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合集下载

南水北调工程三种方案讲解

南水北调工程三种方案讲解

南水北调工程三种方案讲解中线工程方案的优势在于能够充分利用长江丰富的水资源,为黄河流域带来丰沛的水源,解决其干涸、污染和土壤退化等问题。

同时,中线工程引水起点和终点之间距离较长,可以实现多地区的跨流域调水,提高水资源的均衡利用。

另外,中线工程经过的城市众多,水资源的调剂也将为这些城市的工业、农业和生活用水带来实质性改善。

由此可见,中线工程方案在改善中国南北水资源悬殊和促进流域生态保护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东线工程方案是南水北调工程的第二期工程,主要任务是将长江水源引入到山东、天津、北京等地区,解决这些地区因水资源短缺而导致的生产、生活和环境问题。

具体而言,东线工程从江苏城陵矶引水,经过苏北、山东、天津等地,最终排入渤海。

东线工程方案与中线工程方案相比,其特点是引水距离相对较远,涉及的地区也相对单一。

然而,东线工程仍然具有其独特的优势。

首先,东线工程将解决山东、天津、北京等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提高其水资源利用率,并为其发展经济和改善环境带来利好。

其次,东线工程的实施将有助于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缓解这一地区的水资源压力,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此外,东线工程的实施也将为沿线城市带来更加稳定和充足的生活用水,改善居民生活品质。

因此,东线工程方案在解决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和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方面具有实际的意义和巨大的潜力。

西线工程方案是南水北调工程的第三期工程,主要任务是将长江水源引入新疆、甘肃、青海等西部地区,解决这些地区因水资源匮乏而导致的干旱、荒漠化和生态失衡问题。

具体而言,西线工程从四川阿坝县引水,经过甘肃、宁夏、青海等地,最终排入干旱的新疆地区。

西线工程方案在南水北调工程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

首先,西线工程的实施将为干旱的西部地区带来丰富的水资源,改善其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地区发展。

其次,西线工程也将实现多地区的跨流域调水,提高水资源的均衡利用,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另外,西线工程的实施也将为沿线城市和农村带来更加稳定和充足的生活用水,改善居民生活品质。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划定方案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划定方案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划定方案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背景和意义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之间大规模水资源调配工程,分为东线、中线和西线三大通水工程。

其中,中线工程是指从长江上游汉江的一级支流承接水资源,通过引流、输水等水利工程,将水资源调配至黄河上游区域,解决黄河上游水资源短缺和北方地区的用水问题。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建设对解决黄河上游水资源短缺问题、满足北方城市和农业用水需求,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尤其是在北方地区缺水严重、水资源分布不均衡的情况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将大大改善当地的用水条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划定方案的基本原则在制定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划定方案时,应该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 良性循环原则。

要保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充足、水质稳定,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达到水资源调度的良性循环。

2. 公平合理原则。

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资源调配中,应该根据各地的实际水资源需求和地区经济发展需要,合理分配水资源,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

3. 生态优先原则。

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工程建设和水资源调度中,应该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减少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实现水资源调配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4. 可持续发展原则。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划定方案应该注重可持续发展,有效利用水资源,减少水土流失和环境破坏,保障后代子孙的水资源利用权益。

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划定方案的具体内容1. 水源选择与引水工程。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主要来自长江上游的汉江一级支流,应该在选择水源的同时,设计合理的引水工程,将水资源引向黄河上游地区。

2. 输水路线规划与工程布局。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输水路线应该考虑地形、地质、生态等因素,规划合理的输水路线和工程布局,避免对地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3. 工程建设和设施完善。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划定方案应该包括工程建设的具体方案和设施的完善,确保工程的顺利运行和水资源调配的有效实现。

南水北调工程的中线方案

南水北调工程的中线方案

南水北调工程的中线方案南水北调工程分为东线、中线和西线三个部分。

其中,南水北调中线是最主要的一条水源调运通道,它起于济源市,止于北京市,北延至天津市、唐山市等地,南延至深圳、冀北、山东、河南、河北、北京等地。

南水北调中线的设计和规划经历了多个阶段和方案的调整与优化。

本文将重点分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方案设计和实施情况,旨在深入了解其在解决水资源短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和意义。

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规划和设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规划设计的初衷是从黄河水系引水,通过人工运输的方式,将丰富的长江水资源调拨到干旱的黄河水系流域,解决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规划和设计经历了多次修改和调整,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环节:1. 水资源勘测和论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规划设计,首先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水资源分布调研和勘测,明确黄河水系和长江水系的水资源分布情况。

此外,需要论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人工引水和区域水资源调度的影响,包括生态环境、水生态系统、土地利用等方面的影响。

2. 转移工程的方案设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转移工程主要包括水源地取水、输水渠道和水库设计等方面。

在方案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水资源质量等因素,提出合理的转移工程设计方案。

3. 环保、生态保护措施的设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建设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巨大的,需要提出一系列的环保和生态保护措施,确保工程建设和运行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 工程实施管理方案的设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需要制定详细的工程管理方案,包括工程建设的组织实施、技术规范执行、质量安全监督等方面的内容。

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规划设计过程中,政府部门、专家学者、企事业单位等各方积极参与,形成了研究规划设计方案的明确结论和建议,为工程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情况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自2002年正式动工以来,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建设进度较快,相关的转移工程和水资源配置工程已经陆续完成,有效改善了华北地区的水资源供应紧张局面。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方案选择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方案选择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方案选择南水北调是中国规模最大、工程难度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

它的建设旨在缓解中国北方地区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以及解决南方水资源富余的问题。

南水北调工程分为中线和东线两大通道,其中中线工程作为工程的核心部分,对中国北方地区的水资源保障和生态环境改善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线工程作为南水北调工程的核心部分,其方案选择涉及到众多因素,包括工程地质条件、水资源调配、环境保护、社会影响等多方面的综合考虑。

本文将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方案选择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

1. 背景和意义中国北方地区自古以来就面临着水资源匮乏的问题,加之人口密集、工农业用水量大等因素,导致了严重的水资源短缺。

而南方地区水资源富裕,尤其是长江流域,因此南水北调工程应运而生。

中线工程作为南水北调的核心部分,将通过引水调配方式,向北方输送水资源,解决北方水资源短缺问题,保障北方工农业和城市生活用水,推动北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同时,中线工程的建设也将对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在方案选择中需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的因素,确保工程建设不会对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2. 工程地质条件中线工程的建设区域横跨中国多个省份,涉及到复杂多变的地质条件。

在方案选择阶段,需要对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全面、精细的勘测和评估,确保工程建设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同时,需要针对不同地质条件制定相应的工程施工方案,保障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3. 水资源调配中线工程要实现的目标之一是实现南水向北调配水资源的功能。

在方案选择阶段,需要考虑水资源调配的可行性和效益,从源头水量、输水损失、水质保障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选择最合适的调配方案。

同时,还需要充分考虑工程建设对当地水资源的影响,确保工程建设不会对当地水资源造成负面影响。

4. 环境保护中线工程建设对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将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在方案选择阶段需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的因素。

通过对工程建设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全面评估,选择合适的工程建设方案,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确保工程建设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南水北调工程中线方案优点和不足

南水北调工程中线方案优点和不足

南水北调工程中线方案优点和不足首先,南水北调工程中线方案的几大优点是:1. 改善华北地区水资源供应。

中线工程通过调水方式,将长江的水资源引入黄淮海平原,弥补了该地区严重缺水问题,有力地解决了华北地区水资源供应的不足。

2.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中线工程的实施,为沿线地区的农业、工业、居民生活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保障,有效地推动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

3. 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中线工程能够通过跨流域调水,实现了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将长江的水资源通过输水工程调入黄淮海平原,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水资源的潜力,提高了利用效率。

4. 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南水北调工程中线提供了华北地区必不可少的水资源保障,解决了该地区的缺水问题,有力地保障了国家的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减少了水资源供需之间的矛盾和不稳定因素。

然而,南水北调工程中线方案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1. 工程投入巨大。

作为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投资最高的水利工程之一,南水北调工程中线的投入资金巨大,工程造价高昂,给国家带来了沉重的财政负担。

2. 环境影响。

南水北调工程中线的实施对原有的环境和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长江流域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引起了一定程度的争议和质疑。

3. 工程风险。

南水北调工程中线的实施面临着诸多风险和挑战,包括工程技术、工程建设、水质保障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风险对工程的实施和后期的运行维护都存在一定的困难和挑战。

综上所述,南水北调工程中线方案具有诸多优点,例如改善地区水资源供应、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等,这些优点对于解决我国的水资源供给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然而,南水北调工程中线方案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如工程投入巨大、环境影响、工程风险等,这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充分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为了更好地发挥南水北调工程中线的作用,应该在保障工程质量和环保建设的前提下,加强工程技术研究和创新,不断提高工程建设的科技含量和效率。

南水北调工程的调水方案有哪些

南水北调工程的调水方案有哪些

南水北调工程的调水方案有哪些南水北调工程中线是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核心部分,主要任务是调剂汉江水资源,引水经数千公里长的干线输水渠道向北输水至黄淮海平原、北京天津、山西、河南等地,使南方丰水时节容易出现的河川洪水和湖泊库容充足的河流水源向北为缺水区及水资源极端紧张区进行调配。

其中中线工程一期主要负责以汉江水系的水资源为主,向黄淮海平原输水;中线工程二期主要负责以汉江水系以及长江主要支流为主,向北京城市、河北、河南等地输水;中线工程三期主要负责以长江主要支流为主,向山西、北京等地输水。

南水北调工程中线的调水方案主要包括水源地水库蓄水、引水、监测、调度等一系列技术措施。

南水北调工程东线主要负责解决长江中下游城市及农村地区供水问题,主要通过引水工程,把长江水资源调剂到长江流域城市和农村地区,缓解该地区水资源紧张大城市和提高城镇供水水量。

东线工程主要包括长江水源调配、工程渠道建设、水质监测等一系列技术。

南水北调工程西线主要负责解决三峡蓄水后江河干流段乾涸带水资源紧张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西线工程主要通过水资源调节工程,对干旱且水资源紧张区域进行引水调配,并在大规模地保护西线工程水源地生态环境条件下,有序提取长江上游地区水资源向干旱水资源紧张区域引水供给城乡居民和工农业用水。

南水北调工程的调水方案是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核心技术,是广大水利工程技术工作者经过长期不懈努力的科研成果,是广大水利工程建设者付出辛勤汗水的结晶。

南水北调工程中线、东线和西线三大调水方案的实施,大大缓解了我国干旱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紧张状况,为城乡居民提供了丰富的饮用水资源,为工农业发展提供了丰足的用水资源,为改善生态环境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南水北调工程的调水方案是南水北调工程不断向前发展的坚实基础,是南水北调工程科学、技术和实践的有力证明,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南水北调工程的调水方案为中国水利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为中国水利工程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中国水利工程进一步提升科学水平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南水北调工程中线方案

南水北调工程中线方案

南水北调工程中线方案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一项重大水利工程,目的是通过调水北送,解决中国北方地区严重缺水的问题,改善水资源配置不均衡的局面。

其中,中线工程是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将长江水资源引入黄河流域,为河南、山东等地区提供支持。

本文将对南水北调工程中线方案进行详细分析,探讨其设计思路、技术特点和对当地水资源带来的影响。

一、中线工程的设计思路中线工程是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总长约1278公里,旨在通过引水将长江水源引入黄河流域,为黄河流域地区提供水资源支持。

中线工程设计思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调水源:中线工程的调水源主要是从长江干流的汉江、赵水段引水,通过引水渠将水资源输送到黄河流域地区。

2. 项目规模:中线工程项目规模较大,涉及建设引水渠、涵闸、泵站等设施,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

3. 工程路线:中线工程所选路线经过的地理环境复杂,需要克服山川河流等自然地理条件的阻碍,同时考虑到工程建设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4. 生态保护: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要考虑到生态环境的保护,减少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通过相关措施保护当地的生态系统。

二、中线工程的技术特点中线工程作为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的技术特点:1. 大规模引水:中线工程采用大规模引水方式,通过引水渠将长江水资源引入黄河流域,解决当地地区的严重缺水问题。

2. 复杂地形克服:中线工程所经过的地形复杂,包括山川河流等自然地理条件的阻碍,需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来克服。

3. 工程运行稳定:中线工程的建设需要保证工程的运行稳定性,特别是在繁忙运行时期,以确保水资源的持续供给。

4. 生态环境保护:中线工程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要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减少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影响,通过相关技术措施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5. 经济运行效益:中线工程的建设需要保证工程的经济运行效益,让地区的水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以达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南水北调工程施工时间(3篇)

南水北调工程施工时间(3篇)

南水北调工程分为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其中东线工程最早开工,于2002年12月27日正式开工;中线工程于2003年12月27日正式开工;西线工程则于2010年12月27日正式开工。

整个工程计划工期约为13年,预计在2023年全部完工。

东线工程,全长约1432公里,从江苏扬州的长江引水,经江苏、安徽、山东、河南四省,最终到达天津。

该工程主要解决黄淮海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预计于2021年完工。

中线工程,全长约1432公里,从湖北汉江的丹江口水库引水,经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四省市,最终到达北京、天津。

该工程是南水北调工程的核心部分,主要解决华北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预计于2023年完工。

西线工程,全长约1628公里,从西藏的雅鲁藏布江引水,经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四省区,最终到达内蒙古的黄河。

该工程是南水北调工程的补充部分,主要解决西北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预计于2023年完工。

在南水北调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我国工程建设者克服了诸多困难,取得了显著成果。

以下列举几个关键施工时间节点:1. 2005年,东线工程首个节点工程——淮河入海水道工程开工。

2. 2007年,中线工程首个节点工程——汉江丹江口水库工程开工。

3. 2010年,西线工程首个节点工程——雅鲁藏布江中游河段工程开工。

4. 2012年,东线工程首个关键节点——南四湖水利枢纽工程完工。

5. 2014年,中线工程首个关键节点——汉江丹江口水库大坝工程完工。

6. 2017年,东线工程首个关键节点——东平湖水利枢纽工程完工。

7. 2020年,中线工程首个关键节点——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完工。

8. 2023年,南水北调工程全线完工。

南水北调工程的顺利实施,为我国水资源调配、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我国工程建设者展现了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为世界水利工程树立了典范。

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南水北调工程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南水北调工程技术方案

南水北调工程技术方案

南水北调工程技术方案南水北调工程是为了解决中国北方地区长期面临的严重水资源短缺问题而进行的一项综合性水利工程。

该工程主要通过利用长江流域的丰富水资源,将水资源调派到黄淮海、华北地区,以解决这些地区的严重缺水问题。

南水北调工程始建于1952年,经过多次规划和调整,终于于2002年正式开始实施。

南水北调工程主要分为中线工程和东线工程两大部分,其中中线工程是通过引水工程将长江水调送到黄淮海地区,东线工程则是通过引水和调蓄工程将长江水调送到华北地区。

本文将就南水北调工程的技术方案进行相关探讨。

一、中线工程中线工程主要是利用引水工程将长江水调到黄淮海地区,以解决该地区的严重缺水问题。

中线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存在许多技术难题和挑战,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设计方案:中线工程的设计方案主要包括引水系统、输水系统和附属工程等多个部分。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引水工程的引水点和引水方式,输水系统的输水方式和输水管道,以及附属工程如泵站、水库、堤坝等设施的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地质、水文、环境和社会等方面的因素,确保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 施工技术:中线工程的施工技术主要包括土建工程、水利工程、机电工程等多个方面。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地质条件、水文条件、气候条件等因素,灵活运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和进度。

3. 管道材料:中线工程的输水系统主要采用混凝土管道进行输水,这要求混凝土管道的材料、制作工艺和施工质量都达到一定的标准。

此外,还需要考虑混凝土管道的防腐、防渗、防漏等技术要求,以确保输水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4. 管道布局:中线工程的输水系统需要考虑输水管道的布局和走向,以确保输水系统的输水量和输水质量达到相关要求。

在管道布局过程中,需要考虑地形地势、地质条件、环境因素等多个方面的影响,确保输水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二、东线工程东线工程主要是利用引水和调蓄工程将长江水调到华北地区,以解决该地区的严重缺水问题。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中线工程,是从长江最大支流中上游横跨湖北和河南两省的[37]
调水(水源主要来自汉江),[34]
在丹江口水库东岸河南省淅川县境内工程渠首开挖干渠,经与的分水
岭方城垭口,沿中西部边缘开挖渠道,通过隧道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
侧北上,自流到的输水工程。

[1]
输水干渠地跨、、、4个省、直辖市。

受水区域为沿线的、、、、、、、、、、、、北京、天津等14座大、中城市。

重点解决、、北京、天津4省市的问题,为沿线十几座大中城市提供生产生活和
工农业用水。

供水范围内总面积15.5万平方千米,输水干渠总长1277公里,天津输水支线长155公里。

加高后,丹江口水库正常蓄水位达到170米,在此条件下可保证规划
调水量。

考虑2020年发展水平在汉江中下游适当做些补偿工程,调水到
北方地区的同时,保证调出区的工农业发展、航运及环境用水。

[2] 2014年12月12日下午14时32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

[2]
截至2020年6月3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已经安全输水2000天,累计向北输水300亿立方米,已使沿线6000万人口受益。

[3]截至2022年11月,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向河北省输水超163亿立
方米。

[47]。

南水北调中线补水工程方案

南水北调中线补水工程方案

南水北调中线补水工程方案一、项目背景南水北调中线是中国大规模的水资源调配工程,其主要目的是将长江水源通过中线工程向北方地区输送水资源,以解决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然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发现中线工程所输送的水资源并不足以满足北方地区的需求,特别是在干旱季节,北方地区仍面临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南水北调中线补水工程成为亟待推进的重要项目。

二、工程地理条件南水北调中线补水工程主要涉及的地区为北京及周边地区、河北、天津等北方地区。

该地区地理条件复杂,水资源匮乏,土地广阔。

在南水北调中线输水到达北方地区后,需要将水资源进一步调配到各个城市和农田中,因此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输水系统。

三、工程目标南水北调中线补水工程的主要目标是解决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确保城市居民和农业用水需求。

具体目标包括:1. 提高城市居民用水保障水平,确保城市居民的日常用水需求;2. 改善农田灌溉条件,提高农田灌溉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农作物产量;3. 保护地下水资源,避免长期过度开采地下水资源带来的环境问题;4. 同时,要考虑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四、工程方案南水北调中线补水工程主要包括输水系统建设、水资源利用规划以及水资源保护方案。

具体方案如下:1. 输水系统建设南水北调中线补水工程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输水系统,以确保输水到达北方地区后,能够迅速、有效地分配到各个城市和农田中。

具体工程包括:(1)建设输水管道网络。

在北方地区建设输水管道,将南水北调中线输送的水资源输送到各个城市和农田中。

该管道需要覆盖城乡各个地区,以确保水资源能够迅速分配到各个用水点。

(2)建设水库和水塘。

在北方地区建设一定数量的水库和水塘,作为水资源的储存和分配中转站。

这些水库和水塘需要合理分布,以便迅速满足城市和农田的用水需求。

(3)建设水泵站。

在输水管道网络中建设一定数量的水泵站,以调节和控制水流量,确保水资源能够均匀分配到各个用水点。

南水北调工程工程量最大的方案

南水北调工程工程量最大的方案

南水北调工程工程量最大的方案一、中线工程的概况中线工程是南水北调工程的核心工程之一,起源于汉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向北经河南、河北、天津三省一市,至京津地区的北京、天津供水,全长1433公里,总库容为194亿立方米。

中线工程的总工程量达到1200多亿元人民币,是南水北调工程中工程量最大的一个方案。

中线工程主要包括三大子工程,即丹江口引水工程、中线干渠工程和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保护工程。

丹江口引水工程是中线工程的源头工程,主要任务是将长江水引入丹江口水库,再经过两级泵站提升至丰产河,最终通过输水隧洞将水引入中线干渠。

中线干渠工程是中线工程的主干工程,全长1278公里,以输水隧洞为主体,包括丹江口输水隧洞、中线输水隧洞和地面渠道等。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保护工程主要是在水源地区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确保长期稳定地向京津供水。

二、中线工程的建设历程中线工程自2003年开工建设以来,历经了长达十几年的建设过程,中间经历了无数的困难和挑战。

首先,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受到地质条件的影响,施工难度较大。

特别是在输水隧洞的施工过程中,多次遭遇地层崩塌、水涌和压力爆裂等问题,给施工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其次,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受到环保和生态保护的关注。

由于中线工程穿越了多个省份,跨越了长江、黄河、鸭绿江等多条流域,因此需要对周边的生态环境进行有效保护,这既增加了工程成本,也增加了工程难度。

最后,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尤其是在输水隧洞的施工过程中,投入了数千名工人进行工程施工,投入了大量的机械设备和材料资源,投入了数百亿元的资金。

经过多年的努力,中线工程于2014年正式通水,成功向京津地区供水。

这标志着中线工程的建设取得了圆满的成功,也为南水北调工程的全面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中线工程的建设效益中线工程的建设对于解决京津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保障当地的人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南水北调中线

南水北调中线

南水北调中线南水北调中线是中国历史上一项重大的水利工程,旨在通过引水将长江水资源调配到缺水的黄河流域,以缓解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

该工程的建设始于2002年,于2014年正式通水,被誉为中国水利工程史上的壮举。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长约1,267千米,起点位于湖北鄂惠市江阳镇的鄂江水库,终点在河南省南阳市的南阳泵站。

工程主要由河南引水线、中线干渠、广东引水线三部分组成。

其中,引自湖北的水主要通过中线干渠输送至河南,再通过河南的引水线输送到北京、天津等北方城市。

南水北调中线的建设是为了解决现代中国面临的严峻水资源问题。

长江流域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但在南水北调之前,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分配极不均衡,导致黄河流域普遍存在水资源短缺和水质污染问题。

而南水北调中线的建设,有效地平衡了两个流域之间的水资源分布,为黄河流域提供了稳定的水源。

南水北调中线的建设历程充满艰辛和挑战。

工程的路线穿越丘陵、山地和河流,需要克服复杂的地质条件和地形地貌。

此外,工程还需要大规模迁建人口和调整农田。

在建设过程中,工程团队面临大规模的场地清理、隧道开凿和运输等挑战,但他们通过不懈的努力和科学的技术手段,成功地完成了工程的建设。

南水北调中线的建设不仅改善了黄河流域的水资源状况,也为北方城市居民提供了更好的用水环境。

工程通水后,北方地区不再依赖黄河水源,从而减轻了对黄河的过度开采,为保护和改善黄河生态环境提供了可能。

此外,该工程的建设还为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促进了资源优势的转移到没有水资源的地区。

然而,南水北调中线的建设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争议。

一方面,工程的建设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同时,该工程也引发了一些地区的水资源矛盾和争端,例如饮水困难地区的人民对水资源的争夺。

此外,南水北调中线也面临来自自然灾害等风险的挑战,需要加强对工程的维护和管理。

综合来看,南水北调中线作为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水利工程,为中国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和改善生态环境做出了重要贡献。

南水北调工程分哪几线方案

南水北调工程分哪几线方案

南水北调工程分哪几线方案东线工程是南水北调工程的一条主要线路,起于江苏省扬州,止于北京市,全长约1451公里。

这条线路主要通过了淮河、黄河支流等多条河流,以及京杭运河等运河,将长江水调至北京地区。

东线工程一期工程于2001年5月开工建设,2008年12月底全部建成通水。

东线工程二期工程于2010年年底建成通水。

东线工程改善了北京地区的水资源供应,保障了城市居民的用水需求,同时也对改善紫府河、运河等水质产生了积极影响。

中线工程是南水北调工程的另一条主要线路,起点是江苏省句容市,止于北京市,全长约东线1460公里。

中线工程主要通过了京杭大运河、大运河干支渠、黄淮海大运河、运津渠、许徐渠等河渠,在南运河和太运河上新建了输水泵站。

中线工程共包括七个分水口将水输送至华北平原的大中营水库汇入黄河,再向北输送至北京。

中线工程一期于2013年12月开工建设,2014年11月下旬建成通水。

中线工程一期工程将解决北京等地的紧张用水情况,改善黄河下游水生态环境,促进一系列水利、环境等方面的改善。

西线工程是南水北调工程的第三条主要干线,位于干线合肥至长江南京段南北向延伸,起点为合肥水源地,止于北京市北郊水源地,全长约1483公里。

西线工程主要沿线地处黄淮海、江淮和长江边缘地带,东接中线工程和济南泰安地区用水工程,西到北京、天津、张家口、保定等单位用水工程,清河、大沽、静海等地用水工程,全长约4800公里。

西线工程一期于2018年年底建成通水。

西线工程提高了北京、天津等地的用水供应能力,有效改善了地区的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南水北调东中西总干线以及其支干线的规模宏大,工程建设难度大,涉及范围广,工程设备复杂科技含量高,涉及敏感地区多,工程建设过程屡遇风险挑战,尤其源头水源保护区涉水线路建设工程开挖顺利推进。

经过不懈的努力,南水北调工程的东线、中线和西线已经相继建成通水,为华北地区的水资源供应问题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建设和运行中,南水北调工程还将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施工难点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施工难点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我国迄今为止最大的跨流域水资源调配工程,其施工难度之大,可说是前所未有的。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分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施工的难点。

首先,中线工程的地理环境复杂多样,施工条件艰苦。

中线工程穿越了我国的南方、北方多个省份,地形地貌变化巨大,包括了山地、丘陵、平原等多种地形。

这使得工程的施工不仅要面对山区的高海拔、陡峭地形,还要面对平原地区的广阔施工面积。

同时,地理环境的多样性也带来了气候条件的差异,南方多雨、北方干燥,这对工程的施工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中线工程的地质条件复杂,施工安全风险大。

中线工程穿越的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包括了许多高风险的地质区域,如地震带、滑坡区等。

这些地区地质构造活跃,地下水位高,给施工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地质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评估,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以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第三,中线工程的技术难题多,施工工艺要求高。

中线工程涉及到的技术问题多样,如大口径管道铺设、长距离输水、高精度测量等。

这些技术问题的解决需要依靠先进的施工工艺和设备。

同时,由于中线工程的特殊性,施工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管道的安全性、耐久性以及水质的保护等问题。

这都对施工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四,中线工程的环保要求高,施工过程中的环境影响控制难度大。

中线工程作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其对环境的影响是无法避免的。

为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施工现场的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这不仅需要施工方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第五,中线工程的管理难度大,需要高效的项目管理机制。

中线工程规模庞大,施工周期长,参建单位多,这就需要有一个高效的项目管理机制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施工进度、质量、安全、环保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和监控,以确保工程按期完成,达到预期的效果。

综上所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施工的难点主要体现在地理环境复杂、地质条件复杂、技术难题多、环保要求高和管理难度大等方面。

河北省水利厅关于下达2024年6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量调度方案的通知

河北省水利厅关于下达2024年6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量调度方案的通知

河北省水利厅关于下达2024年6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水量调度方案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河北省水利厅
•【公布日期】2024.05.27
•【字号】
•【施行日期】2024.05.27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水利综合规定
正文
河北省水利厅关于下达2024年6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量调
度方案的通知
石家庄、廊坊、保定、沧州、衡水、邢台、邯郸、定州、辛集市水利(水务)局,雄安新区建设和交通管理局,河北省水务中心:
根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情、工情和我省年度水量调度计划,结合各市2024年6月水量调度计划建议,我厅研究制定了2024年6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量调度方案,现下达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附件1:河北省2024年6月南水北调水量调度方案
河北省水利厅
2024年5月27日。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对沿线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对沿线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对沿线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目录一、内容概览 (1)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概况 (1)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对沿线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3)3.1 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4)3.2 对工业发展的影响 (5)3.3 对服务业发展的影响 (6)3.4 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综合影响 (7)四、案例分析 (8)4.1 河南省受益情况分析 (9)4.2 沿线其他省份受益情况分析比较 (10)五、对策建议与前景展望 (11)5.1 如何进一步加强沿线地区的经济合作与协调发展 (12)5.2 发挥水资源优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13)5.3 强化环境保护意识,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发展成果可持续性实现145.4 未来研究方向和展望 (15)一、内容概览水资源供应改善:中线工程的通水有效缓解了沿线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为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了更加稳定和充足的水资源,从而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产业结构调整:水资源的改善为沿线地区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有助于推动高耗水、高污染产业的转型升级,同时促进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发展。

区域协同发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连接了长江和黄河两大流域,对于促进沿线地区的经济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可以实现区域间的优势互补,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生态环境改善:工程的建设与运营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有助于改善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生态服务功能,为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民生改善:随着水资源供应的改善,沿线地区的居民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将进一步拉动经济增长。

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概况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中国政府为解决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而实施的一项重大水利工程。

该工程自丹江口水库引水,沿汉江、长江向北输送,最终到达北京、天津等华北地区,以满足这些地区的水资源需求。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长约1432公里,其中穿越黄河的隧道长度为576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水利隧道。

南水北调中线二期工程方案

南水北调中线二期工程方案

南水北调中线二期工程方案一、项目背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中国开展的一项重大水利工程,旨在解决中国北方地区的淡水资源短缺问题。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于2014年正式通水,工程自通水以来,为华北地区提供了大量的优质淡水资源,有效解决了中国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随着北方地区的城市化和经济发展的持续推进,对水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为了满足未来北方地区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必须加快南水北调工程的推进步伐,特别是南水北调中线二期工程的建设。

二、工程优势1. 满足北方地区城市化进程中的水资源需求南水北调中线二期工程的建设将为北方地区提供更稳定、更充足的淡水资源,特别是一些干旱地区的城市,能够更好地解决其水资源短缺问题,保障城市居民的生活用水需求。

2. 促进北方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通过南水北调中线二期工程,可以有效地改善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湿地和地下水资源,提升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为地区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更有利的条件。

3. 推动北方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南水北调中线二期工程将为北方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特别是在水资源供给方面的保障,能够吸引更多的产业和人口流入北方地区,促进地区的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三、工程建设方案1. 工程规划南水北调中线二期工程的规划范围包括从一期工程的通水起点南、与一期工程衔接,经河南、河北、山西、北京等省市,到北京市终点,涉及地区广泛,工程复杂。

2. 工程设计南水北调中线二期工程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地下水位、地质构造、地表特征等因素,合理确定输水管线的走向和过渡设施的位置,确保工程设计的科学合理。

3. 工程建设南水北调中线二期工程的建设应采用先进的建设技术和设备,确保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经济性和环保性,力求尽快完成工程建设,并确保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

4. 工程运营南水北调中线二期工程的运营应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和运行策略,确保输水管线的稳定运行和运输水质的优良,为北方地区提供可靠的淡水资源保障。

南水北调中线方案

南水北调中线方案

南水北调中线方案一、背景介绍南水北调是指我国通过调水工程将长江的水资源引入北方地区。

为解决我国南北水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南水北调工程被视为我国水利史上的重大突破。

其中,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南水北调工程的核心部分,本文将对南水北调中线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二、南水北调中线方案的构想南水北调中线方案最早得到重视是在20世纪60年代。

该方案的构想是通过引水渠道将长江水引入黄河和汉江流域,以解决这些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改进,南水北调中线方案最终确定下来。

三、南水北调中线方案的技术实现为实现南水北调中线方案,需要克服许多技术难题。

首先,该方案需要建造一条长达数千公里的引水渠道,如何保证渠道的稳定和水质的安全成为了首要问题。

其次,由于参与调水的地区涉及多个省份,协调各地利益是一个挑战。

此外,该方案还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土地征用和基础设施建设。

为应对这些挑战,南水北调中线方案采取了一系列技术措施。

首先,建设者采用了世界先进的水利工程技术,确保了引水渠道的稳定和安全。

其次,政府加大对沿线地区的支持力度,协调各地利益,提高了项目的顺利进行。

此外,南水北调中线方案还积极引导当地居民参与工程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四、南水北调中线方案的效益与影响南水北调中线方案的实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首先,该方案提供了宝贵的水资源,解决了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其次,通过调节水质和水量,南水北调中线方案改善了地下水质量和生态环境。

此外,该方案还促进了区域之间的水资源合理分配,增强了区域协同发展。

然而,南水北调中线方案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影响。

首先,由于道路的修建,大量的土地被征用,导致部分居民被迫搬迁。

其次,长期的工程建设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此外,南水北调中线方案面临着运行维护的挑战,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

五、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启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成功经验提供了一些启示。

南水北调中线方案

南水北调中线方案

南水北调中线方案第1篇南水北调中线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北方地区。

为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障国家水安全,我国决定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该工程作为国家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旨在将长江水资源调配至黄河流域,满足沿线城市生活、工业及农业用水需求。

二、目标定位1. 保障沿线城市供水安全,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2. 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助力产业结构调整。

3. 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4. 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三、实施方案1. 调水线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自长江干流的汉江上游取水,途径河南、河北两省,最终抵达北京市。

沿线共设9个分水口,分别为:汉江分水口、郑州分水口、石家庄分水口、北京分水口等。

2. 工程建设(1)水源地保护:加强汉江上游水源地保护,确保水质安全。

(2)输水工程:采用隧洞、渠道、渡槽等工程形式,实现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3)配套设施:建设泵站、节制闸、监测站等配套设施,确保工程正常运行。

(4)环境保护:采取生态补偿、水质监测等措施,保护沿线生态环境。

3. 水资源管理(1)建立水资源统一调度制度,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

(2)实施用水总量控制,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3)加强水质监测,确保供水安全。

(4)建立健全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促进水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

4. 政策法规制定《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管理条例》,明确各部门职责,规范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

5. 社会参与(1)开展科普宣传,提高公众对南水北调工程的认识和支持。

(2)鼓励沿线地方政府、企业和居民参与水资源节约和保护工作。

(3)加强与沿线地区的沟通协调,解决工程建设和运行中的问题。

四、效益分析1. 社会效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建设将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提高沿线城市供水安全保障程度,改善居民生活水平。

2. 经济效益:工程的建设将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增加就业岗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移民问题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丹江口水库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的汉水与 其支流丹江口汇合处下游800 m处,控制流域面积达9.5万km2。坝顶高162 m, 设计蓄水位157m,相应库容174.5亿m3。未来大坝将加高至176.6 m,设计 蓄水位170 m,总库容290.5亿m3。大坝加高后,库区淹没范围涉及湖北省十 堰市郧西县、郧县、丹江口市、及河南省淅川县5个县(市、区)、48个乡镇, 淹没耕地1 56万公顷,移民约2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达23.7万人。 从政府角度来说,国家和湖北、河南省政府给移民群众提供了补助、优惠 措施,在移民安置区建房、解决就业和产业发展问题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 扶贫攻坚任务加重,以丹江口市为例,丹江口市原为国家八七扶贫的贫困 (市),目前仍处在贫困线下,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丹江口市将动迁移民 71009人,加上其它影响,将涉及8万多人口迁移问题,其人口占全市农业人口 的1/3;自1990年以来,南水北调工程的前期考察论证,库区沿岸群众何去何 从,普遍存在着等、观、看的思想,对农业生产失去信心,错过了良好的发展 机遇,致使库区贫困加剧。 从移民角度来说,除了故土难离等感情因素,大部分移民以农业生产为 主要生活来源,搬迁后失去了之前农业生产的天时地利,且存在移民费用 低且不落实、受淹公房得不到补偿、补偿范围不全面等问题,迁入地无法 提供充足适宜的耕地,也无法提供充足适宜的就业机会,导致库区群众多 次搬迁后生活水平严重下降。
如今的沧浪亭以及整个均州城在图中碧波万顷之下,仅剩山上的文笔 塔。在浩荡烟波之下,埋着一座古城半个世纪的沉默。
1967年古城淹没之后,又在原址之外的15华里处的关门岩重建了新的城 镇嚣川,并于1993年更名为“均县镇”。一个均县镇的名字,寄托着均 州儿女对古镇的无限怀念。但随着这次南水北调通水,均县镇将再次沦 为泽国,全镇将淹没22平方公里的版图面积。均县镇又一次异地整体搬 迁。
图为新郑唐户 遗址
四、文化经济双重价值 《南水北调中线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带规划纲要》指出,中线工程沿线一 千多公里的山水、古迹、工程景观将被串联成一条风景长廊,打造成为 “世界最大调水工程、国家生态战略屏障,历史文化富集地和国家级一 流旅游目的地。”
中线工程从长江支流汉江引水,跨伏牛山,穿黄河底,沿太行山东麓一路北上,贯 通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其间,有水库、高坝、渡槽、隧洞、倒虹吸、 明渠等多个工程建筑,其中不乏“世界之最”,如世界上规模最大的U型输水渡 槽——湍河渡槽工程,世界上首次大管径输水隧洞近距离穿越地铁下部——北京西 四环暗涵工程等,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大型人工建筑 之外,中线工程还流经华夏文明的核心地带,库区和沿线富集荆楚、汉魏、商周、 燕赵、元明清等不同朝代及地域丰富的历史古迹和文化遗存。中线水源丹江口库区 顺流北上,其间既有武当山、少林寺等名山大寺,又有黄河奔涌、云台飞瀑、卢沟 晓月等自然景观,还有白洋淀、狼牙山、西柏坡等革命故地以及安阳殷墟、古都邯 郸等历史名迹。来自国家旅游局的数据统计,中线工程库区和沿线有12处世界遗产, 占全国世界遗产的28%;国家5A级旅游景区16处,占全国的11%;全国重点文物保 护单位467处,占已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20%。
图为古均州沧浪亭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 武当县西北四十里,汉水 有洲曰沧浪洲……沧浪者, 水色也。《襄阳志》也这 样记载说:汉水重浊,与 大河相似,自均州以下, 水为之一清,故曰沧浪之 水。 想必有的同学对古均州不 了解,但有一个人你一定 知道,陈世美,朝代;宋 朝,籍贯:湖北均州。丹 江口市如今还有陈世美庙。
三、对文化的影响
古均州,如今的丹江口市均县镇,东临汉水,南接武当,历史悠久。史 载,其城墙全部采用15公斤一块的青砖垫砌而成,西南北三面各凿一丈 五宽护城河,6座城门均设有木制防洪水闸门,以及60吨重的石头门槛, 10米至20米高城墙环城4000米,兵匪概不能犯,有“铁打的均州”之称。 当年,唐太宗长孙皇后次子李泰受封为顺阳王,徙居均州之郧乡县;李 世民另一皇子,后来的唐中宗李显,最初就被软禁于均州。
二、经济影响 1、对水源区的影响 以丹江口市为例。 (1)库区财产损失严重。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按照移民线172米, 土地征用线170米为标准,丹江口市将淹没面积105.3平方公里(折合 15.593万亩),其中耕地45737亩,淹没涉及到丹江口市14个乡镇办 事处(特区),160个村660个组;淹没行政机关事业单位231个,国 营场队16个,工矿企业51人,各类公共设施2500多处,房屋46779间 140多万平米;淹没一类经济林1.62万亩,农田水利设施124处,渠道 110公里,省市输电线路111杆公里,广播邮电线路1957杆公里,省市 道路60公里,桥涵22座,大型客货码头5座,渡口10处,文物风景名 胜131处,加上前面提到的移民问题,对丹江口市经济发展将带来巨 大的影响。 (2)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丹江口市工业大部分以高耗能、污染重、 浪费大、效益低为主,南水北调工程实施,一些污染重、质量差、浪 费大、效益低的企业将被淘汰,最终只能靠形成优势支柱产业和特色 工业经济找到出路。 听听水源区居民怎么说吧
均县镇新貌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纵贯长江、黄河两个古代文明的核心地区,所经 湖北、河南、河北等地不仅地下文物埋藏丰富,地面历史古迹不胜 枚举,有些遗址在勘探之前就被破坏了,有些墓地在发掘过程中面 临着被水淹没的威胁,白天刚勘探过的墓地,晚上就会有盗贼光顾。 目前,南水北调工程涉及的600多处文物点,以丹江口库区来说,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居民早就搬迁了,很多文物点变成了孤岛,考古 人员要在不影响工程的情况下竭尽全力保护文物,面临的困难超乎 想象。 一方面,均州古城等遗迹被淹没无疑是一大损失,另一方面工程建 设过程中出土无数文物,例如在河南新郑唐户遗址中发现了9000年 前古人类最大规模的聚居群,这些考古的重大发现,对研究我国古 代文明具有重大学术价值。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南水北调中线的兴建,从 战略上可以解决沿线大中 型城市缺水问题,促进经 济带的发展,发展地下水 回灌和调蓄,并兼顾黄河 的治理。拟建工程自丹江 口水库起,至北京玉渊潭, 全长1241.1km;河南段 经南阳、平顶山、许昌、 郑州、焦作、新乡、鹤壁、 安阳8个大中型城市26个 县(市),穿越漳河进入河 北省,长700km,供水区 城市11座,供水面积约4 万km^2
2、对受水区的影响 (1)华北平原是粮、棉的重要产区,但因缺水而存在很多中低产田。南水北 调中线工程为受水区农业生产提供了水资源保证。 (2)中线工程建设投入巨大,根据凯恩斯的投资乘数原理,巨大的投资效应 将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对扩大内需具有拉动作用,改善受水区生产、生活、 生态的水资源条件,直接拉动经济增长。 (3)随着受水区水资源条件的不断改善,会增加新的有开发价值的土地和矿 产资源,企业生产规模也会随之扩大,一些新兴产业将迅速发展,吸纳更多 劳动力就业。 (4)华北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得到缓解,可以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生产 要素实现最佳组合,将加快受水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受水区经济发展的影 响是深远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