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金元四大家和明清两代养生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金元四大家和明清两代养生理论

一金元四大家对中医心理学的贡献

所谓心理,包括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意志、情感等心理活动和兴趣、才能、气质、性格等心理特征,是所有精神活动的总称。中医心理学,则是用中医学理论研究心理活动规律及其临床实际运用的一门学问。中医心理学历史源远流长,在中医学文献中,有着极为丰富的医学心理学思想。《黄帝内经》的产生标志着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同时也为中医心理学理论思想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到了宋金元时期,由于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贫困,疾病丛生,促使医家们在各种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学术探讨,形成了学术争鸣时期。中医心理学思想在这时期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陈无择提出了著名的三因论,把情志病因明确为七情。金元四大家受《内经》启发,并将《内经》的医学心理学思想融合到自己的学说中去,形成了各自学术特点。

一.刘河间

刘完素在深入研究《内经》病机十九条的基础上,对火热病证详加阐发,成为主火论者。他还注重对五运六气和亢害承制理论的研究,提出了"六气皆能化火说"及"五志过极皆为热甚"的观点,并强调以寒凉药物为主治疗火热病,开拓了金元时期诸家争鸣的局面。他在阐发《素问.至真要大论》病机十

九条时,大量地描述了异常的心身现象,扩大了心理病机的论述,发展了心理疾病的证治。刘完素将《内经》火热病机扩展为57条,其中有19条涉及心理内容,且论述颇为详细。一般首先提出病机提纲,然后阐述。如在论述"惊"时,谓"

心卒动而不宁,火主乎动,故心火热甚也,虽尔,止为热极于里,乃火极似水则喜惊也------"。又如"谵,多言也。言为心声,犹火燔而鸣,故心火热则多言,犹醉而心热,故多言,或寐而多言者,俗云睡语,热之微也-------"。此外,诸如惑、悲、笑、妄、瞀、躁扰、狂越、骂詈、惊骇等,均涉及到有关心理现象。

在对火热病机的阐发中,刘完素十分重视情志致病,并提出?quot;五志过极皆为热甚"的著名论点。他认为:"五脏之志者,怒、喜、悲、思、恐也。若志过度则劳,劳则伤本脏,凡五志所伤皆热也。"说明了心理与疾病的相互关系。他还从心立论,心主神,属火,认为五志化火生热关键在于心的作用。因此,在治疗上重视清心泻火,创造了"凉膈散" 、"双解散" 、"防风通圣散"。

刘完素还重视六欲七情与疾病的联系,认为亢盛的情欲属于阳。若情欲过度,则易化热为火。他说:"所谓阳动阴静。故形神劳则躁不宁,静则清平也,是故上善若水,下善如火。先圣曰,'六欲七情,为道为患',属火故也。"因此,人们若能节制七情六欲,则可以养生防病以保持健康长寿。

二.张子和

张子和是继刘完素之后,又一位具有创造精神的医家。他对中医心理学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有一系列独特见解,是金元时期中医心理学史上一位杰出代表。他善用汗、吐、下三法,号称攻邪派,而其中掌握使用三法时的心理因素又是关键之一。在谈到吐法运用时,张子和提出了八条禁忌,其中包括"性行刚暴,好怒喜淫之人,不可吐;左右多嘈杂之言,不可吐;病人颇读医书,实非深解者,不可吐;主病者不能辨邪正之说,不可吐;病人无正性,妄言妄从,反复不定者,不可吐------"。在仔细地观察病人后,张子和根据各人心理特点不同,对于不能很好地配合医生的患者,禁用吐法,这也是他能成功运用三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过爱小儿反害小儿说》篇中,张氏强调由于人的社会经济地位不同,因而心理状态及其对疾病的影响也有差异?quot;贫家之子,不得纵其欲,虽不如意而不敢怒,怒少则肝病少。富家之子得纵其欲,稍不如意则怒多,怒多则肝病多,"故"善治小儿者,当察其贫富贵贱治之"。

对于《内经》中有关心理学理论,张子和也系统进行了讨论。在《九气感疾更相为治衍》篇,他归纳了怒、喜、悲、惊、思之气的病证,并对《内经》情志五行相胜之理进行了发挥,提出运用以情胜情的方法治疗情志疾病,他说?quot;悲可以治怒,以怆恻苦楚之言感之。喜可以治悲,以谑浪亵狎之言

娱之。恐可以治喜,以恐惧死亡之言怖之。怒可以治思,以污辱欺罔之言触之。思可以治恐,以虑彼志此之言夺之。"对于《内经》"惊者平之",他理解为使其平常之,认为惊者从外入,以其忽然而遇之,使习见习闻,则不惊矣。并根据此法,通过击拍门窗,使其声不绝以治因惊而畏响,魂气飞扬者。张氏又尝治一妇人,久思而不眠,其假醉而不问,妇果呵怒,是夜困睡。在《儒门事亲》中载此类心理治疗医案达10例,除2例是引用庄、杨先生外,自己治疗8例。因此可以说,张子和是祖国医学史上值得称道的一位杰出心理治疗大师。

三.李东垣

李杲是金元时期一大医家,因善补脾胃,被后世称为"补土派"的鼻祖。他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论点,对脾胃内伤病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独具见地。李东垣在脾胃学说中很重视心理因素在发病学上的意义。在《脾胃论》中,李杲除阐发因饮食劳役而致病,同时也论述了因情志因素而致心火亢盛。他说:"饮食失节,寒温不适,脾胃乃伤。此因喜、怒、忧、恐损耗元气,资助心火,火与元气不两立,火胜则乘其土位,此所以病也。"在《安养心神调治脾胃论》篇中,他提到?quot;凡怒、忿、悲、思、恐惧,皆损元气。夫阴火之炽盛,由心生凝滞,七情不安故也。"

李杲注重养生摄神,他把"摄养" 、"远欲" 、"省言箴"三篇作

为《脾胃论》的结语,强调要"安于淡薄,少思寡欲,省语以养之,不妄作劳以养形,虚心以维神,寿夭得失安之于数。"在养生中,他还注重精气神在人体的主导作用。他认为"气乃神之祖,精乃气之子,气者精神之根带也,大矣哉,积气以成精,积精以全神,必清必静,御之以道,可以为天人矣。"这是要求人们要重视益气养神,对于人们养生防病有积极的意义。

四.朱丹溪

朱丹溪承河间、从正、东垣诸家之说,以三家之论,去其短而用长,并寓理学于医学之中,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提

出?quot;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和"相火论"等新的学说。

朱丹溪认为"人受天地之气以生,天之阳气为气,地之阴气为血,故气常有余,血常不足。"在人的生命过程中,只有壮年时期阴精相对充盛,但青壮年时期在人生之中十分短促,故人之一生多处于阳有余阴不足的状态。并且在人的一生中又往往受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如"温柔之盛于体,声音之盛于耳,颜色之盛于目,馨香之盛于鼻,谁是铁汉,心不为之动也。"而"心动则相火亦动,动则精自走,相火翕然而起,虽不交会,亦暗流而疏泄矣。"故丹溪提出"人之情欲无涯,此难成易亏之阴气。"并据此在《格致余论》中,首列"饮食箴"与"色欲箴",倡导人们要节制饮食与色欲,强调抑制相火,保护阴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