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初中化学说课一等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找准了目标,沿着最初的设想和思路,本节课作了如下设计
四、设计流程
情境引入
提出问题
剖析原理
设计实验
分组探究
论证猜想
交流评价
发现问题
反思改进
横向拓展
对比领悟
纵向延伸
好!具体看:
首先以(奇怪的现象)瓶吞鸡蛋导入,来看一下本人在课堂上的演示!利用这一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情境,首先让学生肯定一个事实:空气中是含有氧气的,并且对测定氧气的原理有了一定的暗示效果:学生很容易联想到,哦!可以用物质燃烧来消耗氧气,同时又提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发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可谓一举三得。
通过想一想、动一动,让学生知晓要测定氧气的含量,不可能取出氧气,只可以消耗,可以通过物质燃烧的办法来消耗氧气,再配以水倒吸直观地看出消耗掉的氧气的体积。
再通过比一比、选一选由学生寻找出最佳药品及选择最佳药品的依据。如此一来,学生对本实验基本上就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紧接着由小组讨论得出实验步骤,再由学生自主实验,并汇报结果,研讨误差。交流过之后再回头重新审视实验步骤中的重点字词,从而领悟到细节决定成败。这两个环节的设计,其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学会思考、学会评价。
学生在研讨实验误差时,会发现影响因素非常多,自然会想到要对本实验作一些改进,但考虑到学生的学情,短短的时间内想要一下子由学生自主设计改进实验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此,课堂上采用由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共同设计出一套改进装置。用具支试管代替集气瓶,可以减少药品的用量;用白磷代替红磷,可以实现在密闭容器中直接燃烧物质,避免气密性因素的影响,并降低污染;用量筒代替烧杯,不再需要观察进入容器内水的体积,而只要从量筒中液面的下降直接读出结果,使实验结果一目了然。激发兴趣的同时,提高了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视频)让我们来看看这个改进实验的效果。从47ml下降至38ml,这减少的9ml即为氧气的体积,最终测定结果接近五分之一。
此改进与课本实验的相似度较高,既克服了诸多因素的影响,又避免了课本实验预先分5等份的那种暗示式的验证性实验的缺点,探究意味更浓,对学生有较高的启发性。
经过了动手操作和动脑改进之后,再引导学生穿越时空感知经典,从而明白拉瓦锡的实验无论是药品的选择还是装置的设计都近乎完美,堪称当年科学实验的典范。再通过感受现代“数字化”先进的测定仪器,将课堂朝着横向、纵向不断延伸,开放了学生的思维,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将课堂升华到了一种更高的层次。课后则感悟创新作为作业,以创新实验设计大赛的形式,为学生创造更大的挑战自我的舞台。
本节课是一节典型的实验探究课,全课的设计亮点就来源于对教材实验的横向和纵向的深度挖掘。
重点关注了实验探究课的三大要素:
1、重点关注细节的实验视角:通过误差研讨避免学生只注重现象和结论,而不注意实验过程和细节的反思。
2、重点关注定量研究的实验素养:巧用量筒中液面的变化来取代进入瓶内水的体积的观察,化繁为简、避重就轻。
3、重点关注系统化的实验思维:以分组实验为核心,改进实验为铺垫,让学生对比课堂探究实验与拉瓦锡经典实验的异同、与现代数字化手段的差异,从中感知经典、感受现代、最终达到感悟创新的境界。
大道至简,智者无华!
本堂课中没有新奇的装置设计,只有实用的经典重现;没有花哨的趣味展现,只有朴实的原理探微;没有虚有其表的探究过场,只有纵览全局的学科思维。(总结)我们都很清楚,马拉多纳与李承鹏、黄健翔的区别在哪里?教师其实是类似马拉多纳这样的运动家,是“行动中的研究者”,而不只是一个知识的传递者。
最后我想用一句话结束我的说课:教师是脑力劳动者,而非口力劳动者。与各位共勉!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