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2班课前三分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志者事竟成
班级:五年级(2)班姓名:赵文博
人不能没有追求。我们每个
人,特别是年轻人,谁不想做个有
志气,有抱负的人呢? 然而,想一
帆风顺地到达成功的彼岸,多数是
不可能的,况且人们一生追求的目
标最后未必都能如愿实现,但是我还是相信:“有志者,事竟成”。翻开史册,有志而成大事者,先例比比皆是。一九三二年诺贝尔奖得者谢灵顿就是其中之一。谢灵顿是个回头“浪子”,他少年时代就沾染了不少恶心,别人都说他成不了大“气候”。一次,他对一位在牛奶棚工作的女工产生了爱情,可那女工宁愿跳到泰晤士河淹死也不嫁给他。这一闷棍使他从迷茫中惊醒,他悄悄离开伦敦,决心重新做人。从此,他努力攻读,终于在中枢神经的研究方面做出了卓绝的贡献。并且担任了牛津大学、伦敦大学、利物浦大学的教授。在人们的想象中,大发明家爱迪生肯定是个“天才”,可他却说:“发明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上小学时,老师说他象个大“木鸡”,最后不得不中途辍学。后来,在他母亲的指导下发愤苦读,从事研究时他几乎每天奋战二十多小时。为了研制电灯,他试验了一千六百多种物质。一千六百多种,多么惊人的数字 ! 可想而知,没有血与汗的搏击,我们还可能在黑暗中摸索,不难想象:不付出代价而想得到幸福的果实,那只能是梦想。爱迪生用他光辉的一生告诉我们:有志者必须是忘我的奋斗者。
诗歌欣赏
班级:五年级(2)班姓名:方子豪
地满红花红满地
天连碧水碧连天
一夜五更,半夜二更有半
三秋九月,中秋八月之中
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
风风雨雨,年年幕幕朝朝
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云飞天外
池边绿树,树边红雨,雨落溪边
华罗庚的故事
班级:五年级(2)班姓名:谭咏琪
有一次,他跟邻居家的孩子一起出城去玩,他们
走着走着;忽然看见路旁有座荒坟,坟旁有许多石人、
石马。这立刻引起了华罗庚的好奇心,他非常想去看个
究竟。于是他就对邻居家的孩子说:“那边可能有好玩的,我们过去看看好吗?”邻居家的孩子回答道:“好吧,但只能呆一会儿,我有点害怕。”胆大的华罗庚笑着说:“不用怕,世间是没有鬼的。”说完,他首先向荒坟跑去。两个孩子来到坟前,仔细端详着那些石人、石马,用手摸摸这儿,摸摸那儿,觉得非常有趣。爱动脑筋的华罗庚突然问邻居家的孩子:“这些石人、石马各有多重?”
邻居家的孩子迷惑地望着他说:"我怎么能知道呢?你怎么会问出这样的傻问题,难怪人家都叫你‘罗呆子’。”
华罗庚很不甘心地说道:“能否想出一种办法来计算一下呢?”
邻居家的孩子听到这话大笑起来,说道:“等你将来当了数学家再考虑这个问题吧!不过你要是能当上数学家,恐怕就要日出西山了。”
华罗庚不顾邻家孩子的嘲笑,坚定地说:“以后我一定能想出办法来的。”当然,计算出这些石人、石马的重量,对于后来果真成为数学家的华罗庚来讲,根本不在话下。
金坛县城东青龙山上有座庙,每年都要在那里举行庙会。少年华罗庚是个喜爱凑热闹的人,凡是有热闹的地方都少不了他。有一年华罗庚也同大人们一起赶庙会,一个热闹场面吸引了他,只见一匹高头大马从青龙山向城
里走来,马上坐着头插羽毛、身穿花袍的“菩萨”。每到之处,路上的老百姓纳头便拜,非常虔诚。拜后,他们向“菩萨”身前的小罐里投入钱,就可以问神问卦,求医求子了。华罗庚感到好笑,他自己却不跪不拜“菩萨”。站在旁边的大人见后很生气,训斥道:“孩子,你为什么不拜,这菩萨可灵了。”“菩萨真有那么灵吗?”华罗庚问道。一个人说道:“那当然,看你小小年纪千万不要冒犯了神灵,否则,你就会倒楣的。”“菩萨真的万能吗?”这个问题在华罗庚心中盘旋着。他不相信一尊泥菩萨真能救苦救难。庙会散了,看热闹的老百姓都回家了。而华罗庚却远远地跟踪着“菩萨”。看到“菩萨”进了青龙山庙里,小华罗庚急忙跑过去,趴在门缝向里面看。只见“菩萨”能动了,他从马上下来,脱去身上的花衣服,又顺手抹去脸上的妆束。门外的华庚惊呆了,原来百姓们顶礼膜拜的“菩萨”竟是一村民装扮的。
华罗庚终于解开了心中的疑团,他将“菩萨”骗人的事告诉了村子里的每个人,人们终于恍然大悟了。从此,人们都对这个孩子刮目相看,再也无人喊他“罗呆子”了。正是华罗庚这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
介绍数学家陈景润
班级:五年级(2)班姓名:焦舒淇
陈景润福建福州人,195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主要从事解析数论方面的研究,并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方面取得国际领先的成果。50年代对高斯圆内格点、球内格点、塔里问题等作了重要改进。60年代以来对筛法
及其有关重要问题作了深入研究,1966年5月证明了命题“1+2”,将200
多年来人们未能解决的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大大推进了一步。这一结果被国际上誉为“陈氏定理”。1966年屈居于六平方米小屋的陈景润,借一盏昏暗的煤油灯,伏在床板上,用一支笔,耗去了几麻袋的草稿纸,居然攻克了世界著名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创造了距摘取这颗数论皇冠上的明珠(1+ 1)只是一步之8年共同获得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他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和其他数论问题的成就,至遥的辉煌。他证明了“每个大偶数都是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使他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上居世界领先地位。这项工作还使他与王元、在197潘承洞今,仍然在世界上遥遥领先。世界级的数学大师、美国学者阿·威尔曾这样称赞他:“陈景润的每一项工作,都好像是在喜马拉雅山山巅上行走。”这是中国人的自豪和骄傲。
小学生数学故事:最小公倍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班级:五年级(2)班姓名:王晓雪
以前,小明一直以为学了最小公倍数这种知识枯燥无味,整天和求几和
几的最小公倍数这样的问题打交道,真是烦死人,总觉得学习这些知识在生活中没有什么用处。然而,有一件事却改变了他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