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界泰斗
阿伦尼乌斯——精选推荐
阿伦尼乌斯:一个天才的诺贝尔恩怨估计没有诺贝尔奖获得者会像阿伦尼乌斯一样,在100余年以后的今天,有人对他念念不忘,有人则依旧对他耿耿于怀。
1903年,诺贝尔奖评委会的不少评委推举了他,这让评委会犯难。
因为这个提出电离学说的瑞典天才,该获物理学奖还是化学奖,让评委们产生了分歧。
在1901年首届诺贝尔奖评选时,他被提名物理学奖,但最终落选。
1902年,声名鹊起的他,又被提名化学奖,但仍然落选。
可作为物理化学的创始人,阿伦尼乌斯的电离学说,在物理和化学两个学科里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无奈之下,化学委员会提出给他“一半物理奖、一半化学奖”,甚至又提出“他获奖问题延期至第二年”。
最后,委员会还是把1903年的诺贝尔化学奖给了他。
正是这个让他获奖的电离学说,在二十年前首次提出后,却遭到一些化学权威的发难。
包括他母校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化学家克莱夫教授,克莱夫因发现铥和钬元素而闻名于世。
1883年,34岁的阿伦尼乌斯在前人的基础上研究溶液导电性,在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后,他找到克莱夫教授,希望得到支持和帮助。
“纯粹是胡说八道。
”克莱夫教授毫不客气地批评道,并认为他把“鼻子伸进不该去的地方”。
“他是在让我明白,要他再细听这滑稽可笑的议论,就要降低他的身价了”。
若干年后,阿伦尼乌斯如此回忆教授的嘲讽。
但这并未令阿伦尼乌斯灰心。
他坚持按自己的研究准备博士论文答辩。
而答辩次日,阿伦尼乌斯便把论文寄给了奥斯特瓦尔德等欧洲最著名的研究溶液的四位化学家。
他获得了他们的支持。
但阿伦尼乌斯在发表的论文里公开提出的电离学说,却违背了戴维和法拉第所建立的经典电化学理论这一当时的“金科玉律”。
这引起了国际化学界的猛烈攻击。
“奇谈怪论”、“不值一提”等词语,被英、德、法、俄等国的化学家,一古脑抛给了阿伦尼乌斯。
为首者就是以发现元素周期律而享有极高声誉的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还有受人尊敬的德国化学家魏德曼。
不过,这个在化学家帕尔美看来“特别好斗又温厚”的瑞典人,最终笑到了最后。
物理化学界泰斗
物理化学界泰斗
Clausius,1822-1888 克劳修斯,1822年出生于普鲁士 的克斯林。中学毕业后,先考入哈雷 大学,后转入柏林大学学习。1850年 得出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陈述。1854 年最先提出了熵的概念,进一步发展 了热力学理论。1855年被聘为苏黎世 大学正教授。1857年研究气体动力学 理论,提出气体分子绕本身转动的假 说。1858年推导出了气体分子平均自 由程公式。1860年计算出气体分子运 动速度。在后来的著作中推导出能表 示受压力影响的物体熔点的方程式, 克拉佩龙—克劳修斯方程。主要贡献 是建立热力学基础、分子运动论等。 1865年被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
物理化学界泰斗
Josiah Willard Gibbs,1839-1903 吉布斯,美国物理化学家,1839年2 月11日生于康涅狄格州的纽黑文。 1854-1858年在耶鲁学院学习。学习期 间,因拉丁语和数学成绩优异曾数度获 奖。1863年获耶鲁学院哲学博士学位, 留校任助教。1866-1868年在法、德两 国听了不少著名学者的演讲。1869年回 国后继续任教。1870年后任耶鲁学 院的 数学物理教授。曾获得伦敦皇家学会的 科普勒奖章。在1873-1878年发表的三 篇论文中,建立了关于物相变化的相 律,为化学热力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 贡献。主要著作有《论多相物质的平 衡》、《统计力学的基本原理》等。
物理化学界泰斗
N.L.Sadi Carnot,1796-1832 卡诺,法国物理学家,1796年6月1 日出生在巴黎小卢森堡宫。1812年, 卡诺考入巴黎理工学院,在那里受教 于泊松、盖-吕萨克、安培和阿喇戈 这样一批卓有成就的老师。主要攻读 了分析数学、分析力学、画法几何和 化学。1819年考上巴黎总参谋军团, 借此机会边进行科学研究边在法兰西 学院听些新课。那时他对工业经济产 生浓厚兴趣,走访了许多工厂。他发 现,热机效率低是当时工业的一个难 题。这个问题导致他走上了热机理论 研究的道路。今天,“卡诺热机”、“卡 诺循环”和“卡诺定理”已是大家所熟悉 的科学名词了。
物理化学的历史
物理化学1、什么是”物理化学”物理化学,是一门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物质体系化学行为的原理、规律和方法的学科,可谓近代化学的原理根基。
物理化学家关注于分子如何形成结构、动态变化、分子光谱原理、平衡态等根本问题,涉及的物理学有热力学、动力学、量子力学、统计力学等。
大体而言,物理化学为化学诸分支中,最讲求数值精确和理论解释的学科。
2、物理化学的历史及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60年代期间,物理化学以实验研究手段和测量技术,特别是各种谱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和由此而产生的丰硕成果为其特点。
电子学、高真空和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不但使物理化学的传统实验方法和测量技术的准确度、精密度和时间分辨率有很大提高,而且还出现了许多新的谱学技术。
光谱学和其他谱学的时间分辨率和自控、记录手段的不断提高,使物理化学的研究对象超出了基态稳定分子而开始进入各种激发态的研究领域。
光化学首先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因为光谱的研究弄清楚了光化学初步过程的实质,促进了对各种化学反应机理的研究。
这些快速灵敏的检测手段能够发现反应过程中出现的暂态中间产物,使反应机理不再只是从反应速率方程凭猜测而得出的结论。
这些检测手段对化学动力学的发展也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先进的仪器设备和检测手段也大大缩短了测定结构的时间,使结晶化学在测定复杂的生物大分子晶体结构方面有了重大突破,青霉素、维生素B12、蛋白质、胰岛索的结构测定和脱氧核糖核酸的螺旋体构型的测定都获得成功。
电子能谱的出现更使结构化学研究能够从物体的体相转到表面相,对于固体表面和催化剂而言,这是一个得力的新的研究方法。
60年代,激光器的发明和不断改进的激光技术。
大容量高速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以及微弱信号检测手段的发明孕育着物理化学中新的生长点的诞生。
70年代以来,分子反应动力学、激光化学和表面结构化学代表着物理化学的前沿阵地。
研究对象从一般键合分子扩展到准键合分子、范德瓦耳斯分子、原子簇、分子簇和非化学计量化合物。
物理化学的奠基者——奥斯特瓦尔德
物理化学的奠基者——奥斯特瓦尔德闫蒙钢;慈洁琳【摘要】奥斯特瓦尔德是物理化学的奠基者,为物理化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因通过催化作用使氨氧化为硝酸并应用于工业生产而获得了1909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本文回顾了奥斯特瓦尔德的成长经历、科研态度和精神;并给出了对科学研究的启示.【期刊名称】《大学化学》【年(卷),期】2013(028)006【总页数】4页(P71-74)【关键词】奥斯特瓦尔德;物理化学;化学亲和力;化学动力学;催化作用【作者】闫蒙钢;慈洁琳【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安徽芜湖241000;安徽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安徽芜湖241000【正文语种】中文弗里德里希·威廉·奥斯特瓦尔德(Friedrich Wilhelm Ostwald,1853—1932)是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伟大的科学家,是物理化学的奠基者,也是1909年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图1)。
他除了在物理化学、催化、氨制硝酸、能量学、颜色学等科学领域作出开创性的贡献以外,还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哲学家、科学史家、心理学家、艺术家、语言学家、作家,曾就科学哲学、科学方法论、文化、能源、公共教育、人道主义、战争与和平、国际主义等问题提出过一系列独到的见解和行动方案。
他还是一位享有盛名的教师和勤于笔耕的编辑,一生撰写了45本著作、500篇科学论文和5000篇评论文章,并编辑了6种杂志。
同文艺复兴时期多才多艺的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一样,奥斯特瓦尔德是一位传奇式的天才[1]。
1 生平介绍1853年9月2 日,奥斯特瓦尔德出生于里加,双亲是德国移民的后裔。
奥斯特瓦尔德的家境十分贫寒,但自幼多才多艺的他具有爱好绘画的天性以及制作器物的手艺,喜欢阅读书籍,对自然科学也很感兴趣。
11岁的他虽然没有上过化学课,却能自制焰火和冲洗印照相底片。
此时的奥斯特瓦尔德就像海绵一样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地汲取着,并渴望着做一个纯粹的化学家[2]。
全球举世公认的十大顶尖化学家
全球举世公认的十大顶尖化学家化学是一个复杂的学科,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主要在分子、原子层面,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创造新物质。
在世界化学发展史上,涌现了很多杰出的化学家,下面给大家介绍世界上十大杰出化学家如下:1、门捷列夫——制作出世界上第一张元素周期表人物简介: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门捷列夫(1834年2月7日-1907年2月2日),俄罗斯著名化学科学家。
他发现了化学元素的周期性(但是真正第一位发现元素周期律的是纽兰兹,门捷列夫是后来经过总结,改进得出现在使用的元素周期律的),依照原子量,制作出世界上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并据以预见了一些尚未发现的元素。
他的名著、伴随着元素周期律而诞生的《化学原理》,在十九世纪后期和二十世纪初,被国际化学界公认为标准著作,前后共出了八版,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化学家。
杰出贡献:门捷列夫对化学这一学科发展最大贡献在于发现了化学元素周期律。
他在批判地继承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大量实验事实进行了订正、分析和概括,总结出这样一条规律:元素(以及由它所形成的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随着原子量(现根据国家标准称为相对原子质量)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既元素周期律。
他根据元素周期律编制了第一个元素周期表,把已经发现的63种元素全部列入表里,从而初步完成了使元素系统化的任务。
他还在表中留下空位,预言了类似硼、铝、硅的未知元素(门捷列夫叫它类硼、类铝和类硅,即以后发现的钪、镓、锗)的性质,并指出当时测定的某些元素原子量的数值有错误。
而他在周期表中也没有机械地完全按照原子量数值的顺序排列。
若干年后,他的预言都得到了证实。
门捷列夫工作的成功,引起了科学界的震动。
人们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就把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称为门捷列夫元素周期律和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
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在世界上留下了不朽的荣誉,世人给他以极高的评价。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曾经指出。
物理化学科学家文献
物理化学科学家文献
物理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之间关系的科学。
在物理化学领域,有许多杰出的科学家对这一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物理化学科学家及其代表性文献:
1. 赫尔曼·范特霍夫(Hermann von Helmholtz),他是19世纪著名的物理化学家和生理学家,他的代表作品包括《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等。
2. 朱利奥·吉布斯(Josiah Willard Gibbs),他是热力学和统计力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代表作品包括《热力学原理》和《统计力学》等。
3. 马克斯·普朗克(Max Planck),他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代表作品包括《热辐射定律》和《量子理论》等。
4. 玻尔(Niels Bohr),他是原子物理学和量子力学的重要贡献者,他的代表作品包括《原子结构论》和《量子力学及原子论》等。
5. 保罗·德拜(Paul Dirac),他是量子力学和量子场论的重
要贡献者,他的代表作品包括《量子力学原理》和《量子场论》等。
这些科学家的文献对于物理化学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们为我们理解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理
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通过研究这些文献,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物
理化学领域的发展历程和重要理论成果。
世界十大化学学家排名
世界十大化学学家排名化学作为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和变化的科学,在人类发展历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杰出的化学学家通过其重大的贡献,推动了化学科学的发展。
本文将介绍世界十大化学学家并对他们的贡献进行评估。
1. Lavoisier(拉瓦锡耶)安托万-洛朗·拉瓦锡耶(1743年-1794年)被认为是现代化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在化学元素的定义和质量守恒定律的提出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拉瓦锡耶还对氧气的性质和相关化学反应进行了深入研究,为化学反应的概念提供了基础。
2. Mendeleev(门捷列夫)德米特里·门捷列夫(1834年-1907年)是化学周期表的创立者。
他根据元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将元素按照其原子量进行分类,并预测了一些未知元素的存在和性质。
门捷列夫的周期表成为化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对于理解元素的性质和元素周期性的发现具有重大影响。
3. Curie(居里夫人)玛丽·居里(1867年-1934年)是第一个获得两个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
她和丈夫皮埃尔·居里共同发现了镭和钋元素,并开创了放射性化学研究的新领域。
居里夫人的工作为原子物理和核科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贡献。
4. Pauling(保罗·莱纳斯)莱纳斯·保罗(1901年-1994年)是化学结构和化学键理论的奠基人之一。
他提出了共价键和价电子理论,并发展了分子轨道理论。
莱纳斯·保罗还研究了蛋白质的结构和DNA的双螺旋结构,为生物化学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5. Woodward(伍德沃德)罗伯特·伍德沃德(1917年-1979年)是有机合成化学领域的杰出科学家。
他发展了许多合成反应和方法,成功地合成了多种天然产物和药物,包括维生素B12和双氢叶酸。
伍德沃德的工作对于药物研发和有机合成化学具有重要意义。
6. Fischer(费歇尔)艾米尔·费歇尔(1852年-1919年)是有机化学领域的先驱之一。
奥斯特瓦尔德——物理化学之父
奥斯特瓦尔德——物理化学之父作者:蔡邦宏李文超刘茹来源:《科学大众·教师版》2016年第03期摘要:在物理化学学科的创建过程中,德国科学家奥斯特瓦尔德无疑居于突出重要的地位,他是这一新学科的领导者和集大成者。
本文简要介绍了奥斯特瓦尔德的成长经历、科学成就、性格特点和趣闻轶事,以期引导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学习科学家矢志科学、胸怀社会、心系人类的高尚品格。
关键词:奥斯特瓦尔德;物理化学;催化作用;稀释定律;莱比锡学派中图分类号:G32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3-118-002弗里德里希·威廉·奥斯特瓦尔德(Friedrich Wilhelm Ostwald,图1),德国著名科学家、哲学家、语言学家和社会活动家,物理化学的奠基者和代言人[1,2],190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和荷兰范特霍夫、瑞典阿伦尼乌斯一起并称物理化学“三剑客”[3]。
奥斯特瓦尔德1853年9月2日生于俄国拉脱维亚的首府里加,兄弟三人,家境贫寒,双亲是德国移民后裔,父亲是制桶匠人,母亲是面包师之女。
奥斯特瓦尔德具有爱好绘画的天性和制造器物的手艺,从小酷爱自然,喜欢钻研,热衷采集植物标本,观察动物活动,捕捉萤火虫、蝴蝶和甲虫。
10岁时进入一所五年制新型实科中学学习,阅读了形形色色的书刊。
11岁时他看到一本关于制作焰火的书,便自己摸索实验,父母都很支持,父亲专门腾出一间地下室给他做实验室,母亲把厨房的研钵、筛子、器皿借给他用,他自己则设法到建筑工地干零活、作贴花画出售挣钱购买必要的药品器材,经过反复试验,终于制成绚丽的焰火。
不久,他又迷上照相,他用父亲装雪茄烟的空匣子作暗箱,用母亲的观剧镜作镜头,用涂有药液的硬纸片作显影纸,拆下窗格上的玻璃作底板,最后还真洗出了照片。
两次成功,使他体验到莫大的喜悦和幸福,点燃了他童年的热情,打开了他心灵的窗户,照亮了他通向未来的道路。
初中化学化学家物理化学概念的提出者——罗蒙诺索夫
物理化学概念的提出者——罗蒙诺索夫物理化学概念的提出者——罗蒙诺索夫罗蒙诺索夫(公元1711~1765)俄国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
1711年11月19日生于阿尔汉格尔斯卡亚省杰尼索夫卡村,1765年4月15日卒于彼得堡。
1730年到莫斯科考入斯拉夫-希腊-拉丁学院。
1735年他转入彼得堡科学院附属大学学习。
1736年被彼得堡科学院派往德意志学习矿业,先入马尔堡大学学习物理学和化学等,后到弗赖堡学习矿业和冶金学。
1741年回彼得堡科学院,任物理学副教授。
1745年8月成为彼得堡科学院院士和化学教授。
1748年秋他按照自己的计划创建了俄国第一个化学实验室。
1755年创办了莫斯科学。
1760年他当选为瑞典科学院院士,1764年当选为意大利波伦亚科学院院士。
罗蒙诺索夫是一位知识渊博的科学家,是俄国唯物主义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奠基者。
他的科学宇宙观的基础是微粒哲学。
他认为“微粒”(分子)是由极小的粒子“元素”(原子)组成的。
他坚决反对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燃素说和热素说。
他用微粒概念解释热的现象,提出了热是物质本身微粒的运动的理论。
1748年他提出过物质和运动守恒的概念。
1756年他通过在密闭容器中加热金属的实验,证明了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化学反应。
他还提出了气体分子运动理论,认为空气微粒对器壁的撞击,是空气产生压力的原因。
这些理论为俄国理论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首先将这些理论称为物理化学。
由于当时的俄国远离世界科学中心,他的这些重要成果未受到国际上的重视。
他1748年创建的化学实验室,装备有精密天平等仪器,他最先将定量方法引入化学分析。
1751年后,做了多种试剂与各种溶剂进行的化学反应及其他化学反应的实验,并研究了其相互作用的机理。
他还研究了许多化工问题,研究出制造各种彩色玻璃的配方,并于1753年创建了一座玻璃工厂。
他在地质学、天文学、矿物学、冶金学、航海学,以及语言学和历史学等方面都有所贡献。
在哲学上,他反对把分析和综合、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分割开来,在一定程度上看到了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
应用化学界最有名的十大科学家
应用化学界最有名的十大科学家化学是自然科学中一个非常广泛、重要的领域,它既涉及到基础研究,也涉及到工业生产、医药、能源等众多领域。
应用化学是化学在应用方面得到广泛运用的领域,因此,许多应用化学家在化学界拥有广泛的声望和知名度。
下面是应用化学界最有名的十大科学家:1.林纳斯·波林(Linus Pauling)林纳斯·波林是二十世纪的美国化学家、物理学家、生物学家,他是第一个获得两次诺贝尔奖的人,分别是化学奖和和平奖。
他对结晶研究、草酸钙结构的解析,以及蛋白质分子结构的探究,都有重要的贡献。
2.杰里-珂普兰(Jerry Coyne)杰里-珂普兰是美国芝加哥大学进化生物学家、遗传学家,他的研究集中在生理学、生化学、分子进化和系统发育等方面。
他的研究成果在遗传学和分子进化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应用。
3.里夏德-洛夫洛克(Richard Loeffler)里夏德-洛夫洛克是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教授,他的研究集中在液晶领域。
他发展出了半炳型液晶,向我们揭示了旋量液晶的奇异性质。
液晶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如电子仪器、晶体管、显示器等。
4.鲍斯-法仑科(Bose-Filankes)鲍斯-法仑科是印度物理学家和化学家,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宇宙物理学和天体化学领域。
他发明了一些检测放射性轻核的方法,并发现了超新星遗迹中存在了放射性碎片的证据。
5.赛门-多宝(Simon Dove)赛门-多宝是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教授,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材料科学领域。
他的研究内容包括凝聚态物理学、材料物理学、表面物理学等,其中,他的微结构生长实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6.马克-霍恩(Mark O'Hara)马克-霍恩是美国化学家,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医药化学领域。
他发现了一种可以治疗内源性痛的新药物,还发现了一些新类的免疫抗原和化学抗原,取得了广泛的应用。
7.罗伯特-库兹维克(Robert Kuzwiski)罗伯特-库兹维克是美国物理学家,他的研究集中在固态物理学和材料物理学领域。
全球举世公认的十大顶尖化学家
全球举世公认的十大顶尖化学家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
在这个领域,有许多杰出的化学家,他们的贡献不仅对化学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也对人类的生活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全球举世公认的十大顶尖化学家。
1. 门捷列夫 (Dmitri Mendeleev)门捷列夫是现代化学的奠基者之一,他提出了著名的元素周期表,将化学元素归纳为周期性的分类,并预言了尚未被发现的元素。
这一成果被认为是化学领域里的重大突破,也是人类认识元素和化合物的基础。
门捷列夫还在有机化学、热化学、玻璃学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工作对整个化学领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2. 弗朗西斯·克里克 (Francis Crick)弗朗西斯·克里克是分子生物学的奠基者之一,他与詹姆斯·沃森合作发现了 DNA 分子的双螺旋结构,使得人类认识了 DNA 分子的结构和功能,贡献了优秀的科学成果。
这一成果对现代分子生物学及其相关领域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奠定了遗传物质的分析、识别和应用的基础。
3. 路易斯·巴斯德 (Louis Pasteur)路易斯·巴斯德是微生物学、发酵和疫苗制造领域的奠基者,他提出了巴斯德理论,证明了微生物对生命的重要性,证明了发酵过程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对抗微生物引起的疾病提供了基本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
他开发了多种疫苗,使得人们对各种疾病免疫,这一成果对人类健康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4. 林纳斯·鲍林 (Linus Pauling)林纳斯·鲍林是有机化合物和生物大分子领域的研究先锋。
他提出了共价键理论,概括了有机化合物的本质,同时也对生物大分子的结构起到了重大影响。
鲍林还对氨基酸序列的确定和蛋白质结构的研究做出了杰出贡献,在化学领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5. 张择端 (Zhang Qiao-shen)张择端是中国化学家界的杰出人物,在面向化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都有杰出贡献。
奥斯特瓦尔德在物理化学领域做了哪些贡献?
[键入文字]奥斯特瓦尔德在物理化学领域做了哪些贡献?奥斯特瓦尔德是物理化学史上的重要代表人物,是物理化学的开创者,在物理化学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因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那么奥斯特瓦尔德的研究范围是什么,对现代物理化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以下是对奥斯特瓦尔德生平简介。
奥斯特瓦尔德出生于1853 年,19 岁的他进入多帕特大学学习物理化学,毕业之后,他继续留在了学校,师从当时有名的物理学家奥丁根,在这段时间的学习期间,奥斯特瓦尔德接受各种物理分析手段的训练,在此期间,最重要的方法是他利用物理手段,结合化学知识来一起分析研究科学问题,这成为了他以后始终保持不变的研究方向与研究手段。
1878 年,奥斯特发表了他的博士论文,年仅26 岁的他获得了博士学位,而科学界对于他在博士期间做出的独一无二的研究方法,开始重视起来。
这是奥斯特瓦尔德生平简介中的学习生涯中的简介。
1880 年,奥斯特开始撰写关于的书籍,在书中阐述从物理化学的角度来研究问题。
1881 年,奥斯特开始在大学任教,并研究他感兴趣的问题,1888 年,他去了莱比锡大学任教,并研究了化学与热力学的关系,成功通过运用物理理论解释了化学中的酸碱指示剂的理论。
之后,奥斯特运用物理原理,开始了对催化现象的研究,1906 年,奥斯特退休,离开了莱比锡大学,开始撰写自己的自传,1909 年,奥斯特由于在物理化学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以上是奥斯特瓦尔德生平简介。
阿累尼乌斯出生于1859 年,是瑞典著名的物理化学家。
阿累尼乌斯是电离理论的创立者,同时又以获得1903 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而闻名于世。
说到使他轰动化学界的电离理论,不得不提到一个人物——奥斯特瓦尔德。
阿累尼乌斯与奥斯特瓦尔德不仅是普通的师生关系,更是关系密切的挚友。
阿累尼乌斯与奥斯特瓦尔德的相遇,使阿累尼乌斯的电离理论得以有问世并为大家所知晓的机会。
奥斯特瓦尔德是德国著名的物理化学家,而阿累尼乌斯则是瑞典人,按说在阿累尼乌斯成名之前,他们两个人是完全1。
化学泰斗蔡启瑞
一生只爱实验室——记百岁院士蔡启瑞▲中科院院长白春礼为蔡启瑞题写的生日贺词▲蔡启瑞(右)和唐敖庆(左)在一起卢嘉锡曾用“探赜索隐老而弥笃,立志创新志且益坚”来概括蔡启瑞的求学科研路,唐敖庆更是称赞他“学如行云流水,德比松劲柏青”。
时至今日,“固氮三人行”中的三位先生已经失掉两位,卢嘉锡和唐敖庆先后于2001年和2008年辞世。
思念故友的同时,“蔡先”倍感重任。
他曾赋诗写道:“欣闻立项后争先,‘基础’‘支农’宜两兼。
固氮玄机凭巧探,‘科坛奥运’盼加鞭!才人辈出风骚领,捷报频传心志坚。
故友凋零情义在,岂甘衰朽惜残年!”就像称呼陈嘉庚先生为“校主”一样,厦大人对蔡启瑞也有一个独特的称呼——“蔡先”。
2013年12月3日,是蔡启瑞院士的一百岁生日。
12月2日,厦门大学为蔡启瑞的百岁生日举行了庆祝活动,“蔡先”的老朋友、学生齐聚一堂。
自从2011年摔倒之后,蔡启瑞已有两年没在公共场合露面,一直在医院静养。
生日会上,插着鼻管的“蔡先”神采奕奕地通过屏幕向大家打招呼。
他和前来看望他的田昭武院士开玩笑,称赞说:“老田不错!”病房的气氛瞬间变得很欢乐。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同去的田中群院士握着蔡启瑞的手说:“大家庭里一定要有一个老人,才会有福气。
”蔡启瑞的故乡马巷镇,是“闽南四大古镇”之一,数百年来一直是商业重镇。
以前有“车轮滚滚,纸字千万捆”的句子来形容马巷镇的富庶。
马巷镇自古人杰地灵,古有清乾隆时期的江南提督林君升,嘉庆时期的闽浙水师提督李长庚,明末清初郑成功的部将洪旭、林壮猷;今有品德高尚、医术精湛享誉海内外的妇科专家林巧稚,国际著名计量经济学家洪永淼以及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的蔡水况。
和福建其他地方一样,马巷镇也有不少乡民“下南洋”,寻求发展机会。
他们中有人荣归故里,但也有人客死他乡。
1913年12月3日,马巷镇蔡家喜得一子,取名蔡启瑞。
蔡父常年在海外给别人当店员,他漂泊于越南、日本,风雨中身体状况恶化,终积劳成疾,病逝他乡。
[课外阅读]190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物理化学之父“奥斯特瓦尔德”
[课外阅读]190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物理化学之父“奥斯特瓦尔德”在“物理化学之父”奥斯特瓦尔德七十二岁高龄时,他已经从莱比锡大学退休将近二十年了,开始撰写自传,在三年中写成了一千二百页之多,回顾他自己的一生。
他既是一位思想敏捷的化学家,又是一位非常熟练的实验员、机械师和玻璃工,同时,还是一位哲学家和诗人。
奥斯特瓦尔德于1853年9月2日出生于俄国拉脱维亚的里加。
少年时代就对化学发生兴趣,从药房里买回化学药品制作焰火和炸药。
还用几块透镜制作了一架简易的照相机,并且自制感光底板和照相纸,洗印出了许多照片。
1822年奥斯特瓦尔德进入多尔帕特大学学习,1875年大学毕业,获学士学位,1877年又顺利地获得了硕士学位。
此后,他致力于溶液的密度测定和热学性质的测量,经过六百次溶液密度的测定,计算出十二种酸的亲和力,并以此为题写出了博士论文,于1878年获博士学位。
1882年奥斯特瓦尔德担任里加大学化学教授,开始研究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用酸作催化剂的乙酰胺的皂化反应和醚、甲基醋酸的水解反应,测定这些反应的反应速率。
这些研究为1901年提出现代催化剂概念打下了基础。
1884年后,阿累尼乌斯开始提出电离理论,他告诉奥斯特瓦尔德,溶液的导电性和奥斯特瓦尔德所研究的酸的亲和力具有一致性。
于是,奥斯特瓦尔德利用阿累尼乌斯的电导法重新测定了酸的亲和力,发现电导法比密度法要好得多。
实验的结果指出:对于一元强酸的溶液,随着溶液浓度的稀释,电导逐渐增大,当溶液无限稀释时,电导达到最大值。
最后,奥斯特瓦尔德于1888年提出了稀释定律。
当年轻的阿累尼乌斯开始提出电解质的电离理论时,曾经遭到不少化学家的怀疑和反对。
只有奥斯特瓦尔德和范霍夫积极支持这位年轻的学者。
奥斯特瓦尔德亲自到斯德哥尔摩与阿累尼乌斯会面,使这位年轻学者受到很大的鼓舞。
奥斯特瓦尔德研究了醋酸甲酯的水解和蔗糖的转化,以无机酸和有机酸作催化剂,他把从电导测出的每种酸对盐酸的相对强度和每种酸对盐酸的相对催化速率,分别与醋酸甲酯的水解和蔗糖的转化对照,发现电导的比值、醋酸甲酯水解速率的比值和蔗糖转化速率的比值都近似地等于氢离子浓度的比值。
世界上最伟大的化学家排名
世界上最伟大的化学家排名1. 道尔顿(John Dalton)英国化学家道尔顿可以被认为是化学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他通过实验,证明了现代原子论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原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并且由不同的元素组合而成。
2. 门捷列夫(Dmitri Mendeleev)俄罗斯化学家门捷列夫发明了化学元素周期表。
他的创新和发明使化学家们找到了一种将化学元素有条理地组织起来的方法,大大促进了这个领域的发展。
3. 林纳斯 (Carl Linnaeus)林纳斯是一位瑞典博物学家、生物学家和植物学家,被称为“现代生态学之父”。
他创建了一个分类系统,被广泛使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分类。
4. 珀金 (William Henry Perkin)珀金是一位英国化学家,被认为是现代有机化学的奠基人。
他发明了第一个合成染料,推动了纺织、农业和医学领域的发展。
5. 华尔兹曼(Walther Nernst)德国物理化学家华尔兹曼是热力学和电化学的开拓者,发明了能导致化学反应的电动势的概念。
他的研究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了化学反应和能量在化学过程中的转换。
6. 波谷理(Robert Boyle)英国化学家波谷理是现代化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发现了很多气体的特性,如空气中的氧、二氧化碳和氧气。
他也是第一个在瓶子里制造真空的人。
7. 斯托克斯(George Gabriel Stokes)爱尔兰物理学家斯托克斯创立了流体力学这一领域,并发现了极化、色散和散射等现象。
他的工作成为了同行们的标志,为很多领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8. 坎佩拉(Antoine Lavoisier)法国化学家坎佩拉发现了氧气,并发明了现代化学分析实验的方法。
他的发现,使我们对氧气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并极大地推动了化学实验的发展。
9. 波尔(Niels Bohr)丹麦物理学家波尔提出了原子结构的理论,并发现了现代物理学的基本原则。
他的发现使我们对原子的本质、电磁场、量子力学作用和波粒二象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为什么阿伦尼乌斯是物理化学的奠基人
直到1886年在阿姆斯特丹和莱比锡大学留学时,遇上物理化学家奥斯特瓦尔德、范托夫等几位在物理上有贡献的科学家给予他的理论以坚决支持,并且和他一起进行研究工作,进一步修改完善他的理论,才使这个理论逐渐得到承认。1887年阿伦尼乌斯在论文《关于溶质在水中离解》中才将较完善的电离理论公诸于世,在1890年以后基本得到物理界公认。1895年阿伦尼乌斯担任著名的斯德哥尔摩皇家理工学院教授,1897年升任为该院院长;到了1902年又荣获英国皇家学会戴维奖章;并在1911年被当选为该学会的外国会员;1903年也因建立电离学说而最终荣获诺贝尔化学奖。阿伦尼乌斯在国外享有很高声誉,在国内却是在1901年经过争论才当选为瑞典科学院院士。
阿伦尼乌斯最杰出的贡献就是电解质的电离学说。他最先提出电解质这个电离学说是因为溶于水能形成导电溶液的物质。这些物质在任何溶液中,即使是在没有电流通过的情况下也会自己分离或离解成带电的微粒(离子),并且溶液越稀电离度越大。
阿伦尼乌斯1912年出版了《溶液理论》一书。而电离学说就成为物理化学发展初期的重要成就。
为什么阿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乌斯是物理化学的奠基人
阿伦尼乌斯是近代瑞典物理化学家。生于瑞典乌普萨拉。他在17岁时就进入乌普萨拉大学攻读物理学、数学和化学。后来为了取得博士学位。他搬到斯德哥尔摩瑞典科学院,在埃德伦老师的指导下研究电解。他在1883年发表第一篇论文,次年5月回到乌普萨拉大学进行博士论文答辩,并且提出他的尚不完善的电离理论。遗憾的是它的论文受到怀疑并被列入第四等勉强算是通过。在大学评议会上老师们并不承认这篇有创见论文的价值。
世界十大化学家简介
世界十大化学家简介1.勒沙特列(1850-1936),法国科学家勒沙特列一生中的大部分工作都和工程技术有关,唯一重要的化学理论贡献就是化学热力学中的勒沙特列原理,这一原理概括了化学平衡的根本性质。
它甚至可以超越化学,成为和物质能量守恒定律相提并论的,描述自然世界的一般性规律。
伟大的思想不在于他的篇幅,而在于他的深刻。
只有两句话的勒沙特列原理足以使勒沙特列跻身一流化学家的行列。
2.凯库勒(1829-1896),德国化学家苯环,如此美丽的分子,它的对称和谐之美,足以使人陶醉。
凯库勒最早论证了苯的环状结构,为以苯环为基本结构的芳香族化合物的研究开辟了道路,这是有机化学史上里程碑式的成就。
同时,凯库勒还是一位卓越的领导者,他是第一届国际化学会议的发起人的主要组织者,为国际学术交流做了许多重要工作。
另外,他也是一位成功的老师,他的学生之中,有三位后来获得了诺贝尔奖。
他本人没有获奖的原因只有一个,他与诺贝尔逝于同年。
3.诺贝尔(1833-1896),瑞典化学家诺贝尔,一位杰出的化学工程师,一位成功的商人,不过至多只能算是二流的化学家,他对于化学理论实在是没有什么重要的贡献。
他大概是化学领域名气最大的人,不过这不是因为他的科学成就,而是因为他的巨额遗产。
现在,全世界的人都把能分到他的遗产看作一项至高的荣誉。
他冒着生命危险,发明了安全炸药,成为人们开山劈石,进行各种工程建设的利器,极大的推动了世界的发展。
同时,这项伟大的发明也被广泛用于战争,可以快速有效地杀伤敌人。
诺贝尔,一个传奇,因为科学成就而获得大量财富,因为处理财富的伟大方式而不朽。
4.范霍夫(1852-1911),荷兰化学家1901年第一届诺贝尔奖获得者。
1875年,他发表了《空间化学》一文,提出分子的空间立体结构的假说,首创“不对称碳原子”概念,以及碳的正四面体构型假说(又称范霍夫—勒·贝尔模型),这些观点成为立体化学的理论基础。
正四面体构型的碳原子和平面构型的苯分子是千变万化的有机化学的两块基石。
那些化学的爸爸们
那些化学的爸爸们1、气体化学之父——普利斯特里约瑟夫·普利斯特里(1733.3.13-1804.2.6)是英国的自然哲学家、化学家、牧师、教育家和自由政治理论家,出版过150部以上的著作,对气体特别是氧气的早期研究做出过重要贡献,因此被称为“气体化学之父”。
2、现代化学之父——拉瓦锡安托万-洛朗·德·拉瓦锡(1743.8.26-1794.5.8)是法国著名化学家、生物学家,撰写了第一部真正现代化学教科书《化学基本论述》,提出规范的化学命名法,被后世尊称为“现代化学之父”。
3、近代化学之父——约翰.道尔顿约翰·道尔顿(1766.9.6-1844.7.27)是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英国皇家学会成员,提出了近代原子理论,被誉为“近代化学之父”。
4、无机化学之父——戴维汉弗莱·戴维(1778.12.17-1829.5.29)是英国化学家,曾为皇家学会会长,也是发现化学元素最多的人,被誉为“无机化学之父”。
5、有机化学之父——李比希尤斯图斯·冯·李比希(1803.5.12-1873.4.18)是德国化学家,其最重要的贡献是在农业和生物化学,他创立了有机化学,因此被称为“有机化学之父”。
6、物理化学之父——奥斯特瓦尔德弗里德里希·威廉·奥斯特瓦尔德(1853.9.2-1932.4.4)是德籍拉脱维亚的物理化学家,与范霍夫共同创办了《物理化学杂志》,因此被称为“物理化学之父”。
7、原子核物理学之父——卢瑟福欧内斯特·卢瑟福(1871.8.30-1937.10.19)是新西兰著名物理学家,首先提出放射性半衰期的概念,创建了卢瑟福模型,被称为“原子核物理学之父”。
8、高分子化学之父——施陶丁格赫尔曼·施陶丁格(1881年3.23-1965.9.8)是德国化学家,给出了高分子的明确定义,在高分子化学领域作出了开拓性贡献,被称为“高分子化学之父”。
初中化学化学家阿仑尼乌斯简介
初中化学化学家:阿仑尼乌斯简介阿仑尼乌斯简介阿仑尼乌斯是瑞典杰出的物理化学家,电离学说的创立者,也是物理化学创始人之一。
1859年2月19日,他出生于瑞典乌普萨拉(Uppsala)的大学教师家庭,6岁时就能进行复杂的计算,少年时期显出数、理、化方面的特长,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在大学时被校方认为是奇才。
他用法文写的博士论文题为"电解质的电导率研究"和"电解质的化学理论",首次提出了电离学说。
但当时在本校未获重视,他将论文分寄给当时有名的化学家,得到奥斯特瓦尔德的推崇,邀请他到俄国里加工学院当副教授,后来又得到科尔劳乌施和范霍夫的指点,于1887年用德文发表了“论水溶液中物质的电离”一文。
1889年,他到德国奥斯特瓦尔德实验室作实验,提出了反应速率的指数定律和活化分子,活化能的概念。
由于他研究的内容部分属于物理学范畴,所以1901、1902两次提名都被否决,到1903年才获诺贝尔化学奖。
阿伦尼乌斯的最大贡献是1887年提出电离学说:电解质是溶于水中能形成导电溶液的物质;这些物质在水溶液中时,一部分分子离解成离子;溶液越稀,离解度就越大。
这一学说是物理化学发展初期的重大发现,对溶液性质的解释起过重要的作用。
它是物理和化学之间的一座桥梁(见阿伦尼乌斯电离理论)。
阿伦尼乌斯的研究领域广泛。
1889年提出活化分子和活化热概念,导出化学反应速率公式(阿伦尼乌斯方程)。
他还研究过太阳系的成因、彗星的本性、北极光、天体的温度、冰川的成因等,并最先对血清疗法的机理作出化学上的解释。
阿伦尼乌斯因创立电离学说而获1903年诺贝尔化学奖。
1902年还曾获英国皇家学会戴维奖章。
著有《宇宙物理学教程》、《免疫化学》、《溶液理论》和《生物化学中的定量定律》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化学界泰斗
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
富兰克林,美国著名的科学家、 社会活动家,1706年1月11日出生 于美国波士顿的一个工人家庭。 1753年发明了避雷针。 1754年取得 美国麻省坎布里奇大学(现在的哈佛 大学)文学硕士学位。1756年被选为 英国伦敦皇家学会会员。 1772年当 选为法兰西科学院的外国院士。对 物理学的贡献主要在电学方面,说 明各种电现象的理论,最早提出电 荷守恒定律,是探索电学的先驱者 之一。至理名言是:“你热受生命 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 组成生命的材料。”“经常使用的钥 匙是锃亮的。”
物理化学界泰斗
Gustav Robert Kirchhoff,1824-1887 基尔霍夫,德国物理学家,1824年3 月12日出生于柯尼斯堡。1847年毕业 于柯尼斯堡大学。1848年起在柏林大 学任教。1850—1854年在布累斯劳大 学任临时教授。1854—1875年任海德 堡大学教授。1874年起为柏林科学院 院士。1875年重回柏林大学任理论物 理学教授。21岁在柯尼斯堡就读期 间,就根据欧姆定律总结出网络电路 的两个定律,发展了欧姆定律,对电 路理论作出了显著成绩。大学毕业 后,又着手把电势概念推广到稳恒电 路。采用光谱分析,发现了两种新元 素铯(1860年)和铷(1861年)。
物理化学界泰斗
黄子卿 ,1900-1982 黄子卿,字碧帆。1900年1月2日出生于 广东省梅县槐子岗村。1919年考入清华留 美预备班第7期,1921年6月结业。1922年9 月入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主修化学,1924年 获理学学士学位。1925年获康奈尔大学理 学硕士学位。同年9月入麻省理工学院化学 系,攻读博士学位。1927年12月结业回国。 精确测定水的三相点。从事溶液理论研究 四十余年。中国物理化学的奠基人之一。 1952至1982年任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 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物理 化学家和化学教育家。从事过电化学、生 物化学、热力学和溶液理论等多方面的研 究。曾精确测定了热力学温标的基准点— 水的三相点,并在溶液理论方面颇有建树。 是中国物理化学的奠基人之一 。
物理化学界泰斗
傅鹰 ,1902-1979 傅鹰,字肖鸿,祖籍福建省闽侯 县,1902年1月19日出生于北 京。物理化学家和化学教育家。物理 化学家和化学教育家。中国胶体科学 的主要奠基人 1919年入燕京大学 化学系学习 。1922年公费赴美国 留学, 1928年在密执安大学研究 院获得科学博士学位。表面化学研究 的开拓者 。编著过物理化学、化学热 力学、化学动力力、统计力学、无机 化学和胶体科学等教材。1952至 1954年任北京石油学院教授。1 954至1979年任北京大学教 授,并于1962年被任命为北京大 学副校长。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 学院学部委员。
物理化学界泰斗
Boyle,1627—1691 波义耳,英国化学家和自然哲 学家,曾任英国皇家学会会长。由 于研究气体的性质而闻名。他以实 验论证了空气的物理特性;论证了 空气对燃烧、呼吸和声音的传播是 必不可少的。1661年他发表了著名 的“波义耳定律”。他曾提出了区分 酸、碱物质的方法,是应用化学指 示剂的开端。他最重大的贡献是在 名著《怀疑的化学家》中,抨击了 “土、气、火、水”四元素及“盐、 硫、汞”三要素学说;他认为物质 由微粒构成,不同物质由于基本微 粒的数目、位置、运动不同造成。 他是近代化学元素理论的先驱。
物理化学界泰斗
Van 't Hoff ,1852-1911 范特霍夫,荷兰化学家,1852年8 月30日生于鹿特丹一个医生家庭。早 在上中学时,范特霍夫就迷上了化 学,经常 从事自己的“小实验”。1872 年去波恩跟凯库勒学习,后来又去巴 黎受教于武兹。1874年获博士学位; 1876年起在乌德勒州立兽医学院任教。 1877年起在阿姆斯特丹大学任教,先 后担任化学、矿物学、和地质学教授。 1885年被选为荷兰皇家学会会员,还 是柏林科学院院士及许多国家的化学 学会会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物理化学界泰斗
L. E. Boltzmann,1844-1906 玻耳兹曼,德裔奥地利物理 学家,1844年2月20日出生于音乐 之都维也纳。1863年,在林兹读完 大学预科之后,进入维也纳大学学 习物理学和数学专业。1865年,对 斯忒凡提出的电学原理问题的解答 成为他发表的首篇论文。在洛希密 脱的教学中,对当时发展前沿的物 质组成和结构问题有深刻的认识, 对孔德)和斯宾塞质疑的原子论问 题有进一步的理解,并对与原子论 相关的气体分子运动论和热力学第 二定律的解释产生极大的兴趣。 1896与1898年分别完成了至今仍具 有重要学术价值且被译成多种文字 的经典名著《气体理论讲义》。
物理化学界泰斗
Hermann von Helmholtz,1821-1894) 亥姆霍兹,德国物理学家、生理 学家,1821年10月31日出生于柏林的 波茨坦。中学毕业后因经济上的原因 未能进大学,以在军队服役8年的条件 取得公费进了柏林的王家医学科学院。 在柏林大学听了许多化学和生理学课 程,自修了拉普拉斯等人的数学著作 及康德的哲学著作。1842年获医学博 士学位。1849年应聘柯尼斯堡大学生 理学和普通病理学教授。1858年任海 德尔堡大学生理学教授。1871年任柏 林大学物理学教授。1873年当选为英 国伦敦皇家学会的外国会员,被授予 柯普利奖章。1882年受封爵位。1887 年被任命为柏林夏洛滕堡物理技术学 院院长。
物理化学界泰斗
阿佛加德罗 波义耳 玻耳兹曼 范特霍夫 傅鹰 黄子卿 富兰克林 亥姆霍兹 基尔霍夫 吉布斯
焦耳 卡诺 开尔文 克劳修斯 朗缪尔 麦克斯韦 能斯特 普朗克 道尔顿 瑞利
物理化学界泰斗
Ameldeo Avogadro,1776-1856 阿佛加德罗,意大利物理学 家、化学家。1776年8月9日生于 都灵的一个贵族家庭。1792年8月 9日入都灵大学学习法学,1796年 获法学博士,以后从事律师工作。 1800至1805年又专门攻读数学和 物理学,尔后主要从事物理学、 化学研究。1803年他发表了第一 篇科学论文。1809年任韦尔切利 学院自然哲学教授。1811年被选 为都灵科学院院士。他的四卷作 《有重量的物体的物理学》 (1837~1841年)是第一部关于 分子物理学的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