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僖伯谏观鱼》原文及译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臧僖伯谏观鱼》原文及译文赏析
臧僖伯①谏观鱼
春,公将如棠②观鱼者。
臧僖伯谏曰:“凡物不足以讲大事,其材
不足以备器用,则君不举焉。
君将纳民於轨物者也。
故讲事以度轨量谓
之轨,取材以章物采谓之物。
不轨不物,谓之乱政。
乱政亟行,所以败也。
故春蒐③、夏苗、秋狝④、冬狩,皆于农隙以讲事也。
三年而治兵,入而振旅,归而饮至,以数军实。
昭文章,明贵贱,辨等列,顺少长,
习威仪也。
鸟兽之肉,不登于俎⑤,皮革齿牙,骨角毛羽,不登于器,
则君不射,古之制也。
若夫山林川泽之实,器用之资,皂隶⑥之事,官
司⑦之守,非君所及也。
”
(节选自《古文观止》卷一)
【注释】①臧僖伯:人名,是鲁隐公的谋臣。
②棠:古时的地名。
③春蒐(sōu):古代指春天打猎。
④秋狝(xiǎn):古代指秋天打猎。
⑤俎(zǔ):古代祭祀或宴会时盛祭品或食品的器具。
⑥皂隶:封建时
代的衙役。
⑦官司:古代小官名。
【文学常识】
《古文观止》是清人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选定的。
二吴均是浙江绍兴人,长期设馆授徒,此书是为学生编的教材。
除
本书外,二吴还细著了《纲鉴易知录》。
《古文观止》所选之文上起先秦,上迄明末,大体反映了先秦至明末散文发展的大致轮廓和主要面貌。
其中包括《左传》34篇、《国语》11篇,《公羊传》3篇、《礼记》
6篇,《战国策》14篇,韩愈文17篇;柳宗元文8篇,欧阳修11篇,苏轼文11篇,苏辙文3篇,王安石3篇……共222篇。
本书入
选之文皆为语言精炼、短小精悍、便于传诵的佳作。
【译文】
隐公五年春季,鲁隐公打算到棠邑去观赏捕鱼。
臧僖伯劝阻说:
“凡是一种东西,不能够用来演戏大事,它的材料不能够用来做器用,
那么,国君就不要理会它。
君主,是要把百姓纳入‘轨’、‘物’的人。
所以他讲大事来衡量法度,叫做‘轨’;选材料显示器物的文采,叫做
‘物’。
不合法仪,选用无关宗庙的材料,叫做乱政。
乱政的事屡次反
复做,就是导致衰败的原因。
所以春、夏、秋、冬四季的田猎,都在农
闲时候进行,并用来讲习军事。
每三年,就要军事演习,进入国都就要
整顿队伍,回到宗庙要告祖先饮酒庆贺,清点军器和战利品。
昭彰军列
文采,分明军营贵贱,辨清战斗等级,排列少长顺序,演习军队威仪。
鸟兽的肉,不装进祭器里,兽的皮革、牙齿、骨角、鸟的毛羽,不能用
来制作祭器,那么君主不射猎,古代法规是这样的。
至于山林川泽的物产,把它们取来做日用品,那是仆役们的事情,官吏掌管的事,不是君
主所应当涉及的。
”
补充:(隐公说:“我将要视察边境。
”于是他就前往棠地。
让人
陈设捕鱼的器具在那观赏。
僖伯说自身有病不跟随去。
《春秋》上说:“鲁隐公在棠邑陈设鱼具。
”说他不合礼法,并说是在远离国都的地方啊。
)
【阅读训练】
1.解释:
(1)如(2)谏(3)纳(4)度(5)章(6)所以(7)射
2.翻译:
(1)凡物不足以讲大事,其材不足以备器用,则君不举焉。
(2)若夫山林川泽之实,器用之资。
3.臧僖伯谏观鱼是为了劝鲁隐公什么?
【参考答案】
1.(1)前去(2)劝阻(3)引导(4)衡量,估计(5)显示
(6)……的原因(7)射猎
3.要以国家大事为重,不能玩物丧志,以免上行下效。
【简析】
本篇反映了当时的“礼”制思想,即国君不能把游玩逸乐看作小节。
故臧僖伯认为国君的一举一动与国家的“政治”有关,所以极力劝阻鲁
僖公去“观鱼”。
从臧僖伯的话中,也能看出古时候的等级森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