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 精】阅读理解习题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理解练习

一、

1.阅读《秋水》中的一段文字: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1)概括这段文字的主旨和三个层次的大意?(2)说明这段文字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3)说明这里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2.阅读《秋水》中的一段文字:

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1)庄子嘲讽伯夷、仲尼“自多”的理论依据是什么?(2)对于这个观点,庄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3)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1.答:(1)这段文字的主旨是:由于人的认识受到各方面的制约,所以是有限的。三层大意:“井蛙”句说

明人的认识受空间限制;“夏虫”句说明人的认识受时间限制;“曲士”句说明人的认识受后天教育限制。

(2)段文字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一使用比喻,化抽象为具体,使之说理形象化;二是运用排比句式,使之行文层次清晰,说理富有气

1

势。(3)采用了类比论证方法。

2.答:(1)庄子嘲讽伯夷、仲尼“自多”的理论依据是:宇宙是无限的,人的认识因受局限而有限。

(2)运用了演绎推理的论证方法:大前提“宇宙是无限的,人的认识是有限的”;小前提“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结论:“此其自多也”。(3)这段文字运用了排比、对偶、反问的修辞手法。二、

1.阅读《论毅力》中的一段文字:

天下古今成败之林,若是其莽然不一途也.要其何以成,何以败?曰: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1)从这段开头,可以看出全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这段文字哪里可以看出大开大合的视野与思路?

(3)为什么说这段开头揭示了正反对比的说理方法?

2.阅读《论毅力》中的一段文字:

更譬诸操舟,如以兼旬之期,行千里之地者,其间风潮之或顺或逆,常相参五。彼以坚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过之,而后得从容以进度其顺。我则或一日而返焉,或二三日而返焉,故彼岸终不可达也。(1)分析这段文字的层次,写出层意。

(2)文中“我”的几种不同情况构成什么关系?作者通过这种关系

1

要说明什么道理?

(3)文中“彼”和“我”的态度和结果构成什么关系?作者通过这种关系要说明什么道理?

3.阅读《论毅力》中的一段文字:

孔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孟子曰:“有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成败之数,视此而已。

(1)概括这段文字的论点。

(2)说明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3)这里引用孔子、孟子的语言意在说明什么?

(4)写出这里所包孕的一个成语

1.答:(1)从这段开头,可以看出全文的中心论点是:“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2)“天下古今成败之林,若是其莽然不一途也”是大开;“要其何以成,何以败”是大合。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学家。他的文章视野开阔,纵横捭阖。

(3)这段开头,开门见山地提出有毅力与无毅力两种态度和成败两种结果,统领全文。全文也正是围绕这

正反两种态度与结果展开的,所以说它揭示了全文正反对比的说理论

证方法。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