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的基本概念
后现代主义的基本概念
后现代主义是一种哲学、文化和艺术的运动,它主张超越现代主义的理性、客观、单一和统一观念,强调多重性、复杂性、相对性和主观性。
其基本概念包括:
1. 相对性和多元性:后现代主义认为事物没有固定的本质或意义,而是由观察者的观点和语境决定。
多元性是指存在许多不同的真相和解释。
2. 超越和颠覆:后现代主义拒绝传统的二元对立和意识形态,试图颠覆既定的社会、文化和政治秩序,以创造一个更加开放和真实的社会。
3. 立场性和主观性:后现代主义认为知识和价值观都是主观的,不存在普遍的标准或普世的真理。
我们在选择观点时必然要根据自己的经验、利益和态度。
4. 文化和社会建构主义:后现代主义认为文化和社会实践是塑造认知和行动的根源,而知识、权力和身份都是从社会关系中产生的。
5. 防御和戏剧化:后现代主义认为人们由于社会和文化压力,倾向于隐藏自己的内心和态度,以防止受到伤害。
因此,后现代主义作品经常通过戏剧化手法来暴露这种防御行为。
后现代主义
⒈从形式上讲:
后现代主义是一股源自现代主义但 又反叛现代主义的思潮,它与现代 主义之间是一种既继承又反叛的关 系。
⒉从内容上看:
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源于工业文明、对工业文明
的负面效应的思考与回答; 是对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剥夺人的主体性、感 觉丰富性的死板僵化、机械划一的整体性、中 心、同一性等的批判与解构;
1983 年美国著名的景观设计事务所SWA 为约翰· 曼登(John madden)公司位于科 罗拉多绿森林村庄的行政综合区一组玻 璃幕墙的办公楼群设计的万圣节 (harlequin)广场,设计不仅体现出文艺 复兴式的历史主义风格特征,并且以超 现实主义的手法赋予场所强烈的对景观 体验主体—人的消解的解构特点。
后现代主义
定义:对现代主义的回应,排斥 “整体”的观念,强调异质性、特 殊性和唯一性。
后现代主义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80年代达到鼎 盛,是西方学术界的热点和主流。 后现代主义是对西方现代社会的批判与反思,也 是对西方近现代哲学的批判和继承,是在批判和 反省西方社会、哲学、科技和理性中形成的一股 文化思潮。 其著名的代表人物有德里达、利奥塔、福柯、罗 蒂、詹姆逊、哈贝马斯等。
最后,人在场所中并非扮演主体的角色,人和景观始 终是互动的关系,有时候人甚至也成为景观构成元素 的一部分。因此,无论景观建筑师在设计中的表现多 么前卫和狂飙,其所营造的场所氛围和意义始终是人 与自然关系的和谐。
园林设计师玛莎· 舒沃茨(Martha Schwartz) 的代表作是位于亚特兰大的瑞欧购物中 心庭院设计(RioShopping Center),300多 个镀金青蛙组成的方阵排列整齐、给人 极大的震撼,甚至具有一种神秘的魔力。 青蛙这一意象显然来自于自然环境中的 一种活生生的动物,它们在自然界中的 数目正在逐年减少,玛莎· 舒沃茨以一个 坚定的景观保护者的身份向工业化之后 遭受创害的自然现状的发出警告。
后现代主义简单解释
后现代主义简单解释后现代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潮,它的哲学风格和思想观念是现代主义的反面,其基本特征包括拒绝对统一真相的认同,强调差异、多样性和不确定性的存在,特别是对语言和符号的挑战和颠覆。
后现代主义在文化和艺术领域尤其流行,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频繁引起普遍关注。
它概念上的出现是响应了宏大的变革,这些变革是由在现代化与全球化潮流下的全球政治经济体系所触发的。
换言之,后现代主义是对一系列历史上的文化、政治、经济以及社会事件的反应。
后现代主义的特点1、拒绝认同唯一真实后现代主义是文化认同的大胆的反对派,尤其是对于那些声称单一真相存在的观念。
后现代主义反对一切思想、系统、体系都是确定的,不可更改的,并以此认定其为真实的。
因此,后现代主义认为那些表达和塑造现实的语汇和当代文化符号不可能存在唯一的、不变的意义。
他们更认为意义是多样且相互关系差异的总和。
后现代主义的理念之所以称之为“后”,是因为他们否定了现代主义信条的独立权利,并加入了一系列新的认知要素,如对多重真相的认同、对类别边界模糊性的认知、对语境依存性的关注等等。
2、挑战权力结构另一方面,后现代主义工作者也会挑战权力结构。
他们相信只有反对知识或阶级的根源是真实表象的存在,人们才可以对历史、生命和身体这些实践现实不断地延伸自己的思想甚至是行动。
因此,后现代主义的社会和政治哲学倾向于站在下层的立场,相信少数群体和木讷的知识是真实的力量,因此会挑战这些主流体系的权力结构。
3、强调以语言和符号为中心后现代主义还强调以语言和符号为中心。
他们认为语言和符号本身已经成为现代权力行使的工具,对人的思想方式和思考程度的影响更是被忽视了。
纷至沓来的大量文字和语言信息已经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符号系统,他们在其中探索表明更多的观点和意见,那些隐藏身份和背景的信息更是可以被挖掘出来。
4、对过度流行文化的厌恶后现代主义对日益流行的文化也提出了反批判和反预设立场。
他们认为个体的独创创意和创意成为当代文化的生命力的体现。
什么是后现代主义
什么是后现代主义,我们如何理解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起源于西方的一个哲学、文化和艺术运动,它对现代主义的理性、科学和进步信仰提出了批判,强调了文化多元性、相对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等思想,成为了当代西方文化和社会思潮中的一个重要流派。
理解后现代主义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一、后现代主义的哲学和理论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的理性、科学和进步信仰提出了批判,认为现代主义过分强调了自由、平等和人权等价值,忽视了文化多元性、相对主义和历史性等因素。
后现代主义强调了语言和符号的重要性,认为语言和符号的使用对人类认知和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
后现代主义的思想和理论往往采用了后结构主义、存在主义、后现象学、文化相对主义等多个哲学流派的思想和方法。
二、后现代主义的文化和艺术后现代主义的文化和艺术表现出多元性、反传统性、反规训性的特点。
后现代主义的文学、电影、音乐、视觉艺术等领域的作品往往采用了多样的艺术手法和风格,强调了文化的混杂和多样性。
后现代主义的文化和艺术作品也常常采用了反传统和反规训的手法,突破了传统的艺术表达方式和艺术界的规范。
后现代主义的文化和艺术对于社会和文化的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后现代主义的社会和政治后现代主义对于社会和政治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后现代主义的思想和理论挑战了传统的社会和政治体制,强调了社会和个体的多元性和相对主义。
后现代主义的思想和理论对于权力、身份和文化认同等问题的探讨和思考也成为了当代社会和政治中的重要议题。
综上所述,后现代主义是一个哲学、文化和艺术运动,它对现代主义的理性、科学和进步信仰提出了批判,强调了文化多元性、相对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等思想。
后现代主义的文化和艺术表现出多元性、反传统性、反规训性的特点,对于社会和政治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理解后现代主义需要对其哲学和理论、文化和艺术以及社会和政治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后现代主义
什么是后现代?表现?特点。
后现代产生原因表面原因,深层原因后现代评价积极:反独断,回归人性消极:混乱,无序后现代主义的线索时间:古希腊,中世纪,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现代,后现代。
感性理性:古希腊:前苏格拉底—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方法论、态度,柏拉图理念,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
中世纪:奥古斯丁神性压抑人性和谐秩序完满文艺复兴:马基雅维利反神性,扬人性启蒙运动:理性现代(19世纪):理性独断,损害人性后现代:反权威,反传统,反理性1. 后现代主义概念后现代主义主要包含两个意思:现代主义之后:“后”即“在……之后”之意,亦即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概念包含有时间顺序上的前后相继,或后现代主义是现代主义之后发生的事情。
(主要是时间层面)非现代主义:“后现代”是指“非现代”、“反现代”,与现代相对立、相对抗。
亦即后现代主义要与现代的理论和文化实践、现代的意识形态和艺术风格彻底决裂,反其道而行之。
(批判)——一般意义的理解(文化,社会,经济)高级现代主义:“后现代”即“高度现代化”、进一步发展了的现代化、更加完善的现代化。
亦即对现代的继续和强化,是现代主义的一种新面孔和一种新发展。
(发展)——文学,绘画,建筑。
本身就有了对现代化的批判和反思。
后现代只是继承并发扬。
后现代性是与现代性对抗,对立,对现代性批判中建立的,也就是有2. 特点1,反理性。
2,时代性。
汇集了多种文化,文学,哲学,社会学,美学,政治学等。
后现代主义思潮是后现代社会或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晚期资本主义的产物。
它孕育于现代主义母胎,在二战后于现代性决裂,成为一个对西方现代性加以质疑的思潮。
3,批判性——反本质,反中心。
4,碎片化——反同一,反整体。
差异,不确定,多元性。
3. 表现:电影广义许多反映小人物生活的电影都可以归于后现代。
典型:阿甘正传。
王家卫。
4.原因直接原因:反现代根源:后现代-现代(启蒙运动,工业革命)-近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中世纪(天主教)-古希伯来、古希腊。
后现代主义名词解释
后现代主义名词解释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文化和哲学运动,该运动出现在20世纪末。
它反对现代主义思想,并试图解构现代主义的核心概念和价值观。
它的主要目标是挑战和激发人们对现代社会、文化和知识的看法,将重点放在语言、认知和权力关系方面。
后现代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是反对理性和真理的唯一性。
它认为现代主义的理性主义观念限制了个体的自由发展和选择。
后现代主义者主张抛弃现代主义中的规范性知识,接纳多元化的观点和经验。
他们认为真理是相对的,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来衡量。
后现代主义也强调对语言的怀疑。
它认为语言不是一个中立的工具,而是被权力和社会结构塑造的。
后现代主义者试图解构语言的意义和表达方式,以揭示其中的权力关系和意识形态。
后现代主义还强调对现代社会结构的批评。
它认为现代社会的制度、价值观和权力结构限制了人们的自由和个体性。
后现代主义者试图打破这些限制,从而促进个体的真实自我表达。
在文化方面,后现代主义鼓励多样性、杂糅和随机性。
它试图挑战传统的文化边界、规范和定义。
后现代主义的文学、艺术和音乐作品常常表现出复杂、模糊、矛盾、离散和不连贯的特点。
尽管后现代主义在文化和哲学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但它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批评者认为后现代主义过于主观和相对,忽视了客观的真理和现实情况。
他们指责后现代主义者破坏了伦理和道德价值观,并导致文化的分裂和混乱。
总的来说,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批评现代主义的文化和哲学运动,试图挑战现代主义中的核心概念和价值观。
它强调多样性、文化边界的模糊和反对现代社会结构的批判。
然而,后现代主义也面临着争议和批评,因为它被认为是过于主观和相对的。
后现代主义通俗理解
后现代主义通俗理解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文化和艺术运动,反对现代主义和古典主义。
现代主义强调客观性和标准化,而后现代主义则强调文化多样性和主观性。
它关注的是现代性的各个方面,包括社会、政治、文化和经济。
后现代主义在20世纪60年代起源于美国,随后在世界各地发展。
它的主要影响包括文化理论、艺术、文学、社会学、政治学和哲学等领域。
后现代主义的一个主要观点是,现代性是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而不是一个静态的状态。
这意味着,现代主义所认为的标准化和客观性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失效。
后现代主义认为,文化和个人的多样性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在艺术方面,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体现在对形式和意义的探索上。
艺术家们开始使用更加多元化和主观的材料和方法,如实验艺术、行为艺术、影像艺术等。
他们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艺术媒介和表现方式,而是开始探索新的表达方式。
在文学方面,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体现在对小说和诗歌形式的探索上。
作家们开始使用更加多元化和主观的主题和情节,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主题和情节模式。
诗歌也变得更加实验性,不再局限于语言和韵律的限制。
在社会学方面,后现代主义关注的是社会变革和社会结构。
它认为,现代社会存在着许多问题,如种族主义、性别歧视、阶级分化等。
后现代主义试图揭示这些问题,并提出新的社会理论。
在政治学方面,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体现在对政治权力和民主的探索上。
它认为,政治权力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通过改革和变化来调整。
后现代主义试图揭示政治权力的本质,并提出新的政治学理论。
后现代主义是一种反对现代主义和古典主义的文化和艺术运动。
它关注的是现代性的各个方面,包括社会、政治、文化和经济。
它认为,现代性是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而不是一个静态的状态。
后现代主义对形式和意义的探索、文学、社会学、政治学和哲学等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的名词解释
后现代主义的名词解释后现代主义是二十世纪末兴起的一种文化和哲学潮流,它强调多元性、相对性和不确定性,并对传统的现代主义思想进行批判。
后现代主义的名词解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首先,后现代主义要强调的一个关键概念是多元性。
它认为没有一个统一的真理或价值观能够适用于所有人和所有情境。
相反,现实世界中存在各种不同的意见、观点和文化,并且这些多样性是值得保护和尊重的。
后现代主义提倡人们对于他人的观点和差异持开放、宽容的态度,以促进社会的多元和包容。
其次,后现代主义强调相对性。
相对性是指不存在一个绝对的标准或真理,而是所有的观点和价值观都是相对的,取决于特定的文化、社会和历史背景。
这意味着人们不能以自己的观点为中心来评判他人,而应当尊重和理解他人的不同观点,并对多样性持相对主义的态度。
第三,后现代主义认为不确定性是存在于现实世界中的一种常态。
它认为人类无法准确预测未来,也无法获得完全的知识和理解。
因此,对于未来的发展和不确定性的存在,人们应该保持开放的态度,并避免对未知的恐惧。
后现代主义主张人们对于未知和不确定性持审慎和谦卑的态度,不以自己的认知限制思维和行动。
此外,后现代主义还强调了权力、身份和文化的关系。
它认为权力是普遍存在于社会中的,以不同形式和方式作用于个体和群体。
后现代主义关注弱势群体和边缘化的身份,在权力关系中寻求平等和公正。
它也呼吁人们支持和保护不同文化的平等和多样性,并拒绝将某种文化视为优越的偏见和偏见。
最后,后现代主义还关注文化的娱乐化和商品化。
它指出商业市场和媒体对于文化的生产和消费起到了重要作用,并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产生了深远影响。
后现代主义主张人们应当保持观察和批判的眼光,不被商业营销和消费文化所束缚,同时对于文化产品和媒体的创造持开放的态度。
总的来说,后现代主义是一种相对于现代主义的文化和哲学思潮,它强调多元性、相对性和不确定性,并对权力、身份和文化进行关注。
它提倡人们对他人的观点和差异持开放、宽容的态度,对权力关系和文化商业化保持批判性思维,以实现社会的多元和平等。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一场发生于欧美60年代,并于70与80年代流行于西方的艺术、社会文化与哲学思潮。
其要旨在于放弃现代性的基本前提及其规范内容。
在后现代主义艺术中,这种放弃表现在拒绝现代主义艺术作为一个分化了文化领域的自主价值,并且拒绝现代主义的形式限定原则与党派原则。
其本质是一种知性上的反理性主义、道德上的犬儒主义和感性上的快乐主义。
后现代主义的起源及发展1977年,美国建筑评论家詹克斯(CharlesJencks)出版了一本书,书名是《后现代主义建筑语言》。
在这本书中,詹克斯宣称“现代主义建筑死了”。
他说得有鼻子有眼:“现代建筑于1972年7月15日下午3时32分在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城死去……幸运的是,我们可以精确地认定现代主义建筑的死期,它是被猛烈一击后死去的。
许多人不曾注意到这一事件,也无人为之出丧,但这并不意味着它突然死亡的说法失实。
”詹克斯这段阴阳怪气的话指的是,雅马萨奇早年设计的圣路易斯城黑人居住的高层公寓,在那一天被有计划地炸毁的事。
那些公寓楼是因为常出现暴力事件,作为不安全的房屋而被清除。
这本是社会治安的事,詹克斯却把它归之为现代主义建筑的错误。
事实是在1951年,那些公寓的设计曾获美国建筑师学会的褒奖。
虽然如此,一时之间,现代主义建筑死亡说甚嚣尘上。
在詹克斯出书的同一年,另一美国人布莱克出了一本自称是对现代主义建筑的“起诉书”的著作,书名为《形式跟从惨败——现代主义何以行不通》。
l979年美国《时代》杂志也掺和进来。
1月9日那一期有篇专文说“七十年代是现代建筑死亡的年代。
其基地就在美国,在这块好客的土地上,现代艺术与现代建筑先驱们的梦想被静静地埋葬了。
”在此之前,人们已经注意世界建筑领域中出现了与现代主义建筑不同的建筑倾向,有人称之为“非现代主义建筑”、“反现代主义建筑”,等等,但没有一个一致的名称,詹氏此书出来后,“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名称成为通行用语。
但是对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理解却非常分歧。
后现代主义
•
此外,经过70年代的能源危机,许多人认为现 代主义建筑并不比传统建筑经济实惠,需要改变 对传统建筑的态度。也有人认为现代主义反映产 业革命和工业化时期的要求,而一些发达国家已 经越过那个时期,因而现代主义不再适合新的情 况了。持上述观点的人寄希望于后现代主义。这 是后现代主义建筑产生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
后现代主义主要代表人物
• • • • • • • 美国的罗伯特· 文丘里 美国的菲利普· 约翰逊 美国的迈克尔· 格雷夫斯 美国的阿德里安· 史密斯 日本的矶崎新 意大利的波尔托盖西 西班牙的博菲尔
罗伯特· 文丘里
• 简介
• 伯特· 文丘里是世界著名的建筑师,1925年,他出 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费城,在普林斯顿大学获 得文学学士学位,后获硕士学位,并赢得了美国 建筑研究院的奖罗学金。50年代后期,他创办了 自己的建筑设计事务所。作为一名成功的建筑师, 他写了相当多的著作,并将建筑学中的复杂性和 矛盾性深刻的描绘了出来。自他从拉斯维加斯学习回来以 后,其创新思维影响了许多人,同时他还将其创造性的设 计理念扩展到茶壶、咖啡壶、盘盏以及烛台等。
伦 敦 国 家 美 术 馆
悉 尼 赌 场
金茂大厦位于上海浦东新 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黄金 地段,与著名的外滩风景 区隔江相望。金茂大厦已 荣获新中国50年上海经典 建筑金奖第一名,第20届 国际建筑师大会艺术创作 成就奖等多项国内外大奖。 金茂大厦由美国S.O.M公 司设计,占地面积2.4万 平方米,高420.5米,主 楼有88层,裙房有6层, 地下室3层,总建筑面积 29万平方米。大厦集办公、 酒店、餐饮、观光、会展、 娱乐、购物等多功能于一 体,其设计独特,装潢豪 华,设备先进,处处以人 为本,是高智能的现代化 摩天大楼。
后现代主义
定义:对现代主义的回应,排斥“整体”的观念,强调异质性、特殊性和唯一性。
目的方面是否有舒服的感觉)。
后现代主义的反“元解释”和“文本意义”也为其本身带来了巨大的力量。
由于后现代主义的无中心意识和多元价值取向,由此带来的一个直接的后果就是评判价值的标准不甚清楚或全然模糊,从而使人们的思想不再拘泥于社会理想、人生意义、国家前途、传统道德等等,从而使人的思想得到彻底的解放,也使人对于自我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同时,后现代主义对真理、进步等价值的否定,导致了价值相对主义、怀疑主义和价值虚无主义的产生,从而使人们认识到价值的相对性和多元性,从而价值判断只有一种存在意义了。
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随着80后、90后的成长,随着国际互联网的发展和开放,后现代主义和价值相对主义以及文化自由主义,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所认同,而且也必将成为未来时代潮流的主流!堂皇语境的终结与多元化:由于前文中所述“知识的异化”问题不断激化,自启蒙主义以来,原本并列而生的两大科学体系之间的不平等关系逐渐拉大,呈现出人文科学容忍退让,自然科学步步扩张的态势。
这在Lyotard那里被看作是“文化帝国主义的全部历史”。
(1984,ThePostmodernCondition:AReportonKnowledge)他指出自然科学在排斥了人文叙事之后,其单一的逻辑话语仅仅具有指涉性与实证性,却难以完成对文化意识的替代,更不具备人文科学的多种价值关怀。
因此那种以科技理性为基础的,以单一的标准去裁定所以差异进而统一所有话语的“元叙事”在后现代语境下势必被瓦解,而电影在这个瓦解过程中大致表现出两个倾向。
一个是元叙事的合法性由于其基础---堂皇话语环境---的终结而遭质疑。
传统的元叙事电影遵循的是以英雄为中心的堂而皇之的叙述模式,而后现代电影倾向于将堂皇叙事的社会的语境(如圣贤英雄、解放拯救、光辉的胜利、壮丽的远景等)散如叙事语言的迷雾中,使观众对堂而皇之的历史言论,或历史上的伟大“推动者”和伟大的“主题”产生怀疑,并以平凡的小人物、平凡的主题、平凡而琐碎的故事取而代之或利用堂皇叙事与平凡话语间的杂揉、拼贴和交替衍生来反衬、嘲弄元叙事的理性偏激。
什么是后现代主义?
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一个哲学、文化和艺术运动,通常与20世纪中叶的发展相关。
后现代主义赞扬后现代主义的多样性,摒弃了现代主义可靠性、理性和真实性的观点。
1.后现代主义音乐对于音乐领域,后现代主义是以复杂的、晦涩的、非常规的格式来表现的。
他们进行重复构建,循环、断奏以及随机地切换音轨,以此来展现出音乐的复杂性和唯一性。
这种风格被一些音乐家和乐迷所倾倒,比如工业、极端金属和实验音乐。
2.后现代主义文学后现代主义的文学特征主要是受到了法国的先锋文士艺术图景和分类叙述的影响。
这主要表现在小说的创意和含义方面受到了影响。
后现代主义文学在文章中不使用线性叙述,而是通过时间的前后次序变化使读者感到不安。
他们更喜欢使用多种语言、各种文化象征,以及在小说中加入各种新文体。
3.后现代主义电影后现代主义的电影特征主要是不线性叙述,采用多种象征表达的手法。
为了展示后现代主义的多样性,值得一提的是电影中的多样性、模糊性和可代替性的观点。
在这方面,有非常多的电影制作人和导演将其运用到他们的电影中,比如大卫·林奇、伍迪·艾伦和昆汀·塔伦蒂诺等。
4.后现代主义哲学后现代主义的哲学,强调多元、多样、存在并相互转化。
他们不信奉社会、历史或文化至上,而是认为世界是一个继续扩展的多元性场,没有一个被称为历史进程的单一的中心。
这种哲学的一个实例是德里达的“无所期望”与“打破二元论”理念。
5.后现代主义的艺术艺术是后现代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追求创意性和高度创造性,把“边缘性”、“多义性”和“过渡性”作为他们的核心观念。
他们倡导“意大利的Trasvanguardia”(跨前卫)和众多的后现代主义流派,如英国的“Young British Artist (YBA)”。
结语后现代主义在文化艺术、哲学等各个领域都有显著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拒绝某种确定性、一般性和普遍性,强调多义性、异质性和无序性。
这种思想与现代主义产生了一定的对立,但同时也超越了现代主义的种种难题,成为了一个新的现实。
后现代主义
o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
反文化的后现代主义是现代主义极端扩张而导致的文化霸 权主义,它意味着话语沟通和制约的无效,它鼓励文化渎 神与信仰哀悼
后现代主义特征: (1)后现代主义反对美学对生活的证明和反思,张扬非 理性,这必然导致对本能的完全依赖 (2)艺术成为一种游戏。后现代主义打破了现代艺术的 界限,认为行动本身即艺术,艺术即标新立异 (3)艺术和生活的界限消失了,艺术所允诺的事,生活 就会加以实践 (4)抹煞艺术和生活的界限是艺术种类分解的更深入的 一个方面,绘画转化为行动艺术,艺术从博物馆移入环境 中去,经验统统变成艺术,不管它有没有形式
o后工业社会理论 o“三域对立”学说 o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
o走向重建“新理性”,在知识的可靠性和意 识形态批判上(合理性问题)建立交往行为 理论,从而重振现代性,并呼吁从左右两个 方面抵制后现代主义进攻。 o他认为造成社会制度的颓变的原因在于日益 官僚化的行政机构。 o在考察现代性危机的同时也要彰明向现代性 进攻的进程。他不认为后现代性的提出就意 味着现代性的终结,他认为必须首先弄清楚 向现代性进攻的历史发展脉络,才能更深入 的去审视现代性的命运。
主要观点:
o后工业社会理论
后工业社会侧重于指出西方社会仍处于一种巨大的历史变革之中, 旧的社会关系、现有的权利结构及资产阶级的文化都正在迅速销蚀。 动荡的根源来自科技和文化两个方面。在社会发展问题上用“后” 这一缀语,一方面是对业已失去、另一方面也是对尚未到来的未来 先进工业社会感到迷惘的“生活于间隙时期的感受”,意在说明人 们正在进入一种过渡性时代。 贝尔否定以生产关系划定社会形态,而主张按工业化程度把世界分 为三种: 后工业社会(美国) 前工业社会(亚非拉各国) 工业社会(西欧、苏联、日本) “后工业社会”概念强调理论知识的中心地位是组织新技术、经济 增长和社会阶层的一个“中轴”。后工业社会意味着新中轴结构和 中轴从经验主义或试验成败的修修补补转变为指导发明和制定政策 的理论和理论知识的汇编
后现代主义
日本tama艺术 大学图书馆
白色o型住宅设计
最早提出后现代主义看法 的是美国建筑家罗伯特· 文 丘里。他在大学时代就挑 战密斯· 凡德勒的“少就是 多”(“less is more”)的 原则,提出“少则厌烦” (“less is a bore”)的看 法,主张用历史建筑因素 和美国的通俗文化来赋予 现代建筑以审美性和娱乐 性。他在早期的著作, 《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中提出后现代主义的理论 原则。而在《向拉斯维加 斯学习》进一步强调了后 现代主义戏谑的成分,和 对美国通俗文化的新态度。
其他后现代主义建筑
美国建筑家罗伯特· 斯特恩(Robert Stern)从理论上 把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加以整理,完成了一个完整 的思想体系。在他的《现代古典主义》(Modern Classicism)一书中完整的归纳了后现代主义的理论 依据,可能的发展方向和类型,是后现代主义的重 要奠基理论著作。 美国作家和建筑家查尔斯· 詹克斯(Charles Jencks) 继续斯特恩的理论总结工作,在短短几年中出版了 一系列著作,其中包括《现代建筑运动》、《今日 建筑》、《后现代主义》等等,逐步总结了后现代 主义建筑思潮和理论系统,促进了后现代主义建筑 的发展。
建筑应该推崇并追求“复杂性和矛 盾性”。他把古典建筑惯用的一些符号切切 碎,也不管是哪个时期的来路,就不吝地装 进一个盘子里端上桌来。
文丘里的主意,在很长 时期里一直被冷落一旁。 1961年时他已经36岁了, 可是新办的建筑师事务 所还是生意寥落。文老 夫人在旁看着儿子的不 遇于心不忍,出头做了 他的委托人,请他为自 己盖一处新家,这就有 了日后赫赫有名的“栗 树山母亲住宅”,就盖 在文丘里建筑活动的起 点以及中心城市:费城
后现代主义的介绍
后现代主义,一种源自20世纪中叶的哲学和文化思潮,强调相对主义、多元主义和反传统主义。
这一思潮对于艺术、文学、哲学、社会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主张,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差异和变化的世界,没有任何一种观念或文化能够完全解释这个世界。
因此,后现代主义强调多元主义,认为任何一种观点或理论都只是对世界的一种解释,而不是唯一的解释。
这种观念打破了传统观念中的绝对性和普遍性,强调了相对性和特殊性。
在后现代主义的视野中,现代主义的理性、主体性、进步观念等都被视为过时的概念。
后现代主义主张,人类的认识只能是一种解释,而这种解释往往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文化、历史、社会等。
因此,后现代主义强调对于各种因素的全面考虑,而不是仅仅关注单一的因素。
后现代主义对于传统艺术和文化的态度也是批判的。
它认为,传统艺术和文化往往强调普遍性和普遍价值,这种普遍性是以牺牲特殊性和多元性为代价的。
因此,后现代主义主张,艺术家和文化工作者应该更加关注本土文化和特殊经验,而不是追求普遍性和标准化。
在实践中,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体现在许多方面。
在文学领域,后现代主义作品常常表现出对于传统叙事和文学形式的反叛,强调文本的不确定性、多元性和开放性。
在艺术领域,后现代主义艺术家常常采用拼贴、混合、反讽等手法,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限,强调艺术的多样性和多元性。
在社会学领域,后现代主义主张打破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对立,强调特殊性和多元性对于理解社会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深刻反思现代主义思潮的哲学和文化运动。
它主张相对主义、多元主义和反传统主义,对于艺术、文学、哲学、社会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
在后哲学文化中,哲学仅仅是后哲学文化中的一员, 哲学的文化至尊地位被破除,柏拉图的“哲学之王”死 去了,不仅哲学不再处于知识的基础和核心地位,而且 知识根本就不再有任何基础和核心。哲学不再享有特权, 任何一门知识也不再拥有特权。在后哲学文化中,既无 实在,也没有真理。后现代主义是一个没有标准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中“怎么都行”。后哲学文化是一种没有权 威的文化,权威不仅是不需要的,而且是不合适宜的。
(4)反对符合真理论
符合真理论——认识与事物的本质相符合即是真理。
罗蒂认为,真之为真不在于是否与实在相符合,因为事 物并不存在一个先天的本质,等待人们去客观地如实地反映 和把握。事物的本质、意义只存在于人们对事物的阅读和解 释行为中。真理也不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它只用来表示人 们对事物的态度,而不表示对事物的说明,因此,真是我们 最好加以相信的东西。
没有文化至尊,各种文化之间是平等的关系,彼此之间 没有中心与边缘、主要与次要之分。所以,后哲学文化 是一种没有权威的文化,权威不仅是不需要的,而且是 不合适宜的。
(3)反基础主义——是罗蒂理论的重要特征,也
是后现代主义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基础主义——指坚信人类的知识存在着某 种永恒不变的基础,知识的合法化即渊源于它。这种 基础无需辩护、不容质疑,非经推论、牢不可破。它 超越一切时代、一切历史基础和一切社会基础,是知 识的终极或第一因。传统哲学认为,确立知识的基础, 是认识论的最高目标,哲学家的任务就是发现这种基 础。对“基础”的渴望与探求一直主宰着西方两千年 来的哲学。
2、福柯:反人本主义
(1)否定人本中心论 “人是万物的尺度,“人是理性的动物,也是政治 的动物”, “以人为本的世界”、“人生而平等”、“我思故 我在”、 “天赋人权”、“人为自然立法”,“生命意志”、 “超人“ “人是一切价值的创造者” 等等,
后现代主义的名词解释
后现代主义的名词解释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欧美各国继现代主义之后前卫美术思潮的总称。
是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的产物。
后现代主义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建筑领域,在设计宗旨、风格等方面向现代主义设计提出挑战。
后来逐渐扩展到美术等其他领域。
后现代主义以艺术的大众性反对艺术的精英性,以粗俗、生活化反对精雅的艺术趣味;主张艺术各门类、艺术与生活之间界限的消失,艺术品不仅要作用于视觉,而且应该作用于听觉、触觉,甚至嗅觉的美学主张,以及艺术的目的是制造“整体情景”等等。
较有影响的流派有:环境艺术派、大地艺术派等。
后现代主义源自现代主义但又反叛现代主义,是对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剥夺人的主体性和感觉丰富性的整体性、中心性、同一性等思维方式的批判与解构,也是对西方传统哲学的本质主义、基础主义、“形而上学的在场”、“逻各斯中心主义”等的批判与解构。
后现代主义
雅克· 德里达的解构主义 李欧塔的后现代状况与元话语的终结 让· 鲍德里亚的超仿真 詹明信的晚期资本主义文化逻辑 尤尔根· 哈贝马斯的现代主义永不完成论 雅克· 德里达 德勒兹/加塔利的后俄狄浦斯 理查· 罗蒂的启迪/教化哲学 特里· 伊格尔顿的文艺理论 安东尼· 纪登斯(AnthonyGiddens)关于全球化 和后现代社会的讨论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 (Postmodernism)后现代主 义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后被神学家和社会学家开 始经常使用的一个词。起初出现于二、三十年 代,用于表达要有必要意识到思想和行动需超 越启蒙时代范畴。涉及艺术、设计、文学、语 言、历史、政治、 哲学等领域。
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特征:
以逆向思维分析方法批判、否定现代主义 具有超越现代主流文化的理论基础、思维方式、 价值取向 是当代西方社会经济、政治观念的反映 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了当代诸多矛盾和冲突
受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出现 了“后现代主义设计”,其主张是抛弃“现代主义设 计”,突出表现在建筑设计领域。后现代主义设计的 发展背景是:经济和政治秩序新的发展阶段,科学技 术快速发展,新材料,新能源大量应用。 20世纪60 年代,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产品设计进入“塑料时 代”;70年代,电子工业成为科学技术和工业设计的 核心;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期,产品设计进入新型合 成材料、模仿性材料的时代。
名家及其作品:
菲利普· 约翰逊---美国纽约电讯公司(AT&T)总 部大楼 格里夫斯---俄勒冈州波特兰市公共服务中心 山崎实---纽约世界贸易中心 伍重---悉尼歌剧院 尼迈耶尔---巴西议会大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后现代主义建筑代表性理论著作:
《后现代建筑的语言》詹克斯 《形式跟随惨败—现代建筑何以行不通》布莱克 《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向拉斯维加斯学者》文丘里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末西方社会流行的一种哲学和文化思潮。
现在意义上的后现代主义是对西方60年代激进政治运动失败的反应,是一种以西方发达国家二战后进入现代社会为背景,以反思、批判近现代主义文化、理论取向与基础、思维方式等为基本特征,以新的话语和形式解释世界为特点的文化思潮。
结构主义加入后现代主义后,后现代主义发展为一种遍及哲学、美学、艺术、宗教等领域的在全球颇有影响力的哲学思潮。
后现代主义复杂纷呈,但也有其共同的思维特征,即反思现代性、多元思维和否定性思维,其理论倾向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强调反思与批判现代性反思和批判现代性(modernity)可以说是后现代主义的精髓。
其批判现代主义的基础论、工具理性、科学主义、中心主义等。
李奥塔在其《后现代的知识状况》中说:“我所谓的现代,指的是用元话语来使自身合法化的科学”,而“我将后现代定义为针对元叙事的怀疑态度”。
后现代主义不再假定有一个绝对支点可以用来使真理和秩序合法化,它把矛头直接指向现代性,对其进行反思和批判,认为它们依赖元叙事来证明自身的合法性,而事实上,那些支配社会制约关系机制的合法性本身也需要合法化来证明。
后现代主义对一切合法性、真理性的东西进行批判和质疑,主张摧毁人们对元话语的信任感。
同时,后现代主义反思现代科学技术这把“双刃剑”在为人类带来物质富裕的同时,为人类的实践、人类的生存空间以及人本身带来了巨大的威胁,针对现代主义对理性的过分张扬、过分迷恋权威,过分依赖自然科学的确定性进行批判。
可以说,后现代主义正是在对现代主义批判和质疑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对传统思维模式的挑战和扬弃。
2、反对中心主义,提升非理性主义主体性问题一直在西方哲学认识论中占据中心地位。
工业文明以来,过分张扬人的主体性,造成了世界的各种危机。
后现代主义对人类中心进行批判,他们认为把人与自然彼此分开是人类实践一切错误的根源,要超越现代,必须消解主客之分,消解主体性。
他们提出人不是独立于世界万物的实体,人是世界的成分。
后现代主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现代主义:一元论
新实用主义者罗蒂以宣扬后哲学文化的方式否 定传统哲学。他认为启蒙运动的先知们否定了 中世纪的神学文化,使神学文化变成了后神学 文化,即哲学文化。现在呢?人们已经不再相 信那种主张基础主义、本质主义的大写哲学了, 在大写哲学消失以后,接替哲学文化的就是后 哲学文化。在后哲学文化中,不讲本质、不讲 基础、不讲主客二分、不讲结构。后哲学文化 是没有核心、没有标准的多元文化。
后现代时期是现代之后的时期,超越现代 的时期,是总体化走向差异化多样化时期。
后现代主义:方法论思考
二元论对一元论; 理性主义对非理性主义; 逻辑中心主义对问题中心主义; 元(宏)叙述对多样化具体化叙述; 高位文化对多位文化; 同质性对异质性; 整体性对差异性等
后现代主义:解构的方法
德里达用解构的方法(拆解结构的方法), 即从内部突破的策略,通过揭露近现代哲 学文本(以文字形式出现的对象)自身的 矛盾,拆解其原有的结构,消除结构中一 切确定的和固定的东西,颠倒中心与边缘 的关系,消解中心和主体,从而颠覆文本 原有结构。
后现代主义:方法论小结前现代:山是山,水是岁;Fra bibliotek古朴、自然、原始
现代:山不是山,水不是水; 现代、技术、人造
后现代:山还是山,水还是水。 多样的、超越原始的自然、情境化的科学 技术
二、后现代主义与教育
(一)主体观的变革 原子论与机械论的“ 主体观”:实体构成
世界,实体之间由某种力来维持,较高等 级的实体的属性都能从组成它的较低级等 级的实体的属性与相互作用中得到解释, 它们都受某些决定论规律支配、沿着单一 轨线进化。 康德:自主的理性的力量。
二、后现代主义与教育
(三)文化课程观的变革: 2.大众文化知识是课程的主要资源 (1)(学术)理论知识文化; (2)技术知识文化; (3)实践知识文化。 课程知识的具体化,课程编制:问题(主题)
中心
二、后现代主义与教育
(四)教学的变革:教学是一种审美 1.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 2.对主体尊重的方式:交流、理解、互动… 3.主体自身的参与、体验、理解、实践…… 4.学习方式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二、后现代主义与教育
(一)主体观的变革 康德:自主的理性的力量 我是谁? 我的内涵是什么?宏达叙述 数学家?科学家?艺术家?
教育家?大写的人 没有过去、没有背景
二、后现代主义与教育
(一)主体观的变革
理性主体(a thinking subject)--科学主体 ( a science subject )主体是抽象存在,凡是非理 性的属性(冲动、兴趣、情绪、性爱……)都 是被抑制的。
后现代解构
斯麦特(Smart)认为,后现代是一个歧 义的成问题的术语。(1)用来区别历史 时期、审美风格和知识状况的变化;(2) 概念化差异--超越现代的根本形式; (3)描述肯定或反对的、批评的或进步 的话语或运动。但是,后现代是不能明晰 的,不能整体化(totalisation)的。
小结
现代(时期)(modern)是指历史发展的 新纪元,起始于18世纪启蒙运动,与“ 前 现代(premodern)的明显的古代的稳定性 形成显明的对照。它标志着建立工业资本 主义与民族国家的开始,意味着对原有经 济与社会文化的瓦解的开始。
非理性主义思潮:德国20-30年代右翼知识分子(海 德格尔、容格尔[Ernst Junger]、舍勒尔[Max Scheler]、卡尔·施米特[Karl Schmitt],叫嚣着大地、 鲜血、战争、种族的,把德国纳粹主义、苏联共产主义与 美国自由主义,统统都是“同一回事” 。
“保罗·德·曼事件”
由德里达打头,所谓的“耶鲁四人帮”为后盾的 美国后现代主义思潮迅速地在全球漫延开来。其 中最著名者,叫保罗·德·曼。此人极其聪明,文 笔流畅,思路清晰。其基本观点是,一切文本都 是作者袒露与隐瞒的运作,记忆与遗忘的策略。 一切阅读都是误读。而写作与阅读则构成作者与 读者之间一种揭露与掩盖、设访与投射的游戏。 80年代末,从他年轻时期的某些档案材料中, 人们发现了他原来是纳粹时期一个积极的反犹主 义者。于是,美国大学特别是英文系里那些天真 的解构主义信奉者们,突然惊讶地意识到了某个 事实:解构主义与罪恶意识的压抑(遗忘)之间 的不经意流露的关联。
后现代主义:解释学方法
伽达默尔是用把语言过程独立化的方式来否定传统哲 学的。他认为语言是诸多存在得以表现的存在,是一 种根本的存在。他非常重视语言,认为能够被人理解 的存在就是语言。人们在理解文本的时候,实际上就 是用语言解释语言。他说:“理解是属于被理解东西 的存在”,是历史的效果或叫效果历史。“属于被理 解东西的存在”也好,历史效果、效果历史也好,都 是用语言解释语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然打上人 的主观烙印,产生“偏见”。
后现代主义:解构的方法
一旦“中心”不复存在,那么结构系统 中原先在价值论上被认为是主要和次要 的对立关系,不就可以颠倒过来吗?例 如言说与书写、存在与非存在、本质与 表象、真实与谎言、所指与能指等,一 般认为前者比后者更加重要。然而,一 旦认识到这些结构是一个中心消解的结 构,那么,人们在价值判断上就不妨把 后者看得更为重要。
二、后现代主义与教育
(二)消费者至上的个性化教育服务观:削 弱权威,通向解放
(1)服务质量是第一位的,权威对于教师的 的不可控性;
(2)学生对于服务的选择性,摆脱了为选择 的单一消费的权威的控制性;
(3)社会成层的多元性。
二、后现代主义与教育
(三)文化课程观的变革: 1.主流文化是大众主义文化 (1)官方文化与民间文化的位置; (2)先进文化、中间文化、腐朽文化; (3)海派文化、京派文化; (4)双城比较。
教育学术前沿理论讲座
教育技术的后现代观
内容框架
一、后现代主义内涵探究 二、后现代主义与教育 三、对后现代主义的批判
后现代本质
后现代性(postmodernity)孕育着现代性之后的某 种东西,或者替代它的东西。它又是源于现代性 的划时代的转变,包涵新的社会整体的出现(有 自己本质的组织原理)。后现代性指一个新纪元, 一个新时代,指新社会-经济秩序。 尼克尔松(Nicholson):后现代主义必定决绝把 “自我”描述为代表一套与现代主义相对的永恒 的理念;它必定坚持作为一套在其时间内的具有 时间性的可修正的观念(点)而被认识(可)。
疑问:那些支配社会制约关系的机制的合法性 本身也需要合法化证明。
后现代主义:利奥塔的知识观
后现代定义为针对元叙事的怀疑态度。 科学知识不可能知道或让人知道它是真 理性知识,除非它求助于另一种知识即 叙事知识。
未来的社会因此将不大可能落人牛顿式 人类学的规范(诸如结构主义或系统理 论),反而会遵循一种语言粒子应用学 的规律,语言游戏层出不穷——具有多 种成分的异质生成性质。它们只能导致 机制的分解——即局部决定论。
后现代:时间观
后现代时期(The Postmodern monment) 是一个时间概念,但它首先是一种思维 存在,贝尔(Ball)认为,后现代时期是 在发展变化的,是不确定的。更多的是 一种感觉,不安全的感觉,这种感觉是 自我批评性的,这就是后现代时刻,后 现代感。 从什么时间算起?
后现代解构
后现代主义:建构方法
以美国学者大卫·雷·格里芬、小约翰·B·科布为 代表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哲学,是在回应激进 的后现代主义哲学中后起的一个重要流派。它 对现代哲学也是持基本否定态度的,但不主张 激进性的彻底摧毁,而是强调批判性的反思, 实现对现代哲学的超越。这一流派的主要内容 有: (1)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反对个人中心主义, 认为每个人都不可能单独存在,自我不是自足 的,永远处在与他人的关系之中,是关系网中 的一个交汇点,自我是关系中的自我。因此, 个人应养成“倾听他人”、“学习他人”、 “宽容他人”、“尊重他人”的美德。
后现代主义:解构的方法
按照德里达的分析,在西方传统的形而上学体系 中,人们总要认定一种不受质疑的“真言”(理 性的声音或上帝的旨意),总得有一种语言文字 与其语意不可再分的“逻各斯”(logos)。 它是认识的出发点或中心,既置身于人的认识系 统之外,又维系着人的认识系统。这种“逻各斯 中心主义”,恰恰是传统形而上学体系的致命矛 盾,甚至可以说是一切结构的致命矛盾。既然这 些“中心”都是置身于结构之外的,那就说明这 些结构是“中心消解”的。
后现代主义:建构方法
(2)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反对人类 中心主义,强调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的 整体,世界万物都有其价值和目的,自 然不是人们统治、占有、掠夺的对象, 而是有待人去照料的花园,从而超越了 现代哲学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二元对立 论。
(3)在不同社会群体的相互关系中, 关注处于社会边缘的弱势群体的价值与 利益,反对男性中心主义、父权制。
言说主体(a speaking subject):生动活泼的主 体、丰富多彩的主体、差异性的主体、主体自 身的意义建构和与时俱进的发展。
二、后现代主义与教育
(二)消费者至上的个性化教育服务观:强 调消费与消费者的文化 削弱生产(教材)中心的构架,造就多样 性、不确定性、开发性等。 对主体的尊重的多元性(非理性尊重), 爱心,情绪情感的发展,无歧视性尊 重……
利奥塔的知识观
交流是为了达成共识吗?如争辩的目的 是达至共识(homologia);指谓的统一 性保证一致同意的可能;对话参与者相 互平等;甚至非直接地认可对话为一种 游戏,因为那些拒绝接受规则的人(或 因懦弱或因粗鲁),都已被排除出圈。
后现代主义:利奥塔的知识观
彼此(师生、家长与孩子、专家与实践者、 交流双方)意见的同一性违背了语言游戏 的异变性,而创造发明总是起源于争辩分 歧。后现代知识并非仅仅是权威手中的工 具;它增强我们对于差异的敏感,促进我 们对不同通约事物的宽容能力。它的原则 不是专家的同一推理,而是发明家的谬误 推理。
后现代性(postmodernity)与后文化 (post-culture)、后工业(post-industrial) 等社会概念相联系,由信息技术引发变 化,尤其网络技术导致的信息传播和扩 散的全球化。 不可预测性、多样性、差异性、深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