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语音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语音语法》之“汉语语音”(三)
现代汉语语音问题的研究和及其应用
一概述
现代汉语语音问题研究大致分为两类,一是音系研究,二是音系中某类或某个问题研究。
现代汉语语音音系研究涉及到共时和历时问题。共时方面涉及普通话音系、方言音系及其相互间的联系;历时方面涉及到普通话音系、方言音系的历史演变及其在各自演变中的相互关系。
不管是普通话音系研究还是方言音系研究都必然涉及音韵学的相关知识。
现代汉语语音知识应用主要表现在推广普通话、语文教学对外汉语教学等。相关的各类工具书的编纂也属于该范畴。现代电子技术与汉语语音的结合我们暂不讨论。
二现代汉语语音研究问题
一普通话音系
一、现代汉语的语音系统(北京音系)
(一)、北京话语音系统的三要素:声母、韵母和声调
1、声母系统:
(1)数量:22(21辅音声母和1个零声母)。
(2)分类标准和分类结果:
发音部位:唇、齿、舌、喉;……
发音方法:声带是否振动(清/浊)、摩擦与否、是否阻塞、是否送气等;……
(3)(辅音)声母的组合关系与聚合关系:
表2
2、韵母系统
(1)数量:39。
(2)分类标准和区分结果
音素数量:单韵母、复韵母。
韵头:四呼: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和撮口呼。
(3)韵母的组合关系与聚合关系:
(见下页表3)
3、声调系统
数量:4。
表3 —韵母的组合关系与聚合关系
(二)北京话语音系统声母和韵母的配合
表4
问题:
1、尖团音:
2、双唇音与开口呼、合口呼:都模佛/ 白
3、唇齿音与齐齿呼:非飞肥匪费
4、舌尖后音与开口呼、合口呼:谁/ 这个/ 逐出住处如
5、舌尖中音:扽—吞/ 嗲—?/ 丢—梯
二、汉语音韵学与汉语语音学的关系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1898:《马氏文通》;安阳小屯村发现有字甲骨文。1900:敦煌石窟发现储存大量古代写本文书和其他文物的藏经洞。
(一)共同点:
1、汉语的音节结构是两种学说的基础。
2、二者的研究对象都是汉语的语音系统。
3、二者都受到了西方现代语言学理论和方法的影响。
(二)不同点:
1、汉语音韵学是中国传统的小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对象、术语和方法是自古传承的。汉语语音学研究对象主要是现代汉语的语音系统,术语和方法更多地借鉴了西方现代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尤其是音位学的原则和方法。
2、从两种学科的历史来讲,汉语音韵学已经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在借鉴西方现代现代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后获得了新生。例如,对一些术语的解释更准确、对音系的拟音更合理等。汉语语音学继承了汉语音韵学的一些传统,例如声、韵、调等术语,才有一百年左右的历史。
三、汉语音韵学的一些术语
(一)关于汉语音节结构:
1、声母:
(1)双声:
(2)反切:毛晃《增修互注礼部韵略·条例》:“音韵展转相协谓之反,亦作翻;两字相摩以成声韵谓之切,其实一也。”
反(也叫“反语”):所谓“展转相协”叫作反,即作为反切的两个字有交互反复的作用,即反语中的两个字都可以担任反语的上字或下字。例如:
颠童同泰索郎
⎛⎫⎛⎫⎛⎫
田东大通落桑
切(也叫“切语”):所谓“两字相摩”叫作切,“即两合读法,缓呼之则二字,急呼则一字也。”(俞正燮:《癸巳类稿卷七》)例如,“德红”。
江永《四声切韵表〃凡例》:“切字者,两合音也。上一字取同位(即同声母),下一字取同韵。同位不论四声,同韵不论清浊。”
陈澧《切韵考》:“切语之法,上字定清浊,而不论平上去入,下字定平上去入而不论清浊,此出于自然,非勉强而为之也。”
(3)声、纽、声纽:
(4)字母:声母的代表字。唐末和尚守温《守温韵学残卷》藏于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三十字母”。二十年代北京大学教授刘半农(刘复)抄回。这代表了唐代的声母系统:
唇音不芳並明
舌音端透定泥是舌头音
牙音知彻澄娘是舌上音
齿音见溪群来疑等字是也
精清从是齿头音
审穿禅照是正齿音
喉音心邪晓是喉中音,清
匣喻影亦是喉中音,浊
到了宋代,字母增补为三十六个,这就是传统的三十六字母:
(见下表5)
表5 —宋人三十六字母
(5)声类:反切上字的分类,即声母的类别。以后讲语音系统时再祥谈。
2、声调
(1)现代语音学有关声调的术语:调类、调值、调型
(2)汉语音韵学有关声调的术语:调类、调型。没有调值。
调类:中古:平上去入
元代(大都)周德清《中原音韵》 现代(北京):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声调变化的三条规律:平分阴阳、浊上归去、入派三声。
以“反切”之法来简要说明“平分阴阳”
五.古代汉语知识——留学生本科系列教材《古代汉语》(下)
古代文献的注音方法:反切
我们现在使用的教材和工具书,注音一般是汉语拼音,可以说,汉语拼音为我们学习汉语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古代文献是没有汉语拼音的,所以,要想知道某个字的读音就要了解古代文献注音的方法。
古代文献的注音方式有直音法(即用同音字注音)、读若法(即用音近字注音)和反切法等。我们下面主要介绍最常用的反切注音法。
一反切格式
反切(qiè)注音从魏晋到清代一直是最重要的注音方法。
反切就是用两个汉字合起来给一个汉字注音,有时单独称‚反‛或‚切‛。所以,反切注音的格式是:A:BC反,或A:BC切。
A是需要注音的字,B和C是用来注音的字。中国古代的文献是从右向左、从上向下的,B在上面,叫作反切上字,简称切上字或上字,C在下面,叫作反切下字,简称切下字或下字。例如:打:丁雅切。‚打‛是被注音字,叫作被反切字,简称被切字,‚丁‛是切上字,‚雅‛是切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