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界泰斗 人世楷模
蔡元培教育思想
蔡元培教育思想蔡元培是我国近代的著名教育家为发展中国新文化教育事业,建立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做出了重大贡献,堪称“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他提出了“五育”(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和“尚自然,展个性”的儿童教育主张。
一、蔡元培完全人格的理论基蔡元培在留学过程中,对西方教育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
其中,对蔡元培的健全人格教育理论影响最大的是全面而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主张通过教育使人的身心得到和谐发展。
蔡元培从这些思想中,认识到中国旧教育的不足,并从中得到有价值的理念:追求真善美统一的理想个性和完美人的形式;通过德、智、体、美促进个性生理和心理素质的和谐发展;视儿童为教育主体,教育要依据儿童的自身发展要求和规律促进其多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完全人格教育思想的内涵。
“完全人格”是他要培养的自由、民主、平等社会新人的目标。
蔡元培为实现对国民进行完全人格教育,提出了“五育”并重、和谐发展的教育方针。
1.体育是完全人格教育的首位蔡元培认为,德、智、体、美、世界观这五个方面的和谐发展,生理与心理、身体与精神之间的协调发展,都不能离开体育。
在解释其完全人格教育思想时,蔡元培曾如是说道:“夫完全人格,首先在体育。
”在发展体育上,蔡元培认为体育首先要遵循自然发展的规律,讲究体育的科学化,从而免去一些不良的影响。
其次,主张采用游戏的方法激发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兴趣。
蔡元培认为:“人类有游戏的嗜好,而儿童尤为甚。
”再次,蔡元培认为体育需要普及,使全民注重身体锻炼。
在进行体育的锻炼时,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同时注重体育的合理化,只有如此,才能很好地提高身体素质,进而促进学习的进步。
2.智育是完全人格教育的重点蔡元培认为,知识是人格的基本。
在人的全面发展上,智育与其它四育有密切的关系,而知识与道德的关系更为密切。
在发展智育上,蔡元培遵循“尚自然,展个性”的教学思想,认为教育首先要因材施教,教育应该因人而异尊重每个人的个性发展。
“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蔡元培的崇高人格精神
躬尽 瘁 , 死而后 已。蔡 元培度 过 了清贫 的一 生 , 却 留 下 了一份 丰 富 的精神 遗 产 , 特 别 是 他 的 崇 高人格精 神 , 永 远 激 励 着神 州 大 地 的 中华 儿 女 。 在 他 逝 世 时 , 毛 泽 东 同 志 赞 颂 他 是 “学 界
的融 合 出新 。他任 北 大校长 时 的学生 、 后 来 成 为 僚 属
、
“ 富 贵不 能淫 , 贫贱 不能 移 , 威武 不能 屈”
蔡元 培 的一 生 , 始 终 不 渝 地 与 封 建 专 制 主 义 的 官
僚 政 治及 其恶 势力 作 斗争 , 而 每 次 斗 争 都 冒着 极 大 的 生命 危 险 , 但 他都 泰 然 处 之 , 真 正 表 现 了 孟 子 所 说 的
平 等 博 爱 之 理 想 。此 两 种 伟 大 文 化 , 具 其 一 已难 , 兼
备尤 不 可觏 。先 生殁 后 , 此 两 种 伟 大 文 化 在 中 国之 寄
象 已亡 矣 。至 于复古 之论 , 欧化 之 淡 , 皆皮 毛渣滓 , 不
于他 的大公无 私 的赤 子 之 心 。在 腐 败 恶 浊 的社 会 环
口 聂 振 斌 “ 学 界 泰 斗, 人 世 楷 模” : 蔡 元 培的 崇 高 人 格 精 神
HUN DRED S C H00L S I N ART S
l 9 4
护 学生 , 联 系各 大 专 到 教
先 生 辈 同倡 革 命 , 与 当 时满 清 政府 肉搏 争 斗 , 是 如 何
9 3 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c s s o) 来源期刊 艺术百家 2 0 1 4 年 第1 期 总第 1 3 6 期
《蔡元培》PPT课件
教育成就——教育独立
• 1922.3,他在《新教育》上发表《教育独 立议》一文,阐明教育独立的基本观点和 方法,成为教育独立思潮的重要篇章,设 计了教育经费、行政、宗教独立。
教育成就——五育并举
• 军民国教育 • 实利主义教育 • 公民道德教育 • 世界观教育 • 美感教育
军民国教育
• 国外环境:我国处于“邻强交逼,亟图自 卫,而历年丧失之国权,非凭借武力,势 难恢复。”
个法令《大学令》
• 1928-1940,专任中央研究院院长,贯彻对学术 研究的主张。
• 1940.3.5,在香港病逝。
主要成就
• 政治上: 建立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 文化上: 任北大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 “自由”之风,是中华民族首任教育总长。
改革北大
• 1.改变学生观念 • 2.整顿教师队伍、聘用积学热心的教员 • 3.发展研究所、广积图书 • 4.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 5.教授治校、民主管理 • 6.沟通文理、废科设系
• 为了避免文理科学生相互隔绝,互不沟通, “专己守残”,“局守一门”,蔡元培采 取的一个重要改革措施就是清除人为的科 际障碍,废科设系。
教育成就——大学性质的阐明
蔡元培认为大学的性质:研究高深学问的学府。 大学不能只是从事教学,还必须开展科学研究。 为了使大学能承担教学、科研的双重任务,他极 力主张“凡大学必有各种科学的研究所”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教学方面: 蔡元培先生任北京大学校长给学生上
课时,有一次突然问学生:“5加5是多 少?”学生以为校长所问必有奥妙,都不 敢作答。好一会儿,才有一学生率直地说: “5加5等于10!”“对!对!”蔡元培先 生笑着鼓励说,“青年们切记不要崇拜偶 像。”
2019吉林教师招聘考试: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蔡元培
2019吉林教师招聘考试: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蔡元培通过最新吉林教师招聘考试资讯、大纲可以了解到2019年吉林教招将出公告,笔试科目为《教育综合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吉林中公教师考试整理了吉林教师招聘备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一、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蔡氏是浙江人,为一位教育哲学家,在他初次就职时所发表他的教育主张,内中包括五种教育主义:军国民教育、实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美感教育及世界观教育。
1国民教育,主要的目的是强体;2实利主义教育,即密切教育与国民经济的关系。
加强职业技能的培训,使教育能够发挥提高国家经济能力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作用,次目标是达到富国的目的;公民道德教育。
3公民道德教育为军国民教育及实利主义教育教育的根本,是“五育”的中坚。
4世界观教育:这是蔡元培所独创的并作为教育的最高境界。
5美感教育:美育可以辅助公民道德教育和世界观教育,是世界观教育的主要途径。
以美育代宗教"的思想贯穿于蔡元培先生一生。
早在新文化运动中,他就不只一次地提出"以美育代宗教",强调美育是一种重要的世界观教育。
二、改革北京大学的教育实践1916年12月26日,蔡元培被正式任命为北大校长,1917年1月4日,正式到校视事北京大学校史》评价说:蔡元培出任校长,在北京大学历史上是值得一书的大事。
由于他所具有的民主主义思想,开明作风和渊博的学识,由于他在国内教育界、学术界所享有的崇高地位,也由于当时形势对革新中国教育所提出的要求,总之由于这种主客观条件的结合,推动北大在这个时期进行了重大的改革,而在改革中,蔡元培发挥了首创的作用。
1.抱定宗旨、改变校风。
这是蔡元培改革北京大学的第一步。
他认为,大学应该成为“研究高尚学问之地但是现在的北京大学,学生对研究学问没有兴趣,读书只为做官,因此,蔡元培改革北京大学的第一步就是明确大学宗旨,并为师生创造研究高深学问的条件和氛围。
“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学界泰斗,人世楷模”摘要:蔡元培的崇高人格精神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气概,“君子和而不同”的胸襟;突破“党之见”,组建“民权保障”同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蔡元培的人格修养得益于中西文化的融合出新。
他的崇高人格精神为后世树立了光辉典范。
蔡元培是“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关键词:蔡元培;人格精神;崇高中图分类号:J802文献标识码:A蔡元培不仅在事业上取得巨大成功,对中国现代学术教育作出卓越的贡献,而且他的崇高人格精神也为后世树立了光辉的典范,成为中华民族不朽的精神财富。
在人格修养上,蔡元培也同样得益于中西文化的融合出新。
他任北大校长时的学生、后来成为僚属的傅斯年说:“蔡先生实在代表两种伟大的文化,一是中国传统圣贤之修养,一是法兰西革命中标揭自由平等博爱之理想。
此两种伟大文化,具其一已难,兼备尤不可觏。
先生殁后,此两种伟大文化在中国之寄象已亡矣。
至于复古之论,欧化之谈,皆皮毛渣滓,不足论也。
”①事实的确如此。
蔡元培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长者风范,坚持中庸之道不走极端的处事方法,得益于中国传统文化;而科学精神、民主作风、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则是受教于西方文化。
从蔡元培的身上及其所取得的业绩,充分说明中西文化的融合互补、扬弃出新,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非常必要的。
他的高尚的人格精神,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蔡元培的一生,始终不渝地与封建专制主义的官僚政治及其恶势力作斗争,而每次斗争都冒着极大的生命危险,但他都泰然处之,真正表现了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气概。
他的浩然正气和宁折不弯的独立人格,是来自于他的大公无私的赤子之心。
在腐败恶浊的社会环境下,蔡元培不仅洁身自好,“出污泥而不染”;更为可贵的是“舍己为群”,挺身而出,与恶势力作斗争,不准“污泥”横流,污染他人,污染环境。
长期与蔡元培先生共事的任鸿隽说,蔡先生的道德修养,无论“私德”还是“公德”,都是我们的楷模。
元培中学校歌歌词
元培中学校歌歌词
元培中学校歌
怀着自豪,披着阳光,在伟人的塑像前,我们走进了知识的殿堂。
学界泰斗,人世楷模,孑名精神春风化雨我们播种了成才的希望。
菁菁校园,书声朗朗,在老师的教导下,我们走出幼稚天天向上。
团结友爱,温馨融洽,自强不息,奋发图强,元培人铸造了新的辉煌。
文明的言行,严明的纪律,踏实的作风进取的精神,在您的怀抱里我们茁壮成长,在您的哺育下我们放飞理想。
文明的言行,严明的纪律,踏实的作风进取的精神,在您的怀抱里我们茁壮成长,在您的哺育下我们放飞理想,我们放飞理想。
第十一章 蔡元培教育思想(2015-5-18)(1)
一、生平:“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一)“学界泰斗” 1.国学深沉
少年时曾在绍兴古越藏书楼校书,得以博览群书。 1889年举人, 1890年会试贡士, 1892年补殿试,获二甲第三十四名,中进士,授翰 林院庶吉士, 1894年补翰林院编修。 “蔡元培的知识结构有如一座房子,其建筑材料几 乎全部是中国传统文化。”(转刘晓玲,2007;原张晓唯.蔡
二、教育实践:“北大之父”
1.关于大学性质的探讨
当时学生入学“仍抱科举时代思想,以大学为取得 官吏资格之机关,而对于学问则没有什么兴趣”。 蔡元培指出,这是北大“著名腐败的总因”。因此, 他认为要改革旧北大,“第一要改革的,是学生的 观念。” “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 “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宗旨,大学者,研究高深 学问者也”。
(娄岙菲.蔡元培_兼容并包_之再诠释. 教育学报, 2007年05期 )
二、教育实践:“北大之父”
北京大学的改革不仅使自身改变了面貌,也是我国 高等教育近代化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 这场改革的灵魂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兼 容并包”不仅包容不同的学术和学说流派,不同的 人物和主张,也在男生之外包容女生,在正式生之 外包容旁听生。“兼容并包”也并非不偏不倚,而 是有所抑扬,封建专制思想文化本已根深蒂固,所 包容的主要是资产阶级乃至于无产阶级的新思想、 新文化、新人物。 北大也因此成为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 心、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其影响已远远超出了教育 领域。
二、教育思想: “五育并举”
(二)理论依据:生理学方面
军国民主义者,筋骨也,用以自卫;实利主 义者,胃肠也,用以营养;公民道德者,呼 吸机循环机也,周贯全体;美育者,神经系 也,所以传导;世界观者,心理作用也。附 丽于神经系,而无迹象之可求。此即五者不 可偏废之理也。”
蔡元培
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汉族,浙江绍兴山阴县(今绍兴县)人,原籍浙江诸暨。
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
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蔡元培数度赴德国和法国留学、考察,研究哲学、文学、美学、心理学和文化史,为他致力于改革封建教育奠定思想理论基础。
曾任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人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
他[1]为发展中国新文化教育事业,建立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做出了重大贡献,堪称“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他提出了“五育”(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和“尚自然”“展个性”的儿童教育主张。
他试图通过贫儿院的试验和推广,逐步以学前儿童公共教育替代当时的家庭教育,最终实现学前儿童公育的理想。
他是中国近现代美育的倡导者,主张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方面实施美育,设想通过胎教院、育婴院、幼稚园三级机构实施学前儿童美育:把胎教作为美育的起点;让婴儿及其母亲生活在由自然美和艺术美构成的环境之中;认为幼稚园的美育一方面通过舞蹈、唱歌、手工等“美育的专题”进行,另一方面则要充分利用其他课内涵的美育因素,如“计算、说话,也要从排列上、音调上迎合它们的美感,不可枯燥的算法与语法。
”其72年的人生历程,先后经历了清政府时代、南京临时政府时代、北洋政府时代和国民党政府时代,一路经历风雨,始终信守爱国和民主的政治理念,致力于废除封建主义的教育制度,奠定了我国新式教育制度的基础,为我国教育、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富有开创性的贡献。
教育论著有《蔡元培教育文选》《蔡元培教育论著选》等[2]。
少年少年时曾在绍兴古越藏书楼校书,得以博览群书。
光绪十五年(1889)举人,十六年会试贡士,未殿试。
3蔡元培
(三)民主管理、教授治校
1、组织评议会—全校最高的权力机构 (每五名教授选举评议员1人,校长为当 然的 评议长) 2、组织各门教授会—分管各学门的教务 由各门教授会主任组成全校统一教务处 3、组织行政会议—最高行政机构和执行机 构,管理 教学外工作。
4.设立教务会议及教务处,由各系 主任组成 5.设立总务处,负责人事和事务工 作 意义:把推动学校发展的责任交给 教授,让真正懂得学术的人来管 理教育。改变了封建衙门作风, 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学校的 发展。
3、美育可以发展人们的个性
蔡元培认为,美育可以调济人 们的生活,给人以正当的娱乐 和有益的消遣。
美育的作用
1935年,蔡元培在答《时代画报》记者问 时指出:"我们提倡美育,便是使人类能在音 乐、雕刻、图画、文学里又找见他们遗失的情 感。我们每每在听了一支歌,看了一张画、一 件雕刻,或是读了一首诗、一篇文章以后,常 会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四周的空气会变得更 温柔,眼前的对象会变得更甜蜜,似乎觉得自 身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伟大的使命。这种使命 不仅仅要使人人有饭吃,有衣裳穿,有房子住, 它同时还要使人人能在保持生存以外,还能去 享受人生。知道了享受人生的乐趣,同时便知 道了人生的可爱,人与人的感情便不期然而然 地更加浓厚起来。
总结
蔡元培是20世纪中国资本主义教育体系 的缔造者
思考题
简答题 1.简述蔡元培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 2.简述民国元年教育方针 . 3.简述蔡元培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 学方针. 论述题 1、蔡元培教育思想和实践对中国近代教育的 发展有哪些贡献?对当今教育有何启迪? 2、试述蔡元培先生改革北京大学的措施和指 导思想。
教育与教会
第三讲 蔡元培讲述
第二、贯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 学原则。 第三、教授治校,民主管理(行政管理) 第四、学科与教学体制改革(学科设置与 教学制度) 扩充文理,改变“轻学而重术”的思想 ; 先5科变3科,后沟通文理,废科设系 ;改 年级制为选科制(学分制) 还有不少开风气之先的改革 :招女性两层障碍,使人 们养成高尚纯洁的习惯,超越利害,融合人我, 从而保持一种健康、平静的心态。尤其是在人类 面临战争的相互残杀,或者在“物质愈发达,情 感愈衰颓”的社会环境中,美育的作用更为显著。 五四文化运动中美育的缺失 健全的社会依赖健全的人格,健全的人格依赖健 全的感情,健全的感情依赖健全的美育,健全的 美育不仅包括教育中的文化艺术教育,而且还包 括审美化的智育,德育,体育和劳育。 “借了很好的主义作护身符,放纵卑劣的欲 望”——蔡元培
朱清时与南方科技大学
(四)展个性,尚自然的教育思想
蔡元培反对封建主义教育对学生个性的束缚。 主张应该使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自由地发展。他 主张教育应该懂得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用适当 的方法教育之,教育者不要事先有个固定的办法, 去约束受教育者,他说:[教育者,与其守成法, 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 在教学过程中,他反对注入式,提倡启发式,主 张充分发挥儿童的个性,强调学生的自动、自学、 自助等。认为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责任只在学生 有困难的时候去帮助他们。
关于美育
“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 目的者也。”美育的这种独特地位和作用,是不可 缺少的,是德育、智育、体育所难以取代的。美感 的普遍性和超功利性。 他说:“食物之入我口者,不能兼果他人之腹;衣 服之在我身者,不能兼供他人之温;以其非普遍性 也。美则不然,即如北京左近之西山,我游之,人 亦游之,我无损于人,人亦无损于我也。隔千里兮 共明月,我与人均不得而私之。” 美育能克服日常生活中形成的那两层障碍,使人们 养成高尚纯洁的习惯,超越利害,融合人我,从而 保持一种健康、平静的心态。尤其是在人类面临战 争的相互残杀,或者在“物质愈发达,情感愈衰颓” 的社会环境中,美育的作用更为显著。
蔡元培的音乐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的启示
注重“美育”教育的蔡元培先生和音乐教育家萧友梅博士于1927年11 月27日共同创办的“国立音乐院”,是中国第一所独立建制的国立高等音 乐学府,首任院长为蔡元培先生。
蔡元培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教育
曾任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人学院院长、中央研 究院院长、国立音乐院(今上海音乐学院)的首任院长等职。
蔡元培数度赴德国和法国留学考察,研究中西方哲学、文学、美学、 心理学等,为其改革封建教育制度奠定了雄厚的思想理论基础。
二、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健全人格教育
▪ 思想教育主旨:的启示
学界泰斗 人世楷模
▪ 一、人物简介 ▪ 二、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 三、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启示
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学界泰斗”蔡元培,浙江绍兴人。是我国近 现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
他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 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皆近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废”的五育并 举教育思想的教育家,也是近代美育思想的倡导者。
▪ 蔡元培指出:“所谓健全人格,分为德育、体育,智育、 美育四项。换言之,和自由、平等、博爱的意思相契合 的。”他从教育方针的层面上,形成了德、智、体、美 四并重的教育思想。
三、美育思想—音乐教育思想
他将音乐思想渗透于在音乐教育中,把音乐教育作为养成人格的 主要内容,把养成健全人格、发挥共和精神作为教育的宗旨。
音乐教育不仅是培养一个人的技能,增加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使他的精神变得 高尚。在音乐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认识科学与艺术的内在联系,激励他们向既懂科 学、又懂艺术的多才多艺的方向发展,使之成为和谐的、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蔡元培
• 2.学前儿童公育的理想
1919年,蔡元培在《贫儿院与贫儿教育的关系》这篇演讲中,提出了他的 学前儿童公育的理想。首先,他揭露了封建家庭的黑暗及对儿童产生的不良 影响。其次,他强调“教育是专门的事业,不是人人能担任的”。针对上述 情况他提出了他的学前儿童公育理想的。,他主张:不论那个人家,要是妇 女有了身孕,就送到蒙养院受教育,不用他的母亲照管。
“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毛泽东
蔡元培
• 生平简介 • 教育思想 • 学前教育思想 • 启示
蔡元培(1868-1940)。 字鹤卿,号孑民。浙 江绍兴府山阴县人。 近代民主革命家、教 育家、科学家。革命 家、教育家、政治家。 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 长,北京大学校长, 兼容中法大学校长, 他为中国教育事业作 出了巨大贡献。
1918年,蔡元培发表《新教育与旧教育之歧点》,他认为新旧教育的不同 在于:昔之教育,使儿童受教育于成人;今之教育,乃使成人受教于儿童。 他对违反自然,束约个人的个性自由发展的教育深恶痛绝。他主张新教育应 反其道行之。蔡元培这种崇尚自然、尊重儿童,让儿童自由发展的主张,也 是学前教育领域内批判封建儿童观的思想武器。
蔡元培是我国现代美育的首偿者。其中有关儿童美育的实施,他提出以下 几点意见: 首先,他主张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方面实施美育。其次, 他通过胎教院,育婴院、幼稚园三级机构实施学前儿童美育。他把胎教作为 美育的起点。 蔡元培关于学前儿童美育方面的主张虽有脱离实际的地方,但是他重视学 前儿童美育的基本思想和他所提出的一些合理要求,至今仍可作为我们向学 前儿童进行美育的借鉴。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五育并举
教育独立 民族学研究 大Hale Waihona Puke 性质探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就任北京大学 校长之演说
蔡元培
蔡元培
蔡元培, 字鹤卿,号孑民。清同治丁卯年十 二月十七日(1868年1月11日)生于浙江绍兴府 山阴县。蔡元培是20世纪初中国资本主义教育制 度的创造者。他明确提出废止忠君、尊孔、尚公、 尚武、尚实的封建教育宗旨。倡导以军国民教育、 实利主义教育为急务,以道德教育为中心,以世 界观教育为终极目的,以美育为桥梁的资产阶级 民主主义的教育方针,初步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新 教育体制。蔡元培的教育实践多在高等教育方面。 他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提出大学的性质在于研究 高深学问。他提倡学术自由,科学民主。主张学 与术分校,文与理通科。将“学年制”改为“学 分制”,实行“选科制”,积极改进教学方法, 精简课程,力主自学,校内实行学生自治,教授 治校。
结构与观点
第一部分(1段):回顾自己与北大的渊源。
第二部分(2-4段):对青年学子提出三点
希望。 ①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 ②砥砺德行,品行不可以不谨严。 ③敬爱师友。 第三部分(5段):交待了上任后要做的两件 事及缘由(一曰改良讲义。二曰添购书 籍。)。
抱定宗旨
④正反深入论证: ①大学性质: 求学者:爱惜光阴,孜 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孜求学,造诣容有底止。 ②多年弊端: 求官者:放荡冶游,敷 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 衍塞责,学问毫无。 思想。 ⑤事例论证: 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 清朝的覆灭(官吏腐败) 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 人们对当局的不满(道 浅深,惟问其官阶之大小。 德沦丧) ⑥结论:宗旨不可以不 ③提出要求: 正大。 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
蔡元培
教育思想
• 一、五育并举的思想 • 二、大学教育思想
一、五育并举的思想
• 蔡元培是第一位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 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 美感教育皆近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废”的教 育思想家,主张五育并举,这是蔡元培教 育思想的一个显著特点。
提出背景
• 辛亥革命胜利不久,南京临时政府刚刚成立时提 出来的。当时,中国的教育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历 史转折关头,随着辛亥革命的胜利,在中国实行 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被推翻了,但是教育领域中 封建教育的改革,然而,改革刚刚起步,只是颁 布了一些具体的暂行规定,还缺乏明确的教育指 导思想,缺乏新的教育宗旨。要使资产阶级对封 建教育的改革能够深入、健康地开展,迫切需要 在统一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尽快地确定一个反映 资产阶级要求的教育宗旨,来规定资产阶级对于 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只是在这样的形势下, 1912年2月间蔡元培发表了著名的教育论文《对 于新教育之意见》比较系统地提出了五育并举的 思想。
蔡元培名言
• 知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 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 • 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们能发展自 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 能尽一分子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 成一种特别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人去应 用的,……教育是要个性与群性平均发达 的。
著作
• • • • • 《蔡元培教育论著选 》 《蔡元培全集 》 《未能忘却的忆念》 《蔡元培美学文选 》 《蔡元培大学教育思想论纲》 (王玉生)
蔡元培简介
• 1915年与李石曾等在法国组织勤工俭学会,次年 与吴玉章等发起组织华法教育会,提倡勤工俭学。 • 1916年回国,次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21年,法 国里昂大学、美国纽约大学,分别授予他文学、 法学博士荣誉学位。在1924、1926年中国国民党 第一次、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入选中央监察 委员会。 1927年,除任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委员、 中央特别委员会常务委员、国民政府常务委员、 监察院长、代理司法部长等职外,并倡议成立大 学院作为全国最高学术教育行政机关,被任为大 学院院长。
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
《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蔡元培一、作家作品蔡元培,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
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毛泽东称之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作品收于《蔡元培全集》。
二、文体知识本文写于1918年,刊登于1919年《北京大学月刊》第一卷第一号。
是一篇发刊词,也是议论文。
三、主旨本文是北大历史上第一份校刊发刊词,旨在说明创办校刊的性质和意义,还阐述了对大学的看法和办学原则,亦即其大学理念的精义——“循自由思想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
四、层次和段落文章包括两个层次:(一)(1):简略说明《北京大学月刊》创办的缘起。
(二)(2-6):从三方面说明办刊的必要性及近代大学的要义。
1、《月刊》宗旨和必要性:1)发表师生的研究成果以进学术贡献之责任;2)刊载各学科学说,破除学生固守专业、抱残守缺的旧习;3)发表各家各派见解,消除校外学者的怀疑。
2、近代大学的要义1)大学性质:学术研究之机构。
既非单纯输入欧化,也非一味保存国粹:以科学方法揭示传统学术真相。
2)通识与通才教育:大学生不应以获取毕业证书为目的,应于专精之余,旁涉各种有关学科的学理,成为一定意义上的通才。
3)学术自由的原则:大学是包容古今中外不同学术派别、典籍、思想,广泛延揽各家各派学者的研治学术的机关,应行思想自由原则,行兼容并收主义。
这三点正是作者革新北大的指导思想,也是他大学理念的精义:治学之途,宜中外汇通;学生之责,当文理兼修;办学之道,行兼容并包。
四、写作特点(一)态度平和诚恳作者是大学校长,辛亥革命和国民党元老,前清翰林,无论于新于旧,身份很高。
而他所阐发的观点,前人闻所未闻,对北大乃至全国高等教育都有特殊的分量。
但作者只是平静、谦和地讲述,采取平和、诚恳、真挚的态度,毫无剑拔弩张、咄咄逼人之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蔡元培先生身处新旧文学交替之际,中西文化冲撞之时,在那个战乱纷飞的年代,以自己独特的治学之道,担任北大的校长,开创了“学术至上,兼容并包”的自由新学风。
作为一位学者,他具有优秀的学习精神,极重道德修养,对自己的品德素质都严格要求,他没有盲目地追捧中国传统文化,敌视西方外来文化,反而以一种包容的情怀,倾心求索创造西方文明。
傅斯年说:“蔡元培先生实在代表两种伟大文化:一曰,中国传统圣贤之修养,一曰,西欧自由博爱之理想。
此两种文化,具其一难,兼备尤不可觏。
”在外人看来相悖的中西道德伦理在他那儿,经过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筛选,得到浑然一体的自然融合。
并且,他具有十分出众的才华,在德国莱比锡大学研修学习哲学、心理学、美术史等,还分别获得法国里昂大学和美国纽约大学的文学、法学荣誉博士学位。
因此,亦有人说:“他在西洋思想上把握到自由与理性,在中国文化上把握着中庸与良心。
”他的人生可以用一个词概括——文化。
孔子曰:“君子可欺以方,难枉以非其道。
”蔡元培是近代确合乎君子的标准的一个人,第一次是弃官从教,摒弃腐败没落的清朝官场,转身投向具有学术气息的教育领域,之后参与组织光复会,参加同盟会,出国学习······第二次是就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由于就任中袁世凯的专制,他意识到与自己的追求和目标南辕北辙,便果断辞去职务,再赴法德学习考察;第三次是担任北大校长时,坚持自己的学术主张,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而且他具有十分谦逊的人格,在北大就职时,曾脱帽向学生示意。
作为为一位教育家,他具有高瞻的眼光,蔡元培倡导以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为急务,以道德教育为中心,以世界观教育为终极目的,以美育为桥梁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教育方针,初步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新教育体制。
蔡元培先生运用他的所学知识,提出这一系列教育的原则,对当时的教育病症一一下药,为的是给当时的中国文化教育界提供一个方向,要想到,敢于直面提出这些东西得需要
冒着怎样的风险,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如果不是内心对于治学的严肃和尊重,又怎么会有这种力量呢?
在当时那个仍残存有封建思想的年代,任何有学术成就的人如果要在这个体系所覆载的地盘上获得承认,就必须谋得一官半职;或者说,任何取得学术成就的最高的奖赏,按照这个体系的原则,就是封官。
与此同理,一些人虽然没有什么学术地位学术成就,但是如果能够谋得一官半职,那么就可以换得学术权力,甚至学术荣誉。
蔡元培先生深刻认识到这种官僚主义思想的腐蚀性,因此他提出大学的性质在于研究高深学问,他提倡学术自由,科学民主,主张学与术分校,文与理通科,将“学年制”改为“学分制”,实行选科制,积极改进教学方法,精简课程,力主自学,校内实行学生自治,教授治校,在这样的思想驱动下,他三顾茅庐请了陈独秀作为北大的教授,为北大带来了新气象。
他的治学精神一直贯穿在他生活中,正如周恩来所言:“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民主自由。
”诚如是,蔡元培的生活重心从未偏移文化二字。
身为学者,他严谨好学,身为教育家,他勇敢睿智,他无愧于毛泽东的评价:“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