膈下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的临床体会(1)
膈下逐瘀汤案例
膈下逐瘀汤案例
膈下逐瘀汤是一种古老的中药汤剂,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
它常常
被用于治疗瘀血内聚、气滞血瘀、胸胁疼痛等症状。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个膈下逐瘀汤的案例,以便更好地了解其临床应用。
患者刘女士,45岁,因胸胁疼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等症状就诊。
经过详细的询问和检查,诊断为痰饮阻滞、气滞血瘀证。
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中医医生决定采用膈下逐瘀汤进行治疗。
膈下逐瘀汤的组成包括桃仁、红花、川芎、当归等药材,这些药材具有活血化瘀、舒肝理气的作用,能够有效地缓解痰饮阻滞、气滞血瘀的症状。
患者按照医生的建议,每日服用膈下逐瘀汤,连续服用2周。
经过2周的治疗,患者的症状明显好转,胸胁疼痛减轻,乳房胀痛明显减轻,
月经也逐渐恢复正常。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后,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膈下逐瘀汤在治疗痰饮阻滞、气滞血瘀证方面具
有显著的疗效。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特点来合理选用药物,确保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总之,膈下逐瘀汤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汤剂,在治疗痰饮阻滞、气滞血瘀证方
面有着显著的疗效,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调配和监控,以确保治疗效果的最大化。
希望这个案例能够为临床医生在中医药治疗中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膈下逐瘀汤配合针灸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的临床观察
膈下逐瘀汤配合针灸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膈下逐瘀汤辨证配合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46例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患者采用膈下逐瘀汤加减口服配合针灸治疗,每日2次。
结果总有效率为84.78%。
结论膈下逐瘀汤配合针灸辨证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
【关键词】原发性痛经膈下逐瘀汤针灸疗效观察痛经是妇女常见疾病之一,尤以青年妇女为多见。
痛经是指妇女在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下腹部及腰骶部剧烈疼痛为主证,甚则剧痛昏厥,或伴恶心呕吐,冷汗淋漓,影响正常生活、学习及工作[1]。
原发性痛经以未婚青年多见。
多数在月经初潮即发作,在婚后,生育后减轻或消失,盆腔内找不到明显局部病变。
西医治疗强调止痛、镇静及应用前列腺素抑制剂,取效快捷,但不良反应大,疗效难以持久;手术治疗有一定疗效,但有其局限性,且不易被患者接受。
笔者在采用膈下逐瘀汤联合针灸治疗痛经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46例均为我院门诊或住院病人,年龄最小者19岁,最大者45岁,病程短者6个月,长者达3.5年;行经前痛者13例,行经时痛者24例,行经后痛者9例。
多伴有乳房胀痛,一些伴有恶心、呕吐,或前后二阴坠胀,胸闷、食少等症状。
1.2临床诊断标准(1)妇女经期或经期前后出现周期性下腹疼痛,并伴随月经周期发作,连续3次以上,经妇科检查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者。
(2)气滞血瘀型的辨证标准:①经前或经期第l、2天小腹胀痛,拒按,可伴有恶心呕吐;②经血量少或经行不畅,经色黯或有血块,血块排出后疼痛缓解,经净疼痛消失;③胸胁胀满;④舌质黯或有瘀斑,苔少薄白;⑤脉沉弦或弦滑。
具有(1)项,并具备(2)中任何两项即可诊断[2]。
气滞血瘀主证: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或小腹拘急疼痛,刺痛拒按,胸胁乳房胀痛,甚则胸闷恶心,经量小而不畅,色紫黑有血块,血块下后痛即减轻。
舌质黯红或夹瘀点,脉沉弦。
征候分析:气滞血瘀,经行不畅,放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乳房胀痛。
膈下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的疗效观察
膈下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膈下逐瘀汤在气滞血瘀型痛经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收集2016 年2 月至2017 年2 月我院收治的气滞血瘀型痛经患者40 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20)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进行治疗,观察组(n=20)使用膈下逐瘀汤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证候积分和疼痛程度。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00 %,对照组为80.00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证候积分和疼痛VAS 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膈下逐瘀汤可有效提高气滞血瘀型痛经的治疗效果,对于改善患者痛经症状、体征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痛经;血瘀型;布洛芬缓释胶囊;膈下逐瘀汤【Abstract 】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diaphragmatic under by stasis soup in the application of qi and blood stasis type of dysmenorrhea treatment effect.Collected in February 2016 to February 2017,our hospital of 40 patients with dysmenorrhea qi stagnancy and blood stasis syndrome,can b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y random number method,the control group(n = 20)use ibuprofen sustained release capsule treatment,the observation group(n = 20)use under the diaphragm by stasis soup treatment,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treatment,the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nd the degree of pain.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treatment effective rate was 95.00%,80.00%,the control group(P < 0.05;Observation group after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syndrome integral and pain VAS score was better than control group,P < 0.05).Conclusion under the diaphragm by stasis soup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qi and blood stasis type of dysmenorrhea,plays a positive role to improve patients with dysmenorrhea symptoms,signs,is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Key words 】 dysmenorrhea;Blood stasis type;Ibuprofen sustained release capsule.Under the diaphragm by stasis soup痛经是一种女性的常见病多发病,尤其在未婚女性中较为多见,调查显示[1],我国约50 %的未婚女性存在痛经现象,痛经在行经期间或月经前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严重的影响了女性的正常工作、生活,因此如何有效的进行痛经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膈下逐瘀汤治疗痛经心得
膈下逐瘀汤治疗痛经心得
张惠珍
【期刊名称】《江西中医药》
【年(卷),期】1995(000)0S1
【摘要】膈下逐瘀汤治疗痛经心得张惠珍(江苏省沭阳县中医院223600)关键词痛经,中医药疗法,膈下逐瘀汤临床应用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方)由五灵脂、当归、川芎、桃仁、红花、丹皮、赤芍、乌药、玄胡、甘草、香附、枳壳等组成。
原主治膈膜下至上腹部血瘀积块以及肾泻...
【总页数】2页(P106-107)
【作者】张惠珍
【作者单位】江苏省沭阳县中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1.113
【相关文献】
1.膈下逐瘀汤联合经舒宁痛经贴治疗原发性痛经气滞血瘀型疗效观察 [J], 李守勋
2.膈下逐瘀汤配合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痛经30例 [J], 丁井永; 冯红礼
3.膈下逐瘀汤加味治疗痛经和泄泻 [J], 梁金门
4.膈下逐瘀汤加味治疗痛经和泄泻 [J], 梁金门
5.膈下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J], 征征;易莎;刘艳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膈下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的临床体会
膈下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的临床体会痛经是指女性在经期或经前期出现腹部疼痛或不适,常见于青春期女性,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
其中气滞血瘀型痛经往往是由于经血不畅、血块凝聚、气血运行不畅所致,传统中医学认为可以采用膈下逐瘀汤进行治疗。
本文结合作者的临床体会,讨论膈下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的临床效果。
膈下逐瘀汤的组成膈下逐瘀汤是由桃仁、红花、当归、芍药、丹参、川芎、香附、陈皮、枳实、甘草组成的中药复方。
其中桃仁、红花可以活血化瘀,当归、芍药可以滋补气血,丹参、川芎可以活血通经,香附、陈皮可以健脾化湿,枳实、甘草可以行气化痰。
这些药物配合使用,可以调畅气血、活血化瘀、调和脏腑,达到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的目的。
临床案例本文作者近期收治了一名25岁的女性患者,经量适中,但经前3天开始下腹疼痛,且伴有乏力、头晕等不适症状。
根据她的主诉和体征所见表明患者为气滞血瘀型痛经。
经过详细询问病史和综合分析后,本文作者采用了膈下逐瘀汤治疗,其剂量为每日口服3次,每次10g。
在治疗期间,患者遵从医嘱,按时服用药物,同时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
经过5天的治疗,患者腹痛明显缓解,精神状态明显好转。
治疗10天后,患者腹部疼痛完全消除,月经周期和量也比之前更加规律。
治疗后复查大约1个月后,患者情况保持稳定,且未出现不适症状。
临床效果评估膈下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的临床效果如何呢?本文作者经过多个案例的总结和分析,认为该汤剂可以有效调理女性气血,改善痛经不适症状,具有以下优势:1.治疗痛经的同时,还能调理肝脾失调所致的经期不稳定等不适症状。
2.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或副作用,安全可靠。
3.由于采用中药煎煮制法,可以充分挥发药材中的有效成分,疗效较高。
然而,膈下逐瘀汤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医生和患者共同注意。
例如,汤剂需要多次口服,容易因服药不及时、剂量不足等出现治疗效果不显著的问题。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加强患者的治疗信心和配合度,以及医生的功夫细心和治疗经验。
痛经气滞血瘀证——膈下逐瘀汤——阴阳解析
痛经气滞血瘀证——膈下逐瘀汤——阴阳解析膈下逐瘀汤——阴阳解析痛经气滞血瘀证,主要证候: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经血量少,行而不畅,血色紫黯有块,块下痛暂减;乳房胀痛,胸闷不舒;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弦。
《医林改错》膈下逐瘀汤方:灵脂(炒)二钱、当归三钱三、川芎二钱、桃仁(研泥)三钱、丹皮二钱、赤芍二钱、乌药二钱、元胡一钱、甘草三钱、香附一钱半、红花三钱、枳壳一钱半解析:阳性药:灵脂、当归、川芎、乌药、元胡、红花平性药:桃仁、甘草、香附阴性药:丹皮、赤芍、枳壳君药:红花五灵脂:苦、甘,温。
归肝经。
活血止痛,化瘀止血。
延胡索:辛、苦,温。
归心、肝、脾经。
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当归:甘、辛,温。
归肝、心、脾经。
活血止痛,补血调经,润肠通便。
川芎:辛,温。
归肝、胆、心包经。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乌药:辛,温。
归肺、脾、肾、膀胱经。
行气止痛,温肾散寒。
红花:辛、温。
归心、肝经。
活血化瘀,通经。
桃仁:苦,平。
归心、肝、肺、大肠经。
活血祛瘀,润肠通便。
甘草:甘,平。
归心、脾、肺、胃经。
补脾益气,润肺止咳,清热解毒,缓解止痛,缓和药性。
香附:辛、微苦、微甘,平。
归肝、三焦经。
疏肝理气,调经止痛。
牡丹皮:苦、辛,微寒。
归心、肝、胃经。
清热凉血,活血散瘀,退蒸。
赤芍:苦,微寒。
归肝经。
清热凉血,活血化瘀,止痛。
枳壳:苦、辛、酸,微寒。
归脾、胃经。
理气宽中、消滞除胀。
阴性药物少,阳性药物多,针对寒多热少;君药功效以活血化瘀为主,针对虚多实少;阳明太阴合病,血瘀气滞。
方剂中,红花、灵脂、元胡、桃仁、丹皮、赤芍,活血化瘀;当归、川芎、乌药、香附、枳壳,活血行气;甘草,顾护胃气。
诸药合用以活血化瘀为主,行气为辅。
适用于血瘀气滞者。
膈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清热调血汤加味、圣愈汤、益肾调经汤比较:膈下逐瘀汤,以活血化瘀为主,行气为辅。
适用于血瘀气滞者。
少腹逐瘀汤,以活血化瘀为主,散寒止痛为辅。
适用于血瘀气滞、寒凝者。
清热调血汤加味,以清热祛湿养阴为主,活血祛瘀为辅。
《揿针配合口服膈下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
《揿针配合口服膈下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一、引言原发性痛经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主要症状为下腹疼痛,严重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该疾病的发生多与气滞血瘀有关,因此治疗上常需以活血化瘀、调畅气机为原则。
本文旨在探讨揿针配合口服膈下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治疗方法1. 揿针治疗:揿针是一种中医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穴位,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目的。
在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时,选用相应的穴位进行揿针刺激,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2. 口服膈下逐瘀汤:膈下逐瘀汤是一种中药方剂,具有活血化瘀、调畅气机的功效。
根据患者病情,医生开具膈下逐瘀汤方剂,患者按医嘱口服,以改善气血运行,缓解痛经症状。
三、临床观察本研究共纳入XX例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采用揿针配合口服膈下逐瘀汤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疼痛程度、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变化。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X周),治疗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治疗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较治疗前有明显减轻,生活质量也有显著提高。
而对照组患者虽然疼痛程度有所缓解,但效果不如治疗组明显。
此外,治疗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四、讨论气滞血瘀是原发性痛经的主要病因之一,因此治疗上需以活血化瘀、调畅气机为原则。
揿针和膈下逐瘀汤分别从针灸和中药两个方面入手,共同作用于患者的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治疗痛经的目的。
揿针通过刺激穴位,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而膈下逐瘀汤则通过中药的活血化瘀、调畅气机作用,改善全身气血运行。
两者相结合,可以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此外,揿针和膈下逐瘀汤的治疗作用较为温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五、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揿针配合口服膈下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显著。
与常规西药治疗相比,治疗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效果、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均有明显改善。
《膈下逐瘀汤加减结合刮痧治疗SPID(气滞血瘀型)的临床观察》
《膈下逐瘀汤加减结合刮痧治疗SPID(气滞血瘀型)的临床观察》一、引言SPID(气滞血瘀型)是一种常见的中医病证,主要表现为气血运行不畅,瘀血内阻,引发一系列症状。
治疗该病证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膈下逐瘀汤因其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功效而被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探讨膈下逐瘀汤加减结合刮痧治疗SPID (气滞血瘀型)的临床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二、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共纳入100例SPID(气滞血瘀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人。
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采用膈下逐瘀汤加减结合刮痧治疗。
2. 治疗方法实验组患者采用膈下逐瘀汤加减治疗,根据患者病情调整药物剂量。
同时,结合刮痧治疗,刮痧部位以肝胆经、脾胃经等为主,力度适中,以患者舒适为度。
治疗周期为4周。
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实验室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三、结果1. 症状改善情况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后,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实验组患者疼痛、胸闷、腹胀等症状得到显著缓解,而对照组患者症状改善程度相对较小。
2. 实验室指标变化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血脂等实验室指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优于对照组。
3. 不良反应发生率实验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而对照组患者有部分出现胃肠道反应、皮疹等不良反应。
四、讨论膈下逐瘀汤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功效,对于SPID(气滞血瘀型)的治疗具有一定的优势。
结合刮痧治疗,可以更好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在症状改善、实验室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表明膈下逐瘀汤加减结合刮痧治疗SPID(气滞血瘀型)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五、结论膈下逐瘀汤加减结合刮痧治疗SPID(气滞血瘀型)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实验室指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因此,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然而,本研究样本量较小,尚需进一步大规模、多中心的临床研究来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
《揿针配合口服膈下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
《揿针配合口服膈下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一、引言原发性痛经是妇科常见病之一,主要表现为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下腹部疼痛、坠胀,并伴有其他不适症状,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
其病因多与气滞血瘀有关,即气血运行不畅,导致经血排出受阻。
传统中医治疗痛经的方法多样,本文旨在探讨揿针配合口服膈下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
二、治疗方法1. 揿针治疗:揿针是一种中医外治法,通过在特定穴位埋入针芯,达到通经活络、调和气血的目的。
根据患者症状及体质,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揿针治疗。
2. 口服膈下逐瘀汤:膈下逐瘀汤是一剂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功效的中药方剂。
根据患者病情,配合其他中草药进行煎煮,制成汤剂口服。
三、临床观察1. 观察对象:本研究共纳入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60例,年龄范围16-45岁,病程1-10年。
2. 治疗方法:患者接受揿针配合口服膈下逐瘀汤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
3. 观察指标: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痛经程度、伴随症状、生活质量等指标变化。
4. 疗效评定:根据患者治疗后的症状改善情况,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个等级。
四、结果分析1. 临床效果:经过3个月经周期的治疗,大部分患者的痛经程度得到明显缓解,伴随症状也有所减轻。
其中,显效患者占60%,有效患者占35%,无效患者占5%。
总有效率高达95%。
2. 生活质量改善: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疼痛程度减轻,情绪稳定,睡眠质量改善。
3. 不良反应: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五、讨论揿针配合口服膈下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显著。
揿针通过刺激穴位,达到通经活络、调和气血的目的;而膈下逐瘀汤则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功效。
二者相结合,共同作用于患者的气血运行,从而改善痛经症状。
此外,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说明该方法安全性较高。
六、结论本研究表明,揿针配合口服膈下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痛经程度、伴随症状及生活质量。
《揿针配合口服膈下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
《揿针配合口服膈下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一、引言原发性痛经是妇科常见病之一,主要表现为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下腹部疼痛、坠胀,伴有腰酸或其他不适,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
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是其中一种常见类型,其发病机制与气血运行不畅、瘀血内阻密切相关。
目前,针对此类型痛经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其中揿针配合口服膈下逐瘀汤的治疗方法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揿针配合口服膈下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二、研究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了符合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诊断标准的患者,共计100例。
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人。
2. 治疗方法实验组采用揿针配合口服膈下逐瘀汤的治疗方法。
揿针治疗主要选取腹部、腰骶部等穴位进行针刺,以促进气血运行。
口服膈下逐瘀汤则根据患者病情进行个体化调配,主要成分为当归、川芎、桃仁等,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止痛的作用。
对照组则采用常规的西药治疗。
3. 观察指标观察指标包括治疗前后患者的疼痛程度、生活质量、中医证候积分等。
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估,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进行评估,中医证候积分则根据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进行评分。
三、研究结果1. 疼痛程度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实验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得到明显改善。
2. 生活质量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后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有所提高,尤其在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等方面改善显著,说明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3. 中医证候积分实验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实验组患者的中医证候得到明显改善。
四、讨论揿针配合口服膈下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显著。
揿针治疗能够促进气血运行,疏通经络,从而缓解疼痛。
而口服膈下逐瘀汤则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止痛的作用,能够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
膈下逐瘀汤加减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临床疗效
内蒙古中医药第39 卷2020 年 6 月第 6 期Inner Mongoli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Vol.39 No.6 202055而精之主宰则在心。
”徐福松教授也认为早泄的发生“其制在 心,其藏在肾”191。
《素问•灵兰秘典论》云:“心者,君主之官也,神 明出焉。
”《内经》云:“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
”笔者认 为心神失守,肾失封藏,心肾不交,精关不固应为早泄发病的基 本病机,故采用宁心安神、益肾固精为治疗大法。
自拟益肾固精 汤,方中金樱子、芡实为水陆二仙丹之意,专注益肾固精;黄连、远志、茯苓、茯神清君火、安心神;五味子、龙骨、牡蛎安神敛神 固精;菟丝子配车前子为王旭高之法,益肾固精之余兼顾渗湿。
全方配伍精当,共奏交通心肾、固精止遗之效。
本研究采用自拟益肾固精汤配合舍曲林治疗早泄,以单 用舍曲林作为对照组,用临床常用的射精潜伏时间(IELT)和 早泄诊断量表(PEDT)评分作为观察指标mi。
结果表明,治疗 后两组IELT和PEDT评分比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但采用自 拟益肾固精汤配合舍曲林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用舍曲林,值 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1]姜辉,邓春华.中国男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与专家共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57-74.[21姜辉,刘德风,邓春华,等.早泄诊断量表的汉化研究和信效度 评价[J].中国男科学杂志,2015,21 (7):598-603.[3】郭应禄,辛钟成.男子生殖医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 社,2002:234-236.[4]Althof,S.E.,et al.An update of the Intematiomal Society of SexualMedicine's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remature ejaculation(PE)[J].J Sex Med,2014,11 (6) :1392-1422.[5】李宏军,黄宇烽.实用男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643- 646.[6] 周小川,姜睿.早泄的诊治进展[J].中国男科学杂志,2012,26(8):69-72.[7] 王晓峰,朱积川,邓春华.中国男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08-210.[8] 徐福松.实用中医男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333-337.[9] 徐福松.男科临证指要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5-36.膈下逐瘀汤加减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临床疗效何嫦敏苏李茵(开平市中医院广东开平529300)摘要目的:探讨气滞血瘀型痛经应用膈下逐瘀汤加减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20例气滞血瘀型痛经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10例。
膈下逐瘀汤临床应用体会
临床报道3.4 加强监护,控制滴速。
在输液过程中,要控制好滴速,密切观察病人反应,尤其对首次使用、使用疗程较长、老年、幼儿、孕妇等患者,更应密切观察,加强监护;同时,应强化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出现不良反应病例时要认真分析,查找原因,积极采取治疗措施。
参考文献[1] 张立新,李雪梅,傅文录.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特点与临床治疗[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3,17(5):376.[2] 韩丽萍,张延军,赵树进.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及成因[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2,22(11):705-706.作者单位:226500 江苏省如皋市人民医院膈下逐瘀汤临床应用体会聂革联 陈 平【中图分类号】R9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8)07-0081-01 膈下逐瘀汤乃王清任五逐瘀汤之一,王氏为“治肚腹血瘀之症”而设。
肚腹者,肝胆脾胃肠之所,肚腹有积,大凡与滞有关,滞之愈重,积之愈久,则瘀之越甚。
在此方中,王氏尤嫌桃红归芍化瘀之力不足,又增五灵脂、丹皮、玄胡,且增乌药、香附、枳壳以行气止痛,与血瘀逐瘀汤相比,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功更强,已全然没有调和之意,其所治病证应属气滞血瘀重证、实证。
笔者从事临床工作30余年,每遇气滞血瘀之疑难重症,即投此方,常获奇效,今撷取典型病案二则报道如下,以飨同道。
1 治疗术后顽固性呃逆王某,男,56岁,因“反复右上腹疼痛1年,加重3天,咳吐脓痰,1周”入住我院外科,B 超示胆囊息肉,右肾小结石,胸片示右中下肺脓肿,右侧胸膜腔积液,经抗感染、引流、对症支持治疗后,肺脓肿明显缩小,胸腔积液吸收,仍有右上腹疼痛,在完成充分术前准备后,患者于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行胆囊切除术,术中出血较多,术后经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按时伤口换药,伤口愈合良好。
术后第五天开始,患者出现频发呃逆不止,日夜不停,经西药解疼、镇静、冬眠疗法,呃逆无缓解,又经中医针灸、中药治疗,仍无明显缓解,呃逆延续月余,病人十分痛苦,求诊于予。
膈下逐瘀汤配合穴位贴敷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70例临床体会
热下注 、 血虚 弱 、 肾虚损 有关 。本组 7 气 肝 O例病 例 经临 床分 型均 为气 滞血 瘀 型 。因情 志抑 郁 , 冲任 气 血郁滞 . 肝失调节 , 气血流行 欠畅通 , 于经前一 、 故 二 日或月经 期小腹胀 痛 , 拒按 , 经行不畅 。经血瘀滞 故 色黯有块 。血块排 出后瘀滞减 轻 , 气血暂 通 , 故疼 痛 缓解 。瘀 滞随经 血 而外 泄 , 故经 后疼 痛 消 失 。治疗
补 。桂 心 温 通 经 脉 而 行 瘀 滞 , 以 白芍 养 血 柔 肝 . 配 缓
13 疗效 标 准 .
痊愈 : 疼痛 消 失 , 续 3个 月 连
未 见复 发 ; 转 : 痛 减 轻 或 疼 痛 消 失 , 不 能 维 持 好 疼 但
中止 痛 , 以蒲黄导瘀 结而治气 血凝滞之 痛 , 佐 延胡索 理气 止痛 , 红花活血通 经 , 祛瘀止 痛 。没 药散瘀生肌 止痛 , 生姜解 毒破 血调 中 , 生地 通利 消瘀 , 温酒 通 血 脉 为引 , 药合用 , 强 了活血 化瘀 、 诸 增 理气 、 凋经止 痛
1 5克 , 仁 、 花 各 2 桃 红 O克 。 皮 1 丹 2克 , 草 6克 , 甘 伴
头晕恶 心加 吴茱 萸 1 2克 , 连 6克 , 姜 3片。 同 黄 生 时穴位 贴敷 , 取穴 : 中极 、 肾俞 、 阳关 。将药饼贴 敷 腰
于 上 述 穴 位 上 . 盖 敷 料 , 一 阵 即可 感 觉 小 腹 部 有 加 过
净疼 痛消失 。舌紫黯 , 的夹有瘀 点 , 弦 滑 。 有 脉
典 型 病 例 许某 ,6岁 ,0 4年 6月 8日初 诊 。 2 20
正值 月经来潮第 1天 , 面色 苍 白 , 表情 痛 苦 , 双手 抱 腹. 自诉 小腹 疼痛 , 又 胀 又痛 , 且 1小 时许 , 头 晕 、 伴 恶心 。月经量 少 , 经色 紫黯 有 血块 。舌 质紫 黯夹 有 瘀点 , 沉 弦 。辨 证 为 气滞 血 瘀 型 痛 经 。处 方 : 脉 当 归、 芎、 芍、 川 赤 枳壳 、 胡索 、 延 五灵脂 、 乌药 、 香附 各
《膈下逐瘀汤加减结合齐刺治疗SPID慢性盆腔痛(气滞血瘀型)的临床观察》
《膈下逐瘀汤加减结合齐刺治疗SPID慢性盆腔痛(气滞血瘀型)的临床观察》一、引言慢性盆腔痛(SPID)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其病因复杂,其中气滞血瘀型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
针对此类型疾病,传统中医治疗方法具有独特的优势。
本文旨在探讨膈下逐瘀汤加减结合齐刺治疗SPID慢性盆腔痛(气滞血瘀型)的临床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二、研究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了符合SPID慢性盆腔痛(气滞血瘀型)诊断标准的病例,共分为两组,分别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2. 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膈下逐瘀汤加减结合齐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
膈下逐瘀汤加减根据患者病情进行个体化调整,齐刺则按照中医经络理论进行选穴治疗。
3. 观察指标观察指标包括疼痛程度、生活质量、中医证候积分等。
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评估,并记录相关数据。
三、结果1. 疼痛程度改善情况经过治疗后,治疗组在疼痛程度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治疗组患者疼痛程度减轻,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2. 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治疗组在中医证候积分方面也有明显改善,气滞血瘀的症状得到缓解。
而对照组在中医证候积分方面改善不明显。
3. 安全性评价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证明膈下逐瘀汤加减结合齐刺治疗方法安全性较好。
四、讨论膈下逐瘀汤加减结合齐刺治疗SPID慢性盆腔痛(气滞血瘀型)的临床效果显著。
膈下逐瘀汤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功效,结合齐刺的经络刺激作用,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
此外,该治疗方法还具有较好的安全性,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从中医角度来看,SPID慢性盆腔痛(气滞血瘀型)的发病原因与气血运行不畅、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膈下逐瘀汤的活血化瘀作用能够改善气血运行,齐刺则能够刺激经络,调和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因此,膈下逐瘀汤加减结合齐刺治疗SPID 慢性盆腔痛(气滞血瘀型)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中医治疗方法。
五、结论本研究表明,膈下逐瘀汤加减结合齐刺治疗SPID慢性盆腔痛(气滞血瘀型)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好。
膈下逐瘀汤联合双氯芬酸钠栓治疗原发性气滞血瘀型痛经的临床观察
中文摘要研究背景:痛经为妇科常见病之一,青年女性发病者较多,中医称其为“经行腹痛”。
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之分,症状严重的会对患者造成情绪、身心等方面的影响,导致患者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方面表现不佳。
原发性痛经是痛经其中的一种分类类型,不是因为组织器官发生病变而引起的痛经,这种类型的痛经占痛经患者的90%以上。
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和双氯芬酸钠栓(武汉同药药业)均为治疗原发性痛经的药物之一,但关于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联合双氯芬酸钠栓(武汉同药药业)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目的:观察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联合双氯芬酸钠栓(武汉同药药业)治疗原发性气滞血瘀型痛经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将70例原发性痛经气滞血瘀型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试验组35例,应用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联合双氯芬酸钠栓(武汉同药药业,规格:50mg)治疗3个月经周期。
对照组仅用同剂量的双氯芬酸钠栓(武汉同药药业,规格:50mg)治疗3个月经周期。
两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分别进行评估主要症状、体征的缓解程度。
试验结果:试验组治愈15例,显效11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91.4%;对照组治愈6例,显效9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62.9%,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试验组的症状和体征的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症状和体征的缓解程度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
结论: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联合双氯芬酸钠栓(武汉同药药业)治疗原发性气滞血瘀型痛经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和体征,且安全度良好。
关键词:原发性痛经;膈下逐瘀汤;双氯芬酸钠栓;联合;疗效观察AbstractBackground:Dysmenorrhea is one of common gynecological diseases, the incidenceof many young women, Chinese medicine called "by the line of abdominal pain". Thereare primary and secondary branch, serious impact on the daily life of symptoms. Primary dysmenorrhea is a kind of dysmenorrhea, refers to the non organic diseaseof dysmenorrhea, dysmenorrhea patients accounted for more than 90% ofall. Gexiazhuyutang ("yilingaicuo") and diclofenac sodium suppository (Wuhan Tongyao pharmaceutical) is one of the drugs for the treatment of primarydysmenorrhea, but about gexiazhuyutang ("yilingaicuo") combined with diclofenacsodium suppository (Wu Hantong Pharmaceutical Medicin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the treatment of primary dysmenorrhea are needed further research.Objective:Observation of gexiazhuyutang ("yilingaicuo") combined with diclofenacsodium suppository(Wuhan with medicine medicin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the treatment of primarydysmenorrhea of qi stagnation and blood stasis type.Methods: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70 cases of primary dysmenorrhea of qi stagnation and blood stasis type into two groups. 35 cases of test group, applicationof gexiazhuyutang("yilingaicuo") combined with diclofenacsodium suppository (Wuhan with pharmaceuticalmedicine, specification: 50mg) for 3 menstrual cycles. The control group only with the same dose of diclofenac sodiumsuppository (Wuhan with pharmaceutical medicine, specification: 50mg) for 3 menstrualcycles.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 after 3 menstrual cycleswere carried out to evaluate the main symptoms, signs of remission degree.Results:The test group 15 cases were cured, 11 cases markedly effective in 6 cases, the total efficiency of 91.4%; control group 6 cases were cured, 9 cases markedly effective in 7 cases,the total efficiency of 62.9%, after 3 menstrual cycles test group of the symptoms and signs ofimprovement rat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1), two groups of treatment the degree of remission after 3 menstrual cycles of symptoms and sign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P<0.01).Conclusions:Gexiazhuyutang ("yilingaicuo") combined with diclofenacsodium suppository (Wuhan Tongyao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primary dysmenorrhea of qi stagnation and blood stasis cansignificantly improve symptoms and signs, the safety degreeis good.Key words:Primary dysmenorrhea; gexiazhuyu Decoction; diclofenac sodium suppository; combination; clinical observation正文前言痛经为妇科中很常见的疾病之一,有原发和继发之分,原发性痛经的发病原因主要与月经时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含量增高相关。
膈下逐瘀汤联合双氯芬酸钠栓治疗原发性气滞血瘀型痛经的疗效分析
食 管癌 是 临床上 常 见 高 度 侵袭 性 肿 瘤 , 患 者 多 伴 有 营 养不 良、 吞 咽 困难 及 胸 痛症 状 。现 阶段 临床 上 通 常采 用手 术 、 化疗 、 介入 治疗 、 放疗 、 中医 中药治疗 等 方 式 治疗 食 管 癌 。 由于该 病 具 有 早 期 转 移 及 扩 散 倾
在原 发性痛 经 治疗方 面具 有疗 效好 、 副 作用 少等 优点 。
因 此 我 们 在 临 床 治 疗 时 可 以考 虑 中 西 医 结 合 的 治 疗 方
温, 有 效提 高 了化疗 药物 的抗癌 作用 , 同时还 可有效 避
免全 身化疗 反应 现象 发 生 。
[ 3 ] 张丽 , 国宏 莉 , 杜兴贵. 中西 医 结 合 治 疗 食 管 癌 研 究 的新 进 展 [ J ] .
西部医学. 2 0 0 9. 7( 2): 1 6 7— 1 6 9 .
对 残 留癌细 胞 的增 殖 现象 进 行 抑 制 。总 而 言 之 , 给 予
难症状, 使 患者 可经 口进食 , 有 效改 善患 者生存 期 的生
食 管癌 患者 中西 医结 合治疗 能有 效 降低 患者不 良反 应 发 生率 , 临 床效果 显著 , 值得 推广 和应 用 。
参 考 文 献
痛经 是指 妇女 经期 或 行 经 前 后 , 周 期 性 出现 小 腹 疼痛 或痛 引腰 骶 ,严 重 时 伴 有 恶心 、 呕吐、 肢冷 , 甚 至
剧痛 晕厥 , 属 中医 “ 经行 腹 痛 ” 范 畴 。 临 床 上 分 原 发 性
的 治 疗 越 来 越 受 到 重 视 。 西 医 治 疗 以对 症 止 痛 治 疗 为
主, 虽 取效 快 , 但 不 良反应 较 多 , 疗 效难 以持 久 ; 手 术治 疗 有 一定疗 效 , 但有 局 限性 , 又不 易被患 者接 受 。 中医
《膈下逐瘀汤加减结合刮痧治疗SPID(气滞血瘀型)的临床观察》
《膈下逐瘀汤加减结合刮痧治疗SPID(气滞血瘀型)的临床观察》一、引言SPID(气滞血瘀型)是一种常见的中医诊断,患者常常因为气机不畅,导致气血运行障碍,进而出现疼痛、肿块等症状。
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等多种手段。
其中,膈下逐瘀汤是一种常用的治疗该病的中药方剂,而刮痧则是一种非药物疗法。
本文旨在探讨膈下逐瘀汤加减结合刮痧治疗SPID (气滞血瘀型)的临床效果。
二、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了符合SPID(气滞血瘀型)诊断标准的病人,共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采用膈下逐瘀汤加减结合刮痧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单纯的膈下逐瘀汤治疗。
2. 治疗方法(1)实验组:膈下逐瘀汤加减治疗的基础上,结合刮痧治疗。
具体操作如下:首先根据患者病情,对膈下逐瘀汤进行加减调整,然后进行刮痧治疗。
刮痧时,选用适当的刮痧板和润滑剂,按照经络走向进行刮痧,直至皮肤出现红润或紫红色斑点。
(2)对照组:仅采用膈下逐瘀汤治疗,按照常规剂量和用法进行。
3. 观察指标本研究主要观察以下指标: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生活质量评分、实验室指标(如血液黏度等)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三、结果1.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实验组患者在接受膈下逐瘀汤加减结合刮痧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实验组患者疼痛、肿块等症状的缓解程度和速度均高于对照组。
2. 生活质量评分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在治疗后得到显著提高,而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程度相对较小。
这表明膈下逐瘀汤加减结合刮痧治疗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更好的效果。
3. 实验室指标实验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血液黏度等实验室指标得到明显改善,而对照组患者的改善程度相对较小。
这表明膈下逐瘀汤加减结合刮痧治疗在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方面具有更好的效果。
4. 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然而,实验组患者在接受刮痧治疗过程中,部分患者出现轻微的皮肤过敏反应,但均未影响治疗效果。
膈下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临床体会1
膈下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的临床体会(1)【纲要】痛经是妇科最常有的症状之一,是指妇女正当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痛苦,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 [1] 。
其病因病机各大医家多有阐述,整体可分为虚实两头,一为“不公则痛”,一为“不荣则痛”。
而吾师梁学林教授在不停吸取各大医家的理论基础上联合多年的临床经验,以为气滞血瘀是致使痛经的主要原由,在治疗上倡导行气活血,化瘀止痛,以达到“公则不痛”的目的。
方药采纳晚清名医王清任的“膈下逐瘀汤”随证加减化裁,在临床上疗效明显。
我有幸在从师学习时期对气滞血瘀型痛经的辨证论治略有领会,对此做总结。
【重点词】痛经气滞血瘀膈下逐瘀汤祖国医学以为本病的主要机理是气血运转不畅,不公则痛。
惹起气血不畅的原由,有气滞血瘀、寒湿呆滞、气血衰弱、肝肾亏虚等 [2] 。
笔者在临床从师学习过程中接触的痛经患者,以气滞血瘀型常见。
膈下逐瘀汤载于清朝王清任所著《医林改错》,方由五灵脂、当归、川芎、桃仁、丹皮、赤芍、延胡索、乌药、甘草、香附、红花、枳壳构成,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效,用此方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疗效满意,介绍以下。
1.典型病例林某,女, 20 岁,护士,未婚,向来工作忙碌,压力较大, 20XX 年 7 月 5 日初诊。
痛经半年,末次月经 6 月 9 日,经前及行经时小腹胀痛,经血量少,色紫黑且有血块,淋沥不畅,乳房胀痛,口服芬必得后,痛苦才有所缓解。
诊时小腹及乳房微胀不适,其他无显然不适。
舌黯红,苔白,脉弦。
西医诊疗:原发性痛经。
中医诊疗:痛经。
其病因病机为:该患者向来多忙碌,工作压力较大,情绪易颠簸、抑郁。
肝为藏血之脏,主疏泄,体阴而用阳,其性宜调达,又谓女子以肝为天生,故妇女与肝有着亲密关系,多郁善怒皆能伤肝。
经期前复伤于情志,肝气更拂郁,肝失条达,气滞则血亦淤滞,血海气机不利,经血运转不畅,发为痛经。
治法:调肝理气,化瘀止痛。
方用膈下逐瘀汤加减。
当归15g,川芎15g,赤芍 15g,桃仁 15g,红花 15g,枳壳 10g,延胡索 15g,五灵脂15g、乌药 15g,香附 15g,丹皮 15g,甘草 10g,陈皮15g,柴胡 15g,栀子 15g 柒剂水煎服,于经前一周开始服药,服至经期第三天止,每天两次。
《揿针配合口服膈下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
《揿针配合口服膈下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一、引言原发性痛经是妇科常见病之一,以气滞血瘀型痛经尤为常见,严重影响了女性的生活质量。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对痛经的治疗方法日益多样化,其中揿针配合口服膈下逐瘀汤因其独特的疗效,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
本文旨在通过临床观察,探讨揿针配合口服膈下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疗效及安全性。
二、研究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了符合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诊断标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仅采用口服膈下逐瘀汤治疗)和实验组(采用揿针配合口服膈下逐瘀汤治疗)。
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仅口服膈下逐瘀汤,每日一剂,连续服用三个月经周期。
实验组患者在口服膈下逐瘀汤的基础上,采用揿针治疗,每周一次,连续治疗三个月经周期。
3. 观察指标(1)痛经程度及伴随症状变化情况;(2)治疗效果评价;(3)不良反应及安全性评价。
三、结果分析1. 痛经程度及伴随症状变化情况实验组患者在接受揿针配合口服膈下逐瘀汤治疗后,痛经程度及伴随症状如腹痛、腰酸等均得到了显著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
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后三个月经周期内,疼痛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治疗效果评价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达到了90%,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仅为70%。
此外,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后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3. 不良反应及安全性评价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实验组患者在使用揿针过程中可能出现轻微刺痛感,但均在可承受范围内。
同时,经实验室检查和随访观察,未发现肝肾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
四、讨论本研究表明,揿针配合口服膈下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其中,揿针作为一种新型的针灸疗法,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性好等优点,可有效缓解痛经症状。
而膈下逐瘀汤则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功效,与揿针疗法相结合,能够更好地改善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的症状。
《膈下逐瘀汤加减结合刮痧治疗SPID(气滞血瘀型)的临床观察》
《膈下逐瘀汤加减结合刮痧治疗SPID(气滞血瘀型)的临床观察》一、引言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不良生活习惯的增加,人们面临的健康问题愈发多样和复杂。
其中,SPID(气滞血瘀型)作为一种常见的中医病证,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本文旨在探讨膈下逐瘀汤加减结合刮痧治疗SPID(气滞血瘀型)的临床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二、研究背景与目的SPID(气滞血瘀型)是中医常见病证之一,主要表现为气血运行不畅,导致气滞血瘀。
目前,中医治疗SPID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膈下逐瘀汤因其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功效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然而,单一治疗方法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因此,本研究旨在观察膈下逐瘀汤加减结合刮痧治疗SPID (气滞血瘀型)的临床效果,以期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痛苦。
三、研究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共纳入XX例SPID(气滞血瘀型)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XX例。
2.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膈下逐瘀汤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刮痧治疗。
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生活质量、血液流变学指标等。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的差异。
四、结果1. 症状改善情况:实验组患者在接受膈下逐瘀汤加减结合刮痧治疗后,其症状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2. 生活质量: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治疗后得到显著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
3. 血液流变学指标:实验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在治疗后得到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
五、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膈下逐瘀汤加减结合刮痧治疗SPID(气滞血瘀型)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
这一结果与以往的研究相符,说明该治疗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
膈下逐瘀汤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功效,能够改善气血运行不畅的状况。
而刮痧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能够通过刺激皮肤和经络,促进气血流通,缓解疼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膈下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的临床体
会(1)
【摘要】痛经是妇科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指妇女正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1]。
其病因病机各大医家多有论述,总体可分为虚实两端,一为“不通则痛”,一为“不荣则痛”。
而吾师梁学林教授在不断汲取各大医家的理论基础上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气滞血瘀是导致痛经的主要原因,在治疗上提倡行气活血,化瘀止痛,以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
方药选用晚清名医王清任的“膈下逐瘀汤”随证加减化裁,在临床上疗效显著。
我有幸在从师学习期间对气滞血瘀型痛经的辨证论治略有体会,对此做总结。
【关键词】痛经气滞血瘀膈下逐瘀汤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的主要机理是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
引起气血不畅的原因,有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气血虚弱、肝肾亏虚等[2]。
笔者在临床从师学习过程中接触的痛经患者,以气滞血瘀型多见。
膈下逐瘀汤载于清代王清任所著《医林改错》,方由五灵脂、当归、川芎、桃仁、丹皮、赤芍、延胡索、乌药、甘草、香附、红花、枳壳组成,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效,用此方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疗效满意,介绍如下。
1.典型病例
林某,女,20岁,护士,未婚,平素工作繁忙,压力较大,20XX年7月5日初诊。
痛经半年,末次月经6月9日,经前及行经时小腹胀痛,经血量少,色紫黑且有血块,淋沥不畅,乳房胀痛,口服芬必得后,疼痛才有所缓解。
诊时小腹及乳房微胀不适,其余无明显不适。
舌黯红,苔白,脉弦。
西医诊断:原发性痛经。
中医诊断:痛经。
其病因病机为:该患者平素多繁忙,工作压力较大,情绪易波动、抑郁。
肝为藏血之脏,主疏泄,体阴而用阳,其性宜调达,又谓女子以肝为先天,故妇女与肝有着密切关系,多郁善怒皆能伤肝。
经期前复伤于情志,肝气更拂郁,肝失条达,气滞则血亦淤滞,血海气机不利,经血运行不畅,发为痛经。
治法:调肝理气,化瘀止痛。
方用膈下逐瘀汤加减。
当归15g,川芎15g,赤芍15g,桃仁15g,红花15g,枳壳10g,延胡索15g,五灵脂15g、乌药15g,香附15g,丹皮15g,甘草10g,陈皮15g,柴胡15g,栀子15g柒剂水煎服,于经前一周开始服药,服至经期第三天止,每日两次。
8月9日复诊:小腹胀痛,但较前减轻,乳房胀而不痛,经血量有所增加,来得顺畅,色紫黑,血块排出后疼痛有所缓解,舌黯红,苔白,脉沉弦。
嘱患者与前次一样,于经前一周续服前方,服两个疗程后复诊。
20XX年10月7日复诊,进药后,疗效已显,约过3-4日,月经将至,现无不适,脉舌大致同前。
冯某,女,18岁,学生,20XX年5月18日初诊。
患者诉月经26至28天一潮,每逢月经前后小腹痛甚,腰骶坠胀,心烦易怒,乳胀难触,经色黯红有小块,眠差多梦,不能坚持正常学习,需服止痛片,口干欲饮,大便干。
今就诊时月经来潮第一天,下腹胀痛,拒按,经量少,经色紫黯夹血块,胸胁、乳房胀痛,口干口苦,舌质暗红,有瘀点,苔薄黄,脉弦滑。
诊为痛经。
证属气滞血瘀型。
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方用膈下逐瘀汤化裁:香附10g,枳壳12g,赤芍10g,当归12g,川楝子10g,续断10g,延胡索15g,五灵脂12g,川芎10g,红花10g,甘草10g,茯苓15g。
每日1剂,水煎服。
服10剂后小腹痛减,但仍有腰痛乳胀,眠差。
上方酌加柴胡10g,王不留行10g,续服10余剂症状消失。
后予补养肝肾之剂固本培元,经追访未再复发。
2.体会
原发性痛经是青春期女性最常见的妇科疾病,发病率约为30%~50%[3],属于祖国医学“痛经”的范畴,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和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痛经最早见于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
”而《丹溪心法·妇人》云:“临行时腰痛腹痛乃是瘀滞,有瘀血。
”由此看来,古人很重视“瘀”的致病作用,并据此提出“经期以调经为要”的大法,调经即是活血化瘀,化瘀才能生新;瘀者,旧也,生新除旧,通
则不痛,正如《血证论》说:“若无瘀血,则经自流通,安行无恙。
”。
虽然对立,但又相互统一,所以必须彻底,留得一分瘀,就将影响一份新生。
我国现代著名中医妇科专家朱南孙教授认为[4],原发性痛经发生的病机主要体现为有所“不通”,不论是气滞血瘀、寒凝,还是气血虚弱、肝肾亏损,均可产生气血运行不畅,瘀阻冲任,导致“不通则痛”,其中“瘀”是本病病机之关键。
结合临床,痛经一证,无论虚实,其病机最终皆演变至瘀。
其中,实者因气滞、寒凝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瘀而作痛;虚者,因虚致瘀,导致痛经。
故治疗上应首重活血化瘀。
膈下逐瘀汤在妇科应用广泛,只要有气滞血瘀之象,如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行而不畅,血色紫黯有块,乳房胀痛,胸闷不舒,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弦等,均可应用。
方中香附、乌药、枳壳、理气行滞,当归、川芎、桃仁、红花、赤芍活血化瘀,延胡索、五灵脂化瘀定痛,丹皮凉血活血,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而气顺血调,通则不通。
全方围绕气血,紧扣“痛”字,药药均可止痛,共奏“行气活血,祛瘀止痛”之效。
痛经之治,除中药内服外,尚可采用中药外敷以及针灸疗法,则效果更佳。
另患者饮食当忌生冷寒凉、辛辣刺激之品;经期注意卫生,勿涉水、游泳;平时要调畅情志,避免感受外邪。
如此则更有利于痛经的治疗,且可预防复发。
痛经患者,大多病程较长,思想压力大,药物治疗同时,需配合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增强治疗
信心,阐明月经时轻度不适是生理反应。
疼痛不能忍受时可作非麻醉性镇痛治疗,适当应用镇痛、镇静、解痉药。
从童年即应开始加强有关卫生知识的教育,并应重视营养、锻炼和生活的规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