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业推广体制的改革和发展思考
关于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思考
有鲜 食 玉 米加 工 企业 2 O多 家 ,通 过 订单 ,每 年 发 展 鲜 食 玉 米 种 植 26 7h ,加 工 青 穗 近 2亿 穗 。 6 m 在 生 产 过 程 中, 企业 提 供优 良品种 ,进 行 技 术 服 务 ,指 导 农户 生产合 格产 品。龙头 企业有 针对 性地 提供 技术 服务 , 由于与 生产效 益紧 密结 合 ,促进 了 技术 的普及 应用 。此 外 ,专业 技术 协会 、农产 品经 纪人等 农村 合作 经济 组织 ,在 组织 农 民商品 生产 的 过程 中 ,也在推 广农 业新 技术 。但 企业 的服 务有 明 显局 限性 ,只负 责推广 与 自身有关 的农业 技术 。 23 农 资经 营 社 会 化 。过 去农 资 经 营 以生产 资料 _ 公 司和 农业 技术 部 门为主 渠道 ,经 营单位 较 少 。当
有 形成健 全 的网络 。
人 员素质 参差不 齐 。多元 化经 营为 方便 农 民,为促 进新 农资 品种应 用 做 出了贡献 ,但 也存 在只顾 眼前
利益 ,经营 假劣 农资产 品 的问题 。 3 加 强农业技 术推 广体 系建设 的设想
1 农 业 技 术推 广 工作 保 障 不 力 。 目前 的农 技 推 . 3 广 工作 ,主要 还是 依靠 一张 嘴 ,两条 腿 ,缺乏 高效 的现 代科 技手段 :农业 技术 推广 经 费不足 ,出现不 少只能养 兵 ,不 能打仗 的局 面 ;基层 农业 技术 推广 工 作辛 苦 ,工 作 不 易 出成 效 ,技 术 人 员 社 会 地 位 低 ,不少 人有跳 出农 门的想法 。
1 当前 限制农 业技 术推广 工作 的不 利因素
式 ,通过 农产 品购销 合 同 ,龙 头企 业将 分散 生产 的
试析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制的问题与改革
地把市场需求的正确信息、 先进技术传递 给农 民, 让农民自己选择, 引导 千 家 万 户 自愿 采 纳农 业 新技 术 。 二是解决农业推广体系中激励机制的缺位问题 。 广泛采取市场化的 激励手段 , 进行推广机制的创新 , 大力调动农 民、 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农 业技术推广工作的积极性。在现行农技推广机制下 , 农业技术成果转化 还缺乏市场激励 机制 , 技术人员和推广人 员的工作还有较强的计划经济 色彩 , 没有有效的利益诱导机制 , 其工作 的好坏不是通过市场机制来引 导的 , 许多推广工作也就难免流于形式 , 不能让农民满意。 农业技术推广 体系机制的完善 , 关键在于解决推广主体的激励问题 , 创新农技推广机 制。比如支持农技推广机构和农技人员开展技术承包、 有偿服务、 可订立 “ 超产提成 、 减产赔偿” 合同 ; 通过股份制等市场化手段创办科技示范园 区, 展示名优品种 、 高效生产模式 , 带动农 民跟进。 福建南平市的“ 农业科 技特派员制度” 就是非常值得推广的措施 , 它能使科技人 员与农业生产 者形成利益共 同体 , 而长期有效的合作 , 实现科研机构与农业生产者的 “ 赢 ” 双 。 22 推进农业技术推广的组织创新 。 - 是创新农业推广体 系, 发挥政府农技推广队伍的骨干作用 。由政 府建立一支履行公益职能的农技推广队伍不但是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 客观需要 , 也是绝大多数国家农业发展的共 同经验。政府的技术推广可 以委托协会等为农服务的组织来进行 。 农技 、 农经、 农机等站所可以划归 协会等组织管理 。各级推广机构在切实履行公益性职能的前提下 , 可以 兴办经营实体 , 实行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等新的管理运行机制。二是鼓 励科研 、 教育单位及企业 、 业技术协会、 农 种养大户等参 与农技推广 , 大 力培育多种成分、 多种形式的农 技服务组织 , 形成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 农业技术社会化服务体 系。 三是把技术推广与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密切 结合起来 , 提高推广效率 。通过提高农 民组织化程度 , 形成“ 技术推广站 ( 农业科研单位等 ) ——农 民专业化合作组织——农户”的推广模式 , 使 农业专合组织成为连接农技推广主体和农户的桥梁 , 降低推广成本和技 术交易成本, 有效提高新技术的推广效果。 这样 的技术转移过程 , 一方面 合作制度保证了农民获取技术 的费用较低 , 另一方面保证 了农民能够自 主选择技术 , 还增强 了农 民接纳高新技术 的能力 , 而实际效果更为显 从 著。 23 加强政府对农业技术推广 的保障和支持 。 _ 是加强政府财政支持力度 , 增加农技推广资金投人 。建立农业科 技推广专项基金 , 并逐步制度化地增加财政支农资金用于农技推广 的份 额。 利用“ 绿箱 ” 政策 , 调整支农资金投入结构 : 按照 wr o的原则 , 减少政 府对农业生产 、 流通领域的直接资金投入 , 增加对农 业科研 、 教育、 推广 等领域的资金投入 , 使政府对农技推广的资金达到国际平均水平 。二是 加强农业教育和农 民技术培训 , 把教育、 研究 、 推广紧密结合起来 。农技 推广体 系必须把提高农民素质作为指导思想和基本 目标 , 把技术推广融 于提高农 民素质 的过程之 中。 同时 . 要抓好农 民技术培训方式的创新。 三 是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人 员的技术培训 。 基层农技推广人员长期工作在农 业一线 , 直接为“ 三农 ” 服务 , 要通过培训使他们不 断更新知识 。 提高素 质. 适应农业产业发展 的需求。 四是发展和引导农业技术市场 , 规范农业 技术推广市场行为。 加强农业技术市场建设 , 促进农业技术转让。 为农业 科研机构 、 大专院校及 民营科技企业的成果转化及市场化提供便利条件
论新时期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建设与思考
〔 摘
要」 文 理 研究 角 发, 农 推 工 际 系 述 技 广 务 建 背 本 从 论 的 度出 联系 技 广 作实 , 统阐 农 推 服 体系 设的
景和存在的主要问 并针时目 题, 前现状, 一系 提出 列加快农技推广 服务体系 建设的 措施。
〔 关键词l农 推 服 体 设思 技 广 务 系建 考
3、 推广队 伍不 稳定, 知识结构老化, 业务素质偏低 由于基层的工作环境及生活待遇不好, 推广人员工作艰苦, 难 以保证维持正常生活,造成人心涣散,跳槽或改行现象时有发生。
基层推广部门很难吸引高学历的人才,同时,机构改革时随意向农 技推广机构安排非专业人员,造成推广队伍整体知识水平和综合素 质低。农业生产只能重复较低层次的简单再生产 ,严重阻碍农业技 术推广和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三、加快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的措施 1、实行岗位聘任制度,激励用人机制。 农技推广事业的健康 发展, 离不开农技推广人员的辛勤和努力。实行一套不断激发农技 推广人员创新精神和工作积极性的人才使用制度,是新型农技推广 服务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经过多年来的改革与探索,有关方 面对科技人才 的使用,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清晰 的思路, 既实行岗 位聘任制度, 引进竞争激励机制。这一思路着眼于三个方面: 一是 按照市场经济的法则,以竞争促进步,运用竞争机制进行人才的选 拔聘用,做到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 待遇能高能低。二是 根据人才的客观规律,导入激励机制,鼓励一马当先,鼓励冒尖, 鼓励争当领头雁, 努力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三是追求客观公正, 尽力消除人事关系的影响和干扰,在公平 的竞争中看能力、比业 绩,只要遵纪守法者, 聘用坚持唯才是举, 激励应以业绩为依据。 显然,按照这一思路确立新的人才使用制度,是建立新型农技推广 服务体系的科学选择。
临猗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的思考
1 开展 科技 培训 . 3
好 的生活习惯 , 保证拥有健康的身体 。三是培养 良好的人
际交往品质与技巧。包括宽容和忍让的胸怀 、 善于合作的
技巧 、 化解 他人 之 间矛 盾 的技巧 、 活跃 人 际气 氛 的技 巧等 。 22 给农 技 人员提 供 展示 才 能的 平 台 -
意义, 为农业生产 的发展提供 了保 障, 使广大农 民得到了
的实惠。 但是 ,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 , 突出表现在农技推广体 系不健全 、专业技术人才匮乏 、 农 技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管理体制不顺 、
经费投入不足 、农技推广人员 的工作积极性不高等方面。
1 主要 改革措 施
11 健全 农 技推 广体 系 .
按照“ 优化重组资源 , 固发展队伍 , 巩 提高工作效 率, 强化服务功能” 的基本思路 , 积极探索农技推广体 系建设 功能。
1 加 快信 息 建设 . 2
关键词 农技 推 广体 系 改革
S 2
措施
成效
A
d i 03 6 /i n1 7 - 8 X.0 1 0 .0 o: .9 9j s . 3 8 7 2 1 . 60 9 l . s 6 0 中 图分 类 号 文 献标 志码
农技推广体系是实施科技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 对于 提高农民科学技术水平和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
价值 目标的实现与社会价值 目标的实现结合起来。 一是培
养积极正确的态度。包括对 国家的态度 , 对农技推广事业 的态度 , 对推广对象的态度以及对人生的态度。 只有这样 , 才能胸怀大局 , 有明确 的 目标 ; 才能兢兢业业 , 坚韧不拔 , 干出一番事业 。 二是培养 良好的行为习惯。 比如勤于思考 ,
关于农技推广推进乡村振兴的思考
关于农技推广推进乡村振兴的思考随着我国城乡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减少,农村人口流出、农业发展滞后等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旨在通过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治理,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农村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
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农技推广将起到关键作用。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从农技推广的作用、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三个方面展开思考。
一、农技推广的作用农技推广是指把国家、部门或科研院所的先进农业技术和管理方法,通过示范引导、培训教育、技术咨询等形式,向广大农民群众和农业生产者传播和推广的工作。
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农技推广具有重要作用:1.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通过农技推广,引进新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产品产量,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2. 优化农产品品质。
农技推广可以推动大豆高蛋白育种技术、农产品绿色加工和贮藏技术等的发展, 引进优良品种,推广良好的耕作方式和管理方法,提高农产品品质,增加市场竞争力。
3.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技推广可以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农产品绿色产业链技术等, 提高农作物产量, 降低化肥农药使用量和生产成本, 减少农业环境污染,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4. 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农技推广可以用于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技术服务等, 帮助农民转变生产方式, 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实现农业产业的优化升级。
二、农技推广存在的问题实际情况中,农技推广也面临一些问题:1. 农技推广投入不足。
目前我国农技推广资金和人员资源相对不足,导致农技推广覆盖面不广,推广效果不明显。
2. 农技推广体系不健全。
目前我国农技推广体系存在着农民对农技推广需求不满足、农技服务主体体制不合理等问题,农技推广机构和服务主体缺乏统一规划,整体推广效果不佳。
3. 农技推广方式单一。
目前我国农技推广主要采取技术推广、农业培训等传统方式,忽视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缺乏定制化、个性化的推广服务。
南郑县区域农技推广体系现状、问题与发展思考
管 理 工 作
一
l 2一
科 技 论 坛
范场点 ,一改过去说给别人听变成做给别人看的工作 方式。红庙 、圣水两个区域农技站还创办了省级科技 农业示范基地 ,开展工厂化育秧 、苗木繁育 、反季节 种植 、 植保机防等项 目运作 ,都收到了 良好的社会和 经济效益 ,得到了当地干群的好评 ,农技 人员在创办 示范点的过程 中,也得到了实践 ,在示范点这个平 台 上 ,大大提高了对各项实用技术的组装配套 ,提高了 推广的效果和成果的转化。 2 存在 问题 区域农技 站组建五 年来 ,虽然取得 了一定的成 绩 ,但 也暴露 出了 诸多方面 的 f题 ,必须 引起高度 u J 重视 ,认真加 以解决 ,以确保改革成果 的不断巩固 和健康发展 。 () 】乡镇农技推广体系不健 全 乡镇农技 站没有真 正成立 ,绝 大多数只是挂靠 在乡镇经济发展办公室 乡镇农技人 员的工 作依旧
南 郑县 区域农技站总体 来讲 ,由于 各级 领导的 重视和 关心 ,改革在积极稳妥 中推进 ,在发 挥公益 性职能 ,服 务农业生产过程 中 ,为 “ 高产 、 质 、 优 高效 ”农业发 展和农村经济 的繁荣发挥 了应 有的作 用 。其主要方 面体现在 : 是 九个 区域 农 技 站机 构健 全 。2 0 年 1月 02 2 s 日,县 编办 、人事 局 、财政 局 、农业局联 合下 发 了机构改革方 案 ,对县 农业 局原管理 的3) 乡镇农 ( 个 技站进行裁撤 ,成立了九个 区域农技站 ,对 原有在 编 的1 7 6 名农技 员进 行了 考试 、考核 和双 向选择 , 选 凋 了4 人 到 新 组 建 的 九 个 区 域 农 技 站 ,其 余 1 16 2 人分 流到 乡镇管理 。九 个 区域 农技站 正式挂 牌 成立 。人 、财 、物 由县农业局 管理 、定性 全额拨款 事 业 单 位 ,主 管 局 任 命 了 各 站 主 任 , 各站 配 备 35 ,明确了工作岗位职责 。 -人 二 是基 础 设施 得 到 了改 善 ,服 务水 平 明显 提 高 。九个区域 农技站 站址定在 原九区农技站 ,这些 站都是通过 多年 的努力 ,利用 省粮专资金 、商品粮
武汉市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制机制的思考
3 武 汉 市 农 技 推 广 体 制 存 在 的 问题
虽然 农 业 技 术推 广 对 促 进 农业 生 产 发 挥 了较
大 的作 用 , 出 了较 大 的贡 献 , 随 着 现 代都 市 农 做 但 业 发展 进程 的加快 ,三 农 ” “ 工作 形势 发生 了一 系列 变化 , 农业 技 术推 广体 系逐 渐呈 现 出不 太适 应 形势
技 推广在 基层在 一定 程度 上受 阻 , 致新 品种 、 技 导 新
竺 竺墨竺墨圣 ・ ! 兰
降低 、 益低 下 , 时农 业 新科 技 日新 月异 , 品种 效 同 新 新 技术 层 出不 穷 的现状 下 , 民更 是迫 切需 要农 技 农 人 员 的指导 。 究 表 明 , 研 在现有 的体 制下 , 如果 没有 农 技 推广部 门 , 业科 研也 缺乏 基础 。国际 经验 证 农 明, 如果 没 有 政 府公 益 性 的农 技 推广 部 门 , 政 府 非
31 机 构不健 全 , . 队伍不 稳定 随着 机 构改革 的不断 深入 , 别是 近 年来 乡镇 特 进 行 了大 量撤 并 , 以及 “ 钱养 事 ” 以 制度 实行 , 事 从
3 6个 县级 推 广 机构 中 ,工 作 经 费 由财 政保 障 8 %以上 的 1 0 2个 , 财政 保 障 5 %- 9 0 7 %的 1 3个 , 财 政 保 障 2 % ̄ 9 1 4 %的 5个 ,在 2 %以下 的 6个 ;7 0 6 个 乡镇级 推广 机构 中 , 工作 经费 由财 政保 障 8 %以 0 上的 4 2个 , 财政保 障 2 %一 9 l 4 %的 1 0个 , 2 %以 在 0
经 费很 少 , 成 了 “ 钱养 兵 、 形 缺 无钱 打 仗 ” 的局面 。 3 . 人才 断层 。 识老 化 4 知 近 几 年 , 多 方 面 条件 限制 , 业 技 术 推广 机 受 农
对加快农业新技术推广的进程的几点思考
对加快农业新技术推广的进程的几点思考【摘要】目前,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管理体制不顺,改革目标不明确;不完善的农业新技术推广体系;农业技术推广事业经费缺少,农业科技人员待遇报酬偏低;没有试验、示范基地,农业技术推广整体水平明显下降;农技人员素质偏低,知识更新不及时,培训学习机会少等。
在分析我国农业新技术推广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存在问题的客观因素,并提出了可行对策。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技术进步一、问题的提出农业技术推广是把农业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服务活动,是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及促进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在整个农业生产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农业技术推广除了行使行政执法、农作物病虫害测报、检疫、预防等职能外,还担负着农业高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培训、推广、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工作。
改革开放以来,农业技术推广有了长足的发展,为推动农业生产的技术进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然而,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面临诸多问题,许多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名存实亡,出现了网破线断的状况,传统的经济体制下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已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所以就当前农业科技推广中的一些突出问题急需现代理论与实践工作者探讨研究。
二、农业新技术推广面临的主要问题1.农业新技术推广机构管理体制不顺,改革目标不明确。
目前,乡镇农技站划归乡镇政府管理,91年农技站人、财、物“三权”下放乡镇后,使县级农业部门对乡镇农技站在业务上难于管理。
有的地方政事不分,把农技人员当行政人员使用,农技站人员在业务上没有自主权,技术干部做行政事务的多,搞业务技术的少,直接影响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进程,和农业生产的发展速度。
2.农业新技术推广体系不够完善。
农技推广职能定位不清,效率低下。
除技术推广职能外,还有执法与质量监测等行政职能及经营服务等职能,难以兼顾。
而且,自从大部分地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试点以后,许多乡镇一级的农业推广站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方向发展。
深化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对湖北省农村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改革的调查与思考
( 镇)农 业科 技推广体 系进行 了改革 。
改革后 ,全省在 岗从 事农业 技术推 广
一
1加强 组织领导 ,上下整体联动 。 的实施方案 。同时 ,组织学 习考察团 , . 是统一 思想认识 。湖北 省委 、省政 到省试点县的远安 、京山、宜都等县
的总人 数为 9 9 , 比改革前 5 6 5 府 多 次 召 开省 直 涉 农 部 门 、有 关 市 ( 7 8人 4 5 市)学 习 ,相互交 流农技 推广服务体
渔业增加 值达 到 5. 亿 元 ,接可 比 大政 策宣传力度 ,明确 改革 的着 眼点 , 运行模式 ” O7 O 。一是委托服务制。主要 的 价 格计 算 ,比上年增长 5 %,粮 、棉 、 严 格界定 和区分农业 技术 推广 的公 益 模式 是 乡 ( )农业技 术部 门整体转 镇
二 、农 村 农 业 科 技 推 广 服 务 体 系 推广 服务部 门才有 出路 ,农业技 术人
步深化湖北省农 村农业科技 推广体 系 改 革 的 主 要 作 法
农村税费 改革后 ,农 民对农 业新 强 对农业技术 推广 体系改革 的组 织领
北省财政厅从南漳县财政局抽调人员 、 技术的需 求快 速增 长 ,而 国家 和乡镇 导 。各县 ( ) 区都成 立 了农业 技术 市
一
分离现行 国家农业技 术推广 服务 体系 和组 织人 事工 作 的领 导具体 负责 日常
、
湖 北 省 农 村 农 业 科 技 推 广 体 的 公益 性职 能 和经 营 性 职 能 ,按 照 工 作 ,并签订 了农业 技术推 广体系 改
系 改 革 的基 本 情 况
“ 养事不养人”的原则 ,对公益性 的职 革责 任书 ,实 行一级抓 一级 、层层负
关于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与改革的思考
关于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与改革的思考摘要:发展与改革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来源以及促进农村产业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需要各级政府、科研机构、农业企业等多方联动,加强合作与创新,共同努力推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发展与改革。
关键词: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改革思考引言农业是国家经济的基础,农村是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连接农民和科技专家之间的桥梁,它的发展和改革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断需要发展与改革,以适应当前农村发展的需求,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1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与改革的意义发展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可以使得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科学知识更迅速地传播到广大农民中间,帮助他们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通过合理利用农业机械、农药、肥料等现代农业技术手段,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发展能够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鼓励农民采用高效、环保的农业生产模式。
引进和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可以减少土壤侵蚀、水资源浪费、化学农药过度使用等不良现象,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发展可以为农民提供更多的技术指导与培训,帮助他们提高农业生产技能和管理水平。
通过技术推广,农民可以种植高效益的作物、养殖高品质的畜禽,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技术推广还可以引导农民走上农产品深加工、农业旅游等增值服务业,拓宽农民的收入渠道。
2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与改革的现状2.1推广体系管理模式相对落后推广体系的管理模式相对较为僵化和传统,由于长期以来的传统实践,在一些地方推广体系的管理仍然停留在传统的行政命令式模式上,忽视了基层农民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意识,导致推广效果不佳。
这种模式下,推广人员往往更注重任务数量的完成,而忽视了推广内容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对我国生态农业技术推广的相关思考
对我国生态农业技术推广的相关思考摘要:在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推广和发展生态农业成为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国当前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着很多的不足,难以满足生态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新需求,本文结合实际的工作经验,从分析当前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问题入手,对如何在新形势下建立符合生态农业特点的农技推广体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生态农业;农业技术;推广中图分类号:s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2-0089-1生态农业,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建成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集约化农业发展方式,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农业作为我国的基础性产业,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进行其他经济和社会活动的基础,研究生态农业技术在我国的推广工作,具有深远的意义。
1 当前生态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1.1 传统的农技推广体制不适合生态农业的推广当前我国进行生态农业技术推广采用的还是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既是由政府来作为主导,以农业推广机构等政府部门作为推广的主力。
这一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可以实现由政府对人、财、物进行统一的管理,对从科研到推广的各个环节进行协调统一,对新产品进行立项重点推广等特点。
但在实际的工作中,由于管理不善和缺乏灵活性,农业技术科研与推广两部分产生分离,作为一线的农业技术推广站,大多条件很差,推广工作变成卖种子和肥料,对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收效甚微。
生态农业对技术的要求较高,科研和实际生产之间的转化更为困难,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显然不能满足生态农业发展的需要。
1.2 生态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才缺乏生态农业作为先进的农业技术,是以生态学和现代生物科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这就要求推广人员不但要熟悉推广工作,重要的是真正了解生态农业技术,可以将生态农业技术明白、准确的传达给老百姓。
在实际工作中,基层农技推广站的人员素质普遍较低,对新技术难以掌握,专业的设备也不会操作,制约了生态农业技术推广。
关于农村改革我们要进行几点思考
05
结论
Chapter
农村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再次得到强调
农村改革对于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 至关重要,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由 之路。 当前,我国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城 乡差距依然较大,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全党工作 的重中之重。
推进农村改革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 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优化金融政策
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适应农村实际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加大对农村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 融资保障。
建议二:加大资金投入
增加农业补贴
加大对农业生产的补贴力度,特别是对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的 补贴,提高农民的收益水平,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农村道路、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提高农村地区的交通、通讯和生产生活条件。
引进高端人才
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科技人员等高端人才到农 村就业创业,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技术 支持。
04
农村改革的成功案例
Chapter
案例一:土地流转制度的改革
总结词
土地流转制度的改革是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积极的 作用。
详细描述
通过土地流转,将土地集中到农业大户和专业合作社手中,实现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提高土地利用 率和农业生产效益。同时,土地流转还有助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
支持农村公共服务
增加对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的投入,提高农村地区的 教育、医疗和文化水平,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建议三:优化产业结构
新形势下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思考
浅析新形势下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思考[摘要] 加速科技进步是发展现状农业的根本途径,而强化技术推广则是科技进步的重点,也是保证国家实现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基础。
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积极的推进现代农业技术,将科技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
本文在强调现代农业技术基本内涵和重大意义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国当前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深化现代化农业技术推广做出思考。
[关键词] 农业技术推广改革发展[中图分类号] s-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5-0037-01我国是名符其实的农业大国,以世界上相对少的土地养活着最多的人口,由此可见农业技术推广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因此,经济发展的需要依靠农业技术的推广来完善,同时也是我国基本国情和社会发展所必须的。
因此,深化农业技术推广,调整并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经济效益,增加农业产业收益,是新时期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目的和要求。
一、发展现代农业技术是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需要我们将发展现代农业提上议程。
在当前我国农业生产水平较低,生产方式相对落后的状况下,必须加快农业向传统模式和现代模式的转变,这也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根本方向。
因此,发展农业生产力和实现农业的现代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的根本途径是发展现代农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基础必须是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条件上,主要包括,资源利用力、科技支撑力、土地产出力、灾害防控力及社会化服务力,与此同时,要提高农业综合能力,只有不断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提高农业的机械化、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
要缓解国家粮食安全必须发展现代农业。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面临巨大的人口压力,在需求方面,粮食供给仅达到基本自足状态,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对粮食的需求增长出现了持续不可逆转的局面。
然而,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关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因此,只有通过建设现代化农业,加速科技进步,才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公安县农业技术推广体制改革的思考与对策
H bi 3 0 0C ia3J ghuV ctn l eh i o eeJ ghu H b i 30 0 C ia u e4 4 2 , hn; .nzo oa oaT cnc C Ug,i zo, u e4 4 2 , hn) i i l a n
Ab ta t T es t sa d r l f giu t r l e h oo y e tn in a e e p u d d s me e it g p o lmsa ea ay e , n 0 s r c : h t u n eo r l a c n lg x e s f x o n e , o x s n r b e r n z d a d s me a o a c u t o i l
W ANG n t DENG n - u Ga g  ̄ , Ho g y n
(o ee f g cl r, ag e nvr t J ghu4 4 2, hn; . edMaae et ueu J ghu4 4 2 , C lg r u ueY nt i sy i zo 30 0 C i 2S e ngm nB ra,i zo 3 0 0 l oA i t z U e i, n a n
安县农业推广体 制改革的措施和对策以及取得 的成绩 , 对县域 经济农业技 术推广过程 中体制改革具有
指导意义。
关键词 : 县: 公安 农业技术推广; l 体帝 改革: 对策
中 图 分 类号 : 3 3 F 0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0 5 4 5 (0 90 — 2 2 0 1 0— 6 0 20 )4 07 — 3
成本时才会选择新的生产技术 ,农业科技使用 的高风险性又
Th n i e a i n n un e m e s eo rc t r l eCo sd r to a d Co t r a ur fAg iulu a
对深化农村改革几个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农村产业结构正在从单一 的农业向农工商一体化转 变,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 展。
农民收入增长
随着农村改革的推进,农 民收入持续增长,生活水 平得到提高。
农村改革面临的问题
城乡发展差距
尽管农村改革取得了一定 成果,但城乡发展差距仍 然存在,农民生活水平有 待提高。
强化土地征收、补偿和安置政策
03
完善土地征收、补偿和安置政策,保障农民合法权益。
04
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 革
明晰农村集体产权归属
01
确定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资格
需要明确界定哪些人具有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资格,以确保其合法权
益得到保障。
02
建立完善的集体资产登记制度
对集体资产进行登记造册,明确各类资产的权属关系,防止资产流失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教育和人才培养
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农村教育领域
通过政策引导和优惠措施,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农村教育领域,支持农村学校建设和教育发展。
支持大学生志愿服务农村教育
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地区志愿服务,为当地的青少年提供课外辅导和升学指导等服务。
加强与高校合作
与高校合作开展农村教育和人才培养项目,引入高校的教育教学资源和技术支持,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水 平。
土地制度改革
土地制度改革是农村改革 的重要内容,目前仍存在 一些问题,如土地流转不 畅、土地利用率低等。
农村金融体系
农村金融体系发展相对滞 后,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 持力度不够。
02
深化农村改革的必要性和 紧迫性
农村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
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思考
职业教育 , 同时 伴 随 知 识 的传 播 , 与其 他 形 式 的 教 育一 样 ,
其直 接 功 能是 提 高受 教育 者 的素 质 。 因此 , 义 的农业 技 术 狭
推 广 的教 育性 也 是客 观存 在 的 。 果脱 离 了教 育与 沟通 , 如 没
才 能 在 生产 中形 成 有效 的物 质力 量 。 则就 无法 合 理 地 解 否 决 诸要 素在 结 合 上 出现 的种 种 矛盾 或 难 以发挥 应 有 的技 术
农 业技 术 推 广 工作 者试 图 通过 改革 农 业技 术 推 广 工作 来 推
动 农 村 的发 展 , 而经 过 多年 的农业 技 术 推广 实践 , 民科 然 农
技 文 化 素 质 并 没有 得 到 显 著提 高 , 反而 成 为 阻 碍 我 国农 业
现 代化 进程 的重 要 因素 。 别 是边 远 地 区和 落 后贫 困 山 区 , 特 科 技 扫 盲仍 然是 农 民 教 育 的 主要 内容 , 业技 术 推 广 工作 农
l 农 民文 化素 质 与农 业技 术推 广
生 产 力 诸要 素 中 . 和 物要 素 的 内在 积 累和 不 断 发 展 人 互 为 条 件 、 互 促 进 和相 互 制 约 。 果 物 的要 素发 生 了 变 相 如
化 . 然要 求人 的要 素也相 应变 化 , 有人和 物 的有机 结合 , 必 只
效果。
有对 新 事物 的原理 、 用和 使 用方 法进 行传 授 , 物 性农 业 作 实 技 术 推广 便 演 化 为 一 种 商品 交 易 , 接受 者 对 新 事物 不 能 有 很 好 的认 同与 把握 , 不可 能取 得 良好 的应 用 效果 。 实 践 也 从
经验 来 看 , 有充 分 重视 推 广 的教 育属 性 , 能真 正达 到 改 只 才
构建“一主多元”农技推广体系的思考
地 从 农 业 技 术 推 广 机 构 、 科 研 和
教 育 单 位 、 农 业 企 业 、 合 作 经 济 组 织 获 得 技 术 和 人 才 支 持 , 对 农
户 应 用 新 技 术 、 新 成 果 起 到 示 范 和 带头 作用 ,成为农 民 看得见 、
湖 南 农 业 科学 ・下半 月推 广 于 ・ 哇5
在 我 国 “ 建 设 社 会 主 义 新 把 农 村 作 为 战 略 任 务 ,把 走 中 国 特 色 农 业 现 代 化 道 路 作 为 基 本 方 向 , 把 加 快 形 成 城 乡经 济 社 会 发
展 一 体 化 新格 局作 为 根 本 要 求” 的 新 形 势 下 ,农 技 推 广 体 制 不 顺 、
农 村 是 多 部 门服 务 的 对 象 , 也 是 多 部 门 服 务 的 领 域 。 构 建 覆 盖 全 国 、 综 合 配 套 、 便 捷 高 效 的
群 众 团 体 ,结 合 本 部 门 的 工 作 积
极 参 与 农 业 技 术 推 广 工 作 。 长 期 以 来 ,通 过 实 施 “ 火 计 划 ” 农 星 、 业 科 技 示 范 园 区、 科 技 l 0 l 、科 普
点 、 科 技 示 范 户 、 农 业 企 业 、 合
作 经 济 组 织 和 农 户 ,专 职 从 事 公 益 性 农 业 技 术 推 广 服 务 ,是 农 业 技术推广服务体 系的主导力量。 各 级 科 技 、 教 育 、 组 织 、 人 事 劳 动 、 广 播 电视 等 行 政 管 理 部
的 源 头 。 他 们 参 与 农 业 技 术 推 广 的 主 要 方 式 ,一 是 通 过 参 与 有 关 部 门 组 织 的 项 目 ,开 展 公 益 性 农
关于如何发展农业的几点思考
关于如何发展农业的几点思考农业作为人类最早的生产方式之一,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如今,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发展农业仍然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从增加农业生产效益、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民收入等几个方面进行思考,探讨如何发展农业。
一、增加农业生产效益要发展农业,首先要增加农业的生产效益。
农业生产效益的提高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
要加强农业科技研发。
农业科技的进步对农业生产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鼓励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创新,推动农业科技研发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同时,要加强农业科技的推广和普及,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使农民能够更好地利用科技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要优化农业生产结构。
农业生产结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效益。
要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市场需求,合理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和养殖业布局。
通过合理的农作物轮作和合理的养殖规模,提高土地和劳动力的利用效率,增加农业生产的效益。
要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农业产业化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
要鼓励农民参与农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组织,推动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
通过农产品的深加工和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的收入,推动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产业升级。
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是发展农业的重要前提。
要保护农业生态环境,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
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化肥等的使用会带来农业面源污染。
要加强对农药、化肥的管理和监测,推广绿色农业技术和有机农业技术,减少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
要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工作。
要加大对农田、湿地等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加强对生态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建立健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和政策。
要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根本出路。
要鼓励农民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农田水土保持技术等,减少对水资源和土壤的破坏。
关于农技推广推进乡村振兴的思考
关于农技推广推进乡村振兴的思考农技推广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农民收入和乡村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科技的日新月异,农技推广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推进农技推广,促进乡村振兴,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加强农技人才队伍建设农技推广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有一支专业化、稳定性强的农技人才队伍来支撑。
加强农技人才队伍的建设是推进农技推广的关键。
通过加大对农技人才的培训、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农技人才、加强对农技人才的激励等措施,可以吸引更多有专业知识、责任心强的人才投身农技推广工作。
也可通过对农技人才进行定期培训和学习,以提高其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从而更好地适应农技推广工作的需求。
二、强化科技创新支撑科技创新是推动农技推广的重要动力。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的农业技术和农业装备不断涌现,这为农技推广工作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和更为广阔的空间。
必须加强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和引导,通过鼓励和支持农技人员进行科技研究和成果转化,提高农技推广的科技含量和实效性。
也要加强与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合作,引进和推广更多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装备,以满足不同地区和不同农民的实际需求。
三、建立健全农技推广体系建立健全的农技推广体系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
农技推广体系应该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农技人员的作用,鼓励农业企业和合作社等单位参与到农技推广工作中来。
通过建立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农技推广体系,可以更好地整合和研发各种农业技术和服务资源,提高农技推广的运转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还要加强对农技推广机构和农技人员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农技推广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四、加大对农技推广的投入力度农技推广是一项需要长期投入和持续发展的工作,需要政府加大对农技推广的投入力度。
可以通过加大对农技推广的政策支持、提高财政预算、引导社会资金和引进外资等方式,来增加农技推广的投入力度。
也要加强对农技推广工作的宣传和宣传,提高农技推广的社会认知度和影响力,增加社会对农技推广的关注和支持。
深化高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体制改革思考与对策
关于深化高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体制改革的思考与对策摘要:农业技术推广是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针对高州市现行农业技术推广体制存在的问题,必须加强政府对农技推广的支持,深化农业技术推广机制改革,创新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形成社会化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以适应新时期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深化高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体制改革作为全国农业百强县之一,高州市农业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2012年,农业总产值、种植业总产值分别为135.05亿元和81.44亿元,比2011年分别增长6.5%和7.2%。
该市在发展农业的进程中,科技进步显得越来越重要。
在有限的土地资源条件下,要增加农作物产量,必须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推广普及良种良法,提高单产,破解农业发展受资源约束的难题,消除瓶颈。
长期以来,该市就是围绕”稳定面积、主攻单产、增加总产、提高效益”的工作思路来抓好农业生产,坚持不懈地引进推广良种良法,提升农作物生产水平。
而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又是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支柱,是实现农业工业化、产业化、现代化的基本保证。
当然,该市现行农业技术推广体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必须加强政府对农技推广的支持,深化农业技术推广机制改革,创新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形成社会化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以适应新时期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
正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2012年12月31日)指出”不断提升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
继续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建立补助经费与服务绩效挂钩的激励机制。
继续实施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不断改善推广条件。
”1.当前高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高州市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随着该市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和市场需求格局的变化,该市农业技术的推广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影响了农业技术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推广》论文关于小南辛堡镇农业推广体质的改革和发展思考******年级: 2012秋专业:农村行政管理学校:怀来电大学号:*************论文摘要农业技术推广是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针对小南辛堡镇现行农业技术推广体制存在的问题,必须加强政府对农技推广的支持,深化农业技术推广机制改革,创新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形成社会化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以适应新时期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方面的成果在世界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先进性也走在同行业前列,但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乏力,没有真正把科果用到生产中、真正发挥出科技的威力。
所以说,科技成果若不加以推广应用最大限度地发挥生产力的作用,研究开发也就失去了现实意义。
本文从小南辛堡镇目前农业技术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现状出发,分析存在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办法以及加强农业技术推广需要采取的措施。
针对小南辛堡镇现行农业技术推广体制存在的问题,必须加强政府对农技推广的支持,深化农业技术推广机制改革,创新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形成社会化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以适应新时期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存在的问题;创新;解决措施;组织创新;激励机制提纲一、当前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3)1、农业推广资金投入不足,制约着推广力度 (3)2、传统的农业科技推广从推广项目选择机制 (3)3、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积极性不高,影响农技推广效率 (3)4、农业技术推广缺乏有效的渠道 (3)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创新与改革措施 (4)1、加强思想认识,重视技术推广在农业生产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4)2、做好培训工作,提高农民素质 (4)3、加强推广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精干推广团队 (4)4、稳定推广队伍,保障推广人员的利益 (4)三、改进推广方式,完善农业技术市场,拓展服务领域。
(5)参考文献 (6)推广体制的改革和发展思考戚晨利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农业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科技进步越来越重要。
而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又是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支柱,是实现农业工业化、产业化、现代化的基本保证。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优化,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定,小南辛堡镇农业生产的高效、持续发展对科学技术、信息技术、生产资料供应、农产品质量、农业生产者素质的要求愈来愈高;在以计划经济和短缺经济为特征的条件下形成的政府农业推广体系,在推广理念、推广内容、推广方式方法,特别是在机构设置、运行机制、管理方式、投资渠道等方面,显现出与市场经济体制下农业生产发展的诸多不适应。
针对小南辛堡现行农业技镇术推广体制存在的问题,必须加强政府对农技推广的支持,深化农业技术推服务体系,以适应新时期农业经济的需要.一、当前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随着我国市场化影响了农业技术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
据有关部门测算,我国畜禽发病死亡每年直接经济损失达238亿元,相当于畜牧业总产值的2.82%,农民平均年损失26.44元。
猪、禽的死亡率每降低一个百分点,农民人均将减少损失1.87元,按出栏后的计算,人均可增收9.76元。
另据测算,如果我国通过推广先进技术,是我国化肥利用率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每年可以节省成本252亿元,亩节省成本12.9元;如果使我国农药的利用率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每年可以节省成本90亿元,亩节省成本4.6元。
1、农业推广资金不足,制约着推广力度。
发达国家农技推广经费一般占到农业总产值的0.6%~1.0%,发展中国家也在0.5%左右,但我国不足0.2%,人均经费更少。
因经费不足等原因,部分地方政府“卸包袱”,出现了“线断、网破、人散”的被动局面。
2、传统的农业科技推广从推广项目选择机制、技术上不能适应变化中的农户生产需求。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科研、推广基本是以提高农产化,农业生品数量为主要目标。
现代农业面对的是一个买方市场,消费需求多样化,品质高端产处于大的改变,他们对技术需求的行为也发生变化,主要体现在对传统的粮食生产技术需求迫切性下降,而对经济作物生产技术的需求逐步增加;由原来对高产技术的需求对优质技术的需求,由节约资金技术的需求转变为节约劳动技术的需求。
但现行的农业技术扩散机制是以提高农作物特别是粮食作物的产量为主要目标,建立在“地区目标群体的社会经济条件具有完全同质性”这一假设基础之上的,自然不能同农户的生产需求相适应。
3、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积极性不高,影响农技推广效率。
在现行农业推广制度下,农业技术推广及开发的速度,效果,服务质量,最后效益不能和推广主体的努力程度或付出挂钩,农业制度对农业科技进步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4、农业技术推广缺乏有效的渠道。
我国农业经营存在分散性的特点:农业涉及2亿多个农户。
农业生产的高度分散性,农民组织的缺失,使得技术推广成本高。
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创新与改革措施根据目前农业技术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现状出发,分析存在的原因,提出解决办法以及加强农业技术推广需要采取的措施。
1、加强思想认识,重视技术推广在农业生产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技术推广是一项扎根农村、常抓不懈的服务性工作,必须要求科技人员深入推广第一线,依靠示范种植、技术服务、现场指导、发放宣传资料和结合影像资料等多种形式,让农民明确农业技术在农业生产当中的重要性、从思想上接受科技人员给他们提供的服务;通过长期细致周到的工作,潜移默化地对农民产生巨大的作用,特别是通过科技人员的耐心工作,使农业收入取得明显成效,这种利益驱动会促使农民变被动为主动,有利于推广工作的普及开展和辐射联动效应。
这种良性互动能够极大地加快农业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推动农技推广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过去,农技推广迟缓,工作没有取得明显成效,根源就在于没有让农民从思想上认识到农业技术的巨大威力,农民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配合甚至排斥),所以说,搞好农技推广工作,关键是做好宣传教育、做好思想动员工作,这项工作是否到位是农技推广工作是否能做好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推广工作是否有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2、做好培训工作,提高农民素质农技推广的对象是农民,农技推广的载体也是农民,农民在农业技术推广中扮演着主要角色,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直接决定农技推广的成效。
为了有条不紊推进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深入开展,必须想方设法提高农民素质,通过讲座、定期培训、现场观摩等多种途径向农民传授农业技术和农业知识,多渠道让农民接触农业科技,丰富其知识,开阔其眼界,让他们以现代新型农民的视野来经营管理农业,以农场主的角色发展现代农业。
农民素质提高了,技术推广工作进行起来就没有障碍,限制农技推广的这一瓶颈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过去,只是为了推广而推广,没有考虑农民的接受能力和现实存在的问题,因而推广效果不理想。
3、加强推广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精干推广团队.农业技术推广是一项综合性工作,推广人员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结构,不仅要有农村工作的经验,还要有很好的沟通能力和灵活的处事方式。
现代推广工作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提出很高的要求,过去那种“一张嘴,两条腿”的推广形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农技推广发展的新形势,且严重阻碍推广工作的开展和整体推进,必须与时俱进,根据新时期出现的新情况作出调整和改进。
为确保推广工作的质量和进度,根据推广工作的性质、范围和要求,建立一支专业推广队伍,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把推广工作做到实处,让农民真正分享到科技发展带来的好处,推广工作就能得到他们的支持和配合,工作就能顺利开展,而且效果显著。
这样推广任务就不仅仅是推广人员单方面的事情,而是推广人员与农民共同的事业,把原来农民的被动性变为积极性、主动性甚至是能动性,推广工作一定会取得满意效果。
所以说推广人员必须要具有很全面的专业知识和业务素质,这样的一支队伍是推广工作有序开展的重要保障,是进行好推广工作的关键。
4、稳定推广队伍,保障推广人员的利益要使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就必须下大力气创造一个良好的政策支持环境。
事实证明,好的政策可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为了稳定推广队伍,促进推广工作深入有效地开展,必须为推广技术人员提供政策保障,确保们在技术职称评聘晋升、劳动报酬等方面不受损失,让他们安心工作,没有后顾之忧。
可以出台新的成绩评定办法,让推广人员觉得干推广工作仍然可以出成果,实现自身价值,尽量排除不利于推广工作开展的干扰因素,应该为主动从事推广工作的人员提供优惠政策,给他们的工作提供方便,让其真正喜欢这项工作,并全身心投入推广事业,这样农技推广工作才能健康发展。
过去推广工作半途而废,没有发展壮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推广人员政策待遇得不到保障,科技人员考虑自身利益,纷纷退出推广领域,致使推广工作不能继续开展,科技成果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三、改进推广方式,完善农业技术市场,拓展服务领域。
必须建立起一个高层次的宏观管理机构才能保证放而不乱,管而不死,使多元化的推广与技术创新机制。
为此,让农民逐渐成为推广活动的主体应当研究农户的技术采用行为,培育积极的用户系统,完善技术承包、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各项工作。
与此同时,要调整推广机构的职能,拓展服务领域,使其与用户系统及市场的需要相适应。
推广人员急需提高素质,用现代农技推广手段及先进设备武装自己。
只有这样,推广机构及人员才能更好地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逐步实现部分推广服务的产业化与商品化。
农业技术推广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只有认识到推广对象的技术采用行为及其决定因素,并据此全面改进推广方面的影响因素和非推广方面的影响因素,才能真正让农民逐渐成为推广活动的积极主体,提高农业推广工作的影响力与效率,从而提高农业推广投资的效益。
建立国家级农技推广领导与协调机构,也可以是更综合的技术创新协调机构,可直接隶属于国务院相应的机构,全面负责农业推广与技术创新的统筹协调。
各地区可根据具体情况设立相应的协调机构,从而形成一个有效的调控体系。
通过这个体系,把现有的各个相关的分散体系中各自拥有的农业技术推广部分有机地衔接起来,近期至少可以考虑对分散在各体系内的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和经费进行统一协调、集中使用,以提高农业技术推广资金的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1]高启杰.我国农业推广投资现状与制度改革的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陈良玉、高启杰.优化农业推广模式发展农业推广事业[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3]杜青林.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学习时报.2013年第212期[4]国鲁来.农业技术创新诱致的组织制度创新》.中国农村观察.2013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