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琥珀优秀教学设计1

合集下载

5《琥珀》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5《琥珀》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5《琥珀》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琥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琥珀的细致观察和生动描绘。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对自然事物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琥珀的描绘。

难点: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语言表达技巧。

三、教学准备课文录音、琥珀实物或高清图片、学生事先准备的关于琥珀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实录(一)复习导入(展示琥珀图片)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琥珀》这篇课文,了解了琥珀的形成过程和科学价值。

今天,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这篇课文,感受作者对琥珀的细致观察和生动描绘。

请大家回顾一下课文内容,说说你对琥珀有哪些新的认识。

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并分享新的认识)(二)深入品读,感受语言美聚焦描写,品味语言教师:课文中有很多生动形象的描写,请大家找出来并说说你的感受。

学生1:我找到“它可以清晰地显现出好几百万年前的昆虫世界的参差形态,而且可以证明地质时代的变迁"这句话,作者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说明了琥珀的科学价值。

教师:很好,这句话确实简洁明了地说明了琥珀的科学价值。

请大家继续分享。

(学生继续分享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谈谈感受)朗读指导,体会情感教师:作者对琥珀的描绘如此生动,我们应该如何通过朗读来表现出这种美呢?请大家听录音,注意录音中的语速、语调和停顿。

(播放课文录音)学生:(模仿录音进行朗读练习)教师:请大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朗读课文,表现出你对琥珀的喜爱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积累语言,提升表达教师:课文中有很多优美的词汇和句式,请大家把它们摘抄下来,并尝试用这些词汇和句式造句或写一段话。

(学生摘抄词汇和句式,并尝试运用)学生2:我摘抄了“晶莹剔透”这个词语,并造了一个句子:“这块琥珀晶莹剔透,像一颗小小的宝石。

”(三)拓展延伸,激发创造教师:同学们,如果你有一块属于自己的琥珀,你会如何描绘它呢?请大家发挥想象,写一段关于你心中琥珀的描绘。

5《琥珀》第一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5《琥珀》第一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5《琥珀》第一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琥珀》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及其科学价值。

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说明事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难点:学习作者如何通过具体事例生动形象地说明琥珀的科学价值。

三、教学准备课文录音、琥珀图片资料、相关科学视频片段等。

四、教学过程实录(一)导入新课1.图片导入教师:(展示琥珀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学生:琥珀!教师:对,这就是美丽的琥珀。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关于琥珀的故事。

请大家齐读课题。

学生:(齐读)《琥珀》。

2.提出问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生说)(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提2——3个问题,写在课文旁相应的位置。

(自由朗读课文)2.读准字音(1)翘舌音:松脂拂拭渗出挣扎黏稠重点关注多音字“扎"(2)后鼻音:澎湃前俯后仰(3)轻声:约莫晌午(三)细读课文,解决问题了解琥珀的形成教师:请大家默读课文的前半部分,找出描述琥珀形成的句子或段落,并说说你的理解。

学生2:(默读后发言)我找到了“很久很久以前,一个炎热的夏天,太阳火辣辣地照着大地,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这些句子描述了琥珀形成的环境。

教师:很好,这些句子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生动的场景。

那么,在这样的环境中,琥珀是如何形成的呢?学生3:松树滴下的松脂包住了两只小虫,经过很长时间,松脂球变成了化石,这就是琥珀。

教师:非常准确。

请大家想象一下这个过程,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感受琥珀的科学价值教师:课文后半部分提到了琥珀的科学价值,请大家找出来并谈谈你的感受。

学生4:琥珀里的两只小虫,为我们提供了远古时代的信息。

这说明琥珀对于科学研究有着重要的价值。

教师:是的,琥珀不仅美丽,还是科学研究的宝贵资料。

请大家观看一段视频,更直观地了解琥珀的科学价值。

5《琥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2

5《琥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2

5《琥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琥珀》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琥珀》是一篇有关人生哲理的散文,作者通过一块包裹着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的奇异的琥珀,表明了人在生活中要仔细留心,仔细观察,用心思考,才能去正确认识和了解事物,以及人生所必须要珍惜时间的道理。

全文以活泼的笔触,深入浅出地讲道理,给人以亲切、富有感染力的感受。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

2. 学习本文“总—分—总"的结构形式;理解琥珀的形象展开合理想象的写法。

3. 深刻理解课文中流露的对大自然的赞美以及对生命的珍惜之情。

4.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琥珀的形成过程及特点。

2. 教学难点:形象展开合理想象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有关琥珀形成过程的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 教师提问:你们见过真的琥珀吗?你知道它的形成过程吗?2. 学生自由发言,介绍自己了解的有关琥珀的知识。

3. 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所讲得琥珀的形成和发现都是科学家根据发现的琥珀来推测出的,这节课我们就要来学习科学家的这个推测(《琥珀》)。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3. 教师检查学生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课件出示生字词)(三)再读课文,品读感悟1. 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是分几个部分来写的?每个部分写了什么内容?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归纳:一部分(1):写了这块琥珀的样子和“我”的发现;二部分(2-11):写了这块奇异的琥珀的形成过程;三部分(12-19):写了这块奇异的琥珀的发现过程。

2. 学生再读课文,尝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小组讨论解决)3. 教师提问:关于琥珀的形成过程科学家们提出了几种假说?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两种:(1)夏天,松树分泌松脂将苍蝇和蜘蛛一齐包裹在里边了。

《琥珀》教学设计(优秀3篇)

《琥珀》教学设计(优秀3篇)

《琥珀》教学设计(优秀3篇)篇一:《琥珀》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能独立认识本课生字,通过多种方法,理解并积累“琥珀、飒飒地、翻腾怒吼、拂拭、粘稠”等词语。

2、熟读并背诵课文的最后一节,能够根据提示,简要复述琥珀的形成过程和条件。

3、在品词读句中体味琥珀的“奇异”,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热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熟读并背诵课文的最后一节,能够根据提示,简要复述琥珀的形成过程和条件。

在品词读句中体味琥珀的“奇异”,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热情。

教学准备老师:相应的课件。

学生:通读课文标小节号,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对不解词语查字典。

思考: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什么是琥珀。

教学设计一、预习反馈,学习最后一节,了解琥珀的外形:1、读词语,读准字音:约摸飒飒澎湃粘稠掸掸翅膀拂拭渗出前俯后仰埋没2、出示:琥珀(图片)板书:琥珀回家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谁能联系课文内容来说说,琥珀是什么?教师总结:课文告诉我们琥珀是松脂球经过上万年后形成的化石。

强调:化石板书:松脂化石上万年3、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将给我们介绍一块奇异的琥珀。

板书奇异的(补全课题)读题4、这究竟是一块怎样的琥珀,它又奇异在哪里呢?让我们看看课文是怎么对它进行近距离描写的。

出示: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面,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趴着。

我们可以看见他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还可以想像它们当时在粘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早已有那样的苍蝇和蜘蛛了。

指名读,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粘稠”通过这段描写,我们看见了什么?想象出了什么?可以推测出什么?并且可以知道什么?板书:看见想象推测知道看见:(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面,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趴着。

我们可以看见他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

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师总结:作者的描写由远及近,观察得可真仔细呀。

想象:(它们当时在粘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

《琥珀》教学设计(5篇)

《琥珀》教学设计(5篇)

《琥珀》教学设计(5篇)《琥珀》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12个生字,正确读写“琥珀、飒飒”等词语。

2、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

3.了解科学家如何进行合理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4.继续学习按一定顺序书写的表达方式。

过程和方法:抓住关键词,阅读感受,展开合理想象,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爱好。

二、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启发学生发展合理的想象力,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学习按一定顺序书写的表达。

教学难点:抓住关键词阅读感受,展开合理想象,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对象分析本课所授对象是五年级学生,学生的年龄大多为10—13岁,此年龄段的学生天真活泼,好奇心强,有极强的模仿能力和求知欲望。

教师应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使其在教师营造的浓厚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的学习。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新课程强调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因此,选择有利于改变单一、枯燥、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去思考、去质疑、去辨析、去释疑的教学方法,成为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实践的重要方面。

要想充分发挥每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效能,达到优化教学过程的目的,必须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

五、教学媒体和资源应用设计: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特点组合教学,扬长避短,互为补充。

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讲解、板书和直观教具的运用是不可缺少的,现代教育媒体与之结合才能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例如电视录像在表现活动的画面有独特的优势,但它呈显时间太短,学生的认知过程难以展开,但如果将它与投影教学或挂图教学相结合,则既能表现活动的画面,又能表现静止放大的图像,教学效果必然会更好。

教师要不断增强意识,努力深入研究媒体的不同功能和特点,不断提高使用现代教育媒体的能力,这样才能发挥媒体优势,有效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5《琥珀》教学设计1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5《琥珀》教学设计1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5《琥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琥珀》的基本情节和主题;–掌握《琥珀》中生词和短语的意思;–能够通过阅读理解《琥珀》的故事情节。

2.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珍爱和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琥珀》的基本情节,并能够表述故事中的主要事件;•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琥珀》中所表达的主题和思想。

三、教学准备1.教材:《琥珀》一文;2.教具:课件、黑板、音响设备;3.学生准备:熟读课文《琥珀》,准备课堂讨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琥珀》的背景,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有关琥珀的知识。

2. 学习课文(20分钟)•听录音,带读课文《琥珀》,学生跟读;•教师解释生词和短语,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琥珀》中的主题和中心思想;•每组展示讨论成果,进行课堂分享。

4. 情感教育(10分钟)•继续讨论《琥珀》中蕴含的意义,引导学生思考保护自然的重要性,并展开讨论。

5.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强调学习重点和要点。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琥珀》中的主题,同时培养了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实际生活情境,进一步拓展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六、作业•完成课后习题,复述《琥珀》的故事情节;•撰写一篇关于《琥珀》的读后感,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和保护之心。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琥珀》,培养他们对自然环境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琥珀》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优秀10篇)

《琥珀》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优秀10篇)

《琥珀》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优秀 10 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内容是我为您带来的 10 篇《《琥珀》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 12 个生字。

正确读写“琥珀、飒飒、拂拭、热辣辣、前俯后仰、淹没、澎湃、粘稠、推测、松脂”等词语;2、认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3、初步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认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2、初步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整体感知课文通过观察和查找资料,谁说说什么是琥珀? (琥珀是古代松树枝的化石,淡黄色,也有褐色或红色的,可以作装饰品。

)快速读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块什么样的琥珀?二、检查预习1、读一读本课生字,组词,说说易错的字琥珀蝇脂掸拭辣渗澎湃黏测注意:“脂”“渗”“湃”的读音;“拭”“黏”的书写。

2、交流预习时弄懂的词语三、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描写琥珀形成过程的部分,作上记号,再给文章分段,并批注每段的主要内容1、指名读每部分,说说每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 (1~12 自然段) 先叙述了琥珀的形成过程。

第二部分 (13~17 自然段) 接着叙述了琥珀的发现。

第三部分 (18 自然段) 最后描写了琥珀的形态,即交代了想象琥珀形成过程的依据。

2、默读课文,思考画批: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有哪几个阶段?3、小组讨论,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四、小结记住我们同学提出的问题,下节课继续讨论,并回忆对比一下这篇课文在叙述顺序上和《黄河象》有哪些不同?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培养想象能力;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

5《琥珀》第一课时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5《琥珀》第一课时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5《琥珀》第一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课题5 琥珀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课时学校授课班级授课教师学习目标1.认识“琥、珀"等11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扎”,会写“怒、吼"等15个字,正确读写“怒吼、松脂”等15个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提出不懂的问题。

学习重难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琥珀形成的过程,弄清科学家推测的依据是什么。

学情分析在教学的主体部分设计了两个情境,让学生想象琥珀形成的经过,能巧妙地将朗读指导、口语交际练习、词句理解等环节穿插其间。

这些语言活动使师生间的互动流畅自然,就像平时的闲聊,但比平时的闲聊更注重内在的严谨逻辑。

学生也完全置身于充满趣味的教学活动中,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在不知不觉中既积累了语言,又获得了独特的体验。

教学辅助1.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学习任务一:观赏图片,导入新课1.观赏图片同学们,你知道这些图片中的事物是什么吗?你对它有哪些了解呢?明确:琥珀2.助学资料柏吉尔(1804—1882)生平介绍:德国科学家、科普作家。

主要作品:《乌拉波拉故事集》《活动》《爱的代价》等。

3.科普知识琥珀是树脂被埋藏于地下,经过一定的化学变化后形成的一种树脂化石。

琥珀多为透明或半透明块体,形状多种多样,表面常保留着当初树脂流动时产生的纹路,内部经常可见气泡及古老动物或植物碎屑。

琥珀的颜色为蜡黄或红褐色,也可为白色,燃烧时会发出特殊的芳香。

包裹有昆虫的琥珀尤为珍贵。

品质好的琥珀可以用来制作首饰和工艺品,还可以入药。

学习任务二:预习课文、学习生字1.学习生字琥珀怒吼嗡嗡松脂拂拭美餐划动晌午热辣辣渗出前俯后仰挣扎一番埋在冲刷澎湃推测详细琥珀怒吼嗡嗡松脂拂拭美餐划动晌午热辣辣渗出前俯后仰挣扎一番埋在冲刷澎湃推测详细找琥珀说文解字餐,吞食。

采用“食"作部首,采用“”作声旁。

4.识字方法a.熟字识字法伯珀(pò)拜湃(pài)b.换偏旁识字指-扌+月=脂试-讠+扌=拭c.图片识字东西土里埋D.多音字huá划划船用刀或者其他东西把别的东西分开或从上面擦过。

5《琥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8

5《琥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8

5《琥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琥珀》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琥珀》是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中一篇有关人生哲理的散文。

文章根据一块包裹着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的奇异的琥珀,推测出琥珀是怎样形成的,以及这块琥珀的科学价值。

文章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它引人入胜,发人深思,又耐人寻味。

全文共7个自然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开门见山,交代了这块琥珀的样子。

第二段(第2~7自然段)则通过作者的合理推想,展现了这块琥珀形成、演变的过程。

文章结尾含义深刻。

课文插图与课文内容紧密配合。

这些都比较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是训练学生朗读、想象和表达能力的良好凭借。

二、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生字词,能借助琥珀的形象描述来理解有关琥珀的知识。

2. 借助琥珀的形象描述,懂得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

3. 体会作者合理的推测和生动形象的描写。

4.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启发学生将静态的琥珀转化成动态的三维动画,边想象边练习表达。

5. 在了解关于琥珀的知识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辨别利弊,从小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

难点:体会作者生动的语言描写及合理的推测。

四、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琳琅满目的琥珀图片,让学生欣赏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从而引出课题《琥珀》。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默读课文,分别画出描写琥珀样子和琥珀形成过程的句子。

3. 借助字典词典和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并相机检查自学效果。

对不懂的句子和词语在小组内提出,讨论解决或向教师提出疑问。

4. 试着完成课后第二题:我能比一比,再组词。

(教师巡视指导)5. 再读课文,解决以上问题后,试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教师可提示:按“这块琥珀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它的科学价值是什么?是怎样形成的?来概括。

)6. 听课文录音,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三)品读感悟,深入理解1. 读课文第二段,思考: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板书:样子推测)2. 默读第三至七段,边读边思考:这块琥珀形成的条件有哪些?(板书:形成条件)教师巡视、指导。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5《琥珀》公开课教学设计1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5《琥珀》公开课教学设计1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5《琥珀》公开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教学,学生能够理解《琥珀》的寓意,掌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2.学生能够培养阅读和理解短文的能力。

3.学生能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展示对故事理解和想法的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自信与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对文字的敬畏与理解,培养学生用心品味文字的兴趣。

3.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知与追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琐琐琥珀里的百花香:理解琥珀的特殊之处。

2.朱莉娅的坚持:理解主人公的心路历程。

3.培养学生对文字的感悟,激发对阅读的兴趣。

难点1.学生对琥珀的隐喻理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琥珀所代表的含义。

2.营造朱莉娅坚持的情感氛围:鼓励学生理解并产生共鸣。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琥珀实物或图片等辅助教具。

2.学生准备朗读材料,讨论问题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时间:5分钟】通过展示琥珀的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猜测琥珀的来源,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朗读与讨论【时间:15分钟】请学生分角色朗读故事《琥珀》,随后展开讨论: 1. 你认为琥珀为什么能够散发出百花香呢? 2. 朱莉娅为什么选择坚持?3. 分组讨论【时间: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他们对朱莉娅的坚持的理解,引导学生分享对琥珀的不同想法和看法。

4. 课堂展示【时间:10分钟】每组派代表分享组内讨论成果,全班共同品味朱莉娅的坚持和琥珀的寓意。

五、课堂小结【时间:5分钟】通过总结讨论内容,强调琥珀所代表的精神内涵,引导学生领会故事中的深层意义。

六、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撰写一篇读后感,对《琥珀》故事中的情节和主题进行回顾与思考。

2.带着问题与亲朋好友讨论琥珀的意义,交流学习心得。

希望本节课的设计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琥珀的故事,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品质,激发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感悟。

2024年05琥珀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四年级下册

2024年05琥珀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四年级下册

2024年05琥珀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四年级下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四年级下册教材第十章“时间的流逝”,详细内容涉及时间的计量单位、时刻的表示方法以及时间加减运算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用的时间计量单位,并能够熟练地进行时间加减运算。

2. 培养学生准确读取时刻的能力,了解时刻与时间的区别。

3. 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时刻的表示方法以及时间加减运算。

教学重点:时间计量单位的使用以及时刻与时间的区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时钟模型、教学PPT、时间计算卡片。

学具:练习本、铅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时钟模型,展示一个日常生活中迟到的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掌握时间。

2. 理论知识讲解(15分钟)讲解时间计量单位(时、分、秒)、时刻的表示方法以及时间加减运算。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PPT展示例题,讲解如何进行时间加减运算以及时刻的表示方法。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5.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分享自己的经验。

六、板书设计1. 时间计量单位:时、分、秒2. 时刻表示方法:小时+分钟(或秒)3. 时间加减运算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3)简述自己如何合理安排时间。

2. 答案:(1)7:30 am、3:45 pm、12:00 noon。

(2)3小时30分钟、1小时45分钟、2小时45分钟。

(3)(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无固定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理论知识讲解、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了时间计量单位、时刻表示方法以及时间加减运算。

课后反思可以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策略。

拓展延伸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时间管理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时间观念。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时刻的表示方法以及时间加减运算。

5《琥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5《琥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5《琥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5《琥珀》教学设计课标分析《琥珀》是一篇科普类文章,作者通过合理的想象,以讲故事的方式,推测了发生在几万年前的故事,讲述了琥珀形成与被发现的过程以及它的价值,激发了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科普类文章的主要任务是向人们普及科学知识,内容必须合乎科学,语言表达必须准确,作者分别使用看见、想象、推测、知道这四个词语将看到的、想到的、推测出的内容加以区分,写的清清楚楚、有条不紊。

语言的生动传神是本文区别于一般科普类文章的主要特点,在本文中主要体现为精彩的记叙和描写,在描写小苍蝇和蜘蛛这两个故事的主人公时,作者通过快乐地飞舞、穿过草地、飞进树林、掸掸翅膀、慢慢爬过来、小心地划动等一系列动作描写,生动细致地刻画出了小苍蝇和蜘蛛的形象。

作者在推测琥珀的形成过程时,没有进行抽象科学知识的讲解,而是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文中表现时间变化的词句: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又是几千年过去了,使得情节前后衔接完整,使读者在生动有趣的故事中了解了琥珀形成的漫长过程。

在教学时,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说的时候,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说说苍蝇和蜘蛛一起被松脂包住形成松脂球的过程,另一方面要说说琥珀形成的一般过程,也就是要说说琥珀形成需经历的漫长时间和地壳运动等过程。

理解“推测"这个词时,可先让学生说说推测的意思,再让学生说一说文中哪些内容是已知的,哪些是作者的推测,通过这样的交流可以让学生再次从整体上回顾课文内容,并且了解到文中的故事是作者根据琥珀形成的相关科学知识推测而来的。

教材分析本课是一篇说明文,也可称作科学小品,作者柏吉尔用极其活泼、通俗易懂的文笔和充分的想象力,介绍了有关琥珀的科学知识,遐想了这块琥珀的形成及发现过程,评判了它在科学上的价值,由于以讲故事的形式出现,使本课较为枯燥深奥的科学知识介绍变得生动有趣,吸引小读者。

文章既有形象的描绘、生动的记叙,又有科学的说明,因此是一篇富有情趣、引人遐想的课文。

《琥珀》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

《琥珀》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

《琥珀》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琥珀》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琥珀》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学会课文中的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并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琥珀的特点与价值,认识它的形成过程。

教学准备:一组有关琥珀的图片和装饰品图片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流程:一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解释课题1读课题之后,请学生交流自己在课前搜集到的有关琥珀的资料。

2老师补充介绍琥珀的资料。

3出示课件,请学生欣赏一组不同样子的琥珀图片。

考虑:它们有什么一样与不同的特点?〔它们都是透明、光滑的,而且里面都有物体;不同的是里面物体不一样。

〕在学生交流之后,老师过渡到新课:我们今天文中介绍的是哪一块琥珀呢?〔学生找准图片后,再一起欣赏文中琥珀的样子。

〕谁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它是什么样子?〔指多名学生进展描绘,建议可以抓住物体的特点来说,老师及时给予点评〕那文中详细写样子的是哪个自然段?二理解课文内容1翻开课本,请学生快速阅读全文。

找到描写样子的段落自由朗读,并做上记号。

〔最后一个自然段〕2请学生一起读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考虑:这里除了写琥珀的样子还有其它描写吗?〔价值〕老师过渡语:琥珀有这么大的价值又是怎样形成的呢?请大家再自由朗读课文,详细描写它形成过程有哪些段落。

〔2到12自然段〕3分析^p 琥珀形成过程〔1〕琥珀形成必须经历哪两个阶段?〔松脂球与化石的形成〕〔2〕仔细读课文,松脂球的形成应有哪些条件?化石形成又要哪些条件?〔3〕比拟琥珀与黄河象化石的形成有哪些不同?〔4〕作者假想是什么根据?还有其他的故事发生吗?〔启发学生大胆的想象,说出琥珀还有可能是怎样形成的。

〕4学习琥珀的发现:学生朗读相关段落〔13到17自然段〕,考虑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找出文中所描写的动词。

三回忆全文,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1对照板书,引导学生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再一次熟悉课文内容。

2我们这一单元学习了有关化石的两篇说明文,想一想它们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不同?〔倒叙、顺叙〕3优美句段的品读〔请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自己最喜欢的一个自然段,并简要的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5琥珀》优秀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5琥珀》优秀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5琥珀》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作者的感情和态度;–熟练运用课文中的语言文字,表述自己的思想感情;–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感悟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琥珀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品质;–激发学生对自然界奇妙事物的热爱,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表达意图;2.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句子进行写作练习。

三、教学难点1.通过琥珀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琥珀”是如何形成的;2.培养学生对琥珀这一自然物质的独特感受,引发他们的思考和表达。

四、教学准备1.课文《5琥珀》的教材和课后习题;2.索引卡、彩色笔、教师准备的相关图片或实物;3.粘贴板、课堂展示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展示琥珀的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的兴趣;2.让学生自由发挥,谈谈对琥珀的了解和想法。

2. 学习课文1.朗读课文《5琥珀》,让学生跟读;2.分段解释课文内容,并展开讨论。

3. 激发思维1.提问:你们为什么觉得琥珀会成为一种宝石?请谈谈你们的想法;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和想象,写一段关于琥珀的小段落。

4. 巩固与拓展1.完成课后习题,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2.结合生活中的经历或观察,写一篇关于“宝石”的文章。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琥珀这一独特的自然物质,引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探索欲望;2.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活跃,思维开阔,写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3.下一步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各种宝石的成因和特点,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和创造力。

这是关于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5琥珀》的优秀教案,希望能够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5《琥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3

5《琥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3

5《琥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琥珀》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琥珀》一课,是一篇有关人生哲理的散文。

文章从一块具体的,可以看得见的琥珀入手,追忆想象一万年前松脂球形成的详细情形,推测它的形成过程,引发人生短暂与时光匆匆的感慨,赞颂生命力的顽强和美好。

全文思路清晰,语言优美,想象的翅膀纵横驰骋,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二、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生字词,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按照课文叙述的顺序,理解琥珀形成和发现的过程。

懂得作者想象的依据,初步培养想象能力。

3. 体会琥珀的科学价值及作者对它的赞美,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爱好。

4. 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培养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及科学价值是教学重点。

难点:体会作者想象的依据及合理性是教学难点。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见过真正的琥珀吗?琥珀是古代松树脂的化石,是非常珍贵的科学标本。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德国作家柏吉尔所写的《琥珀》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这篇课文所描绘的琥珀不仅惟妙惟肖,而且极富艺术价值。

它不只是可以供人们欣赏的珍品,更重要的是作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极有意义的启示。

那么作者为我们提供了什么样的启示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本文。

(二)学生自学1. 借助汉语拼音读通课文。

2. 读懂课文的内容,特别是琥珀的形成和发现过程。

3. 勾划出不懂的地方。

4. 边读边思考课后第1、2题。

5. 独立完成自学练习题。

(三)检查自学情况1. 指名读课文,正音正字。

2. (出示小黑板)要求学生根据自学练习题中的提示自由提问。

3.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学情况和自学收获。

对有困难的问题提出讨论或教师巡视时当众点拨。

4. 由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自学收获及提出疑难问题。

(由学生自由发言,其他学生补充、纠正、整理。

)同时老师完成板书中的内容。

5.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根据不同要求,让学生自由选择读的形式(跳读、精读、速读、浏览等)以读懂为标准。

课文琥珀教案(优秀3篇)

课文琥珀教案(优秀3篇)

课文琥珀教案(优秀3篇)《琥珀》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这块琥珀的样子及价值。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以及这样想象的依据。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及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琥珀》这一课,齐读课题。

老师板书课题。

(二)复习质疑。

1.想一想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课文按先后顺序都写了哪些内容?2.哪一部分集中描写了琥珀的样子及价值?3.默读第四段,用直线画出描写琥珀样子的句子,用曲线画出写它价值的句子。

4.老师分别指名读描写琥珀样子及价值的句子。

5.老师随后出示这个琥珀的图片,提问:看了图片,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问题?蜘蛛和苍蝇为什么会被包在里面?它们是怎么被包在一起的?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进行思考。

(三)学习课文,了解松脂球的形成。

1.这个故事是怎么来的呢?老师板书推测后,追问:推测是什么意思?在学生答出推测就是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后,老师继续追问: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学生会说到这块琥珀是什么样的,老师随即转入第二个教学步骤。

2.默读第二段,想想苍蝇和蜘蛛怎么会同时被包在一个松脂球里?抓主要内容说说。

(1)这到底是一只什么样的苍蝇,什么样的蜘蛛?(2)为什么科学家推测苍蝇快乐,蜘蛛小心翼翼呢?这和后面的结果有什么关系呢?3.它们是怎样被包在松脂球里的呢?(1)老师引导学生自己读读第7自然段。

(2)随后讲解:当贪婪的蜘蛛扑向快乐的苍蝇的那一瞬间,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不早不晚,不偏不斜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了里头,这真是无巧不成书呀!(3)后来的情形又怎样呢?4.默读第1到第9自然段,思考:要形成这个奇特的松脂球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四)了解松脂球变成化石的过程。

1.一对敌对的小虫包进了松脂球以后,小虫的活动停止了,但自然环境还在继续变化。

小学五年级语文《琥珀》优秀教案范文三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琥珀》优秀教案范文三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琥珀》优秀教案范文三篇《琥珀》主要写了一只琥珀被发现以及科学家推测它的形成过程。

意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想象出琥珀的形成过程,理解科学家推测的过程是合理严谨的。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语文《琥珀》优秀教案范文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五年级语文《琥珀》优秀教案范文一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这块琥珀的特点和价值,认识琥珀的形成过程。

培养学生阅读科普读物的兴趣和能力。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指名读课文,读后思考讨论:l.课文中讲的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透明的琥珀里有一只苍蝇、一只蜘蛛躺在里面。

)2.那么,这块琥珀有什么价值呢?(人们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这为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依据。

)二、启发谈话这篇课文的作者通过仔细观察这块琥珀的样子,运用了丰富合理的想象,告诉了我们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及发现过程。

三、阅读课文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读后讨论:“约摸”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一万年前要用上“约摸”这个词?(“约摸”,大概估计。

从课文中可以看出这个松脂球挂在一棵老松树立过了几千年,后来地壳发生变动,松树腐烂,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又过了几千年,这样合起来肯定超过一万年了。

)3.老师小结:因此,科学家的推测和估算是有根据的。

4.指名读第2-11自然段。

读后思考:(1)我们知道,琥珀是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要形成琥珀,必须具备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要有松柏树,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松树的句子。

(2)课文中有几处写了太阳光的热?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3)为什么科学家想象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夏天的晌午,“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森林?”(因为松树、柏树只有在天气很热的时候才能渗出树脂,而夏天的晌午正是太阳光最热的时候。

)5.老师小结:因此,炎热的夏天是科学家想象琥珀形成必须具备的第二个条件。

6.课文中还有一句写“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科学家想象的根据是什么?(由松脂球变成化石,要经过很长时间,而且要淹没在地层里面,所以科学家想象,离森林很远的地方有海在翻腾怒吼,这就为下文琥珀出现在海滩上伏下了一笔。

5《琥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5《琥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5《琥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琥珀》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这篇精读课文是一篇有关人生哲理的散文。

文章从一块样子奇特的琥珀入手,通过作者的合理推测,揭示了一个奇特的故事,从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二、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生字词;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 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4. 体会作者合理的推测和生动形象的描写。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合理的推测和生动形象的描写。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 展示琥珀图片,学生根据课前预习自由畅说。

2. 大家知道吗?推测这枚琥珀的形成时间,凝聚了科学家无数的心血与智慧,现在让我们共同走进这块奇异的琥珀,去探寻其中的奥妙吧。

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用横线勾画重要信息)1.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交流琥珀的样子,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琥珀实物。

让学生仔细观察,结合课文内容描述琥珀的样子。

在讨论中明白琥珀的珍贵及价值。

并相机完成课后第2题的填空练习。

3. 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怎样写的?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很多,一是抓住重点句来概括;二是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

教学时,根据学生实际灵活运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在这里,可引导学生先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再借助课后第2题的填空练习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4. 本文是科学小品文,但作者并没有用大量篇幅去介绍琥珀的科学知识,而是用文学的笔调进行了生动的描绘。

作者对这块琥珀的形状及其中两个小生命的姿态、神情作了合理的想象和艺术的描写,真实反映了作者当时的推测。

教学时注意体会作者合理推测的思维方法和生动传神的描写技巧。

要结合本单元前三篇课文的训练重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领悟作者表达方法),使学生能够将学到的知识迁移到实践中来,学以致用。

可要求学生仿照作者对琥珀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写一段文字描述一件珍贵的物品。

5《琥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1

5《琥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1

5《琥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课文《琥珀》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这篇精读课文讲述了一对“苍蝇"和“蜘蛛”在一个松脂球里的故事。

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具体描绘了一块包裹两只小动物的松脂球的形成以及由此而展开的丰富联想,使我们认识了这块奇特的松脂球其实就是一块罕见的琥珀,从而激发学生对于科学和文学的学习兴趣。

课文用丰富的想象和合理的推想写出了一个生动的寓言故事。

作者从一块琥珀入手,推想出发生在几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把它记录下来。

这样的记录是想象的,也带有一丝悬念。

读者可以跟随作者一起去想象、去推理。

二、教学目标1. 认识本课12个生字,会写其中的“脂"“渗”“触"等7个生字。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培养想象力,感受琥珀的形象美。

4. 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

5. 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 教师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一块透明的琥珀图片,让学生观察并猜测这块透明的晶状体是什么。

(2)教师板书课题:琥珀。

齐读课题。

2. 小组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琥珀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

(1)同位互相指读生字:同桌之间互相用手指着双线格里的生字读一读,看谁读得准、记得牢。

(2)集体反馈。

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字词,重点强调“脂”“渗"“触”等字的读音。

3. 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条理。

(1)学生默读课文,教师提出默读要求: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琥珀?(2)汇报交流。

①琥珀的样子(第3自然段)。

②琥珀的成因(第4~13自然段)。

③琥珀的发现(第14自然段)。

④琥珀的价值(最后一个自然段)。

其中,第4~13自然段是详写的重点段,它具体形象地描写了琥珀的形成过程。

5《琥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9

5《琥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9

5《琥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琥珀》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琥珀》是小学语文部编版的一篇课文。

课文根据一块“琥珀"的发现,展开合理而神奇的想象,具体而生动地记叙了这块包裹着一只蜘蛛和一只苍蝇的“琥珀”的形成和发现的过程,并由此推测出它的形成时间和地点。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形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我们要有科学家的那种探索精神,努力去创造。

全文语言优美,描写生动形象,把琥珀的形成过程写得具体细致,富有神奇的色彩。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作者想象的依据。

体会琥珀的珍贵之处。

2. 自读感悟与重点讲解相结合。

通过自读、感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3. 体会作者想象的合理性。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科学的情感。

培养学生对待任何事物都仔细认真,长大后运用自身的能力去创造美好的事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根据想象的依据,体会作者想象的合理性。

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

2. 难点:根据作者推测的过程推测出琥珀的发现过程。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琥珀有了哪些了解?琥珀有哪些特点?谁来结合自己的了解来谈一谈。

(指生说)2. 大家说的都不错,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进一步了解琥珀还有哪些特点?以及琥珀是怎样形成的?3. 齐读课题。

(二)品读课文,了解琥珀的特点及形成过程1. 提出疑问: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要求用文中的句子来回答)学生自由回答。

(指生说)教师总结:美丽、奇特、珍贵的琥珀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下面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回到一万年前的远古时代。

2. 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

(1)自读课文4-9自然段,小组合作探究。

(2)课件展示松脂球和琥珀图片。

教师讲述故事发生经过。

(师生互动)(3)这么神奇有趣的变化,我们用一个字概括是什么?在第九段中出现了哪个词?(推测)那根据已知的事实进行推测就是科学的想象。

(板书:想象依据)合理的想象必须是符合科学性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5琥珀优秀教学设计1《琥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这块琥珀的特点和价值,认识琥珀的形成过程。

培养学生阅读科普读物的兴趣和能力。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启发学生展开合理想象,领会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三、教具准备1、琥珀形成过程课件。

2、搜集有关琥珀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一)揭题激趣了解琥珀1、揭示课题,分析字形,理解字义。

(灯片2)2、通过文字、图片资料,认识琥珀。

(1)(灯片3)看课后小资料:琥珀是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

透明,外观像松香,由浅黄色、褐色、红褐色等多种美丽的颜色,有的还带香味。

琥珀很“娇气”,怕敲击,怕暴晒,怕高温,怕汽油,怕酒精……包裹着小生命的琥珀很珍贵,市场上见到的大多是人造品。

(2)补充湖泊的用途:(灯片4)琥珀用途广泛,可以用来做饰品,能做芬芳的香料,也是贵重的药物。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琥珀可以“安五脏,定魂魄,杀精魅邪鬼,消淤血,通五淋”。

据说唐代有一产妇,产后暴死,埋葬时,恰好唐代名医孙思邈路过。

他见到棺材渗出鲜血,断定死者尚有生机,便叫她丈夫打开棺材抢救,施以“神药”,三天后产妇病愈如初。

这“神药”就是琥珀。

3、欣赏老师课前收集到一些琥珀的图片(灯片5)(二)巧设疑问引出课题过渡:看一块块琥珀形态各异,似脂似玉,玲珑剔透,光彩夺目。

在这些琥珀里,包裹着昆虫的是最为贵重的,我们称之为“灵珀”。

今天我们课文里写的是怎样一块琥珀呢?(灯片6)这就是文章里写的那块琥珀,看,里面还有两只小昆虫——小苍蝇和蜘蛛呢。

一块多么美丽、奇异的琥珀,看到它你一定有很多问题要问。

(学生质疑)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琥珀》这篇课文,一起从文中寻找答案吧。

(三)初知课文理清脉络1、听课文配乐朗诵,初知课文(幻灯片7-15)2、文章分段理清脉络我们初步了解到,课文讲了一个发生在一万多年前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接着告诉我们它是怎样被发现的,最后描写了琥珀的样子和它有什么价值。

根据这些,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四部分。

(灯片16)第一部分(1)琥珀形成的时间。

第二部分(2-13)琥珀形成的过程。

第三部分(14-19)琥珀发现的过程。

第四部分(20)琥珀样子和在科学上的价值。

不动笔墨不读书,你可以在你的书上用“︱︱”给文章分段,并在段后注上时间、形成、发现、价值几个词作每一段的小标题。

(四)细读课文理解内容理清了文章脉络,下面我们就来深入学习课文,看看一万年前到底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这块琥珀是怎么形成的。

1、学习第二部分请你快速读课文第二部分(课文2-14自然段),找找这块琥珀的形成经历了几个阶段?(灯片17)2、学生读后交流:这块琥珀的形成经历了两个阶段。

(灯片18)板书:松脂球的形成;松脂球变成化石。

描写松脂球形成的过程是2-11自然段自然段,松脂球变成化石12-14自然段。

3、认真阅读2-11自然段,思考并讨论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几个条件,并说说理由。

(灯片19)集体交流总结: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四个条件(灯片20)(1)夏天,阳光强烈。

(2)老松树(3)苍蝇、蜘蛛巧遇松脂(4)松脂继续滴下来4、再读2-11自然段大家把形成松脂球的四个必需条件都找到了。

作者对它们的交叉描述,使得故事情节不但合情合理,而且生动有趣。

现在请大家再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层,找找看,哪些地方写得好,做标记。

好在哪里。

把理由写在旁边。

(灯片21)5、集体交流赏析文段(灯片22-28)(1)“一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太阳光里快乐地飞舞。

后来,它嗡嗡地穿过草地,飞进树林。

那里长着许多高大的松树,太阳照得火热,可以闻到一股松脂的香味。

””“展开”、“飞舞”、“穿过”、“飞进”这几个词,把小苍蝇的快乐劲儿写出来了。

是呀,暖暖的天,香香的味,这么好的一个环境,它能不出来飞吗?你能把小苍蝇的快乐劲儿读出来吗?自己试着读读。

(2)“那只小苍蝇停在一棵大松树上。

她抬起腿来掸掸翅膀,刷那长着一对红眼睛的圆脑袋。

她飞了大半天,身上已经沾满了灰尘。

”苍蝇歇的时候,用了几个动词:伸、掸一看就知道它丧失警惕了。

(3)“忽然有个蜘蛛慢慢地爬过来,想把那苍蝇当做一顿美餐。

它小心地划动长长的腿,沿着树干向下爬,离小苍蝇越来越近了。

”作者把蜘蛛写活了,“慢慢地”、“小心地”写出当时蜘蛛的样子,用四字词来形容就是:小心翼翼、蹑手蹑脚、鬼鬼祟祟,偷偷摸摸。

读这段话时语气要紧张,还要轻,能夸张点读吗?老师也来读一读。

(4)“哎呀!这位小姑娘身子并不大,除去一双绿翅膀,一对触须,剩下的就很小了,不过少虽少,总还是一顿美餐。

要是我不小心,被她的大眼睛看见了,她马上飞开,我的美餐就要落空了,说不定要饿上一天呢?”这段心理描写运用拟人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看出他一心想吃小苍蝇。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5)“蜘蛛刚扑过去,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

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

”突然、刚好、一齐几个词表现事情发生得巧极了(6)“小苍蝇不能掸翅膀了,蜘蛛也不再想什么美餐了。

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的黄色的泪珠里。

”语句幽默,让人感觉两只小动物很可怜;同时也写出了老松树的不忍心但又无可奈何。

这两个家伙,一个美得想歇,一个馋得想吃,哪能想到大祸就要临头呀!你能用四字成语来形容就是“乐极生悲”八字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4、学习12-14自然段(1)《琥珀是怎样形成的》视频生动形象的叙述使我们对松脂球的形成过程了解清楚了,下面我们来看看松脂球变成化石又需要哪些条件。

播放《琥珀是怎样形成的》视频(灯片29)(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2-14自然段,看看松脂球怎样变成化石的。

(灯片30)(3)交流小结:由于陆地沉下去,海水漫上来,水把森林淹没了,树就腐烂了,沙子埋住了松脂球。

几千年过去了,松脂球变成了化石。

(灯片31)据地质学家考证,地球已经历了45亿年的悠悠岁月。

在这漫长的时间里,海底上升为陆地、陆地隆起成山峰、山脉被夷为平地、平地又沉入海底。

这样的变化不知经历了多少次。

我们把这样大的变化用一个成语概括——沧海桑田或沧桑巨变。

(灯片32)(4)再读12自然段这部分讲化石的形成,为什么又提到了苍蝇、蜘蛛(灯片33)请你读有关的句子。

读后交流:时间那么长,苍蝇蜘蛛那么多,可唯有那两只被包住了,这主要是为了强调事情发生得太巧了,这块琥珀太少见了。

5、回顾总结明确详略(灯片34)(1)成经历两个阶段:一阶段是松脂球的形成,第二阶段是松脂球变成化石。

这两层意思作者是怎样安排详略的?(第一层详,第二层略。

)(2)什么这样安排呢?因为人们最想知道的就是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所以作者把它作为重点来详细描写。

而古生物是怎样变成化石的,一般人都有这个常识,没必要写那么详细。

6、学习第三部分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懂得了如何得当地安排详略,了解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情节,又初步体会到了作者推理的严密,收获真是不小!由于沧海桑田的巨大变化,这块琥珀被深深埋在了地下,它是怎样被人发现的?请你快速读一读文章第三部分。

(灯片35)(1)学生自由朗读(2)交流小结:,我们知道波涛把海里的泥沙卷到岸边,那埋在泥沙里的琥珀也随着被卷上了岸,被渔民父子发现并挖了出来,“快活”“高兴”表现他们发现琥珀是高兴的心情,“少见的”则表现了琥珀的不可多得,非常宝贵。

我们在读的时候一定要读出高兴的语气。

7、学习第四段理解合理的推测。

过渡:父子俩在沙滩上挖出了这块少见而奇异的琥珀,从此埋在泥沙下几千年甚至上万年的琥珀得以见天日,与世人见面了。

老师头脑里不禁产生了这样一个问题:一万年前的故事作者凭什么知道?请朗读最后一节。

(灯片36)(1)学生自由朗读最后一段。

(2)“从那块透明琥珀里,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

”理解“推测”:根据已知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灯片37)(3)默读最后一段,运用“推测”的词义,找出已知的事情和想像出来的事情。

分别用“——”和“﹏”标出。

(灯片38)(4)交流(灯片39-40)老师点拨:因为“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趴着”,所以“我们可以看见”,因为“可以看见”,所以“可以想像”,进而有了“推测”,“知道”的内容,则是一种结论了。

(灯片41)(5)现在你知道哪是想象的情景,哪是真实的情景?一、二段是想象的情景,三四段是真实的情景。

作者的推理特别严密,想象极其合理(灯片42)(五)总结全文拓展学习1、这篇生动的故事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作者是德国生物学家柏吉尔(灯片43)作者通过一块裹有苍蝇和蜘蛛的琥珀,运用有关这方面的科学知识,展开了合理地想象,想象出这样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

这个故事虽然是推测出来的,但有科学的根据,因此是合乎情理,令人信服的。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着它的价值,小苍蝇和蜘蛛虽然被包在了松脂球里,但变成化石以后为我们的科学研究提供了依据,从他们身上科学家们可以了解一万年前地球上的生物、环境、地质变化等情况,这也是他们生命及价值所在,他们的生命获得了永恒。

(灯片44)世界上有许多我们未知的事物,这就需要我们认真观察,进行合理的想象,作出正确的推测,来了解世界,造福人类。

2、拓展学习:(灯片45)课文中描写的琥珀还有可能是怎样形成的?请你展开想象,试着写下来。

阅读理解2.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彭几剃眉彭几是一个喜欢崇拜名人的读书人。

有一天,彭几初次看见宋朝大文学家范仲淹的画像,便连连拱手拜谒。

接着,他对着画像仔仔细细地看了一番,说:“一点不错,有大智慧的人,相貌也一定与众不同!回家之后,他拿起镜子照照自己的脸,捋捋自己的胡须得意地说:“我与他大致上是很相像的了,只是我这耳朵里少了几根毫毛!不过,这不要紧,等到年纪大了,自然会有的。

”后来,他到庐山的太平观去游玩,看见了唐朝名臣狄仁杰的画像。

他恭恭敬敬地拜了几拜,口中还念念有词:“宋朝进士彭几谨谒!”之后,他自然又对画像仔仔细细地看上一番。

这次却有些不一样。

原来,狄仁杰的眉毛长得很长,眉梢一直插到鬓边;而他自己的眉梢却是向下弯的。

回家以后,他就拿剃刀把眉梢修得尖尖的,好像正要向鬓边斜刺上去的样子。

家人见了他那副怪相,不禁觉得好笑。

这使彭几大为光火,他说:“这有什么可笑的?我没有耳毫,这是天生的。

至于修剃眉毛,我是想让它向上生长,不要弯下来,就像狄仁杰一样,一直插向鬓边!”(选自《中国趣味寓言故事3》,译林出版社)(1)结合上下文,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 拱手:两手在胸前相抱,表示恭敬。

B. 谨谒:谨慎、小心地拜见。

C. 光火:恼火,发怒。

D. 怪相:做出脸部奇怪样式的表情。

(2)“这有什么可笑的?”这是一个________句,彭几说这句话时的态度是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