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语文第十二册《琥珀》教学设计
《琥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语文第十二册《琥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校:羊坊店第四小学学科:语文姓名:林青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我们应着重研究如何在小学高年段语文阅读教学中设计读写结合的训练点,以此指导学生将阅读与习作相结合,让读与写相互促进。
可见,在小学语文高年段教学中,对阅读教学和习作都相当的重视。
但是我们不难发现,在现在的高年段语文教学中,教师们往往阅读课就是指导学生阅读感悟,习作课就是指导习作,阅读与习作之间却脱节了。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设计出读写结合的训练点,希望在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中寻找一个切入点,“以读促写,以写促读。
”二、教学背景分析学习内容分析:《琥珀》是北师大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以“生命”为主题的一篇主体课文。
选自德国科普作家柏吉尔的《乌拉波拉故事集》。
课文通过介绍科学家是怎样假想一块裹有苍蝇和蜘蛛的琥珀的形成过程,从而使学生懂得记叙一件事情,或说明一个事物,要抓住事情或事物的几个要点进行客观的分析,把与要点有关的情况考虑周到,有条理地叙述出来。
作者抓住琥珀形成的要点,作了生动而又细腻的描写。
本课是一篇说明文,也可称科学小品。
作者柏吉尔用极其活泼、通俗易懂的文笔和充分的想象力,介绍了有关琥珀的科学知识,假想了这块琥珀的形成、发现的过程,评判了它在科学上的价值。
由于以讲故事的形式出现,使本课较为枯燥深奥的科知识介绍变得生动有趣,吸引读者。
文章既有形象的描绘、生动的记叙,又有科学的说明,因此是一篇富有情趣、引人遐想的课文。
学生情况分析:六年级的孩子已经能流利地朗读现代文,能表达自己的见解;有独立学习及合作学习的习惯;掌握了一定的读书方法,如:使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串联字义等;能结合课文内容查阅有关资料。
而且,本课的文字生动形象,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阅读学习的基础和经验。
所以,对于六年级的孩子,读懂已经不是大问题。
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于生命的理解还比较肤浅,需要采取一定的教学手段进行点拨。
《琥珀》教学设计(优秀3篇)
《琥珀》教学设计(优秀3篇)篇一:《琥珀》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能独立认识本课生字,通过多种方法,理解并积累“琥珀、飒飒地、翻腾怒吼、拂拭、粘稠”等词语。
2、熟读并背诵课文的最后一节,能够根据提示,简要复述琥珀的形成过程和条件。
3、在品词读句中体味琥珀的“奇异”,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热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熟读并背诵课文的最后一节,能够根据提示,简要复述琥珀的形成过程和条件。
在品词读句中体味琥珀的“奇异”,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热情。
教学准备老师:相应的课件。
学生:通读课文标小节号,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对不解词语查字典。
思考: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什么是琥珀。
教学设计一、预习反馈,学习最后一节,了解琥珀的外形:1、读词语,读准字音:约摸飒飒澎湃粘稠掸掸翅膀拂拭渗出前俯后仰埋没2、出示:琥珀(图片)板书:琥珀回家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谁能联系课文内容来说说,琥珀是什么?教师总结:课文告诉我们琥珀是松脂球经过上万年后形成的化石。
强调:化石板书:松脂化石上万年3、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将给我们介绍一块奇异的琥珀。
板书奇异的(补全课题)读题4、这究竟是一块怎样的琥珀,它又奇异在哪里呢?让我们看看课文是怎么对它进行近距离描写的。
出示: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面,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趴着。
我们可以看见他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还可以想像它们当时在粘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早已有那样的苍蝇和蜘蛛了。
指名读,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粘稠”通过这段描写,我们看见了什么?想象出了什么?可以推测出什么?并且可以知道什么?板书:看见想象推测知道看见:(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面,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趴着。
我们可以看见他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
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师总结:作者的描写由远及近,观察得可真仔细呀。
想象:(它们当时在粘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
《琥珀》课文教案(精选13篇)
《琥珀》课文教案(精选13篇)《琥珀》课文篇1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理解科学家是怎样想象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以及这样想象的依据。
2、体会文章的叙述顺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的朗读、理解、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合理想象的依据。
3、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科学家想象的依据。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AI课件、尺子、学生课前收集有关琥珀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CAI课件出示琥珀的图片。
要知道在世界上,琥珀里面有一个小动物并不稀奇,而最稀奇的是在这块琥珀里同时存在着两个小动物,还有挣扎过的痕迹,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个有趣的故事。
二、学习松脂球形成的部分(2—9自然段)1、[CAI课件出示有声动画——松脂球形成的过程]学生看松脂球形成的过程。
2、看完故事后你觉得这个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呢?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9自然段,边读边用直线画出相关的句子。
板书:松脂球形成。
3、小组同学讨论,合作找出松脂球形成的条件,教师巡视帮助。
4、全班汇报交流。
学生读出相关句子,归纳松脂球形成的相关条件。
根据汇报情况板书:太阳光:暖暖的、火热、热辣辣松脂球形成松脂:厚厚的、继续滴苍蝇、蜘蛛:巧遇5、请同学们找找文中有几处是描写太阳的?太阳光热辣辣的,这会对松脂球的形成起到什么作用呢?指名读相关句子(暖暖——火热——热辣辣,阳光热度的变化说明天气很炎热)6、课文中哪一句话说苍蝇、蜘蛛同时巧遇松脂球呢?在这里“刚好”是什么意思呢?指名读相关句子(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
刚好——说明极少见、非常巧合。
)7、齐读2—9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这个松脂球形成的过程。
三、学习形成化石部分(10—12自然段)1、过渡:松脂球的形成我们都了解得很清楚了,但松脂球并不等于琥珀,琥珀应该是古代松树脂的化石,下面我们继续来了解一下由松脂球变成化石的过程。
《琥珀》教学设计(精选5篇)
《琥珀》教学设计《琥珀》教学设计(精选5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琥珀》教学设计(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琥珀》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本课是一篇说明文,也可称科学小品。
作者是德国作家柏吉尔,他用极其活泼、通俗易懂的文笔和充分的想象,介绍有关琥珀的科学知识,假想了这块琥珀的形成、发展的过程,判断了它在科学上的价值。
使我们进一步增加了有关化石的科学知识。
文章既有形象的描绘、生动的记叙,又有科学的说明,因此是一篇富有情趣、引人遐想的课文。
文章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14自然段)先叙述了琥珀的形成过程,其中3~12段讲述了挂在老松树上的松脂球的形成;13、14段讲述松脂球变成化石,即琥珀的形成。
其中包裹着一对天敌,说明这块琥珀很少见。
第二部分:(15~19自然段)接着叙述了琥珀的发现。
渔民确认了它是琥珀,并且说“这是很少见的”。
第三部分:(20自然段)最后描写了琥珀的形态,即交代了想象琥珀形成过程的依据。
全段共4句话,句与句之间联系紧密,层层推理,得出最后的判断。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培养想象能力;二是继续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写的方法。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启发学生展开合理想象,领会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要紧紧抓住琥珀形成的过程这一重点来突破,围绕着“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有哪几个阶段”让学生讨论。
文章内容和课件相结合,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明白琥珀的成因和形态。
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个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真阅读课文,通过理解琥珀形成过程,培养、提高学生想象力。
4、了解课文叙述的特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认识琥珀形成的过程,了解这块琥珀的特点和价值。
《琥珀》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
《琥珀》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琥珀》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琥珀》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琥珀》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知道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想象的依据,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4、了解本课叙述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形成的条件。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琥珀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一、揭示课题,质疑1、揭题,板题。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可能提出的问题:琥珀是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谁发现的?)2、认识琥珀。
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琥珀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课文讲的这一块琥珀跟一般的琥珀有什么不同之处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文中找出描写这块琥珀的样子的语句。
(有两个小东西关在里面呢,一个苍蝇,一个蜘蛛。
透明)过渡:你们想知道这么漂亮的琥珀是怎么形成的吗?课文哪些内容讲了琥珀的形成过程?请找出来。
(第2至12自然段)三、学习琥珀化石形成部分。
过渡:琥珀的形成也就是由松脂球的形成和化石的形成两部分组成。
那么课文哪几个自然段介绍了松脂球的形成条件?(2至9自然段)(一)默读课文2至9自然段。
思考: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1)松树林。
(琥珀是松脂化石,要具有松脂这个条件,必须在松树林里。
)(2)天气炎热。
(松树要渗出厚厚的松脂,还要不断地往下滴,没有火辣辣的太阳是不行的。
只有在炎热的夏天才会有高温照射,才能流出松脂。
)(3)蜘蛛正扑过去准备吃掉苍蝇。
(这个珍奇的琥珀就在于它里面恰恰有两个小昆虫在一起。
)(4)松脂不断往下滴,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才能积成球。
3、大家把形成松脂球的四个必需条件都找到了。
2024年课文《琥珀》教学教案
2024年课文《琥珀》教学教案课文《琥珀》教学教案1教学目标:1、能独立认识本课生字;读准“树干、埋没、重重”等带有多音字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根据提示正确复述松脂球形成的过程。
3、通过学习,体会科学家推测的严密合理,语言的生动准确。
重点难点: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根据提示正确复述松脂球形成的过程。
2、通过学习,体会科学家推测的严密合理,语言的生动准确。
教学工具: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出示课题1、(出示树脂图片)知道图片上画的是什么吗?这种从树枝上渗透出的黏性液体,我们称为(板书:树脂)古代松树脂在地壳变化后,被长期掩埋在泥沙里,一万年后就形成松脂化石,也叫作琥珀。
(板书:琥珀)2、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与琥珀有关。
不过文中介绍的可不是一般的琥珀,而是一块奇异的琥珀。
(补全课题)谁来读课题?谁能读好课题?二、感受奇异,大胆推测1、文中有一段这块琥珀近距离的描写,就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边读边思考这块琥珀究竟奇异在哪?(板书:苍蝇、蜘蛛)2、琥珀的种类很多,有蜜珀、花珀、血珀等。
其中包裹昆虫的琥珀称为虫珀,也叫灵珀。
灵珀是琥珀中最珍贵的,像这种包裹两个完好昆虫的更是绝无仅有,珍贵之极。
那这两个小家伙是如何跑进琥珀里的呢?德国科学家柏吉尔就是根据这块琥珀推测了发生在一万多年前的故事。
(板书:推测)谁能说说推测是什么意思?(推测就是根据已知的事物进行想象。
)3、就请同学们也来根据这已知的事物想象一下发生在一万多年前的故事。
同桌可以互相讨论一下。
(学生想象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预设生: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约摸算来,总有一万年了。
一天,一只苍蝇在树林里飞累了,停在一棵松树上。
一只蜘蛛看见了,想把苍蝇当作美餐,于是它慢慢爬过去。
正当蜘蛛扑过去的时候,一滴松脂落下来,把两个小东西一齐包在了里头。
注:根据学生的交流板书4、对于他的`推测有什么不同意见?根据你们的推测,我知道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发生在蜘蛛、苍蝇间的一件事。
《琥珀》教学教案设计
《琥珀》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生对琥珀的兴趣。
(2)运用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培养学生爱护自然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2. 教学难点:(1)琥珀的形成过程和特点的理解。
(2)生字词的掌握。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多媒体等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琥珀的兴趣。
2. 小组讨论法: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 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到实际情景中。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图片或多媒体素材。
4. 小组讨论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琥珀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2)学生回答后,简要介绍琥珀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
(2)教师辅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解释生字词。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组内讨论。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 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6. 作业布置(1)抄写生字词。
(2)家庭作业: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拓展1. 利用多媒体展示其他琥珀化石,引导学生了解琥珀中的生物种类和古代生态环境。
2. 邀请专家讲解琥珀的鉴定和收藏方法,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课文《琥珀》教案(精选13篇)
课文《琥珀》教案(精选13篇)课文《琥珀》篇1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九课《琥珀》是一篇阅读课文。
课文根据一块有苍蝇和蜘蛛的琥珀想象其形成和发现的过程。
并且判断它在科学上的价值。
教学这课时应注意指导学生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因此,我在教学时,采用了激情·入境·自学·点拨的方法。
教学过程安排如下:一、激情,引入新课揭示课题,提示学生注意课题中两个字的“王”字旁与“琥珀”的价值有什么联系,再让学生,从理性上认识“琥珀”。
以激起学生学习这课的热情。
二、入境,从感性正认识“琥珀”1、出示教学挂图,指导学生观察其颜色、形状、包裹物等。
2、根据所看到的图象让学生想象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
三、自学,感知课文内容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2、再读课文,结合预习要求,画出文中有关写琥珀形成、发现及其科学价值的句段。
3、细读课文,体会科学家想象的合理性。
四、点拨,深入体会科学家想象的合理性课文中讲的这块琥珀与别的琥珀主要区别在于:它不仅有一个苍蝇和一个蜘蛛,而且这两个小东西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这说明苍蝇和蜘蛛曾经在里面进行过挣扎。
这样的一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呢?科学家根据这块琥珀的特点,想象了一个生动的故事。
1、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思考:①这一自然段写的是实在的事物还是联想?②“高大的松树”、“太阳照得火热”、“松脂的香味”与琥珀的形成有什么关系?2、有感情地朗读第4—8自然段,思考:①这几个自然段写的是实在的事物还是联想?②苍蝇和蜘蛛被裹在松脂球里以及它们起初的挣扎是根据什么想象出来的?3、默读第10—11自然段,思考:文中为什么要写“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及松脂球被淹没在泥沙下面?4、读第13自然段,思考:“波涛把海里的泥沙卷到岸边”,与琥珀的发现有什么关系?上述教学过程体现了情境教学法及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论,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琥珀的教学设计(精选3篇)
琥珀的教学设计(精选3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琥珀的教学设计(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琥珀的教学设计1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激发探索大然奥秘的兴趣。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小组合作研究表等。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就把自己当成小科学家,好不好?看(图)它就是你们研究的对象,你们知道它叫什么?琥珀(板书课题)这是一块怎样的琥珀?还有别的说法吗?是不是所有的琥珀都是这样的?它可是世上独一无二的,就因为里面有这两个小东西,大科学家还特地为它编了个故事。
这个故事读过了吗?二、检查预习情况1、什么叫琥珀?2、这块琥珀最特别的地方就是松脂球的化石里多了一个蜘蛛和一个苍蝇。
3、这块特殊的琥珀有什么价值呢?其它琥珀也有这个作用吗?(齐读描写琥珀的价值的语句)三、质疑定标1、读了课文,你有哪些问题要提出来研究?(可以是自己发现的,也可以是想不明白的)2、整理学生的质疑这些问题有的与琥珀的形成有关,有的与琥珀的发现有关,有的是写作方面的,也有的不属于本节课的研究范围。
如(板书问题要点)3、在众多的问题中,你最想研究的是什么?(板书形成?)那科学家是怎么想的呢?四、个人自学,小组合作1、请同学们仔细读(1-12)小节,边读边圈划。
从中找出琥珀形成的条件。
(教师巡视)2、小组合作研究。
(四人一小组成立科学研究小队,看哪小队研究得既准确,又迅速。
)五、师生合作看这小队的(出示)你们是否完全同意?(不满意可帮它完善,满意的话可针对某一条件说说理由。
)要点如下:①时间长(从哪儿知道)②炎热的夏天(热辣辣的太阳光)为什么?你从哪里读出来的?指名读第6小节。
《琥珀》语文教案
《琥珀》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琥珀的美丽和神秘,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三、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琥珀的形成过程。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琥珀》文本。
2.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琥珀实物或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琥珀的特点。
(2)学生分享对琥珀的了解,教师总结并导入课文《琥珀》。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学生尝试回答课文内容相关问题。
3. 合作探究(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探讨琥珀的形成过程。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练习(1)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表情。
(2)学生回答课文内容相关问题,教师点评并指导。
5. 拓展延伸(1)教师出示其他有关琥珀的资料,学生阅读并分享感受。
(2)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关于琥珀的小故事。
6. 总结反馈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朗读等。
2. 学生作业: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书写、正确率等。
3. 学生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态度、合作意识、创新思维等。
七、课后作业1. 根据课文内容,绘制琥珀的形成过程图。
2.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完成生字词卡片。
3. 思考题:结合课文,谈谈你对琥珀的看法。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估,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
课文琥珀教案(优秀3篇)
课文琥珀教案(优秀3篇)《琥珀》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这块琥珀的样子及价值。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以及这样想象的依据。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及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琥珀》这一课,齐读课题。
老师板书课题。
(二)复习质疑。
1.想一想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课文按先后顺序都写了哪些内容?2.哪一部分集中描写了琥珀的样子及价值?3.默读第四段,用直线画出描写琥珀样子的句子,用曲线画出写它价值的句子。
4.老师分别指名读描写琥珀样子及价值的句子。
5.老师随后出示这个琥珀的图片,提问:看了图片,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问题?蜘蛛和苍蝇为什么会被包在里面?它们是怎么被包在一起的?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进行思考。
(三)学习课文,了解松脂球的形成。
1.这个故事是怎么来的呢?老师板书推测后,追问:推测是什么意思?在学生答出推测就是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后,老师继续追问: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学生会说到这块琥珀是什么样的,老师随即转入第二个教学步骤。
2.默读第二段,想想苍蝇和蜘蛛怎么会同时被包在一个松脂球里?抓主要内容说说。
(1)这到底是一只什么样的苍蝇,什么样的蜘蛛?(2)为什么科学家推测苍蝇快乐,蜘蛛小心翼翼呢?这和后面的结果有什么关系呢?3.它们是怎样被包在松脂球里的呢?(1)老师引导学生自己读读第7自然段。
(2)随后讲解:当贪婪的蜘蛛扑向快乐的苍蝇的那一瞬间,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不早不晚,不偏不斜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了里头,这真是无巧不成书呀!(3)后来的情形又怎样呢?4.默读第1到第9自然段,思考:要形成这个奇特的松脂球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四)了解松脂球变成化石的过程。
1.一对敌对的小虫包进了松脂球以后,小虫的活动停止了,但自然环境还在继续变化。
小学课文《琥珀》教学设计精选3篇
小学课文《琥珀》教学设计篇6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及作者这样想象的依据。
2、感受课文细腻传神的语言、大胆合理的想象和逼真的故事情节。
3、能用自己的语言条理清楚的介绍琥珀的样子及形成过程,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及作者这样想象的依据。
难点:体会文章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表现力。
三、教学准备:师:琥珀图片和幻灯片生:搜集有关化石和琥珀化石的资料。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课前同学们搜集了资料,谁来谈谈对化石和琥珀的了解?2、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一篇课文《黄河象》吗?在北京博物馆的古生物大厅里陈列着一具大象的骨骼,那是古代黄河象骨骼的化石。
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块珍奇的化石——琥珀,(出示)跟随作者一起去推测关于它的故事3、看到这美丽的琥珀,你有什么感受?最想了解点什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问得好!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
1、接下来,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认真的默读课文,相信你一定有不少收获!(我知道了…)你从哪些语句中知道的?你真会读书!说得真好!2、所有这些都是作者亲眼看到的吗?课文中有一个词“推测”(板书),推测是什么意思?(出示句子)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情况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能说“猜测”吗?为什么?哦,推测是有根据的,而猜测只是猜的。
3、嗯,说得真好!看来,用词准确是多么重要呀!那作者是根据什么推测了这个故事呢?(作者看到了琥珀,根据它的样子推测的。
)什么样?你能读读相关的句子吗?(出示)三、深入理解、重点感悟是的,作者就是根据这块琥珀的样子推测了它的形成过程和发现过程。
我们先来看它的形成过程。
(一)1、大家自己读2——14自然段,画出你感觉写得好的地方、多读几遍。
(生读,师巡视指导)生交流读句子为什么觉得好?从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师适时板书)它好在哪里?预设:2、重点理解:蜘蛛刚扑过去,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
《琥珀》教学教案设计
《琥珀》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琥珀》的基本内容,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3)能够运用琥珀的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访问等方式获取琥珀的相关知识。
(3)培养观察、思考、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保护自然、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琥珀》的内容理解。
(2)琥珀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3)生字词的学习。
2. 教学难点:(1)琥珀的形成过程的的理解。
(2)琥珀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琥珀》的课件或黑板。
(2)琥珀的实物或图片。
(3)生字词的卡片。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琥珀》。
(2)收集有关琥珀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琥珀的实物或图片,引发学生对琥珀的兴趣。
(2)提问:你们对琥珀有什么了解?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琥珀》,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3. 合作探究:(1)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对琥珀的理解。
4. 课堂练习:(1)学生完成生字词练习。
(2)学生运用琥珀的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琥珀》。
(2)家长协助孩子收集有关琥珀的资料,了解琥珀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拓展作业:(1)孩子和家长一起进行一次自然现象的观察,记录下来并分享给同学。
(2)孩子和家长一起讨论如何保护自然、珍惜资源。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练习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生字词的掌握和琥珀相关知识的学习。
《琥珀》语文教案
《琥珀》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琥珀》。
(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图片等,增加对琥珀的了解。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2)培养学生保护自然遗产的意识。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琥珀》。
(2)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3)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对琥珀形成过程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实物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与合作探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合作探讨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等实践活动,增加对琥珀的了解。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琥珀》文本。
2. 相关琥珀的图片、实物等。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琥珀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
(2)简要介绍琥珀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3)引发学生对琥珀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琥珀》,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增加对琥珀的了解。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探讨琥珀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讲解和辅导。
(2)讲解琥珀的形成过程、特点及其文化价值。
5. 实践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等实践活动,加深对琥珀的了解。
(2)学生展示实践活动成果,分享学习体验。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强调重点。
《琥珀》教学设计
《琥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1. 学习本课生字词,读通课文。
2.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条理。
3. 激发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二、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琥珀的形成和发现过程。
三、教学难点: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 展示松脂和琥珀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2. 简介琥珀的来历,引出课题。
3. 质疑课题,激发读书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读通句子。
2. 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
3. 汇报交流,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三)深入局部,品读课文。
1. 默读课文,分别找出描写琥珀形成和发现过程的段落。
2. 品读琥珀形成的过程:a. 学生自由朗读;b. 汇报交流:形成“琥珀”需具备哪几个条件?你从哪些语句体会出来的?在交流时教师要注意以下两点:①在学生找出相关句子后要进行品读;②在品读时要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老师只作一些点拨引导。
可以品读以下句子:a. “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有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
”(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从哪些词语可以体会到?)b. “一个夏天,太阳暖暖地照着”至“一对小虫在搏斗。
”(形成这块琥珀的大概是在怎样的情形下?用自己的话说说。
)c. “珀松是不劳动的好东西”至“深得昆虫们的喜欢。
”(人们为什么叫它“珀松”?)d. “一个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至“荷载着树脂的芳香。
”(形成琥珀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在品读中体会、理解琥珀形成的艰难和不易。
e. 结合琥珀形成的经过同桌相互讨论、交流琥珀形成所需要的条件,指名汇报。
教师相机板书:时间长、环境巧、气温高、树树脂往下滴、蜘蛛往下爬、形成琥珀。
f. 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将科学家根据这块琥珀的样子所想象的内容再复述一遍。
注意复述不是背诵课文,也不是照着书上的句子重新说一遍,而是按书上的意思用自己的话重新组织,把事情的发展过程讲清楚。
《琥珀》教学设计
《琥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 学生能正确认读“琥、珀、嗡、脂”等12个生字,会写“怒、吼、脂、拭”等15个生字,理解“拂拭、推测、前俯后仰”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琥珀的形成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朗读、默读、讨论等多种方式,理解琥珀形成的条件和过程,体会作者推测的合理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探索自然奥秘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 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条件。
2. 体会科学家推测琥珀形成过程的依据。
(二)教学难点1. 理解琥珀形成过程中复杂的科学原理,如松脂球形成的条件。
2. 体会作者合理推测琥珀形成过程的逻辑思维。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利用琥珀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
- 问题驱动法: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深入理解课文。
-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四、教学准备- 琥珀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
- 多媒体课件。
- 预习作业单。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3分钟)1. 播放一段关于琥珀的视频(展示琥珀的美丽外观和内部包裹物),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这神奇的东西是什么吗?”引出课题《琥珀》。
2. 在黑板上板书课题,引导学生观察“琥”“珀”两个字的字形特点。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7分钟)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预习作业单,圈出生字词,尝试自己认读。
2. 教师利用课件出示生字词:“琥珀、嗡嗡、松脂、拂拭、渗出、澎湃、黏稠、推测”等,指名认读,正音。
比如“脂”是翘舌音,“渗”是前鼻音。
3. 讲解一些较难理解的词语,如“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可以让学生用这个词造句。
4. 再次让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通顺、流利。
(三)研读课文(20分钟)1. 了解琥珀的样子(5分钟)- 让学生默读课文第1 - 12自然段,思考:文中描写的琥珀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相关句子:“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琥珀》教学设计
一、课题概述
《琥珀》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第二学期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介绍琥珀的科普文章。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更能激发学生情感,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当时的情境,更能让学生明白作者的想象非常的合理。
二、教学思想
文章通过想象,具体记叙了琥珀的形成过程,使我们进一步增加了关于化石的科学知识。
课文先叙述了琥珀的形成过程,接着叙述了琥珀的发现,最后描写了琥珀的形态,即交代了想象琥珀形成过程的依据。
课文是科普教材,适合学生根据文字,展开合理的想象。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培养想象能力。
三、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本课教材的内容,依照单元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语言的生动、严
密。
2、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帮助我们理解作者合理的想象。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的朗读、理解、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语言的生动、严密。
教学难点:理解科学家想象的依据。
根据教材本身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在设计过程中着重考虑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参与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学习特征分析
琥珀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漫长的过程,学生结合文本展开想象,通过文字在大脑中只能形成一个影像。
我在教学中设计以合作探究为主要的学习方式,积极创设探究的情境,帮助学生筛选确定探究学习的目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努力缩短学生与学习内容的距离,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强化学习动机,以达到培养学生逻辑性的推理方法和严谨的科学态度、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从而逐步实现语文、科学、网络教育的学科整合,共建教学相长的和谐状态。
五、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欣赏琥珀的图片)
一、看图导入回顾旧知
1、同学们刚刚欣赏的这一组美丽的图片就是琥珀,要知道在世界上,琥珀里面有一个小动物并不稀奇,而最稀奇的是在这块琥珀里同时存在着两个小动物,还有挣扎过的痕迹。
上节课我们通过
学习初步理解了课文,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快速浏览课文,文章哪些部分描写了真实的情景,哪些部分描写了想象的情景?
2、指名回答松脂球和化石的形成分别需要哪些必要的条件。
二、感悟作者语言生动
1、交代学习任务: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这节课我们深入
感悟文章的语言。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1—14自然段,体会这篇说明文在
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板书:语言生动)
3、默读课文,体会作者哪些语言描写得非常生动,找出来读一
读。
4、指名读句子汇报,重点感悟描写太阳的句子。
(1)出示三个句子,指名读,这三个句子表达一样吗?
(2)指导读出太阳越来越热的变化
(3)教师引导学生朗读
(4)体会作者运用生动的语言描写太阳的作用
5、快速浏览课文,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么生动?
6、教师小结
三、引导理解作者语言严密
1、这篇文章除了在语言表达上非常生动外,还有什么特点,(出示句子)指名读句子,指名读并在书中画出这两个句子,
2、删去这两句话并不影响文章整体的连贯,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体会作者为什么还要写这两句话,小组讨论。
3、交流汇报
4、教师小结:文章除了语言生动,作者的行文注意到了前后文的照应,不起眼的两句话就让我们看出了作者的语言非常严密。
(板书:语言严密)我们还可以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呢?默读课文,在书上画一画。
5、小组讨论交流
6、指名汇报
(1)约莫
(2)刚……刚好找意思相近的词语代替
7、指名读化石的形成这一部分进一步体会作者的语言
8、教师小结
四、感悟作者语言的严密
1、为什么说这是一块“奇异”的琥珀呢?默读课文琥珀的发现这一部分
2、这块奇异的琥珀具有非常珍贵的科学价值,默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意思
2、指名分句子读,抓住“透明、看见、想象、推测”这四个词语,体会句与句之间的关联。
(正以为……所以……)
3、指名读,整体感悟
五、感悟作者想象合理
1、这篇课文大部分内容是作者想象琥珀形成的过程,这些想象有些是根据琥珀的样子,有些是根据科学知识,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
文,重点是后两部分找出作者想象的依据。
2、(看录像)通过录像资料,我们看到作者的想象非常合理
六、总结全文
七、作业
1、知识拓展。
琥珀中苍蝇和蜘蛛的尸体保存的如此完好,那么古埃及保存木乃伊的方法是不是从琥珀中受到启发呢?琥珀中苍蝇和蜘蛛的尸体保存的如此完好,以现在的科学技术水平能不能让它们复活呢?课后学生进一步搜集资料探索自然的奥秘。
2、材料整合。
把课文与收集的琥珀的课外材料(如琥珀的产地、种类等)结合起来,整理出一篇新文章。
要求内容准确丰富、字迹清楚工整、图片精美,可以分出章节。
有条件的可以制作电子图书。
板书设计:时间
形成语言生动
琥珀发现语言严密
价值想象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