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自然地理学考试复习知识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自然地理学考试要点

地球表层系统:是由岩土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人类圈所构成的地表自然社会综合体,是人类圈与地相互作用的复合物质系统,是地球圈层结构中的特定部分,与周围的地球圈层其他部分存在物质能量交换关系,是一个开放的复杂次级巨系统。

耗散结构:指在远离平衡的条件下,借助于外界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而维持的一种空间或时间的有序结构,随着外界的输入而不断地变化,并能进行自行组织,导致体系本身的熵减少。

地域分异: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及其所组成的自然综合体,在地表按一定的层次发生分化并按确定的方向发生有规律分布,以致形成多级自然区划的现象,称为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地带性分异规律:指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及其所组成的自然综合体在地带性因素作用下随纬度变化而发生变化的规律。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指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及其所组成的自然综合体在非地带性因素制约下发生变化的规律。

干湿度地带性:指广阔大陆的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及其所组成的自然综合体以周边海岸带为起点,越向大陆腹地而越干旱的多向辐合模式。

水平地带性:是纬度地带性与干湿度地带性的总称,是相对于垂直地带性而言的。

纬度地带性规律:指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及其所组成的自然综合体大致按纬线方向东西延伸呈带状分布,而按纬度方向有规律南北更替的变化。

垂直地带性:指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及其所组成的自然综合体大致沿山地等高线方向延伸,沿垂直方向随地势高度发生带状更替的规律。

带段性:指一定的非地带性区域单位内的地带性分异。

综合自然区划:以地域分异规律为基础,根据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根据区域单位的发生发展与联系建立区划单位等级系统的地域系统法。

土地分级:是根据复杂程度的相对一致性进行土地个体的划分与合并。

土地分类:是以某一分级土地单位的若干个体对象进行的类型抽象。

土地评价:是根据具体的生产目的,对土地的自然、经济及生产性能进行评定的过程。

土地结构:土地各自然属性以及各种土地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土地组成要素结构、土地演替结构、土地空间组合结构和土地单位内部结构。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及其所组成部分之间内在联系的规律性。

垂直带谱:山地所有垂直带的总和

相:指自然界中自然特征最一致的地段,是土地个体划分的下限单位。

限区:由相组成,初级地貌形态紧密联系,水和化学物质连续,具有共同的方向性。

地方:由限区组合成的一个土地分级单位,

自然地理环境(地球表层)的特征:

1.太阳辐射集中分布于地球表层,太阳能的转化主要在地球表层进行。

2.这里同时存在着气体、液体、固体三相物质和三相圈层的界面。

3.地球表层具有本身自我发展的形成物,即表层体。

4.互相渗透的各圈层间进行着复杂的物质能量流交换和循环。

5.地球表层存在着复杂的内部分异,其各部分的特征差别显著,在极小距离内都可能发生变化。

6.地球表层是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场所。

地域分异规律的相互关系

地带性分异和非地带性分异各自具有不同的能量基础,两者之间互不从属,但又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并同时作用于地表自然环境。

地域分异的规模

全球性的地域分异;全大陆及大洋的地域分异;区域性的地域分异;中尺度地域分异;小尺度地域分异。

基本的地域分异指地带性分异和非地带性分异;派生地域分异指地带性不明显,非地带性明显,两者共同作用的分异。

纬度地带性在分布上有哪些规律?

热力分带性:全球性的纬度地带性分异;大陆的纬度地带性分异;大洋的纬度地带性分异;带段性:非地带性区域内的地带性分异。

垂直地带与水平地带的相互关系?

联系:1.带谱相似,垂直带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与纬度地带性从低纬到高纬的变化规律相一致;2.成因相同,两者都是随气温的递变而变化,一个是自山下到山顶的递减,一个是低纬到高纬的递减。

区别:1.带宽幅度。垂直地带的带幅比水平地带的带幅宽度狭窄的多。2.水热对比。水平地带的湿度变化主要决定于大气环流和海陆对比;而垂直地带由山地降水量在多雨带以下呈现由下向上递增规律来决定的。3.带间联系。水平地带不如垂直地带带间联系密切。4.微域差异。复杂多变的山地地貌使得山地气候复杂化,因而使得垂直地带微域差异十分明显。5.节律变化。水平地带各地带之间的昼夜节律和季节节律变化差别大,而垂直地带节律变化基本一致。

农用地分等的方法

1.确定评价指标区域;

2.确定标准耕作制度;

3.指定标准作物和指定作物;

4.确定指定作物与标准作物的换算系数;

5.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

6.计算自然质量系数;

7.计算标准作物与指定作物光照、温度、水潜力;

8.计算土地的自然质量等指数;

9.划分自然质量等级;10.计算土地利用系数;11.计算土地利用等指数;

12.划分土地利用等;13.计算土地经济利用系数;14.计算土地经济等指数;15.划分土地经济等。

综合自然区划的原则

发生统一性原则;相对一致性原则;空间连续性原则,综合性原则;主导因素原则。

综合自然区划的方法

古地理法,顺序划分法和合并法,部门区划图叠置法,地理相关分析法,主导标志法。

区划原则与区划方法的联系:区划方法的实施通常以区划原则为指导,区划原则的贯彻以相应的区划方法的使用得以体现。

土地分类系统的表示方法:顺序排列法,两列指标网格法

土地分类的原则:综合性原则,主导因素原则,目的性原则

土地评价的原则:土地适宜性和限制性原则;效益与投入相比较的原则;对多宜性土地的多用途比较及综合评价原则;可持续利用原则;因地制宜原则;多学科综合性原则。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依据:适宜性和限制性

土地分级的过渡性单位:环节,相组

引起小尺度地域分异的因素:地貌起伏,小气候,岩性,土质,地表水和潜水的排水条件。

决定区域发展战略的要素:区位,资源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异性、结构和功能。

自然环境整体性发展经历的阶段:自然综合体学说、地理系统学说、耗散结构理论

地带性单位有:自然带—自然地带—亚地带—次亚地带。

非地带性单位有:大区—地区—亚地区—州。

地理科学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