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采集与建库一体化应用

合集下载

大比例尺全数字地形测图在城市测量中的应用

大比例尺全数字地形测图在城市测量中的应用

大比例尺全数字地形测图在城市测量中的应用作者:韩艳荣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年第09期摘要:全数字地形测图是在现代机助制图技术支持下发展起来的高新测图技术。

随着GPS、GIS等相关技术的发展,全数字地形测图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应用。

为满足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需要,某市市规划局决定采用高新技术建立与国家平面及高程系统统一的高精度基础控制网及全数字化1:1000地形图图库,从1997年8月至1999年7月整个工程已全部完成,经某市市规划院的应用实践证明,全数字内外业一体化地形测图,速度快,精度高,为某市市的经济建设、城市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信息,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大比例尺;全数字;地形测图;城市测量1 全数字地形测图的基本原理地形测量包括控制测量和地物、地貌测量两大内容。

传统的平板仪测图和经纬仪(或测距经纬仪)测图通称白纸测图,它主要采用解析法和极坐标法,其成果为模拟式的图解图。

由于其成图周期长、精度低、劳动强度大等局限逐渐被淘汰。

而全数字地形测图顺应现代测绘技术新潮流,利用先进的测量仪器(如GPS接收机、电子全站仪等)和自动化成图软件,采用各种灵活的定位方法进行的以数字信息表示地图信息的测图工作,它的成果为模型式的数字图。

具体讲就是,以传统的白纸测图原理为基础,采用数据库技术和图形及数字处理方法,实现地图信息的获取、变换、传输、识别、存贮、处理、显示、编辑修改和计算机绘图。

与传统白纸测图相比,全数字地形测图不仅仅是方法的改进,而是技术本质的飞跃。

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打破了内外业的界线,从首级控制到最终成图,实行一体化作业,并且大大减轻了室外作业的强度,缩短了成图周期。

打破了分级布网、逐级控制的原则。

一个测区可一次性整体布网、整体平差,控制网可以是任意混合,所需控制点数目比传统白纸测图大大减少,图根控制的加密可与碎部测量同时进行。

碎部点的记录要求具有特定的格式,这种格式能被数字测图软件所识别,能和数据库的建立统一起来;碎部点测量时可较多地应用自由设站的方法建立测站点,确定碎部点坐标的方法除极坐标方法外,还可灵活采用方向交会法、距离交会法、直角偏距法、导线法、对称点法等诸多方法,根据测区情况,可采用无码作业和编码作业。

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采集与建库一体化应用

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采集与建库一体化应用

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采集与建库一体化应用本文主要就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采集与建库一体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一体化应用的可行性做了一些分析和探讨。

标签: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一体化数字测图是对利用各种手段采集到的地面数据进行计算机处理,而自动生成以数字形式储存在计算机存储介质上的地形图的方法。

目前基于计算机技术、信息和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集数字地形图数据采集、建库、成图的一体化应用越来越普及,进一步提高了大比例尺地图测绘的精度和效率。

1目前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采集建库的方法应用现阶段根据采集数据的手段不同,有地面数字测图、地形图数字化等方法。

1.1地面数字测图在实际工作中,大比例尺数字化测图主要指野外实地测量即地面数字测图,也称野外数字化测图。

GPS RTK测量GPS定位方法灵活方便、精度高,目前应用非常广泛。

GPS实时动态定位技术(RTK),在RTK作业模式下,测程可达到10km--30km。

通过数据链将基准站的观测值及站点坐标信息一起发给流动站的GPS接收机。

此时流动站的GPS不仅接收来自基准站的数据,还要同时接收卫星发射的数据,这些数据组成相位差分观测值,经处理随时得到厘米级的定位结果。

若现场连接电子平板测图系统就可实时成图,及时解决测图中的问题,可实现一步测图,这极大的提高开阔地区野外测图的准确性和劳动效率。

另外,采用自动跟踪式全站仪能自动跟踪照准立在测点上的棱镜,通过无线数字通信将测量数据自动传输给棱镜站的电子平板记录成图。

例如采用TCA全站仪+RCS1000遥控器的测量模式,可实现测站无人值守的遥控测量。

可以在棱镜站遥控开机测量,全站仪自动跟踪、自动照准、自动记录。

TCA遥控测量系统与电子平板连接可实现自动跟踪模式的电子平板数字测图。

人们在数字化测图的生产的实践中不断地改进测量方法和作业手段,研制开发出不少受用户欢迎的数字化测图系统。

主要有:“南方CASS内外业一体化成图系统”、“武汉瑞得RDMS数字测图系统”、“清华三维EPSW电子平板测图系统”等。

数字化测图在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中的应用

数字化测图在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中的应用

数字化测图在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1-07-13T11:04:33.963Z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1年5期作者:贾明明[导读] 现代测绘工程中,数字化测图技术在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中应用广泛贾明明北京华松精益测绘有限公司北京市 101104摘要:现代测绘工程中,数字化测图技术在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中应用广泛,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平板白纸测图方式,通过数字表达图形内容,将计算机硬盘作为存储介质,提供数字显示、检索与分析的多元化使用功能,这对我国测绘事业的数字化、自动化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因此,为充分发挥技术优势,本文对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中的关键数字化测图技术进行探讨,阐述数字化测图技术的具体应用,为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数字化测图;大比例尺地形图;应用一、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中的数字化测图技术1、全站仪测图技术全站仪测图是早期测绘工程应用常见的一项数字化测图技术,全站仪数字化测图过程由建立平面控制坐标系、外业数据采集、内业数据加密三项环节组成。

其中,在建立平面控制坐标系环节,结合测区情况与原始资料分析结果来选择坐标系,如构建大地坐标系,在坐标系内导入GPS点,或构建平面直角坐标系。

在外业环节,由测量人员手动操作全站仪设备在测区内采集测量数据,将观测数据导入电子手簿,采取人工绘图方式来绘制地形草图,在草图内添加测点点号等基础信息。

最后,进入内业加密环节,工作人员在计算机图形软件中导入地形草图以及外业采集数据,处理特征点密度以及分布,开展人机交互编辑修改操作,从而绘制数字地形图。

与其他数字化测图技术相比,全站仪测图法的应用范围有效,受到测区通视条件、反射条件、人为等因素影响,测绘效率与测量精度较差,且实际工作量较大,目前多用于测区面积较小的测绘工程中,完成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任务。

此外,全站仪测图技术由棱镜测量与无棱镜测量两项方法组成,不同测量方法的应用场景存在差异性。

其中,棱镜测量法多用于测量地物高度,如在测区内远离建筑物与目标物的位置架设全站仪,通过测量地物底部以及顶部竖直角与水平间距来判断地物高度,或是基于直角三角形原理,通过测量地物顶部/底部斜距来获取地物高度。

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测绘特点和应用

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测绘特点和应用
A1 :表示记录类别, A2 :表示点号, A3 :表示连接点号, A4 :表示线型, A5 :表示符号码, A6、A7 :表示坐标 A8 :表示高程。
三、地形图要素分类和代码
按国家标准,1∶500 — 1∶2000 比 例尺地形图要素分为 9 类:
控制点、
居民地和垣栅、
工矿建筑物及设
交通及附属设施、
管线及附属设施、 水系及附属设施、
境界、
地貌和土质、
植被。
地形图要素分类代码由 4 位数字组成, 左边一位是大类,后面依次细分为小类、一 级和二级,均用 1 - 9 表示。
例:一般房屋代码为 2110, 简单房屋代码为 2120, 围墙代码为 2430 等。
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分类代码
图廓包括内、外图廓线、格网线、接图 表和图廓注记,其中图形部分由程序在绘制 时生成,图廓注记有些从文件调出自动绘制 注记,有些由键盘输入,按规定位置绘制。
高程点注记
一般注记
图廓示意图
六、绘制地形图
地形图在完成编辑后, 可以数字形式储存,或 者由计算机控制绘图机 绘制地形图。
绘图机分为矢量绘 图仪和点阵绘图仪。矢 量绘图仪绘图的基本元 素是直线段,逐个绘制 图形。点阵绘图仪将全 部图形转为点阵图像, 绘图的基本元素是点, 绘图时逐行绘出。
一、数据的图幅分幅
一个碎部记录文件涉及几幅图 一幅图由多个记录文件
二、图形文件生成 — 图形文件形式 图形文件由图块索引文件、图块点链
文件和坐标文件组成。
图块索引文件包括:符号码、线码、 点数、在点链文件中图块的起点地址。
图块点链文件包括:图块点在坐标文 件中的序号。
坐标文件包括:点号、坐标、高程。

利用1:2000数字地形图编制1:10000建库数据的实践与探索

利用1:2000数字地形图编制1:10000建库数据的实践与探索

Ab ta t W e h v i ey lr e s a ed g t l i eGr p i a y ct sp e e ty I i r h o s u y h w sr c : a e t m l a g — c l i ia n a h ci m n i e r s n l . t swo t y t t d o L n i
向红梅
( 沙 市勘 测设 计研 究 院 , 南 长 沙 4 0 0 ) 长 湖 10 7

要: 目前 , 国很多城市拥有适时更新 的大 比例尺数 字地形 图 , 我 如何 利用 已有资源快 捷地 编制 中小 比例尺 的建
库数据 , 值得研究 和探 讨。文中给出在 Mi o tt n中利用 1: 0 c Sai r o 20 0数字地形图编制 1: 00 0建库数据的方法与 1 0 技术 。使用数字高程模型编制等高线并结合地形和高程模型进行等高线 的编辑 、 裁剪 , 采取从数字 地形图上直 接拾 取和外业调查相结合 的方式获取地形要素 的属性值 , 有效解决编制地理信息系统建库数据的实际问题 。
序 号 属 性 项 名 称 数据 0 20 0数 字 地 形 图 的 等 高距 为 1 0或 . 2 0m, 1 0 . 1: 00 0数 字地 形 图 的等 高距 为 2 5m 和 .
小 数 点 位 数 备 注
50I, 已有 的等 高 线 上进 行 内插 非 常麻 烦 , . 在 n 而利
关键词 : 数字地形图 ; 建库数据 ; 数据组织 ; 要素综合 ; 属性获取
中 图分 类 号 :2 1 P 3 文献标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67 4 (0 1 0—0 50 10 —9 9 2 1 )604 —3

[比例尺,工程测量,地形图]浅谈大比例尺地形图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比例尺,工程测量,地形图]浅谈大比例尺地形图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浅谈大比例尺地形图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土地资源的不断开发,随着土地测量进程的不断进步,工程测量地区的不断扩大,常常需要在地区比较偏僻地形又较小的地方进行测量,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应用也越来越多,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来进行地形分析,并将地形进行合理的放大和伸缩,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工程测量的效率。

本文主要对大比例尺地形图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展开了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工程测量;大比例地形图;应用;分析引言在工程测量及土木规划设计和施工中,常使用大比例尺地形图作为研究其可行性的依据。

通过大比例地形图将自然地理等工程施工的影响通过一个清晰明了的方式进行体现,在设计阶段和实际施工中充分利用地形条件,通过大比例尺地形图对范围较小地区进行测量和检测可以使方案更加优化,同时能够有效的避免因地形因素而导致的实际施工中的误差等,既能有效的提高工程测量速度,同时也能大幅减小工程测量开支。

以下就是笔者将自己对大比例尺地形图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做一个简要的探讨和研究。

一、我国目前大比例尺地形图测量的发展态势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在测绘行业中科学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多,这给测绘行业指明了发展方向,并使测绘行业有了新的发展目标。

随着科学技术在测绘行业中的应用,测绘行业所用的测量仪器的更新速度也越来越快,提升了测绘行业的测绘质量和测绘速度。

但是工程测量中的难题不能仅仅依靠测量仪器来解决,绘制大比例尺地形图弥补了原有地形图绘制面积较小的地形图方面的缺陷,提高了小面积地形的测量和检测效率和质量,极大地节省了我国的人力和财力,将测绘工作的效率和时效性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二、大比例尺地形图测量的流程在应用大比例尺地形图进行测量的过程主要分为选点、埋石、GPS监测、水准联测等步骤。

可能影响测试精准度的因素主要有测试区周围实数目角度。

在实际工程测量中主要是应用不动态测量方式来对建筑工程地形进行测量和控制,这其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是GPS+RTK,主要流程是先使用GPS将需要测量的地方进行卫星定位,然后通过RTK来进行碎步测量,主要方式是由测量工作人员背着测量仪器在标记的碎点上做一个短暂停顿,在其移动的同时进行测量特殊编码的输入,最后将其进行定位,这样就可以准确的绘制出一张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使用的大比例尺地形图了。

大比例尺基础地形数据的建库与应用

大比例尺基础地形数据的建库与应用
10 7
测绘第 3 5卷第 4期 2 1 年 8 02 月
大 比例 尺基础地形数据 的建库与应用
叶海波 吴遇 文 李会 梅
( 成都 市龙泉驿 区规划信 息技术研 究院,四川 成都 6 ) 1 1 0 0O
[ 摘要]大 比例尺基础地 形数据 库的建设,是数字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的重 点之一 。本文结合龙泉驿区信息化建
2 数 据 库 建 设 的流 程
进 行 基础 地 形 数据 建 库 ,首先 要 对 本地 的地 形
数 据 做 分析 。很 多地 方 的 大 比例 尺地 形 数据 构 成 , 现 势性 不 强 。电子地 形数据 由原先平 板 测量 矢量化 、 数 字 测 图等 构成 ,甚 至包 含 了 1 9 地 形 图图式 和 95 20 0 7地形 图 图式并存 的情 况 。 随着 近几 年 来城市 发 展迅 速 ,城 市建 设 频 繁 ,各 城市 测 量 单位 拥 有 的地 形 图数据 往往 不 是最新 的。在 进行 数字 城市 建设 中 , 实施 地 形 图普 测 是 十 分常 见 的 。建 库 人 员需 要根 据
数 据 构 成情 况 做 分 析 ,根 据 国家 标 准 、地 方 标准 、
应 用 需要 ,因 此在 各 城 市地 理信 息系 统 数据 库 建 设
中,需要根据 国家标准和 已有 的地方行业 标准 ,结合
地 方数据特 点和应 用需求 ,重新制 定地理信 息系统 建
设需要 的数据标准 规范 。本项 目中大 比例 尺基础 地 形 数据标准 的制定 ,由于成 都市大 比例尺基 础地 形数据 标准暂 未制定施行 ,仅参 照 了基 础地理信 息相关 国家

新 进 行 绘 制 , 如桥 梁 、建筑 物 中的 通道 以及 输 电通 信 线 路等 的骨架 线等 。

大比例尺数字测图及其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大比例尺数字测图及其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同济大学出版社 制作 覃辉
2) 白纸测图方法是将控制点和碎部点坐标手工展绘在聚脂薄膜上,受人眼最小分 辨距离为图上0.1mm的限制,存在展点误差。数字测图方法是采用计算机自动展点, 没有展点误差。
3) 白纸测图方法先完成图根加密,按坐标将控制点展绘在聚脂薄膜上,然后进行 地形测图。数字测图方法可以使图根点加密和地形测图同时进行,
的右边注记点号,以方便用户结合野外绘制的草图绘制地物。
同济大学出版社 制作 覃辉
该命令位于下拉菜单“绘图处理\展野外测点点号”,其创建的点位和点号对象位 于“ZDH”(意为展点号)图层,其中点位对象是AutoCAD的“Point”对象,用户可以 执行AutoCAD的Ddptype命令修改点样式。
存或PC卡,可直接记录观测数据。 (3) 野外采集数据传输到计算机文件保存 使用与全站仪型号匹配的通讯电缆连接全站仪与计算机的COM口, 设置好全站仪的通讯参数后,执行下拉菜单“数据/读取全站仪数据”命令, 弹出如图11-3所示的“全站仪内存数据转换”对话框。对话框操作如下:
同济大学出版社 制作 覃辉
同济大学出版社 制作 覃辉
(2) 地面数字测图 在没有合适的大比例尺地图的地区,当设备条件许可时,可以直接采用地面数字测
图方法,该方法也称为内外业一体化数字测图方法。 内外业一体化数字测图方法需要的生产设备为全站仪(或测距经纬仪)、电子手簿(或
掌上电脑和笔记本电脑)、计算机和数字化测图软件。 根据所使用设备的不同,内外业一体化数字测图方法有两种实现形式。 1) 草图法: 在野外利用全站仪或电子手簿采集并记录外业数据或坐标,
数字化使用的工作底图必须是聚脂薄膜原图, 将工作底图固定在数字化仪操作平板上, 数据采集的方式是操作员应用数字化仪的定位标在工作底图上逐点采集地图上地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采集与建库一体化应用
本文主要就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采集与建库一体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一体化应用的可行性做了一些分析和探讨。

标签: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一体化
数字测图是对利用各种手段采集到的地面数据进行计算机处理,而自动生成以数字形式储存在计算机存储介质上的地形图的方法。

目前基于计算机技术、信息和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集数字地形图数据采集、建库、成图的一体化应用越来越普及,进一步提高了大比例尺地图测绘的精度和效率。

1目前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采集建库的方法应用
现阶段根据采集数据的手段不同,有地面数字测图、地形图数字化等方法。

1.1地面数字测图
在实际工作中,大比例尺数字化测图主要指野外实地测量即地面数字测图,也称野外数字化测图。

GPS RTK测量GPS定位方法灵活方便、精度高,目前应用非常广泛。

GPS实时动态定位技术(RTK),在RTK作业模式下,测程可达到10km--30km。

通过数据链将基准站的观测值及站点坐标信息一起发给流动站的GPS接收机。

此时流动站的GPS不仅接收来自基准站的数据,还要同时接收卫星发射的数据,这些数据组成相位差分观测值,经处理随时得到厘米级的定位结果。

若现场连接电子平板测图系统就可实时成图,及时解决测图中的问题,可实现一步测图,这极大的提高开阔地区野外测图的准确性和劳动效率。

另外,采用自动跟踪式全站仪能自动跟踪照准立在测点上的棱镜,通过无线数字通信将测量数据自动传输给棱镜站的电子平板记录成图。

例如采用TCA全站仪+RCS1000遥控器的测量模式,可实现测站无人值守的遥控测量。

可以在棱镜站遥控开机测量,全站仪自动跟踪、自动照准、自动记录。

TCA遥控测量系统与电子平板连接可实现自动跟踪模式的电子平板数字测图。

人们在数字化测图的生产的实践中不断地改进测量方法和作业手段,研制开发出不少受用户欢迎的数字化测图系统。

主要有:“南方CASS内外业一体化成图系统”、“武汉瑞得RDMS数字测图系统”、“清华三维EPSW电子平板测图系统”等。

目前这些数字化测图技术的应用都为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的采集与建库一体化提供了基本条件。

电子平板测图软件既有与全站仪通信和数据记录的功能,又在测量方法、解算建模、现场实时成图和图形编辑、修正等方面超越了传统平板测图的功能,从硬件意义上讲,完全替代了图板、图纸等绘图工具。

便携式计算机高分辨率的显示屏作画面,显示屏上所显即所测。

数字测图真正实现了内外业一体化,测量出现的错误现场可以及时地纠正。

从而使数字测图的质量与效率全面超过了白纸测图。

1.2地形图数字化
将现有地形图数字化,实现图—数转换并存入计算机,由计算机综合处理,形成数字地形图。

主要方法是电脑编辑地图。

如CASS 8.0软件编辑完成的地形、地籍图都是扩展名为“*.dwg”的AutoCAD格式CASS的图形文件。

AutoCAD在国内用户众多,*.dwg格式的数字地形图成果,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规划设计和图库管理,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测量数据录入计算机后,即要运用CASS 8.0的各种图形编辑方法,将离散的定位点编辑成数字形式的地形图。

地形图编辑大体上有两种方法,人机交互编辑成图和计算机自动成图。

工程实践中,无论是野外采集数据还是内业编辑成图,总是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以追求更高的工作效率。

作为数字地形图编辑成图工作的第一步,首先要将观测数据输入计算机CASS8.0为几乎所有内存全站仪及PC-E500、HP2110、MG(测图精灵)等电子手簿预设了通讯接口,能使各种型号的全站仪及电子手簿中的观测数据,以统一的坐标数据文件格式传送到计算机,供CASS 8.0打开、展绘及编辑成图。

数字化地形图CAD数据并不具备拓扑关系,不能满足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的要求,为满足多行业对数据内容、精度的普遍需求,需要对电子地图数据进行入库数据的预处理,然后建立通过地形要素的选取、分层和编码设定,将数据转入到GIS应用系统中。

2制图与建库一体化主要问题分析
地形图数据采集和建库一体化应用的关键在于解决地图制图与地图建库之间的衔接,实现地图制图与建库一体化生产。

大比例尺地图制图与建库,由于生产工序不同,目前多数情况是分属于不同的系统进行生产,不利于数据的更新和维护,也不得降低地图生产成本和提高地图生产效率。

从目前地形图采集和建库的实际来看,主要存在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大比例尺地图建库技术还不成熟,测绘单位及地图行业多是根据经验进行大比例尺地图的建库工作,从数据采集和建库的一体化应用上还缺乏一个相对完善和统一的通用标准。

二是目前使用的制图和建库软件还存在一定的功能缺陷,且分属于两个独立的软件系统。

一种是采用CAD软件设计制图,另一种是采用GIS地理信息系统软件。

两种软件本质上都不是为专为空间数据设计。

从应用上看两种软件尚不具备地图数据采集与建库的一体化应用。

三是地形图数据的采集与地图建库相脱节,从地形图数据的采集到制图成库的整个生产工序尚不能形成连续和自动化的流程体系。

四是大比例尺地图建库数据还原显示与输出还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大比例尺地图要素多,关系复杂,通过计算机手段将所有要素直接符号化的难度还较高。

3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采集建库一体化应用研究
以GPS RTK模式为例,地形图要素分为测量控制点、居民地和垣栅、工矿建(构)筑物及其它设施、交通及附属设施、管线及附属设施、水系及附属设施、境界、地貌和土质、植被9个大类。

图形信息码用四位数字码组成,分别代表大类码、小类码、一级码、二级码。

计算机地形图编辑是操作测图软件来完成的。

大比例尺地面数字测图软件具有碎部数据的预处理、地形图的编辑、地形图输出等功能。

地形图数据库是某一区域地形图数据的集合,包括地形要素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

其作用在于以精确的坐标来描述空间数据,用属性数据定位于空间数据。

这间数据主要是地理物体的位置、形态、大小和分布特征诸方面信息。

可分为点数据、线数据、面数据和混合性数据四种类型。

非空间数据主要包括专题属性数据和质量描述数据等。

它表示地理实体的本质特性,是地理实体相互区别的质量准绳,如土地利用、土壤类别等专题数据和地物要素分类信息等。

时间因素为地理信息增加了动态性质。

这种动态变化特征,一方面要求信息及时获取并定期更新,另一方面要重视自然历史过程的积累和对未来的预测和预报。

在地形图数据库中,地形图数据采取分层存储。

按地形要素的内容可分为:控制点层、房屋建筑层、管线层、道路层、水系层、植被层、地貌层、注记层等。

传统的大比例尺地图要素类型分为:点、线、面、注记。

为了满足GIS系统数据入库和地图制图的需要,实现制图与建库一体化,需要引入“复合要素”和“辅助制图要素”的两个概念。

将大比例尺地图要素类型分为:点、线、面、注记、复合要素。

复合要素由点要素、线要素、面要素及辅助制图要素组合而成。

“辅助制图要素”是为了保证地图符号化表示时的正确性而增加的辅助点、线、面,主要满足地图建库数据符号化以及地图的出图、出版印刷的需要。

为了满足地图输出的需要,要处理好点状符号与线状符号的压盖问题,文字注记与线状符号的压盖问题。

针对文字注记压盖问题,可以通过文字掩盖来实现。

而点状符号的压盖问题,也可以通过掩盖来实现。

但是由于符号的形状和大小不等,就会出现符号压盖要素太多,影响图面美观;同时在编辑图面移动点状符号时,就会造成掩盖和符号不能同时编辑移动或者要移动两次,给编辑增加工作量。

为了更好地处理点状符号的压盖问题,提出在制作符号的同时,就把掩盖同符号制作成为一个整体,这样在编辑符号时,就避免了压盖。

地图的要素从其图形表现看是有一定层次关系的。

有些地图要素,其它任何要素同它的图形冲突都不能影响其图形的完整性,这种地图要素的图形可以看成第一层,例如控制点、不依比例尺点状符号等点状地图要素;依次类推,线状地图要素放在第二层;面状地图要素放在第三层。

同时线状地图要素从空间位置关系上,也有上下之分,要保证高一级要素压盖低一级要素,例如桥梁在河流上面。

参考文献
[1]胡东平,卢汉明.数字地图建库与出版数据一体化技术的研究[J].测绘技术装备,2012,(3):7-8.DOI:10.3969/j.issn.1674-4950.2012.03.0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