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归纳整理

合集下载

组织行为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组织行为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组织行为学1、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2、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3、目的是应用这些知识改善组织绩效3、组织模型:个体水平、群体水平、组织系统水平。

4、因变量:生产率、缺勤率、流动率、工作场所中的偏常行为、组织公民行为、工作满意度。

自变量:个体水平变量、群体水平变量、组织系统水平变量。

5、工作场所中的偏常行为:违反重要的组织规则从而威胁组织或者其他成员的利益的主动行为7、组织行为学面对的挑战和机遇:回应经济压力、回应全球化、管理劳动力多元化、改善顾客服务、改善人际技能、激发创新和变革、应对“临时性”、在网络化组织中工作、帮助员工平衡工作与生活中的冲突、创造积极的工作环境、改善道德行为组织多元化1、多元化分层:表面层次多元化,深层次多元化2、能力:个体能够成功完成工作中各项任务的可能性。

智力能力,体质能力,情绪能力态度1、态度:关于物体、人物和事件的评价性陈述,反映了一个人对某一对象的内心感受2、态度的构成: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成分3、认知失调:个体可以察觉到的两个或更多态度之间或者行为和态度之间的任何不一致4、态度方面最有力的调节变量:态度的重要性、态度的具体性、态度的可提取性、是否存在社会压力以及个体对于这种态度是否具有直接经验5、态度的类型:工作满意度,工作参与,组织承诺(三个维度:情感承诺,持续承诺,规范承诺),感知到的组织支持,员工敬业度,工作态度间的差异。

6、测量工作满意度方法:单一整体评估法,工作要素综合评价法7、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工作本身,薪酬,晋升机会,主管,同事,人格8、满意和不满意的员工反应:退出,建议,忠诚,怠工。

情绪1、情感:一种统称,包括人们体验的所有感情。

包括情绪和心境两个部分。

2、情绪:一种强烈的情感,直接指向某人某物。

心境:一种比情绪更弱并且经常缺乏背景刺激的情感。

4、情绪的作用:对理性思考非常重要5、情绪和心境的来源:人格、每周和每日的时间、天气、压力、睡眠、锻炼、年龄、性别、社交活动6、情绪智力:一种个人能力(1)具有自我意识(2)可以观察其他人的情绪(3)可以管理情绪线索和信息人格与价值观1、人格:个体对其他人的反应方式和交往方式的总和,它常常通过个体表现出来的可以测量的人格特质进行描述。

博士后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博士后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博士后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管理学是一门研究组织和管理各种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的学科。

博士后阶段是管理学研究的深入阶段,其中组织行为学作为管理学的一个重要领域,研究的是个体在组织中的行为以及如何通过管理策略来提高组织绩效。

本文将对博士后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个体行为个体行为是组织行为学的基础,主要关注个体在组织中的行为特征和决策过程。

个体行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工作动机与激励理论:研究个体在组织中从事工作的动机和激励机制。

常见的理论包括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以及期望理论等。

2. 个体决策:研究个体在组织中做出决策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常见的决策模型包括理性决策模型、行为决策模型和群体决策模型等。

3. 个体学习与知识管理:研究个体在组织中的学习过程和知识管理策略。

常见的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社会认知学习理论等。

二、群体行为群体行为是指组织中多个个体之间的交互作用和合作行为。

研究群体行为可以帮助组织有效地管理团队和提高团队的绩效。

群体行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团队动力学:研究团队的形成、发展过程和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

常见的团队动力学模型包括塔克曼的团队发展阶段模型和贝里纳身份模型等。

2. 领导与权力:研究领导行为对群体绩效的影响以及权力在组织中的运作方式。

常见的领导理论包括特质理论、行为理论和情境理论等。

3. 冲突与协调:研究群体内部的冲突产生机制和解决方法。

常见的冲突模型包括功能性冲突、关系冲突和过程冲突等。

三、组织行为组织行为研究的是整个组织系统的运作方式和组织绩效的提升策略。

组织行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组织结构与设计:研究组织的结构形式以及如何设计一个高效的组织结构。

常见的组织结构包括功能型、分工型、矩阵型和虚拟型等。

2. 组织文化与变革:研究组织的文化特征以及如何进行组织变革。

常见的组织文化包括创新文化、控制文化和承诺文化等。

组织行为学考试重点知识整理

组织行为学考试重点知识整理

组织行为学一:组织行为学的定义1定义: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这一定义包括三层含义: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

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

3)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的目的是在掌握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基础上,提高预测、引导、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

2组织: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的系统性安排它的存在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组织是人组成的集合(2)组织是适应于目标的需要(3)组织通过专业分工和协调来实现目标3三大要素:观察,个体,群体二:霍桑试验《案例》1:这一试验表明:为了维护班组内部的团结,可以放弃物质利:益的引诱。

由此提出“非正式群体”的概念,认为在正式的组织中存在着自发形成的非正式群体,这种群体有自己的特殊的行为规范,对人的行为起着调节和控制作用。

同时,加强了内部的协作关系。

2:主要内容(1)职工是社会人(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3)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

3:案例反思为什么会有富士康11跳?梅奥等人通过霍桑试验得出结论: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受到物理的、生理的因素的影响梅奥的“社会人”假设的基本要点是:(1)传统管理把人性假设为“经济人”这是不完全的,人应该是社会人。

除了物质条件外,社会心理的因素对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有很大的影响。

(2)传统管理认为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工作方法和工作条件。

霍桑实验结果表明:生产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士气,而士气取决于职工在家庭、企业及社会生活中的人际关系是否协调一致。

(3)传统管理只重视人的正式组织团体、注意团体结构、职权划分、规章制度等对人的行为的影响;而梅奥则注意非正式团体,无形组织的作用,其有着特殊的规范,影响团体成员的行为。

(4)提出了新型领导的必要性,这种领导关于倾听和沟通职工的意见,使正式团体的经济需要和非正式团体的社会需要取得平衡。

(完整word版)组织行为学重点整理

(完整word版)组织行为学重点整理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1、影响组织有效性的因素:①环境因素(组织外部因素):可预测性、复杂性、敌对性;②组织因素:结构、技术、规模、年限;③管理政策和实践因素:战略、控制、领导、报酬、沟通、决策;④员工因素:目标、技能、动机、态度、价值观。

2、20世纪60年代中叶之后,行为科学的又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是对组织行为的研究,主要论述企业性组织中人和群体的行为。

3、1911年泰勒《科学管理原理》的面世标志着科学管理从此诞生。

4、霍桑实验:1924-1932年在美国西方电气公司所属霍桑工厂进行的一系列实验。

①霍桑实验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照明实验、福利实验、访谈实验、观察实验。

②霍桑实验的一个重大贡献在于,它不同意泰勒把人只看成是“会说话的机器”或人的活动只是受金钱的驱使,认为人是“社会人”。

另一个重大的贡献是,它发现并证实了“非正式群体”的存在,这种“非正式群体”有其特殊的规范、感情和倾向,控制着每个成员的行为,甚至影响整个正式群体的活动。

③经梅奥归纳、总结,整理成《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一书,于1933年正式出版,由此形成了著名的人群关系学说。

5、组织行为学的学科基础:组织行为学是在心理学、生理学、生物学、人类学、社会学、伦理学和政治学等多种学科相交叉的边缘形成的新学科。

6、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有:①自然实验法;②行为观察法;③心理测验法;④现场调查法。

第二章个人行为基础7、社会知觉的范围:①对他人的知觉;②人际知觉;③自我知觉。

8、自我概念:就是自己对自己的看法,莱米认为,自我概念是综合现在及过去对自己观察而获得的有关自己的知觉组织,是对自己的一种看法与想法。

9、归因:是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分析,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

10、归因理论:有凯利的归因理论,维纳的三维归因理论。

维纳的三维归因理论:人们对自己的成功和失败主要归因于四个因素:努力、能力、任务难度和机遇。

维纳的归因模式:11、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①认知失调理论的假说:认知元素之间的矛盾或失调,使个体心理上的不快感和压迫感加剧,这时人们就设法减轻或消除不协调关系,从而促使个人的态度发生改变。

考研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考研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考研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基础知识点总结一、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人的行为与心理规律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它旨在通过对个体、群体和组织三个层面的研究,揭示人的行为规律,提高组织的绩效和管理水平。

其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个体行为:如个体的价值观、态度、能力、性格等对工作绩效的影响。

2、群体行为:包括群体的结构、规范、沟通、决策等方面。

3、组织行为:涵盖组织的结构设计、文化建设、变革与发展等内容。

二、个体行为的基础(一)人格人格是个体在遗传和环境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相对稳定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常见的人格特质理论有大五人格模型,包括神经质、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和尽责性。

(二)价值观价值观是个人对事物重要性的评价和看法。

它会影响个体的决策、行为和态度。

(三)态度态度由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三个成分组成。

工作满意度是一种重要的工作态度,它与工作绩效、离职率等密切相关。

(四)知觉知觉是个体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和理解。

知觉偏差如选择性知觉、刻板印象、晕轮效应等会影响我们对他人和事物的判断。

(五)能力能力包括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一般能力如智力,特殊能力如音乐才能、运动能力等。

能力与工作的匹配度对工作绩效有重要影响。

三、激励理论(一)内容型激励理论1、需求层次理论:由马斯洛提出,将人的需求分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五个层次。

2、双因素理论:赫茨伯格认为,激励因素(如成就、认可等)能提高员工满意度,保健因素(如工作环境、薪酬等)只能消除不满。

(二)过程型激励理论1、期望理论:弗鲁姆提出,员工的工作动力取决于他们对努力与绩效、绩效与奖励、奖励与个人目标满足之间关系的期望。

2、公平理论:亚当斯认为,员工会将自己的投入产出比与他人进行比较,若感到不公平会影响工作积极性。

(三)强化理论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强调通过正强化、负强化、惩罚和消退来塑造和改变员工的行为。

四、群体行为(一)群体的类型和发展阶段1、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是由组织正式设立的,有明确的职责和权力结构。

组织行为学知识点汇总

组织行为学知识点汇总

组织行为学知识点汇总引言组织行为学是管理学中重要的分支之一,研究的是个体在组织中的行为、组织的结构与运作等方面的知识。

它关注如何有效管理组织成员、提高组织绩效,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等问题。

本文将介绍组织行为学的一些核心知识点,包括个体行为、组织结构、领导与决策、团队合作等内容,帮助读者对组织行为学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个体行为1. 个体决策与判断•个体在组织中做出决策的过程•决策中的认知偏差和误差•决策风格与效率2. 个体动机与激励•动机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等•激励方式与效果评价•奖惩制度的设计和实施3. 个体学习与发展•学习型组织的概念•组织对个体学习的支持•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组织结构1. 组织设计与变革•组织设计的原则与模型•组织结构类型:功能型、矩阵型、网络型等•变革管理与实施2. 组织文化与氛围•组织文化的形成与传播•文化对组织绩效的影响•建设积极的组织文化3. 组织决策与沟通•决策类型:规范化决策、非规范化决策•决策者的心理因素•有效沟通技巧与工具领导与决策1. 领导风格与能力•领导理论:情境领导、变革型领导等•领导风格对组织绩效的影响•发展领导能力的方法与途径2. 决策模型与技巧•决策的方法:规则化模型、直觉模型等•决策质量评估•面对冲突的决策技巧团队合作1. 团队建设与领导•好的团队领导者应具备的素质•团队建设的阶段模型:成熟度模型、随时间的演变等•团队绩效评价与提升2. 团队沟通与冲突解决•有效团队沟通技巧•冲突的原因与解决方法•团队协作与共享的重要性总结以上是组织行为学中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汇总,涵盖了个体行为、组织结构、领导与决策、团队合作等多个方面。

深入了解和实践这些知识点,将有助于提高组织的绩效、建设良好的工作氛围,实现组织的长期发展目标。

希望本文能为读者提供一些启发与帮助,引领他们在组织行为学的学习和实践中取得更好的成果。

考研管理学组织行为学核心知识点梳理

考研管理学组织行为学核心知识点梳理

考研管理学组织行为学核心知识点梳理组织行为学(Organizational Behavior, OB)是管理学中的重要学科分支,研究组织内部成员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对组织绩效的影响。

作为考研管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组织行为学涉及众多核心知识点,本文将针对这些核心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归纳。

一、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畴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核心是组织中成员的行为,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个体行为:关注个体在组织中的特征、动机、态度及其对工作绩效的影响;2. 小组行为:研究小组的形成、发展、决策过程以及小组动力学;3. 组织行为:研究整个组织的结构、文化、领导等因素对成员行为的影响。

二、个体行为个体行为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基础,对于组织行为学考研的核心知识点来说,个体行为的几个方面需要着重掌握:1. 人格特征:包括Big Five人格特质模型(外倾性、宜人性、尽责性、神经质稳定性和开放性)、价值观、自尊等;2. 动机理论:包括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亚当斯理论等;3. 工作满意度和工作投入:个体对工作的满意度和投入程度对组织绩效具有重要影响;4. 学习和知识管理:学习能力和知识的获取、应用和传递对个体和组织发展都至关重要。

三、小组行为小组是组织中基本的工作单位,因此掌握小组行为的核心知识点对于考研管理学组织行为学至关重要。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知识点:1. 小组动力学:包括塔克曼模型(形成、矛盾、规范、执行)、诺曼模型(规范性、归属性、工具性,以及维持共同性);2. 小组决策:包括集体智慧、小组决策失误、决策风险等;3. 小组绩效:关注小组绩效的评价和提升,掌握小组成员的互动、角色分配、沟通等因素。

四、组织行为组织行为是研究整个组织的行为、文化和绩效的领域。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核心知识点:1. 组织结构:了解组织的分工、权责关系、协调机制等因素对组织绩效的影响;2. 组织文化:包括组织价值观、符号、仪式等对员工行为的塑造;3. 领导与管理:关注领导风格、领导行为对组织绩效和员工行为的影响;4. 组织变革与创新:研究组织面临变革时的管理策略和技巧。

组织行为学考点归纳

组织行为学考点归纳

一、名词解释1、行为科学:研究人的行为规律,借以解释、预测并控制行为,为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的目的服务的科学。

2、霍桑实验:在美国芝加哥西部电器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进行的一系列的心理学研究的总称,实验1924年开始,直到1932年。

3、瓦格纳法案:承认工会是工人的合法代表可以与雇主进行集体谈判,因而也被称为“劳动宪章”。

4、归因理论:说明和分析人类行为活动因果关系的理论,最早由F.海德提出。

5、人格(个性):影响个体行为的心理特征。

具有A.整体性和层次性B.独特性和一般性C.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特点6、智商:智力商数的简称,表示智力高低的数量指标。

7、组织承诺:译为“组织归属感”、“组织忠诚”等。

一般是指个体认同并参与一个组织的强度。

它不同于个人与组织签订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角色方面的合同,而是一种“心理合同”,或“心理契约”。

主要包括三个因素:情感承诺、连续承诺、规范承诺8、工作中的政治行为:“在存在不确定性及选择方案意见不一致时,获取、开发和使用权力及其他资源以取得期望结果的行为。

”9、团队情商:一个团队的综合情绪控制调节能力。

10、从众行为:群体成员在团体中在受到团体的压力和影响时骑在知觉,判断和行为上倾向于群体多数人保持一致的做法11、群体动力论:主要研究群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特别关注群体规范对个体行为的制约和影响。

12、文化资本:由企业价值观、信念、行为规范和模式等企业文化以及文化的物质载体所构成的资本。

13、越级报告:是一种普遍发生的非正式上行沟通机制,常被誉为小报告。

14、管理跨度:一个领导者直接指挥下级的数目。

二、考点归纳1、组织行为学研究的三个层次:个体。

这种方法把重点放在心理学的发展理论和解释的规律上,研究个体行为以及他们对不同的组织政策、实践和过程的反应。

群体,重在分析组织成员在群体工作中的相互影响,应用了社会心理学的知识和理论。

组织,把组织视为一个整体来分析,重点放在社会学规律的理论和概念上。

组织行为学(自己整理知识点)

组织行为学(自己整理知识点)

第一章:何为组织行为学1.含义:①不仅研究可观察的行为,如:员工日常工作,人际交往等,还关注隐含在这些行为中的个体内在状态,包括知觉,态度,决策。

②三角度:组织和群体成员,资源,人本身③研究群体和组织行为,个体解释不了的现象可以用群体和组织加以解释经历,直觉,权威,科学2.多学科性:心理学:测量,解释,预测及改线特定情境下个体的行为社会学:研究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关注较多的一个领域是变革人类学:人类和环境之间的互动,特别是文化环境政治学:政治环境中个体和群体的行为3.研究领域:①个体层面:最基本的构成要素,也是组织行为最直接的实施者与影响者研究人格,能力,动机,说明组织中个体行为产生的原因及绩效取得的途径②群体(两个或两个以上)及团队层面:是组织目标实现的基本单位,也是个体任务完成及价值体现的工作单元。

③组织层面4.发展轨迹:①科学管理理论(泰勒:工作专业化与生产效率,寻找“最佳操作方法”)②古典组织理论(韦伯:关注如何将大量的员工与管理者组成最有效的整体)③行为科学理论(霍桑实验,人际关系运动)麦格雷戈XY理论X理论:人性假设大多数人是懒惰的,尽可能逃避工作。

大多数人没有雄心壮志,宁愿接受别人领导,不愿负责任。

大多数人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是矛盾的。

大多数人缺乏理智,不能克制自己,容易受人影响。

大多数人为将选择那些经济上获利最大的事去做。

Y理论:一般人都是勤奋的,只要环境条件有利,工作就会像娱乐、休息一样自然。

人们是能够自我管理、自我控制的。

个人自我实现的要求和组织目标并不矛盾,条件适当,人们会将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统一起来。

在正常情况下,人们会主动承担责任,力求有所成就。

大多数人都具有高度的想象力、聪明才智和解决组织中困难问题的创造性。

④开放系统理论⑤新趋势:积极组织行为学:内心,个体,人际五核心:自信效能,希望,乐观,主观幸福感,情感调适5.组织行为学与管理:①管理职能:规划,组织,领导,控制,对组织的物料资源,人员资源,财务资源,信息资源进行有效协调与配置,从而促进组织目标实现。

组织行为学 (斯蒂芬) 重要知识点总结

组织行为学 (斯蒂芬) 重要知识点总结

组织行为学(斯蒂芬) 重要知识点总结哎呀呀,组织行为学(斯蒂芬)可是一门超级重要的学科呢!这里给大家总结一下其中的重要知识点。

首先,咱们得聊聊个体行为这个部分。

个体的价值观、态度和个性特征对工作中的表现有着巨大的影响呀!比如说,一个人的价值观决定了他对待工作的重视程度和努力方向。

要是一个人非常看重成就和自我实现,那他在工作中可能就会更有冲劲,努力追求更高的目标。

嘿,再来说说动机。

动机可是推动人们行动的内在力量呢!斯蒂芬在这方面的研究可深入啦!不同的动机理论,像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就告诉我们,人们在满足了基本的生理和安全需求后,会追求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等更高层次的需求。

这对管理者理解员工的工作动力来源非常有帮助呀!然后呢,知觉和决策也是很关键的知识点。

人们对周围事物的知觉会影响他们的判断和决策。

哎呀呀,有时候我们可能会因为知觉偏差而做出错误的决策呢。

比如,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都会让我们在评价他人或者事物时产生不客观的看法。

在群体行为方面,团队的建设和发展那可是重中之重!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协作和冲突管理都直接关系到团队的效率和成果。

哇,一个好的团队能够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优势,实现1+1 大于2 的效果。

领导理论也是组织行为学中的一大重点。

不同的领导风格,如独裁型、民主型和放任型,会对团队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

管理者要根据团队的特点和任务的需求,灵活选择合适的领导风格。

还有组织文化,这就像是一个组织的灵魂呢!积极向上的组织文化能够激励员工,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哎呀呀,要是组织文化不健康,那可就会导致员工士气低落,工作效率低下。

最后,不得不提一下组织变革。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组织必须不断适应变化才能生存和发展。

管理者要善于引导和推动组织变革,克服变革中的阻力。

总之,组织行为学( 斯蒂芬)的这些重要知识点对于我们理解和管理组织中的行为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呢!掌握了这些,我们就能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各种挑战,提升组织的绩效和竞争力呀!。

组织行为学知识点归纳总结(超详细)(精华)

组织行为学知识点归纳总结(超详细)(精华)

于指挥下属;
5,工作条件(工作环境)有所需要的材料和设备,安全舒服;
6,工作群体协作氛围(个人归属感,上下级关系)员工之间充分沟通,能够相互供应有助于改进工作的信息; 一般认为,前两点酬
劳和工作本身是最重要的因素;晋升机会和治理是次重要的因素;工作群体和工作条件是相对不太重要的因素;
23. 工作中意度对员工绩效的影响: 组织行为学对工作中意度的爱好,就在于它对员工绩效的影响;绩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考察:中意
19.价值观的特性(一)稳固性(二)可变性
(三)差异性
20.态度与价值观: (判定) 一个人的价值观也是对事物的评判;但是价值观与态度有所不同;这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分;
价值观——比较抽象和概括,往往不针对特定的对象,而且一旦形成比较稳固长久; 态
度——较为详细,通常指向特定的明确的对象,而且随着对象物的变化态度也会变化; 这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人的态度一般来说就是其价值观的详细反映; 价值观剧烈影
跨学科性 : 组织行为学是以行为科学(主要指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
,治理学(主要指人力资源治理学,组织治理学)的概念,理论,
模式和方法为主要学问基础, 同时吸取了政治资源治理学, 经济学, 历史学, 生物学, 生理学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中有关论述人类行为,
心理的内容,充分表达了这门科学的跨学科性;
2. 治理者不能只留意指挥,方案,组织和掌握方面的问题,更应重视职工之间的关系,培育和形成职工的归属感和整体感; 3. 实行嘉奖时,不主见实行个人嘉奖,要提倡集体嘉奖,培育员工的集体精神; 4. 提出新型“参与治理”的形式,即提倡职工参与企业的治理;
12. “自动人”假设 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其后,麦格雷戈将这一假设概括为 熟理论

组织行为学要点汇总

组织行为学要点汇总

(一)组织行为学概述1 含义:组织行为学是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从而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2 研究的内容个体心理与行为;群体心理与行为;组织心理与行为;领导心理与行为。

3研究对象: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

4研究目的:预测、引导、控制人的行为。

5组织行为学的特点:综合性、层次性、实用性、灵活性。

6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谈话法、问卷法。

心理测验法。

案例法。

情景模拟法。

系统法。

实验法(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法)。

个体是构成组织的最基本单元。

组织行为离不开组织中个体的行为。

感觉:是人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知觉的特点整体性:把握事物的各部分或各属性间的关系.(格式塔心理学派创始人科勒的小鸡啄米实验).恒常性:(如红旗的颜色)。

视觉(送客人远去)、听觉(火车的鸣叫)、形状(门的开关)。

意义:使人能适应复杂变化的环境。

选择性:区分出知觉对象和知觉背景。

社会知觉效应是指在知觉规律影响下,人们的社会知觉会产生知觉偏差,即对社会知觉对象的一些特殊反应。

晕轮效应(35页)首因、近因效应投射效应定势效应社会知觉与人的行为社会知觉的定义:社会知觉即人际知觉。

是指个体通过与人的交往,根据知觉对象的外在特征,推测、判断、解释对方的心理活动、行为动机和人格特征的心理过程。

也就是对社会中的人和群体的知觉。

它影响主体的社会行为。

社会知觉的类型。

其核心内容是对人的知觉。

包括:自我知觉、他人知觉、人际知觉、角色知觉个性也称人格。

指个体在实践活动中,与先天素质共同作用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与他人区别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差异的总和。

(《组织行为的心理分析》28页)个性的性质(稳定性、整体性、多向性和独特性)个性结构:1、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理想等心理成分)。

组织行为学知识点归纳

组织行为学知识点归纳

组织行为学知识点归纳组织行为学第一章概述一、组织行为学的含义1.组织行为是指一定组织中个体、群体和整个组织三者之间以及整个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各种行为。

2.组织行为学是采用系统分析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个体、群体、以及组织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从而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3.研究对象:成员个人,群体,整个组织以及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行为。

4.本质:1)组织对其成员的思想、感情和行为的影响方式2)组织的各个成员的行为方式及其绩效对整个组织绩效的影响5.研究组织行为的目的:描述、解释、预测、控制员工的行为二、组织行为学的性质与特点1.组织行为学的主要特征有:1)边缘性、综合性、跨学科性2)两重性:艺术性,科学性3)实用性2.相关学科和组织行为学的关系:p83.组织行为学的学科内容4.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的关系与异同定义研究内容异同管理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规包括心理过程.个性.心理特征同:以人为研究对象,心理影响行律在管理中的应的形成及其机制的规律性。

内为用的科学容包括个体.群体.组织心理三异:管理心理学是偏重基本心理规个层次律的应用。

着重心理层面的研究。

组织行为学研究特定组织中着重在组织中个体.群体和组组织行为只是研究特定组织中人们人们行为规律的织的行为及其间的交互作用,的行为规律。

科学并运用相关的知识提高组织组织行为认为产生行为的需要和的效能动机不仅由代价观.知觉.性格所决定,还受个人地点的群体和组织以及组织外社会环境的影响。

5.研究和应用组织行为学的意义:p10三、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1.管文科学的发展p219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主要理论有:XXX:科学管理理论——侧重于企业基层人员的操作分析、组织原则和工作监督;法约尔:管理过程理论——主要集中于高层的管理原则,如企业的计划、不同层次组织的协调、控制等XXX:组织理论——认为组织应是一个等级森严、层次分明、分工明确的金字塔结构,为“直线式”组织结构奠定了理论基础。

考研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考研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考研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基础知识点总结一、组织行为学的概念与研究对象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人的行为与心理规律的一门学科。

它旨在理解、解释、预测和影响组织中个体、群体以及组织整体的行为,以提高组织的绩效和有效性。

其研究对象包括个体行为、群体行为和组织行为三个层面。

个体行为涉及员工的个性、能力、价值观、态度、动机等对工作表现的影响;群体行为研究团队的形成、发展、沟通、决策、冲突等方面;组织行为则关注组织结构、组织文化、组织变革等宏观因素对组织运行的作用。

二、个体行为(一)个性与气质个性是个体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倾向的总和,包括性格、气质和能力等。

气质类型通常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

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在行为表现上有明显差异。

(二)能力能力是个体完成任务所具备的心理和生理条件。

一般能力包括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特殊能力则是在特定领域表现出色的能力,如音乐才能、数学天赋等。

(三)价值观价值观是个体对事物重要性的评价和看法,它影响着个人的决策和行为选择。

(四)态度态度包括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

积极的工作态度有助于提高工作满意度和绩效。

(五)动机动机是推动个体行动的内在力量。

常见的动机理论有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等。

三、群体行为(一)群体的类型正式群体是由组织结构确定的,具有明确的职责和权力关系;非正式群体则是基于成员的兴趣、爱好等自发形成的。

(二)群体发展阶段群体的发展通常经历形成、震荡、规范、执行和解体五个阶段。

(三)群体决策群体决策具有信息更全面、观点更多样等优点,但也可能存在群体思维、从众等问题。

(四)群体沟通有效的群体沟通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团队凝聚力,沟通方式包括口头沟通、书面沟通和非语言沟通。

(五)群体冲突冲突的来源包括资源竞争、目标差异、沟通不畅等。

适当的冲突可以促进创新和变革,而过度的冲突则会破坏团队和谐。

四、领导行为(一)领导特质理论该理论认为领导者具有某些特定的特质,如智慧、自信、果断等。

组织行为学知识点整理

组织行为学知识点整理

组织行为学知识点整理第一章什么是组织行为学1.2管理者做什么管理者通过他人来完成工作。

他们做出决策、分配资源、指导他人的活动从而实现工作目标。

管理者在组织当中完成他们的工作。

管理者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管理者的角色人际角色头面人物领导者联络人信息传递者角色监控者传播者发言人决策角色创业者混乱处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包括应用专业知识或技术的能力人际技能无论是独自一人还是在群体中,能够理解他人、与他人沟通、激励他人、支持他人的能力。

概念技能管理者必须具备足够的智力水平去分析和判断复杂的情况,这些任务要求具备概念能力。

对组织行为学有贡献的学科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应用性的行为科学,它在众多行为科学分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

对它有主要贡献的领域包括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

个体层次第二章组织多元化2.2个人特征\传记特点如年龄、性别、种族、残疾以及在职服务时间,是一些最明显区别员工的方式。

年龄:人们年龄越大越不愿离开现有的工作岗位。

年龄与缺勤率之间也存在着负相关。

与生产率和工作满意度的关系看书。

性别种族和族群残疾其他个人特征如:任职时间、宗教、性取向、性别认同。

2.3能力能力指的是个体能够成功完成工作中各项任务的可能性。

可以分为智力能力和体质能力两类。

智力能力即从事那些如思考、推理和解决问题等智力活动所需要的能力。

第三章态度与工作满意度1态度态度是关于物体、人物和事件的评价性陈述,这种陈述可以是赞同的,也可以是反对的,它反映了一个人对某一对象的内心感受。

态度主要由三部分组成:认知、情感、行为。

(三要素)陈述是态度的认知成分,这种态度是对事物方式的一种描述或者信念。

它为态度的另一个更为关键的成分——情感成分奠定了基础。

情感是态度中的情绪或感受部分。

最后情感能够导致行为结果。

态度中的行为成分指个体以某种方式对某人或某事做出行动的意向。

认知和情感是密切相关的。

态度的类型:工作满意度、工作参与和组织承诺另一些包括感知到的组织支持和员工敬业度、工作态度间的差异。

组织行为学知识点概况整理

组织行为学知识点概况整理

组织行为学(知识点概括)17、价值观的概念: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在满足主观需要方面的有用性、重要性、有效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这是人们的一种观点和信念,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

18、价值观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

19、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

20、价值观取决于人生观和价值观. 21、价值观的分类:1)按人员的不同对象来区分。

有个人价值观、集体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

2)按有无价值的不同标准来区分.3)按不同行为方式来区分(行为方式可分为:反应性、忠诚型、自我中心型、顺从型、权术型、社交中心型、现实主义型。

)4)按经营管理所追求的不同目标来分(最大理论价值观、委托管理价值观、工作生活质量价值观.)22、价值观在管理中的作用:树立和培育健康的价值观,是促使企业、组织各项事业成功的保证之一.23、态度的概念:态度是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24、态度由3种因素构成:1)认知2)情感3)意向25、态度的特性:态度的社会性、态度的针对性、态度的协调性、态度的稳定性、态度的两极性、态度的间接性。

26、工作态度的概念:共走态度是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27、工作态度的功能:作为工作的内在心理动力,引发各种工作行为,工作态度与工作绩效之间有着一致性关系。

28、组织认同感的概念:组织认同感是员工对组织认同的程度,包括三个方面1)对组织目标和价值观的信任和接受。

2)愿意为组织的利益出力3)渴望保持组织成员资格. 29、组织认同感对组织的作用:1)有认同感的员工很少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组织认同感与员工的辞职率成反比关系)2)有组织认同感的员工通常表现比较出色3)有组织认同感的而员工会坚持支持组织的政策,他们会自觉贯彻执行这些政策.4)有组织认同感的人能充分发挥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提高组织绩效。

30、工作参与程度决定于工作的特征。

投入工作能让员工暂时忘记对失业的担心。

31、管理者如何才能提高员工的组织认同感和工作参与度:1)表明他们真诚地关心着员工的利益2)为员工创造实现个人目标的机会3)改善工作,是更多的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有更多的自主权4)寻找机会及时奖励员工5)同员工一起设置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织行为学归纳整理Review,Felix Xie ,CGA, January 1-5, 2010 第一章什么是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探讨个体、群体和组织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

即人们在组织中做什么,以及这些行为如何影响组织绩效。

⏹组织行为学用系统研究代替直觉人的行为是可以预测的,通过组织行为学可以提高预测能力管理者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管理者的角色:人际角色、信息传递者和决策角色管理者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对组织行为学有贡献的学科: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政治学第二章个体行为的基础能力:个体能够成功完成工作中各项任务的可能性,是对个体现在所能做的事情的一种评估心理能力:从事某些心理活动所需要的能力,包括算术、语言理解、知觉速度、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空间视知觉和记忆力。

智力与心理能力的区别:一般的智力测验主要确定心理能力,但是,智力比心理能力具有更大的范围,有研究将智力分为:认知智力、社会智力、情绪智力和文化智力,其中认知智力类似于心理能力。

问:心理能力的维度?体质能力:三类九种基本能力,力量,灵活和其他因素(具体化,查书)传记特点⏹年龄离职倾向减小,但是与缺勤率和生产率之间关系不明确,与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取决于员工类型(专业技能和非专业技能)⏹性别女性的缺勤率高,在生产率、工作满意度等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婚姻已婚者有低缺勤率和离职率和高的工作满意度⏹任职时间任职时间长的员工,生产率和工作满度高,而离职率和缺勤率低学习概念在经验作用下发生的相对持久的行为改变。

牛顿第一定理:一切物体都保持静止或匀速运动状态,直到外力迫使他改变为止学习理论(看书,这里不全)⏹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巴甫洛夫的实验*条件刺激物、无条件刺激物;建立条件刺激物与无条件刺激物之间的联系*经典条件反射是被动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行为是结果的函数,通过学习,个体获得他们想要的东西或者逃避他们不想要的东西。

*行为是主动的和后天习得,行为是否得到强化影响这个行为重复的可能性⏹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是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扩展,行为是结果的函数个体通过观察或者直接经验来学习强化程序●连续强化和间断强化(固定时距,可变时距、固定比例和可变比例)●间断强化●强化程序的比较● 连续强化:容易饱和,适合新出现的,不稳定的和低频率的反应,间断强化不是每次反应都给予强化,适合稳定或者高频率的反应。

● 可变化程序比固定程序有更好的绩效。

第三章 态度的概念、组成关于物体、人物和事件的评价性陈述,反映了一个人对某个对象的内心感受。

态度的三个组成成分:认知、情感和意向 态度缺乏稳定性 态度影响人的行为第四章 人格与价值观 人格的定义:人体内部身心系统的动力组织,它决定了个体对环境的独特调节方式,是个体对他人的反应方式和交往方式的总和.人格和我们传统所说的 “人格”,例如高尚的人格有显著的差异,后者是对个体的价值判断,前者是一个对个人为外部环境反应方式的客观描述 人格的决定因素● 遗传对儿童的研究,双胞胎的研究● 环境成长的文化背景,早年的生活,家庭、朋友和社会群体的规范● 情景不同的情景下,人表现出不同的侧面。

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Myers-Briggers Type Indicator, MBTI ) 态度倾向:外向(Extroverted, E )—内向(Introverted, I); 信息收集:领悟(Sensing, S)—直觉(Intuitive, N) ; 信息加工:思维的(Thinking, T) —情感的(Feeling, F);行动方式:感知(Perceiving, P)—判断( Judging, J); 大五模型外倾向性:对关系的舒适感程度;固定比例固定时距 可变时距 可变比例 数量 时距 可变化固定随和性:个体服从别人的倾向;责任心:对个人信誉的测度;情绪稳定性:个体承受压力的能力经验开放性:个体对新奇事物的兴趣和好奇程度责任感与工作绩效,与组织公民行为之间正相关外倾向性与管理岗位和销售岗位的绩效经验的开放性与培训效果之间控制点内控型和外控型。

前者认为自己控制命运,后者认为自己被命运所左右。

内控制型对工作更满意,缺勤率低,对工作更投入。

内控制型人更适合复杂的以及独立完成的工作马基雅维里主义尼科洛.马基雅维里曾写过关于权术的专著。

高马基雅维里主义者讲求实效,保持情感距离,相信结果能够替手段辩护,只要行得通,就采用它。

高马基雅维里主义者愿意操纵别人,赢得更多利益,难以被别人说服,而更多的说服别人。

高马基雅维里主义者在下列的情景下,工作更有成效:面对面交流,规则和限制小,情感卷入与成功无关。

自我监控根据外部环境因素调整自己行为的能力。

高自我监控的人具有强的适应性,在不同情景下表现出不同的行为。

高自我监控的人关注他人的活动,有更多晋升机会A型,B型人格A 型人格的人具有竞争性,总是体验到时间上的急迫感。

A型人格的人职业面试好,B型的人更容易成功价值观的定义:人的基本信念:从个人或者社会的角度看,某种具体的行为模式或存在的最终状态比与之相反的行为模式或存在的状态哪个更可取。

包括内容和强度,相对稳定的和持久的。

终极价值观(理想的终极存在状态,个体愿意用其整个生命去实现的目标);工具价值观(个体更喜欢的行为模式或为实现终极价值观的手段)霍夫斯泰德评估文化的构架权力距离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不确定性规避长期与短期取向GLOBE框架决断性未来取向--长期与短期取向性别差异不确定性规避权力距离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组内集体主义人本取向绩效取向第五章知觉和个体决策知觉的概念: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或各个部分在人脑中的反映.归因理论⏹对人知觉时,常常对人的行为进行推断,总是试图解释他以某种方式行动的原因。

⏹归因理论认为:当我们观察某个个体行为时,总是试图判断它是由于外部原因还是内部原因引起。

这种判断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三个因素:区别性;一致性和一贯性。

*区别性:个体在不同情景下是否表现出不同行为*一致性:每个面对相似情景的人是否有相同的反应*一贯性:不论时间这样变化,此人是否表现出相同的行为。

⏹对失败和成功的归因内在因素(能力和努力)和外在因素(任务难度,机遇好坏)成功归于内在因素,前进动力,外部因素,惊奇和感激失败归于稳定因素(能力和任务),降低积极性,归于不稳定因素(不够努力和运气不好),则提高积极性⏹归因失真基本归因错误(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评价他人的行为时,倾向于低估外部因素,高估内部因素自我服务(Self-serving bias):个体倾向于把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把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

判断他人常走的捷径⏹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选择性知觉任何人、物和事件的突出特点都会提高人们对她知觉的可能性。

⏹晕轮效应以个体的某种特征为基础,从而形成对一个人的整体印象。

⏹对比效应对一个人的评价不是孤立进行的,它受到我们最近接触到的其他人的影响。

⏹投射作用把自己的特点归因其他人身上的倾向⏹定型(刻板)效应根据某人所在的团体知觉为基础判断某人。

理性决策模型⏹理性决策模型在具体的限定条件下,做出稳定的、价值最大化的选择。

⏹理性模型的假设:问题清楚;所有选项已知;偏好明确、稳定;没有时间和费用的限制;最终选择效果最佳。

⏹理性决策步骤:界定问题所在;确定决策标准;给标准分配权重,开发备选方案;评估备选方案;选择最佳方案。

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在构建和处理复杂问题时,个体常常构建简单的模型,从问题中抽取重要的特点,而不是抓住问题的所有方面。

直觉模型*从经验中提取精华的无意识的过程。

*直觉决策者可以在信息非常有限的条件下迅速做出决策。

*经常使用直觉决策的情况:不确定水平高,几乎没有先例,难以科学地预测变量时,“事实”有限,时间有限等第六章基本动因概念:动机是一个过程,是个体为了实现目标而付出的努力强度、方向和坚持性.动机的三个关键因素强度:个体试图付出多大的努力方向:动机的努力方向是否与目标(组织目标)一致。

坚持性:个体努力能够维持多长时间。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基本论点:人是有需要的动物;需要有轻重层次。

当一种基本需要得到满足后,更高一层的需要成为主导需要。

●五个层次:⊙生理的需要(衣、食、住、行、医等生存基本条件)--较低级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工作、财产、安全)--较低级的需要⊙社会需要(友谊、爱情)⊙尊重需要,内部尊重(自尊,成就感)和外部尊重(地位、认可和关注)⊙自我实现的需要:使个体成为他可以成为的人的内在驱动力,包括成长,开发自我潜能和自我实现双因素理论(弗雷德里克·赫兹伯格)●满意◊没有满意;不满意◊没有不满意●保健因素(外部环境、工作完成的基本条件)10项:工资、工作安全、与同事关系……..●激励因素(工作为中心)6项:工作成就感、提升、个人发展、受重视认知评价理论●过去对工作努力的奖励是内在的,现在外部奖励的推行,可能会降低个体动机的总体水平。

●以往的动机理论都假设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之间是相互独立的。

而认知评价理论认为,当组织采用外部激励作为良好工作的回报时,内部奖励(由于喜爱而从事工作的动力)就会降低。

●可能的原因:个体丧失了对自我行为的控制,所以原来的动机就会消失;另外,当外部奖励消除后,个体对自己从事一项工作的看法也会发生变化。

●可能的实践意义:个体工资水平不随工作绩效而变化。

公平理论●员工把自己的投入-产出比与他人的投入-产出比相比较。

O/IA<O/IB 报酬过低产生的不公平O/IA=O/IB 公平O/IA>O/IB 报酬过高产生的不公平●不公平时,员工努力调整,主要的策略是:*改变自己的投入、产出、歪曲对自己和他人的认知,选择其他参照物,离开该领域*实践中与不公平有关的做法按时间计酬时,报酬过高的人可能通过提高生产中的数量和质量来增加投入,报酬过低于的人,则降低产量和质量,来降低投入按产量计酬时,报酬过高的人通过提高质量,而报酬过低的人通过降低质量提高产量来增加产出。

●程序公平和分配公平麦克莱兰的需要理论●三种主要需要成就需要(Need for achievement):追求卓越、达到标准。

理性决策模型权力需要(Need for power):控制别人以某种方式而不是以其他方式行为。

归属需要(Need for affiliation):建立友好的和亲密的人际关系的愿望。

●高成就需要者喜欢的工作环境个人责任工作有反馈工作目标具有适度的挑战性●高成就需要者未必是好的管理者。

强调个人的成就,而不是影响他人。

●优秀的管理者一般都具有高权力需要和低归属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