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未病”防治老年人心脑血管病
中老年人群的心脑血管疾病预防及治疗总结
中老年人群的心脑血管疾病预防及治疗总结四川遂宁邮编:637676心脑血管疾病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中的之一,尤其是对于中老年患者其发病率高、致死率高。
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年报发布结果显示,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地区,2019年我国因心脑血管疾病的致死率达到45%左右,表明每5例死亡病例中大约有2例属于心脑血管疾病死亡。
这一结果非常惊人,但同时也给我们中老年朋友带来了惊醒。
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由于其预后性较差,病死率较高,因此我们的第一要务是做好对该疾病的预防措施,通过预防该疾病的发生达到降低死亡率的目的。
第二才是通过有效的治疗措施提高心脑血管疾病的治愈率。
因此本文从预防第一、治疗第二的管理理念对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能够为广大中老年朋友带来一定的健康指导。
1什么是心脑血管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使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总称,具体分析主要表现为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血液黏稠等心脏性疾病和大脑与全身组织引起的脑卒中、脑出血等缺血性出血性疾病。
按照心血管和脑血管发病特点,不同类型的疾病具有不同的临床特点,心血管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心悸气短、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胸骨后压迫性疼痛、胸闷不适、水肿、晕厥、发钳、咳嗽咳血、嗳气、上腹疼痛、呕吐;脑血管疾病主要表现为肢体功能障碍、偏觉障碍、交叉性感觉障碍、眩晕、肢体无力、单侧肢体运动不灵活、语言功能障碍、平衡能力失调、站立不稳、意识功能障碍、头痛、恶心、呕吐、耳鸣[1]。
2引起中老年朋友出现心脑血管疾病的病因对于中老年朋友出现心脑血管疾病,除了年龄因素之外,大多与老年朋友的生活习惯、家族遗传史相关。
首先,在年龄方面,随着中老年朋友的年岁不断增长,其身体机能会逐渐弱化,身体健康质量则不如从前,就会导致患者整体免疫系统下降,更容易出现各种类型的疾病,而且年龄越大,患者出现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越高。
其次是家族遗传史,部分中老年朋友具有心脑血管疾病的家族遗传史,或者部分中老年朋友有其他疾病的遗传史,无论是哪一种遗传史的疾病在在发病的过程中都会出现一定的并发症,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进而使中老年朋友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增加[2]。
中医“治未病”理论在老年病诊疗中的应用
老年人全身各 系统功能逐步衰退 。特别是老年慢性疾病 , 如高 脂血症 、 糖 尿病 、 高血 压、 冠心病等 , 严重影响着老年人 的身体 健康 和生活质量1 2 ] 。
调查显示 同 , 老年住 院病 人 中 , 患有 2种及 以上疾 病者 占
溪在其著作《 溪心法》 中专论《 = 不治已病治未病= 》 , 将“ 治未病” 作
提高, 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使得护理投诉率下降, 患者
满意度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 1 】 应 向华 , 陈洁 , 陈英 耀. 加强风险 管理 保障病 人安全叨. 中国卫生质量 管理 , 2 0 0 5 , t 2 ( 4 ) : 1 - 3 . 【 2 】 卫生部.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 规划纲要( 2 0 0 5 - - 2 0 1 0 年) 【 S 】 . 2 0 0 5 . 【 3 】 江涛 , 郑 尚荣 , 顾银燕 , 等. 本 院医疗不 良事件报告制度的建立和实施
人 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四 。 2 古今历代医家对 中医“ 治未病 理论内涵的探讨
1 人 口老龄化促使 多种疾病威胁老年人健康 人 口老龄化 已成 为世界人 口发 展的基本趋势 和各 国政府
关注的焦点 。2 0 1 0 年第六次全 国人 口 普查数据显示 , 我国已经 进入 人 口老龄 化社 会【 q 。由于生活水平 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 的改 善 , 人均寿命普遍延 长。随着年龄的增长 , 人体细胞 、 组织
叨. 浙江临床医学。 2 0 0 8 , 1 D ( I ) : 1 5 1 2 — 1 5 1 3 .
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鼓励护理人员主动报告,
使护理人员对护理不 良事件上报 的恐惧感 消失 , 明确 了不 良事 件上报的重要意义 : 不仅可 以为 自己提供发现错误和分析学习
中医养生通过中药调理心脑血管健康的秘方
中医养生通过中药调理心脑血管健康的秘方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变化和压力的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而中医养生通过中药调理心脑血管健康的秘方,对于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具有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从中医养生的角度探讨中药调理心脑血管健康的方法和秘方。
一、中医养生理念中医养生强调“治未病”,即通过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运行,预防疾病的发生。
对于心脑血管疾病而言,中医认为其根本原因是气血不足、运行不畅,导致血管壁的功能受损,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因此,通过中药调理可以改善体质,增强心脑血管的功能,保持身体的健康。
二、中药调理心脑血管健康的方法1. 补血药物中医认为血液是心脏和脑部机能正常运行的重要物质基础。
对于血虚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常使用具有滋补效果的中药,如黄芪、当归、党参等。
这些中药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可以促进血液的生成和循环,提高心脑血管机能。
2. 祛瘀药物瘀血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医通过使用祛瘀药物来改善心脑血管的微循环,加速血液的流动,减少瘀血的产生和积聚。
常用的祛瘀药物有桃仁、红花、川芎等。
这些中药能够活血化瘀,改善心脑血管的血液供应,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3. 舒筋活络药物中医认为,心脑血管疾病往往与经络阻滞和筋络僵硬有关。
因此,舒筋活络药物在中药调理心脑血管健康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些常用的舒筋活络药物包括五灵脂、独活、藁本等。
这些中药能够舒经活络,改善心脑血管的通畅性,减轻血管壁的痉挛和硬化。
4. 清热解毒药物炎热和毒素的积聚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另一重要原因。
中医通过清热解毒药物来清除体内的湿热毒素,减轻心脑血管的炎症反应。
一些常用的清热解毒药物有黄连、黄柏、板蓝根等。
这些中药可以改善心脑血管的微环境,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三、中医养生的日常建议除了中药调理,中医养生还包括日常的生活习惯和饮食调理。
以下是一些建议:1.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
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新见解
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新见解随着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健康领域最具挑战性的问题之一。
传统中医药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医药在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方面有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新见解。
一、调整情绪管理情绪与心脑血管健康密切相关。
传统中医药认为,情绪不畅会导致气滞、血液循环不畅,从而影响心脑功能。
因此,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时,情绪管理非常重要。
中医药强调调整人体阴阳平衡,通过针灸、按摩、艾灸等手段缓解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调整心脑血管系统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目的。
二、中医药改善微循环微循环是指血管内和组织间液体的交换过程。
传统中医药认为,血液运行通畅与否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针灸、推拿、中药疗法被广泛应用于改善微循环,并在临床中取得了显著效果。
例如,薏苡仁能温暖下焦,利水消肿,有助于改善血液流动和排除体内湿邪。
在治疗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时也可以使用一些中药制剂来促进微循环,以达到保护心脑组织的目的。
三、对象化辨证施治中医药治疗强调根据患者个体特点进行个性化辨证施治。
现代科学技术提供了更多对患者个体化信息收集和分析的方法,使中医诊断更准确、施治更精确。
通过结合中医药传统理论,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并结合个人特点定制个体化治疗方案,能够更好地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四、食物与营养平衡中医药强调食物与健康之间的密切关系。
根据个人体质特点,科学合理地搭配饮食可以改善心脑血管系统功能。
例如,人参被认为具有壮阳作用,可增强心肌收缩力和冠状动脉流量。
此外,在饮食方面要注意控制盐摄入,适当增加维生素C、维生素E、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物质的摄入量。
五、预防为主传统中医药注重“治未病”,即通过保持身体的平衡状态来预防疾病的发生。
因此,在处理心脑血管问题时,也应该从预防为主出发。
中医治未病
五、亚健康的基本调控方法
1、心理平衡
森田疗法
本疗法是一种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的心理疗法。主要用于治疗
抑郁症、神经症、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等心身疾病。
1、要经常保持充实的生活;
2、从端正外表做起;
3、不要感情用事;
4、不要发牢骚;
5、不要以病为借口逃避现实;
6、不要做完善欲的俘虏;
2、心理上的良好状态
①智力正常
②善于协调和控制情绪
③ 人际关系和谐
④可以能动地适应和改善现实环境
⑤ 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3、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
在人际交往和各种社会活动中,能够恰如其分地扮演生活中的各
种社会角色,注意以法律和道德规范自己的行为。
三、养生学相关概念
什么是亚健康?
亚健康是指机体虽无明确的疾病,却呈现出“一多三退”
是使人不生病的医生,而不仅是把病治好的医生 ”。
世卫组织报告显示,导致疾病的各种危险因素都是可干预的。
通过控制危险因素,至少可以预防80%的心脑血管病、II
型糖尿病和40%的肿瘤。
据世卫组织统计,影响人健康的因素中,遗传占15%;社会条
件占10%;地理条件占7%,医疗条件占8%,自我保健占60%。就
脾肾阳虚
面色恍白、形寒肢冷,久泄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温肾健脾。金匮肾气丸。
肝肾阴虚
五心烦热、口燥咽干,盗汗颧红、舌红苔少脉细数。滋
生地等煎汤熬粥。适用于以烦躁为主亚健康者。
甘麦大枣粥:以甘草、小麦、大枣等煎汤熬粥。适
用于以抑郁为主亚健康者。
八珍鸡:以人参、白术、甘草、当归、陈皮、川芎、
中医药在预防和治疗老年性疾病中的作用
中医药在预防和治疗老年性疾病中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趋势。
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的衰退和免疫力的下降,更容易患上各种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骨质疏松、老年痴呆等,这些疾病不仅给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在预防和治疗老年性疾病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作用。
一、中医药对老年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如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
中医药认为,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气血失调、脏腑功能紊乱、痰瘀内阻等因素有关。
通过中药调理,可以起到活血化瘀、益气养血、化痰通络等作用,从而改善心脑血管的血液循环,降低血压、血脂,预防血栓形成。
例如,丹参、红花、桃仁等中药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黄芪、人参等具有益气扶正的功效,能够提高心脏功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天麻、钩藤、杜仲等则有平肝熄风的效果,可用于治疗高血压引起的头晕、头痛等症状。
此外,中医的针灸、推拿等疗法也对心脑血管疾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如通过针刺内关、足三里等穴位,可以调节心血管功能,缓解心绞痛等症状。
二、中医药在老年性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老年人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更容易患上糖尿病。
中医药认为,糖尿病的发生与脾胃虚弱、肾阴亏虚、肝郁气滞等有关。
通过中药调理,可以健脾益胃、滋阴补肾、疏肝理气,从而调节血糖代谢,改善糖尿病的症状。
中药如黄芪、山药、白术等具有健脾益气的作用,能够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提高机体对葡萄糖的利用;熟地、山茱萸、枸杞等滋补肾阴,有助于改善胰岛功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柴胡、白芍、郁金等疏肝理气,可调节情志,缓解糖尿病患者的焦虑、抑郁等情绪。
同时,中医还注重饮食调理和运动疗法,如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等,以增强体质,控制血糖。
简单有效的中医养生法保护心脑血管
简单有效的中医养生法保护心脑血管心脑血管疾病是造成人们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中医养生法在保护心脑血管健康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中医强调整体调理,追求“以治未病”,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方面更具优势。
本文将介绍一些简单有效的中医养生法,帮助您保护心脑血管的健康。
一、保持适度锻炼中医强调运动对于心脑血管健康的重要性。
适度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压,减少脂肪堆积,改善血液粘稠度,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根据个人的身体条件和兴趣爱好,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每天保持30分钟左右的运动量,坚持锻炼对心脑血管健康至关重要。
二、合理调节饮食中医养生强调营养平衡和节制饮食。
食物对于心脑血管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推荐多吃谷类、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和维生素的食物,减少高脂肪、高盐、高糖、高胆固醇的摄入。
此外,中医还倡导“五谷杂粮”的食用,如小米、玉米、紫米等,这些食物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有助于降低血脂和血糖水平,维护心脏和脑部的健康。
三、合理调节情绪中医认为情绪对于心脑血管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过度的压力、愤怒、忧郁等负面情绪会导致心血管系统紊乱,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因此,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对于心脑血管健康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适当的放松技巧,如音乐疗法、冥想、呼吸训练等来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
四、中药调理中医药在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有着独特的优势。
根据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中医师可以开出适合的中药方剂,进行调理。
常用的中药如人参、黄芪、山楂等都具有调节心脑血管功能的功效。
但需要强调的是,中药的使用应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可盲目使用。
五、保持良好作息规律良好的作息规律对于心脑血管健康至关重要。
应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每天7-8小时为宜,避免夜间熬夜等不良习惯。
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长时间连续工作,适当进行短暂的休息活动,有助于缓解工作压力,保护心脑血管的健康。
综上所述,中医养生法对于心脑血管健康的保护至关重要。
康尼可——“治未病”胜过一切
康尼可一氧化氮——治未病防患于未然导读:所谓治未病,指的就是预防胜于治疗。
关于心脑血管疾病的养生保健,习惯、生活、饮食各方面都需要做到良好兼顾。
“康尼可一氧化氮”不只是可以很好的改善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更可以防患于未然为更多人带来健康守护。
没有心脑血管的健康就没有人类的长寿安宁,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导致人类死亡的头号杀手,该疾病主要是使人体血管老化、硬化、脆化,但并非不治之症。
治疗血管疾病一般采用食疗方法,通过饮食调节保持血管的年轻,防止动脉硬化,从而达到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效果。
如何保持血管年轻、有弹性,或阻止或治愈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治未病的养生保健理念值得借鉴,康尼可一氧化氮产品研发中心的保健医师特别总结了以下十点建议供大家学习参考:一、生活有规律。
张弛有度,劳逸结合,保障充足的睡眠及休息时间,懂得生活,学会放松,切忌人生年轻时用身体换名利,老来再拿钱买健康。
二、冬季更应做好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
冬季天寒,天气变幻无常,是心脑血管疾病易发时间,应当注意保暖,夏季燥热,气压低,湿度大,汗如雨下,切忌受风,勿要贪凉,冷食亦当适度。
三、心理健康。
学会自控,精神饱满,情绪乐观,稳定,不为生活的不快或追求的贪婪而左右,喜怒不形于色,切忌思想情绪的大起大落。
情绪激动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大忌,冠心病、高血脂患者尤其要放宽胸怀,不要让情绪起伏太大。
四、健康饮食。
元朝营养学家、医学家忽思慧在《饮膳正要》特别强调饮食上要“先饿而食,食勿令饱;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这样才能最大程度膳食养性。
注意食物多样性,均衡性,多食五谷杂粮,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多吃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多吃三黑(木耳、黑豆、黑米),多食醋,多凉拌,有条件的要多吃些野菜,少吃油炸食品,少吃猪牛羊肉,少吃动物类油脂,少吃盐和蔗糖,少吃动物内脏和海鲜。
冬季进补要适度,大量进补热性食物和滋补药酒,很容易造成血脂增高,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冬季进补一定要根据个人的体质进行。
老年人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老年人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是威胁老年人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如冠心病、脑卒中等。
这些疾病不仅会给老年人的身体带来巨大的痛苦,还会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
因此,对于老年人来说,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至关重要。
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老年人应该如何预防这类疾病。
首先,合理饮食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础。
老年人应该保持饮食的均衡和多样化,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有助于降低胆固醇、控制血压和血糖。
例如,西兰花、菠菜、胡萝卜等蔬菜,以及苹果、香蕉、橙子等水果,都是不错的选择。
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也非常重要。
像动物内脏、油炸食品、奶油蛋糕等,这些食物容易导致血脂升高,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控制盐的摄入量同样关键。
过多的盐会导致血压升高,老年人每天的盐摄入量应控制在 5 克以下。
此外,还要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鱼肉、鸡肉、豆类等。
其次,适度运动对于老年人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有着积极的作用。
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压和血糖。
老年人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游泳等。
散步是一种非常适合老年人的运动,它简单易行,不会给身体带来太大的负担。
每天坚持散步 30 分钟以上,可以有效改善身体的代谢功能。
太极拳动作缓慢、柔和,能够调节呼吸和身体的平衡,对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都有益处。
游泳可以锻炼全身的肌肉,对关节的压力较小,但需要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
不过,老年人在运动时要注意适量,避免过度劳累。
运动前要做好热身准备,运动后要进行放松活动。
如果在运动过程中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寻求医疗帮助。
再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对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也十分关键。
老年人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避免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中。
可以通过参加社交活动、培养兴趣爱好等方式来放松心情。
比如,参加老年合唱团、书法班、下棋等,既能丰富生活,又能结识新朋友,让心情更加愉悦。
从“治未病”角度 探讨通心络的应用范围
性格内向不稳定、忧郁脆弱、敏感多疑。
易患郁症、脏燥、百合病、不寐、梅核气、 惊恐等病证。
对精神刺激适应能力较差;不喜欢阴雨 天气。
调体法则 用舒肝理气、行滞解郁的方法改善 肝郁气滞,使全身各脏腑组织的气机升 降出入平衡协调。
3.气虚质
ITEM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容易疲乏 •容易气短 •比别人容易患感冒 •喜欢安静、懒得说话 •说话声音低弱无力 •活动量稍大就容易出虚汗
是体现了中医因人制宜的治则。
所谓体质,是指人体生命过程 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
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
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
固有特质。
21948例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9种体质类型客观存在
21948例调查对象中医体质类型构成比
阴虚质 8.89% 阳虚质 7.90% 气虚质 12.71%
养生以增强正气
顺 应 自 然
养 性 调 神
护 肾 保 精
体 魄 锻 炼
调 摄 饮 食
药 物 调 养
防止病邪侵害
避 其 邪 气
药 物 预 防
2.欲病救萌
《黄帝内经》中提出:“上工救其萌芽。”欲病救萌
就是说疾病虽然还没有发生,但已经出现了某些征兆,
或者是疾病还处于萌芽状态时,就应该采取有效措施, 防微杜渐,从而防止疾病的发生,这就要求临床医生 要谨小慎微、仔细观察。如《素问·八正神明论》讲: “莫知其情,莫见其形。”
ABCDE
A: Aspirin, ACEI;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B:-Blocker, Bood pressure lowering; (β -受体阻滞剂和控制血压) C: Cholesterol lowering, Cigarettes quitting; (降低胆固醇和戒烟) D: Diabetes control, Diet; (控制饮食和治疗糖尿病) E: Exercises, Education. (教育和体育锻炼)
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主讲人魏县人民医院内一科主任段保良所谓心脑血管疾病就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的疾病统称。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改变,被称为“富贵病”的“三高症”(即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患病率逐渐增加。
目前,人们普遍存在着对心脑血管病的危害认识不足的状况。
心脑血管病轻者症状频繁发作,影响活动耐力,降低患者生活质量,重者长期反复住院治疗,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与心理压力,一旦发展到晚期,便会危及生命,造成难以弥补的生命损失。
因此,提高心脑血管疾病的认识,非常重要。
一. 首先我给大家讲一下心脑血管疾病的危害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即使应用目前最先进、完善的治疗手段,仍可有50%以上的脑血管意外幸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1500万人,居各种死因首位。
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死亡病因最高的头号杀手,也是人们健康的“无声凶煞”!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 即“四高一多”的特点,目前,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已经超过2.7亿人!我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近300万人,占我国每年总死亡病因的51%。
而幸存下来的患者75%不同程度丧失劳动能力,40%重残!我国脑中风病人出院后第一年的复发率是30%,第五年的复发率高达59%,而二级预防做得较好的美国仅为10%。
由于我国医疗保险覆盖人群小,脑中风病人的复发率与国际平均水平相比要高出1倍!2007年6月23日18时30分著名相声演员侯耀文先生因心脏性猝死在家中突然辞世。
著名小品演员高秀敏2005年8月18日突发心脏病去世,享年46岁。
二. 下面我给大家讲一下心脑血管疾病的易患因素一般来讲,心脑血管病与性别、年龄、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肥胖、有心脑血管家庭史、缺少体育运动等因素的关系。
男性高于女性,但女性绝经期后其发病率与男性逐渐接近;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发病的风险较高,有心脑血管病家族史及缺乏体育锻炼的人群其发病率高于普通人群。
中医养生格外注意什么疾病
中医养生格外注意什么疾病中医养生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治未病”,琢磨“调养”之道,以预防疾病,保持人体的健康状态。
在中医养生中,有一些特殊的疾病需要格外注意,下面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疾病。
一、心脑血管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是影响人们健康和生活的主要疾病之一。
中医养生重视心脏与脑血管的保养,他们认为心脑血管疾病主要与气血不足、痰湿阻滞、火热上炎等因素有关。
因此,中医养生提醒人们应通过合理的饮食结构、适量运动、良好的情绪调节等方式来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二、肝病肝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它在人体内起到储存血液、调节新陈代谢等功能。
中医养生认为肝病主要和饮食、情绪、环境等因素有关。
中医强调肝与情绪的密切关系,而情绪的不良会影响到肝脏的功能。
因此,在中医养生中,人们应有规律的生活、保持开朗的情绪、避免不良饮食,并合理利用一些中药以调理肝脏。
三、肾病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负责排尿、排毒、调节水电解质等重要功能。
中医养生认为肾病主要与气血不足、阳虚阴亏有关。
中医强调肾与遗传有密切关系,同时还与年龄、性别、环境等因素有关。
因此,在中医养生中,人们应保持规律作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避免劳累过度,适当补充一些中药以保护肾脏。
四、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是中老年人群中常见的疾病。
中医养生认为,消化系统疾病主要与饮食结构、作息不规律、情绪不稳定等因素有关。
因此,在中医养生有关消化系统的保养中,强调了合理饮食、规律作息、良好的情绪调节等方面的重要性。
总结起来,中医养生在保护人体健康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
在中医养生中,人们应根据自身的体质和疾病情况,合理选择食物,规律作息,保持心情稳定,避免过度劳累,同时合理利用一些中药以促进身体健康。
通过中医养生的方法,我们可以预防疾病发生,提高身体免疫力,保持健康的身体状态。
中医预防医学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作
中医预防医学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作心脑血管疾病是当今社会中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类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
中医预防医学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作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医预防医学强调“治未病”的理念,即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瘥后防复。
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未病先防是关键。
中医认为,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人体的整体状态失衡有关,包括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逸失度、脏腑功能失调等多种因素。
情志失调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影响人体的气血运行,导致气血瘀滞。
中医主张通过调节情志来预防疾病,如保持心情舒畅、平和,避免大喜大悲。
可以通过培养兴趣爱好、参加社交活动、进行适度的运动等方式来舒缓压力,调节情绪。
饮食不节也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常见原因。
过多摄入肥甘厚味、油腻食物,容易导致痰湿内生,阻塞脉络。
中医提倡饮食有节,均衡饮食。
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适量摄入五谷杂粮、瘦肉、鱼类等。
少吃高盐、高脂、高糖的食物。
此外,还应注意饮食的规律,避免暴饮暴食。
劳逸失度同样会影响身体健康。
过度劳累会损伤人体的正气,而过度安逸则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
因此,要做到劳逸结合,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
适度的运动有助于气血流通,增强心肺功能。
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极拳、游泳等。
在脏腑功能方面,中医认为心主血脉,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肾主藏精。
脏腑功能失调会影响气血的生成和运行。
通过调理脏腑功能,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比如,养心可以通过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来实现。
疏肝则要注意调节情绪,避免肝气郁结。
健脾要注意饮食规律,避免损伤脾胃。
补肾可以通过适当食用一些具有补肾作用的食物,如核桃、黑豆等。
中医还有许多特色的预防方法,如中药调理和中医保健方法。
中药调理需根据个人体质进行,比如对于气血不足的人群,可以使用一些益气养血的中药;对于痰湿较重的人群,则使用化痰祛湿的中药。
健康中国行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
健康中国行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为贯彻党中央关于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决策部署,落实《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健康中国行动(20工9-2030年)》有关要求,深入开展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工作,切实提升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成效,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新时代党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深入推进健康中国行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坚持以基层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创新体制机制和工作模式,推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提升人民群众健康素养水平;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动员全社会行动起来,加强政策引导和资源统筹,有效降低人群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和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提升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健康相关生活质量,为共建共享健康中国奠定重要基础。
(二)主要目标。
到2030年,建立覆盖全国的心脑血管疾病综合防控和早诊早治体系;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能力和质量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心脑血管相关健康素养显著提升,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技术取得较大突破;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及危险因素水平上升趋势得到有效控制,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下降到190.7/10万以下。
二、实施危险因素控制,降低发病和死亡风险(三)强化部门责任,落实健康政策。
将居民心脑血管健康促进融入各有关政策中。
加大健康环境建设力度,进一步增加公共体育设施场所数量和覆盖范围,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向公众低收费或免费开放;大力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提倡科学运动;推进食品营养标准体系建设,强化食品营养标签的指导作用;鼓励食盐企业生产和销售低钠盐;单位食堂、餐饮机构、养老机构等推广合理膳食;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企事业单位完善职工年度健康体检和健康档案;落实65岁以上人群健康管理服务,积极推动健康老龄化;加强中小学生健康教育,保障在校运动时间,把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纳入学校考核评价体系;积极推进无烟环境建设,深入开展控烟宣传,强化戒烟服务,广泛禁止烟草广告,持续推进控烟措施。
心脑血管动脉硬化症的中医治未病探析
注 : 与非干预组 相 比,P<O.05。
3 讨 论
·
综 上 所 述 ,心 脑 血 管 动 脉 硬 化 疾 病 已 近 成 为
作者 简介 :尹 少凡 ,男 ,1964年生 ,大学本科 学历 ,1994年取得 中医主治 医师职称 ,主要 从事 中西 医结合及 全科 诊疗 工作 ,擅 长治 疗各 类疑难 杂病 ,有丰 富的临床 经验 。
心血 管病 防 治知 识 2013年 第 6期
57
论 著 /实验 与临 床研 究 始
心脑血 管动脉硬 化症 的 中医治 未病探析
尹 少凡 (云 南省 开远 市 中 医医院 ,云南 开远 661600)
【摘要 】 目的 具体 分析 心 脑血 管动 脉硬 化 症的 中医 治 未病 实施 效果 ,促进 临床 治疗 工作 的 有效 开展 。 方法 收 集 自愿 参加 实验研 究的 300例 志愿 者最 为本 次研 究对 象,均 无心血 管相 关性 疾病 。 随机 分为 干预 组、非 干预组 ,每组 150例 。干预 组观 察随访 期 间 实施 心脑 血管知 识教 育 ,非 干预组 则不 实行任何 干预 、指导 。 比较 分析 两组志 愿者发 生 心脑血 管动 脉硬 化症 的发 生比例 。结 果 从 跟踪 随访调 查 结果 来看 ,干预 组发 生心 脑 血 管动脉 硬 化 患者 3例 (2%),非干预 组发 生心脑 血 管动脉 硬 化 患者 24例 (16%),组 间差异 具 有统 计 学意 义(P<O.05)。结 论 引发 心 脑血 管 动脉 硬 化症 发 生 因素较 多(年龄 、生活规 律 、心情 等 ),而 中 医治 未病 的 实 施 ,能够起 到预 防 以及及 时 治疗效 果 。
未病先防 既病防变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作者:潘朝曦来源:《祝您健康》2016年第01期我国中老年人主要死亡原因前5位分别是:心脑血管病33.3%,肺心病13.8%,消化道肿瘤11.2%,不明原因突然死亡7.4%,肺癌5.6%。
毋庸置疑,心脑血管疾病目前是老年疾病防治的重点,因此,如何防控心脑血管疾病已然成为专科医师和老百姓共同关注的健康焦点。
未病要先防、既病要防变根据流行病学统计分析,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正呈现逐年攀升且增幅持续加大的“双轨”趋势。
临床研究已经证明,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改变——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有近300种,其中,主要有年龄、性别、高血压、高血脂、吸烟、不平衡膳食、糖尿病、肥胖、缺乏运动、精神压力等10种。
很明显,后8种都与生活方式相关,是可变因素,因此,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预防尤为关键,而这与中医“治未病”思想中“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观点不谋而合。
所谓中医“治未病”,即是指防患于未然、预防为主的医疗思想。
其在《黄帝内经》之前就已萌芽,如《周易》云:“水在火上,既济。
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反映的就是防患于未然的预防思想。
而《黄帝内经》中《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首次提到了“治未病”一词:“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以上论述从正反两方面强调了“未病先防”的重要性。
《素问·八正神明论篇》又曰:“上工治其萌芽,下工救其已成,救其已败”。
《难经》第七十七难亦曰:“所谓上工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
”这点明了“既病防变”的思想。
总之,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相结合,既很好地体现了中医防重于治的观点,亦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合理饮食、营养均衡所谓“病从口入”,是说很多疾病都是经口传播所致。
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其实也不妨从“口”开始,即通过合理饮食、均衡营养,以提升自身抗病力来防控外邪入侵,因为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改变——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中,高血压、高血脂、不平衡膳食、糖尿病和肥胖等都与膳食营养有关,与“口”有关。
中医治未病思想与老年养生
CJCM 中医临床研究 2018年第10卷第20期 -101-予珍珠母、茯神安神;肢体活动不利,遂加入桑枝、羌活、威灵仙、防风祛风除湿、活络止痛,中药14剂,水煎服,日一剂。
二诊(2周后):诉上肢活动受限基本消失,焦虑较前减轻,怕热,咽痒干咳,夜晚甚,自汗,自觉喉中有痰,咳不出。
纳眠差,小腹坠感,大便不畅,质干,舌红,齿痕,苔白,脉沉略弦滑。
调整处方如下:柴胡6g,炒白芍15g,赤芍10g,玄参12g,法半夏12g,蝉蜕15g,百合30g,地骨皮15g,桔梗12g,防风15g,猪苓20g,炒麦芽30g,甘草6g,车前子30g,考虑患者肢体不利好转,目前一派虚热之象,遂减去舒筋活络之品,加入滋阴除热之玄参、地骨皮,清热凉血之赤芍。
小腹坠胀不适、大便不畅,遂加入猪苓、炒麦芽、车前子健脾利湿。
中药14剂,水煎服。
三诊(1个月后):诉身热夜甚症状较前减去,刻下症见:胃脘灼热,不欲食,晨起口干,易急躁,后背困,微痛,眠浅,舌红苔白齿痕,脉沉滑。
中药继上方去法半夏,防风,加入葛根30g,栀子12g,炒枣仁30g,白及12g,黄连6g,炒山药30g。
连服1个月,患者诉精神明显好转,纳眠可,二便调。
后患者行影像学复查未见明显异常,病情平稳,生活质量大大提升,继续口服中药至今。
参考文献:[1]戴金芳,赵益,孙有智.乳腺癌中医病因病机探析[J].光明中医,2017, 32(7):1069-1070.[2]贺大智.马建伟治疗乳腺癌经验[J].湖南中医杂志,2017,33(2):19-21.[3]丁艳妮,杨佩,沈斐.乳腺癌术后患者人文关怀和心理护理的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17,2(37):101.作者简介:周思雨,女,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医内科学、血液肿瘤。
朱金霞,通讯作者,女,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医内科学、血液肿瘤。
编辑:李堉琳编号:E A-4171128219(修回:2018-07-14)中医治未病思想与老年养生Treating diseases in the future and elder regimen张立庭徐磊(高邮市中医医院,江苏扬州,225600)中图分类号:R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860(2018)20-0101-【摘要】老年养生在中医学中可归属于“治未病”范畴,治未病思想主张未病先防、有病早治和已病防变,对提升老年人群的健康水平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未病”防治老年人心脑血管病
发表时间:2016-04-14T11:36:04.303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29期供稿作者:李云委[导读] 云南省中医医院故预防心脑血管病发生非常重要,是中老年疾病防治的重点。
云南省中医医院 650032衰老是人生发展规律,老年人在衰老过程中,由于机体不断老化,发生动脉硬化、高血压病、脑梗塞、脑出血、脑血栓、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增加,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
心脑血管病死亡率高,病程长,病势缠绵,病情复杂,康复也较缓慢。
甚至几乎不能康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
故预防心脑血管病发生非常重要,是中老年疾病防治的重点。
《黄帝内经》详尽叙述了人衰老过程。
《灵枢•天年篇》云:“四十岁,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发鬓斑白,平盛不摇,故好坐;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减,目始不明;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
血气懈惰,故好卧;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九十岁,肾气衰,四脏经脉空虚;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
指出机体从40岁开始,随着年龄的递增,脏腑、组织、器官逐渐衰退老化,每隔10年,就有一个明显的变化。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
告诫人们,有病早治,医生也应抓住时机。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亦云:“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之治未病学说。
强调防患于未然的积极预防思想。
心主身之血脉,“老者之气血衰,脉道涩”(《灵枢•营卫生会篇》),“血气泣”(《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这是老年人的病理特征。
由于老年人心气衰弱,运血无力,致使气血运行不畅,可出现血脉瘀阻,正如《灵枢•天年》所指出的“六十岁,心气衰,……血气懈惰”,故老年人常出现的心痛、胸痹等病证,与血运不畅有密切关系。
脑为元神之府,人之记忆、灵机、意识、思维在于脑。
脑内充精髓,老年人肾精已亏,髓海也不足,脑失所养,常见元神异常。
若痰浊阻于脑络,使脑失所养,也可致元神异常。
元神异常表现在健忘、痴呆、癫狂、失眠等。
风痰扰脑,脑失清定,还可见眩晕、中风等病变。
为了制服这个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杀手”,人类使出了浑身解数:控制血压,降低血液黏稠度、降低胆固醇等,在这场保卫人类生命健康和尊严的战争中,心脑血管疾病似乎并没有败下阵来。
心脑血管疾病不仅致死率、致残率居高不下,还出现了年轻化趋势。
现已证明,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改变——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有近300种,包括年龄、性别、高血压、高血脂、吸烟、不平衡膳食、糖尿病、肥胖、缺乏运动、精神压力等10种。
后8种都与生活方式相关,是可变的。
因此,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预防尤为关键,而这与中医“治未病”思想中“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观点不谋而合。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中医“治未病”具体措施:1、合理饮食,营养均衡
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改变——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中高血压、高脂血症与不平衡膳食、糖尿病和肥胖等都与膳食营养有关。
因此,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饮食营养因素十分重要。
《素问•脏气法时论》云:“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合理安排饮食,可以保证机体营养,使五脏功能旺盛,气血充实,提高适应自然界变化的应变能力,增强抵御外邪的力量。
2007年中国营养学会对《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进行了修订,平衡膳食宝塔共分五层,包含每天应吃的主要食物种类。
谷类食物位居底层,每人每天应吃250~400克;蔬菜和水果占据第二层,每天应吃300~500克和200~400克;鱼、禽、肉、蛋等动物性食物位于第三层,每天应吃125~225克(鱼虾类75~100克,畜、禽肉50~75克,蛋类25~50克);奶类和豆类食物合占第四层,每天应吃奶类及奶制品300克和相当于干豆30~50克的大豆及其制品。
第五层塔尖是烹调油和食盐,烹调油每天不超过25或30克,食盐不超过6克。
还应做到饮食不“偏嗜五味”。
⑴食不过甜:在热量满足机体需要的情况下适当控制食用含糖高的食品,如米、面等粮食类,不吃零食、糕点、糖果、甜饮料等,尤其是糖尿病患者,更应严格限制糖类摄入。
⑵食不过咸:健康成年人每天盐的摄入量不宜超过6克,而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每日盐摄入量则不应超过3克,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3克盐除食盐外还包括鸡精、味精、蘑菇精、酱油等一切含钠离子的调味料及食物。
⑶食不过辛:除了辣椒、花椒、咖喱等辛辣调味料,酒也属于“辛”类食物。
过量饮酒可诱发急性脑出血或心肌梗死。
⑷食不过腻:限制脂肪过高的食品,如动物油脂(猪油等)、蛋黄、动物内脏、鱼子等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可以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必要时可以额外补充维生素B、C、E等。
⑸食不过量:墨西哥科学家研究发现,在暴饮暴食的2小时内,血管意外事件发生率提高4倍,故应节制饮食,控制热量。
2、运动:
积极的体育锻炼,是却病延年的重要途径。
据《后汉书•方技传》记载,华佗对其弟子吴普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
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终不朽也”,并创造出“五禽戏”。
老年人要每日坚持适量运动。
3、炙:
宋代医家窦材,精于灸法,著有《扁鹊心法》。
认为阳气是决定生死存亡的关键,故他主张以“保扶阳气为本”;“壮阳消阴”,而用灸养阳,温补脾阳用命关,温补肾阳用关元,是窦氏临证用穴的两个主要处方。
窦氏重灸,还体现在预防保健上,“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气壮则人强,真气虚则人病,真气脱则人死,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人于无命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岁矣”。
他还根据年龄不同,提出了用灸的间隔时间及壮数:“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五十可二年一灸脐下三百壮,六十可一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令人长生不老”。
用艾灸防衰抗老,益寿延年,经后世医家不断发展,成为我国独特的防病保健的方法之一。
4、药物预防:
清代名医叶天士,著《临证指南医案》。
他还提出“久病人络”的理论,活血化瘀为防治老年心脑血管病之重要方法。
常用活血化瘀药有复方丹参片、血塞通片、地奥心血康、步长脑心通、通心络胶囊、松龄血脉康胶囊、复方丹参滴丸、金泽冠心胶囊、理血丸等,可选其一交替服用。
黄芪赤风汤出自清•王清任《医林改错》,由黄芪、赤芍、防风组成,用于治疗气血痹阻所致瘫腿诸疾,《医林改错》“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成瘀”的特点,方中药物相配,符合《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提出“血实宜决之,气虚宜掣引之”的化瘀与补气治疗原则。
黄芪赤风汤药味虽少,然用药严谨,组方紧扣气虚瘀阻。
方中黄芪补益正气,“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赤芍活血行滞;防风祛巅顶之风以逐外邪。
三药共用,使全身之气通而不滞,血活不停,气血通和。
因此,对于气血不足、气血痹阻之证.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下卷论黄芪赤风汤“无病服之,不生疾病。
总出数篇,不能言尽其妙。
此方治诸病,皆效者,能使周身之气通而不滞,血活而不瘀,气通血活,何患疾病不除”。
黄芪赤风汤是老年人防治心脑血管病行之可效之方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