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初中语文文言文汇总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

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

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复习文言文,加深对已学知识的了解,以达到更好地学习新知识。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北师大版((八班级)语文)文言文复习,大家快来跟一起欣赏吧。

北师大版八班级语文文言文复习(一)《三峡》(郦道元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1、文学常识::郦道元,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

《三峡》一文出自《水经注》这是记叙我国古代水道的一部地理书。

2、实词:自:从。

嶂:像屏障一样的高山。

曦月:阳光,月亮。

襄:漫上。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御:驾。

献:山峰。

良:实在、真。

肃:寂静。

属:连续。

引:延长。

绝:消失。

清荣峻茂素;白色。

旦;早晨。

3、特殊用法:奔:飞奔的马。

湍:急流的水。

4、区别:属:属引凄异(连续) 绝:久绝(消失)。

自三峡(从)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绝献:极自非(如果)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咐)。

阻绝:断5、通假字:阙;同"缺',中断。

6、重点句翻译: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7、理解性背诵:1)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写山高峻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写夏水的句子:(1)写水势凶险的句子: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2)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4)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5)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6)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8、中心内容及结构:(文章)先写三峡地貌,(总写)(第一段)再写三峡四季壮丽景色,表现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

(分写)9、运用:(1)20xx年6月,世界人民见证了"三峡蓄水315'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象,郦道元所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九年级北师大版上下册文言文背诵

九年级北师大版上下册文言文背诵

九年级北师大版上下册文言文背诵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具通:俱)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隐曜一作:隐耀;霪雨通:淫雨)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北师大版本初中语文文言文》

《北师大版本初中语文文言文》

《北师大版本初中语文文言文》
北师大版本初中语文文言文
1. 童区寄传………………柳宗元
2. 李寄…………………干宝
3. 狼………蒲松龄
4. *说虎………………刘基
5. 愚公移山…………《列子》
6.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7. 小石潭记………柳宗元
8. 游高梁桥记………………袁宏道
9. 游高梁桥记………………袁中道
10. 孔黄生借书说……袁枚
11. 孟论学习…
12. 与朱元思书/吴均
13. 爱莲说/周敦颐
14. 10、芙蕖/李渔
15. 荔枝图序/白居易
16.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17. 12、曹刿论战/左传
18. 唐且不辱使命/《战国策》
19. 晏子使楚/《晏子春秋》
20. 口技/林嗣环
21. 岳阳楼记/范仲淹
22. 醉翁亭记/欧阳修
23. 隆中对/司马光
24. 周处/刘义庆
25. 记承天寺夜游
26. 水调歌头.中秋
27. 陋室铭/刘禹锡
28. 桃花源记/陶渊明
l 必背篇目
l 岳阳楼记/范仲淹
l 醉翁亭记/欧阳修
l 桃花源记/陶渊明
l 陋室铭/刘禹锡
l 苏轼咏月诗文《记承天寺夜游》《水调歌头.中秋》l 隆中对/司马光
l 曹刿论战/左传
l 唐且不辱使命/《战国策》
l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l 与朱元思书/吴均
l 爱莲说/周敦颐
l 小石潭记………柳宗元。

中考语文 文言文复习汇总式 北师大版

中考语文 文言文复习汇总式 北师大版

初中文言文复习汇总一.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出自春秋时《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韩非子》书中记载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最著名的有“自相矛盾”、“守株待兔”、“讳疾忌医”、“滥竽充数”、“老马识途”。

韩非子为法家代表人物。

注释:1、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2、欲:想要。

3、履:革履,就是鞋子。

4、者:......的人。

5、先:首先。

6、而:然后。

7、置:放,搁在。

8、之:代词,此处指量好的尺码。

9、其:他的。

10、坐:同“座”,座位。

11、至:等到。

12、之:到。

13、而:却。

14、忘:忘记。

15、操:拿,携带。

16、之:代词,此处指量好的尺码。

17、已:已经。

18、得:得到;拿到。

19、乃:才。

20、持:拿。

22、反:同“返”,返回。

23、及:到,等到。

24、罢:散,结束。

25、无:不。

26、自信:相信自己。

27、遂:于是,就。

28、得:买到。

29、何:为什么。

30、之:鞋子。

31、以:用。

32、宁:宁可。

通假字:1、“置之其坐”中的“坐”同“座”,座位。

2、“反归取之。

及反”中的“反”同“返”,返回。

寓意:为人处事不能只相信教条而不注重客观事实,生活中要学会随机应变,不要死守常规,要学会找新的方法解决问题。

我们对待事物要注重事实,不能太墨守成规。

刻舟求剑出自战国时《吕氏春秋·察今》,《吕览》中的成语有“一窍不通”、“三豕涉河”、“掩耳盗铃”。

吕不韦为杂家代表人物。

注释;1.涉--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

2.自--从。

3.遽--急遽,立刻,表示时间很紧迫。

4.契--雕刻。

5.是--指代这里。

6.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

7.坠--掉落。

8.若--像。

9.是吾剑之所从坠--这里是我的剑坠落的地方。

10.求--寻找11.之--代词,代“剑” 12.其剑自舟坠于水,其:他的13.遽契其舟,其:这14.从其所契者,其:他15.而置之其座,其:自己的16.是吾剑之所从坠,之:结构助词,不译主题:比喻死守教条,比喻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的意思,讽刺了片面、静止,不知变通、墨守成规的人。

北师大文言文整理

北师大文言文整理

北师大初中语文文言文七年级上册童区寄传柳宗元童寄者,柳州荛牧儿也[22]。

行牧且荛[23],二豪贼劫持反接[24],布囊其口[25]。

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26]。

寄伪儿啼[27],恐栗[28],为儿恒状[29],贼易之[30],对饮,酒醉。

一人去为市[31],一人卧,植刃道上[32]。

童微伺其睡[33],以缚背刃[34],力下上[35],得绝[36],因取刃杀之。

逃未及远,市者还,得童,大骇,将杀童。

遽曰[37]:“为两郎僮[38],孰若为一郎僮耶[39]?彼不我恩也[40]。

郎诚见完与恩[41],无所不可。

”市者良久计曰[42]:“与其杀是僮,孰若卖之?与其卖而分,孰若吾得专焉[43]?幸而杀彼,甚善。

”即藏其尸,持童抵主人所[44]。

愈束缚,牢甚。

夜半,童自转,以缚即炉火烧绝之[45],虽疮手勿惮[46];复取刃杀市者。

因大号[47],一虚皆惊。

童曰:“我区氏儿也,不当为僮。

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愿以闻于官[48]。

” 虚吏白州[49],州白大府[50]。

大府召视儿,幼愿耳[51]。

刺史颜证奇之[52],留为小吏,不肯。

与衣裳,吏护还之乡[53]。

乡之行劫缚者[54],侧目莫敢过其门[55]。

皆曰:“是儿少秦武阳二岁[56],而讨杀二豪[57],岂可近耶!”狼蒲松龄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才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说虎——明·刘基虎之力,于人不啻倍也。

北师大版七年级文言文

北师大版七年级文言文

七年级上册课本古诗1、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深秋时节,我沿山上蜿蜒的山路而行.云雾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

我不由自主地停下车来,是因为这傍晚枫林的美景着实吸引了我,那被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花儿还要红。

诗歌通过诗人的感情倾向,以枫林为主景,绘出了一幅色彩热烈、艳丽的山林秋色图。

2、天净沙·秋思古诗文必读枯藤老树昏鸦⑵,小桥流水人家⑶,古道西风瘦马⑷。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

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前行。

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天涯。

3、秋词(其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自古以来,人们每逢秋天就都悲叹寂寞凄凉,我却说秋天要胜过春天。

秋天晴朗的天空中一只仙鹤推开云层,一飞冲天,我的诗兴也随它到了碧蓝的天空。

《秋词》是刘禹锡被贬朗州后所作。

诗人一改传统秋词的凄凉情调,赞美了秋天的开阔明丽,反映出诗人乐观情绪和不屈的斗志。

4、采桑子·重阳毛泽东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廖廓江天万里霜。

人之一生容易衰老而苍天却不老,重阳节又年年都来到。

今天又逢重阳,战场上的菊花是那样的芬芳。

一年又一年秋风刚劲地吹送,那不是春天的光辉。

却胜过春天的光芒,无涯的汀江之上有绵绵不绝的秋霜。

这首词描写了重阳节的战地风光,表现了战争胜利后的喜悦和对革命前途的乐观。

5、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文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古诗词

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古诗词

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古诗词,八年级语文(下)文言文及古诗词与朱元思书南北朝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三峡南北朝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泝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泝”同“溯”)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爱莲说宋代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芙蕖李渔芙蕖与草本诸花似觉稍异,然有根无树,一岁一生,其性同也。

谱云:“产于水者曰草芙蓉,产于陆者曰旱莲。

”则谓非草本不得矣。

予夏季倚此为命者,非故效颦于茂叔而袭成说于前人也,以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请备述之。

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

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

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

北师大版七年级必背古诗词

北师大版七年级必背古诗词

北师大版七年级必背古诗词《北师大版七年级必背古诗词》涵盖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些精华,以下是部分必背的古诗词:1.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 《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5. 《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6. 《悯农》(其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7. 《悯农》(其二)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8. 《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9. 《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0. 《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1. 《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2.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些诗词不仅在文学价值上具有重要地位,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背诵这些诗词有助于培养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狼》一、文学常识:1、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2、出处:节选自《聊斋志异》中的《狼三则》;3、《狼》体裁:短篇小说;郭沫若先生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二、通假字1、止有剩骨止通只,只有2、止露尻尾止通只,只有3、止增笑耳止通只,只有三、古今异义词1、弛担持刀。

弛:古义:放下今义:松弛2、屠自后断其股股:古义:大腿今义:屁股3、一狼仍从从:古义:跟随今义:介词,常引出时间、地点四、词类活用1、狼不敢前前:名词用作动词,上前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用作动词,钻洞3、一狼洞其中洞:名词用作动词,打洞4、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5、一屠晚归屠:动词用作名词,本义为“宰杀”,这里指“屠夫”五、特殊句式1、投以骨倒装句:以骨投,省略句:投(狼)以骨2、场主积薪其中省略句:场主积薪(于)其中3、一狼洞其中省略句:一狼洞(于)其中4、屠乃奔倚其下省略句:屠乃奔倚(于)其下六、朗读节奏 1、其一/犬坐/于前2、《愚公移山》一、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列子•汤问》。

《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了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历来脍炙人口。

2、列子,名寇,又名御寇,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二、通假字1、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2、始一反焉反通返,往返3、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4、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厝通措,放置5、无陇断焉陇通垄,高山6、指通豫南指通直,一直三、古今异义词1、河阳之北河:古义:黄河,今义:泛指一般河流阳:古:山之南,水之北今:太阳2、达于汉阴阴:古义:山之北,水之南今义:阴天3、指通豫南指:古义:直,一直,今义:手指4、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古义:乃,并今义:曾经5、投诸渤海之尾诸:古义:之于,今义:各个,许多6、遂率子荷担者三夫荷:古义:负荷,今义:荷花7、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毛;古义:草木,今义:毛发8、北山愚公长息曰息:古义:叹气,今义:休息9、虽我之死虽;古义:即使,今义: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虽然10、惧其不已也已:古义:止,今义:已经11、无陇断焉陇断:古义:山川阻隔,今义:把持独占12、何苦而不平何苦:古义:怎么会,何愁今义:不值得做,犯不着四、词类活用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止:动词的使动用法,阻止,使……停下2、面山而居面:名词用作动词,面向,面对着3、吾与汝毕力平险毕:形容词用作动词,用尽险:形容词用作名词,险峻的大山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名词用作状语,用箕畚装(土石)5、惩山北之塞惩: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苦6、聚室而谋曰聚: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聚集五、一词多义1、方:(1)方七百理(古代称面积用语,纵横)(2)今方来,吾欲辱之(将要)2、固:(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顽固)(2)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3)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本来)(4)固若金汤(坚固)3、穷:(1)子子无穷匮也(穷尽)(2)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穷困)(3)蝉则千转不穷(尽)(4)非咨询不穷其致(追究到底)(5)穷凶极恶(极端)4、如:(1)其如土石何(如……何:把……怎么样)(2)闻水声,如鸣佩环(好像)(3)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及)(4)如法炮制(依照)(5)如意算盘(符合)5、通:(1)指通豫南(通向)(2)初极狭,才通人(通过)(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相通)(4)政通人和(顺利)(5)通计一舟(全,整个)六、重点词语解释1、年且九十且:将近2、惩山北之塞塞:阻塞3、出入之迂也迂:曲折,绕远4、聚室而谋曰室:家5、吾与汝毕力平险汝:你6、杂然相许许:赞同7、其妻献疑曰献疑:提出疑问8、以君之力君: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9、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副词,用来加强语气,可译为“连……都”损:削减丘:小山10、如太行、王屋何? 把……怎么样11、且焉置土石连词,况且焉:疑问代词,哪里12、投诸渤海之尾诸:之于13、遂率子荷担者三夫荷:挑夫:成年男子14、叩石垦壤敲,凿15、始龀:换牙16、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易:交换节:季节17、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彻:通18、子子无穷匮也穷匮:穷尽19、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负:背七、特殊句式1、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2、帝感其诚(被动句)3、何苦而不平(宾语前置)4、遂率子荷担者三夫(定语后置)八、朗读节奏1、遂率/子荷担者/三夫九、理解性默写1、“愚公”移山时得到了人们的支持,初定计划时杂然相许;深入研究时其妻献疑;移山过程中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2、“愚公”坚信移山成功的依据是子子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3、第三段可以看作是文章的驳论部分。

“智叟”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在文中列举的论据是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在文中用来驳斥智叟最有力的一句话是子子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他批驳的方式是驳论据;其结果是河曲智叟亡以应。

十、重点语句翻译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2、甚矣,汝之不惠*你太不聪明了。

3、如太行、王屋何?*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用泥箕、筐子装上士石运到渤海边上。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学常识1、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大师,因此把他和孔子并称“孔孟”,被推尊为“亚圣”2、《孟子》:儒家经典之一,为孟子及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所著。

共7篇,计261章,容包括孟子的言行、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学术问题的论争。

与《大学》《中庸》《论语》合为“四书”。

3、选自《孟子告子下》。

二、通假字1、衡于虑衡:同“横”,梗塞,指不顺2、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读bi,辅佐3、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三、古今异义词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是:这)四、词类活用1、必先苦其心志,苦:使动用法,使……痛苦2、劳其筋骨,劳:使动用法,使……劳累3、饿其体肤,饿:使动用法,使……受饥饿4、空乏其身,空乏:使动用法,使……受到贫困之苦5、行拂乱其所为乱:形容词使动用法,使……颠倒错乱五、重点词语解释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任:责任,担子2、行拂乱其所为拂:违背,逆,不顺3、而后作作,奋起,指有所作为4、征于色征:征验5、而后喻喻:明白,了解6、入则无法家拂士入:国法家:有法度的大臣拂士:辅佐君主的贤士7、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出:在外面,指国外8、国恒亡恒:常9、生于忧患生:生存发展。

六、朗读节奏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七、理解性默写1、本文指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从三个方面经受艰苦磨难。

其中,思想上要苦其心志,行为上要行拂乱其所为。

八、重点语句翻译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句义:所以,上天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个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的体肤饿瘦,使他身受贫困之苦,所行不顺,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心困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憔悴枯槁,表现在颜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看到他的颜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如果国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来的忧患,国家时时都有灭亡的危险。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享受安乐使人委靡死亡。

5、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通过这些)来让他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起来,以不断增长才干。

6、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4、《小石潭记》文学常识: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是《永州八记》中的一篇。

一、通假字:下见小潭见通现,出现二、一词多义1、蛇:永州之野产异蛇(名词)斗折蛇行(像蛇爬行一样)2、伐:伐竹取道(砍伐)齐师伐我(讨伐)3、明:明灭可见(明亮)庭下如积水空明(透明)三、重点词语解释1、清冽:清凉2、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

可,约。

许,表示对数量的估计。

3、佁然不动:呆呆的一动不动。

佁然,愣住的样子。

4、俶尔远逝:忽然。

5、斗折蛇行:斗折,像北斗星那样曲折。

蛇行,像蛇爬行那样弯曲。

6、悄怆: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

7、邃:深8、寂寥:寂静寥落。

9、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坻:水中高地屿:小岛嵁:不平的岩石10、明灭可见明灭:或现或隐11、以其境过清清:凄清,冷清清四、理解性默写1、描写游鱼静态的句子: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2、描写游鱼动态的句子: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3、描写潭上多姿的树蔓的语句: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五、重点语句翻译1、皆若空游无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凭借也没有。

2、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

3、斗折蛇行:(泉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5、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堪,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6、其岸势犬牙差互*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

7、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覆盖着,缠绕着,摇动着,连缀着,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8、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流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中为之一乐。

9、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向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

六、课文容理解1、本文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抒发了作者被贬官的抑郁忧伤之情。

2、文中对潭中鱼的描写,栩栩如生,动静结合,字面上写鱼,实则写潭水的清澈。

3、作者描写潭的总体感受是什么?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5、《与朱元思书》文学常识:《与朱元思书》的作者吴均,是南朝梁文学家。

字叔痒,吴兴故章人。

他的散文以写景见长,有人仿效他的文体,称“吴均体”一、通假字1、有时见日见同现,显现,显露。

2、窥欲忘反“反”同“返”、返回二、一词多义①蝉则千转不穷。

(尽,完) 欲穷其林。

(走完)②猿则百叫无绝( 停止)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 消失)③负势竞上(向上) 横柯上蔽(在上边)三、词类活用任意东西 (东西:名作动,向东或向西) 猛浪若奔 (奔:动作名,飞奔的马)负势竞上(上:名作动,向上) 互相轩邈(轩邈:形作动,往高处或往远处伸展)望峰息心(息:使动用法,使……平息) 横柯上蔽 (上:名作状,在上边)四、重点词语解释1、风烟俱净风烟:指烟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