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病人心理护理体会论文.
护理学毕业论文浅谈老年患者的心理及精神护理

浅谈老年患者的心理及精神护理从中医角度讲人体的气机调畅,气血和平,正气旺盛,就可以预防和减少疾病的发生。
所以《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吴师机《理渝骄文与国人祈外治之疑义》说:“七情之病也,看书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矣。
”我国古代医家常用弹琴、观剧、看书,听曲等调节精神情志活动的方法,以治疗疾病。
现代医学采用音乐疗法、体育疗法来治疗某些疾病都是此意,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病房应针对不同的情况,开展多种有益的活动来充实患者的生活,以转移他们对疾病的注意力。
稳定情绪,疏导有方:人的性格是多种多样的,病情的轻重也各有不同,单纯靠调精养神,移情别志,有时难以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必要时要用疏导的方法,即针对患者不同的情况了解情志与疾病的关系,使他们深知保持开朗、乐观、豁达的情绪对健康恢复的意义。
孙思邈在《千金言·养生篇》中说“莫忧思,莫大怒,莫大惧??莫大笑,勿汲汲于所欲,勿捐捐怀分忿恨,皆捐寿命,若不能犯者,则得长生也。
”情绪波动太大,往往促使疾病恶化,造成不良后果,不利于身心健康。
另外,因病致残的老年人,往往抑郁寡欢,悲观厌世,甚至企图自尽。
医护人员要配合好家庭做好精神安慰和思想疏导工作,使老人思想稳定,树立战胜病残的信心和决心。
医护人员要像对待亲人一样对待老年患者,发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使老年患者得到温暖。
和蔼可亲,注意疗心:老年人患病以后处于忧愁、猜疑、恐惧、焦虑、痛苦失望、悲观厌世、孤寂的精神状态之中,这些不利于患者身心健康的有害因素,直接影响着疾病的转归和身体健康。
许浚《东医宝鉴》说:“今之医者,惟知疗人之疾,而不知疗人之心,是犹舍本逐末,不穷其源而攻其流,欲求疾愈,不亦愚乎?”他大力提倡“疗人之心”的精神疗法。
《素问·汤液醪论》指出:“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
”主张治病要调动老年患者的积极性,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充分发挥内因在治疗中的作用。
老年人心理护理浅谈论文(2)

老年人心理护理浅谈论文(2)推荐文章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论文热度:浅谈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热度:浅谈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论文热度:浅谈保持心理健康2000字论文热度:大学生犯罪心理浅谈分析论文热度:老年人心理护理浅谈论文篇二《老年患者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已成为我们不可忽视的问题,空巢老人、独居老人不断增加,他们心理上的需要也不断提高,了解他们的心理,提供相应的护士,已成为我们刻不容缓的任务。
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也成为老年学领域研讨的重要课题之一。
只有提高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才能提高老年人的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
从治病先治心的原则,我院通过了解住院老人的表现,对他们细致的心理分析和观察,经过多年的临床护理经验实施并制定了相应的、切实可行的措施,现将体会介绍如下:【关键词】老年人;心理特点;护理措施【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154-021 老年人心理特点1.1 情绪低落抑郁人到老年就有一种日落黄昏的感觉,这种脆弱的心理在患病后得到负性增强,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认为自己没用,还要给别人增加负担,所以被动配合治疗。
主要见于自尊心和独立性较强且病情较重的病人。
1.2孤独寂寞主要出现在住院时间较长、缺少亲人陪护的病人。
这类病人多性格内向,很少言语,其它病人亦不愿同其交往,加之很少有人前来探视,病人感到非常孤独。
表现为无所事是,情绪低沉,常常卧床等1.3焦虑不安这是老年住院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每个患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但以首次住院的患者入院第1周最为明显。
他们对自己所患何病,严重程度,何时才能治好等还不清楚,因此焦虑不安。
1.4恐惧紧张疑义主要见于病情加重或癌症病人或病情需进行手术治疗者,认为病入膏盲,正在向死亡线靠近,或对手术治疗的恐惧。
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及体会

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及体会前言老年病人的生活方式随着身体机能的减退、社会支持因素的削弱而发生改变,进一步导致了老年病人与社会的脱离。
而心理护理作为一种能够改善病人心理状态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实践。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探讨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及体会。
老年病人心理护理的意义老年病人在生理上存在很多问题,但同时他们在心理上面临的问题也很大。
健康问题可能使他们感到焦虑、无助、孤独、恐惧、失望,这些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其生活质量。
而采取一些心理护理措施有助于解决以上问题,增强老年病人的抵抗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加积极地对待治疗和生活。
老年病人心理护理的具体措施1. 安全舒适环境的营造在病院或者疗养院等医疗机构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包括提供一个明亮的病房、舒适的床、保持良好的卫生等能够使老年病人感到更加舒适和安全。
此外,医疗机构还需要提供一些社会支持性的活动帮助老年病人减轻他们的痛苦,例如社交活动、艺术表演等等。
2. 家庭关爱的支持在家庭环境里,家庭成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帮助老年病人,例如在照顾老年病人时关注他们的感受或是需要,帮助他们解决一些棘手的问题,陪伴他们进行一些轻松的活动等等。
3. 提供心理疏导心理疏导是一种重要的心理护理手段。
它可以通过与老年病人的交流,使他们认清自己的心理状态和心理问题,从而发现问题的原因和方法解决问题。
在与老年病人交流的时候,需要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诚心诚意地与他们交流,促进他们对自己的问题和情绪的自我认识。
4. 提供信仰支持信仰支持也是一种重要的心理护理手段。
它可以通过鼓励老年病人加入宗教团体或者进行一些宗教活动来鼓舞老年病人的信心,增强他们的生命力和危机应对能力。
同时也提供给病人一种内心安慰的力量,有利于提高病人的心理健康。
老年病人的健康体验和反思老年病人不仅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也是一个主动的生命体验者。
疾病和健康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除了依赖医疗机构外,还需要我们的自我治愈力。
有关老年心理护理论文

有关老年心理护理论文【关键词】医疗保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保健事业的日臻完善,人们的寿命也不断地延长。
如何做好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值得全社会关注。
我院根据老年人的心理特点,辨证施护,在疾病的预防、治疗、促进康复等方向有很大的收获,现说几点体会。
1 老年人的心理表现[1]1.1 孤独感和失落感离退休的老年人失去了与同事们共同学习的机会,而儿女成家立业,没有时间陪伴在身边。
空巢老人越来越多。
而大多数子女只注重对老人们生活上的照顾,忽视了情感上的交流,特别是当老人生病时,这种孤独与失落感与日俱增。
1.2 焦虑和抑郁症老年人离退休后,过去长期习惯了的生活日程骤然改变,再加上“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等不胜唏嘘,易产生情绪上的波动,产生自卑、无用感,甚至焦虑、抑郁。
此外老年丧偶、亲友生死离别等,对老年人都是最强烈的生活事件,从而感到无限悲伤。
以至于难以解脱,对生活失去兴趣。
1.3 自尊心强、固执老年人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人生体会,事业上成功、工作时得到同事们的尊敬,退休后仍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
如果提出的意见和想法不能被采用和重视,易产生不被人尊重的想法,从而封闭自己。
不再表达自己的意愿,拒绝与他人交谈。
1.4 控制力下降、易怒老年人性格的改变,同老年人的脑退化有密切关系,脑的各部分发生退化的程度不一致,如大脑额叶比其他区域先退化,而额叶与性格关系密切。
故老年人性格易发生改变,同时皮质的退化,对皮质下的控制减弱,造成皮质下原始冲动占优势,也可影响性格。
所以,出现控制下降,易发怒。
1.5 自私、多疑人的行为受感知觉、思维、情感、性格、智能等影响,因此,有的老人由于大脑皮质功能的减退,上述心理活动发生变化,致行为异常。
如自私、多疑、孤僻或像老小孩一样出现一些原始的幼稚行为。
自私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住院后希望医护人员每天围绕他一个人,只关心他。
2 护理措施[2]2.1 创造温馨的住院环境老年人在住院时,医护人员要主动、热情地进行接诊,并及时向老人及亲属详细介绍医院内环境及病房的各种护理设施以及我们开展的各项服务措施。
关于对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实践体会

关于对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实践体会【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老年人的心身健康,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和满意度。
方法:运用心理护理的方法,对120例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促进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意识,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医生护理的治疗。
不断提高老年护理质量和患者健康水平。
【关键词】老年人心理据理体会老年人的心理是当今社会需要关注的问题,尤其是我国已进入社会人口老龄化。
不同的老年人心理特点存在一定差异。
一般情况下,老年人的心理特点有积极性差、孤独寂寞、情绪反复无常等,老年人由于各种生理功能衰退,器官结构产生变化,体弱多病,常因慢性病痛折磨,情绪低落,心理机能逐渐衰竭,怕孤独、怕寂寞。
因此,做好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十分重要,它能起药物所起不到的作用,促进老年人的心身健康。
笔者通过120例住院老年患者的心理需求调查和几年来的心理护理实践,浅谈几点体会。
一、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1.因老年患者脑及体内其它器官均趋于衰退和功能下降,处处均感到力不从心,特别是心理上产生老而无用,孤独寂寞感,病后更加烦恼、焦躁,深感给家人和单位带来麻烦而不安。
2.老年人都因资历老,贡献大,经验足,故特别喜欢周围的人尊敬他,恭顺他。
住院后对护理要求也比一般人高,总希望护理人员能象对待自己的长辈一样尊重他们。
3.怕衰老,怕死亡,易怒和恐惧:情感不稳定,易伤感,易激怒,发火以后又常常感觉到懊悔。
老年人常有害怕、受惊的感觉,当恐惧感严重时,还会出现血压升高、心悸、呼吸加快、尿频、厌食等症状。
久则会引起神经内分泌失调,促使疾病发生。
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诚恳耐心体贴关怀,对他们的询问和质疑要“百问不烦”,并以科学的态度给予实事求是地解答。
二、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1.细致观察,收集其心理信息。
观察在于了解患者的性格、爱好、病情变化和家庭环境等情况,收集患者的心理信息,掌握其心理活动,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个体化心理护理。
收集心理信息的方法,一是通过直接和患者交谈,从中分析他们的一些心理活动对疾病影响。
关于老年病人心理护理的体会

关于老年病人心理护理的体会人一旦上了年纪,身体就像一台用久了的机器,这儿出点毛病,那儿闹点故障。
这时候,不仅身体遭罪,心里头也不好受。
作为照顾老年病人的我们,可不能只盯着他们身上的病痛,还得多多关注他们的心呐!老年病人的心理,那可真是个复杂的“小世界”。
他们可能会因为生病变得敏感又脆弱,就像一只受伤的小鸟,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吓得瑟瑟发抖。
你想想,原本能自由自在地到处溜达,现在却被困在病床上,能不难受吗?这就好比你正兴高采烈地准备去旅行,结果却被一场大雨困住了脚步,心里得多憋屈!他们还容易感到孤独和无助。
孩子们忙工作,不能时刻陪在身边,身边的病友也是来来去去,心里的话都没个合适的人说。
这像不像在黑暗中摸索,却找不到那盏能照亮前路的灯?所以啊,咱们得像春风化雨一样,温暖他们的心。
多陪他们说说话,别嫌他们唠叨,他们说的那些家长里短,可都是他们心里的寄托。
有时候,一个微笑,一句亲切的问候,就能让他们的心情好上一整天。
这就好比在寒冷的冬天,送上一杯热乎乎的奶茶,从嘴里暖到心里。
咱们得尊重他们的想法和决定,别觉得他们老糊涂了,啥都不懂。
他们走过的桥比咱们走过的路都多,他们的经验和智慧可不能小瞧。
就像一棵老树,虽然枝叶不再繁茂,但它的根却深深地扎在土地里,有着自己的力量和故事。
给他们足够的耐心,听他们慢慢讲,慢慢说。
别着急,别不耐烦。
他们可能会重复讲同一个故事,那又怎样?就当是重温美好的回忆。
还要鼓励他们积极面对疾病,别让他们觉得自己是个废人。
帮他们树立信心,就像给快要熄灭的蜡烛添上一把火。
告诉他们,只要配合治疗,很快就能恢复健康,又能和以前一样享受生活。
总之,照顾老年病人,心理护理可太重要了。
只有让他们的心里充满阳光,才能更好地战胜病魔,重新找回生活的乐趣。
咱们多付出一点爱,多一点关心,他们就能多一份温暖,多一份希望。
让我们一起努力,让老年病人的生活不再阴霾,充满阳光!。
老年人心理护理分析论文

老年人心理护理分析论文人到老年由于生理、生活环境的变化,会有许多消极情绪。
这些都会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和对疾病的抵抗力显著下降。
因此对老年人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这对老年人提高身体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老年人心理护理分析论文,希望大家喜欢!老年人心理护理分析论文篇一《如何做好老年人的心理护理》摘要:目的:用启发、诱导、说服、解释、安慰、劝解及调整环境等方法,帮助患者摆脱困难,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和生存能力。
方法:护理人员运用医学心理知识,以科学态度、恰当方法、美好语言对患者的精神痛苦、心理顾虑、思想负担、疑难问题进行疏导。
首先了解老年人的心理活动,如:老年人容易产生孤独感和失落感,老年人情绪变化时的心理护理,自私、多疑的心理变化,老年人容易出现控制力下降,易怒,老年人自尊心强,表现固执。
根据这些特殊心理活动采取相应护理措施,首先为老年患者创造温馨的住院环境,在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多与其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做到耐心关心和体贴,做好相关的健康教育。
结果:使老年人能够保持良好的情绪,消除陌生感和孤独感,有助于身心健康。
结论:护士担当着老年人生命周期中专业健康维护的角色,只有结合其身心的特点,运用自身的心理护理技巧,才能对老年人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这对老年人提高身体质量有着重要意义,更是全方位整体护理的体现。
关键词:老年人;心理护理对老年的界定有生物学和心理学标准之分。
生物学认为,老年就是身体的各个生理系统逐渐失去自我更新能力的生命时段;而心理学认为,老年是人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学习以及在常态和应激情况下的情绪反应等能力下降,人对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均减退的年龄时段。
老年阶段(≥60岁)是个体毕生发展过程中的特殊阶段,是走向人生的完成阶段,也是实现作为认定生活价值的最后时期,老年人经验丰富,考虑问题全面、深刻而周密,处理事情老练、稳重而顾全大局。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机体逐渐衰退,各种心理衰退现象也随之而来。
老年人心理护理体会论文

老年人心理护理体会论文老人是一个特殊群体,老年人心理护理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解决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对于老年人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态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老年人心理护理体会论文,希望大家喜欢!老年人心理护理体会论文篇一《浅谈如何做好老年人的心理护理》【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程度日趋增加,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医疗,护理工作着的广泛关注。
老人是一个特殊群体,老年人心理护理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解决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对于老年人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态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如何根据现代老年人的心理特征,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使老年人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度过各自的晚年生活,是我们护理人员值得探讨的课题。
【关键词】老年人; 心理特征;心理护理;护理人员1 认识老年患者的主要心理特征1.1 孤独与失落感。
老年人由于独居、丧偶、人际交往减少,行动交往不方便,加上住院期间生活单调,与家人及外界缺乏情感交流和心里沟通,患者常常易产生被抛弃感,心理上也往往产生隔绝感或孤独感,因而导致性格、行为的改变,多表现为固执、自尊心强、沉默寡言。
而有的老年人特别害怕孤独寂寞,这种担心进而会感到烦躁无聊。
部分离退休人员因觉得自己资历老、贡献大,在位时与退休后角色和地位的反差,心里难免会产生失落感。
所以脾气就比较暴躁,配合性较差,希望受到周围人的尊重和恭顺。
1.2 恐惧和焦虑,主要表现为焦躁不安。
由于老年人的各种功能下降,某些疾病可给患者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尤其是那些病情较重、“自我诊断”不清的病人,心情更加焦虑。
尤其是急性喉炎、急性厌炎或者是气道异物所造成的气道阻塞的病人,窒息感明显,致使有濒死的恐怖感,加上住院后在饮食、休息、生活方式方面难以适应,此类患者心里处于恐惧和焦虑的状态,多表现为烦躁不安、睡眠质量不佳、不思饮食。
1.3 容易敏感和猜疑。
大多数的患者处在刚进入患者角色阶段,行为退化、感情脆弱、依赖心理较强、自我控制力下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病人心理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244-01
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老年病人也不断增加,由于老年病人各脏器、组织生理功能、形态、解剖上发生退行性变,表现为生理适应能力减弱,抵抗力下降等衰老现象,因而老年病人大多病程长、恢复慢、易反复、疗效差;老年病人的发病率、住院治疗率比其他年龄组高,做好老年病人的护理工作包括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多年来笔者在临床工作中,针对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有几点体会。
1 老年病人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老年病人由于受疾病折磨,怕失去独立生活能力,怕孤独,怕久病床前无亲人;如退休病人感到自己不中用,而自怜自弃,丧偶或子女分居感到孤独悲伤,常有性情固执,怪癖任性,一些琐事也大发脾气或抑郁落泪等,除身体器官疾病外,多伴心理障碍。
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心态因素,与老年疾病的发生和康复都有密切关系。
由于老年病人的文化水平、个人性格、修养素质、经济条件、家庭环境、职业关系和人生经历都不一样,导致老年病人的心态差异很大,对待疾病的态度也不相同,表现为对疾病恐惧和紧张、情绪低落、孤独、烦恼急燥、疑虑恐惧的心理,拒绝服药的心理、悲观厌世的消极心理,出现不配合治疗消极心理往往使内分泌代谢紊乱导致疾病加重,甚至不易康复。
说明了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