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概念与功能
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一、职业教育的教育特性学校教育是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培养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作为一种教育形态,职业教育和其他教育一样,应该具有学校教育所共有的一般的特点;但是,由于职业教育特有的内涵所决定,除了具有学校教育所共有的一般特点之外,职业教育还具有与普通教育及其他教育形态所不同的并且是独具的教育特性。
职业教育不仅应包括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而且还应该包括各种类型的职业技能培训。
只有对职业教育不同与其他教育形态的教育特性有了充分的认识,我们才能真正认识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也才能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作用。
教育对象的广泛性:任何一种教育形态都有其一定的教育对象。
普通教育及其他学校教育的教育对象一般都具有特定的年龄段、要么是特定的群体或具有特殊条件的群体。
职业教育是包含着职业学历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职业培训在内的广泛意义上的教育,因此,职业教育的教育对象要比其他任何一种教育的教育对象广泛的多。
它可以是职前的学历性教育,可以是在职人员的提高性教育,可以是下岗人员的再就业教育,还可以是某行业、系统内部的专门性教育。
从受教育者来说,在他的一生中可以是一次性的,也可以是多次的。
如果我们仅仅把职业教育的对象局限在职前的学历性教育上,是不符合职业教育的现代意义的。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具有非常大的人口资源优势;但是,由于人口尤其是劳动力人口素质的低下成了制约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因素。
因此,在将人口资源优势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的过程中,职业教育将起到非常突出的作用。
培养目的的针对性:教育目的也就是人才培养的总目标,关系到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社会角色和具有什么样的素质的根本问题,是任何一种教育形态和教学活动的出发点。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的具有其非常明确的针对性??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职业教育概念及功能
职业教育概念及功能绪论第一章第二章职业教育的概念及功能职业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教学内容一、职业二、教育三、职业教育四、职业教育学五、职业教育的特性六、职业教育功能七、职业教育的产生与发展问题1:职业一、职业的定义职业是指从业人员为获取生活来源所从事的社会工作类别。
二、职业的特征.目的性特征?社会性特征.稳定性特征.规范性特征?群体性特征三、职业分类中国职业分类1999年5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国家统计局共同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我国职业分为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1838个细类(职业)。
八个大类分别是:第一大类: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其中包括5个中类,16个小类,25个细类;第二大类:专业技术人员,其中包括14个中类,115个小类,349个细类;第三大类: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其中包括4个中类,12个小类,45个细类;第四大类:商业、服务业人员,其中包括8个中类,43个小类,147个细类;第五大类: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其中包括6个中类,30个小类,121个细类;第六大类: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其中包括27个中类,195个小类,1119个细类;第七大类:军人,其中包括1个中类,1个小类,1个细类;第八大类: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其中包括1个小类,1个细类。
国外职业分类世界各国国情不同,其划分职业的标准有所区别。
根据西方国家的一些学者提出的理论,在国外一般将职业分为三种类型。
按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性质和层次进行分类。
可分为白领工作人员和蓝领工作人员。
按心理的个别差异进行分类即现实型、根据美国著名的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创立的人格-职业”类型匹配理论,把人格类型划分为六种,即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常规型。
与些相对应的是六种职业类型。
《国际标准职业分类》国际标准职业分类共分四个层次:大类、小类、细类和职业项目。
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特点:①职业性②社会性③实践性④大众性⑤终身性职业教育是一种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需要,通过适宜的职业教育活动,使受教育者个体的综合职业素质得到和谐发展,成为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活动。
职业教育协同化是指发展职业教育越来越成为社会多部门、多行业通过共同协作而完成的事业。
职业教育的政治功能:①政治对职业教育的制约作用②职业教育对政治的维护与促进作用职业教育文化功能:①文化传递与保存功能②文化选择与活化功能③文化交流与融合功能④文化更新与创造功能⑤传递与发展企业文化的功能确定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依据:根本依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与法规现实依据:社会经济形态及产业结构基本依据: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的学制、学历参考依据:国家职业分类与职业技能标准客观依据:受教育者个体发展的需要“金字塔”型人才结构理论是一种传统的工程技术人员层次结构理论。
“职业带”人才结构理论是一种用来表示各类工程技术人员的地位、特点、演变及其与教育关系的人才结构理论。
“阶梯状”理论认为,现代人才结构主要是由人才的不同系列、层次、素质要求以及它们之间的组合比例构成的。
职业能力是指个体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须具备的,并且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多种能力的综合。
因此,职业能力的获得是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区别于其他类型教育培养目标的本质特征。
职业能力一般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职业意识是个体自我意识在职业领域的体现。
创设积极的校园文化坏境其功能主要体现在一下三个方面:一是价值观的导向功能二是人格的塑造功能三是情感的激励功能社会人才需求和国民经济结构是构建职业教育体系的现实依据。
活动课程也称“经验课程”,是指以学生的兴趣和动机为基础,选择学生能够参与其中的某些活动组成单元活动,以学生经验为中心设计各单元活动作业的课程类型隐性课程是指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
课程开发指产生一个完整课程方案的全过程,包括课程分析、课程方案设计、课程内容编制、课程方案实施、课程评价等步骤。
(完整版)职业教育理论
第一节教育概述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探索教育规律的社会科学。
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是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身心健康、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活动。
所谓广义的教育,泛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身心健康,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活动;狭义的教育,是教育发展到一定社会阶段的产物,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培养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学校教育的基本特点:第一,学校教育是专门培养人的活动。
任何学校,其工作的中心和重心都是为了人的培养。
第二、学校教育是由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参与完成的多边活动。
第三、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
第四、学校教育是反映一定社会要求,培养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二、教育的要素教育最基本的构成要素有三个: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教材(教育内容)—1—三、教育的主要形态从习惯性的教育分类来看,教育的形态通常划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种类型。
①基础教育:幼教、小教、中教②高等教育③成人教育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高级技校、技术、技师学院、中专、技校、职教中心、职业高中一2一第二节职业教育概述一、职业教育的基本性质定义:职业教育是以教育为方法,而以职业为目的的教育。
以促进就业、提高就业质量为导向,以实现求职者和从业者职业理想为目标。
职业教育以促进就业、提高就业质量为导向,以实现求职者或从业者职业理想为目标。
二、职业教育学研究的对象职业教育学是关于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学科,它以职业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其任务是揭示职业教育现象中存在的规律,为职业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一3一职业教育的一般规律有两条,一是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其中最重要的是职业教育适应并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规律;二是职业教育与受教育者的关系’其中最重要的是职业教育适应并促进受教育者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
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一、职业教育的教育特性学校教育是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培养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作为一种教育形态,职业教育和其他教育一样,应该具有学校教育所共有的一般的特点;但是,由于职业教育特有的内涵所决定,除了具有学校教育所共有的一般特点之外,职业教育还具有与普通教育及其他教育形态所不同的并且是独具的教育特性。
职业教育不仅应包括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而且还应该包括各种类型的职业技能培训。
只有对职业教育不同与其他教育形态的教育特性有了充分的认识,我们才能真正认识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也才能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作用。
教育对象的广泛性:任何一种教育形态都有其一定的教育对象。
普通教育及其他学校教育的教育对象一般都具有特定的年龄段、要么是特定的群体或具有特殊条件的群体。
职业教育是包含着职业学历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职业培训在内的广泛意义上的教育,因此,职业教育的教育对象要比其他任何一种教育的教育对象广泛的多。
它可以是职前的学历性教育,可以是在职人员的提高性教育,可以是下岗人员的再就业教育,还可以是某行业、系统内部的专门性教育。
从受教育者来说,在他的一生中可以是一次性的,也可以是多次的。
如果我们仅仅把职业教育的对象局限在职前的学历性教育上,是不符合职业教育的现代意义的。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具有非常大的人口资源优势;但是,由于人口尤其是劳动力人口素质的低下成了制约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因素。
因此,在将人口资源优势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的过程中,职业教育将起到非常突出的作用。
培养目的的针对性:教育目的也就是人才培养的总目标,关系到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社会角色和具有什么样的素质的根本问题,是任何一种教育形态和教学活动的出发点。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的具有其非常明确的针对性??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职业教育的特点与作用
职业教育的特点与作用一、职业教育总体的特点1.专业性。
所谓专业性,是指职业教育是专业教育,或专门教育,是培养某一职业领域专业人才教育。
这个特点主要是相对于普通基础教育而言的,基础教育没有专业性,而具有基础性,是为各行各业人才培养打基础。
同时,虽然普通高等教育具有专业特点,但它的专业又不同于职业教育,它主要侧重培养具有学术性、理论性和基础性的人才。
只有职业教育,不论是初等、中等或高等职业教育,都是培养一线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技术工人、新型农民以及其他劳动者,与一线职业的对口性很强,偏重理论的应用、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2.区域性所谓区域性,主要是指职业教育为区域办教育和依靠区域办教育。
关于为区域办教育,是指其为特定区域(经济、社会)服务。
社会与教育的互动发展表明,教育的区域功能越来越重要,即区域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和区域教育的联系更加紧密,其中,职业技术教育的区域经济功能已经成为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并且职业技术教育真正承担起了推动经济发展的重任,培养急需的应用型人才。
因此,职业教育必须针对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针对岗位需求状况,调整专业设置就及专业方向,修订教学计划、改革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
关于依靠区域(社区)办教育,是指为更好到服务于区域,它必须充分利用区域(社区)教育资源,依托社区行业、企业、事业单位办教育。
现代职业教育的办学和管理模式不再是单纯的学校模式,职业学校教育是一种学校和社会密切结合的教育,主张企业、行业、社会和个人的广泛参与。
尤其要重视组建有企业人士参与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聘请企业领导或工程技术人员参与教学改革,修订培养计划,指导教学设计、教学改革;并要选聘一定比例的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又有一定教学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以加强技能、技术教育。
学校也要积极与企业联系,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加强与企业合作的紧密程度。
职业教育概念
职业教育概念一、职业教育的定义职业教育即为培养学生具备特定工作技能和就业能力的教育形式。
它与传统的学术教育相区别,聚焦于实用技能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二、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职业教育在现代社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如下几个重要方面的意义:1. 助推就业职业教育通过提供实用的就业技能和知识,帮助学生更快地融入职场。
职业教育的专业特色使得学生具备了满足市场需求的实用技能,从而提高了就业竞争力。
2. 培养人才职业教育注重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旨在培养具备职业技能的人才。
通过针对特定职业的培训,职业教育为社会培养大量职业技术人才,满足了现代经济的需求。
3. 推动经济发展职业教育为经济的良性发展提供了支持和保障。
它培养出的人才能够满足市场需求,为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职业教育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
三、职业教育的类型1. 职业高中教育职业高中教育是指在高中阶段为学生提供职业技能培训的教育形式。
学生在学习文化课的同时,还能获得特定的职业技能培训,为日后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2. 职业学院教育职业学院教育是指提供中等职业教育的学校,专门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机构。
职业学院培养的学生通常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3. 成人职业教育成人职业教育是为已经参加工作的成年人提供的职业培训和学历提升的教育形式。
通过成人职业教育,成年人能够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
4. 职业技术培训职业技术培训是一种为职工提供的职业技能培训形式。
它针对已经就业的人员,通过系统性的培训课程提升他们的职业技能水平,满足市场需求。
四、职业教育的挑战与发展1. 技术变革对职业教育的影响科技的快速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技术变革不断改变着各行各业的需求,职业教育需要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适应新技术带来的变革。
2. 市场需求的多样化职业教育需要根据市场需求的多样化来提供不同的教育方案。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不同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职业教育需要及时调整来适应市场需求。
职业教育
1、什么是职业教育?它与普通教育有什么区别?一般认为,职业教育是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在一定的文化水平基础上,培养人们获得一定职业资格和继续深造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职业素质教育。
职业教育概念具有广泛的内容:(一)培养人才多层次性(二)教育对象的广泛性(三)教育内容的综合性职业教育的基本特点(一)职业性(二)实践性(三)适应性(四)社会性(五)普及性2、论述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二、强调经济功能:当代职业教育功能的体现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但需要技术专家,而且迫切需要千百万受过良好职业培训的城乡劳动者”,明确指出了发展职业教育对于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作用。
1999年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全面描绘了中国教育的远景,其中第9条的内容就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中级人才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就必须强化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的经济(生产力)功能论者大多从三个方面来论述职业教育的经济功能:一是从劳动力再生产作用上分析,二是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作用上分析,三是从职业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上来分析。
3、论述职业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基本观点。
并谈谈对于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认识。
(一)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
其代表人物有卢梭、夸美纽斯、福禄倍尔、裴斯泰洛齐及中国古代的孟轲等人。
其具体观点是:教育目的不是根据社会需要制定的,而是根据个人发展需要制定的;教育的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个人决定社会,而不是社会决定个人;人生来就有健全的本性和本能,教育目的就是使这种本性和本能顺利地得到发展。
(二)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
其代表人物有中国古代的孔子和国外的斯宾塞、涂尔干、孔德等。
具体观点是:个人的发展有赖于社会,没有社会需要就谈不上个人的教育和发展;教育除社会目的之外,没有其他目的;教育成果只能以社会功能来衡量。
第二章 职业教育的
三、我国职业教育制度的建立
(一)我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开端
鸦片战争及以后的连续败绩,刺伤了 封建帝国的尊严,动摇了其根基。清政府 中一些思想先进的官僚以“救亡图存、求 强求富”为口号,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 术,特别是军事技术。19 世纪 60 年代, 洋务派创办了中国最早的近代实业,同时 附设学堂为工厂培养技术人员和工人,这 些学堂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近代职业教育 的开始。
四、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一)教育的产生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与人类 几乎是同时产生的,教育随着人类的产生 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当生产 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可以有部分人脱离生 产劳动,语言的发展也达到了较为完善的 文字形态后,便出现了学校。
(二)教育的定义 可参考的“教育”定义有: 《中国教育辞典》(1928年) 《教育大辞书》(1930年)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1985年) 现代教育理论将教育的基本概念分成 广义的概念:在社会中凡是有目的增进人的知识 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品 德的活动都属于教育。 狭义的概念: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按一定社会或 阶段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 育者施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 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体力培养思想品德的系统 影响活动。
五、职业教育的界定
(一)职业教育的概念演变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 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3.国际情况 职业教育概念的演变过程中可以获得两个 肯定的信息: 第一,“职业教育”的“多种表述、一个概念” 已 被国际社会认同。 第二,职业教育发展是一个生生不息的动态的 历史变革过程。从最初当作谋生的手段 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到促进人的职 业个性发展,凸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预
(二)职业教育对人全面发展的作用
职业教育对人才培养的作用和贡献
职业教育对人才培养的作用和贡献近年来,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职业教育是指根据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为适应现代产业发展要求,为学生提供迅速适用于各种应用方向的技术、实用性强的知识和良好的职业素质,培养能胜任所学专业工作的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
职业教育不仅对个人的职业生涯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对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贡献。
以下是职业教育对人才培养的作用和贡献的浅谈。
一、增强职业素质职业教育的最基本功能是培养学生的技能和知识,使他们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通过职业教育,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拥有更加丰富的专业素质和技能,从而更加有利于其在职场上取得更好的职业发展。
二、提升就业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职业、新技术层出不穷。
职业教育能够培养有专业技能,且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这样的人才对于用人单位具有非常高的吸引力和就业优势。
同时,职业教育还能帮助社会减少失业人口的数量,提高整体就业率。
三、推动行业发展职业教育与行业深度融合,通过精心设计课程和严谨的培训,为个人提供高质量的职业发展路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掌握行业的最新趋势和发展路径。
这样的人才培养将充分满足社会对于行业的需求,同时能够推动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四、注重职业素质职业教育不仅仅关注技能和知识的培养,更重要的是注重职业素质的提升。
通过培养职业素质,学生可以更加理性和务实地看待自己的职业,更加清晰地认知自己的职业目标,并能够利用自己专业技能在职场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和价值。
五、推进技术创新职业教育除了传授和培养基础知识和技能之外,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技术创新能力。
职业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具备领先的技术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面对各种技术挑战和难题时能够快速、独立地解决问题。
总之,职业教育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贡献。
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更好地为社会和国家服务,同时也能够在职场上获得更高的职业发展机会,实现个人职业梦想。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_概念、发展动力与改革突破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_概念、发展动力与改革突破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概念、发展动力与改革突破导言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指以培养具有一定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为目标的本科教育层次。
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种重要形式,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在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探讨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概念、发展动力以及改革突破。
一、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概念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指将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教育形式。
它旨在为学生提供职业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培养他们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够适应社会需求和职业发展的要求。
相对于传统理工科本科教育,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更加注重职业实践和技能培养,旨在培养能够在职场中立即就业并具备较高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
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发展动力1. 社会需求的变化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化,社会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正是为了适应这一需求而应运而生的。
与传统本科教育相比,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以满足社会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
2. 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可以更好地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传统本科教育的大规模招生模式导致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和公平性问题。
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将有针对性地培养具有就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应自己职业选择的教育资源。
三、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改革突破1. 课程设置的创新针对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应当注重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通过创新课程设置,引入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和项目,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实践经验和技能培养。
2. 实践教学的加强实践教学是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与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合作,学生可以参与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和实际项目,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3. 职业导向的就业指导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就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在学生进入社会之前,应提供全方位的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帮助。
职业教育课程的概念
职业教育课程的概念职业教育课程的概念1. 引言职业教育课程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解析这一概念,探讨职业教育课程的深度和广度,并分享个人观点和理解。
2. 职业教育课程的定义和目标职业教育课程是指为了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而设立的教育课程。
与传统教育课程不同,职业教育课程更加注重实践和技能训练,旨在满足社会对于各种职业岗位的需求。
其目标是提供实用的职业技能和知识,使学生能够顺利地就业,并在职业生涯中不断发展和进步。
3. 职业教育课程的深度和广度3.1 深度职业教育课程的深度表现在对于特定职业技能和知识的系统培养。
它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深度培养可以让学生在特定领域内具备全面的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
3.2 广度职业教育课程的广度体现在对于不同职业岗位需求的覆盖范围。
它不仅提供了针对具体职业的培训,还提供了一些通用技能的学习,如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等。
广度培养可以让学生具备更多的就业选择,应对社会的多样化需求。
4. 职业教育课程的重要性和优势4.1 对于就业能力的提升职业教育课程帮助学生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专业知识,提高就业竞争力。
通过实践和模拟训练,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
4.2 对于经济发展的推动职业教育课程对于促进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它能够培养出更多的专业人才,满足社会对各类工作人员的需求,同时也提高了劳动力的素质和产出效率。
4.3 对于个人职业发展的重要性职业教育课程能够帮助个人更好地发展职业生涯。
通过系统的培训和学习,个人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知识,适应职场的变化和发展,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5. 个人观点和理解个人认为职业教育课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育形式。
在传统教育课程的基础上,职业教育课程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知识,使他们具备更强的就业竞争力。
职业教育学
《职业教育学》一、名词解释:1、职业教育学:是一门研究职业教育现象,探讨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新兴科学。
2、职业教育:在一定普通教育的基础上,对社会各种职业各种岗位所需要的就业者和从业者所进行的职业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使其成为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严明的职业纪律、宽广的职业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的劳动者,从而适应就业的个人要求和客观的岗位需要,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3、现代职业教育理念:是现代化大生产条件下人们对未来职业教育前景的理想期望。
4、终身教育:是学校教育和学生毕业以后所受教育及训练的统合,它不仅是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之间关系的发展,而且也是个人(包括儿童、青年、成人)通过社区生活实现其最大限度文化及教育方面的目的而构成的以教育政策为中心的要素。
5、生计教育:是在初等、中等、高等、成人教育各阶段,依据不同的发展阶段,为了进入职业领域并不断进步而实施的有组织的综合性教育。
6、培养目标:就是在国家总的教育目的的指导下,各级各类教育对受教育者的发展方向、内容及应达到的规格所提出的要求。
7、素质:指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受教育环境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和实践,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素质与知识和能力相比,层次更高。
8、职业教育的总目标:指对接受职业教育的人的总要求,适用于职业教育的各个层次、各种门类。
它是制定下一级培养目标的依据。
9、学生观:是对学生的基本看法,怎样认识学生就会用怎样的态度和办法对待学生,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发展方向。
10、学生管理:是从管理对象角度分类的一种管理类型,是对学生的管理活动,即为高效率实现学校培养目标,对学生的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的过程。
11、“双师型”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能够把专业理论和生产实践有机结合的教师。
12、职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指教师在职业教育工作中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是每一个教师对社会和受教育者所承担的道德责任和义务。
职业教育
第一章职业教育的内涵、特性及发展1.职业教育的内涵:是指适应个体发展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在一定的文化水平基础上,培养人们获得一定职业资格,以及继续深造、职业发展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职业素质教育。
2.职业教育的特点:职业性、社会性、实践性、大众性、终身性。
黄炎培说:“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体现了职业性。
3.职业教育的分类的原则:以工作性质的同一性为基本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将我国职业分为8大类,66中类,413个小类,1838个细类。
4.职业教育的萌芽阶段:学徒制(我国古代职业教育的主要形式)。
职业教育的产生时期:从产业革命开始到19世纪末。
我国职业学校的产生:洋务运动的兴起。
我国最早的职业学校:1866年6月由左宗棠奏设的福建船政学堂。
5.《技术教育法》——1889年英国;《巴尔福尔教育法》——1902年英国;1917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被称为美国教育史上第二个里程碑的“史密斯—休斯法”——以振兴中等职业教育为目标。
6.国际上职业教育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巴洛夫VS福斯特。
7.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
1903年清政府以日本学制为蓝本制定了《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
北洋政府于1922年颁布了以美国学制为蓝本的壬戌学制,《学制系统改革案》——第一次从学制上确立了职业学校的名称。
8.1917年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
黄炎培被称为“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奠基人”。
1996年5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颁布实施。
9.世界职业教育的八大发展趋势(解答题):一、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综合化,二、职业教育国际化,三、职业教育终身化,四、职业教育管理法制化,五、职业教育办学层次高移化,六、职业教育全民化,七、职业教育协同化,八、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第二章职业教育的功能1.职业教育的经济功能——职业教育对经济的作用:一、职业教育为发展现代经济输送大量的技能技术型人才;二、职业教育能有效地促进就业,推动经济发展;三、职业教育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发展。
试论职业教育的概念和内涵
试论职业教育的概念和内涵湖南省教科院职成教研究所欧阳河“职业教育是什么?”这不仅是职业教育理论上、实践上一个最普通、最基本的问题,也是必须回答的问题。
这个问题不清楚,职业教育科学研究和工作实践的对象就不确定,社会各界也难以形成对职业教育清晰的认识,给职业教育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带来一系列问题。
揭示“职业教育”特定的内涵,表述职业教育应有的含义,无论在理论上,还是教育立法、教育行政、教育规划、教育统计等实践上都有指导意义。
虽然,人们凭经验大体上也知道“职业教育”是什么,而从理论上分析这个问题,却很不简单。
“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学科体系中的中心概念。
职业教育的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
概念是反映职业教育存在特有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是第二性的。
给职业教育下定义,也就是表述职业教育所反映的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揭示它所反映的职业教育存在的特有内涵。
可以说,职业教育存在与职业教育概念是决定与被决定、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要提高职业教育概念的精确性,首先务必弄清楚职业教育的客观存在。
职业教育存在弄清楚了,剩下的才是用语言准确地表达的问题。
因此,本文从研究职业教育作为人类社会存在入手,透过纷繁的事实,分析已有的概念表述,探讨职业教育概念的界定和内涵的表述问题。
一、职业教育事实透析职业教育作为一类教育现象存在,已有300余年的历史。
现在,绝大多数国家都存在这一类型教育。
由于学制是教育的基本制度,故从学制角度考察职业教育形态。
在对60多个国家的学制初步分析之后,发现职业教育是什么,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说清楚的。
限于篇幅,本文选择其中8个国家进行透析。
1、中国:中国职业学校教育始于同治五年左宗棠奏设的船政学堂。
职业教育体制确立于1902年(清光绪28年)的《钦定学堂章程》,时称“实业教育”。
实施实业教育的机构为实业学堂。
1917年黄炎培等创办中华职业教育社,改称实业教育为“职业教育”。
1922年民国政府颁布壬戌学制,正式将实业教育改称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学(合集)(1)
考试内容:1-9章(第10章不考)笔试试卷总分:83分,平时的实训题和论文搜索17分题型:单项题10题,总共20分,判断题5题,总共10分,简答题4题,材料分析题1题,论述题1题。
答题注意事项:1.论述题和简答题的观点要有层次2.简答题不需要展开,仅需观点3.论述题:观点+说明4.材料题:不定要结合材料5.题目要求要结合专业实际的,一定要结合专业论述。
6.书写工整,字如其人。
第二章:职业教育功能的含义是什么?都有哪些功能?5个功能它们分别的含义?(其中重点是经济功能和文化功能,两个功能分别体现在哪里)第三章:62页图3-1下面那段话要特别记忆,重点中重点第四章:可能出选择题和判断题,要特别去了解一下,不同国家的职业教育发展情况?第五章: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基本原则有哪些?110页。
专业设置的程序和方法115页。
第六章:职业教育课程特点127页。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一般程序131页。
第七章:职业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156页。
如果结合你的专业教学,如何运用这些原则。
第八章:有哪些素质要求201页。
专业知识,教学能力,职业道德,身心素质等。
第二章职业教育的功能1、什么是教育功能?答:教育功能,又称“教育作用”或“教育职能”,是教育本质的一种体现。
教育功能指的是教育对整个社会系统的维持和发展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
教育功能主要指促进个体发展盒促进社会发展两个方面。
2、职业教育功能主要包括:育人功能、政治功能、经济功能、社会功能、文化功能。
3、职业教育的经济功能与职业教育的关系?答:职业教育的经济功能是指职业教育为发展经济创造良好的基础和条件,培养劳动技术大军,使人们的思想、行为、习惯适应现代经济生活的要求。
职业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总的来说,是经济决定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反作用于经济。
4、职业教育的经济功能主要体现:1、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职业教育的规模、速度和质量2、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职业教育的结构3、社会经济体制对职业教育的影响5、职业教育的经济发展功能:为经济发展创造出必要的基础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科技进步6、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关系:1、区域经济对职业教育的制约作用2、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的能动作用7、职业教育的文化功能体现在:1、文化传递、保存功能2、活化文化功能3、文化选择功能4、文化交流、融合功能5、文化更新与创造功能第三章职业教育目标1、教育目的(其结构具有现实性和超前性)、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三者之间关系:答: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要求,是对所有爱教育者提出的,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职业教育概念
职业教育概念一、前言职业教育是指为了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有一定职业素质和技能,能够胜任某种职业的人才而进行的教育活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职业教育的概念。
二、职业教育的定义和意义1. 定义职业教育是指针对特定行业或职业需求,通过系统化、专门化的学习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具备相应技能和知识,并具备适应行业或职业发展需要的素质和态度的一种教育活动。
2. 意义(1)提高就业竞争力:通过职业教育培养学生掌握实用技能和知识,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2)促进经济发展:通过培养专门人才满足市场需求,促进经济发展。
(3)推动社会进步:通过提升人才素质与水平,推动社会进步。
三、职业教育的分类1. 按照教育层次分类(1)中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高中毕业生,学制一般为3年,以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主。
(2)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大专或本科毕业生,学制一般为2-4年,以培养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为主。
2. 按照教育内容分类(1)普通职业教育:主要培养掌握某种职业技能的人才。
(2)继续教育:指在职员工通过参加各种培训、进修、辅导等形式的学习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四、职业教育的特点1. 实用性强:职业教育注重实践操作和技能训练,使学生掌握实用性强的知识和技能。
2. 时效性强:职业教育紧密联系市场需求,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内容,保证所授知识与市场需求相适应。
3. 高度专门化:职业教育根据不同行业和职业的特点,设置不同的课程和专业方向,使学生具备高度专业化的能力。
4. 教学形式多样化:职业教育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实验、实训、模拟操作等,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五、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1. 产教融合:产教融合是指企业与职业院校之间加强合作,共同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
2. 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技术在职业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通过网络课程、在线辅导等方式提供更加便捷的学习方式。
职业教育概念
关于“职业教育”
1.在教育史上,“职业教育”有多种解释和多个称谓。
“职业教育”是德国、美国等国的提法,泛指除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以外的为培养职业能力而进行的教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直使用的是“技术与职业教育”的名称。
我国大陆,曾使用过“实业教育”、“职业教育”、“技术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等名称。
1996年《职教法》颁布后,统一使用“职业教育”的概念,内涵与职业技术教育完全一致。
台湾,使用的是“技职教育”(技术与职业教育)的名称。
2.职业教育的名称是根据人才分类界定的。
一般认为,人才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即学术型、工程型、技术性、技能型。
与此相对应的教育类型分别为:即学术性高等教育、专业性高等教育(也成工程教育)、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前两类属普通高等教育,后两类统称技术和职业教育,在我国统称职业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的概念
高等职业教育的概念1. 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义与概念高等职业教育(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简称VET)是指对人才的职业化培养,注重对所学专业知识技能的具体适用性、实践性和社会适应性。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备高效率、高复合能力、高适应性、高就业率和高品质素质的专门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2. 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和优势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职业教育的重点在于学生具备特定技能和知识;(2)学生本身有一定的职业规划和职业方向;(3)教学过程中强调应用性、实践性和创新性;(4)教学过程中同时强调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并重;(5)学生毕业后直接应用于社会生产、服务事业领域;(6)教学过程中融合了企业、技能人才市场等多方参与。
高等职业教育的优势在于其专业性和实用性强,市场需求度高。
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后能够直接满足社会职场的需求,适应岗位的需求能力也更高。
此外,学生的就业率普遍较高,就业后的初次工资也比较优厚;高等职业教育还可快速满足企业对市场变化的人才需求。
3. 高等职业教育的实施方式高等职业教育的实施方式主要包括如下几种:(1)学历教育学历教育是指高等职业教育中经过国家认证并颁发学位证书的教育类型,包括职业本科、专科和短期职业教育。
经过学历教育培养的毕业生具有较高的岗位竞争力和市场适应性。
(2)非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是指通过在职培训、技能鉴定、职业资格认证等方式开展的教育,针对已经有一定工作经验并需要进一步提升自身职业技能的学生群体。
(3)混合式教育混合式教育是指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学生能够在两种教学模式中实现转换,并且在备课过程中可支持在线学习课程、教材和资源。
4. 发现高等职业教育的不足与改革方向(1)课程设置不够贴近市场需求高等职业教育应遵循市场化需求和发展前景,但是现实中有些学校的课程设置和市场需求不足同步,教学实际应用能力下降;(2)教师队伍建设不足高等职业教育所培养的学生具有主要的实用和技能特征,对教师教学和实践经验强烈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第一章职业教育的概念及功能第二章职业教育的产生及发展教学内容一、职业二、教育三、职业教育四、职业教育学五、职业教育的特性六、职业教育功能七、职业教育的产生及发展问题1:职业一、职业的定义职业是指从业人员为获取生活来源所从事的社会工作类别。
二、职业的特征1.目的性特征2.社会性特征3.稳定性特征4.规范性特征5.群体性特征三、职业分类1. 中国职业分类1999年5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国家统计局共同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我国职业分为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1838个细类(职业)。
八个大类分别是:第一大类: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其中包括5个中类,16个小类,25个细类;第二大类:专业技术人员,其中包括14个中类,115个小类,349个细类;第三大类: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其中包括4个中类,12个小类,45个细类;第四大类:商业、服务业人员,其中包括8个中类,43个小类,147个细类;第五大类: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其中包括6个中类,30个小类,121个细类;第六大类: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其中包括27个中类,195个小类,1119个细类;第七大类:军人,其中包括1个中类,1个小类,1个细类;第八大类: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其中包括1个小类,1个细类。
2. 国外职业分类世界各国国情不同,其划分职业的标准有所区别。
根据西方国家的一些学者提出的理论,在国外一般将职业分为三种类型。
(1)按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性质和层次进行分类。
可分为白领工作人员和蓝领工作人员。
(2)按心理的个别差异进行分类根据美国著名的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创立的“人格-职业”类型匹配理论,把人格类型划分为六种,即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常规型。
及些相对应的是六种职业类型。
(3)《国际标准职业分类》国际标准职业分类共分四个层次:大类、小类、细类和职业项目。
大类主要分为:①立法者、高级官员和管理人员;②专业人员;③技术和辅助专业人员;④职员;⑤服务人员和商店及市场销售人员;⑥农业和水产业技术工人;⑦手(工)艺人和有关行业的工人;⑧设备及机械操作工和装配工;⑨简单劳动职业者;⑩军人。
四、职业的演变及发展1. 创造全新的职业;2. 经过更新的职业;3. 经过分化的职业;4. 消失的职业。
问题2:教育一、教育的含义教育(广义):泛指社会上一切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和身心健康、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的活动。
教育(狭义):指学校教育,即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教育具有广泛的社会性、明确的目的性、很强的实践性,在阶级社会里还有鲜明的等级性和阶级性。
二、教育的组成要素教育的要素主要包括:教育者、教育中介和受教育者三个方面。
三、教育的主要形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种类型。
问题3:职业教育一、国际社会对职业教育的理解1.狭义(如前苏联)这种观点把职业教育局限于培养工人和农民的范畴,认为这类人才的培养不需要接受高等层次的教育,把职业教育归为中等教育范畴。
2.广义(如南斯拉夫)这种观点把职业教育定义得非常宽泛,认为所有的专业教育都是职业教育,它是相对于文化基础教育而言的,因为所有专业教育的学生毕业后都要从事职业岗位的工作,都有一定的职业倾向。
3.介于广义和狭义之间(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中国等)这种观点认为职业教育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专业教育,是专业教育的一部分,它包括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两种形式,前者是培养工人和农民的教育,后者为培养技术员、工程师的教育。
二、职业教育的含义职业教育是让受教育者获得从事某个职业或行业所需要的实际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
三、职业教育的不同称谓1. 技术和职业教育指包括普通教育中的职业技术入门教育、准备从事某项职业的职业技术准备教育,以及成人教育中的职业技术继续教育三个阶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4年10月17日至11月23日在巴黎召开的第18届大会通过的《关于技术和职业教育的建议(修订方案)》2.职业教育(德国、美国等)泛指除基础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成人继续教育等以外的为培养职业能力而进行的教育。
3.我国历史上对职业教育的称谓实业教育、百工教育、职业教育、技术教育、职业技术教育。
根据1996年5月15日中国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目前基本上将“职业技术教育”改称为“职业教育”,其内涵及职业技术教育完全一致。
(1)职业技术教育中国对职前、职后的各级各类职业和技术教育以及普通教育中的职业教育的总称。
包括进行科学、技术学科理论和相关技能学习的技术教育以及着重技能训练和相关理论学习的职业教育。
(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技术和职业教育” 同义。
)技术职业教育是我国台湾对此的提法,简称“技职教育”。
(2)技术教育一般把进行科学、技术学科理论和相关技能学习,培养技术人员的教育称为技术教育。
以区别于运用科学规律阐述自然和社会生活中各种现象发生、发展的科学教育。
(3)职业教育一般把着重技能训练和相关理论学习,培养技术工人的教育称为职业教育。
问题4:职业教育学一、学科性质及地位“职业教育学”是“教育学”下属的17个二级学科之一。
是职业教育师范类各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理论课。
二、职业教育学的研究对象职业教育学是关于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学科,以职业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揭示职业教育规律,为职业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三、职业教育学的研究意义1. 丰富和完善职业教育学学科的理论体系;2. 为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决策依据;3. 有利于解决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国内外职业教育发展状况,掌握职业教育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和方法,具备一定的职业教育素养。
培养学生具备科学研究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为学生职业教育教学能力的形成打下基础,同时为学生学习职业教育的其它学科奠定基础。
五、职业教育学课程内容第一部分:职业教育基本原理(含职业教育的基本概念、职业教育功能,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专业设置等);第二部分:职业教育课程及教学(含实践性教学等);第三部分:职业教育德育工作(含德育论、职业指导等);第四部分:职业教育工作(含教师、班主任以及职业教育科研等)问题5:职业教育的特性一、社会性职业教育的社会性是指把职业教育置身于经济社会的大背景之下,使学校及社会建立起广泛的联系,从而更加有效地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
这种社会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发展规模、办学形式、培养人才的周期、专业及课程设置、师资任用、教学组织安排等都要体现市场精神,及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二、职业性指职业教育培养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等所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性人才,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具有以就业为导向、为就业服务的特点。
三、实践性职业教育的实践性,是指职业教育应从应用和实际的角度出发进行,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具有实践性特点。
二是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类型具有实践性的特点。
四、终身性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欧洲形成了终身教育思潮,其主要倡导者是时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计划处长,法国的保罗·郎格郎。
他认为,数百年来,社会把人的生活分成两半,前半生受教育,后半生工作,这是毫无科学根据的,教育应是贯穿人的一生。
今后的教育应当使处于各年龄阶段的人们,能够在最适当的时期和场所,接受最适当的教育。
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成人教育促进委员会讨论了他的终身教育的提案,这一提案得到了许多国家的赞同。
此后,终身教育思想就成为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一个指导方针。
教科文组织在第18届大会通过的《关于技术和职业教育的建议(修订方案)》充分“考虑了当前必须把教育看成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因此,“对职业和技术教育进一步理解为:是普通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在某一职业领域就业准备的手段;是继续教育的一个方面。
”问题6:职业教育功能一、教育功能的含义教育功能,又称“教育作用”或“教育职能”,是教育本质的一种体现。
教育功能:指的是教育对整个社会系统的维持和发展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
——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747职业教育功能主要涵盖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两个方面。
职业教育功能内容主要包括:个体的育人功能政治功能对社会的功能社会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二、职业教育的育人功能职业教育的育人功能即指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功能。
这一功能主要是通过“德育”和“智育”两种主要的手段来实现的。
1. 职业教育德育职业教育德育包括以下内容:行为道德规范、遵守法令、职业观、职业道德以及陶冶情操等内容。
可以通过课堂讲授、专题报告、外出参观、现场实习等方式进行职业教育德育。
2. 职业教育智育职业教育智育着眼于受教育者参加社会生产劳动所必需的职业知识、技术和技能。
三、职业教育的政治功能政治系统对教育的作用,集中体现在利用政策、法律、拨款等手段决定它的发展方向、确定教育方针,以及出台相应的制度规范。
教育的政治功能体现在运用教育的力量可以把特定的政治意识传授给下一代,使他们逐渐适应并自觉维护现存的政治制度。
四、职业教育的社会功能1. 职业教育的社会功能主要特指它对于优化社会阶层结构所能起到的作用。
更具体地说就是开展职业教育如何有助于形成现代社会分层,促进个体向上的社会流动。
2.社会分层社会分层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即人及人之间、集团及集团之间,也像地层构造那样分成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层次。
”3.社会流动职业教育是现代社会分层不可缺少的推动力量,它为受教育者提供了参及社会流动的条件及机会。
但对个体而言,职业教育是促进向上流动的作用是有限的。
五、职业教育的经济功能从理论上说,专门化的教育应当具有明显的经济功能,因为这是一项及形成劳动力有着直接联系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投资效益主要是通过将特定生产活动过程中所需要的知识、技术和技能物化到受教育者身上,即“生产固定资本”的形式来实现的。
“职业教育究竟能够在何种程度上发挥其作用?”“学校职业教育及其他类别或其他形式的教育相比,究竟谁的效益更高?”六、职业教育的文化功能1.文化的内涵一定社会成员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形成的物质产品及精神产品的总和。
2.文化的表现行为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世界观、风俗、传统等。
3.文化的载体生产和生活设施、工具、建筑物、人造环境等。
(物的载体)文学作品、艺术品、道德准则、政治制度、科技成果等。
(精神载体)教育的一般文化功能1. 文化传递、保存功能;2. 活化文化功能;3. 文化选择功能;4. 文化交流、融合功能;5. 文化的更新和创造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