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摩擦力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教案】摩擦力——静摩檫力+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教案】摩擦力——静摩檫力+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摩擦力——静摩擦力教学设计课标及教材分析一、课程标准1.课程标准要求认识摩擦力,知道静摩擦力现象;活动建议:调查生产生活中利用或尽量避免摩擦力的实例;2.课程标准解读课程标准的要求是“认识”摩擦力,借助于“通过实验”这一方法。

所以在学习静摩擦力的过程中,要充分通过实验让同学们感知静摩擦力的存在,并且能够列举生活中的静摩擦力现象。

同时布置课后作业“调查生产生活中利用或尽量避免摩擦力的实例”;二、教材分析《摩擦力》是教科版教材高中物理必修1第三章《相互作用》的一个重点,同时教材是在初中摩擦力知识基础上的加深和拓展。

教材从生活实例“推箱子”入手,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静摩擦力,接着从实验的角度分析认识静摩擦力与最大静摩擦力大小的关系,整个过程清晰完整;学情分析通过初中物理学习,学生对静摩擦力的概念、方向和大小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实践中也能认识到摩擦力的利弊以及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但由于受到认知结构,能力水平的限制,对事物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上。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循序渐进,从简单情景入手,慢慢过渡到理性的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及大小计算;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最大静摩擦力;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小实验和生活中静摩擦力的实例,知道静摩擦力的现象,知道它的产生条件;2.通过假设法和二力平衡法,理解相对运动趋势,并会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和大小;3.通过实验,知道最大静摩擦力。

教学过程一、课前小实验:认识生活中的摩擦现象把两本书逐页交叉对插在一起后,会发现用很大的力都拉不开。

问:是什么力阻碍了课本被拉开?答:摩擦力然后列举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如手拿杯子喝水、推箱子未动、小朋友静止在滑梯上,认识静摩擦力现象。

二、新课教学:静摩擦力的方向及大小判断1.利用上述三种实例,假设接触面绝对光滑,物体会怎样运动。

分析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和所受静摩擦力方向,总结静摩擦力的概念和方向;2.通过人推箱子未动这个实例,利用二力平衡,分析得出静摩擦力的大小与使物体产生相对运动趋势的外力有关。

静摩擦力教案(新课标)

静摩擦力教案(新课标)

静摩擦力教案(新课标)第一篇:静摩擦力教案(新课标)摩擦力教案1 伊宁市第四中学牛英杰学习目标1.知道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会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2.知道静摩擦力的变化范围及其最大值. 3.知道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4.会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简单地计算静摩擦力的大小.学习重点1.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2.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和静摩擦力大小的简单计算.3.正确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

学习难点1.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和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2.静摩擦力大小的简单计算.引入:图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和摩擦力有关的情景,简单分析摩擦力的存在情况。

自主学习:(给学生5分钟时间,提出以下问题)1、什么是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相互挤压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2、互相接触的物体相对静止的时候,是不是也可能产生摩擦力?(能)3、什么是静摩擦力?(静摩擦力:两个物体之间只有相对运动趋势,而没有相对运动,这时的摩擦力就叫做静摩擦力。

)4、什么是最大静摩擦力?(静摩擦力的最大值Fmax叫做最大静摩擦力(将动未动时摩擦力)。

它的数值等于物体刚开始运动时的拉力的大小。

)交流合作:(给学生提出以下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回答)1、举例说明物体受到静摩擦力作用,总结出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让学生尽量多举例子。

产生条件:a.两物体间有弹力b.接触面粗糙c.有相对运动趋势)2、静摩擦力大小、方向是怎样确定的呢?(小孩推箱,据二力平衡的知识,这时一定有一个力与推力平衡,阻碍相对运动发生的力。

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强调静摩擦力的方向确定举实例分析3、最大静摩擦力如何确定?静摩擦力的范围如何确定?(推力继续增大,箱子总会运动,此时推力的大小就是最大静摩擦力。

静摩擦力的范围:0<f≤fmax)小结:1、摩擦力定义2、静摩擦力的定义3、最大静摩擦力的定义4、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5、静摩擦力的大小、方向的确定。

静摩擦力教学设计

静摩擦力教学设计

静摩擦力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理解静摩擦力的概念和性质;2.掌握求解静摩擦力大小的方法;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黑板、白板笔、教学PPT。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铅笔、直尺。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写下“摩擦力”二字,然后与学生一起讨论他们对摩擦力的认识。

引导他们思考:什么是摩擦力?什么情况下会有摩擦力的产生?摩擦力有什么作用?2.概念讲解(15分钟)通过上述导入引出“静摩擦力”的概念,然后在黑板上写下定义:“当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时,如果没有发生相对运动,即使施加作于物体上的力逐渐增大,两物体间的摩擦力也保持不变。

这种摩擦力我们称之为静摩擦力。

”接着,向学生解释静摩擦力的性质,如:1)两物体间的静摩擦力的大小与两物体接触面积成正比;2)两物体间的静摩擦力的大小与两物体间的垂直力成正比;3)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3.求解静摩擦力的方法(20分钟)3.1将教室桌上的一本书放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当两个物体之间没有发生相对运动时,我们如何知道静摩擦力的大小?3.2引导学生分析:当两物体没有发生相对运动时,静摩擦力与施加在物体上的力相等。

因此,我们可以先求解施加于物体上的力的大小,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等于施加力的大小,得到静摩擦力的大小。

3.3在黑板上给出一个实例,解释如何通过计算来求解静摩擦力的大小。

并让学生跟随计算过程,完成具体计算。

4.计算实例练习(20分钟)4.1在黑板上列出几个计算静摩擦力的实例,要求学生参与计算过程。

4.2分组完成以下实例计算:实例1:一物体以25N的力向右移动,静摩擦力为20N,求物体受到的合力及合力的方向。

实例2:一物体以20N的力向左移动,静摩擦力为15N,求物体受到的合力及合力的方向。

5.总结归纳(10分钟)总结静摩擦力的性质和求解方法,强调学生在计算静摩擦力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静摩擦力(教学设计

静摩擦力(教学设计
静摩擦力
【学习目标】1.会根据相对运动趋势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2.会根据物体受力和运动情况,分析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3.通过实验,了解最大静摩擦力及其影响因素
【重点】静摩擦力方向、大小的规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演示“竹筷提米”现象
提出问题:一根细细的筷子,靠什么力把一杯米给提起来了呢?
板书:一、静摩擦力的产生
1.定义:两个相互挤压的物体之间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处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称为静摩擦力。
2.产生条件:(1)接触并挤压(有弹力);(2)具有相对运动趋势;(3)粗糙。
在杯子和毛刷实验中,都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但有的情况下,则难以直观判断,我们必须准确理解并找到正确的判断方法。
(1)当F=10N时,由于 ,所以木箱静止,则木箱受到水平向左的静摩擦力F1的作用,由二力平衡知识可得F1=F,所以F1=10N。
(2)当F=40N>Fmax,则木箱会滑动,受到水平向左的滑动摩擦力F2作用,由F2=μF压得F2=30N.
五、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满足的规律,理解了相对运动趋势的含义和判断方法,知道静摩擦力存在最大值,能够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求解静摩擦力的大小。
三、静摩擦力的方向
从手握水杯静止的实例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杯子相对于手有下滑的趋势,因而受到手向上的静摩擦力。杯子受到的静摩擦力的方向与杯子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在毛刷实验中,毛刷有相对桌面向右运动趋势,所受摩擦力向左。
板书:二、静摩擦力的方向
1.沿两物体的接触面,跟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例题1】(多选)如图2-9所示,水平传送带顺时针转动,小物块与传送带保持相对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静摩擦力教案

静摩擦力教案

3.3 摩擦力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能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以及大小和方向。

2.理解最大静摩擦力。

能根据二力平衡条件确定静摩擦力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实验的过程,学习从实验结果总结规律的方法。

2.通过对生活中各种摩擦的观察与思考,学习结果表述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理解摩擦力的利与弊的过程中,领略自然界的和谐与奇妙,使学生的价值观得到提升。

二、教学重点: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正确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

三、教学重点:静摩擦力有无、大小的判定四、教具:弹簧测力计、木块、钩码等。

五、教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

六、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情景1:班里正副班长正好是一名女生和一名男生让他们进行一场关于“力”的比赛。

正班长(女同学)夹桂圆,副班长(男同学)夹玻璃球情景2:教师:我用一种“魔力”用一本书把另一本书提起(把书页交替叠放,然后竖直地把一本书提起),并让学生握住两本书的边缘向外拉,看有什么体会?新课教学学生阅读课本然后教师讲解知识回顾一、什么是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相互挤压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和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二、静摩擦力比较以上情况,思考: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相对静止,但有相对运动趋势。

解释相对静止的意思:两个物体间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

引入静摩擦力概念1、定义:两相互接触并挤压的物体间,存在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静摩擦力。

给学生一个任务:从身边的物体尝试并体验一下静摩擦力。

学生尝试体验静摩擦力得出条件:①接触面粗糙用刚才的班长夹玻璃球得出。

②接触并挤压(弹力的产生条件)用手握粉笔来得出此条件,手和粉笔之间的压力逐渐减小粉笔掉下。

③有相对运动趋势。

解释趋势:事物向某一方向发展的动向。

所以产生摩擦力首先位置是相对静止然后是又发生相对运动的动向。

研究一个力除了知道概念和产生条件以外,还要研究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静摩擦力教案

静摩擦力教案

静摩擦力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静摩擦力的概念和特点;2.掌握静摩擦力的计算方法;3.能够应用静摩擦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静摩擦力的概念和特点;2.静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静摩擦力的应用;2.静摩擦力的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内容1. 静摩擦力的概念和特点静摩擦力是指两个物体之间,当它们相对运动趋势为零时,所产生的摩擦力。

静摩擦力的特点是:当物体之间的相对运动趋势为零时,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物体之间的接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相反。

2. 静摩擦力的计算方法静摩擦力的计算方法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F f≤μs F n其中,F f表示静摩擦力,μs表示静摩擦系数,F n表示物体之间的接触力。

需要注意的是,静摩擦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μs F n,而是小于等于μs F n,因为静摩擦力的大小取决于物体之间的接触力大小。

3. 静摩擦力的应用静摩擦力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1.汽车行驶时,轮胎与地面之间的静摩擦力可以使汽车保持在道路上;2.人类行走时,脚与地面之间的静摩擦力可以使人类保持平衡;3.物体在斜面上滑动时,静摩擦力可以阻止物体滑落。

4. 静摩擦力的解决实际问题静摩擦力的解决实际问题需要掌握以下步骤:1.确定物体之间的接触力;2.确定静摩擦系数;3.计算静摩擦力是否小于等于μs F n。

例如,一个物体在斜面上滑动,斜面的倾角为30度,物体的质量为10kg,斜面的摩擦系数为0.2,求物体在斜面上的静摩擦力。

解题步骤如下:1.确定物体在斜面上的接触力为F n=mgcosθ=10×9.8×cos30∘=84.85N;2.确定斜面的静摩擦系数为μs=0.2;3.计算静摩擦力是否小于等于μs F n,即F f≤μs F n=0.2×84.85=16.97N,因此物体在斜面上的静摩擦力小于等于16.97N。

五、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演示和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讲解静摩擦力的概念和特点,演示静摩擦力的计算方法,以及练习静摩擦力的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静摩擦力的知识。

《静摩擦力》教学设计

《静摩擦力》教学设计

《静摩擦力》教学设计《静摩擦力》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1.认识静摩擦的产生条件。

2.知道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过程与办法】通过自己动手试验,提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利用试验和生活实例激发学习爱好。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

2.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难点】静摩擦力方向的推断。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复习导入:老师:学生们,我们在初中就学习过摩擦力,请学生们回顾一下什么是摩擦力?同学: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妨碍相对运动的力,这个力叫做摩擦力。

教师:接下来我们就进一步的学习摩擦力的相关学问。

环节二:新课讲授一、静摩擦力老师播放人推木箱的视频:接下来举行提问:①开头用很小的推力,推不动,分析桌子受力状况;②再用稍大的力去推,还是静止不动,分析受力状况;③继续增大推力,讲桌开头运动,分析受力状况。

同学以前后四人为一小组对刚才提出的问题举行研究,五分钟后,老师请几个小组的代表举行回答。

老师在同学回答后,举行总结。

桌子在推力作用下相对地面静止,但在沿这个力的方向上有相对运动趋势,就是由于桌子跟地板之间发生了摩擦。

这个摩擦力和推力都作用在桌子上,他们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彼此平衡,因此桌子保持不动,这时发生的摩擦叫静摩擦力。

接着老师请学生们思量一下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并举行总结: 1.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1)两物体接触面不光滑 (2)两物体间挤压产生形变即有弹力(3)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试验探索】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1)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地拉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逐渐增大拉力,直到木块运动为止。

观看在此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改变,并将试验数据填入表格中。

(2)在木块上增强砝码,重复上述试验,将试验数据填入表中。

老师提问:按照试验结果,学生们研究以下问题:(1)木块在水平桌面上,不用外力去拉,它有没有受到摩擦力的作用?(2)用弹簧测力计轻轻拉木块,但它不动,木块有没有受到摩擦力的作用?(3)静摩擦力大小和方向如何?推断依据是什么?同学回答后,老师举行总结:静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依据二力平衡。

教案静摩擦力.doc

教案静摩擦力.doc

3-3.静摩擦力一、教学目标1.知道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会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2.知道静摩擦力的变化范围及其最大值.3.知道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4.会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简单地计算静摩檫力的大小.二、重点、难点分析1.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2.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和静摩擦力大小的简单计算.3.正确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

三、教具1.演示教具:毛巾、测力计、砝码。

2学生实验材料每两位学生一组:物块一块、测力计一只。

3.多媒体。

四、主要教学过程(_)弓丨入新课力学中常见的三种力是重力、弹力、摩擦力。

对于每一种力我们都要掌握它产生的条件,会计算力的大小,能判断力的方向。

在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两种力: 重力和弹力。

前面我们预习了第三章第三节内容,今天我们学习第三种力——摩檫力。

(二)教学过程设计1.静摩擦力演示实验:用弹簧测力计用0.5N的拉力轻拉在毛巾上的物块,物块处于静止状态。

提出问题:此吋物块静止,它受板的静摩擦力多大?方向如何?你是根据什么原理判断的?当弹簧测力计增加到1N时,物块仍保待静止状态。

提出问题:物块此时所受的静摩擦力的大小、方向如何变化?设想一下,如果将拉力减小,静摩擦力乂将如何变化?在同学回答的基础上归纳出:一般静摩檫力的大小没有~个确定的值,类似上述情况,当物块不动处于平衡状态吋,静摩擦力的大小随拉力大小的变化而变化,总是等于拉力的大小。

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接触®切线方向;跟拉力的方向相反,或者说跟物体间相对滑动趋势方向相反。

提出问题:当拉力增加到一定时,物块才刚开始和对于毛巾滑动,这时物块所受的静摩檫力叫什么?它的大小和方向呢?教师讲解:静摩檫力增大到_定数值后就不再增大了,这吋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叫做最大静摩擦力,用Fmax表示。

最大静摩擦力的方向,也总是沿接触而切线方向,跟使物体起动的外力方向相反,或者说跟物体间相对运动趋势相反。

明确:在一般情况下,如果两个和接触的物体之问存在着静摩擦力的作用,则并不一定处于最大静摩檫状态,最大静摩擦力等于使物体将要开始运动所需的最小推力。

静摩擦力》教学设计

静摩擦力》教学设计

静摩擦力》教学设计通过探究实验、合作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科学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物理研究的兴趣和自信心,消除研究物理的畏难情绪,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和方向的判断。

教学难点】静摩擦力的方向的判断。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引起学生对摩擦力的认识和兴趣。

二、讲解(10分钟)1.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相对运动趋势为零,但有相对运动趋势的可能。

2.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3.静摩擦力的变化范围及其最大值。

三、探究实验(30分钟)1.设计实验,探究静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

2.合作交流,总结实验结果,归纳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和方向的判断方法。

四、巩固提高(10分钟)通过练题和教师点拨,加深对静摩擦力的理解和掌握。

五、总结反思(5分钟)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收获,反思自己的不足和提高方向。

板书设计】静摩擦力产生条件:相对运动趋势为零,但有相对运动趋势的可能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变化范围及最大值通过进行实验,我们可以研究到从实验结果总结规律的方法,并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交流合作能力。

同时,我们也可以掌握控制变量的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包括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和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以及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而教学难点则在于设计方案,探究影响最大摩擦力大小的有关因素,以及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和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在教学流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学生归纳摩擦的种类、探究静摩擦力的大小、以及根据实验得出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等步骤来进行教学。

最后,我们可以进行小结,包括知识、方法、探究过程,并布置作业。

为了进行实验,我们需要准备木板小车及钩码、弹簧测力计、毛巾、地毯、玻璃板、长木板、米、塑料杯、筷子、水等实验器材。

摩擦力——静摩擦力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

摩擦力——静摩擦力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

【随堂训练】
(多选)如图所示为传送带运输机的示意图,A为传送带上的货物,则( AD )
A.如果货物A随传送带一起无相对滑动地向上匀速运动,A受到沿传送带向上的摩擦力B.如果货物A随传送带一起无相对滑动地向下匀速运动,A受到沿传送带向下的摩擦力C.如果货物A和传送带都静止,A不受摩擦力
D.如果货物A和传送带都静止,A受到沿传送带向上的摩擦力
本环节设计意图:巩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由于时间不够本环节已删)
【课堂小结】
本环节设计意图: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内容,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构建本节课的知识体系,也能让明确本节课的知识重点,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习惯。

学习了本节课的内容,你能说出电工不下滑的原因了吗?是因为受到向上的静摩擦力,静摩擦力与重力平衡,那么如何保障电工的安全?这就需要足够大的静摩擦力,请同学们预习静摩擦力的大小的相关内容。

高中物理必修2教案:静摩擦力

高中物理必修2教案:静摩擦力

高中物理必修2教案:静摩擦力
教学目标
- 了解什么是静摩擦力
- 掌握如何计算静摩擦力大小
- 熟悉静摩擦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 静摩擦力大小的计算公式
- 静摩擦力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
教学难点
- 如何判断物体之间的静摩擦力大小
- 如何运用静摩擦力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1. 引入
介绍静摩擦力的概念和重要性,并通过实例引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讲解
通过图例和计算公式详细讲解静摩擦力的大小计算方法,并讲解静摩擦力的特点。

3. 实践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不同物体之间的静摩擦力大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静摩擦力的理解
4. 应用
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静摩擦力的应用,如何利用静摩擦力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和进行相关设计。

教学工具
- 透明投影仪
- 实验器材
- PPT
教学评价
- 实验报告
- 课堂表现
- 课后小练
教学延伸
- 让学生通过观察不同材料表面的情况,并利用学过的静摩擦力知识判断产生摩擦力的大小。

- 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寻找更多静摩擦力的应用,并撰写应用报告。

参考资料
- 高中物理必修2 教材。

静摩擦力教学设计

静摩擦力教学设计

《摩擦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摩擦力以及滑动摩擦、滚动摩擦现象。

2、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因素。

3、知道在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要小。

4、能举例说出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生活实例了解摩擦现象的普遍存在,并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初步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3、通过实验探究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培养学生的信息交流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能联系实际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养成勇于探索生活中的物理道理和原理的精神。

2、初步认识科学知识和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愿意服务社会的意识。

3、通过探究活动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善于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和与他人交流的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摩擦力教学自制课件;弹簧测力计、木块、钩码若干、装满水的玻璃瓶两个、洗洁精。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活动设计一:请一个同学到前面帮我推一下讲台桌。

学生未推动,请学生回答原因,可能是力气小活动设计二:请班级里的大力士和刚才的同学一起用大拇指和四指拿起瓶子,其中大力士拿表面涂了洗洁精的瓶子,另一位同学拿表面干燥的瓶子。

请学生观察现象,回答原因组织学生思考,若将地面也做的像瓶子表面一样光滑,则刚才的同学能推动吗课件出示:冰壶运动,简介冰壶学生总结:推不动是因桌子还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且受力平衡二、静摩擦力概念的理解课件出示:相互接触的两个相对静止的物体在发生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

组织学生讨论下列问题理解静摩擦力概念1)产生静摩擦力的条件是什么?2)静摩擦力产生在什么地方?3)什么是相对静止?4)静摩擦力的作用是什么?小组讨论、全班讨论后总结得出结论:(只有相互接触且有相对运动时才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的摩擦力,其作用总是阻碍相对运动的产生。

《静摩擦力》教学设计讲课教案

《静摩擦力》教学设计讲课教案

《静摩擦力》教学设计【课题】摩擦力【教材】人民教育教育出版社版《物理》(必修Ⅰ)【课时】1课时【教材分析】摩擦力是力学中三种重要性质的力之一,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感到最困难的一种力,高中物理力学问题的难点在于受力分析,受力分析的难点在于摩擦力的分析,是高中阶段物理学习必须跨越的的一道门槛。

正确认识摩擦力对后面知识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摩擦力这节课中,重点是研究滑动摩擦力,要求会计算其大小和判断其方向,难点是静摩擦力,尤其是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教学中从产生的条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摩擦力的方向及其计算来理解认识两种摩擦力的异同。

通过探究实验去加深巩固,教材从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引入,以探究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主线,安排了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探讨两种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

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

通过本节的学习将更加深入地理解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大小和方向,为以后能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初步学习了有关摩擦力的知识,已初步认识了摩擦力的分类,以及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等。

但这些认识是定性的,较为模糊的,未涉及定量的计算。

这节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及生产实际联系又十分密切,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生活中的实例比较丰富。

因此,一些看法和认识已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节教学中必须纠正留在学生脑海中的错误认识,通过探究实验和科学的推理,深刻理解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影响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摩擦力的方向。

从具体形象的思维上升到抽象的逻辑思维,从定性分析上升到定量计算。

尤其是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中相对运动趋势和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的判断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从初中到高中这一步跨的比较大,因此一定要让学生经历实验的设计、探究的过程,充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来减缓学习的坡度,顺利越过这道力学学习的门槛。

静摩擦力教案

静摩擦力教案

静摩擦力教案教案名称:静摩擦力的教学设计教案目标:1. 了解什么是静摩擦力以及它的概念和特点;2. 掌握计算静摩擦力的方法和公式;3. 学会分析静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教学重点:1. 静摩擦力的概念和特点;2. 计算静摩擦力的方法和公式。

教学难点:1. 理解静摩擦力的概念和作用;2. 运用公式计算静摩擦力。

教学准备:1. 模型车辆或类似的物体;2. 平滑的表面;3. 板块或类似的物体。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教学(5分钟)通过问题导入教学,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一个物体放在光滑的表面上不会自己动呢?请学生进行讨论,然后老师给出答案:这是因为表面上的静摩擦力阻止了物体的运动。

Step 2:引出静摩擦力的概念及特点(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静摩擦力的概念和特点,包括:静摩擦力是两个表面紧密接触的物体之间的摩擦力;静摩擦力是当物体尚未开始运动时产生的;当物体开始运动时,静摩擦力会转变为动摩擦力。

Step 3:练习计算静摩擦力的方法(15分钟)教师提供一些实例并引导学生进行计算,例如:一个物体被放置在斜面上,如果斜面的角度是30度,物体的质量为5千克,求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

方法和公式:静摩擦力=物体的质量×重力加速度×sin(斜面的角度)。

学生根据提供的公式,自己计算并解答问题。

教师可以逐步指导学生计算过程,检查学生的计算结果。

Step 4:讨论静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静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让他们思考以下问题:1. 当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小于物体本身的重力时,物体会不会运动?2. 当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等于物体本身的重力时,物体会不会运动?3. 当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大于物体本身的重力时,物体会不会运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考课本、上网进行资料查找,然后让他们进行小组讨论和答辩。

Step 5:实践操作(2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别准备一个小车和一个平滑的表面。

静摩擦力教案

静摩擦力教案

静摩擦力教案教案标题:静摩擦力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静摩擦力的概念和作用;2. 掌握计算静摩擦力的方法;3. 能够应用静摩擦力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顾力的概念,并提问: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物体因为摩擦力而无法移动的情况?知识讲解:2. 介绍静摩擦力的概念:静摩擦力是指当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但没有相对运动时,物体之间产生的摩擦力。

3. 解释静摩擦力的作用:静摩擦力可以阻止物体相对滑动,使物体能够保持静止。

4. 讲解静摩擦力的计算方法:静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之间的接触面积和物体间的粗糙程度有关,用公式F = μN 表示,其中 F 为静摩擦力,μ 为静摩擦系数,N 为物体间的正压力。

示例演练:5. 提供几个具体的示例,让学生通过计算来求解静摩擦力。

例如,一个物体质量为 10 kg,静摩擦系数为 0.5,求它所受的静摩擦力。

小组讨论:6.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行选择一个静摩擦力相关的场景,如推动一个沉重的箱子,或者防止车辆在斜坡上滑动等。

让他们讨论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计算所需的静摩擦力。

实验探究:7. 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测量不同物体间的静摩擦力。

例如,将不同材质的物体放在斜坡上,逐渐增加斜坡的倾斜角度,观察物体何时开始滑动,并记录相关数据。

总结与评价:8. 总结静摩擦力的重要性和计算方法,并要求学生回答一些相关问题来评估他们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

作业布置:9. 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的静摩擦力知识。

教学资源:- 教学投影仪或白板- 实验材料:斜坡、不同材质的物体- 练习题教学评估:-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和测量准确性;- 学生在练习题中的答题正确率和解题思路。

注意事项:- 在讲解静摩擦力的计算公式时,提醒学生注意单位的转换;-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和实验探究,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实践能力;-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加深他们对静摩擦力的理解。

初中物理《静摩擦力》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静摩擦力》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静摩擦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理解静摩擦力的概念及其作用;2.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测量,探究静摩擦力的影响因素;3. 能够运用静摩擦力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内容1. 静摩擦力的定义和特点;2. 静摩擦力的计算方法;3. 静摩擦力与物体间接触面的性质和粗糙程度的关系;4. 静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教学步骤导入环节1. 利用例子引入静摩擦力的概念,如橡胶底鞋在冰面上滑行的情景。

理论研究1. 介绍静摩擦力的定义和特点;2. 通过图示和简单的示意实验,让学生感受静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3. 讲解静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实验探究1. 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测量,探究静摩擦力与物体间接触面的性质和粗糙程度的关系;2. 引导学生用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加深对静摩擦力的理解。

拓展应用1. 提供一些实际生活中与静摩擦力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2. 进行一些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解题思路,促进合作研究。

总结提高1. 整理并复本节课所学内容;2. 设计一些简单的练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资源1. 静摩擦力的定义和特点相关的教材或课件;2. 实验材料和设备,如不同摩擦面的物体、斜面等;3. 实验记录表和计算器等辅助工具。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和表现;2. 检查学生对静摩擦力概念的理解程度;3. 评估学生在拓展应用环节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延伸1. 结合其他相关知识,如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等,加深学生对摩擦力的全面理解;2.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静摩擦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以上是《静摩擦力》的初中物理教学设计。

通过引入概念、实验探究和应用拓展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静摩擦力的概念、特点和影响因素,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摩擦力是力学中三种重要性质的力之一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感到最困难的
一种力高中物理力学问题的难点在于受力分析受力分析的难点在于摩擦力的
分析是高中阶段物理学习必须跨越的的一道门槛。

正确认识摩擦力对后面知识
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摩擦力这节课中重点是研究滑动摩擦力要求
会计算其大小和判断其方向难点是静摩擦力尤其是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学中从产生的条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摩擦力的方向及其计算来理解认识
两种摩擦力的异同。

通过探究实验去加深巩固教材从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引入
以探究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主线安排了学生猜想、设计实
验、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探讨两种摩擦力与压力、接触
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

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
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

通过本节的学习将更加深入地理解摩擦力的产生条
件、大小和方向为以后能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奠定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