文将以某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为例,分析其实践教学的特点、效果及存在的问题,为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水平提供借鉴。

二、案例简介某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案例以“红色之旅”为主题,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实地调研、访谈等活动。

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深入了解我国革命历史,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增强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三、实践教学特点1. 以学生为主体。

在“红色之旅”实践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 融合多种教学方法。

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实地考察、访谈、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实践教学以红色教育基地为载体,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思政课的理解。

4. 强化实践教学效果。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提高综合素质。

四、实践教学效果1. 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通过“红色之旅”,学生深刻认识到我国革命历史的伟大,增强了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3.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实践教学使学生在思想、道德、文化、身心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4. 增强教师教学效果。

教师通过实践教学,提高了自身的教学水平,促进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五、存在问题1. 实践教学资源不足。

部分高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滞后,难以满足学生实践需求。

2. 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部分教师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实践教学经验。

3. 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目前,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尚不完善,难以全面评价实践教学效果。

思政课实践教学典型案例(3篇)

思政课实践教学典型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思政课在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发挥思政课的实践育人功能,许多高校积极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文以某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为例,分析典型案例,探讨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创新路径。

二、案例概述某高校为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积极探索实践教学新模式,以“红色之旅”为主题,组织学生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活动。

以下是该案例的详细情况:1. 实践主题:红色之旅2. 实践对象:全校大一、大二学生3. 实践时间:每年暑假4. 实践地点:全国红色教育基地5. 实践内容:(1)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如延安革命圣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等,了解革命先烈们的英雄事迹,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

(2)开展主题讲座:邀请红色教育基地的讲解员或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为学生讲解红色历史,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革命精神。

(3)举办红色主题演讲比赛: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实际,以红色故事为题材,进行演讲比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进行红色歌曲合唱:组织学生学习红色歌曲,举办合唱比赛,传承红色文化。

三、案例实施过程1. 实践准备阶段(1)制定实践方案:学校成立实践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详细的实践方案,包括实践主题、实践对象、实践时间、实践地点、实践内容等。

(2)选拔指导教师:选拔政治素质高、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实践指导教师,确保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

(3)组织学生报名:通过班会、年级会等形式,向学生宣传实践活动的意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2. 实践实施阶段(1)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聆听讲解,了解革命历史,感受红色文化。

(2)开展主题讲座:邀请红色教育基地的讲解员或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为学生开展主题讲座,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革命精神。

(3)举办红色主题演讲比赛:组织学生结合自身实际,以红色故事为题材,进行演讲比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进行红色歌曲合唱:组织学生学习红色歌曲,举办合唱比赛,传承红色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案例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案例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案例分析一:案例名称:刘星找家教二:案例梗概:刘星功课不断下滑,刘梅准备找个家庭教师来帮助刘星。

刘星的第一个家庭教师姓方,是个彪形大汉,用学院派的教育腔调跟刘星谈话。

结果被刘星连连捉弄。

第二天一个戴着眼镜、个头不高、文质彬彬的姓袁的家教出现在刘星面前,自称来给刘星当家教。

刘星不屑,称自己让这个人在十分钟之内离开。

没想到连使几招,都被袁老师破解。

袁老师使用快乐教育法,通过聊天、打台球、贷分、踢足球等方式让刘星主动学习。

刘星服帖了,可刘梅却不同意袁老师的教育方法了。

刘梅正准备辞退这个袁老师时,袁老师也表示准备回校准备毕业论文了。

临走时,他退还了刘星一百三十六块钱的零花钱,让刘星明白了积少成多的道理。

三:案例分析这个案例根据两个大相径庭的教学效果,可以分为两个小案例,一个是方老师失败的教学案例,另一个则是袁老师成功的教学案例。

接下来我要分析的是方老师教学失败的原因和袁老师教学成功的原因。

袁老师高大威猛,这是刘梅请他做刘星家教的主要原因。

刘梅原以为袁老师的高大威猛可以威慑到刘星,刘星会被吓得乖乖听话,好好学习。

可是,袁老师的教学效果并不好。

在视频的开头,我们可以看出来,刘星对家教是有着极为强烈的抵触情绪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可能性几乎为零。

袁老师并没有主动改善这一局面,没有主动向刘星表达友好,而是以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的气势压迫着刘星,刘星的抵触情绪非但没有得到缓解,反而更加强烈,这就奠定了教学效果不好的基础。

其次,袁老师只是重复着学校里老师的工作——教刘星做题。

他并没有思考刘星学习不好的原因,以刘星的智力和学习能力,如果他想学习,在学校里就能学得很好了,也就不需要家教了。

袁老师没有因材施教,没有结合受教育者的个性进行知识传播,采用灌输知识的办法,根本激发不了刘星的兴趣,教学自然没有不会有好的效果。

再次,当袁老师遇到刘星的挑战的时候,不会灵活地处理这类问题,没有化干戈为玉帛,选择硬碰硬,当刘星的挑战达到他的忍耐极限的时候,他选择了放弃,对刘星的教育工作到此终止。

思政课教学实践案例(3篇)

思政课教学实践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这对高校思政课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校思政课教学团队开展了一系列教学实践探索。

以下是一篇思政课教学实践案例,旨在为同行提供参考。

二、案例描述1.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 教学对象:2019级本科学生3. 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讲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后续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2)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5. 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结合教材,系统讲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案例教学:通过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感受革命精神,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6. 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备课,搜集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课堂讲授:教师系统讲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3)小组讨论: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革命精神。

(5)课后总结: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布置课后作业,督促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效果1. 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认识更加深刻,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问题。

2. 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3. 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锻炼。

4. 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得到增强。

四、经验与启示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思政课教学实践案例分享(3篇)

思政课教学实践案例分享(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教育的需求日益提高,思政课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普遍反映思政课枯燥乏味、理论与实践脱节。

为了提高思政课的教学质量,本文以某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为例,分享一些教学经验。

二、案例简介该案例以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为例,介绍了如何将思政课教学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三、案例实施过程1. 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课程特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为例,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理论教学:系统讲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内容。

(2)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纪念馆、红色教育基地等,让学生亲身感受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

(3)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创新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以案例为载体,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讨论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翻转课堂:让学生课前预习,课堂上进行讨论、交流,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3.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1)加强教师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2)建立教师评价体系:对教师的教学质量、科研成果进行综合评价,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

4.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2)加强课程建设:完善课程体系,提高课程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案例实施效果1. 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得到提高通过精心设计的课程内容和创新的教学方法,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课后主动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关注国家大事。

大思政课教育案例分析(3篇)

大思政课教育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我国大思政课教育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为了进一步推进大思政课教育改革,提升教育质量,本文以“新时代中国精神”为例,分析大思政课教育的现状、问题及改进措施。

二、案例概述“新时代中国精神”是大思政课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本案例以某高校“新时代中国精神”课程为例,分析该课程在实施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与不足。

三、案例实施过程1.课程设置该课程设置在大学一年级,每周两课时,共计16周。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新时代中国精神的内涵、历史渊源、时代背景、实践要求等。

2.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结合教材,系统讲解新时代中国精神的内涵和意义。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国内外典型事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新时代中国精神。

(3)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新时代中国精神展开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

(4)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新时代中国精神。

3.考核方式(1)课堂表现:考核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表现。

(2)作业: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作业,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实践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实践活动报告,评价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

四、案例分析1.成功经验(1)课程内容丰富:课程内容涵盖了新时代中国精神的各个方面,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

(2)教学方法多样: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新时代中国精神,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

2.存在问题(1)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部分学生对新时代中国精神的认识不够深入,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2)教师对课程内容的把握不够准确:部分教师在讲解新时代中国精神时,对一些概念和理论的理解不够准确,导致学生难以理解。

(3)考核方式单一:考核方式主要依赖于课堂表现和作业,未能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科思政教学实践案例(3篇)

学科思政教学实践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承担着培养青少年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任务。

本案例以《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例,探讨如何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学科教学,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素养。

二、案例设计1.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认识到爱国主义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觉悟。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2. 教学内容以《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爱国主义”为例,选取“祖国在我心中”这一主题,通过讲述我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重大事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观念。

3.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感受爱国主义。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爱国主义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播放爱国主义歌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2. 讲授新课(1)讲述我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介绍如岳飞、文天祥、杨靖宇等英雄人物,让学生了解他们为国家和民族做出的伟大贡献。

(2)讲解重大事件:讲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重大事件,让学生认识到爱国主义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分析典型案例:以“中国女排”、“港珠澳大桥”等为例,引导学生思考爱国主义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3. 情感体验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爱国故事,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4. 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1)如何理解爱国主义?(2)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践行爱国主义?(3)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该如何为祖国做贡献?5.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爱国主义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爱国主义。

思政教育叙事案例分析(2篇)

思政教育叙事案例分析(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正确的价值观,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以一起发生在校园里的“小插曲”为切入点,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期对相关工作者有所启示。

二、案例描述某高校大学生小张,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学生。

在毕业前夕,学校举办了一场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讲座。

讲座结束后,小张与同学小李发生了一场关于价值观的争论。

小李认为,当前社会风气浮躁,追求物质利益,忽视了道德和人文关怀。

而小张则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导我们行动的准则,是引领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争论愈演愈烈,小张和小李的情绪都十分激动。

此时,一位老师恰好路过,了解了情况后,主动介入。

老师首先肯定了两位同学关心社会、关注国家大事的态度,然后引导他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1. 价值观的形成与影响: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我们要正确认识价值观的形成过程,学会独立思考,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价值观念。

我们要深入学习这些价值观,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3. 价值观的实践:价值观的实践是检验价值观的重要标准。

我们要从身边小事做起,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以实际行动践行这些价值观。

在老师的引导下,小张和小李逐渐平复了情绪,开始反思自己的观点。

经过一番讨论,他们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非是空洞的理论,而是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

同时,他们也意识到,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一些忽视道德和人文关怀的现象,但这并不能否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性。

三、案例分析1. 思政教育的重要性: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思政教育在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典型案例

思想政治教育典型案例

思想政治教育典型案例在当今社会,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思想政治教育的典型案例。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关于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案例。

在某中学,学校开展了一次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活动。

通过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纪念馆、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观念,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在活动中,学生们深受感染,纷纷表示要铭记历史,热爱祖国,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可以有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其次,我们来看一个关于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案例。

在某企业,为了加强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企业领导组织开展了一次主题为“弘扬正气、树立良好形象”的教育活动。

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讲座、座谈会、读书活动等,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活动中,职工们积极参与,深受教育,纷纷表示要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职工思想政治教育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可以有效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最后,我们来看一个关于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案例。

在某农村,为了加强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村委会开展了一次主题为“传承家风、弘扬正气”的教育活动。

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家风家训宣传、文艺演出、文化活动等,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弘扬社会正气,培育良好的社会风气。

在活动中,农民们纷纷表示要传承家风,弘扬正气,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可以有效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综上所述,通过以上典型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思想政治教育在不同领域的重要性。

无论是青少年、职工还是农民,思想政治教育都是非常必要的。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案例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案例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案例分析9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案例分析案例:小明,今年17岁,高二学生,是一个男生。

上课经常迟到,课堂上爱睡懒觉或搞小动作。

作业没按时完成,或者马马虎虎随便了事,许多次,各科目的课代表催他教作业,他因为没有完成而与课代表发生冲突。

老师也因为他上课睡觉和没完成作业而经常批评他,逐渐地他对一些老师有意见。

一提到学习,小明就无精打采,只说没兴趣,就是挨日子混个文凭。

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厌学案例。

案例分析:一、分析思想问题产生的原因(一)矛盾分析法分析其原因(1)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思想矛盾两类不同性质的思想矛盾,一类是敌我的思想矛盾,一类是人民内部的思想矛盾。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矛盾已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相适应的矛盾,人民的内部矛盾上升为社会生活的主题。

因此,社会存在的大量思想问题是人民内部的思想矛盾。

学校学生的大部分思想问题也是人民内部的思想问题。

但是随着网络信息的发展,西方的思潮的涌入,稍不留神,功利主义就会膨胀,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就会滋生。

特别是大多青少年网络受众,思想还不够成熟,容易受到这些腐朽思想的腐蚀。

在这个案例中,通过访问调查法,访问小明身边的同学,以及通过观察法,观察小明对学习内容的反应,特别是政治老师要密切观察小明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反应。

教育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活动,学习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了统治阶级的意志。

通过这些途径的理解,可以知道小明对学习内容并非反感。

由此也可以看出小明厌学并非是反对教育,反对学习内容,因此,可以说小明的思想矛盾并非是敌我矛盾,而是人民内部矛盾。

总的来说小明的问题就是学习没有积极性,厌学的问题。

(2)把握思想矛盾的特性善于分析和把握思想矛盾的特性,这是深刻认识和正确解决思想矛盾的一个重要环节。

分析思想矛盾的特殊性就要着重分析诸思想矛盾中起主要作用从各种思想矛盾客观存在的相互联结、相互关系出发进行分析,可以明白小明的主要思想矛盾是缺乏学习动力,而次要矛盾是与同学(课代表)相处不和睦、与老师发生分歧、以及纪律松散。

思政课法律案件分析(3篇)

思政课法律案件分析(3篇)

第1篇一、引言思政课法律案件分析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帮助学生了解法律知识,增强法治观念,培养正确的法律意识。

本文将以一起具有代表性的法律案件为例,进行深入剖析,以期达到教学目的。

二、案件背景(一)案件概述2019年5月,某高校大学生李某因涉嫌诈骗罪被当地公安机关刑事拘留。

李某在2018年11月至2019年4月期间,通过社交媒体与多名女生相识,并以各种理由向她们借款,累计金额达10万元。

后李某无力偿还借款,被女生举报,公安机关介入调查。

(二)案件性质本案涉及诈骗罪,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李某的行为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构成诈骗罪。

三、案件分析(一)李某犯罪心理分析1. 侥幸心理:李某在作案过程中,一直抱有侥幸心理,认为自己的行为不会被发现。

在得知女生举报后,仍试图通过赔偿部分款项来逃避法律制裁。

2. 利己主义:李某在作案过程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不考虑他人的权益。

在借款时,李某并未告知女生真实用途,而是编造各种理由。

3. 法律意识淡薄:李某在作案过程中,对法律缺乏敬畏之心,认为法律不会对自己造成实质性影响。

(二)女生心理分析1. 好奇心:女生在社交媒体上与李某相识,出于好奇心,愿意与其交往。

2. 信任感:女生在交往过程中,对李某产生信任感,认为他是一位可靠的朋友。

3. 依赖心理:女生在李某借款时,出于依赖心理,没有对借款用途进行深入了解。

(三)案件对社会的启示1. 提高法律意识:本案提醒广大师生,要树立法治观念,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不参与违法犯罪活动。

2. 加强网络安全教育:网络交友要谨慎,提高警惕,防止上当受骗。

3. 强化道德教育:高校要加强道德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四、思政课教学启示(一)结合案例,讲解法律知识思政课教师可以将本案作为教学案例,向学生讲解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法律后果等法律知识,帮助学生了解法律。

职业学校思政教育案例(3篇)

职业学校思政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职业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越来越重视思想政治教育。

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某职业学校开展了一系列思政教育实践活动。

以下是一个典型的思政教育案例。

二、案例描述1. 案例背景某职业学校是一所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主的职业学校,学校位于我国某一线城市。

近年来,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积极开展思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2. 案例内容(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学校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开设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

通过系统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政教育活动学校定期举办各类思政教育活动,如“红色之旅”、“志愿服务”、“道德讲堂”等。

通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举办道德讲座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党的光辉历程,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学校注重校园文化建设,通过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运动会、文艺汇演等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同时,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4)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学校将实践教学环节与思政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在实习、实训过程中,体验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3. 案例实施(1)加强组织领导学校成立思政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职责,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2)完善制度保障学校制定了一系列思政教育管理制度,如《思政教育课程管理办法》、《思政教育活动实施方案》等,确保思政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注重思政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培训,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

4. 案例成效通过开展思政教育实践活动,该校学生在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综合素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幼儿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案例分析与反思

幼儿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案例分析与反思

幼儿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案例分析与反思幼儿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案例分析与反思在幼儿园阶段,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本文中,我们将结合教学活动案例,对幼儿园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深入分析与反思,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一重要主题。

1. 案例一:祖国在我心中在一次幼儿园的主题教学活动中,老师组织孩子们一起制作我国地图拼图,并向他们介绍祖国的大好河山。

孩子们在制作拼图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认识我国地理,还培养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在活动结束时,老师通过互动问答的方式,让孩子们谈谈自己心中祖国的形象。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教师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让孩子们深刻地感受到了祖国的伟大和美好。

通过这样的活动,孩子们对祖国的认识不再停留在课本知识,而是在实践中树立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这种教学活动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通过直观的形象,深化了对祖国的情感认同。

2. 案例二:小手牵大手,互助友爱在另一次教学活动中,老师组织孩子们进行小组合作游戏,要求他们互相搀扶,一起完成跨越障碍的任务。

在游戏进行的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相互关爱和互助,同时也培养了团队合作的意识。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幼儿园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灌输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品德修养和社会意识。

通过这样的合作游戏,教师不仅能帮助孩子们建立友爱、互助的核心价值观,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这种教学活动不仅仅在思想上起到了教育作用,更在行为和情感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幼儿园思想政治教育是全方位的,不仅要关注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情感、品德和社会意识的培养。

通过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在幼儿的认知和情感上进行双层次的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注重教育的目的,更要注重教育的过程,从而真正做到以德育人。

希望幼儿园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更加系统、全面地发展,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指导和帮助。

思政教育教学情景案例(3篇)

思政教育教学情景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同时也面临着各种社会问题。

新时代的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为了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某高校思政课教师结合当前社会热点问题,设计了一堂以“新时代的奋斗者——致敬抗疫英雄”为主题的思政课。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抗疫英雄的先进事迹,掌握新时代奋斗者的内涵。

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播放一段抗疫英雄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是谁在为我们筑起生命的防线?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抗疫英雄是新时代的奋斗者,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爱国主义精神。

(二)主体部分1. 案例分析(1)介绍抗疫英雄的先进事迹,如钟南山、李兰娟、张定宇等。

(2)引导学生分析抗疫英雄的品格特点,如无私奉献、舍小家为大家、勇于担当等。

(3)讨论抗疫英雄事迹对新时代大学生的影响,如激发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

2. 互动环节(1)分组讨论:结合自身实际,谈谈新时代大学生如何向抗疫英雄学习,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2)学生代表发言,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三)总结1. 教师总结:抗疫英雄是新时代的奋斗者,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2. 布置作业:结合抗疫英雄的先进事迹,撰写一篇感悟文章,表达对新时代奋斗者的敬意。

四、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抗疫英雄的先进事迹,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提高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2. 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结合当前社会热点问题,使思政课教学更具时代性和针对性。

总之,这堂思政课以“新时代的奋斗者——致敬抗疫英雄”为主题,通过案例分析、互动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抗疫英雄的先进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思政教育的反面案例(2篇)

思政教育的反面案例(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高校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知名学府,一直以来都高度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然而,近年来,该校出现了一起重大的学生思想道德滑坡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二、事件经过2018年,该校某学院发生了一起学生集体作弊事件。

经调查,这起作弊事件涉及学生人数众多,作弊手段多样,严重违反了学校的相关规定。

在处理过程中,学校发现这些学生普遍存在思想道德素质低下、法律意识淡薄等问题。

以下是事件的具体经过:1. 考试临近,部分学生为了取得好成绩,开始寻找作弊手段。

他们通过微信、QQ 等社交平台交流作弊信息,甚至购买作弊器材。

2. 在考试过程中,部分学生采取夹带、抄袭、传递答案等手段作弊。

有的学生甚至将手机藏于衣物内,通过手机传递答案。

3. 考试结束后,作弊学生洋洋得意,认为自己能够通过作弊获得高分。

而未作弊的学生则感到十分愤怒和失望,认为作弊行为严重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原则。

4. 学校在接到举报后,立即展开调查。

经过调查,学校发现作弊学生并非个例,而是存在一定范围的群体性作弊现象。

5. 针对这一事件,学校对学生进行了严肃处理,包括取消作弊学生的考试资格、给予警告或严重警告处分等。

同时,学校加强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组织了一系列讲座和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三、原因分析1. 思政教育不到位。

学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忽视,导致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不高。

2. 家长教育缺失。

部分家长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

3. 社会环境的影响。

网络、影视、游戏等不良信息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产生了负面影响。

4. 学生自身原因。

部分学生缺乏自律意识,容易受到诱惑,从而走上违法违纪的道路。

四、启示与反思1. 加强思政教育。

学校应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2. 家校合作。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与学校共同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

3. 社会引导。

小学思政教育叙事案例(3篇)

小学思政教育叙事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小学思政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我国,小学思政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案例以小明为例,讲述了一位热爱生活、乐于助人的小学生如何通过自己的行动,传递爱与正能量,成为班级中的“爱的传递者”。

二、案例描述小明,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就读于我国某小学三年级。

他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还热心助人,关爱同学,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

1. 案例一:关爱同学,传递温暖一天,小明在课堂上突然发现邻桌的小丽脸色苍白,眼神迷茫。

小明关切地询问:“小丽,你怎么了?”小丽低声说:“我肚子疼,可能是吃坏了肚子。

”小明立刻意识到情况严重,他赶紧放下手中的书本,轻轻拍了拍小丽的肩膀,安慰道:“别担心,我会陪在你身边。

”说完,小明立即跑向教室外的医务室,为小丽买来了止疼药和热水。

在等待小丽服药的过程中,小明一直陪伴在她身边,关切地询问她的感受。

当小丽疼痛缓解后,小明又亲自为她送回座位。

同学们看到这一幕,纷纷为小明的善良和关爱点赞。

2. 案例二:主动帮助,传递正能量有一次,学校组织了一次公益活动,为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捐赠衣物。

小明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刻行动起来。

他把自己珍藏的旧衣物清洗干净,然后打包好,送到了学校指定的捐赠点。

在捐赠仪式上,小明自豪地说:“我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力量,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同学们纷纷为小明的善举点赞,纷纷表示要向他学习。

3. 案例三:团结协作,传递友谊在一次班级篮球比赛中,小明所在的班级与另一个班级实力相当。

比赛进行得异常激烈,双方队员你争我抢,互不相让。

在关键时刻,小明挺身而出,抢到了球,迅速传给了队友。

队友接球后,巧妙地完成了上篮,为班级赢得了宝贵的两分。

比赛结束后,同学们纷纷围拢过来,为小明鼓掌。

小明谦虚地说:“这是我应该做的,我们班级的胜利离不开大家的努力。

”三、案例分析小明的行为充分体现了小学思政教育的成果。

思政教学实践案例分析题(3篇)

思政教学实践案例分析题(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思政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思政教学实践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的结合,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案例以某高校思政教学实践为背景,分析其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二、案例描述某高校为了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开展了一系列思政教学实践活动。

这些活动包括课堂讨论、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该校思政教学活动出现了一些问题。

1. 学生参与度不高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出对思政理论知识的兴趣不足,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不高。

此外,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中,部分学生由于时间安排或其他原因,参与度也不高。

2. 活动形式单一该校思政教学实践活动形式较为单一,主要以讲座、参观、志愿服务为主。

这种单一的活动形式导致学生在参与过程中缺乏新鲜感和吸引力,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3. 教师指导不足在思政教学实践活动中,部分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不足,导致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不尽如人意。

同时,教师对活动的评价体系不够完善,难以全面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问题分析1. 学生对思政理论知识的兴趣不足造成学生对思政理论知识兴趣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思政理论课程内容较为枯燥,缺乏趣味性。

(2)教学方法单一,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学生对思政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认识不足。

2. 活动形式单一活动形式单一的原因在于:(1)学校对思政教学实践活动的组织和策划不够科学,缺乏创新。

(2)教师对活动形式的认识不足,未能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进行调整。

3. 教师指导不足教师指导不足的原因包括:(1)教师对思政教学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责任心。

(2)教师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能力不足,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四、解决策略1. 提高学生对思政理论知识的兴趣(1)优化思政理论课程内容,增加趣味性和实用性。

(2)创新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分析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分析
案例:罗某的思维能力很强,小学时成绩很优秀,深得老师的关注和喜爱。

在这种氛围中,罗某的成绩一直很好,直至毕业。

升了初中,罗某表现的有点贪玩,不爱学习。

但他的班主任很重视他,对他的要求非常严格,并给予了他特别的关心和引导。

在老师的监督和管理下,罗某的进步很快,成绩一直领先。

在参加全县组织的拔尖考试中,罗某以优异的成绩直接考上了省重点考中。

当时,班上只有3名同学考上了。

升了高中后,由于缺少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罗某逐渐放松了学习,成绩下降,并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想法。

加上缺少老师和家长的监管(罗某的父母都是农民,常年外出打工,没时间引导和教育罗某),罗某开始和社会上的一些无业青年来往。

在一次骑摩托车抢劫中,罗某被送进了监狱。

一个很有潜力的学生最后沦陷成这样,我们都替他感到惋惜。

一、中学生的时代特点与思想政治教育
(一)人生态度积极向上与消极混日子并存
中学生正处在生理成熟的高峰时期。

他们具有旺盛的精力和充沛的青春活力,而且思维能力很活跃。

他们在社会积极因素的影响下,能够正确地认识社会现实,理解社会需要和看待社会与个人的关系。

同时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他们的竞争意识也更加强烈。

反之,在消极因素的影响下则会错误地认识社会以致走入歧途。

像罗某由于缺少正确的认识,与社会上一些无业青年来往,接受了一些消极行为的影响,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二)人生情感上优越感与失落感并存
中学生正处在蓬勃向上,风华正茂的青春岁月。

他们在认识社会和人生的时候,往往怀着乐观的情绪,充满了自信,充满了热情。

有些青年学生在生活顺意、获得成功的时候,容易滋生出放荡不羁和骄傲自满的情绪。

有些学生在遇到困难和失败时,易产生自卑感和失落感,表现出一种悲观颓废和萎靡不振的情绪。

像案例中的罗某在进入高中后学习上遇到了挫折,缺乏正确的认识和引导开始破罐子破摔的消极想法。

(三)人生理想上高尚健康与享受堕落并存
理想是激励学生为开创美好未来而勤奋学习不断进取的内在动力。

理想是人生观的基本内容,并指引着人生观发展的方向。

中学生进入学校以后,随着生活领域的扩大,科学知识的增加以及自我意识的成熟和独立性的发展。

能够按照社会的客观要求和自己的主观条件来思考人生。

但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上,由于对社会的认识不足,容易造成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以致产生对社会的不满情绪和对理想的悲观失望情绪。

因此,必须加强对中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二、影响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因素
(一)社会环境与思想政治教育
1、学校
学校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视不够,由于学校面临升学的压力,有些学校较强了学生的文化知识学习,而忽视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有些老师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缺少与学生心理上的交流,导致一些学生出现了思想上的问题而得不到及时有效地引导和解决。

罗同学开始和社会
上的一些无业青年来往,受到了一些不正确的思想和观念的影响,而没有被及时地改正而走上了犯罪之路。

2、家庭
很多农村家长迫于生计,常年外出打工,缺少与孩子的交流与沟通。

有些家长由于自身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有限的原因,缺乏正确教育、引导孩子的方法,这些都导致了中学生出现了思想问题而得不到有效地解决。

罗同学的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忙于生计,缺少对他的监督与引导,以致他出现了思想问题而没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3、社会
中学生随着交往的不断扩大,与社会的接触越来越多,很容易受到社会环境中各种思想和观念的影响。

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利于帮助中学生形成好的观念和作风。

反之,则不利于青少年的成长。

罗同学由于经常与社会上的一些无业青年往来,受到了他们的错误的思想观念的影响,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二)世界观、人生观与思想政治教育
人生观包括人生的目的、态度和信念三个方面。

人生的目的是指人究竟为什么活着;人生的态度是指怎样对待人生;人生的信念是指对理想坚定不移,并为实现这种崇高的理想而百折不挠、英勇奋斗的意识和倾向。

世界观,是指人们对一切事物的是非、善恶、美丑等的评价标准。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助于中学生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保持积极向上的状态,保持正确的方向,少走弯路。

罗同学由于缺乏正确的
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受到了社会上不良观念和行为的影响,追为求利己主义,享乐主义,走上了不法之路。

(三)学习观与思想政治教育
学生的学习观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

学习效果的好坏与学生的学习动机密切相关。

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分为正确的动机和错误的动机;近景性动机和远景性动机等。

当前学生的学习动机复杂多样,有的是为了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有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赢得别人的尊重。

有的是为了光宗耀祖,获得个人功名。

因此,要帮助学生竖立正确的学习动机,使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能够把个人利益和国家、集体利益相结合,形成高尚的学习动机,才能使他们的学习活动富有生气,才会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

不至于在遇到一时的困难和挫折而自暴自弃、一蹶不振。

本案例中罗同学由于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在遇到困难时产生了了破罐子破摔的想法,这是不正确的。

三、加强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加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建立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强学校教育,学校要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老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思想交流与沟通,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同时,学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氛围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加强家庭教育,父母要加强与孩子的交流与沟通同时,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文化水平和能力,树立榜样的作用,以身作则,引导和教育子女。

加强社会教育,利用社会传媒和多种社会力量,积极宣传健康向上的思想和观念,引导学生的发展。

(二)加强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
首先,提高学生对社会及其规律的认识。

只有深入认识社会及其发展规律,学生才能正确把握社会要求,形成合理的社会态度,明确未来的生活理想。

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水平和扩大学生的社会实践领域。

其次,把共产主义理想内化为学生的内在信念。

应该注意把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进行社会调查,将社会的需要转化为他们的内在需要,把共产主义的理论知识转化为他们的内在信念。

再次,提倡榜样教育。

采用树立先进榜样的方法,使学生通过与榜样的对照,加深对社会要求的理解,获得评价自己的客观标准,使他们有方向,有目标,促进学生在人生观等方面的自我调整和完善。

(三)端正学习动机,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首先,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庄学习态度,树立远大的学习目标。

使他们在学习活动中产生一种持久而深刻的意志努力,帮助他们把有低级的生存需要而引起的学习动机升华到由社会需要而引起的高级的学习动机上去。

其次,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弱点。

充分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作用,结合各门专业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寓思想政治教育于专业教学活动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