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与城市的发展的共生关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艺术与城市的发展的共生关系

部分城市的发展只注重经济的发展,而忽视了文化的发展。追溯公共艺术,人们会发现公共艺术源自对文化的记载,公共艺术也是城市发展的缔造者。文化是城市的主体,公共艺术创造着城市,与城市紧密相关,城市的发展要注重文化的保持和发展。

标签:城市发展;文化;历史;共生

公共艺术,是当代一种比较前沿的艺术形式。广义上讲,公共艺术是指在公共空间内进行艺术创作的行为或过程及产生的结果。公共艺术的目的是提高大众审美水平,提高人们的生存质量,使人、社会、环境三者达到和谐统一的状态。公共艺术是创造一种文化的传承,比如山东省曲阜市南门内的孔庙,我们所传承的并不是孔子这个名词,而是其所代表的文化。

同样,支撑中国当代艺术的也是中国当代文化,由于经济的发展,中国逐渐成为一个庞大的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和格局有着重大的影响,在综合国力稳步提升的过程中,中国人也在对自己的文化开始产生兴趣,但是对当代文化我们又好像失去了什么。

当代中国文化主要由三部分构成:①中国传统文化;②外来植入文化;③有地方特色的融合文化。

从夏商周时期延续至今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构成中国文化的主要因素和基础。虽然经过四次的文化洗礼,但依然源远流长。礼教文化是中国古代教育的重要历史源头,可以说,中国的艺术教育源于礼教文化,中国的传统公共艺术也是源于礼教文化。礼教文化不仅仅承担中国艺术的孕育功能,同样承担着为统治阶级保驾护航的作用。所以说,中国的艺术从根源上,就有着功利的种子,同样为功利服务着,它不仅仅承担着社会统一的精神作用,同样承担着培养社会成员的道德素质和行为准则的教育任务。然而文化在当今中国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似乎淡薄如水。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化随着经济的春风,也加入了中国的社会文化中。最明显的是香港,看着香港的电视连续剧,粤语夹杂英语和普通话,不禁使人联想到香港的文化现状。不经咀嚼的西方文化,强烈地冲击国人的视觉、听觉和味觉。

地方特有的融合文化。中国地大物博,不仅物产丰富,风俗习惯也是各有不同。比如,中国无论什么地方,都喜欢以酒作为款待上宾的佐饮,但是,不同地方的人待客各有不同,北方,好客,喝酒豪爽,堪称豪饮;南方细斟慢品,喝的是酒的香醇。

公共艺术自古就有,古罗马的斗兽场、古希腊的阳光广场、古埃及的金字塔、印度的泰姬陵、中国的长城,每一个建筑都有着自己的文化、自己的传说,只不

过大家可能没有意识到。真正的公共艺术,比拼的是文化。

城市的发展文化是公共艺术的导向。随着工业化城市的发展,城市工业化的弊端日益突出,虽然物质生活水平在近些年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在精神生活上出现了极大的空白。大规模的城市化发展,城市极度扩张,人口的快速攀升,使得城市的公共艺术建设出现了断档。城市没有得到很好的规划,仅仅在于建筑物的复制与建造,当然,在其中也不乏所谓的艺术品的存在,但是终究难以成为城市的代表。城市的發展离不开文化的积淀,没有了文化,城市人不知“从何而来”,当然不了解“要到哪里去”。在追逐快速化的城市发展过程中,文化才是最终的归宿。

公共艺术对城市的文化有创造作用,比如,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既是爱情的象征,也是浪漫之都巴黎的象征。公共艺术要以文化为背景进行切入,有了文化,城市发展就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公共艺术也需要滋生的大地。

中国城市发展到今天,高速增长的GDP使得人们忘却了文化的存在。孤立发展的城市模式,使中国看起来哪都一样,北京、上海、大连,到处都是钢筋水泥的摩天大楼,人们有种审美疲劳。中国传统思想在摩天大楼的填充下,已经所剩无几。中国需要打破模式化的建设,建设有着自己文化特色的建筑。

参考文献:

[1]张晓凌.观念艺术,解构与重建的诗学[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1999.

[2]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马钦忠.公共艺术基础理论[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8).

[4](法)罗兰·巴尔特.符号学原理[M].李幼蒸,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