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1课时认识生物及其环境
中考生物教材知识梳理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讲生物与环境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讲生物与环境,怀化中考考点梳理生物的特征生命现象(举例) 基本特征鲸浮出水面呼吸生物能进行__呼吸__人体内部分废物随汗液排出生物能__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__松鼠寻找食物生物的生活需要__营养__黑豆幼苗不断长大生物能__生长__小麦开花结果生物能__繁殖__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生物有__遗传__猫妈妈的孩子毛色各异生物有__变异__含羞草受到刺激后合拢叶片生物能__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__除__病毒__以外都是由细胞构成【提示】(1)生物的其他特征: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除外)。
(2)区分生物与非生物的依据:是否具备生物的特征。
(3)并不是所有的生物都需要吸入氧气:制作泡菜的乳酸菌不需要氧气。
(4)能生长和运动的物体不一定是生物:钟乳石能生长,机器人能运动,但二者均不属于生物。
(5)单字提取记忆法——生物体的基本特征归纳为六个字:新生胞遗适应,即新陈代谢、生长、细胞、遗传、适应、反应。
科学探究1.科学探究的过程(1)__发现并提出__问题。
(2)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
(3)作出假设:对问题的答案提出__可能性__的假设,估计假设的可检验性。
(4)设计实验方案:列出所需要的材料与用具,选出__控制单一变量__,设计__对照实验__。
(5)实施实验并记录:观察、调查、实验、收集数据、评价数据。
(6)分析实验现象:__分析__实验获得的数据和实验现象。
(7)得出结论:__描述__现象、处理数据、得出结论。
(8)表达交流:撰写探索报告,交流探索过程与结论。
2.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1)观察可以直接用__肉眼__,也可以借助放大镜、__显微镜__等仪器。
(2)调查①明确调查目的和__调查对象__,__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__。
②调查过程中要如实__记录__。
③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__整理__和分析,有时要用__数学方法__进行统计。
3.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__研究对象__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__不同__以外,其他条件都__相同__的实验。
中考生物记背手册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1. 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4年3考)2.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4年4考)第二章了解生物圈1. 环境中的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1)非生物因素:如光、温度、水等。
(2)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不同生物之间构成捕食、竞争、寄生、共生等关系。
2.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生物适应环境,如仙人掌的叶特化成刺是仙人掌对干旱环境的适应。
(2021.18A)(2)生物影响环境,如植物茂盛的地方空气湿度大。
(3)环境影响生物,如雨露滋润禾苗壮。
(2021.4)(4)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如骆驼刺根系发达,既能吸收土壤深层的水分,适应沙漠干旱的环境,又能防风固沙。
3. 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
(4年4考)4.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关系示意图5. 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
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6. 食物链的书写:起始于生产者,终止于最高级消费者;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不包含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4年2考)7.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物质是可以循环的。
8. 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后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积累得越多。
[2020.21(3)]9.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
(2021.6D)10. 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湿地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
中考生物复习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01课时 认识生物及其环境生物课件

B.生物能影响环境
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tǔrǎng),千里之
C.生物对环境没有影响
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
气湿度等。沙蒿在西北干旱的土壤中生
长,表明沙蒿能适应干旱的环境,且能固沙,表明
生物也能影响环境。
第二十八页,共四十五页。
10.[2019·新疆]许多种鸟具有( jùyǒu)保护色,但也难免被嗅觉发达的兽类所捕食,对此最好
D.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xìjūn),A错误。生物能生长和繁殖,属于 生物的共同特征,B正确。生物能对外界刺
激作出反应,但这些反应不都是反射,C错误。
生态系统的生产者能将无机物合成有
机物,消费者和分解者不可以,D错误。
第十页,共四十五页。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B A.能够运动的物体就一定是生物
[解析]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说明生物
A.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生物的生活需要 的生活需要营养,A正确。种瓜得瓜,种
营养 B.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
物
C.一枝红杏出墙来——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
豆得豆说明生物具有( jùyǒu)遗传的特 性,B错误。一枝红杏出墙来说明生物能 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正确。春华秋实
第二十一页,共四十五页。
[答案] A [解析] “雨露滋润禾苗壮”意思是禾苗可以吸收(xīshōu)水分,满足树的生长需要,体现 了非生物因素水对生物的影响,属于环境影响生物,A错误。鱼儿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 游泳,必须生活在水中,离开水就会死亡。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说明了生物依赖环境,B正 确。“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C正确。“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主要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D正确。
2019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中考考点精华识记(思维导图版)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知识导图精华识记一、生物的共同特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但不一定需要氧气)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即排泄)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二、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1.观察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
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
2.调查法: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并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因为调查范围很大,需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并如实记录,对调查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还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3.生物学部分发展历程:拉马克首次提出“生物学”这个科学名词;林奈统一生物命名法:双名法;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自然选择学说;哈维发现了血液循环;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2010年初,美、德、法、英、日、中等国科学工作者共同宣布,已经初步弄清了人类基因组图谱。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知识导图精华识记一、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生存空间等)和生物因素:指影响某种生物生存的其他生物。
(2)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有捕食、竞争、合作(如蚂蚁、蜜蜂)、共生(如珊瑚虫和藻类植物)、寄生等关系。
2.探究实验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等3.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
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1)设计对照实验的原则:控制单一变量。
(实验过程中唯一不同的条件称为变量)。
(2)实验过程中如何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设计重复实验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荒漠中骆驼(适应干旱)、荒漠中骆驼刺(适应干旱)、旗形树(适应风)、海豹的皮下脂肪(适应寒冷)、5.生物对环境是有影响的: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蚯蚓使土壤疏松,还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植物可以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
中考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1课时认识生物及其环境课件

第1课时┃认识生物及其环境 光 温度
空气
第1课时┃认识生物及其环境
3.生物因素中的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共生关系、寄生关系、 合作关系。
(1)________捕:食是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的现象, 如猎豹与羚羊。
(2)_______竞_:争是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争夺资源、 空间和配偶等,如杂草与水稻。
细致和_____实__事__求__是_,并及时记录下来;对于需要较长时间
的观察,计要划有________和耐心。
2.调查法 (1)明确调查___目__的___和_调__查__对__象_,制订合理的调查
方案
________。Fra bibliotek(2)调查范围很大时,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_____样__本_。
(3)调查过程中记要录如实________。
4.实验计划:仔细观察,认真记录。 5.得出结论: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生活
在阴湿的环境中。 6.表达和交流:统计全班各组数据,求____平__均__值,
其目的是为了误减差小________。
第1课时┃认识生物及其环境
【注意事项】 ①要用10只鼠妇而不是一只鼠妇的原因是增加实验的可
靠性,排除偶然性,增强实验的准确性。 ②静置2分钟的原因是让鼠妇适应环境,减少鼠妇受到
(4)对调查结果要进行_____整__理_和分析,有时还要用数学方
法进行统计。
第1课时┃认识生物及其环境
【名师点拨】 ①科学调查的步骤:明确目的和对象→制订方案→实施方案,
做好记录→整理和分析→写出调查报告。 ②生物调查应实事求是:不能凭个人好恶取舍,所调查的生
物都要认真观察,如实记录。 3.实验法。
中考生物考试知识点总结

中考生物考试知识点总结中考生物考试知识点总结1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能排泄废物4、有应激性5、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6、生长发育7、能繁殖8、遗传变异二、观察法P2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一、调查的一般方法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二、生物的分类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第一节生物圈一、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全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二、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20xx考点)一、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二、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中考卷子的题目理解掌握)三、探究的过程:1、发现问题、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四、对照实验P15五、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根据同种或异种的关系,生物因素可分为两种:1、种内关系:种内互助(蚂蚁搬食)、种内斗争(两豹争夺羚羊、争夺栖息地)2、种间关系:寄生(蛔虫)、竞争(狮子和豹争夺食物)、互助(犀牛和犀牛鸟)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20xx考点)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第四节生态系统一、生态系统的组成:1、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2、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二、食物链和食物网:1、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2、物质&能量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3、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聚更多,譬如日本的水吴病。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1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并反过来影响和改变环 境。
巩固练习
1.鱼必须生活在水里,离开水一段时间就会死亡,对此最
恰当的解释是( )D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
C.生物改变环境
D.生物依赖环境
2.下列生态因素中不属于非生物因素的是( D)
A.阳光、温度 B.空气、温度
C.水分、土壤 D.花粉、病毒
1.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 下去。
枯叶蝶
竹
节
虫
变色龙
2.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 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退耕还林(草)
沙地种植植物
蚯蚓疏松土壤
小结
一、环境的概念
不仅是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各 种影响因素。
二、生态因素
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生态 非生物因素 阳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因素 生物因素 捕食、竞争、寄生、斗争、合作等
⑥得出结论: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里,光 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做完实验后,要将鼠妇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 自然环境!)
思考:
1.在实验中有哪些因素对鼠妇有影响? 你如何保证实验结果的不同只能是由 你确定的变量引起的?
光、温度、水分。
采用对照实验,可以保证除了所研究的 因素不同之外,其他因素都相同,这样 实验结果的不同只能是由单一变量引 起的。
牛吃草
熊猫吃箭竹
雄狮子追捕斑马
植物的生长
(1)捕食关系: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
(2)竞争关系:不同种生物之间为争夺食物、资 源、生存空间等而发生的关系。
(3)斗争关系:同种生物 之间为争夺食物、资源、生 存空间等而发生的关系。
人教版中考生物总复习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第01课时认识生物及其环境课件

考
点
知
识
聚
2.调查法
焦
(1)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
订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一调查时,就要选取 一部分 调
热
查对象作为样本—— 抽样 调查。
点 实
(2)对调查的生物进行分类:
验 梳
①按形态结构特点分: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
理
②按生活环境分: 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 。
点 实
些活动,使得周围环境发生了变化——生物影响环境;生物在形态结构、生理特
验 梳
征或生活方式上与生存环境相适应的现象——生物适应环境。
理
高 频 考 向 探 究
考
点
知
识 聚
【规律强化】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焦
热
点
实
验 梳
图1-2
理
高 频 考 向 探 究
考
点
知
识
聚
甄别判断
焦
①生物的生活环境仅仅是指生物的生存空间。
梳
不同深度海洋中的分层分布;猫头鹰昼伏夜出
理
温度
淮南为橘,淮北为枳;随海拔高度不同,植被类型不同;蛇、青蛙的冬 眠;极地狐的耳朵小,沙漠狐的耳朵大
高 频 考 向 探 究
考 点 知 识 聚 焦
影响生物的主要
非生物因素
常见实例
(续表)
热
仙人掌的叶变成叶刺;沙漠中植物稀少,热带雨林中动植物种类繁
点 实
水分 多
频 考
繁殖后代的行为,可分为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
向
探
究
考 点 知 识 聚 焦
【思维警示】能“生长”和运动的物体不一定都是生物,如钟乳石可以“生长”,
中考生物:第1课时-认识生物及其环境课时作业(含答案)

第1课时认识生物及其环境|基础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属于所有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A、生物都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B。
生物都能制造有机物C、生物都由细胞构成D。
生物都能繁殖后代2、乌贼遇到敌害时,会释放出大量的墨汁,这一现象说明( )A。
动物对外界刺激能作出反应B。
动物能够运动C、动物遇到危险能释放墨汁D、乌贼对刺激的反应最敏感3、变黄的杨树叶能够从树枝上脱落下来,这说明( )A、杨树的生活需要营养物质B、杨树能够繁殖和生长C、杨树能够进行呼吸D、杨树能够排出体内的废物4、生物一般可不能由于个体的死亡而导致该物种灭绝,这是由于生物具有的生物特性是( )A。
生殖 B、新陈代谢C、遗传变异D、进化5、下列诗句或成语中,不包含生殖现象的是( )A。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C。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D、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6、“不必说……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轻捷的叫天子(云雀)突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下列哪项不是皂荚树、桑椹、蝉、叫天子等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 ) A。
新陈代谢 B、生长发育C、反射D。
繁殖7、以下谚语或俗语所蕴含的生物学知识不相符的是( )A。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生物具有遗传的特点B。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生物间的竞争关系C、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生物对环境的影响D、秋风扫落叶——环境对生物的影响8、下列实例中,与“葵花向日倾”反映的生命特征不同的是( )A。
草履虫逃避食盐等有害刺激B、小明听到上课铃声快步走进教室C、树根向水肥充足的地方生长D、夏天大雨过后树桩上长满了蘑菇9、天然林中的植被大都呈现层次分布,高大的乔木下是低矮的灌木,灌木下是一些草本植物。
造成这种层次分布的生态因素主要是( )A、光照 B。
水分C、温度D、空气10。
a、b、c、表示三种生物,箭头表示物质流动的方向,图1—3中表示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关系的是 ( )图1-311、稻田中的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养料和水分,这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属于( )A、合作B、竞争C、捕食D、寄生12、图1-4为四种生物种间的关系示意图,依次是( )图1-4 A、捕食、竞争、共生、寄生B、共生、竞争、捕食、寄生C、共生、寄生、竞争、捕食D、竞争、捕食、共生、寄生13、生物既能习惯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生物上册第1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1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课件(新版)

(3)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 皮下脂肪 很厚。
(4)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 疏松 。
3.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在不断 改变 ;
生物也在不断 进化 ,适应环境。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共
同造就了今天欣欣向荣的生物圈。
一、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
1.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等。 (1)光:没有阳光,植物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无法生存。光不仅影 响植物的生活,还影响植物的分布。光能影响动物的体色,还能影 响动物的生长发育。 (2)温度:适于生物生存的温度范围很窄,温度与植物的分布有着 密切关系,对动物的形态和生活习性也有影响。 (3)水:一切生物的生活都离不开水。在组成生物体的成分中,大 部分是水。
【例题1】 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的是( ) A.“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 B.“雨露滋润禾苗壮” C.“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D.“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解析: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A项描述的
是春天气温升高,藻类植物大量生长;B项描述的是水分对禾苗的影 响;D项描述的是水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温度、水分均属于非生 物因素。C项描述的是田地中草与豆苗争夺养料、水分、阳光等 而形成的竞争关系,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关闭
蚯蚓通过其生命活动,使周围的环境发生了变化,说明了生物能影响环境。
关闭
B
解析 答案
11 22 33 44 55 6 7 8
7.为探究某环境因素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某同学设计的实验如下表 所示:
组别 甲 乙
土壤 干燥 湿润
光线 阴暗 阴暗
温度/℃ 20 20
鼠妇数量/只 10 10
中考生物复习讲义课件 中考考点全攻略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1讲 认识生物

用消毒
瓶口 不作处 不作处
处理 理
棉球塞 理
住
D.消毒棉球的作用是防止细菌
温度 25℃ 5℃ 25℃
对中应再训 放入冰箱可以延长保鲜时
练
间”。若针对这一方案的可行性
进行探究实验,则表格中的9设计
实验编 号
实验错材误料 的是环境()温 度
放置时6 间小
甲 100g豆腐+200mL c 凉开水
时 d
A.落红不是无情物,D化作 春泥更护花 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
啄春泥 C.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
所体现的生物的特征,相符的
是()
对
外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选
项
语句
生物的特征
界
A 螳螂扑蝉,黄雀在 生活需要营养 后
刺 激
章鱼受到攻击时喷
作
B
出墨汁
排出体内的废物
出
鲸呼气时产生雾状
反
C 水柱
生长发育
应
栽培现状,某生物兴趣小组先 后到各葡萄主产区,考察种植 品种、收集相关资料。其主要
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消毒__过__的_甲__、_____
乙、丙三个相同的锥形瓶,设 计了如下实验:
瓶号
(组 甲 乙 丙 别)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表中乙组加入灭菌B 牛奶的量
应为50毫升
加入 物质
50毫 ___? 50毫
升灭菌 ___灭 升灭菌 菌牛奶
牛奶
牛奶
B.共有3组对照实验 C.甲组和乙组的实验变量是温
拢”相似的是()
C
A.种子的萌发
B.猎豹捕食羚羊
C.向日葵花向阳开
D.龙生龙,凤生凤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精讲课件ppt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1课 认识生物及其环境
考点梳理 常考点突破 实验突破
考点梳理
考点一 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共同特征
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物生活需要营养 生物能进行呼吸 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生命现象举例 海豚捕食大马哈鱼 鲸换气时产生雾状水柱 天气炎热时,人体会出汗
第 13 页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解析: “蜻蜓点水”是蜻蜓在产卵,体现的是生物能繁殖;“红豆生南国,春 来发几枝”体现的是生长和发育现象;“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体现的是生物有遗 传的特性;“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的是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答案:B
规律总结:常考生物特征的对应实例: 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施肥、土壤营养液、捕食; ②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落叶、出汗; ③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触碰含羞草、动物发现危险后逃命。
征包括: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
应;能生长和繁殖;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外都有细胞结构。由此可知①⑤
⑥不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非生物,②③④⑦属于生物。
答案:D
第 15 页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方法指导:区分生物和非生物,需清楚生物(除病毒外)应同时具有多项特征, 单凭其具有的一两项特征就轻易判定,则容易出现误判。
第3页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生物能生长 生物能繁殖 生物有遗传特性 生物有变异特性
生命现象举例 羚羊发现猎豹后迅速逃走
蘑菇能由小长大 鱼、鸟等产卵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同一窝小狗的毛色不同
第4页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2020届九年级中考人教版生物(四川)复习课件:第1篇 第1课认识生物及环境 (共40张PPT)

•
某学习小组在探究光对鼠妇的影响实验中,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图中
鼠妇数量为刚放入时的状态,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24
• (1)该探究实验中所设置的变量是________。 • (2)A装置与B装置组成________实验,其中实验组是________装置。 • (3)待实验装置中的鼠妇平静后,每隔1分钟对实验装置A和B中的鼠妇进行计数。
11
•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体现在形态、结构、生理、行为和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与其生
存的环境相适应,如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体温较高时才会出汗;沙漠中的 植物骆驼刺的根系非常发达;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等。生物适 应环境是普遍存在的,但这种适应是相对的,并不是永久不变的。生物能适应一 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甚至改变环境,如生活在土壤中的蚯蚓能疏松土壤;茂密的 植物能增加周围空气的湿度。生物与环境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 A.共生 B.竞争
A
• C.捕食 D.寄生
28
• 7.(2019·绵阳)食堂工作人员对学生每天的饭菜都要随机采集,部分留样,供有
关部门进行食品安全检查。其中主要运用的科学方法是( )
7
• 3.实验法 • 实验包括对照实验和模拟实验,是通过特定的材料和用具,制订有目的、有步骤
的实验方案,认真观察,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并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或验证科学结 论的过程。 • (1)对照实验 • ①概念:对照实验是指除了要研究的单一因素不同,其他因素都相同的一组实验。 • ②对照实验中,根据单一因素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指能反映实 验目的、其变量需要研究或者接受单一变量处理的组别,而对照组是不接受单一 变量处理的组别。
中考生物复习认识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图1
图2
步骤1:实验装置的中央放入10只生理状况相同的鼠妇,在温度适宜且明亮的环境中静置5分钟,分别
统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量,并记录。
步骤2:再按步骤1的方法重复操作4次。
步骤3:求5次实验的平均值。
初中总复习练案·生物学
下列对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D ) A.该小组探究的问题是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 B.重复5次求平均值是为了减少误差,避免偶然因素的影响 C.分析数据可知,光对鼠妇生活分布有影响,鼠妇适宜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D.若要借用此装置探究水分对鼠妇分布的影响,只需将透明侧的土壤换成干燥土壤
初中总复习练案·生物学
(2)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如下表。
关系 捕食
种
竞争
间
关
寄生
系
共生
种 种内互助 内
关 种内斗争 系
解读
实例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
狼捕食兔子;七星瓢虫捕食蚜虫
两种生活有重叠的生物,相互争夺资源、空 间等而发生斗争
稻田里的杂草和水稻
初中总复习练案·生物学
考点一 生物的基本特征
1.(2022烟台)“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B )
A.能够呼吸
B.能够生长和繁殖
C.需要营养
D.能够排出废物
解析:“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春天气温升高,阳光明媚,水中的藻类植物开始大 量繁殖,体现了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的特征。
初中总复习练案·生物学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普遍性。在自然界中,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形态 . 结构 和 生活方式 ,这是 自然选择 的结果。例如,骆驼尿液、汗液少,这是适应干旱环境 的普遍表现。 ②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 相对 的。例如,北极的雪兔在冬季到来时换上白毛,以适应雪地环境,但 是如果降雪推迟,这样的体色反而易被天敌发现。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①生物适应环境的同时也 影响 和改变着环境。 ②生物和环境相互影响,是不可分割的、统一的整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淮南为橘,淮北为枳;随海拔高度不同, 植被类型不同;蛇、青蛙的冬眠;极地
狐的耳朵小,沙漠狐的耳朵大
仙人掌的叶变成叶刺;沙漠上植物稀少, 热带雨林动植物种类繁多
青藏高原空气稀薄,动物体内红细胞数 量多;大雨过后,蚯蚓爬出地面呼吸;
土壤板结,植物生长缓慢
第1课时┃认识生物及其环境
3.生物因素中的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共生关系、寄生关系 、合作关系。
(1)______捕__食:是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的现象, 如猎豹与羚羊。
(2)______竞__争:是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争夺资源、空 间和配偶等,如杂草与水稻。
(3)_____共__生_:是指两种生物生存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 利,离开后一方或双方都难以生存的现象,如豆科植物与根
2.调查法 (1)明确调查__目__的____和调__查__对__象__,制订合理的调查
方案
________。
(2)调查范围很大时,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____样__本__
记。录
(3)调查过程中整要理如实________。
(4)对调查结果要进行________和分析,有时还要用数学方
法进行统计。
妇多。 (2)实验装置:
图1-2
第1课时┃认识生物及其环境
第1课时┃认识生物及其环境
【名师点拨】 ①科学调查的步骤:明确目的和对象→制订方案→实施方案
,做好记录→整理和分析→写出调查报告。 ②生物调查应实事求是:不能凭个人好恶取舍,所调查的生
物都要认真观察,如实记录。 3.实验法。
第1课时┃认识生物及其环境
考点3 生物归类方法
归类依据 ___形__态_结__构 ___生__活_环__境 _____用__途_
瘤菌。 (4)_______寄_:生是指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 ,并从这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营养来维持生存的现象,
如噬菌体与细菌、蛔虫与人。 (5)合作:是指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互为有利的生 活关系。两者分开后仍能独立生活,如寄居蟹和海葵,蚂蚁
群体分工合作。
第1课时┃认识生物及其环境 【名师点拨】
种类 ①动物;②植物;③其他生物
①水生生物;②陆生生物 ①作物;②家禽;③家畜;④宠物
【名师点拨】 ①归类标准不同,结果也不同。 ②归类的方法:整体分析各种生物→选取恰当的归类依
据→归类整理。
第1课时┃认识生物及其环境
考点4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包括_光_、__温__度__、__水__等;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
人体主要通过出汗、 ___排__尿___和__呼__出__气__体____
的方式排出废物
举例 动物捕食;植 物进行光合作
用 鲸时常浮出水
面呼吸
人出汗、排尿; 植物落叶
第1课时┃认识生物及其环境
基本特征
特征解读
举例
生物能对外界 动物相对于植物来说, 受到触碰的含羞草
刺激__作__出__反__应 应激性更灵敏
图乙表示竞争关系,呈现“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 图丙表示寄生关系,对寄主有害,对寄生物有利。
图丁表示共生关系,呈现“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 曲线呈“同升同降”特点。
4.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在不断 _______改_;变生物在不断_____进__化_,适应_____环__境_。生物
系最常见的有______捕__食、_____竞__争_和______合__作等。 2.举例不同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第1课时┃认识生物及其环境
影响生物的主 要非生物因素
_______光_
_______温_ 度
水分 ______空__气
常见实例
深海中无植物生长;山坡向阳面植物生 长比背阴面好;藻类植物在不同深度海
色等第1课时┃认识生物及其来自境【名师点拨】 ①并不是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如病毒没有
细胞结构。 ②不是所有的生物都是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如酵母菌可以进行无氧呼吸。 ③能生长和运动的物体不一定都是生物。例如,钟
乳石可以生长,汽车、机器人可以运动。
第1课时┃认识生物及其环境
考点2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共同造就了生物圈。
第1课时┃认识生物及其环境
考点5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1.提出问题: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吗?
2.作出假设:_光__对__鼠__妇__的__生__活__有__影__响_____。 3.制订计划
(1)设计思路:要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关键是要设 置______对__照实验。设计明暗不同但是相通的两种环境, 各放入等量的鼠妇若干只,过一段时间后,看哪边的鼠
①合作与共生的区别:共生是指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如果彼此分开,则双方或一方不能独立生存,呈“同生 共死”变化。合作关系中,双方只是通过合作谋取最大
利益,不会“同生共死”。 ②生物与生物的关系曲线图:
图1-1
第1课时┃认识生物及其环境
图甲表示捕食关系,呈现“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 后减少”的不同步变化。
1.观察法 (1)分类:①直接观察:用______肉__眼观察;②间接观察:借
助工具观察,有时候还测需量要________。
(2)科学的观察要求:要有_明__确__的__目__的___;观察要____全__面__
、细致和___实__事__求__是___,并及时记录下来;对于需要较长时
间的观察计,划要有________和耐心。
叶片合拢
生物能 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 种子的萌发;鳄鱼
______生__长_____ 发育到一定阶段就开 产卵繁殖;蘑菇的
和_繁__殖
始繁殖下一代
生长
生物都有 ___遗__传__和__变__异__
_的特性
生物体亲子之间的相 似性;生物体亲子间 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种瓜得瓜,种豆得 豆;
同一株碧桃上的花 的颜色有白色和粉
第1课时 认识生物及其 环境
第1课时┃认识生物及其环境
考点聚焦
考点1 生物的特征
基本特征
生物的生活需 要___营_养____
生物能进行 ___呼__吸___
生物能 __排__出__身__体__内__
产生__的__废物
特征解读
动物通过异养、植物通过 自养从外界获取营养物质
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 __氧__气__,呼出_二__氧__化__碳_ 排出废物的方式有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