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勘察合同纠纷上诉案例

合集下载

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纠纷

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纠纷

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纠纷是指在建设工程勘察、设计过程中,因履行合同发生的争议。

这类纠纷具有专业性强、标的额大、履约周期长等特点。

本文将从案例分析、法律适用、解决途径等方面对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纠纷进行探讨。

一、案例分析案例一:甲方:某实业公司乙方:某技术研究有限公司双方签订《设计合同》和《装修工程承包合同》,约定实业公司为技术公司下属实验室进行设计和装修。

合同约定了设计费、预付款、进度款等事项。

后因实业公司未按约定支付款项,技术公司诉至法院。

法院判决:实业公司支付技术公司设计费及逾期付款违约金。

案例二:甲方:某建筑公司乙方:某勘察设计院双方签订《建设工程勘察合同》,约定勘察设计院为建筑公司提供勘察服务。

合同约定了勘察费、交付时间等事项。

后因建筑公司未按约定支付勘察费,勘察设计院诉至法院。

法院判决:建筑公司支付勘察设计院勘察费及逾期付款违约金。

二、法律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二条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争议解决的方式,也可以在合同中约定适用仲裁或者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

”在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纠纷中,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二十八条规定:“民事诉讼法第三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的不动产纠纷是指因不动产的权利确认、分割、相邻关系等引起的物权纠纷。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合同纠纷、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政策性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按照不动产纠纷确定管辖。

”因此,在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纠纷中,应按照合同履行地或者被告住所地确定管辖法院。

三、解决途径1. 和解:当事人通过协商,达成一致,解决纠纷。

和解是解决合同纠纷最快捷、成本最低的方式。

2. 调解:当事人请求第三方(如法院、仲裁机构、行业协会等)进行调解,达成调解协议。

调解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

3. 仲裁:当事人约定仲裁条款或者达成仲裁协议,发生争议时,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勘察设计法律纠纷案例(3篇)

勘察设计法律纠纷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市某房地产开发公司(以下简称“开发商”)计划在城市边缘开发一个大型住宅小区,项目总投资约10亿元。

为保障项目顺利进行,开发商委托某甲级勘察设计院(以下简称“设计院”)进行项目的勘察和设计工作。

双方签订了《勘察设计合同》,约定设计院负责项目的勘察、设计及后期服务,合同总价为1500万元。

合同签订后,设计院按照合同约定完成了勘察和设计工作,并提交了相关设计文件。

然而,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因设计文件存在多处不合理之处,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多次停工和返工,严重影响了工程进度和成本。

开发商认为设计院的设计存在严重质量问题,要求设计院承担相应的责任。

双方因此产生纠纷,并最终诉至法院。

二、案件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设计院是否按照合同约定完成了勘察和设计工作?2. 设计文件是否存在质量问题?3. 设计质量问题是否导致工程停工和返工?4. 设计院是否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三、案件分析1. 设计院是否按照合同约定完成了勘察和设计工作?根据《勘察设计合同》的约定,设计院负责项目的勘察、设计及后期服务。

经查,设计院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完成了勘察和设计工作,并提交了相关设计文件。

因此,设计院已按照合同约定完成了勘察和设计工作。

2. 设计文件是否存在质量问题?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因设计文件存在多处不合理之处,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多次停工和返工。

经鉴定,设计文件确实存在质量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1)部分设计参数不符合国家规范要求;(2)设计图纸中存在多处错误;(3)部分设计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符。

3. 设计质量问题是否导致工程停工和返工?根据鉴定结论,设计文件的质量问题确实导致了工程停工和返工。

经调查,因设计质量问题导致的工程停工和返工共计3次,直接影响工程进度约2个月,增加工程成本约500万元。

4. 设计院是否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根据《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建设工程勘察合同纠纷(doc 11页)

建设工程勘察合同纠纷(doc 11页)

蒙自矿冶有限责任公司与蒙自矿冶有限责任公司建设工程勘察合同纠纷云南地质工程第二勘察院(以下简称二勘院)、尹保忠因与蒙自矿冶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蒙自矿冶公司)建设工程勘察合同纠纷一案,不服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红河中院)(2007)红中民二初字第91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

本院于2008年1月16日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了四次调查,上诉人二勘院的委托代理人俞翼、尹建生,上诉人尹保忠及其委托代理人彭怜玉,被上诉人蒙自矿冶公司的委托代理人尚显达、车伦到庭参与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审判决确认如下法律事实:2003年10月27日,蒙自矿冶公司委托二勘院对阿尾尾矿库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进行勘察。

2003年11月30日,蒙自矿冶公司与二勘院签订《建设工程勘察合同(一)》,附件《阿尾尾矿库工程勘察工程量及费用》。

合同约定:由二勘院承担蒙自矿冶公司阿尾尾矿库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勘察任务,工程勘察费预算为80万元。

合同后有双方单位印章和法定代表人的签名、印章。

附件对该工程量及费用作了明确约定。

附件中双方签字盖章处二勘院印章后委托代表人栏有尹保忠之名。

2003年12月26日,二勘院对蒙自矿冶公司作出《关于阿尾尾矿库工程勘察工程量及费用增加的请示》。

2004年1月6日又作出《关于阿尾尾矿库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勘察项目工期延长的请示》。

2004年2月28日双方作出《蒙自矿冶阿尾尾矿库工程勘察野外工程量验收表》。

2004年3月,二勘院和云南地质调查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调查所(以下简称物化所)配合作出蒙自矿冶公司白牛厂中长期阿尾尾矿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该报告载明尹保忠是项目负责人和编写人之一。

自2003年12月17日起至2004年7月9日止,蒙自矿冶公司先后支付给二勘院和物化所尹保忠工程款82万元。

其中,尹保忠收款37万元,二勘院收款45万元。

庭审中,二勘院确认该工程总款以80万元计。

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合同纠纷案例

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合同纠纷案例

建设⼯程勘察、设计、施⼯合同纠纷案例上诉⼈(原审被告)某(河南)房地产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罗某,董事长。

委托代理⼈岳某,河南某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上诉⼈(原审原告)荆某,⼥,委托代理⼈王某,男,委托代理⼈赵某,男,上诉⼈某(河南)房地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某房产公司)因与被上诉⼈荆某买卖合同纠纷⼀案,不服郑州市某⼈民法院(2010)⾦民⼀初字第3026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

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

某房产公司的委托代理⼈岳某,荆某的委托代理⼈王某、赵某到庭参加诉讼。

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审法院经审理查明:荆某与某房产公司于2007年10⽉24⽇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份,主要约定:荆某购买某房产公司开发的位于某郑汴路138号39幢l单元11层1101号房,建筑⾯积172.52平⽅⽶,房价为813259元;荆某于2007年10⽉24⽇⾸付现⾦253259元,剩余56万元以商业贷款于2007年11⽉24⽇⽀付;某房产公司应当在2008年12⽉31⽇前,将经验收合格并符合合同约定的商品房交付荆某;某房产公司应当书⾯通知荆某办理交接⼿续,交接房屋时应签署房屋交接单,某房产公司还应提供《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住宅使⽤说明书》,某房产公司不出⽰证明⽂件或出⽰证明⽂件不齐全,荆某有权拒绝交接;某房产公司交房逾期超过30⽇后,荆某有权解除合同,荆某解除合同的,某房产公司应当⾃买受⼈解除合同通知到达之⽇起30⽇内退还全部已付款,并按荆某累计已付款的2%向荆某⽀付违约⾦;荆某要求继续履⾏合同的,合同继续履⾏,⾃约定最后交房期限的第⼆⽇起⾄实际交付之⽇⽌,某房产公司按每⽇万分之三向荆某⽀付违约⾦。

合同签订后,荆某于2007年10⽉24⽇向某房产公司⽀付上述房屋⾸付款253259元,⽀付契税、维修基⾦、暖⽓、天然⽓、印花税、⼯本费、测绘费合计68668元。

2007年11⽉23⽇,荆某作为借款⼈,某房产公司作为担保⼈与⼯商银⾏郑州花园路⽀⾏签订个⼈购房借款担保合同,同时荆某将上述房屋进⾏抵押。

建设工程勘察合同纠纷案例

建设工程勘察合同纠纷案例

建设工程勘察合同纠纷案例在建设工程领域,勘察是项目启动前的重要环节,它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基础数据和依据。

由于各种原因,建设工程勘察合同纠纷时有发生,给双方带来诸多不便和损失。

本文将通过一个实际案例,分析建设工程勘察合同纠纷的常见原因及解决途径,以期为广大从业者提供参考。

某建筑工程公司(以下简称“甲方”)与一家勘察设计院(以下简称“乙方”)签订了一份建设工程勘察合同。

合同约定,乙方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并提供详细的勘察报告。

在勘察过程中,乙方未能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提交勘察报告,导致甲方无法按时进行后续设计和施工工作。

甲方多次催促乙方加快勘察进度,但乙方均以各种理由推诿。

最终,甲方不得不自行委托其他勘察单位重新进行勘察,并因此产生了额外的费用。

在此过程中,甲方发现乙方提交的勘察报告中存在多处错误和遗漏,严重影响了工程设计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甲方认为乙方未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要求乙方承担违约责任。

而乙方则认为,由于甲方提供的原始资料不完整、不准确,导致勘察工作无法按计划进行。

双方就此事产生争议,最终诉诸法律途径解决。

法院审理后认为,根据合同约定,乙方应按照甲方的要求完成勘察工作并提交勘察报告。

虽然甲方提供的原始资料可能存在问题,但这并不能成为乙方未按时提交勘察报告的理由。

因此,法院判决乙方承担违约责任,赔偿甲方因重新勘察产生的费用及由此造成的其他损失。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建设工程勘察合同纠纷的常见原因主要包括:1. 勘察单位未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质量完成勘察工作;2. 甲方提供的原始资料不完整、不准确;3. 双方对勘察结果存在分歧等。

为了避免类似纠纷的发生,建议双方在签订合同时明确约定以下事项:1. 勘察工作的具体内容、时间、质量要求等;2. 甲方提供原始资料的范围、内容、格式等;3. 双方对勘察结果的确认方式和程序;4. 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和标准等。

同时,双方还应加强沟通与协作,及时解决勘察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勘察工作的顺利进行。

工程勘察法律案例(3篇)

工程勘察法律案例(3篇)
二、案情分析
1. 勘察合同的法律效力
本案中,勘察公司与开发商签订的勘察合同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属于有效合同。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勘察公司未按照合同约定完成勘察任务,构成违约。
2. 勘察公司的违约责任
勘察公司在勘察过程中,因自身原因未能按照合同约定完成勘察任务,导致项目进度延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的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因此,勘察公司应承担违约责任。
六、启示
本案给工程勘察行业带来以下启示:
1. 勘察单位应提高勘察质量,确保勘察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避免因勘察质量问题导致合同纠纷;
2. 工程勘察合同双方应明确约定合同条款,确保合同履行顺利进行;
3. 合同双方应加强沟通,及时解决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避免合同纠纷的发生。
总之,本案对工程勘察行业具有重要的警示作用,有助于规范工程勘察市场,保障合同双方的合法权益。
(1)赔偿开发商因勘察延误所造成的损失,包括但不限于工期延误、停工损失、误工损失等。
(2)承担因勘察延误导致的开发商其他经济损失。
(3)承担因勘察延误给开发商带来的信誉损失。
四、案例分析
本案中,勘察公司因自身原因未能按照合同约定完成勘察任务,导致项目进度延误,给开发商造成了经济损失。这一案例反映了工程勘察领域存在的一些法律风险,以下是对本案的几点分析:
3. 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
根据勘察合同的相关约定,勘察公司应承担以下违约责任:
(1)赔偿开发商因勘察延误所造成的损失,包括但不限于工期延误、停工损失、误工损失等。
(2)承担因勘察延误导致的开发商其他经济损失。

工程勘察合同纠纷上诉案例.doc

工程勘察合同纠纷上诉案例.doc

工程勘察合同纠纷上诉案例-上诉人(原审被告)四川省物探工程勘察院,住所地四川省成都市西安路枣子巷15号。

法定代表人钟军,院长。

委托代理人刘冀生,四川成都泰益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上诉人(原审原告)国营第四四三一厂,住所地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龙柏路98号。

法定代表人仲肇升,厂长。

委托代理人李启军,成都益援律师事务所律师。

委托代理人夏军,成都益援律师事务所律师。

上诉人四川省物探工程勘察院因勘察合同纠纷一案,不服四川省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1998)成经初字第700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

本院于2000年5月6日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并于2000年6月5日公开开庭审理了此案。

上诉人四川省物探工程勘物探院的法定代表人钟军,委托代理人刘冀生,被上诉人国营第四四三一厂的法定代表人仲肇升,委托代理人李启军、夏军到庭参加诉讼。

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审法院查明,1993年5月4日,国营第四四三一厂(下称四四三一厂)与原四川省地质物探工程勘察处(下称勘察处)签订一份《地(坝)基工程勘察合同书》,约定由勘察处对四四三一厂拟建住宅进行地质钻探。

合同签订后,工程处于同年6月出具了《成都市国营四四三一厂生活区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该报告在最后结论和建议中称:根据建筑物的规模、用途和场地地质条件,建议选用粉质粘土和粘土作基础持力层,基础类型以天然浅基为宜,当使用粉质粘土作持力层时,下有淤泥质土,每层土应以宜浅不宜深为原则。

并对每幢拟建住宅楼的基础埋深、持力层承载力标准值和压缩模量提出了建议值。

四四三一厂遂委托四川省电子工程设计院对住宅楼进行设计,并由其所属的成都星光电子工程设计室进行了补充修改设计。

1995年至1996年,四四三一厂住宅陆续完工。

1997年5月起,四四三一厂先后发现所建住宅有墙体开裂和山墙外倾,遂又委托勘察处进行补充勘察,勘察处于1998年2月12日、3月2日向四四三一厂提交了1号、2号、4号、8号、10号楼的补充勘察报告。

工程勘察合同纠纷案例分析

工程勘察合同纠纷案例分析

工程勘察合同纠纷案例分析某建筑公司(以下简称甲方)与一家专业的工程勘察公司(以下简称乙方)签订了一份工程勘察合同。

合同约定,乙方负责对甲方即将开发的一块土地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勘察报告。

合同中明确了勘察的具体要求、时间节点以及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以下问题:乙方未能在约定的时间内完成勘察工作,导致甲方无法按时进行工程设计和施工准备,进而影响了整个项目的进度。

甲方认为乙方违反了合同中的约定,要求赔偿损失;而乙方则辩称是由于遇到了不可预见的地质条件,属于不可抗力,不应承担违约责任。

在此案例中,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乙方是否违约,二是是否存在不可抗力情形。

为了解决这一纠纷,双方首先应参照合同条款进行协商。

如果协商不成,可以依法向仲裁机构或法院提起诉讼。

从法律角度来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合同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在本案例中,乙方未能按合同约定时间完成勘察工作,原则上应认定为违约行为。

除非乙方能够证明其延迟履行是由于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法律规定的情形所致,否则应当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关于不可抗力的认定,通常指的是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在本案例中,乙方提出的“不可预见的地质条件”是否构成不可抗力,需要具体分析。

如果该地质条件确实属于行业内公认的难以预见的情况,且乙方在发现后及时通知了甲方并采取了合理措施,那么乙方可能不需要承担违约责任。

但如果乙方未能提供充分证据证明其遇到的情况属于不可抗力,那么乙方仍需承担违约责任。

在处理此类纠纷时,除了法律途径外,双方还可以通过调解、和解等方式解决争议。

例如,甲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工期进行调整,乙方也可以提出补救措施,如增加人力物力加快勘察进度等。

通过这些方式,双方可以在互相理解和让步的基础上,达成新的共识,减少诉讼成本,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

建设工程勘察合同无效案例

建设工程勘察合同无效案例

建设工程勘察合同无效案例某建筑工程公司(以下简称甲方)与一家勘察设计单位(以下简称乙方)签订了一份建设工程勘察合同。

合同约定,乙方负责对甲方即将开发的住宅项目进行地质勘察,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供详细的勘察报告。

甲方则承诺按照合同约定支付相应的勘察费用。

在执行过程中,由于乙方未能在约定时间内完成勘察工作,导致甲方的建设工程进度受到了严重影响。

甲方因此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判定勘察合同无效,并要求乙方赔偿由此造成的损失。

法院审理后发现,乙方在签订合同时并未取得相应的资质证书,违反了《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中关于勘察设计单位必须具备相应资质的规定。

乙方在执行合同过程中,未能遵守国家关于工程勘察的标准和规范,导致其提供的勘察报告存在严重错误。

根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合同当事人应当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且合同内容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在本案例中,乙方既不具备合法的资质,又未按照国家标准执行勘察工作,因此,该勘察合同被认定为无效。

合同无效后,乙方不仅需要承担因其违约行为给甲方造成的损失,还可能面临行政处罚。

对于甲方而言,虽然可以依法追究乙方的责任,但同时也需要重新选择合格的勘察单位进行工程勘察,这将导致工程延期,增加成本。

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合同双方在签订建设工程勘察合同时,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

勘察单位应当具备合法资质,并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规范进行勘察工作。

建设单位在选择合作伙伴时,也应当进行充分的调查和审核,确保对方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能力。

一旦发生合同纠纷,双方应当积极寻求法律途径解决问题,而不是简单地采取拖延或逃避责任的做法。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建设工程勘察合同纠纷案

建设工程勘察合同纠纷案

建设工程勘察合同纠纷案一、案情概述本案涉及某建设项目的前期勘察工作,申请人(以下简称“承包人”)与被申请人(以下简称“发包人”)签订了一份《建设工程勘察合同》(以下简称“合同”),约定由承包人承担该项目的勘察工作,发包人则按约定支付勘察费用。

合同签订后,承包人依约完成了勘察工作,但发包人未能按约支付勘察费用。

双方因此发生纠纷,承包人诉至法院,要求发包人支付勘察费用及逾期支付的违约金。

二、争议焦点1. 发包人是否应当按照合同约定支付勘察费用?2. 发包人逾期支付勘察费用是否应当支付违约金?三、证据和事实1. 合同:双方签订的《建设工程勘察合同》约定,承包人承担某建设项目的勘察工作,发包人支付勘察费用。

合同中明确了勘察费用的支付时间、支付方式及违约责任。

2. 勘察工作完成:承包人依约完成了勘察工作,并提交了勘察报告等相关资料。

3. 发包人未支付勘察费用:合同约定的支付时间已过,发包人未能按约支付勘察费用。

4. 承包人催款:承包人多次催促发包人支付勘察费用,但发包人仍未支付。

四、法律分析1. 合同履行:根据《合同法》第107条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

本案中,承包人已按合同约定完成了勘察工作,发包人应当按约支付勘察费用。

2. 违约责任:根据《合同法》第109条规定,当事人一方未支付价款或者报酬的,对方可以要求其支付价款或者报酬。

本案中,发包人未能按约支付勘察费用,已构成违约。

根据合同约定,发包人应当支付违约金。

3. 诉讼时效:根据《民法总则》第188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

本案中,承包人在合同约定的支付时间过后一年内提起诉讼,诉讼时效期间未届满。

五、判决结果根据以上分析,法院判决发包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支付勘察费用,并支付逾期支付的违约金。

六、案例启示1. 合同履行:当事人应当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

建设工程勘察合同纠纷案例分析

建设工程勘察合同纠纷案例分析

建设工程勘察合同纠纷案例分析案例名称:建设工程勘察合同纠纷案例分析事件背景:事件发生时间:2005年4月地点:中国大陆某省份2005年4月,甲公司作为建设主体,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建设工程勘察合同。

根据合同约定,乙公司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进行勘察工作,并出具合格的勘察报告。

而甲公司则应当依约支付勘察报酬。

然而,在勘察工作进行期间,乙公司未能按时出具合格的勘察报告。

经过多次催促,乙公司推诿了该合同的履行,并迟迟未能完成勘察工作。

为此,甲公司不得不向法院提起诉讼,寻求解决纠纷。

审理过程:法院受理后,依法传讯了甲乙双方并要求提供相关证据、材料,并进行调解。

然而,乙公司拒绝履行合同,并以自身技术问题作为辩解理由。

甲公司则呼吁法院判决乙公司立即履行合同,并赔偿由于工期延误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法院审理此案后,根据法律规定,作出了以下判决:1.确认甲乙双方已签订了建设工程勘察合同,并具备法律效力;2.判决乙公司违反了合同约定,并应当承担违约责任;3.要求乙公司立即完成勘察工作,并提交合格的勘察报告;4.要求乙公司支付甲公司由于工期延误引起的经济损失;5.若乙公司不履行判决,将视其违约,法院将通过强制执行等措施强制履行判决。

律师点评:此案主要涉及建设工程勘察合同的纠纷,乙公司未按约定时间出具合格的勘察报告,迟迟未能履行合同义务。

根据我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乙公司明显构成了违约行为,甲公司有权要求其履行合同,并主张违约责任。

在这种情况下,法院的判决符合法律的规定和实际情况。

乙公司应当立即履行合同义务,完成勘察工作,并支付甲公司因工期延误造成的经济损失。

同时,法院也提出了强制执行的措施,以确保判决的有效执行。

建设工程勘察合同作为建设工程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于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乙公司未按时履行合同义务,既影响了工程进度,又给甲公司带来了经济损失。

因此,在签订和履行合同过程中,双方应当共同遵守合同约定,确保工程进展顺利,维护合同的合法权益。

建设勘测合同纠纷案例

建设勘测合同纠纷案例

建设勘测合同纠纷案例话说有这么一个小镇,要盖一座超级酷炫的商场。

开发商呢,就找了一家勘测公司来做建设勘测。

这就像是找个超级侦探来把这块地的底细摸得一清二楚,好让大楼稳稳当当盖起来。

开发商和勘测公司签了合同,合同里大概就写了要勘测啥范围,达到啥标准之类的。

可是呢,这合同就有点像那种说得模模糊糊的菜谱,看着好像啥都写了,但真做起来,到处都是坑。

勘测公司就开始干活啦,他们拿着各种仪器在那块地上跑来跑去,测这测那的。

等他们把勘测报告交上去的时候,麻烦就来了。

开发商一看,就炸毛了。

为啥呢?因为他们觉得勘测的范围不对啊。

开发商心里想:“我让你把这一整片地都好好勘测,你咋就只弄了中间这一块呢?这就好比我让你给我做个全身检查,你就只看了肚子那一块儿。

”勘测公司也很委屈啊,他们说:“合同里写的那个范围,按照我们的理解就是这么多啊。

我们可是严格按照合同来的。

”他们觉得自己就像个听话的小学生,按照老师(合同)的要求完成了作业,结果老师还不满意。

这时候双方就开始互相指责了。

开发商觉得勘测公司不专业,勘测公司觉得开发商故意找茬儿。

就这么着,工程款也没法结算了。

开发商说:“你这活儿都没干好,我怎么给你钱?”勘测公司说:“我们按照合同干的,你得给钱!”然后呢,这个事儿就闹到法庭上去了。

在法庭上,法官就开始看他们的合同。

这一看,法官也直摇头,这合同写得确实不清楚啊。

比如说,关于勘测范围,只是用了一些很模糊的描述,像“周边区域”这种词。

这“周边区域”到底是多大范围呢?每个人的理解都不一样。

法官就问开发商:“你当时和他们说这个周边区域的时候,有没有啥更具体的想法或者指示啊?”开发商挠挠头说:“我就觉得他们应该知道啊,这不是常识嘛。

”勘测公司那边就喊冤:“这又不是我们肚子里的蛔虫,哪能知道他想的啥。

”最后呢,法官为了公平起见,找了几个行业里的专家来评估。

专家根据这块地的实际情况和一般的勘测惯例,给出了一个相对合理的勘测范围。

然后按照这个范围来看,勘测公司确实有一部分没做到位。

勘察工程设计合同纠纷

勘察工程设计合同纠纷

勘察工程设计合同纠纷案例背景:某建筑公司(甲方)与一家勘察设计公司(乙方)签订了一份勘察设计合同。

合同约定,乙方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地质勘察、结构设计等工作,并提交相应的报告和图纸。

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乙方未能按期提供完整的设计文件,导致甲方工程延期。

甲方因此要求赔偿损失,双方发生纠纷。

纠纷处理范本:一、事实认定经过双方陈述和相关证据的审查,确认乙方确实未能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提供完整的设计文件。

甲方因此遭受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和工期延误。

二、责任划分根据民法典及相关规定,乙方作为专业设计单位,应当对其工作成果负责。

由于乙方的原因导致合同未能履行,乙方应承担主要责任。

同时,甲方在项目管理中也存在一定疏忽,对于未能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也应承担相应责任。

三、赔偿计算甲方的实际损失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因延误造成的间接损失。

直接经济损失包括因延期支付的额外成本,间接损失则涉及因工期延误导致的投资回报率下降等。

乙方应根据其责任比例,对甲方的损失进行赔偿。

四、解决方案双方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解决纠纷:1. 协商解决:双方通过友好协商,确定赔偿金额和支付方式。

2. 调解解决:在第三方的协助下,达成调解协议。

3. 仲裁或诉讼:如果协商和调解无法解决问题,可以依法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或向法院提起诉讼。

五、预防措施为了避免类似纠纷的发生,建议甲乙双方在今后的合作中采取以下措施:1. 明确合同条款:在签订合同时,应详细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及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

2. 加强沟通协调: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双方应保持密切沟通,及时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

3. 建立风险管理机制:通过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的制定,减少不可预见因素对项目的影响。

结论:。

建设工程勘察合同纠纷案例

建设工程勘察合同纠纷案例

建设工程勘察合同纠纷案例建设工程勘察合同纠纷案例案例背景某地政府拟建一座大型公共建筑,需要进行勘察和设计工作。

该政府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选定了一家勘察设计公司进行勘察和设计工作。

勘察设计公司与政府签订了勘察设计合同,约定勘察设计工作的内容、工作期限和报酬等事项。

勘察设计公司在规定期限内完成了勘察设计工作,并提交了勘察设计报告。

政府对勘察设计报告进行了审核,认为勘察设计报告存在一些问题,要求勘察设计公司进行修改。

勘察设计公司修改后重新提交了勘察设计报告,政府审核通过后支付了勘察设计报酬。

然而,勘察设计公司认为政府审核通过的勘察设计报告与其修改后的勘察设计报告存在差异,政府没有按照合同约定支付全部报酬,双方产生了纠纷。

案件分析勘察设计合同是建设工程合同的一种,是建设工程的前期工作,具有重要的法律地位。

勘察设计合同的签订,标志着建设工程的正式启动。

勘察设计合同中应当明确约定勘察设计工作的内容、工作期限和报酬等事项。

勘察设计公司在勘察设计工作中应当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的内容和要求进行,确保勘察设计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政府在审核勘察设计报告时应当认真审核,如发现问题应当及时提出,勘察设计公司应当按照政府的要求进行修改,直至政府审核通过为止。

在本案中,勘察设计公司在规定期限内完成了勘察设计工作,并提交了勘察设计报告。

政府对勘察设计报告进行了审核,认为勘察设计报告存在一些问题,要求勘察设计公司进行修改。

勘察设计公司按照政府的要求进行了修改,并重新提交了勘察设计报告。

政府审核通过后支付了勘察设计报酬。

然而,勘察设计公司认为政府审核通过的勘察设计报告与其修改后的勘察设计报告存在差异,政府没有按照合同约定支付全部报酬,双方产生了纠纷。

根据勘察设计合同的约定,勘察设计公司应当按照政府的要求进行修改,直至政府审核通过为止。

政府审核通过后,应当按照合同约定支付全部报酬。

因此,政府应当支付全部报酬。

勘察设计公司应当认真履行合同义务,确保勘察设计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工程勘察合同纠纷案例

工程勘察合同纠纷案例

工程勘察合同纠纷案例一、案例背景。

在一个繁华都市的角落,有一块即将开发成超级酷炫商业综合体的土地。

开发商老张那可是雄心勃勃,想要打造一个让所有人都眼前一亮的购物娱乐天堂。

为了这个项目能够稳稳当当进行,老张找了一家看起来挺靠谱的勘察公司,咱们就叫它“大地勘察队”吧。

二、合同签订。

老张和大地勘察队那是热热闹闹地签了工程勘察合同。

合同里白纸黑字写得明明白白:大地勘察队要对这块土地进行全面、细致的勘察,把地下的土啊、岩石啊、有没有地下水之类的情况都摸得一清二楚,然后给老张一份准确的勘察报告。

老张呢,按照合同约定,先给了一部分预付款,就等着勘察队的好消息了。

三、问题初现。

大地勘察队的工作人员就像一群勤劳的小蚂蚁,在工地上忙乎起来了。

可是呢,这中间出了点小岔子。

勘察队里有个年轻的技术员小李,他那天可能是没睡好,在记录一个关键位置的土质数据的时候,不小心写错了一个数字。

这就好比是做菜的时候,盐放错了量,虽然看起来只是个小失误,但是后果可能很严重呢。

四、错误的连锁反应。

等到大地勘察队把勘察报告交给老张的时候,老张那是满心欢喜啊,拿着报告就去找设计师规划大楼了。

设计师根据勘察报告设计了大楼的地基深度和结构。

结果呢,施工队一开工,挖着挖着就发现不对劲了。

原本按照报告说的土质,打地基应该挺顺利的,可实际上挖出来的土和报告里描述的完全不一样,这地基打得那叫一个艰难,就像在棉花糖里打桩一样,根本使不上劲。

五、矛盾爆发。

老张这下可急眼了,他觉得自己被大地勘察队给坑了。

工期延误了不说,还得额外花钱去重新调整地基设计,这成本一下子就像气球一样膨胀起来了。

老张怒气冲冲地找到大地勘察队,要求他们给个说法,并且赔偿自己的损失。

大地勘察队呢,一开始还觉得自己挺冤的,他们觉得自己是按照流程来的,怎么就出问题了呢?后来一查,发现是小李的那个小失误导致的。

六、协商无果。

老张和大地勘察队开始坐下来协商解决办法。

老张要求大地勘察队赔偿所有因为这个错误而产生的额外费用,包括工期延误的损失、重新设计地基的费用,还有施工队因为这个事情多花的工钱,这加起来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啊。

建设勘测合同纠纷案例

建设勘测合同纠纷案例

建设勘测合同纠纷案例大力建筑公司接了一个大项目,要盖一片新的住宅小区。

这可不是个小工程,得先把地底下的情况摸清楚,所以就找了精准勘测公司来做建设勘测的活儿。

双方签合同的时候那叫一个顺利,就像两个人在酒桌上一拍即合似的,合同里写明了勘测的范围、要求、交付时间还有报酬这些事儿。

精准勘测公司就开始干活了。

他们的勘测员们拿着各种各样的仪器,在那块地上跑来跑去,忙得不亦乐乎。

按照合同规定的时间,他们把勘测报告交给了大力建筑公司。

可这时候问题就来了。

大力建筑公司拿到报告后,开始按照报告上的界址进行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结果隔壁的一块地的主人不干了,跑过来说大力建筑公司越界了,这部分地是他的。

大力建筑公司一下子就懵了,赶紧拿出勘测报告看。

他们觉得是精准勘测公司没搞清楚界址,就去找精准勘测公司理论。

精准勘测公司觉得很委屈啊,他们觉得自己是按照正规的流程和专业的方法进行勘测的,不可能出错。

他们还拿出了当时勘测时的一些数据记录和草图给大力建筑公司看。

但是大力建筑公司不依不饶,说这个界址要是搞不清楚,他们这个工程可就没法进行了,而且要是真的越界了,还得赔人家隔壁的钱呢。

这钱要是赔了,那肯定得让精准勘测公司出,谁让他们勘测出问题了呢。

两边就这么僵持不下,谁也不让步。

最后没办法,大力建筑公司就把精准勘测公司告上了法庭。

在法庭上,两边都拿出了自己的证据。

精准勘测公司的律师说:“我们公司在这个行业里干了这么多年,一直都是很专业的。

当时勘测的时候,我们按照合同规定的坐标点进行测量,而且还多次进行了复核,不可能出现这么大的错误。

”并且他们指出,有可能是在土地转让或者之前的一些手续办理过程中,界址的标注就已经出现了混淆。

大力建筑公司的律师则反驳说:“我们是完全按照你们给的勘测报告来施工的,如果报告有问题,那你们就得负责。

而且我们这个工程因为这个事儿已经耽误了不少时间,每天的损失都很大。

”法官听了两边的陈述,又仔细查看了证据。

发现原来在这个地块周围,之前有过一些小的土地调整,但是在土地管理部门的登记上并没有及时更新。

建筑勘察法律案例(2篇)

建筑勘察法律案例(2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某市XX工程项目,位于该市某区,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5亿元人民币。

该项目由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开发商”)投资建设,某建筑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设计院”)负责设计,某勘察公司(以下简称“勘察公司”)负责勘察。

在项目勘察过程中,因勘察成果存在严重质量问题,导致项目延期、成本增加,开发商与勘察公司发生纠纷,进而引发法律诉讼。

二、争议焦点1. 勘察公司是否应当对勘察成果的质量承担责任?2. 开发商是否可以要求勘察公司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3. 勘察公司应承担的违约责任范围及赔偿金额如何确定?三、法院审理1. 法院查明事实(1)勘察合同签订情况。

开发商与勘察公司于2016年5月签订《建设工程勘察合同》,约定勘察公司负责该项目的勘察工作,勘察成果质量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

(2)勘察成果质量存在问题。

经调查,勘察公司提交的勘察报告存在以下问题:地下水位测定不准确、地质勘察数据缺失、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内容不完整等。

(3)项目延期及成本增加。

由于勘察成果质量问题,导致项目延期、成本增加。

开发商要求勘察公司承担违约责任。

2. 法院判决(1)勘察公司对勘察成果的质量承担责任。

根据《建设工程勘察合同》约定,勘察公司应保证勘察成果的质量。

勘察公司提交的勘察报告存在严重质量问题,违反了合同约定,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2)开发商可以要求勘察公司承担违约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因此,开发商可以要求勘察公司承担违约责任。

(3)勘察公司应承担的违约责任范围及赔偿金额。

根据勘察合同约定及实际情况,法院判决勘察公司赔偿开发商以下损失:(1)勘察费用:根据合同约定,勘察费用为50万元,勘察公司应赔偿开发商50万元。

(2)项目延期损失:根据合同约定,项目工期为一年,因勘察成果质量问题,项目延期6个月。

工程勘察合同纠纷案例范文

工程勘察合同纠纷案例范文

工程勘察合同纠纷案例范文关键信息项:合同编号甲方(发包方)信息乙方(承包方)信息工程名称工程地点合同签署日期合同履行期限勘察范围与内容违约行为描述争议解决方式违约责任与赔偿诉讼或仲裁机构双方签署信息其他约定事项工程勘察合同纠纷案例范文合同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方(发包方)信息: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承包方)信息: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工程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工程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同签署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同履行期限:开始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束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勘察范围与内容:勘察工作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勘察内容涉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具体技术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违约行为描述:乙方未按合同规定的时间完成勘察工作。

勘察报告内容与合同要求不符,导致甲方无法按时进行后续工程。

乙方未能按照甲方要求修正勘察报告中的错误和遗漏。

争议解决方式:双方应通过友好协商解决争议。

建设工程勘察合同纠纷案

建设工程勘察合同纠纷案

建设工程勘察合同纠纷案某建筑公司(以下简称甲方)与一家专业勘察公司(以下简称乙方)签订了一份建设工程勘察合同。

根据合同约定,乙方需对甲方指定地点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并提供相应的报告。

在工程进行到一半时,甲方发现实际地质情况与乙方提供的勘察报告严重不符,导致工程无法按计划进行,产生了巨额的额外成本。

面对这一情况,甲方首先组织了内部会议,对乙方提交的勘察报告进行了详细的复核。

同时,甲方也聘请了第三方专业机构对争议地点进行了独立勘察。

第三方机构的报告显示,乙方的勘察确实存在重大疏漏,未能准确反映出地质风险。

在此基础上,甲方与乙方进行了沟通,要求其承担由此产生的额外成本。

乙方虽然承认了勘察报告中的错误,但对于赔偿金额提出了异议。

双方在多次协商未果后,甲方决定将乙方告上法庭,请求法院判令乙方赔偿因勘察失误导致的全部损失。

在法庭上,甲方提交了包括合同文本、第三方勘察报告以及额外成本估算等在内的一系列证据。

乙方则辩称,勘察工作已按照行业标准执行,且在合同中约定了免责条款,不应承担全部责任。

经过审理,法院认为乙方的勘察报告确实存在重大瑕疵,但同时也注意到合同中的免责条款。

最终,法院判决乙方应赔偿甲方一部分损失,具体数额根据双方的责任大小按比例分担。

本案的判决体现了公正客观的原则,既维护了甲方的合法权益,也考虑到了乙方的实际责任。

从这一案例中,我们可以提炼出几点教训:1. 合同的明确性至关重要。

在签订合同时,双方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和责任进行详尽的约定,避免模糊不清导致的后续纠纷。

2. 专业机构的独立性不容忽视。

在处理此类纠纷时,第三方专业机构的意见往往能够提供客观的评判标准。

3. 法律途径是解决纠纷的有力手段。

当协商无法达成一致时,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是保护自身权益的有效方式。

4. 责任分担应合理。

在判定责任时,应考虑双方的实际过错程度,合理划分责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勘察合同纠纷上诉案例
上诉人四川省物探工程勘察院因勘察合同纠纷一案,不服四川省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1998)成经初字第700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

本院于2000年5月6日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并于2000年6月5日公开开庭审理了此案。

上诉人四川省物探工程勘物探院的钟军,委托代理人刘冀生,被上诉人国营第四四三一厂的法定代表人仲肇升,委托代理人李启军、夏军到庭参加诉讼。

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审法院查明,1993年5月4日,国营第四四三一厂(下称四四三一厂)与原四川省地质物探工程勘察处(下称勘察处)签订一份《地(坝)基工程勘察合同书》,约定由勘察处对四四三一厂拟建住宅进行地质钻探。

合同签订后,工程处于同年6月出具了《成都市国营四四三一厂生活区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该报告在最后结论和建议中称:根据建筑物的规模、用途和场地地质条件,建议选用粉质粘土和粘土作基础持力层,基础类型以天然浅基为宜,当使用粉质粘土作持力层时,下有淤泥质土,每层土应以宜浅不宜深为原则。

并对每幢拟建住宅楼的基础埋深、持力层承载力标准值和压缩模量提出了建议值。

四四三一厂遂委托四川省电子工程设计院对住宅楼进行设计,并由其所
属的成都星光电子工程设计室进行了补充修改设计。

1995年至1996年,四四三一厂住宅陆续完工。

1997年5月起,四四三一厂先后发现所建住宅有墙体开裂和山墙外倾,遂又委托勘察处进行补充勘察,勘察处于1998年2月12日、3月2日向四四三一厂提交了1号、2号、4号、8号、10号楼的补充勘察报告。

该报告有关土层承载力等指标与其前次测试结果不同。

四四三一厂遂委托电子工业部第十一设计研究院对墙体开裂和山墙外倾的住宅进行地基加固设计,由广汉地质工程勘察院101队进行地基加固施工。

原审法院在审理过程中,于1999年4月9日委托该院法庭科学技术研究所对本案讼争的发生质量事故的9幢建筑进行事故原因、责任划分的综合。

该研究所鉴定结论为:造成此次重大质量事故的原因是由于当事人双方未严格按照规章办事,在勘探中出现重大失误,在设计中存在明显不足而引起的;从技术角度看,勘察单位提供的详细勘探报告对地基土层(主要是淤泥土)的分布、定名、允许承载力、压缩模量的建议值发生失误是造成此次事故的主要原因,应负主要责任;四四三一厂设计人员素质低,违规(越级)设计和不当设计是造成此次事故的次要原因,应负次要责任。

原审法院认为:造成本案讼争房出现墙体开裂、倾斜的直接原因是过大的沉降而沉降差,而本案争议的焦点在于谁应对此次工程事故承担责任;四川省物探工程勘察院(1993年12月26日,勘察处与四川省地质矿产局物探队工程物探
队、测绘工程队组建成立四川省物探工程勘察院,原勘察处的由勘察院享有和承担。

下称勘察院)主张其第一次勘察数据是正确的,而经鉴定认定勘察处先后二次对同一场地进行勘察所做出的勘察报告在对关键土层的定名、空间位置以及承载和压缩模量的建议等方面存在较大出入,勘察处提出两次勘察的时间、条件等均发生变化,两次勘察数据存在变化是可能的,故认为其第一次勘察的数据是准确的,但其未能举出相关科学依据证明两次勘察结果的不同是时间、条件不同所致,故依据勘察处两次勘察报告及,可以认定勘察处给设计施工单位提供的作为主要技术依据的数据是不完整、不准确的;勘察院认为其在第一次勘察报告中说明了淤泥质土的特性,正规的设计单位电子工业部第十一设计院即读懂了该报告并在对2号住宅的基础平面的设计说明中指明应于施工前探明淤泥质土的分布,而四四三一厂下属设计室不具备设计本案讼争建筑的资质,没有读懂勘察报告,没有按勘察报告进行设计,故其应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就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而言,是为设计提供相关数据,其应尽可能与实际相符;设计部门利用地勘数据进行工程设计,在设计阶段设计部门虽可对地勘结论提出问题进而要求进一步复探,但该环节并非是使地勘数据准确、完整的必然保证;勘察处在第一次勘察报告关于地基土评价中指出了淤泥质土,但其对该土层的定名不准,厚度、分布范围的描述明显偏小,特别是给出的建议值数据不准确、不完整,四四三一厂下属设计院室直接依此数据进行工程基础设计,最后致工程事故发生,勘察处实应负主要责任;本案四四三一厂在电子工业部第十一设计研究院对2号
楼住宅基础平面的设计中已注意到淤泥质土的情况下,当其违规修改补充工程基础图时,没有要求进一步探明,而是机械使用勘察处给出的数据,未尽到应有的注意义务,使该工程丧失了最后可能避免事故发生的机会,对此,四四三一厂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4,713,821.69元,应由双方据其各自责任分别承担,即四四三一厂承担30%,即:1,414,146.69元,勘察院承担70%,即3,299,675元;四四三一厂主张的因地基事故造成的用车费、监管人员费用及资料费损失共计361,274.22元,因无付款依据,不予支持。

原审法院判决:勘察院应于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赔偿四四三一厂经济损失3,299,675元。

第一审案件受理费35,385元,鉴定费20,000元,共计55,385元,由四四三一厂负担16,615.5元,由勘察院负担38,769.5元。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