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初中语文文言文汇总
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
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复习文言文,加深对已学知识的了解,以达到更好地学习新知识。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北师大版((八班级)语文)文言文复习,大家快来跟一起欣赏吧。
北师大版八班级语文文言文复习(一)《三峡》(郦道元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1、文学常识::郦道元,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
《三峡》一文出自《水经注》这是记叙我国古代水道的一部地理书。
2、实词:自:从。
嶂:像屏障一样的高山。
曦月:阳光,月亮。
襄:漫上。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御:驾。
献:山峰。
良:实在、真。
肃:寂静。
属:连续。
引:延长。
绝:消失。
清荣峻茂素;白色。
旦;早晨。
3、特殊用法:奔:飞奔的马。
湍:急流的水。
4、区别:属:属引凄异(连续) 绝:久绝(消失)。
自三峡(从)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绝献:极自非(如果)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咐)。
阻绝:断5、通假字:阙;同"缺',中断。
6、重点句翻译: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7、理解性背诵:1)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写山高峻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写夏水的句子:(1)写水势凶险的句子: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2)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4)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5)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6)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8、中心内容及结构:(文章)先写三峡地貌,(总写)(第一段)再写三峡四季壮丽景色,表现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
(分写)9、运用:(1)20xx年6月,世界人民见证了"三峡蓄水315'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象,郦道元所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九年级北师大版上下册文言文背诵
九年级北师大版上下册文言文背诵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具通:俱)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隐曜一作:隐耀;霪雨通:淫雨)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北师大版本初中语文文言文》
《北师大版本初中语文文言文》
北师大版本初中语文文言文
1. 童区寄传………………柳宗元
2. 李寄…………………干宝
3. 狼………蒲松龄
4. *说虎………………刘基
5. 愚公移山…………《列子》
6.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7. 小石潭记………柳宗元
8. 游高梁桥记………………袁宏道
9. 游高梁桥记………………袁中道
10. 孔黄生借书说……袁枚
11. 孟论学习…
12. 与朱元思书/吴均
13. 爱莲说/周敦颐
14. 10、芙蕖/李渔
15. 荔枝图序/白居易
16.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17. 12、曹刿论战/左传
18. 唐且不辱使命/《战国策》
19. 晏子使楚/《晏子春秋》
20. 口技/林嗣环
21. 岳阳楼记/范仲淹
22. 醉翁亭记/欧阳修
23. 隆中对/司马光
24. 周处/刘义庆
25. 记承天寺夜游
26. 水调歌头.中秋
27. 陋室铭/刘禹锡
28. 桃花源记/陶渊明
l 必背篇目
l 岳阳楼记/范仲淹
l 醉翁亭记/欧阳修
l 桃花源记/陶渊明
l 陋室铭/刘禹锡
l 苏轼咏月诗文《记承天寺夜游》《水调歌头.中秋》l 隆中对/司马光
l 曹刿论战/左传
l 唐且不辱使命/《战国策》
l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l 与朱元思书/吴均
l 爱莲说/周敦颐
l 小石潭记………柳宗元。
中考语文 文言文复习汇总式 北师大版
初中文言文复习汇总一.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出自春秋时《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韩非子》书中记载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最著名的有“自相矛盾”、“守株待兔”、“讳疾忌医”、“滥竽充数”、“老马识途”。
韩非子为法家代表人物。
注释:1、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2、欲:想要。
3、履:革履,就是鞋子。
4、者:......的人。
5、先:首先。
6、而:然后。
7、置:放,搁在。
8、之:代词,此处指量好的尺码。
9、其:他的。
10、坐:同“座”,座位。
11、至:等到。
12、之:到。
13、而:却。
14、忘:忘记。
15、操:拿,携带。
16、之:代词,此处指量好的尺码。
17、已:已经。
18、得:得到;拿到。
19、乃:才。
20、持:拿。
22、反:同“返”,返回。
23、及:到,等到。
24、罢:散,结束。
25、无:不。
26、自信:相信自己。
27、遂:于是,就。
28、得:买到。
29、何:为什么。
30、之:鞋子。
31、以:用。
32、宁:宁可。
通假字:1、“置之其坐”中的“坐”同“座”,座位。
2、“反归取之。
及反”中的“反”同“返”,返回。
寓意:为人处事不能只相信教条而不注重客观事实,生活中要学会随机应变,不要死守常规,要学会找新的方法解决问题。
我们对待事物要注重事实,不能太墨守成规。
刻舟求剑出自战国时《吕氏春秋·察今》,《吕览》中的成语有“一窍不通”、“三豕涉河”、“掩耳盗铃”。
吕不韦为杂家代表人物。
注释;1.涉--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
2.自--从。
3.遽--急遽,立刻,表示时间很紧迫。
4.契--雕刻。
5.是--指代这里。
6.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
7.坠--掉落。
8.若--像。
9.是吾剑之所从坠--这里是我的剑坠落的地方。
10.求--寻找11.之--代词,代“剑” 12.其剑自舟坠于水,其:他的13.遽契其舟,其:这14.从其所契者,其:他15.而置之其座,其:自己的16.是吾剑之所从坠,之:结构助词,不译主题:比喻死守教条,比喻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的意思,讽刺了片面、静止,不知变通、墨守成规的人。
北师大文言文整理
北师大初中语文文言文七年级上册童区寄传柳宗元童寄者,柳州荛牧儿也[22]。
行牧且荛[23],二豪贼劫持反接[24],布囊其口[25]。
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26]。
寄伪儿啼[27],恐栗[28],为儿恒状[29],贼易之[30],对饮,酒醉。
一人去为市[31],一人卧,植刃道上[32]。
童微伺其睡[33],以缚背刃[34],力下上[35],得绝[36],因取刃杀之。
逃未及远,市者还,得童,大骇,将杀童。
遽曰[37]:“为两郎僮[38],孰若为一郎僮耶[39]?彼不我恩也[40]。
郎诚见完与恩[41],无所不可。
”市者良久计曰[42]:“与其杀是僮,孰若卖之?与其卖而分,孰若吾得专焉[43]?幸而杀彼,甚善。
”即藏其尸,持童抵主人所[44]。
愈束缚,牢甚。
夜半,童自转,以缚即炉火烧绝之[45],虽疮手勿惮[46];复取刃杀市者。
因大号[47],一虚皆惊。
童曰:“我区氏儿也,不当为僮。
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愿以闻于官[48]。
” 虚吏白州[49],州白大府[50]。
大府召视儿,幼愿耳[51]。
刺史颜证奇之[52],留为小吏,不肯。
与衣裳,吏护还之乡[53]。
乡之行劫缚者[54],侧目莫敢过其门[55]。
皆曰:“是儿少秦武阳二岁[56],而讨杀二豪[57],岂可近耶!”狼蒲松龄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才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说虎——明·刘基虎之力,于人不啻倍也。
北师大版七年级文言文
七年级上册课本古诗1、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深秋时节,我沿山上蜿蜒的山路而行.云雾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
我不由自主地停下车来,是因为这傍晚枫林的美景着实吸引了我,那被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花儿还要红。
诗歌通过诗人的感情倾向,以枫林为主景,绘出了一幅色彩热烈、艳丽的山林秋色图。
2、天净沙·秋思古诗文必读枯藤老树昏鸦⑵,小桥流水人家⑶,古道西风瘦马⑷。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
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前行。
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天涯。
3、秋词(其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自古以来,人们每逢秋天就都悲叹寂寞凄凉,我却说秋天要胜过春天。
秋天晴朗的天空中一只仙鹤推开云层,一飞冲天,我的诗兴也随它到了碧蓝的天空。
《秋词》是刘禹锡被贬朗州后所作。
诗人一改传统秋词的凄凉情调,赞美了秋天的开阔明丽,反映出诗人乐观情绪和不屈的斗志。
4、采桑子·重阳毛泽东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廖廓江天万里霜。
人之一生容易衰老而苍天却不老,重阳节又年年都来到。
今天又逢重阳,战场上的菊花是那样的芬芳。
一年又一年秋风刚劲地吹送,那不是春天的光辉。
却胜过春天的光芒,无涯的汀江之上有绵绵不绝的秋霜。
这首词描写了重阳节的战地风光,表现了战争胜利后的喜悦和对革命前途的乐观。
5、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文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古诗词
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古诗词,八年级语文(下)文言文及古诗词与朱元思书南北朝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三峡南北朝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泝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泝”同“溯”)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爱莲说宋代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芙蕖李渔芙蕖与草本诸花似觉稍异,然有根无树,一岁一生,其性同也。
谱云:“产于水者曰草芙蓉,产于陆者曰旱莲。
”则谓非草本不得矣。
予夏季倚此为命者,非故效颦于茂叔而袭成说于前人也,以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请备述之。
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
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
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
北师大版七年级必背古诗词
北师大版七年级必背古诗词《北师大版七年级必背古诗词》涵盖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些精华,以下是部分必背的古诗词:1.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 《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5. 《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6. 《悯农》(其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7. 《悯农》(其二)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8. 《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9. 《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0. 《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1. 《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2.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些诗词不仅在文学价值上具有重要地位,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背诵这些诗词有助于培养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北师大版初中必背文言文课文
北师大版初中必背课文七年级(上册)1.《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3.《苏幕遮》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天净沙·秋白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6.〔越调〕天净沙张可久嗈嗈落雁平沙,依依孤鹜残霞,隔水疏林几家。
小舟如画,渔歌唱入芦花。
7.秋词二首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8.采桑子重阳毛泽东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廖廓江天万里霜。
9.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0.狼蒲松龄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文言短文集萃-北师大版
受教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一会儿
泛指谷物
解释加点的字:
1、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下雪
同披
雪后天晴
2、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
3、寡人闻命矣
受教
二、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 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 也。
1、翻译这句话。
我听说,古时候贤明的君王,自己吃饱了而知 道他人的饥饿;自己穿暖了而知道他人的寒冷; 自己消闲安乐了而知道他人的疾苦。现在,您 是不知道啊!
即:往,到
2、子不若已
过: 拜访
已: 停止
3、则子如劝我者也 如: 宜,应当
指出下列句中的“子”字的区别:
子墨子自鲁即齐
子不若已 有子十人 翻译:今天下莫为义,则子如劝我者也, 何故止我? 如今天下没有谁来做正义的事业,(对 此)你应该鼓励我(更加急迫地从事正 义事业),为什么还要阻止我呢?
高耸的样子
他在五十天之内就打败了燕国人,占领了燕 国。
四、孟子对此事有何看法?
孟子认为战争不能从它的胜负来判定它 的性质,如果有利于人民,就是正义的,就 应该攻取。如果它不能给人民带来好处,就 是非正义的,即使暂时胜利了,也必将为人 民所推翻。
王顾左右而言他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 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 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 王曰:“弃之。”曰:“士师不能 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 之。”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 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
1、解释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义。 偷袭
1)荆人欲袭宋(
)
2)澭水暴益(
3)循表而夜涉(
突然
标记
)
)
4)向其先表之时( 从前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文言文复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作者简介】柳宗元,(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之一。
他和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对当时文风的改革、散文的发展起过重大的推动作用。
唐永贞元年(805年)与刘禹锡等一起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革新集团,后来革新集团失败了,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
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以游山玩水、借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
他在永州发现了许多风景佳丽的地方,记了其中八处名胜,成为我国古典文学散文史上颇有名的《》。
《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这八篇游记各自成篇,但前后连贯,构成一个整体,展现出永州美丽的山光水色。
【解题】“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注释】如鸣佩环:清洌:全石以为底:为坻,为屿,为嵁,为岩: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俶尔:翕忽:斗.折蛇.行:犬牙..差互: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孔孟论学习(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中考复习文言文阅读汇集
中考文言文精细阅读 1、《邹忌讽齐王纳谏》二、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战国策》或《战国策•齐策一》,文章题目中“讽”意思是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用含蓄的话劝说或指责。
四、通假字 1、孰视之孰通熟,仔细五、古今异义词 1、今齐地方千里地方:古义:土地方圆今义:名词,地点,处所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左右:古义:国君近旁的近臣今义:方位词 3、明日,徐公来明日:古义:第二天今义:今天的下一天 4、能谤讥于市朝谤讥:古义:指责,劝谏(中性词)今义:诽谤,讥讽(贬义词) 5、窥镜而自视窥:古义:照今义:偷偷地看 6、暮寝而思之寝:古义:躺而不睡今义:睡觉地方六、词类活用 1、邹忌修八尺有余修:长,这里指身高 2、朝服衣冠朝:名词作状语,在早晨服:名词用作动词穿戴 3、私我也私:形容词用作动词,偏爱 4、王之蔽甚矣蔽:受蒙蔽,这里的意思是因受蒙蔽而不明。
或:(受蒙蔽 5、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6、吾妻之美我者美: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美,认为……美 7、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用作状语,当面七、一词多义八、重点词语解释 1、而形貌昳丽昳丽:光艳美丽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谁,哪一个 3、旦日:明天,这里指第二天 4、皆以美于徐公以:以为,认为5、能谤讥于市朝谤:指责别人过错讥:讽刺市朝:公共场合九、特殊句式 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判断句 2、忌不自信宾语前置 3、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省略句 4、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倒装句 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判断句,状语后置(此所谓于朝廷胜) 6、有求于我也状语后置(于我有求也) 7、能谤讥讽于市朝状语后置(能于市朝谤讥) 8、皆以美于徐公状语后置(皆以于徐公美) 9、皆朝于齐状语后置(皆于齐朝)十、朗读节奏 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2、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 3、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4、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十一、理解性默写十二、重点语句翻译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大小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
北师大版文言文翻译
自古以来,文言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哲学思想。
在北师大版教材中,文言文的学习占据了重要地位。
本文将以北师大版教材为例,对文言文进行翻译,以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言文的魅力。
一、原文1. 《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品德高尚的人吗?”2. 《孟子》孟子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孟子说:“坚持正道,就会得到更多的帮助;背离正道,就会得到很少的帮助。
帮助少到极点,连亲戚都会背叛他;帮助多到极点,天下的人都会顺从他。
用天下的人所顺从他的去攻打连亲戚都背叛他的人,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3. 《庄子》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翻译:庄子说:“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
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那是危险的!已经这样做了,还要去追求知识,那更是危险的!做好事不要图名利,做坏事不要触犯刑法,顺着自然的规律去做,就可以保全自己的身体,就可以保全生命,就可以照顾好亲人,就可以享尽天年。
”二、总结通过对北师大版教材中文言文的翻译,我们可以发现,文言文虽然距离现代已有千年,但其内涵丰富,寓意深刻。
学习文言文,不仅可以了解古代文化,还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水平。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文言文的学习,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北师大版 文言文复习资料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专题复习资料——文言文复习1、《愚公移山》译文: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的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90岁了,向着山住着。
他苦于山北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到达汉水的南岸,可以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再说,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众人纷纷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
‛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
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太不聪明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土石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思想真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愁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应答。
操蛇之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就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
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所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东,一座放在雍南。
从这时开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考点:文学常识《愚公移山》选自《》,作者,郑国人,前期道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了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其中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
寓言,就是把一定的道理寄托在故事之中,情节比较简单,篇幅短小,寓意深刻而含蓄。
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是一篇有浪漫主义神奇色彩的寓言故事,历来脍炙人口。
神话,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文言文汇总
1、《狼》一、文学常识:1、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2、出处:节选自《聊斋志异》中的《狼三则》;3、《狼》体裁:短篇小说;郭沫若先生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二、通假字1、止有剩骨止通只,只有2、止露尻尾止通只,只有3、止增笑耳止通只,只有三、古今异义词1、弛担持刀。
弛:古义:放下今义:松弛2、屠自后断其股股:古义:大腿今义:屁股3、一狼仍从从:古义:跟随今义:介词,常引出时间、地点四、词类活用1、狼不敢前前:名词用作动词,上前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用作动词,钻洞3、一狼洞其中洞:名词用作动词,打洞4、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5、一屠晚归屠:动词用作名词,本义为“宰杀”,这里指“屠夫”五、特殊句式1、投以骨倒装句:以骨投,省略句:投(狼)以骨2、场主积薪其中省略句:场主积薪(于)其中3、一狼洞其中省略句:一狼洞(于)其中4、屠乃奔倚其下省略句:屠乃奔倚(于)其下六、朗读节奏 1、其一/犬坐/于前2、《愚公移山》一、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列子•汤问》。
《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了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历来脍炙人口。
2、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二、通假字1、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2、始一反焉反通返,往返3、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4、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厝通措,放置5、无陇断焉陇通垄,高山6、指通豫南指通直,一直三、古今异义词1、河阳之北河:古义:黄河,今义:泛指一般河流阳:古:山之南,水之北今:太阳2、达于汉阴阴:古义:山之北,水之南今义:阴天3、指通豫南指:古义:直,一直,今义:手指4、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古义:乃,并今义:曾经5、投诸渤海之尾诸:古义:之于,今义:各个,许多6、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古义:负荷,今义:荷花7、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毛;古义:草木,今义:毛发8、北山愚公长息曰息:古义:叹气,今义:休息9、虽我之死虽;古义:即使,今义: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虽然10、惧其不已也已:古义:止,今义:已经11、无陇断焉陇断:古义:山川阻隔,今义:把持独占12、何苦而不平何苦:古义:怎么会,何愁今义:不值得做,犯不着四、词类活用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止:动词的使动用法,阻止,使……停下2、面山而居面:名词用作动词,面向,面对着3、吾与汝毕力平险毕:形容词用作动词,用尽险:形容词用作名词,险峻的大山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名词用作状语,用箕畚装(土石)5、惩山北之塞惩: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苦6、聚室而谋曰聚: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聚集五、一词多义1、方:(1)方七百理(古代称面积用语,纵横)(2)今方来,吾欲辱之(将要)2、固:(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顽固)(2)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3)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本来)(4)固若金汤(坚固)3、穷:(1)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尽)(2)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穷困)(3)蝉则千转不穷(尽)(4)非咨询不穷其致(追究到底)(5)穷凶极恶(极端)4、如:(1)其如土石何(如……何:把……怎么样)(2)闻水声,如鸣佩环(好像)(3)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及)(4)如法炮制(依照)(5)如意算盘(符合)5、通:(1)指通豫南(通向)(2)初极狭,才通人(通过)(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相通)(4)政通人和(顺利)(5)通计一舟(全,整个)六、重点词语解释1、年且九十且:将近2、惩山北之塞塞:阻塞3、出入之迂也迂:曲折,绕远4、聚室而谋曰室:家5、吾与汝毕力平险汝:你6、杂然相许许:赞同7、其妻献疑曰献疑:提出疑问8、以君之力君: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9、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副词,用来加强语气,可译为“连……都”损:削减丘:小山10、如太行、王屋何把……怎么样11、且焉置土石连词,况且焉:疑问代词,哪里12、投诸渤海之尾诸:之于1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挑夫:成年男子14、叩石垦壤敲,凿15、始龀:换牙16、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分类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分类(34篇)
一、人物传记(9篇)
1.《童区寄传》
2.《李寄》
3.《谭嗣同之死》
4.《邹忌讽齐王纳谏》
5.《曹刿论战》
6.《唐且不辱使命》
7.《晏子使楚》
8.《隆中对》
9.《周处》
二、山水游记(10篇)
1.《小石潭记》
2.《游高梁桥记》(袁宏道)
3.《游高梁桥记》(袁中道)
4.《白洋潮》
5.《与朱元思书》
6.《三峡》
7.《岳阳楼记》
8.《游岳阳楼记》
9.《醉翁亭记》
10.《记承天寺夜游》
三、寓言故事、神话(4篇)
1.《狼》
2.《愚公移山》
3.《山海经》两篇《精卫填海》4.《夸父逐日》
四、论说文(6篇)
1.《说虎》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孔孟论学习》
4.《黄生借书说》
5.《杂说》(四)
6.《鱼,我所欲也》
五、其他(5篇)
1.《爱莲说》
2.《口技》
3.《出师表》
4.《陋室铭》
5.《桃花源记》。
北师大版初三上册文言文原文
周处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邅迹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
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
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乃入吴寻二陆。
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
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
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
出师表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狼》一、文学常识:1、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2、出处:节选自《聊斋志异》中的《狼三则》;3、《狼》体裁:短篇小说;郭沫若先生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二、通假字1、止有剩骨止通只,只有2、止露尻尾止通只,只有3、止增笑耳止通只,只有三、古今异义词1、弛担持刀。
弛:古义:放下今义:松弛2、屠自后断其股股:古义:大腿今义:屁股3、一狼仍从从:古义:跟随今义:介词,常引出时间、地点四、词类活用1、狼不敢前前:名词用作动词,上前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用作动词,钻洞3、一狼洞其中洞:名词用作动词,打洞4、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5、一屠晚归屠:动词用作名词,本义为“宰杀”,这里指“屠夫”五、特殊句式1、投以骨倒装句:以骨投,省略句:投(狼)以骨2、场主积薪其中省略句:场主积薪(于)其中3、一狼洞其中省略句:一狼洞(于)其中4、屠乃奔倚其下省略句:屠乃奔倚(于)其下六、朗读节奏 1、其一/犬坐/于前2、《愚公移山》一、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列子•汤问》。
《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了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历来脍炙人口。
2、列子,名寇,又名御寇,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二、通假字1、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2、始一反焉反通返,往返3、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4、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厝通措,放置5、无陇断焉陇通垄,高山6、指通豫南指通直,一直三、古今异义词1、河阳之北河:古义:黄河,今义:泛指一般河流阳:古:山之南,水之北今:太阳2、达于汉阴阴:古义:山之北,水之南今义:阴天3、指通豫南指:古义:直,一直,今义:手指4、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古义:乃,并今义:曾经5、投诸渤海之尾诸:古义:之于,今义:各个,许多6、遂率子荷担者三夫荷:古义:负荷,今义:荷花7、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毛;古义:草木,今义:毛发8、北山愚公长息曰息:古义:叹气,今义:休息9、虽我之死虽;古义:即使,今义: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虽然10、惧其不已也已:古义:止,今义:已经11、无陇断焉陇断:古义:山川阻隔,今义:把持独占12、何苦而不平何苦:古义:怎么会,何愁今义:不值得做,犯不着四、词类活用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止:动词的使动用法,阻止,使……停下2、面山而居面:名词用作动词,面向,面对着3、吾与汝毕力平险毕:形容词用作动词,用尽险:形容词用作名词,险峻的大山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名词用作状语,用箕畚装(土石)5、惩山北之塞惩: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苦6、聚室而谋曰聚: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聚集五、一词多义1、方:(1)方七百理(古代称面积用语,纵横)(2)今方来,吾欲辱之(将要)2、固:(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顽固)(2)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3)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本来)(4)固若金汤(坚固)3、穷:(1)子子无穷匮也(穷尽)(2)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穷困)(3)蝉则千转不穷(尽)(4)非咨询不穷其致(追究到底)(5)穷凶极恶(极端)4、如:(1)其如土石何(如……何:把……怎么样)(2)闻水声,如鸣佩环(好像)(3)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及)(4)如法炮制(依照)(5)如意算盘(符合)5、通:(1)指通豫南(通向)(2)初极狭,才通人(通过)(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相通)(4)政通人和(顺利)(5)通计一舟(全,整个)六、重点词语解释1、年且九十且:将近2、惩山北之塞塞:阻塞3、出入之迂也迂:曲折,绕远4、聚室而谋曰室:家5、吾与汝毕力平险汝:你6、杂然相许许:赞同7、其妻献疑曰献疑:提出疑问8、以君之力君: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9、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副词,用来加强语气,可译为“连……都”损:削减丘:小山10、如太行、王屋何? 把……怎么样11、且焉置土石连词,况且焉:疑问代词,哪里12、投诸渤海之尾诸:之于13、遂率子荷担者三夫荷:挑夫:成年男子14、叩石垦壤敲,凿15、始龀:换牙16、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易:交换节:季节17、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彻:通18、子子无穷匮也穷匮:穷尽19、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负:背七、特殊句式1、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2、帝感其诚(被动句)3、何苦而不平(宾语前置)4、遂率子荷担者三夫(定语后置)八、朗读节奏1、遂率/子荷担者/三夫九、理解性默写1、“愚公”移山时得到了人们的支持,初定计划时杂然相许;深入研究时其妻献疑;移山过程中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2、“愚公”坚信移山成功的依据是子子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3、第三段可以看作是文章的驳论部分。
“智叟”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在文中列举的论据是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在文中用来驳斥智叟最有力的一句话是子子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他批驳的方式是驳论据;其结果是河曲智叟亡以应。
十、重点语句翻译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2、甚矣,汝之不惠*你太不聪明了。
3、如太行、王屋何?*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用泥箕、筐子装上士石运到渤海边上。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学常识1、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大师,因此把他和孔子并称“孔孟”,被推尊为“亚圣”2、《孟子》:儒家经典之一,为孟子及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所著。
共7篇,计261章,容包括孟子的言行、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学术问题的论争。
与《大学》《中庸》《论语》合为“四书”。
3、选自《孟子告子下》。
二、通假字1、衡于虑衡:同“横”,梗塞,指不顺2、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读bi,辅佐3、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三、古今异义词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是:这)四、词类活用1、必先苦其心志,苦:使动用法,使……痛苦2、劳其筋骨,劳:使动用法,使……劳累3、饿其体肤,饿:使动用法,使……受饥饿4、空乏其身,空乏:使动用法,使……受到贫困之苦5、行拂乱其所为乱:形容词使动用法,使……颠倒错乱五、重点词语解释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任:责任,担子2、行拂乱其所为拂:违背,逆,不顺3、而后作作,奋起,指有所作为4、征于色征:征验5、而后喻喻:明白,了解6、入则无法家拂士入:国法家:有法度的大臣拂士:辅佐君主的贤士7、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出:在外面,指国外8、国恒亡恒:常9、生于忧患生:生存发展。
六、朗读节奏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七、理解性默写1、本文指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从三个方面经受艰苦磨难。
其中,思想上要苦其心志,行为上要行拂乱其所为。
八、重点语句翻译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句义:所以,上天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个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的体肤饿瘦,使他身受贫困之苦,所行不顺,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心困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憔悴枯槁,表现在颜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看到他的颜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如果国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来的忧患,国家时时都有灭亡的危险。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享受安乐使人委靡死亡。
5、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通过这些)来让他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起来,以不断增长才干。
6、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4、《小石潭记》文学常识: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是《永州八记》中的一篇。
一、通假字:下见小潭见通现,出现二、一词多义1、蛇:永州之野产异蛇(名词)斗折蛇行(像蛇爬行一样)2、伐:伐竹取道(砍伐)齐师伐我(讨伐)3、明:明灭可见(明亮)庭下如积水空明(透明)三、重点词语解释1、清冽:清凉2、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
可,约。
许,表示对数量的估计。
3、佁然不动:呆呆的一动不动。
佁然,愣住的样子。
4、俶尔远逝:忽然。
5、斗折蛇行:斗折,像北斗星那样曲折。
蛇行,像蛇爬行那样弯曲。
6、悄怆: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
7、邃:深8、寂寥:寂静寥落。
9、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坻:水中高地屿:小岛嵁:不平的岩石10、明灭可见明灭:或现或隐11、以其境过清清:凄清,冷清清四、理解性默写1、描写游鱼静态的句子: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2、描写游鱼动态的句子: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3、描写潭上多姿的树蔓的语句: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五、重点语句翻译1、皆若空游无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凭借也没有。
2、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
3、斗折蛇行:(泉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5、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堪,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6、其岸势犬牙差互*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
7、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覆盖着,缠绕着,摇动着,连缀着,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8、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流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中为之一乐。
9、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向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
六、课文容理解1、本文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抒发了作者被贬官的抑郁忧伤之情。
2、文中对潭中鱼的描写,栩栩如生,动静结合,字面上写鱼,实则写潭水的清澈。
3、作者描写潭的总体感受是什么?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5、《与朱元思书》文学常识:《与朱元思书》的作者吴均,是南朝梁文学家。
字叔痒,吴兴故章人。
他的散文以写景见长,有人仿效他的文体,称“吴均体”一、通假字1、有时见日见同现,显现,显露。
2、窥欲忘反“反”同“返”、返回二、一词多义①蝉则千转不穷。
(尽,完) 欲穷其林。
(走完)②猿则百叫无绝( 停止)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 消失)③负势竞上(向上) 横柯上蔽(在上边)三、词类活用任意东西 (东西:名作动,向东或向西) 猛浪若奔 (奔:动作名,飞奔的马)负势竞上(上:名作动,向上) 互相轩邈(轩邈:形作动,往高处或往远处伸展)望峰息心(息:使动用法,使……平息) 横柯上蔽 (上:名作状,在上边)四、重点词语解释1、风烟俱净风烟:指烟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