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千克的认识》观课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克、千克的认识》观课报告

教学过程简记: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学生观察情境图,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3、学生交流“克”的认识。

二、活动体验

1、认识称。

2、出示一枚2分硬币,估一估有多重。

3、要想知道它有多重,必须选用什么秤来称?(天平)微课展示天平使用方法。

4、操作:秤1克中的物体,感受1克有多重。

5、秤一枚2分硬币和一枚1角硬币,用手掂一掂,感觉它们的重量。

6、小组合作掂量,感受一下10克、20克、100克有多重.如果你手中的硬币数量不够怎么办?(打破小组的界限,放手让学生尝试去做数学,几人合起来掂一掂感知10g,20g,100g有多重。)

三、在操作交流中明理

1、感受一袋盐的重量。

2、感受两袋盐有多重,体会1千克有多重。

3、掂一掂生活中其他一千克的物体。

4、引出1千克等于1000克。

5、比较掂量1克的一枚2分硬币和1千克的两袋盐,感受1克和1千克的区别。

四、巩固练习

1、填空

2、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

3、判断

五、教学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评价与反思:

从整节课来看,这节课的亮点很多。1、《克、千克的认识》是二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质量单位,但是质量单位并不像长度单位那样很直观,它让学生理解有点抽象。但老师立足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攻破教学重难点,值得我学习。我就谈几点我认为这节课最成功的地方。2、在导入环节,新课一开始,老师就充分迎合了学生的心理特点,组织学生交流喜欢的小动物。接着出示有关动物趣闻的图片信息,根据信息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3、在新课教学中,教师准备了恰当的教具和学具,借助微课程学习天平的用法,效果比实物演示清楚,提高了课堂效率。让学生动手操作,切身感受克和千克这两个较抽象的质量单位。尤其是每个学生都准备了几个2分的硬币和1角的硬币,让学生掂一掂感受1克有多重。通过同桌小组组间合作完成10克、20克、100克有多重的任务。老师还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些上面标有质量的东西,可以亲手去掂量。很自然的让学生从认识克过度到千克的认识,让学生充分感受克和千克。4、课堂组织得很好,一开始学生积极性不高,但通过老师鼓励性的语言,还有恰到好处的引导,互动环节的设计等让气氛慢慢活跃和轻松起来了,在这节课中我们看到学生动手了,动口了,动脑了,合作了,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越来越积极了,后来甚至等不到老师叫他回答就脱口而出了。5、教师准备的教具,都是生活中的物品,教师要学生解决的问题都是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数学问题.

本节课在老师指导下,让学生学会使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发现和提出问题,并对问题进行

猜想、尝试并验证,在对信息进行分析、归纳、推理、论证的基础上,使学生获得新知,从而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总之,这节课思路清晰,体现了数学课的特点,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乐趣,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在活动中的合作学习,团结互助的精神,尝试到了成功的快乐。我觉得这是一节很成功的课。不足改进之处:我认为在巩固练习中第一题设计一道给下面的物体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比较好,实物的轻重比较直观,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