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赏析诗词的表达技巧学案教师打印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赏析诗词的表达技巧学案教师打印版

问法分类:如何写(描写)人、写物、写景?如何抒情?

一、九日齐山登高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①。【注】①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见落日而北望国都临淄,想到难于永享据有国土之乐,流泪说:“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

请判断:

A.首联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影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用“翠微”来代指碧绿的江水,流露出对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

B.颔联写诗人理想中尽兴地过重阳的方式——应该将菊花插个满头再归去,旨在表现他对菊花的独特喜爱和对隐逸的向往。

C.颈联用了对比,将大醉无忧与怨恨忧愁相对比。“但将酩酊酬佳节”——斟起酒来喝吧,诗人像是劝客,又像是劝自己。

D.尾联用典,诗人由眼前登临的齐山,联想到齐景公在牛山坠泪,他与齐景公有同感,却宽慰自己不必独自伤感流泪。

1.参考答案:AB

解析:A项“翠微”代指齐山。注意“上”字及重阳登高的风俗。

B项注意结合三句,四句表现的是诗人趁着重阳节抛开世事、尽情放纵快乐的思想。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①觅酒吴文英②

山远翠眉长,高处凄凉。菊花清瘦杜秋娘。

净洗绿杯牵露井,聊荐幽香。

乌帽压吴霜,风力偏狂。

一年佳节过西厢,秋色雁声愁几许,都在斜阳。

【注】①吴见山:吴文英词友,常有唱酬相和。②吴文英:宋代词人,号梦窗,一生未第,游幕终生。

(1)下列对这首宋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浪淘沙”是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又称《卖花声》,南唐李煜变为长短句,为中调,长调。

B.诗歌中的“一年佳节”指的是重阳节,重阳节在农历九月初九,它与除夕、清明节、中秋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

C.西厢,就是指西厢房。传统四合院中一般北面是正房,东西两面都是厢房,南面是倒座。东西南北都是房子,中间是天井。

D.本词表现出词人多种感情,既有对时光飞逝,自己已入暮年的感慨,又不乏羁旅在外的哀愁,还借助重阳这一主题寄托了思亲怀乡的苦闷。

E.“秋色”“雁声”和“斜阳”是词人对景思亲及其人生感慨,如周邦彦有“雁背夕阳红欲暮”之叹,李商隐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哀伤。

(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任选其中两种简要分析。

(1)参考答案:AB

解析:A项,“浪淘沙”在五代时始流行长短句,它是双调小令,不是中调或长调。B项,“中秋节”表述错误,改为“中元节”。

(2)答:①比喻。如“山远翠眉长”,远望寒山空蒙蒙地带着青翠欲滴的山气将青翠的山气比作“翠眉”,展现了重阳登高的美景。

②拟人。“菊花清瘦杜秋娘”,写菊花清瘦,赋予菊花人的特征,“杜秋娘”,泛指美丽动人的歌妓。此言秋菊傲霜迎风,枝干细长,好像一位婀娜多姿的歌妓一样楚楚动人,也运用比喻,将词人内在的羁旅之愁形象化、外在化。

③以乐景衬哀情(借景抒情)。面对“山远翠眉长”的重阳美景,词人没有觉得愉悦,反倒感到“高处凄凉”,使他不忍细睹,美景更衬词人的愁闷之苦。

④以景结情。“秋色”“雁声”与“斜阳”,以景结情,感慨自身已入暮年却仍羁旅在外的哀愁的根源。

以下题详见状元金榜第144页

三、桂州腊夜①戎昱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②。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滿,孤灯落碎花。二年随骠骑③,辛苦向天涯。

【注】①桂州:唐代州名,治今广西桂林。腊夜:除夕之夜。②赌:长、远。③骠骑:是骠骑将军的简称,此处借指戎昱的主帅桂管防御观察使李昌嵝。

问:1、中间两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1、答:①视听结合。诗人借助听觉写外面的雪声、更声、号角声,通过视觉写眼前孤零零的油灯掉落着断碎的灯花。

②以声衬寂。以各种声响衬托环境的寂静。

③虚实结合。眼前所闻所见为实,梦中所见家中情形为虚。

④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诗人将内心的孤寂融入到凄清冷落的景象之中。

2、尾联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即尾联的结构技巧)

答:尾联与首联呼应,点出离家万里、岁暮不归的原因。

四、陪李梓州、王阆州、苏遂州、李果州四使君登惠义寺杜甫春日无人境,虚空不住天。莺花随世界,楼阁寄山巅。迟暮身何得,登临意惘然。谁能解金印,潇洒共安禅。1、请简要赏析颔联的写景艺术。答:①选取典型景物,如:莺、花、世界、楼阁、山巅铺陈描摹;

②运用拟人修辞(“随”“寄”);

③由近到远,移步换景,富有层次。

2、尾联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答:①运用反问手法,②“谁能”正是“不能”,诗人虽然一生无所得,但仍不能脱离官场去学佛。说明他仍满怀抱负,想得到朝廷重用。【1题详解】古诗词常见的写景角度:远近结合,动静结合,视角: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种角度描写景色,虚与实的结合,点与面的结合,时空角度等。“莺花随世界,楼阁寄山巅”,沿途所见,无处不春光大好,莺花随路、啼香伴人。选取景物,移步换景,铺陈描摹。而惠义寺那巍峨壮观的“楼阁”,就飞耸在山巅之上,运用拟人修辞。【2题详解】“谁能解金印,潇洒共安禅”,好佛好禅的人不少,上至朝廷部院,下至州县,没有谁不常到寺院来祈祷,或参学一些佛

理,并习练一些修行方法。但这仅仅是一种从外面的欣赏而已,并没有真正进入佛门,在座诸公,谁敢于把自己的“金印”解下,辞官解籍,再遁入空门。没有,世人终究是舍不得那个“金印”。若真的舍得下,那么大家一起共同“安禅”,才真正是“潇洒”得很。运用反问手法,说明他仍满怀抱负,想得到朝廷重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