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重点整理版复习课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织行为学重点整理
版
组织行为学重点整理版
组织行为学:P2
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以便应用这些只是来改善组织行为的有效性。
霍夫斯蒂德的五种文化维度:P13—15
1、五种文化维度
权利距离;不确定性规避;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男性主义和女性义;长期取向
2、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1)对领导方式的影响:“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权力距离”
2)对组织结构的影响:“权力距离”、“不确定性规避”
3、文化冲突的不良后果
个性的内涵:P25
个性就是人的一组相对稳定的特征,这些特征决定着特定的个人在各种不同情况下的行为表现。
大五模型:
外向性:个体对关系的舒适感程度
随和性:个体服从别人的倾向
责任心:对信誉的测量
情绪稳定性:个体承受压力的能力
经验的开放性:个体在新奇方面的兴趣和热衷程度
组织情境中的个性:P29 (不考名词解释)
1、控制点是指个体相信他们能够控制影响他们行为的程度
内控型: 适于复杂的环境和工作
特点:与工作满意度、离职率的关系
外控型: 适于结构分明、有严格指示的工作
特点:与工作满意度、离职率的关系
2、马基雅维里主义(高:喜欢独立行动,很合适可以变通,不受感情影响,重视后果,以退为进,较强支配欲,与人保持情感距离,更能做出存在道德疑问的行为)
1)特点:
2)他们在三个方面工作成效显著:
当他们与别人面对面直接交流时,
当情境要求的规则和限制最少时,
情绪卷入与获得成功无关时.
3)高M是否是好员工?
取决于工作中的种类和在评估绩效时是否需要从道德角度考虑,在需要讨价还价技巧(比如商业谈判)或者能产生巨大赢利(如代理销售)的工作中,高M表现出很强的能力。
3、自我监控:
含义是一个人根据外部环境因素调整自己行为的能力
特点高:对外界的暗示十分敏感,想根据具体情境调整自己的行为,隐藏真实的自我,见风使舵,善于爱组织中搞政治低:保持一贯性,在任何情况下都表达真实的立场和态度
4、冒险倾向
5、A型、B型人格
个性与民族文化
控制点
A型人格
启示:
1、每个人的个性或天赋都不一样,且持久不变。因此我们首先应该选对人;其次,我们应该通过规定结果来进行绩效管理
2、每个人的成长空间或发展方向是他最能发挥其性格特长的方面,不要试图去改变自己已经稳定的性格;
(1)在培训时,应把培训的时间和经费用在帮助员工了解和强化其天赋上,而不是花大量的时间来克服其弱点。(2)对员工的提拔和使用应该根据其天赋和性格及其价值观,来安排不同的升迁阶梯。
态度三要素:P34
认知成分:指个体对态度对象的认识和理解。是态度的基础成分。
情感成分:指个体被态度对象激起的情绪情感,如爱憎好恶等,是态度的核心成分
行为意向成分:指个体对对象的反应倾向,即采取行为的准备状态。
这三种成分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既有一致性,又有不一致性
费斯汀格的认知失调理论
1、认知失调:指任何情况的不和谐。导致认知不和谐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客观存在与主体认识不一致;二是思维逻辑不正确。
2、个体减少失调的愿望由下面三个因素决定:
造成失调的要素的重要程度
个体相信自己受到这些要素的控制程度
个体在失调状态下的受益程度
3、减轻认知失调的方法:
改变或否定某个造成失调的认知元素
降低造成失调元素的重要性程度(增加和谐因素对失谐因素的比率)
在造成失调元素之间增加新的认知元素或者找一个理由为自己辩解
改变态度的方法:信息沟通法/劝说情景模式(不考简答)
1、沟通者的特点
1)可信性。包括专长性和无私性。
2)受欢迎程度。说服者的外表和相似性
2、沟通方式和内容
1)恐惧唤起。恐惧唤起与态度改变之间的影响因素:事件的有害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处理的有效性。
2)劝说者与被劝说者态度的差异性。中等程度的差异性有助于态度的改变。3)单面性或双面性论述。
4)新颖性与重复性:
5)感情迁移。设法将被沟通者对一个态度对象的情感转移到另一个态度对象上,就引起对后者态度的改变
3、情境因素
1)强化作用:在进行劝说时,采用一些令人愉快的环境刺激作为强化物,会起到积极的影响。
2)预先警告:指在劝说之前向被沟通者透露劝说的有关内容。它会使人产生防御或抵抗心理,与意见内容是否涉及个人利益有紧密联系
3)分心:指无关的刺激干扰会使人注意力分散,影响劝说效果。但情境中有某些“噪音”适当地分散受众的注意力,不让受众集中精力去思考和组织反驳理由,劝说效果会更好。
4、被沟通者
1)对原有态度的承诺。对原有态度的忠诚度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他是否为此进行了公开的表态,即作出正式的承诺;二是他是否在该态度基础上采取了行动。
2)预防注射:预防注射是指消费者已有的信念和观点是否与相反的信念和观点作过交锋。
3)人格因素:独立性强的人、智商高的人、自信心强的人不易被改变态度。
知觉的定义:P42
知觉就是个体为了自己所在的环境赋予意义而解释感觉印象的过程,包括选择。获得和在头脑中加工组织信息。(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但它不是个别感觉信息的简单总和)
知觉的特性
选择性:知觉对象和知觉背景(鲁宾的双关图形)
整体性: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
理解性:知觉具有主观能动性
恒常性:人们在剌激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仍然把事物知觉成稳定不变的现象。包括大小知觉恒常性、明度和颜色恒常性、形状恒常性。
影响知觉的各种因素:
1、客观因素
1)知觉对象的背景差异
2)情境
3)知觉对象的组合。知觉对象的组合服从下列原则:接近性原则;相似性原则;闭锁性原则;连续性原则
2、主观因素
1)未满足的需要和动机。
2)兴趣。
3)情绪状态。指在知觉事物时,个人的主观态度和精神状态。
4)个性特征。
5)经验知识。
社会知觉中的偏见——判断他人的捷径:
1、知觉防御:人们在一刹那间感知到的是那些自认为有价值的对象,而对恐惧性的对象则睹多半视而不见。
1)积极作用保护个人免收威胁 2)消极作用使人无法看清事物本来面目,使人产生知觉盲点
2、刻板印象:人们对社会上某一类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的看法。
定型作用有利有弊
3、投射效应就是人们把自己的特征视为他人特征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