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界泰斗 人世楷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蔡元培先生身处新旧文学交替之际,中西文化冲撞之时,在那个战乱纷飞的年代,以自己独特的治学之道,担任北大的校长,开创了“学术至上,兼容并包”的自由新学风。

作为一位学者,他具有优秀的学习精神,极重道德修养,对自己的品德素质都严格要求,他没有盲目地追捧中国传统文化,敌视西方外来文化,反而以一种包容的情怀,倾心求索创造西方文明。傅斯年说:“蔡元培先生实在代表两种伟大文化:一曰,中国传统圣贤之修养,一曰,西欧自由博爱之理想。此两种文化,具其一难,兼备尤不可觏。”在外人看来相悖的中西道德伦理在他那儿,经过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筛选,得到浑然一体的自然融合。并且,他具有十分出众的才华,在德国莱比锡大学研修学习哲学、心理学、美术史等,还分别获得法国里昂大学和美国纽约大学的文学、法学荣誉博士学位。因此,亦有人说:“他在西洋思想上把握到自由与理性,在中国文化上把握着中庸与良心。”他的人生可以用一个词概括——文化。

孔子曰:“君子可欺以方,难枉以非其道。”蔡元培是近代确合乎君子的标准的一个人,第一次是弃官从教,摒弃腐败没落的清朝官场,转身投向具有学术气息的教育领域,之后参与组织光复会,参加同盟会,出国学习······第二次是就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由于就任中袁世凯的专制,他意识到与自己的追求和目标南辕北辙,便果断辞去职务,再赴法德学习考察;第三次是担任北大校长时,坚持自己的学术主张,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生创造了条件。而且他具有十分谦逊的人格,在北大就职时,曾脱帽向学生示意。

作为为一位教育家,他具有高瞻的眼光,蔡元培倡导以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为急务,以道德教育为中心,以世界观教育为终极目的,以美育为桥梁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教育方针,初步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新教育体制。蔡元培先生运用他的所学知识,提出这一系列教育的原则,对当时的教育病症一一下药,为的是给当时的中国文化教育界提供一个方向,要想到,敢于直面提出这些东西得需要

冒着怎样的风险,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如果不是内心对于治学的严肃和尊重,又怎么会有这种力量呢?

在当时那个仍残存有封建思想的年代,任何有学术成就的人如果要在这个体系所覆载的地盘上获得承认,就必须谋得一官半职;或者说,任何取得学术成就的最高的奖赏,按照这个体系的原则,就是封官。与此同理,一些人虽然没有什么学术地位学术成就,但是如果能够谋得一官半职,那么就可以换得学术权力,甚至学术荣誉。蔡元培先生深刻认识到这种官僚主义思想的腐蚀性,因此他提出大学的性质在于研究高深学问,他提倡学术自由,科学民主,主张学与术分校,文与理通科,将“学年制”改为“学分制”,实行选科制,积极改进教学方法,精简课程,力主自学,校内实行学生自治,教授治校,在这样的思想驱动下,他三顾茅庐请了陈独秀作为北大的教授,为北大带来了新气象。

他的治学精神一直贯穿在他生活中,正如周恩来所言:“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民主自由。”诚如是,蔡元培的生活重心从未偏移文化二字。身为学者,他严谨好学,身为教育家,他勇敢睿智,他无愧于毛泽东的评价:“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