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2019-2020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历史(含解析)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含答案(VII)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含答案(VII)注意事项:1.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Ⅰ卷为选择题,共5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50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第Ⅰ卷共4页,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选出的答案标号(A、B、C、D)涂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客家人在迁徙时,把族谱、家谱敬若神明,视之为凝聚族众、延续精神的传家之宝。
这种现象出现的源头是A.分封制度 B.宗法制度 C.礼乐制度 D.宗教信仰2.《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周王姓姬)独居五十三。
”这说明西周分封的主要对象是A.在战争中立功的将士B.周王的姻亲C.商朝的王族和贵族D.周王的亲族3. 秦统一后,“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区域,每一区域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这些官员A.定期朝觐皇帝B.监督监察百官C.负责地方行政D.拥有世袭权利4.《史记集解》中记载“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
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万民莫敢用之”。
该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A. 秦以前玺为皇帝独有B. 秦代以金玉为印C. 皇权至上,皇帝独尊D. 皇权为民,与民共享5.据《宋史·职官志》记载,“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不预,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目为‘计相’。
”这说明北宋初期A. 把地方财政大权全部收归于中央B. 分散中枢机构权力以加强皇权C. 强化财政管理进一步扩大税源D. 财权归皇帝直接掌握以防止割据6. 有学者认为:“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性影响到社会开放的程度”。
能证实这一观点的制度是A.汉朝内外朝制 B.隋朝三省六部制C.唐朝科举制 D.明朝的内阁制7.“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
江西省赣州市赣县三中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江西省赣州市赣县三中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50分)1.“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中国古代家国同构的共性,成为国人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
这种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相关() A.宗法制B.世袭制C.分封制D.禅让制2.西周实行分封制,微子被封于宋地.微子代表的是() A.王室子弟B.伐商功臣C.周王姻亲 D.亲周旧贵族3.“财政事务由三司掌管,这是政府的一个独立部门……。
另外一个独立的实权部门是枢密院,其地位与中书省相当.”(摘自《哈佛中国史》)材料介绍的制度所在的朝代是( )A.汉朝 B.唐朝C.宋朝 D.元朝4.元朝沿宋、金旧制,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官僚机构。
下列机构为宋元共有的是()A.政事堂 B.枢密院C.宣政院 D.军机处5.下图所示为元代政区。
对图中标有“★”号的地区实施直接管理的机构是( )A.中书省 B.腹里 C.宣政院 D.三司6.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材料反映的是()A.血缘世袭制度 B.社会推荐制度 C.门第恩荫制度 D.考试选拔制度7.宋真宗写手诏立宠爱的刘氏为贵妃,派人送给宰相李沆颁布,李沆看后,居然当着使者的面,用烛火将诏书烧了,并让其回话说:李沆认为不可.真宗只得收回成命。
这说明宋代()A.君弱臣强权臣擅权B.中央集权制度削弱 C.官员文化素养较高 D.相权仍能制衡皇权8.明初废丞相后,皇帝直接掌管六部百司,政务繁忙。
因此明成祖设立()A.“中外朝”制 B.内阁制度 C.军机处 D.密折制9.有人说:“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
”其主要是因为太平天国运动( )A.是中国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最高峰 B.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C.担负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 D.动摇了清朝封建统治的基础10.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中国社会发生了剧烈变化。
江西省会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会昌中学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
这一变化本质上反映了A. 血缘政治衰落B. 农民阶级兴起C. 分封制的瓦解D. 井田制的破坏2.明代思想家李贽曾经赞扬郡县制是“千古创论”。
这说明郡县制A.对地方控制加强B.巩固了国家统一C.适应了集权需要D.对后世影响深远3.唐代科举考试中,出现过一种“倒歧视”的现象——许多高官子弟不以门荫入仕,而是去参加进士考试。
这种现象本质上说明了A.士族门第彻底衰落 B.社会舆论决定士族选择C.科举制亟待进一步完善 D.科举制的地位日益稳固4. 元代以前中国主要根据山川地形来划分行政区,从元代开始则任意把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行政区。
这一举措A. 说明民族文化影响制度B.便于中央对地方的军事控制C. 体现了君主专制的加强D.是鉴于宋代地方积病的教训5.《明史》载:“(内阁)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俨然汉唐宰辅”由此可知,明代内阁A.具有最高决策权B.与汉唐宰辅权力相同C.是管理六部的中枢机构D.承担了宰相的职能6.下表是“忠观念”在官修史书中出现的频次统计情况,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史官主导思想的转变 B.封建伦理教化逐步加强C.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影响 D.强化专制主义的需求7.自秦朝建立以来,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一直是古代政治体制演进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其实质是A.不同集团和阶层的利益之争 B.强化职能和提高行政效率C.权力分配和权力结构调整 D.稳定统治秩序巩固国家统一8.清末传教士明恩溥说:“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肯罢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
功名利禄一类的解释是无法说清楚的。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历史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历史含答案注意事项: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请将姓名、考试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纸的规定位置。
3.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按题号在答题纸指定区域答题,在其他位置答题一律无效。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纸交回。
试卷Ⅰ:选择题部分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新《老年法》规定“子女要经常回家看望父母”这一消息引起社会热议。
这一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关系最紧密A.禅让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世袭制2.《三字经》是弘扬国学的重要读本。
古人云:“读《三字经》,可知天下事”。
《三字经》中出现“周武王,始伐纣。
八百载,最长久”的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相关A.郡县制 B.分封制 C.中央集权制 D.内阁制3.下图是秦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是A.唐代中央官吏日渐增多 B.唐代以分散相权而保障君权C.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 D.太尉与御史大夫的权力分别下放到兵部与吏部4.“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中国许多知识分子的追求,隋唐以后他们实现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A.参加科举考试B.等待朝廷察举 C.投笔从戎戍边D.投作官吏幕僚5.在近期热播的电视剧《步步惊心》中,女主人公若曦从现代穿越到了清朝的康熙年间,她可能看到的情景是A.皇帝与宰相商议国家大事 B.政府张贴金榜公布科考结果C.军机大臣跪见皇上 D.地方大员密折奏事6.学过《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专题后,我校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研究历史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A.《浅议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特点》B.《简议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C.《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D.《论清代皇权与相权的相互制衡》7.“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若要再现邓世昌带领中国海军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选择的素材是A.三元里人民抗英B.义和团反帝斗争C.甲午中日战争D.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8.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中外条约规定:在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中“应缴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
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实验中学高一历史测试题含解析
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实验中学高一历史测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秦废除了分封制,在地方实行郡县制,而西汉初又出现郡国并存的局面,这反映了( )A.历史的多样性和复杂性B.事物发展的渐进性C.封建主义还不够强大D.新事物的发展都要经历一些曲折参考答案:D2. 中国古代皇帝与丞相的关系可以用拔河来形容。
皇帝和大臣分别在绳子的一头向着自己的方向拉,这种博弈中两者的权力达到了平衡。
下列皇帝彻底打破了这一规则的是A.秦始皇B.唐太宗C.宋太祖D.明太祖参考答案:D本题考查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根据题干材料“皇帝和大臣分别在绳子的一头向着自己的方向拉,这种博弈中两者的权力达到了平衡”可知,材料反映了宰相既能辅佐皇帝治理国家,又能制约皇权,A、B、C三项都是君臣共治天下,故排除。
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打破了君主和丞相之间权力的平衡,故选D项。
3. 据统计,1872-1894年中国商办企业设厂数是53家,资本共4697万元,占近代工业总资本的9.6%,而1895-1913年,中国商办企业设厂数高达463家,资本达90801万元占近代工业总资本的41%,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不包括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推动C.南京国民政府鼓励发展经济D.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参考答案:C 根据所学可知南京国民政府于1927年成立,与题干的时间不符,C项说法错误;ABD三项均符合这一时期的历史史实。
故答案选C。
4. “由于它适用于罗马帝国境内各民族以及外籍人,与适用范围相对狭窄的公民法相区别,因而是帝国范围内的国际法。
”该法是()A.习惯法B.《十二铜表法》C.《民法大全》D.万民法参考答案:D5. 1987年11月2日,台湾红十字会开始受理民众赴大陆探亲登记及信函转投。
这一天被台湾《民众日报》称之为“一个历史性的日子”。
“历史性”是指海峡两岸:A.长期隔绝的状态被打破B.直接通邮、通商、通航C.达成“一个中国”共识D.实现了30年来的真正停火参考答案:A根据“1987年11月2日,台湾红十字会开始受理民众赴大陆探亲登记及信函转投”,结合所学可知,1987年台湾当局允许台湾同胞到大陆探亲,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被打破,A正确;2008年直接通邮、通商、通航,1992年达成“一个中国”共识,1979年实现了30年来的真正停火,BC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2019-2020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历史一、选择题1.如图为2019年4月发行的报纸,与其命名直接相关的古代政治制度是A. 郡县制B. 宗法制C. 分封制D. 行省制【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燕赵、齐鲁、三晋和分封制度有关,选项C正确;郡县制、行省制与题干限定词“直接相关”不符,排除A、D;宗法制强调血缘,和宗族、祭祀有关,与地方名称无关,排除B。
2.与宗法制运用于贵族社会相对应,普通民众仅有名而无姓氏。
春秋以前,史料中提到“百姓”,通常是指A.平民B. 诸侯C. 贵族D. 官僚【答案】C 【解析】【详解】据所学可知先行时期中国社会存在着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姓氏的有无即是其中的表现之一,根据材料可知宗法制盛行于“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统治阶级内部,“普通民众仅有名而无姓氏”,因此只有比平民地位高的社会阶层即奴隶主贵族才有姓氏,后世百姓的姓氏多以其所居的封国为姓。
可见,春秋以前的“百姓”应该是指贵族,C符合题意,普通民众仅有名而无姓氏说明与平民无关,A错误,诸侯属于贵族的组成部分,B错误;官僚政治是在秦朝出现的,D错误。
3.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
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A. 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 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C. 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 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答案】B 【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指的是分封制,属于贵族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指的是郡县制,属于官僚政治,故B 项正确;两者都属于地方行政制度,但分封制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A 项错误;郡县制不是以血缘为纽带,故C 项错误;分封制维护的是奴隶制度,没有顺应历史潮流,故D 项错误。
4.“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西周确立的这种制度能在其后约3000年间被尊为正统定制,其主要原因是A. 保证了王权的稳定和统治集团内部的团结B. 有利于统治阶级选拔优秀人才C. 保证了周天子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D. 有利于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答案】A 【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是宗法制的原则,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这种制度减少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纷争,保证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A 正确;这种制度只看出身,不看才能,不利于选拔优秀人才,B 错误;材料中说的是“在其后约3000年间被尊为正统定制”,周朝一朝不符合题干中的时间,C 错误;宗法制不仅适用于王权,也适用于其他贵族权力的传承,D 错误。
5.2000万人口的秦朝,可以调动40万劳动力去修长城,70万人去修秦始皇陵,70万人去修阿房宫,50万人去戍五岭……这是西周天子难以办到的事。
其直接原因在于秦朝与西周相比 A. 生产工具的进步 B.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C. 社会观念的变化 D. 小农经济的主导地位确立【答案】B 【解析】【详解】秦朝之所以能够驱使大量的人口进行公共工程的建设,主要是由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能够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选项B 正确;生产工具的进步没有必然关系,故A 项排除;社会观念的差异,当时集中力量办大事,没有密切关系,故C项排除;与秦朝的小农经济相比,奴隶社会是井田制,应该更有利于集中劳动力从事大型工程,所以说经济形态的差异不是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故排除D项。
6. “陛下”本是对他人的尊称。
“陛”是台阶,称人“陛下”表示谦卑,意思是我不敢直接靠近你,只能站在台阶下和你说话。
但秦以后,“陛下”一词只能专称皇帝。
这体现了皇帝制度的哪一特点()A. 皇位世袭B. 家天下C. 皇帝独尊D. 君权神授【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本题关键句是“秦以后,‘陛下’一词只能专称皇帝”。
材料只体现了皇帝制度中的皇帝地位独尊,并未体现皇位世袭、君权神授、家天下。
故选C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百官公卿7.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A. 秦、唐、元B. 汉、宋、明C. 秦、元、清D. 秦、唐、明【答案】D【解析】【详解】①根据所学可知,以皇帝为首的三公九卿制最早出现在秦朝;②根据所学可知,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及六部制度最早出现于隋唐朝时期;③根据所学可知,殿阁大学士最早出现于明朝。
故①②③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秦朝、唐朝和明朝,因此正确答案为D;结合上述分析可知ABC不符合题意,排除。
8.宋真宗《励学篇》写到:“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
”宋真宗这样说是基于A. 军功爵制B. 察举制C. 九品中正制D. 科举制【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表明:读书考取功名是当时人生绝佳的一条出路,考取功名后,就能得到财富,可见宋真宗是在鼓励士人参加科举考试求得功名利禄。
科举制度主要以考试成就作为选官标准,故选D。
世官制的选官标准是血缘,察举制的选官标准是才能和品德,九品中正制的选官标准是门第和族望,故排除ABC。
9.《明史》载:“(内阁)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俨然汉。
唐宰辅,特不居宰相名耳!”由此可知,明代内阁A. 承担了宰相的职能B. 具有最高决策权C. 与唐代宰辅具有相同权力D. 属于六部的下属机构【答案】A【解析】【详解】“俨然汉唐宰辅”,这说明其权力很大,实际上承担了宰相的职能,故A正确;明代皇帝具有最高决策权,排除B;唐代宰相有决策权,而明代内阁没有决策权,排除C;内阁不是六部的下属机构,排除D。
10.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统治的叙述正确的是A. 西周实行分封制,扩大了疆域,巩固了统治B. 秦朝废分封行郡县,导致其孤立而亡C. 西汉采用郡国并行制,实现长治久安D. 元朝实行行省制,行省拥有军政大权不利于中央集权【答案】A【解析】【详解】西周分封制将功臣子弟分封,扩大了疆域,有利于巩固统治,选项A正确;郡县制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秦朝灭亡是因为暴政,而非郡县制,排除B;郡国并行制导致汉初七国之乱,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排除C;行省制实现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选项D错误,排除。
11.元世祖忽必烈设立了某一机构,因蒙古人信奉藏传佛教,因此该机构的地位相当高。
刚开始以国师八思巴为其长官,后来该职一般由朝廷大臣担任,官员为僧俗并用。
这一机构是A. 枢密院B. 中书省C. 宣政院D. 政事堂【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宣政院是元朝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中央机关,故C项正确。
枢密院主管军事机密事务、边地防务、并兼禁军,与材料不符,排除A。
元朝中书省总领百官,是最高行政机关,与材料不符,排除B。
政事堂是唐、宋时宰相的总办公处,元朝不设政事堂,排除D。
12.“皇帝召见军机大臣,不许太监在侧,也不准王公及部院大臣擅入军机处,军机大臣不得擅自结交外任官员。
”这说明军机处的特点是A. 简,机构精简,成员精简B. 密,保密性强,有利于政令执行C. 速,提高了行政效率D. 尊,权力巨大,凌驾于六部之上【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不许太监在侧,也不准王公及部院大臣擅入军机处,军机大臣不得擅自结交外任官员”体现了军机处保密性强的特点,有利于政令执行,选项B正确;材料未反映军机处机构精简的特点,排除A;选项C与题无关,排除;选项D表述错误,排除。
13.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
”此材料体现了列强拥有的特权是A. 领事裁判权B. 片面最惠国待遇C. 通商口岸租赁土地、建造房屋D. 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一个国家得到了,则其他的几个国家理所当然的一起享用;一个国家追求,其他国家蜂拥而至协助它。
”材料所呈现出的特点符合片面最惠国的特征。
片面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等待遇,故选B;A是治外法权,破坏我国的司法主权,排除;C形成国中之国,排除;D是资本输出的形式,排除。
14.租界和使馆区既是近代列强侵略中国的表现形式,也是传播西方文明的窗口。
下图中的租界和使馆区分别最早出现于下列哪些历史事件之后A.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 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 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租界和使馆区出现的背景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上海第一块租界出现是在《南京条约》附件签订后,与鸦片战争有关,排除BD;《辛丑条约》中有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一款,与八国联军侵华有关,排除A,故选C。
15.近代中国某部著作的指导思想是:“照得治国必先立政,而为政必有取资。
本军师恭膺圣命,总理朝纲,爰综政治大略,编成……”该著作是指A.《资政新篇》 B. 《天朝田亩制度》C. 《海国图志》 D. 《临时约法》【答案】A 【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照得治国必先立政,而为政必有取资”“本军师恭膺圣命,总理朝纲,爰综政治大略”可知,这是农民政权,而且其主张“照得治国必先立政,而为政必有取资”可知,其在治国方略上较为科学,符合时代潮流,选项A正确;选项B具有空想性,排除;选项C、D和农民阶级无关,排除。
16.“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出现材料中的现象根源在于A. 缺乏自由民主的革命精神B. 没有制定正确的战略方针C. 缺乏科学的理论做指导D.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源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选项D正确;正是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才出现了运动过程中缺乏自由民主、没有正确的战略方针、没有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这些问题,因此选项A、B、C都不是根源,排除。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源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17.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于1900年8月12日说他“同情中国人”,11月23日更公开宣称他“也是一个义和团员”,“无论何时都站在义和团一边,义和团是爱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