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4、办学会。强学会、南学会、保国会等 5、设学堂。广州万木草堂、长沙时务学堂等 6、办报纸。《时务报》、《国闻报》、《湘报》。
《强学报》《时务报》 《国闻报》
戊戌变法代表人物的著述
(四)与保守派的思想论战
第一,要不要变法 第二,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 主立宪 第三,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二)时代变化向中国人提出了新问题、新 任务:找寻和探索国家的出路
1、如何抵御外国侵略?如何救亡图存? 2、如何向西方学习?如何求强求富?
(三)各阶级登台表演与探索
1、 农民阶级发动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企图用武装 斗争和农民改革方案改造社会。 2、 地主阶级洋务派官僚进行洋务运动,企图通过 学习西方军事科学技术来挽救封建统治和实现国家 富强。 3、 新兴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戊戌维新,企图通过 自上而下的政治改良道路实现变法维新救亡图存。
1872李鸿章轮船招商局(规模最大)
1877 李鸿章成立的开平矿务局
唐胥铁路通车情况(1881年)
1879年李鸿章上海机器织布局
张之洞开办的汉阳铁厂1890
湖北大冶铁矿
(二)建立新式海陆军
1875年确立和加强海防与建立海军的方针; 1885年设立海军衙门; 1888年北洋舰队正式成军;(25艘,其中两 艘大铁甲舰定远号、郑远号) 1895年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洋务运动:同治中兴
同光新政
1861年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至1895年
中日甲午战争失败。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请政府的” 总理各国事务 衙门,1861年 建立,负责办 理外交、通商、 海防、军务、 关税等与洋务 “有关的事宜。 1901年改组为 外务部,班列 六部之首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洪仁玕生平。
•《资政新篇》,太平天国后期颁布,具有资本主 义色彩,但未实行-历史条件所限。
二、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原因 1、以教义指导战争,借宗教争夺权力。 2、按照宗教信仰区分外国敌友。
本节内容完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1851年,洪秀全,广西金田村起义。1853年,定 都天京,政权建立。1856年全盛。
•二、《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天朝田亩Βιβλιοθήκη 度》•目的: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 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社会。
•评价:根本上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超越了 以往农民战争的思想境界;但其“理想天国” (没有商品交换、绝对平均)是在自然经济基础 上的,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
•思考:客观看待《天朝田亩制度》。
•正是在以往农民起义的思想基础上,才出现《天 朝田亩制度》。世界历史的发展演变均是按此规 律发展演变。如:美国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欧洲自由平等思想在启蒙运动影响下诞生;马克 思理论在唯物论和辩证法基础上产生;毛泽东思 想、邓小平理论在中国历史经验教训与现实的结 合过程中产生。――人的思想成熟过程与之类似。
试述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试述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是面对外部压力和内部问题的必然结果。
自上个世纪以来,中国百姓通过许多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手段探索着解决国家问题的出路。
在这一过程中,各个阶层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下面我们就从多个角度来看看这一探索历程。
一、士大夫阶层的探索自 19 世纪初,中国士大夫阶层已开始觉醒,开始思考如何救中国于危难之中。
曾国藩在他的“治世之计”中提出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尝试以“科举”和“读书识礼”为基础建设一个新型的管理机制,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促进国家的发展。
张之洞在《践行读书识礼,肆行忠孝立政》一书中强调“国家的兴盛与全民的道德水准息息相关”,认为“国泰民安,文明世界”是中国发展的首要目标。
在中国的近代史上,商人阶层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商人们认为,经济决定一切,实现经济富强是基础。
章太炎在《马克思笔记》中学习到马克思主义后,发现资本主义的胜利必不可少,“只有经过工业化和民主政治才能振兴中华”,他提倡“革命、民主、科学、工业”的“四化”理论,提倡中国要走工业化的道路,倡导资本主义经济政策,认为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要方向。
三、民族主义的探索一些怀有民族主义情感的中国人认为,只有恢复传统文化的尊严、加强民族精神、维护民族危机意识,才能拯救中国。
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维护中国儒家思想,思考如何让传统精神得以传承,坚持“中国文化是文化之源”的观点。
居正强调要加强国家教育和研究,并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传承。
四、军事力量的探索中国军队也参与到解决国家问题的过程中来。
实际上,在近代时期官军对国家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起到了关键作用。
张作霖在黑龙江建立了东北军阀,它代表了中国军队在解决国家问题上的一种尝试。
张作霖提倡军民一体化的理念,通过管理地方政府和发展经济,以建立一个统一的政府体系,促进组织和管理的现代化,改进军事制度。
综上所述,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围绕改善国家形势,尝试了各种手段,探索着国家的出路。
2 毛概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2.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 论战的内容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守旧派反对西学,把西 方近代科学技术斥之为“奇技 淫巧”。 维新派则痛斥八股取士的科举制 度是统治者“牢笼天下”的愚民政策, 因此要救中国必须废八股、改科举, 办学堂、兴西学。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论战的实质和意义 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这场论 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 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 正面交锋。通过论战,西方资 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在中国得 到进一步的传播,戊戌变法运 动的帷幕随之拉开。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太平天国后期,洪秀全提拔重用了一批具 有军事才干的青年将领,并任命洪仁玕为干王 总领朝政,形成了新的领导核心。
忠 王 李 秀 成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洪秀全的努力并没有挽回败局,1864年6月, 洪秀全病故。7月,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起义失 败。
天京保卫战中太平军和清兵激战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先后进 行了北伐、西征和天京城外的破围 战。到1856年上半年,除北伐失利 外,太平军在湖北、江西、安徽和 天京附近等战场都取得了重大胜利, 控制了大片地区,达到了军事上的 全盛时期。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2.《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编》
太平天国定都天 京后,颁布了《天朝 田亩制度》。《天朝 田亩制度》是最能体 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 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 的纲领性文件。
二、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一、洋务事业的兴办 1.洋务派的形成及其指导思想
洋务运动是在19世纪60年 代初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 过程中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 兴起的。
近代史纲要课件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和湖北的部分地区及安庆、九江、武汉 三大战略要地。 )
天京事变1856
洪
天王 上帝次子 虚君 ;杨 东王 天父 实权 杨 居功自傲 飞扬跋扈 杖责诸王 逼封万岁 天王密诏 北王诛东王 天王杀北王 翼王出走 祸乱起于萧墙,堡垒从内部攻破
天京沦陷1864
石达开
安福二王 李秀成(1823~1864) 陈玉成 洪仁玕,洪秀全族弟,(1852年达香港, 1859年4月到 天京),获封为军师、干王,一度总理朝政 。 《资政新篇》 1864年6月1日,洪秀全病逝 。 1864年7月19日,天京失守,清军屠城 。 1864年11月18日,幼天王洪天贵福在南昌被 凌迟处死。洪仁玕于11月23日被处死。
张之洞 劝学篇
李鸿章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
事远出西人之上”。要学习利用的 是西方的“火器”和先进的军事装 备及机器生产。因为中国之于西方, “独火器万不能及”,把“求强” 的希望寄托在仿造外国的船、炮、 创办军事工业上。
显然,这继承了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洋务事业之主要内容
1、兴办近代企业 ⑴ 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
可以剿发捻 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 “但求外敦和好,内要自强”,
兴办洋务事业之指导思想
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 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冯桂芬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中体西用”,就 是以中国封建伦理 纲常所维护的统治 秩序为主体,用西 方的近代工业和技 术为辅助,并以前 者来支配后者。
冯桂芬: 《校邠庐抗议》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如何抵御外国侵略?如何救亡图存、
振兴中华?
如何向西方学习?如何求强求富?
中国人开始找寻和 探索国家的出路
近代史: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官督商办
① 官督商办是半殖半封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在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夹缝中求生存
“专派大员一人认真督办,用人理财悉听调度”
机器采购、技术人员培训 ② 洋务派是官督商办企业的创办者和保 护者,又是阻碍者和压制者。 “钦商”盛宣怀 如何评价洋务运动经济政策?
(三)创建新式海陆军
“筹办海防,欲与洋人争衡,非治土寇可比,必须时 加戒备。方今强邻环逼,藩属倾危,岂可稍存侥幸无事 之心,顿忘厝火积薪之诫”;“日本狡焉思逞,更甚于 西洋诸国,今之所以谋创水师不遗余力者,大半为制驭 日本起见。” ——李鸿章 1875年筹建北洋水师 1885年建立海军衙门 1888年北洋舰队成军 丁日昌提 出《海洋水 师章程》, 建议设立新 式海军。
——李鸿章
3.洋务派与顽固派之争 洋务派
中央
地方Biblioteka 恭亲王奕 李鸿章 曾国藩军机大臣文祥 张之洞 左宗棠
顽固派 大学士倭仁、徐桐、李鸿藻 “立国之道,尚礼义 不尚权谋,根本之图, 在人心不在技艺。” “以忠信为甲胄, 礼义为干橹。”
4.洋务运动得以兴办的条件
① 理论上
“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 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② 获得统治阶级内部支持 ③中外暂时“和好”的外部环境
2、如何向西方学习, 求强求富?
各阶级登台表演与探索
1、农民阶级发动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企图用武装 斗争和农民改革方案改造社会。
2、地主阶级洋务派进行洋务运动,企图通过学习 军事技术来挽救封建统治和实现国家富强。 3、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戊戌维新,企图通过自上 而下的政治改良道路来实现变法维新救亡图存。
小 结
洋务运动虽然引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中国近 代化开启了道路,但其本质还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不 可能真正担负起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使命,也没有使中 国真正富强起来。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 太平天国军队在江西与清兵作战图
颁布农民土地 要求的纲领《天朝田 亩制度》;并探索向 西方学习,第一次提 出中国资本主义近代 化的方案《资政新 篇》。
• “凡欧洲各大强国所以富强之故,亦
能知其密钥之所在。”
——容闳《西学东渐记》
推动亚洲民族解放运动。比如印 度的农民革命,还为日本明治维新创 造了国际条件。
1861年,总理衙门设立
1895年,北洋舰队覆灭
同 治 皇 帝 , 在 位 (
光 绪 皇 帝 , 在 位 (
1862 1874
* * ) )
1875 1896
洋务运动视频
李 鸿 章
左 宗 棠
曾国藩
• (二)运动的内容
1、创办军事工业 2、设立民用企业 3、建立新式海军 4、兴办新式学堂
小
结
洋务运动虽然引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为中国近代化开启了道路,有进步意义。
但是其本质还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不 可能真正担负起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使 命,也没有使中国真正富强起来。
探索之三:资产阶级维新派 的戊戌变法
思考:戊戌变法运动失败的原因与教训
• (一)变法的背景
甲午战争后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资
天京事变 民 谣 天父杀天兄,江山打不通, 长毛非正主,依旧让咸丰。
• 清军南北两面围困天京,太平天国局面严峻之 时,洪秀全等人无视这一切,错误地认为已经 到“万国来朝之候,残妖绝灭之时”(《太平 天国文书汇编》,第177页),还说 “一统江 山图已到,胞们宽心任逍遥”(《太平天国文 书汇编》,第39页)。
结
论
• 中国的出路只有在先进阶级及其政党的领 导下,在先进思想理论的指导下,首先通 过人民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统治, 然后走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才能 真正实现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一、教学目的
鸦片战争以来,西方殖民势力对中国的侵略 的逐步加剧,中国的民族危机日渐深重,为 了解救民族危机,中国社会各主要阶级先后 登上历史舞台,以各自的方式探求国家的出 路,但是,他们都失败了,这种失败构成了 此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 史背景和逻辑前提。
内在: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 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 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 的滋长; 无法正确的对待儒学; 盲目崇拜拜上帝会; 外部:封建势力和资本—帝国主义的镇压
洪秀全的错误:
1 定都天京后,封建意识与日俱增,等级观念、享 乐思想尤其突出。洪秀全在天王府深居简出,严重 脱离将士群众。在太平天国革命政权向一个新的封 建王朝政权蜕变的过程中,洪秀全起了特别恶劣的 带头作用。思想作风上的质变,使其愈往后,则更 多地像一个封建帝王。天京内讧就是领导集团内部 这种封建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 2 太平天国后期,为防大权旁落,洪秀全一反前期 用人路线而“用人唯亲”,形成一个排斥异姓的洪 氏集团,使得后期政治日益腐败,给太平天国内部 带来致命危机。洪秀全大封王爵,根本不问才德、 功劳,亲戚、广东同乡或捐有钱粮者,都可以封王。 封王人数竟达到2700人以上。造成后期天国朝政混 乱、吏治败坏、军事削弱的局面。 3 洪秀全晚年,不仅思想狭隘保守,而且陷入了宗 教迷信的可悲泥潭。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编》的比较 与评价。 2. 洋务运动的主要表现。 3. 维新运动的性质与失败原因。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农民阶级) 第二节 洋务运动的兴衰 (地主阶级洋务派) 第三节 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资产阶级维新派)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二节 洋务运动的兴衰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清政府的统治阶级内 部对于如何解决内忧外患形成了洋务派和顽 固派。 恭亲王奕:心腹之害(发捻)、肘腋之 忧(俄国)、肢体之患(英国),“故灭发 捻为先,治俄次之,治英又次之”。
一、洋务事业的兴办
1
洋务派:
代表人物: 洋务派在中央代
表人物: 恭亲王奕;
兴办近代企业
洋 务 派 兴 办 的 近 代 民 用 工 业 汉阳铁 厂的高 炉
清末洋务派首领。 爱新觉罗氏。道光 帝第六子。1851年 (咸丰元年)封恭 亲王。
洋务运动在地方上的代表人物
曾国藩: (1811-1872)字伯函, 号涤生。生于湖南省双峰县荷叶 镇天坪村的一个地主家庭。 1838年,殿试中进士。 1853年 1月,曾国藩奉命在湖南帮办团 练以抗拒太平军 1861年 12月,在安庆创办内军 械所。1864年7月19日,湘军攻 陷天京,太平军宣告失败。7月, 曾国藩赏加太子太保、一等毅勇 侯爵。 1868年8月,奉命调任直 隶总督。 1872 午后端坐三刻逝 世。
3 兴办洋务事业的目的: 镇压农民起义 发展本集团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
4 内容:
兴办近代企业 建立新式海陆军 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兴办近代企业
前期 后期
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自强”
重点发展军事工业
“求富”
重点发展民用工业
创办近代军事企业
1861年安庆内军械所(曾) 1865年金陵机器局(李)(规模大,可以生产大炮) 1865年江南制造总局(李)(近代最大的军工企业,后 来能造船) 1866年福州船政局(左)(近代中国第一个造船企业) 1866年天津机器局(崇厚) 1890年湖北枪炮厂(张之洞)(“汉阳造”) 特点:大机器生产,雇佣工人;但为官办,生产为政府、军队 服务,不拿到市场进行交易;管理封建化
中国近代史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教学重点与难点及热点
重点: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2、分析总结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原因和经验 教训。 难点: 1、正确认识太平天国、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原因。 2、如何评价《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 3、为什么说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热点: 通过总结近代中国各阶级在探索国家出路的过程中所获取的经验教训,进一 步认识近代中国人民为探索国家独立、民族富强而走过的艰难曲折的斗争道 路,认识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民用工业
洋务派在兴办军事工业和建立新式海陆军过程 中深感财政困难,并且逐渐认识到西方国家的 富强不仅是船坚炮利的“长技”,更主要是他 们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所以,从70年代始洋 务派在继续“求强”的同时,又兴办以“求富” 为目的的民用企业。从70年代到90年代,共创 办了民用企业20多个。其中最主要的有四大厂 家,即①轮船招商局②开平矿务局③电报总局 ④上海机器织布局。
温州医学院社科部
第二章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
早期探索
主要讲“中国何处去”? 即十九世纪下半叶,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三次早期探索: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
第二章课件导航
A教学引导
B教学要点
C教学内容 D教学思考 E教学参考
A教学引导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认识面对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中国社会各阶级对国家 的出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提出了各自的主张和方案。掌握太平天国 运动爆发的原因与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性,了解洋务派与资产阶级维 新派对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实践,并正确理解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失败的 原因与教训。 2、了解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操与救国主张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 的历史地位与作用。总结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运动 的失败原因,并从中认识这些阶级力量之所以不能肩负起争取民族独立、 实现国家富强的历史使命的原因和经验教训。理解无产阶级领导中国革 命走向胜利的必然性。
中国近现代史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性质: 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 它符合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 具有历史的进步性。
我来说天国:
太平天国的性质是什么? 太平天国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太平天国的失败原因是什么? 太平天国失败的教训。
4、太平天国农民战争评析
(1)历史意义:
■
中国农民战争史上时间最长、影响最广 的一次农民斗争。旧式农民运动的最高峰。
天津机器局 1867年由崇厚在天津创办,规模仅次于江 南制造总局。该局以制造火药、枪炮、子弹 等军需产品为主,并附设学堂、炼钢厂等。 1学校。初 以培养外语翻译、洋务人才为目的, 由恭亲王奕于1861年1月奏请开 办。次年(同治元年)6月正式开课, 直属总理衙门。总税务司英国人赫 德任监察官,实际操纵馆务。先后 在馆任职的外籍教习有包尔腾、傅 兰雅、欧礼斐、马士等。中国教习 有李善兰、徐寿等。美国传教士丁 韪良自1869年起任总教习,二十 五年之久。 同文馆初设英文馆,1863年至 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间先后增设 法文、俄文、算学、化学、布(德) 文、天文、格致(时对声光化电等 自然科学的统称)、东(日)文等馆。
贼驱令男子上船,有万人出南门后,皆投入
水,只余93回城。后又起造伪王府,迫令男 妇抛砖,拆墙,挖壕,筑管做工等件,无片 刻闲,鞭垂交下 朕奉上帝圣旨,天兄耶稣圣旨下凡,做天下 万国独一真主,何惧之有?朕铁统江山,尔 不扶,有人扶,尔说无兵,朕之天兵,多过 于水,何惧曾妖者乎?
除了改朝换代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 使命。他们给予民众的惶恐比给予统治者的惶 恐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使用丑 恶万状的破坏来对立和停止腐朽,这种破坏没 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 ——马克思
民用企业主要有:
近代史纲要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
1、清政府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
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这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 根本原因。 • 2、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的灾 难。
• 3、自然灾害严重。
(二)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经过
• • • • 分析以下几个问题: 1、太平天国为什么用宗教作为发动农民的工具? 2、太平天国是怎样由盛转衰的? 3、从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失败看中外反动势力对 太平天国的联合绞杀。
马克思:“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 何任务”。 “给予民众的惊慌比给予老统治者们的惊 慌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 的破坏与停滞对立”。 “显然,太平天国就是中国人 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这类魔鬼是停滞 的社会生活的产物”。
— —《中国纪事》,1862年6月
汉阳铁厂(1890,张)等。
开平矿务局
汉阳铁厂
2、洋务派的主要活动
• (3)建立新式海陆军 • 1875年筹建北洋水师,1885年设立海 军衙门; 1884年建成北洋水师、南洋水师、福 建水师三支海军。
• 致 远 舰 将 士 合 影
当年的亚洲第一,世 界第四的北洋舰队!
福建水师的旗舰“扬武”号
江南制造总局
金陵机器局
福州船政局制造的“建安舰”
天津机器局
2、洋务派的主要活动
• (2)兴办民用工业以求富
如轮船招商局(1872,李),上海机器织布 局(1879,李),兰州制呢局 (1878,左), 开平矿务局(1877,李),天津电报总局 (1880,李),唐山胥格庄铁路(1881,李),
早期探索之一: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1。
太平天国1843年,洪秀全撷取原始基督教下层民众要求的平等思想和某些宗教仪式,从农民斗争的需要出发,加以改造,创立了拜上帝教。
1851年1月,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1853年3月,占领南京,定为首都,改名天京,正式宣告太平天国农民政权的建立。
太平军所进行的战争,是一次反对清政府腐朽统治和地主阶级压迫、剥削的正义战争。
1856年上半年,达到了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
>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农、副业产品的生产与分配,都以农村政权的基层组织“两”来实行管理。
“其余归圣库”>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天朝田亩制度》实际上是起义农民提出的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
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表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对以往农民战争中“均平富”“等贵贱”和“均平”“均田”思想的发展和超赵,具有进步意义。
《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发展方案。
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提倡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
1856年天京事变严重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
1864年,太平天国起义失败。
历史意义:1>太平天国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腐的统治根基。
2>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它提出了《天朝田亩制度》,在后期提出《资政新篇》反映了向西方学习寻求出路的一种努力。
因此,太平天国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3>冲击了儒家经典的权威,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4>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5>同亚洲其它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一、基本情况
1、兴起的原因
(1)抵御外患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至1860年, 英、法、俄、美侵华,《天津条约》和《北 京条约》 )的失败,极大地震撼了地主阶级上层中的官员、知识分子,普遍感 到了危机,形成了要求学习西方以求“自强御辱”是社会思潮。
(2)消除内忧
太平天国农民运动。
2、概念
为维护封建统治,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部分政府官员掀起的 一场“师夷长技” 的自救运动,史称“洋务运动”。
育等进行全面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1)土地分配 :按人口均分土地
(2)农村社会的基层组织:按军制把农民编制起来
每25家为1两,每两设两司马一人,总管25家的生产、分配、行
政、司法、教育、礼俗以及军事训练等。这样,就将从事小生产的
分散的农民组织了起来,形成了一股强大足以与清朝相抗衡的)经济:建立以机器工业为主的经济
(2)政治:君主制度,但引进西方民主制度的某些精神
如:制定法律、制度;设立新闻官以通民意等。
(3)思想教育、文化:设学校、医院、设救济残疾人的
社会福利院等。
(4)外交:同资本主义国家自由通商,但外人不得干涉
太平天国的内政。
2、评价
(1)最早、最完整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第二章
内容: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洋务运动的兴衰 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目标:
了解中国的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对国家出路的
早期探索历程;认识探索国家道路是一个逐步前进的过程。
• 背景:列强入侵
民族危机; 国内阶级矛盾加剧。
• “早期探索”:
19世纪中、后期;探索主体为农民阶级、地主阶级中的洋 务派和资产阶级改良派;探索:思想主张与行动(各阶级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经济
政治 外交 文化
1859年
方案二:《资政新篇》
(1)进步性
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 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 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2)局限性
缺乏实现这一政纲的社会条件,且在战争环境 下也不具备实行这一革新的客观条件,因此未能真 正实行。
(三)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局限
2、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的夭折
“皇上(指光绪)即贵邦 之孝明天皇也,西后即贵 邦之大将军也,满洲全族 即贵邦之幕吏也”。 第一,“贵邦幕府虽威福 久积,然于皇室则有君臣 之分”。维新志士打出“ 尊王讨幕”大旗,能得到 响应。“敝邦西后则朝权 久据,且于皇上冒母子之 名”。
2、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的夭折
教学难点
理解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都不可能 带领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
主要内容
主要讲述十九世纪下半叶中国人对国家 出路的三次早期探索,即: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二、洋务运动
三、戊戌维新运动
如何抵御外国侵略?如何救亡图存?
如何向西方学习?如何求强求富?
中国人开始找寻和探索国家的出路
Hale Waihona Puke 务派兴办的近代民用工业开平矿务局
兴办新式学堂及派遣留学生
京师 洋务派在北 京、上海、 广州设同文 馆
同文馆是培养外 交和翻译人员的 外语学校。
上海
广州
兴办新式学堂及派遣留学生
赴美留学儿童
3、对洋务运动的历史评价
(三)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原因
1、历史作用
(1)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有抵制作用,但又有妥协 与勾结,没有能够阻止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2)客观上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但也有阻碍作用,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很软弱。 (3)冲击了封建思想文化观念,但没有突破封建体 制的束缚.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பைடு நூலகம்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1、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原因
(1)阶级矛盾的激化:
11.8%
根本原因
农民 地主
88.2%
金田村土地占有状况
(2)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重要原因
“昔日卖米三斗,输 一亩之课而有余;今 日卖米六斗,输一亩 之课而不足” --白银外 流导致银贵钱贱,增加 了农民的额外负担。
天王府
天王府内石舫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太平天国运动
“迨占据扬州、苏州、杭州等城,财产富而
多美色,而太平军之道德乃每下而愈况。盖
繁华富丽,固足以销磨壮志,而促其灭亡
也。” ——容闳《西学东渐记》
只有媳错无爷错,
只有婶错无哥错,
只有人错无天错,
只有臣错无主错。
——《天父诗》
• 阅读与思考: △《贼情汇纂》载:“秀清自恃功高,朝见立而 不跪,每诈称天父下凡附体,令秀全跪其前,甚 至数其罪而杖责之,造言既毕,其为君臣如初。” △《李秀成自述》载:“(东王)权太重,要逼 天王封其万岁。那时权柄皆在东王一人手上,不 得不封,逼天王亲到东王府封其万岁。” ——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c、对近代国家的出路进行了可贵的探索。他们 提出的《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为以 后的革命斗争,提供了启示和借鉴,伟大的民 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就以太平天国的后继 者自许。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对未来的启示
继续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
加强科技创新,提高国家核心 竞争力。
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为国家 的长远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坚持和平发展,积极参与全球 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THANKS
感谢观看
• 本章节将探讨早期中国知识分子对国家出路的探索,包括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等历史事件,分析其背景、 过程和影响。
早期探索的背景
社会状况
01
02
03
社会动荡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 国社会处于动荡不安的状 态,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 日益凸显。
民族危机
外国列强的侵略和压迫, 使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 危机,国家主权和领土完 整受到威胁。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引言
背景介 绍
19世纪中叶
知识分子觉醒
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逐渐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日益 严重。
部分先进知识分子开始觉醒,意识到 必须寻找国家出路,以实现民族复兴。
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
传统的封建制度、经济体系和社会结 构逐渐瓦解,中国社会面临深刻的变 革。
主题概述
探索的影响与结果
对社会的影响
促进思想启蒙
早期对国家出路的探索激发了民 众对自由、平等、民主等价值观 的思考,推动了社会的思想启蒙。
增强民族意识
在探索过程中,民族自豪感和认 同感得到提升,促进了民族团结 和凝聚力的增强。
推动社会变革
对国家出路的探索往往伴随着对 社会不公和弊病的批判,成为推 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动力。
他们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自强求富为目 标,开展了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引进西方的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创 办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和一系列近代海军、 学堂等,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三次早期探索即太平天国运 动、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运动
教学重难点: 1、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和维新 运动的意义及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2、理解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 阶级都不可能带领中国走向民族独 立和国家富强。
一、
早期探索之一: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爆发
(四)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历 史作用
第一,沉重打击了清王朝封建
统治阶级,削弱了清王朝的统治
基础。
第二,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 高峰,并对近代国家出路进行了 可贵的探索,体现出了不同于以 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第三,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 正统权威
第四,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第五,是19世纪中叶亚洲民族解 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持续时 间最长、规模最大、影响最深。 它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 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 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创办时间 1862 学堂名称 京师同文馆 类别 外语
1863
1866
上海广方言馆
福州船政学堂
外语
军事
1880
1885
天津水师学堂
天津武备学堂
军事
军事
1876
1880
福州电气学塾
天津电报学堂
科技
科技
同 文 馆
5.派遣留美、留欧学生
1872—1875年派出4批留美幼
童120名,1881年撤回。 1875—1894派出3批留欧学生,
②局限性: 1859年后太平天国没有一个 相对和平的、安定的环境,此外 洪仁玕的威信不足以统筹大局, 没有 能力和机会培养、组织一个 改革的核心,所以《资政新篇》 没有付诸实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教学案例1:‚洋兄弟‛呤唎眼中的太平天国运动在外国侵略者武装干涉太平天国革命的同时,一些外国人也参加了太平军。
太平天国的领导人称参加革命的外国友人为‚洋兄弟‛,英国人呤唎就是其代表之一。
呤唎原在英国海军供职,1859年来华后辞去海军职务。
1860年进入太平天国境内,接受了忠王李秀成的委任,并偕同未婚妻和几位友人一同参加了太平天国的工作。
他多次随忠王出征,经常前往上海,为太平天国招募外国志愿军,采办军火,供应粮食,进行宣传,并组织了一支直属于忠王领导的教练军,参加作战。
他为此而遭到上海英国当局的通缉,他的妻子和几位友人都在革命战争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1864年太平天国失败后,呤唎返回英国。
之后,他撰著了《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一书,于1866年在伦敦出版。
书中记述了他在太平军中的经历,留下珍贵的历史见证。
该书首先描述了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原因。
呤唎初到中国时,曾沿着中国海岸航行,到过汕头、厦门、福州、上海等地。
每到一地,他总是尽量跟本地人相处在一起。
他发现当地的中国人深深地痛恶清朝统治者,这是邪恶的清政府造成的。
他说:‚统治者的无穷迫害使他们麻木不仁,堕落退化;剃发的奴隶标志使他们带着不自然的烙印;横恣暴虐的专制制度摧毁了并贬抑了他们的精神;他们的生命财产完全操纵在最卑鄙最无人心的官吏手里,操在只有贿赂可以动心的审判官手里;凡是反叛异族皇帝的非正义统治的人,按律是‘千刀万剐’,凌迟处死,稍涉嫌疑就被砍头,牵连在反叛案件里的人一律格杀勿论。
‛正是由于清政府的暴虐统治才激起人民的反抗,所以在呤唎看来,‚自由和正义总是通过反抗暴虐统治而取得进展的;伟大的人民领袖也许是今天的叛徒,可是明天他们得到了成功,他们就要成为时代的英雄和爱国者。
‛他还写出了清政府政治黑暗、腐败盛行的情况:‚清政府为了搜刮物质以供应军需,就采取了最腐败最堕落的行为。
卖官鬻爵之风,遍地盛行。
北京官报上曾刊出二十三条通告,出卖各种品级、荣誉、职位。
犯罪的人可以用钱买得自由,充军的人可以用钱买得回乡;官吏可以为亲属买得官衔,任何人都可以为自己的父亲买得比自己更高的品级;总之,贿赂成风,腐败达于极点。
‛该书描述了太平天国地区人民的生活。
呤唎等人刚进入太平天国区域就发现:‚人民都在忙着收割,显然要比湖那边清统辖区的农民富裕得多。
我们到了芦墟,这是一个大村庄,离上海有六十英里的水路。
此处似有各色大宗贸易。
运丝船、乡下船和上海船都停泊在村外,为数很多,全都满载货物,似乎这里是一个很好的现成市场。
人们穿着很好的衣服,商店充塞着货品,处处都显出兴旺景象。
最令人惊奇的是乞丐完全绝迹,我完全看不见和任何杀人放火的痕迹。
村里,只见到一群群富裕的、忙碌的、面容和蔼的中国人,和一大堆一大堆刚由船上卸在岸上的货物;郊外,只见到大自然的富足和美丽;但是这里明明是太平天国区域的一部分,我所见到的人民也明明都是太平天国的百姓。
‛呤唎还经常上岸访问附近的村民,调查他们对太平天国统治的感想。
‚我很高兴见到他们在各方面都十分满意;尤其使我感动的是他们都乐于留发,这是太平和自由的标记,跟满洲人及其强加在汉人身上的剃头蓄辫的奴隶标记恰成对照。
凡亲眼见过太平军的人一致认为太平军显然优于清军。
不仅太平军的外表要可爱得多,而且他们的整个品格,无论在体质上道德上,都显出同样惊人的优越性。
要说他们是同一国家的人,那简直令人无法想象。
‛该书描述了太平天国采取的众多社会改革措施和取得的效果。
其中写道,太平军执行严格的纪律,禁止骚扰劫掠百姓。
‚我在苏州城门口和我所经过的几个村口,看到悬挂着几个人头,旁边贴有告示,指出这些人都是兵士,因为抢劫民财,吸食鸦片,虏掠民女,而被斩首示众。
‛ ‚我曾在一个村庄里听说,太平军的兵士不付钱,就连一个鸡蛋也不敢拿走,乡民都说和太平军做生意是好买卖,因为他们比清军出的价钱要好得多。
‛呤唎发现,在太平天国管辖区域,‚妇女摆脱了缠足的恶俗,男子摆脱了剃发垂辫的奴隶标记,这是太平天国最显著、最富有特色的两大改革,使他们的外貌大为改善,和在鞑靼统治下的中国人的外貌显出了巨大的区别,并表现了巨大的改进。
太平天国妇女的社会地位大大地超越了他们的姐妹,那些束缚在清朝的家庭制度中的妇女的社会地位,这是太平天国的辉煌标志之一。
‛呤唎还赞美‚太平天国彻底废除了令人憎恶的奴隶制,这个禁令是严厉执行的,违者不论男女一概斩首论处。
‛呤唎在书中分析了英法等侵略者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和西方列强的残暴。
英法曾与太平军相约保持中立,太平军手中握有他们保证严守中立的庄严文牒,但忠王却不明白英法为什么阻止他进攻上海。
呤唎对此进行了分析:‚忠王过于开明和宽厚,以致他虽然十分机敏,明于预见,却并没有见到英国人的敌意的真正意图。
他没有想到:英国从事于这次军费浩繁的战争的目的,就是使鸦片贸易合法化以及使英国获得其他种种利益;而太平军以死刑来严禁鸦片——无论这对中国人是多么有利,无论人道主义的呼声所提出的神圣要求是多么不容置疑,——却是不利于额尔金条约得来的利益、赔款和鸦片贸易的,因而是不适合于英国人的政策的。
‛忠王李自成率军攻打上海时,‚太平军头一天遭到意外袭击损失了三千人以后,遇见了传教士米怜先生。
这些太平军是中国人,他们见到自己的亲友同伴无辜遭到屠戮是应该震怒的。
可是,他们并没有采取亚洲民族自然会有的那种泄愤报复行为,却以一种超过应受赞美的耐心,不去俘虏米怜先生,并且发现他是传教士后,还派兵士保护他安全到达城门口,以防兵士复仇和侵扰。
米怜先生安全到达了城门口,可是护送他的兵士退回时,一个个全被城上的英国兵开枪射杀了。
‛呤唎在书中多处描述了太平军英勇作战,沉重打击中外反动势力的情况。
其中写道:‚1853年3月19日,中国的故都南京只经过短短十一天的围攻,就落在太平军的手里。
攻下这座防御坚固的重要城市,并未花费多大力量。
太平军由江上攻打城北,一师在东北城角埋地雷轰城,另一师炸毁仪凤门,两军协同进攻,只遇微弱抵抗就把城占领。
据说,守城的清兵约一万五千名。
可是鞑靼兵很多,所以照通常清军中的汉满比例来看,全部兵力一定不止此数。
守城清军几乎未作抵抗,即由南门和西门逃走或投降并参加了太平军。
‛呤唎对北伐、西征的情况盛赞不已:‚1853年5月,太平军一小队,约七千人,渡扬子江北上,击败扼守江边的清军,迅速向西北方向挺进,入安徽和河南稳步向北京前进,沿途攻下许多城市。
同月(9月)下旬,入直隶,这是清朝最北的省分,北京就在这个省分内。
太平军进展神速,攻下了无数城市。
10月,抵大运河。
数日后,克静海县,距天津约二十英里。
此时,北京清廷见太平军长驱直入,进逼京师,极为震惊,就用各种方法来阻止太平军的进展。
北伐军出发不久,5月间,太平军又派大队沿从前进军南京的旧路回师反击,溯扬子江而上,克安徽省城安庆,以安庆作为进军的基地。
沿途攻占许多城市,缴获的物质钱粮都运回南京。
再自安庆分兵两路,一路向西,入江西湖南,另一路则向北,准备增援静海被围部队。
1854年初,西路军过洞庭湖,沿旧时进军的一段路线,攻克扬子江两岸的许多城市。
约在5月间,抵武汉三镇,沿途缴获大量物质。
同时,北路军约在1853年11月自安庆出发,直抵江苏北部的运河,再沿运河疾进,所向披靡,攻无不克。
1854年3月,渡黄河。
4月12日,克额防御坚固的临清,临清是直隶山东之间的要地。
清朝统治者的命运悬于千钧一发之际,腐朽血腥的清政府意识到自己的灭亡就要到来,惶惶不可终日。
‛案例思考: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2、如何理解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教学案例2:马尾船政局马尾船政局是1866年时任闽浙总督的左宗堂创办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制造轮船的专业工厂。
清政府在两次鸦片战争中,亲身体验到西洋船坚炮利的威力,朝野上下纷纷吁求造炮制船‚师夷长技‛。
左宗堂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看到,英国资本主义以火轮兵船数十艘之众,竟然牵制中国七省之兵的‚可虑‛之事势,提出‚设造船之厂‛制造火轮炮船的设想。
他认为敌之所长在火炮轮船,能制其长,即可操胜券。
在顽固守旧以妥协求苟安的一批官僚的反对下,当时作为塾师的左宗棠的这一设想只能成为泡影。
1862年,左宗棠受命图浙时,才逐渐将制造火轮船的宿愿付诸实施。
经过多次努力,1864年仿造了一条小火轮试行于西湖之上。
在高兴之余,左宗棠以该船征询当时洋枪队首领德克碑和税务司日意格。
这两位法国人说:大致不差,‚惟轮机须从西洋购觅,乃臻捷便。
因出法国制船图册相示,并请代为监造,以西洋传之中土。
‛左宗棠知道中国在造船技术方面远不如西洋,就答应了他们的要求。
1864年9月,德克碑交卸了常胜军司令一职,于1865年1月奉左宗棠之命回国购买机器和雇觅洋匠。
1866年6月25日,左宗棠上奏清廷,提出大规模设厂自造轮船的主张。
7月14日,清廷批准了他的请求。
左宗棠随即派按察史福建补用道胡雪岩主持作择地、购器、雇匠等建厂工作。
造船厂的规模和所要达到的水平如何?左宗棠有明确的计划和见解。
他知道自造轮船困难极大:一无制作的器具,二无合格的师匠,三无识洋字、谙洋算和通晓洋书之人堪随洋技师学习,等等。
但他还是坚定地说:‚借不如雇,雇不如买,买不如自造‛。
自造的目标要做到不依靠别人就能造成船只。
左宗棠为造船厂做了大量的筹备工作。
一是选择福州罗星塔马尾山后为厂址。
那里是理想的港口:距海口50里,数百米宽的沿江两岸形势险要,易于设防;此地水清、土实,深达12丈,可停泊巨舰;此处设有海关,经费亦易筹措。
二是制定五年计划和与洋人签订合同。
他与日意格、德克碑签订了为期5年的规条14款的合同。
日、德两人与船政局是属于一种特殊的雇佣承包关系,他们与法国政府无关,是奉左宗棠之命,受船局之托,在设厂造船中处于总包工头的地位,有总工程师的职能,但无控制局务之权。
为取得其技术和使其忠诚效力,月各资千两。
以5年为限,限满日、德及他们所雇工匠概不留用。
1866年10月14日,清王朝为镇压西北回民起义,调左宗棠任陕甘总督。
在上任前,左宗棠推荐沈葆桢为船政大臣。
1867年初,沈葆桢接到清廷下达的总理船政的任命,遂于7月17日正式到任。
这时,船政局筹建工作大体完成了框架,但沈葆桢也遇到很多困难。
他上任后的第一个奏折提出:经费难筹、官绅搬弄是非、工匠向洋人问学不殷等。
面对这种情况,沈葆桢不畏艰难,认真督理。
到1874年,一所以造船为中心的大型机器工厂基本建成。
它规模宏大,设备也齐全。
一位英国人在参观船厂后说:‚这个造船场和外国任何其他造船场并没有多少区别。
‛船政局不但能与西方一些造船厂媲美,而且大大超过了当时正拼命向西方学习的日本造船工业的水平。
值得称道的是,左宗棠和沈葆桢将培养新型技术人才置于建造船厂的首要地位。
船厂开工前,左宗棠在福州城内白塔寺开办艺局,半年后迁至马尾,分为前、后学堂,选拔聪颖少年学习西方的语言文字、算学、造船技术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