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未病”防治老年人心脑血管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未病”防治老年人心脑血管病
发表时间:2016-04-14T11:36:04.303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29期供稿作者:李云委[导读] 云南省中医医院故预防心脑血管病发生非常重要,是中老年疾病防治的重点。
云南省中医医院 650032衰老是人生发展规律,老年人在衰老过程中,由于机体不断老化,发生动脉硬化、高血压病、脑梗塞、脑出血、脑血栓、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增加,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心脑血管病死亡率高,病程长,病势缠绵,病情复杂,康复也较缓慢。甚至几乎不能康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故预防心脑血管病发生非常重要,是中老年疾病防治的重点。
《黄帝内经》详尽叙述了人衰老过程。《灵枢•天年篇》云:“四十岁,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发鬓斑白,平盛不摇,故好坐;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减,目始不明;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九十岁,肾气衰,四脏经脉空虚;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指出机体从40岁开始,随着年龄的递增,脏腑、组织、器官逐渐衰退老化,每隔10年,就有一个明显的变化。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告诫人们,有病早治,医生也应抓住时机。《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亦云:“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之治未病学说。强调防患于未然的积极预防思想。
心主身之血脉,“老者之气血衰,脉道涩”(《灵枢•营卫生会篇》),“血气泣”(《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这是老年人的病理特征。由于老年人心气衰弱,运血无力,致使气血运行不畅,可出现血脉瘀阻,正如《灵枢•天年》所指出的“六十岁,心气衰,……血气懈惰”,故老年人常出现的心痛、胸痹等病证,与血运不畅有密切关系。
脑为元神之府,人之记忆、灵机、意识、思维在于脑。脑内充精髓,老年人肾精已亏,髓海也不足,脑失所养,常见元神异常。若痰浊阻于脑络,使脑失所养,也可致元神异常。元神异常表现在健忘、痴呆、癫狂、失眠等。风痰扰脑,脑失清定,还可见眩晕、中风等病变。
为了制服这个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杀手”,人类使出了浑身解数:控制血压,降低血液黏稠度、降低胆固醇等,在这场保卫人类生命健康和尊严的战争中,心脑血管疾病似乎并没有败下阵来。心脑血管疾病不仅致死率、致残率居高不下,还出现了年轻化趋势。现已证明,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改变——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有近300种,包括年龄、性别、高血压、高血脂、吸烟、不平衡膳食、糖尿病、肥胖、缺乏运动、精神压力等10种。后8种都与生活方式相关,是可变的。因此,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预防尤为关键,而这与中医“治未病”思想中“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观点不谋而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中医“治未病”具体措施:1、合理饮食,营养均衡
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改变——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中高血压、高脂血症与不平衡膳食、糖尿病和肥胖等都与膳食营养有关。因此,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饮食营养因素十分重要。《素问•脏气法时论》云:“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合理安排饮食,可以保证机体营养,使五脏功能旺盛,气血充实,提高适应自然界变化的应变能力,增强抵御外邪的力量。2007年中国营养学会对《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进行了修订,平衡膳食宝塔共分五层,包含每天应吃的主要食物种类。谷类食物位居底层,每人每天应吃250~400克;蔬菜和水果占据第二层,每天应吃300~500克和200~400克;鱼、禽、肉、蛋等动物性食物位于第三层,每天应吃125~225克(鱼虾类75~100克,畜、禽肉50~75克,蛋类25~50克);奶类和豆类食物合占第四层,每天应吃奶类及奶制品300克和相当于干豆30~50克的大豆及其制品。第五层塔尖是烹调油和食盐,烹调油每天不超过25或30克,食盐不超过6克。
还应做到饮食不“偏嗜五味”。⑴食不过甜:在热量满足机体需要的情况下适当控制食用含糖高的食品,如米、面等粮食类,不吃零食、糕点、糖果、甜饮料等,尤其是糖尿病患者,更应严格限制糖类摄入。⑵食不过咸:健康成年人每天盐的摄入量不宜超过6克,而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每日盐摄入量则不应超过3克,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3克盐除食盐外还包括鸡精、味精、蘑菇精、酱油等一切含钠离子的调味料及食物。⑶食不过辛:除了辣椒、花椒、咖喱等辛辣调味料,酒也属于“辛”类食物。过量饮酒可诱发急性脑出血或心肌梗死。⑷食不过腻:限制脂肪过高的食品,如动物油脂(猪油等)、蛋黄、动物内脏、鱼子等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可以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必要时可以额外补充维生素B、C、E等。⑸食不过量:墨西哥科学家研究发现,在暴饮暴食的2小时内,血管意外事件发生率提高4倍,故应节制饮食,控制热量。
2、运动:
积极的体育锻炼,是却病延年的重要途径。据《后汉书•方技传》记载,华佗对其弟子吴普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终不朽也”,并创造出“五禽戏”。老年人要每日坚持适量运动。
3、炙:
宋代医家窦材,精于灸法,著有《扁鹊心法》。认为阳气是决定生死存亡的关键,故他主张以“保扶阳气为本”;“壮阳消阴”,而用灸养阳,温补脾阳用命关,温补肾阳用关元,是窦氏临证用穴的两个主要处方。窦氏重灸,还体现在预防保健上,“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气壮则人强,真气虚则人病,真气脱则人死,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人于无命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岁矣”。他还根据年龄不同,提出了用灸的间隔时间及壮数:“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五十可二年一灸脐下三百壮,六十可一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令人长生不老”。用艾灸防衰抗老,益寿延年,经后世医家不断发展,成为我国独特的防病保健的方法之一。
4、药物预防:
清代名医叶天士,著《临证指南医案》。他还提出“久病人络”的理论,活血化瘀为防治老年心脑血管病之重要方法。常用活血化瘀药有复方丹参片、血塞通片、地奥心血康、步长脑心通、通心络胶囊、松龄血脉康胶囊、复方丹参滴丸、金泽冠心胶囊、理血丸等,可选其一交替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