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一心与小肠(ppt)
合集下载
《心与小肠辩证》课件
![《心与小肠辩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65667ee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c6.png)
诊断依据
通过观察心与小肠的生理病理变化,结合四诊合参 ,综合分析,以确定病位、病性、病势等。
心与小肠辩证的现代研究进展
80%
临床研究
现代临床研究证实了心与小肠辩 证在多种疾病中的指导作用,如 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
100%
实验研究
通过动物实验和细胞实验等方法 ,深入探讨心与小肠辩证的机理 和作用机制。
八纲辩证法
八纲辩证法是中医辩证的基本方法之一,它根据疾病的性 质、病因、部位等因素,将病情分为阴阳、表里、寒热、 虚实八类,以此为依据制定治疗方法。
在心与小肠辩证中,八纲辩证法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心与 小肠疾病的性质、病因、部位等方面的分析上,如心火亢 盛属于阳证,心气虚属于阴证等。
03
心与小肠辩证的临床应用
80%
跨学科研究
将中医心与小肠辩证与现代医学 理论和技术相结合,开展跨学科 研究,推动中医现代化进程。
心与小肠辩证的未来研究方向
完善理论基础
进一步深入研究心与小肠的生 理病理机制,完善心与小肠辩 证的理论体系。
创新研究方法
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创新 研究方法,提高心与小肠辩证 研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小肠
小肠是消化系统的主要部分,负责吸收食物中的营养,并将消化 残余物传输到大肠。
心与小肠的生理功能
心的生理功能
维持血液循环,调节血压和体温 ,产生荷尔蒙。
小肠的生理功能
分解食物,吸收营养,分泌胆汁 和酶。
心与小肠在人体中的位置和作用
01
02
03
04
心的位置
位于胸腔中部偏左,肺叶之间 。
小肠的位置
拓展临床应用
将心与小肠辩证的理论和方法 应用于更多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中,提高临床疗效。
通过观察心与小肠的生理病理变化,结合四诊合参 ,综合分析,以确定病位、病性、病势等。
心与小肠辩证的现代研究进展
80%
临床研究
现代临床研究证实了心与小肠辩 证在多种疾病中的指导作用,如 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
100%
实验研究
通过动物实验和细胞实验等方法 ,深入探讨心与小肠辩证的机理 和作用机制。
八纲辩证法
八纲辩证法是中医辩证的基本方法之一,它根据疾病的性 质、病因、部位等因素,将病情分为阴阳、表里、寒热、 虚实八类,以此为依据制定治疗方法。
在心与小肠辩证中,八纲辩证法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心与 小肠疾病的性质、病因、部位等方面的分析上,如心火亢 盛属于阳证,心气虚属于阴证等。
03
心与小肠辩证的临床应用
80%
跨学科研究
将中医心与小肠辩证与现代医学 理论和技术相结合,开展跨学科 研究,推动中医现代化进程。
心与小肠辩证的未来研究方向
完善理论基础
进一步深入研究心与小肠的生 理病理机制,完善心与小肠辩 证的理论体系。
创新研究方法
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创新 研究方法,提高心与小肠辩证 研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小肠
小肠是消化系统的主要部分,负责吸收食物中的营养,并将消化 残余物传输到大肠。
心与小肠的生理功能
心的生理功能
维持血液循环,调节血压和体温 ,产生荷尔蒙。
小肠的生理功能
分解食物,吸收营养,分泌胆汁 和酶。
心与小肠在人体中的位置和作用
01
02
03
04
心的位置
位于胸腔中部偏左,肺叶之间 。
小肠的位置
拓展临床应用
将心与小肠辩证的理论和方法 应用于更多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中,提高临床疗效。
心与小肠PPT课件
![心与小肠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3fa1b4c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26.png)
一、心血虚与心阴虚 Deficiency of the Heart-blood and Heart-yin 共 证:心悸、心烦、易惊、失眠、多梦、健忘。 心血虚:共证 ┼ 眩晕,面色不华,唇舌色淡,脉细弱。 心阴虚:共证 ┼ 低热,颧红盗汗,五心烦热,口干,
舌红少苔。脉细数。[心血虚日久伤阴,阴虚阳亢,所以见阴 虚内热症状。]
二、心气虚与心阳虚
Insufficiency of the Heart-qi and Heart-yang 共证:心悸(发空)、气短、自汗、活动或劳累后加重。
1.心气虚: ( Insufficiency of the Heart-qi )
共证 ┼ 面色晄白,体倦乏力,舌质淡,舌体胖嫩, 苔白,脉虚。
运行。心气来源于水谷精微,通过心脏功能转化而成。 《平人气象论》说:“心脏血脉之气”,就是指的这种气。
(2)靠心的跳动:《医学入门》说:“人心动,则 血行于诸经”。就是说血液运行靠心的博动,不断地把 血向脉管推进,以维持血液的正常运行。
此外,血液的运行还与宗气有关,宗气能贯心脉, 推动血运。
3.临床意义
3.心阳虚脱:心阳虚证 ┼ 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口唇青紫, 呼吸微弱,脉微欲绝。
治 法:①补益心气 ② 温通心阳 ③回阳救逆 方 药:①四君子汤[和剂局方](党参、白术、茯苓、
炙甘草)加减 ②桂枝甘草汤(桂枝甘草)[伤寒论] ③四逆汤[伤寒论](制附子、干姜 、炙甘草)
或独参汤
4.此外心阳虚证候中,有一种叫“水气凌心”的证候分两种: (1)心阳不振 ┼ 脾肺气虚证 主要脉证:心悸、气短、头目眩晕、心下逆满、气上冲 胸、胸中发闷、咳嗽、咯稀白痰、舌苔白、 脉沉弦。 治 法:通阳化饮 方 药:苓桂术甘汤[金匮要略](茯苓、桂枝、白术、 炙甘草)
舌红少苔。脉细数。[心血虚日久伤阴,阴虚阳亢,所以见阴 虚内热症状。]
二、心气虚与心阳虚
Insufficiency of the Heart-qi and Heart-yang 共证:心悸(发空)、气短、自汗、活动或劳累后加重。
1.心气虚: ( Insufficiency of the Heart-qi )
共证 ┼ 面色晄白,体倦乏力,舌质淡,舌体胖嫩, 苔白,脉虚。
运行。心气来源于水谷精微,通过心脏功能转化而成。 《平人气象论》说:“心脏血脉之气”,就是指的这种气。
(2)靠心的跳动:《医学入门》说:“人心动,则 血行于诸经”。就是说血液运行靠心的博动,不断地把 血向脉管推进,以维持血液的正常运行。
此外,血液的运行还与宗气有关,宗气能贯心脉, 推动血运。
3.临床意义
3.心阳虚脱:心阳虚证 ┼ 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口唇青紫, 呼吸微弱,脉微欲绝。
治 法:①补益心气 ② 温通心阳 ③回阳救逆 方 药:①四君子汤[和剂局方](党参、白术、茯苓、
炙甘草)加减 ②桂枝甘草汤(桂枝甘草)[伤寒论] ③四逆汤[伤寒论](制附子、干姜 、炙甘草)
或独参汤
4.此外心阳虚证候中,有一种叫“水气凌心”的证候分两种: (1)心阳不振 ┼ 脾肺气虚证 主要脉证:心悸、气短、头目眩晕、心下逆满、气上冲 胸、胸中发闷、咳嗽、咯稀白痰、舌苔白、 脉沉弦。 治 法:通阳化饮 方 药:苓桂术甘汤[金匮要略](茯苓、桂枝、白术、 炙甘草)
第二节脏腑辨证PPT课件
![第二节脏腑辨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62b4a6a33687e21af45a997.png)
5、寒湿困脾
• [病因]外感湿邪或久卧湿地导致湿邪伤脾; 或内生阴冷,素有脾阳虚弱,湿从内生。 • [症候群] 耳耷头低、四肢迈步沉重,肢 体浮肿,脉象濡细。 • [治则] 健脾化湿 • [方] 平胃散+五苓散
• [辨证] 心气不足 心鼓动无力 故宗气 不宣 气短,血不营 倦怠无力。 • 心气不足 心鼓动无力 故宗气不宣 血不营 脉象细弱、口色淡白。 • 宗气不宣 卫阳虚 自汗、形寒畏冷、 耳鼻不温。
• [治则] 心气虚---养心汤 • 心阳虚---保元汤 • 养心汤来补心气,党茯肉桂草黄芪 • 当归川芎五味子,茯神柏仁远志随。
6、肝阴虚
• [病因]同肝血虚 • [症候群] 眼红流泪,眼泡稍肿,睛生翳膜, 口干,舌红,低热,脉细数。 • [治则] 滋阴养肾,养血明目 • [方] 六味地黄丸+菊花、石决明、草决明、 木贼、蝉蜕
三、脾与胃经病症
脾病多虚,脾易为湿、寒 所困。 胃气以降为顺,胃喜润。 虚证健脾,实证疏肝
3、心火亢盛
• [病因]多有六淫内郁化热;补益太过。 • [症候群]高热、大汗、气出喘粗、神昏或狂躁 不安、粪干尿少、口渴贪饮、口色赤红、脉象 红数。 • [治则]清心火,养心阴 • [方]黄连泻心汤加味 • 活兽泻心源金匮 更用石膏与灯心 • 竹茹芍药车前子 舌病黄瘟热毒清 • 加入二冬天花粉 生桔玄参养心阴
4、痰火扰心(脑膜炎、脑炎)
• [病因] 热盛化火,火煎津液成痰,痰郁积扰 神明。 • [症候群] 高热、狂躁奔走、吃时紧吃而骤停、 频频口嚼、全身出汗、口色赤红、脉象滑数 • [治则]清心祛痰,镇静安神 • [方] 朱砂散 • 心热风邪用朱砂 黄连参茯胆汁加 • 若去参连加雄黄 方名茯神黑汗嘉
(二)、心火上炎与小肠热移 (小肠炎症)
心与小肠病辨证-PPT课件
![心与小肠病辨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84eb36abe1e650e52ea9972.png)
【鉴别诊断】 本证可由瘀血、痰浊、阴寒、气滞等因 素引起,但相互兼夹而致病亦很常见,如气 滞血瘀、气郁痰凝以及气滞血瘀痰阻、寒凝 气滞血瘀等,尤以痰瘀互结更为多见,故必 须根据不同病因的证候特点,进行全面分析 作出正确诊断。
七、心火亢盛证
【基本概念】心火亢盛证是指心火炽盛,热扰心神所表现的证候。
一、心气虚证
【基本概念】心气虚证是指由于心气不足,鼓动乏力所 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心悸怔忡,胸闷气短,神疲乏力,动则诸 症加剧,自汗,面色淡白,舌淡苔白,脉弱。 【病因病机】久病体虚 暴病伤正 先天禀赋不足 年老脏气虚衰
【证候分析】 心气不足,鼓动乏力 —— 心悸、怔忡 心居胸中,心气亏虚,胸中宗气运转无力——胸闷气短 心神失养 —— 神疲乏力 动则气耗 —— 活动劳累之后诸症加剧 汗为心液,心气虚,肌表不固 —— 自汗 气虚运血无力,气血不充 —— 面色淡白、舌淡苔白、 脉弱。 【辨证要点】 以心悸与气虚见症为辨证要点。
【辨证要点】外感病以高热、痰盛、神昏;内伤病以心烦、失眠、 神志狂乱为辨证要点。
脏腑辨证 是指在认识脏腑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的基础上,将四诊所获得的临床资料 进行综合分析,以判断疾病的病因、 病机、病位、病性等,从而为临床诊 治提供依据的一种辨证方法。
【教学要求】
1、掌握各脏腑的病变范围和病机特点, 掌握各脏腑常见证的含义、临床表现 和病机 2、熟悉脏腑辨证的概念、基本方法、意 义及运用范围 3、了解脏腑之间的发病关系 4、初步学会运用脏腑辨证的知识对临床 典型病例进行辨证。
【证候分析】 外感热病: 邪热内炽 —— 发热气粗,面红目赤,便秘尿黄 痰火扰乱心神 —— 躁狂谵语 邪热灼津,痰阻气道 —— 胸闷,痰黄稠,喉间痰鸣 内伤杂病: 痰火内扰心神,轻则心烦失眠,重则出现神志狂乱 —— 胡言乱语,哭笑无常,不避亲疏等痰火蒙闭心神之症 火属阳,阳主动 —— 狂躁妄动,打人毁物,力逾常人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痰火内盛之征
心与小肠辩证 ppt课件
![心与小肠辩证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29f1c57f524ccbff021847d.png)
浊—浊者为糟粕下注大肠便由肛门排出体外。
*小肠的这种功能称为“受盛化物”
脏腑辨证讲座
心与小肠病辨证
The Differentiation of Heart and Small Intestine Diseases
脏腑辨证讲座
心病辩证
• 心病辩证 心病的辩证有虚实之分。 虚证多由先天不足或久病伤心,或思虑劳神
忧思郁怒——气机不畅 上扰清窍 肝风挟痰
脏腑辨证讲座
痰迷心窍
• 病因: • 情志不遂,气郁不舒,气滞生痰,痰浊凝聚所致,心神为
痰浊所蒙。 • 痰迷心窍的主要症状: • 意识模糊,甚则昏迷不省人事,口吐痰涎或喉有痰声,舌
强语言不清,苔白腻,脉滑。 • 辨证:痰迷心窍 • 立法:涤痰开窍 • 方药:导痰汤 • 导痰汤的组成:陈皮、半夏、茯苓、甘草、南星、枳实
太过导致心气虚、心血虚、心阴虚、心阳 虚、心阳爆脱证。 实证多由寒凝、淤血、气郁、痰阻、火扰等 导致心脉痹阻、痰迷心窍、痰火扰心、心 火亢盛等证。
脏腑辨证讲座
(一)心病辨证
1、心气虚与心阳虚
由于老年脏气 日衰
病因
因汗、吐、 下太过
各种损伤气血 的原因
脏腑辨证讲座
心气虚证
概 念 心气不足,鼓动无力之证
脏腑辨证讲座
痰火扰神证
概念
指火热痰浊侵扰心神,表现神志异常为主症的证候。
机制
外感——湿热——蕴成痰火 ——火热——灼津为痰
内伤——情志刺激 炼液为痰 气郁化火 痰火扰心
脏腑辨证讲座
4.痰火扰神
病因:
情志不遂,气郁化痰,炼液成痰或痰浊日久化热化火或外感热邪灼 液成痰。 痰火扰神的主要症状: 若外感热邪引起,可见发热面赤气粗、口渴、痰黄、喉间痰声、狂 躁谵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若内伤引起,可见失眠心烦,或 见神志错乱,哭笑失常,狂躁妄动,甚则打人骂人。 辨证:痰火扰火 立法:涤痰泻火 方药:礞石滚痰丸 礞石滚痰丸的组成:大黄、黄芩、礞石、沉香
*小肠的这种功能称为“受盛化物”
脏腑辨证讲座
心与小肠病辨证
The Differentiation of Heart and Small Intestine Diseases
脏腑辨证讲座
心病辩证
• 心病辩证 心病的辩证有虚实之分。 虚证多由先天不足或久病伤心,或思虑劳神
忧思郁怒——气机不畅 上扰清窍 肝风挟痰
脏腑辨证讲座
痰迷心窍
• 病因: • 情志不遂,气郁不舒,气滞生痰,痰浊凝聚所致,心神为
痰浊所蒙。 • 痰迷心窍的主要症状: • 意识模糊,甚则昏迷不省人事,口吐痰涎或喉有痰声,舌
强语言不清,苔白腻,脉滑。 • 辨证:痰迷心窍 • 立法:涤痰开窍 • 方药:导痰汤 • 导痰汤的组成:陈皮、半夏、茯苓、甘草、南星、枳实
太过导致心气虚、心血虚、心阴虚、心阳 虚、心阳爆脱证。 实证多由寒凝、淤血、气郁、痰阻、火扰等 导致心脉痹阻、痰迷心窍、痰火扰心、心 火亢盛等证。
脏腑辨证讲座
(一)心病辨证
1、心气虚与心阳虚
由于老年脏气 日衰
病因
因汗、吐、 下太过
各种损伤气血 的原因
脏腑辨证讲座
心气虚证
概 念 心气不足,鼓动无力之证
脏腑辨证讲座
痰火扰神证
概念
指火热痰浊侵扰心神,表现神志异常为主症的证候。
机制
外感——湿热——蕴成痰火 ——火热——灼津为痰
内伤——情志刺激 炼液为痰 气郁化火 痰火扰心
脏腑辨证讲座
4.痰火扰神
病因:
情志不遂,气郁化痰,炼液成痰或痰浊日久化热化火或外感热邪灼 液成痰。 痰火扰神的主要症状: 若外感热邪引起,可见发热面赤气粗、口渴、痰黄、喉间痰声、狂 躁谵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若内伤引起,可见失眠心烦,或 见神志错乱,哭笑失常,狂躁妄动,甚则打人骂人。 辨证:痰火扰火 立法:涤痰泻火 方药:礞石滚痰丸 礞石滚痰丸的组成:大黄、黄芩、礞石、沉香
辩证脏腑辩证PPT课件(1)
![辩证脏腑辩证PPT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6b5a8933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b3.png)
3.辨证要点 胃脘灼痛,消谷善饥,口臭龈肿+实热证。
证候鉴别
(九)食滞胃脘证 1.含义
由于饮食停积胃肠,以脘腹胀满疼痛,呕泻酸腐为主 症的证候。 2.病因及症状分析
3.辨证要点 ①伤食病史。 ②脘腹胀痛,嗳腐吞酸,便下臭秽。
(十)胃阳虚证 1.含义 由于胃阳不足,虚寒内生,以致胃失温煦所表现的 证候。 2.病因及症状分析
心神失养——心悸,失眠,多梦 血不荣上——头晕,面白,舌淡 血脉失充——脉细无力
3.辨证要点
血虚证
+
心失濡养
(淡、晕、细、弱) (心悸,失眠,多梦)
无明显的寒热症状。
(四)心阴虚证
1. 含义:由于心阴亏损,虚热内扰所表现的证候。
2.病因及症状分析
心血亏甚 劳神耗阴 热病伤阴 肝肾阴亏
心阴 亏少
心失所养——心悸、心烦,失眠、多梦 虚热内扰——潮热、盗汗、咽干、颧红
(1)有口渴、舌红、苔黄、脉数的火热脉症。 (2)有小便涩痛等小肠火热的典型脉症。
肺与大肠辩证
(一)生理
1.位置:肺居胸中,上连息道,合称肺系。 2.络属:手太阴肺经,属肺络大肠。 3.联系:其华在毛,开窍于鼻,在体合皮,外应胸膺。 4.五行:五行属金,五季为秋,在声为哭,在志为悲,
在液为涕,在味为辛,在色为白,变动为咳。 5.功能:主气,司呼吸(行清浊之气交换);
1.含义 由于肝阳上亢,升发太过,亢逆无制所导致的动风证候。
2.病因及症状分析
3.辨证要点 肝阳上亢+阳亢风动
Ⅱ.热极生风证
1.含义 由于邪热炽盛,伤津耗液,筋脉失养所表现的动风证
候。
2.病因及症状分析
3.辨证要点 肝风内动
+ 里实热
证候鉴别
(九)食滞胃脘证 1.含义
由于饮食停积胃肠,以脘腹胀满疼痛,呕泻酸腐为主 症的证候。 2.病因及症状分析
3.辨证要点 ①伤食病史。 ②脘腹胀痛,嗳腐吞酸,便下臭秽。
(十)胃阳虚证 1.含义 由于胃阳不足,虚寒内生,以致胃失温煦所表现的 证候。 2.病因及症状分析
心神失养——心悸,失眠,多梦 血不荣上——头晕,面白,舌淡 血脉失充——脉细无力
3.辨证要点
血虚证
+
心失濡养
(淡、晕、细、弱) (心悸,失眠,多梦)
无明显的寒热症状。
(四)心阴虚证
1. 含义:由于心阴亏损,虚热内扰所表现的证候。
2.病因及症状分析
心血亏甚 劳神耗阴 热病伤阴 肝肾阴亏
心阴 亏少
心失所养——心悸、心烦,失眠、多梦 虚热内扰——潮热、盗汗、咽干、颧红
(1)有口渴、舌红、苔黄、脉数的火热脉症。 (2)有小便涩痛等小肠火热的典型脉症。
肺与大肠辩证
(一)生理
1.位置:肺居胸中,上连息道,合称肺系。 2.络属:手太阴肺经,属肺络大肠。 3.联系:其华在毛,开窍于鼻,在体合皮,外应胸膺。 4.五行:五行属金,五季为秋,在声为哭,在志为悲,
在液为涕,在味为辛,在色为白,变动为咳。 5.功能:主气,司呼吸(行清浊之气交换);
1.含义 由于肝阳上亢,升发太过,亢逆无制所导致的动风证候。
2.病因及症状分析
3.辨证要点 肝阳上亢+阳亢风动
Ⅱ.热极生风证
1.含义 由于邪热炽盛,伤津耗液,筋脉失养所表现的动风证
候。
2.病因及症状分析
3.辨证要点 肝风内动
+ 里实热
《心与小肠病辨证》课件
![《心与小肠病辨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48cf631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b6.png)
生活理
通过合理的生活调理,如 保持良好的作息和适度的 运动,可以预防心与小肠 病辨证。
心理调节
合理的心理调节对于预防 心与小肠病辨证同样重要, 保持心态平和有助于健康。
中医养生
传统中医养生方法,如草 药泡脚、穴位按摩等,可 用于调理心与小肠,增强 身体健康。
了解哪些食物应禁忌、哪些食物有益,有助于调理心与小肠。
3 药膳推荐
合理地选择药膳,可以辅助治疗心与小肠病辨证,促进康复。
心与小肠病辨证的治疗方法
针灸疗法
针灸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对心与小肠病 辨证具有显著疗效。
拔罐疗法
拔罐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可有效改善心 与小肠病辨证的症状。
心与小肠病辨证的预防措施与调理方法
心与小肠病辨证的临床表现
1
心火上炎
心火上炎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口干、口疮、心烦、失眠等。
2
小肠湿热
小肠湿热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腹泻、大便黏腻臭秽等。
3
心肠不交
心肠不交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心悸、胃脘胀痛等。
卫生饮食与心与小肠病辨证的关系
1 饮食调理
通过合理的饮食调理,可以改善心与小肠病辨证,促进康复。
2 食物禁忌
《心与小肠病辨证》PPT 课件
在这份PPT课件中,我们将探讨心与小肠的关系,详细介绍心与小肠病辨证 的基本理论,以及临床表现、治疗方法、预防措施与调理方法。
病因与发病机制
了解心与小肠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有助于更好地进行辨证施治,以达到治疗的最佳效果。
五脏与小肠的关系
心与小肠的密切联系
心与小肠在中医理论中被视为密切相关的脏 腑,彼此互相影响。
五脏与小肠的相互作用
了解五脏与小肠的相互作用,有助于深入理 解心与小肠病辨证的本质。
心与小肠辩证课件
![心与小肠辩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b4be6e6bcd126fff6050b8d.png)
浊—浊者为糟粕下注大肠便由肛门排出体外。
*小肠的这种功能称为“受盛化物”
心与小肠辩证
心与小肠病辨证
The Differentiation of Heart and Small Intestine Diseases
心与小肠辩证
心病辩证
• 心病辩证 心病的辩证有虚实之分。 虚证多由先天不足或久病伤心,或思虑劳神太过导
心气虚
心阳虚
心阳暴脱
心与小肠辩证
心气虚、心阳虚、心阳暴脱鉴别
证候
相同症状
不同症状
舌象 脉象
心气虚证 心阳虚证
心阳暴脱 证
心悸怔忡,胸 闷气短,活动 后加重为共性 症状,但三者 间程度不等, 一般来说,心 气虚证轻,心 阳虚证中等, 心阳暴脱证重
精神疲惫、自汗乏力、 舌淡
面色淡白
苔白
畏寒肢冷、心痛、面 舌淡胖 色苍白或面唇青紫 苔白滑
心与小肠病辨证
心与小肠辩证
脏腑辨证
脏腑辨证是中医辨证方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 以脏腑学说为基础运用四诊的方法结合脏腑的病理反映来分 析病症,用以指导临床治疗的一种辨证方法。
心与小肠辩证
心
心的生理功能:主血脉、主神志、
开窍于舌、其华在面。
1.心主血脉,其华在面
心主血脉的含义:心主血脉是指心气有推动血液在脉管内运行以营养全 身的功能。脉是血液运行的通路,心、脉、血三者共同组成一个循环全 身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心起着主导作用。心主血脉的功能是由心气 的作用来实现的。 *(1)心气旺盛、血液充盈:脉搏和缓有力,面色红润(生理) *(2)心气不足则血脉空虚可出现:脉搏细弱或节律不整,面色苍白(病理) *(3)血行瘀滞:脉涩不畅,面色青紫等症状(病理)
*小肠的这种功能称为“受盛化物”
心与小肠辩证
心与小肠病辨证
The Differentiation of Heart and Small Intestine Diseases
心与小肠辩证
心病辩证
• 心病辩证 心病的辩证有虚实之分。 虚证多由先天不足或久病伤心,或思虑劳神太过导
心气虚
心阳虚
心阳暴脱
心与小肠辩证
心气虚、心阳虚、心阳暴脱鉴别
证候
相同症状
不同症状
舌象 脉象
心气虚证 心阳虚证
心阳暴脱 证
心悸怔忡,胸 闷气短,活动 后加重为共性 症状,但三者 间程度不等, 一般来说,心 气虚证轻,心 阳虚证中等, 心阳暴脱证重
精神疲惫、自汗乏力、 舌淡
面色淡白
苔白
畏寒肢冷、心痛、面 舌淡胖 色苍白或面唇青紫 苔白滑
心与小肠病辨证
心与小肠辩证
脏腑辨证
脏腑辨证是中医辨证方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 以脏腑学说为基础运用四诊的方法结合脏腑的病理反映来分 析病症,用以指导临床治疗的一种辨证方法。
心与小肠辩证
心
心的生理功能:主血脉、主神志、
开窍于舌、其华在面。
1.心主血脉,其华在面
心主血脉的含义:心主血脉是指心气有推动血液在脉管内运行以营养全 身的功能。脉是血液运行的通路,心、脉、血三者共同组成一个循环全 身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心起着主导作用。心主血脉的功能是由心气 的作用来实现的。 *(1)心气旺盛、血液充盈:脉搏和缓有力,面色红润(生理) *(2)心气不足则血脉空虚可出现:脉搏细弱或节律不整,面色苍白(病理) *(3)血行瘀滞:脉涩不畅,面色青紫等症状(病理)
中医学-脏腑辨证ppt课件
![中医学-脏腑辨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9082470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ca.png)
肺阴虚证
• 阴津不足,肺失濡润所表现的证候。多 由肺病日久,耗伤肺阴所致。
• 临床表现:干咳少痰,或痰粘不易咯出, 或痰中带血,口燥咽干,或喑哑,潮热 颧红,或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
• 病机:肺阴亏耗,阴虚火旺。 • 治法:养阴清肺 • 方剂:百合固金汤
大肠津亏证
• 年老体虚,津液亏损,或久病伤阴,不能濡 润大肠所出现的以便秘为主的证候。
• 临床表现:大便干结如栗,腹胀,拒按,口 干欲饮,内热心烦,小便短赤,舌红少苔或 苔黄而干,脉细数。
• 病机:肠道津亏,传导失司。 • 治法:润肠通便 • 方剂:麻子仁丸
大肠实热证
• 饮食不洁,过食辛辣、肥甘,热邪蕴结 肠道,导致腑气不通所致的实热证。
• 临床表现:发热口渴,大便秘结,腹胀 痞满,疼痛拒按,舌红苔黄而干,脉沉 实有力。
中医学-脏腑辨证
概述
❖ 脏腑辨证,是运用脏 腑的生理病理理论, 对四诊所收集的病情 资料进行分析归纳, 判断疾病的部位、病 因病机、性质和邪正 盛衰的辨证方法。
心与小肠辨证
功能:主血脉—血液运行障碍 主神明—神志异常
心开窍于舌,与小肠互为表里 症状:心悸、心前区疼痛、心神不安、失眠多
梦、谵语。 虚:心气、心血、心阴、心阳虚衰;
寒凝胃脘证
❖ 寒邪损伤胃气,胃失和降所出现的临床证候。 ❖ 临床表现:胃脘冷痛,痛势急剧,呕吐清水,
形寒肢冷,喜温,喜热饮,苔白,脉弦紧。 ❖ 病机:寒凝胃脘,中阳不运。 ❖ 治法:温胃散寒 ❖ 方剂:良附丸
胃热炽盛证
❖ 由胃经蕴热、胃火偏盛所表现的胃实热证。 ❖ 临床表现:胃脘灼痛,拒按,渴喜冷饮,发
• 病机:实热内结,腑气不通。 • 治法:泻下热结 • 方剂:大承气汤
辩证脏腑PPT专业课件
![辩证脏腑PPT专业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4124c4431b765ce05081445.png)
9
.
[机理分析] 本证多继发于心气虚或心阳虚而来, 有形之邪阻滞心脉所致。心阳不振,失于温养, 心动失常,故见心悸怔忡。阳气不宣,血行无力, 心脉痹阻,故心胸憋闷疼痛。手少阴心经之脉直 行上肺出腋下,循内臂。瘀阻心脉的疼痛以刺痛 为特点,伴见舌暗,或有青紫色瘀斑瘀点,脉细 涩或结代等瘀血内阻的症状;
LOGO
脏腑辨证(心肺)
sydrome differentiation of viscera
.
1
.
Hot Tip
脏腑辨证概念: 根据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表现,结合八纲、 病因、气血等理论,通过四诊收集的病史、 症状、体征等病情资料,对疾病的证候进行 分析和归纳,借以推究其病机,判断病位、 病性以及正邪盛衰状况的一种辩证方法。
本证以心悸及气虚证或阳虚证为审证要点。
6
.
病案
试述:证名,证候分析
7
. 8
.
(四)心血瘀阻
heart vessels obstruction syndrome
心血瘀阻证是指由于瘀血、痰浊、阴寒、气滞等 因素阻痹心脉,而出现证候。 “胸痹”
[证候] 心悸怔忡,心胸憋闷作痛,痛引肩背内 臂,时作时止。或见痛如针刺,舌暗或有青紫斑 点,脉细涩或结代;重者暴痛欲绝,口唇青紫, 脉微欲绝。 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
20
.
[机理分析] 本证是因外感风热之邪,侵犯肺卫 所致。
风热袭肺,肺失清肃,肺气上逆,故咳嗽;肺气 失宣,鼻窍不利,津液为热邪所熏,故鼻塞、流 浊涕;风热上扰,咽喉不利,故咽痛。肺主气属 卫,肺卫受邪,卫气抗邪则发热;卫气郁遏,肌 表失于温煦,故恶寒。热伤津液则口微渴。舌尖 红,苔薄黄,脉浮数,为风热袭表犯肺之征。
.
[机理分析] 本证多继发于心气虚或心阳虚而来, 有形之邪阻滞心脉所致。心阳不振,失于温养, 心动失常,故见心悸怔忡。阳气不宣,血行无力, 心脉痹阻,故心胸憋闷疼痛。手少阴心经之脉直 行上肺出腋下,循内臂。瘀阻心脉的疼痛以刺痛 为特点,伴见舌暗,或有青紫色瘀斑瘀点,脉细 涩或结代等瘀血内阻的症状;
LOGO
脏腑辨证(心肺)
sydrome differentiation of viscera
.
1
.
Hot Tip
脏腑辨证概念: 根据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表现,结合八纲、 病因、气血等理论,通过四诊收集的病史、 症状、体征等病情资料,对疾病的证候进行 分析和归纳,借以推究其病机,判断病位、 病性以及正邪盛衰状况的一种辩证方法。
本证以心悸及气虚证或阳虚证为审证要点。
6
.
病案
试述:证名,证候分析
7
. 8
.
(四)心血瘀阻
heart vessels obstruction syndrome
心血瘀阻证是指由于瘀血、痰浊、阴寒、气滞等 因素阻痹心脉,而出现证候。 “胸痹”
[证候] 心悸怔忡,心胸憋闷作痛,痛引肩背内 臂,时作时止。或见痛如针刺,舌暗或有青紫斑 点,脉细涩或结代;重者暴痛欲绝,口唇青紫, 脉微欲绝。 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
20
.
[机理分析] 本证是因外感风热之邪,侵犯肺卫 所致。
风热袭肺,肺失清肃,肺气上逆,故咳嗽;肺气 失宣,鼻窍不利,津液为热邪所熏,故鼻塞、流 浊涕;风热上扰,咽喉不利,故咽痛。肺主气属 卫,肺卫受邪,卫气抗邪则发热;卫气郁遏,肌 表失于温煦,故恶寒。热伤津液则口微渴。舌尖 红,苔薄黄,脉浮数,为风热袭表犯肺之征。
心与小肠病辨证 ppt课件
![心与小肠病辨证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c81df09af45b307e9719717.png)
白舌淡胖,苔白滑,切诊脉弱,四肢不温。 要求:①主诉;②脏腑辨证结果;③辨证分析。
PPT课件
12
病案举例
王 X ,女, 18 岁。近半个月因复习考试,每 日入睡较晚且夜寐多梦,心烦,口渴,便秘溲黄,
舌尖部有烧灼感,可见红刺,苔黄,脉数。
要求:①脏腑辨证结果;②辨证分析。
PPT课件
13
病案举例
某患者,女,52岁。心悸、胸闷反复发作5年, 近 2 天因加班而加重。现症见心悸不宁,劳则加
证候 相同症状 不同症状 舌象 脉象
心 血 心悸,失 血虚 虚证 眠,多梦 心 阴 虚证 阴虚
舌 淡 脉 细 苔白 弱 舌 红 脉 细 少苔 数
PPT课件
11
病案举例 吴 X ,男, 52 岁。患者十年前因疲劳出现心
悸气短,未经治疗,以后每因劳累则病情加重, 近二月因上症加重而来就诊。现自觉胸闷,心悸, 时有胸痛,畏寒肢冷。医生查体时,望其面色淡
【辨证要点】神志异常和痰火内盛的见症为要点
PPT课件
18
心火亢盛证与痰火扰神证的鉴别
证候 共同症状 不同表现 舌象 脉象
心 火 亢 心 烦 失 眠 心火内炽 盛证 等神志症 状 痰 火 扰 痰火内盛 神证
舌 尖 红 脉数 苔黄
舌红苔 脉 滑 黄腻 数
PPT课件
19
【概 念】小肠实热证是小肠里热炽盛所表现的证候。 九、小肠实热证
剧,伴胸闷气短,神疲乏力,头晕目眩,形寒肢
冷,面色苍白,纳呆,便溏,舌质淡嫩苔白腻,
脉细数无力。
要求:①脏腑辨证结果; ② 辨证分析。
PPT课件
14
六、心火亢盛证 【概 念】是指心火内炽所表现的实热证候。
【病 因】情志抑郁化火,或火热之邪内侵等。 【临床表现】心烦失眠,面赤口渴,口舌赤烂疼痛 (心火上炎证),身热,便秘溲黄,或兼见小便 赤、涩、灼、痛(心热下移证),或见吐血、衄 血(血热妄行证),甚或狂躁谵语 ,神识不清 (火热闭扰心神证),舌尖红,苔黄,脉数。
心与小肠课件
![心与小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a9ed4d2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85.png)
脏腑辨证
概念 运用脏腑学说理论, 对四诊所收集到的
临床资料进行辨别、分析, 从而确定疾病 所在脏腑, 病因、病性以及邪正盛衰等的 一种辨证方法。
适用范围 内伤杂病
分类 ① 脏病辨证 ② 腑病辨证 ③ 脏腑
兼证辨证
一、心与小肠病辨证
生理病理
心 --- 血脉
心痛, 脉结代
神明
心悸, 怔忡, 失眠多梦,
辨证要点 心悸怔忡, 胸闷气短 + 气虚症状
2 心阳虚证
概念
心阳不足, 鼓动、温煦
无力之证
机制
心气虚证的进一步发展
表 现 心气虚证: 心悸怔忡 、气短胸闷
虚寒证: 面色晄白、 气短懒言、畏寒 肢冷、自汗、舌淡胖嫩苔白
滑,
辨证要点 心悸怔忡脉, 胸沉闷迟心无痛力,+或阳微虚细虚,症或状结
代。
3 心阳暴脱证
11 小肠实热证
概念
小肠热盛, 泌别清
浊失常之证
机制
心火下移小肠
表现·分析
小便赤涩灼痛, 尿血 --- 心火下移, 灼伤肠络 心烦 --- 热扰心神 口舌生疮 --- 心火上炎, 灼伤舌体 口渴 --- 热盛津伤 舌红苔黄, 脉数 --- 里热
辨证要点 小便赤涩灼痛 + 心火内盛见症
病案
陆某,女,56岁,干部,1992年1月3日初诊。 主诉: 心悸气短3年,加重1年,胸痛气憋8小时。 病史: 3年前感心悸,气短,动则益甚,倦怠乏力。近 1年来,心悸气短加重,畏寒肢冷,自汗,痰多色白 而粘,胸闷,心前区闷痛,时作时止。虽经治疗,却 无显效。昨天下午,因情绪不佳,夜间突然心胸憋闷 疼痛,心慌,口唇紫绀。
辨证要点 心烦失眠, 口舌生疮, 尿赤+实热证
概念 运用脏腑学说理论, 对四诊所收集到的
临床资料进行辨别、分析, 从而确定疾病 所在脏腑, 病因、病性以及邪正盛衰等的 一种辨证方法。
适用范围 内伤杂病
分类 ① 脏病辨证 ② 腑病辨证 ③ 脏腑
兼证辨证
一、心与小肠病辨证
生理病理
心 --- 血脉
心痛, 脉结代
神明
心悸, 怔忡, 失眠多梦,
辨证要点 心悸怔忡, 胸闷气短 + 气虚症状
2 心阳虚证
概念
心阳不足, 鼓动、温煦
无力之证
机制
心气虚证的进一步发展
表 现 心气虚证: 心悸怔忡 、气短胸闷
虚寒证: 面色晄白、 气短懒言、畏寒 肢冷、自汗、舌淡胖嫩苔白
滑,
辨证要点 心悸怔忡脉, 胸沉闷迟心无痛力,+或阳微虚细虚,症或状结
代。
3 心阳暴脱证
11 小肠实热证
概念
小肠热盛, 泌别清
浊失常之证
机制
心火下移小肠
表现·分析
小便赤涩灼痛, 尿血 --- 心火下移, 灼伤肠络 心烦 --- 热扰心神 口舌生疮 --- 心火上炎, 灼伤舌体 口渴 --- 热盛津伤 舌红苔黄, 脉数 --- 里热
辨证要点 小便赤涩灼痛 + 心火内盛见症
病案
陆某,女,56岁,干部,1992年1月3日初诊。 主诉: 心悸气短3年,加重1年,胸痛气憋8小时。 病史: 3年前感心悸,气短,动则益甚,倦怠乏力。近 1年来,心悸气短加重,畏寒肢冷,自汗,痰多色白 而粘,胸闷,心前区闷痛,时作时止。虽经治疗,却 无显效。昨天下午,因情绪不佳,夜间突然心胸憋闷 疼痛,心慌,口唇紫绀。
辨证要点 心烦失眠, 口舌生疮, 尿赤+实热证
心与小肠病辨证115页PPT
![心与小肠病辨证115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981c5248647d27284b7351f2.png)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心与小肠病辨证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心与小肠病辨证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畏寒肢冷,心痛,面色 白或晦暗,舌淡苔白滑, 脉沉迟无力或微细结代
突然出现冷汗淋漓,四肢 厥冷,呼吸微弱,面色苍 白,口唇青紫,神志模糊 或昏迷。舌质淡紫青滑, 脉微细欲绝
病例分析
男,68岁,干部。
阵发心悸、气短年余,加重1周。1年前因 胆结石行胆囊切除术,术后感体力不如以前, 逢劳作后出现短阵心悸、气短、汗出、乏力, 休息后可缓解。近1周因搬家劳累,上述诸证加 重,自感倦怠,精神疲惫,懒言,语声低微, 食少,查:面白、舌淡、脉缓无力。试用脏腑 辨证分析之。
实火-面赤口渴,身热,便秘溲赤, 苔黄,脉数,迫血妄行、吐血
心-心烦,失眠,甚则狂躁谵语,口 舌生疮,或舌尖红赤生芒剌
移热于小肠-小便赤、涩、灼、痛
[辨证要点] 心烦、口舌生疮、尿赤+实热证
病例分析
王某,女,51岁,干部。反复发作性舌疮 伴心烦、便秘10余年,加重1周。近10年来, 每逢工作紧张、或加班睡眠不足时,即发舌疮, 少时1~2个,多则5~6处,疮面可达1cm2大小, 舌红,舌疼,影响吃饭和说话,伴心烦,手足 心热,便秘,尿赤,喜冷饮。查:舌尖红,舌 尖、舌边有3处烂疮面,苔薄微黄,脉数稍弦。 试述: 心的生理、病理
1 主血脉 2 主神明 3 其华在面、开窍于舌 4 小肠主受盛、化物和分清泌浊
心与小肠病辨证
心病特征性表现(定位):
心居胸中---胸闷、胸痛 手少阴心经循上臂内侧---痛引肩臂内侧 心主血脉---心悸、怔仲、心痛 心主神志---失眠、多梦、健忘、神昏
谵语、神乱(癫、狂、痫)
(二)心血虚证与心阴虚证
七福饮
1、心血虚 概念:是心血不足,心失濡所表现的证候
成因:久病耗伤阴血
劳神过度,心血暗耗
临床表现:血虚证 + 心失濡养
血虚-面白无华或萎黄,唇淡白,头晕 目眩,脉细无力
心-心悸,失眠,多梦
2、心阴虚
洋参麦冬 汤
概念:是心阴亏虚,虚热内扰表现的证候。 成因:劳神太过,心阴暗耗
热病伤及心阴 临床表现:阴虚证 + 心失所养
阴虚-潮热,盗汗,两颧发红,舌红少 苔,脉细数
心-心悸、失眠、多梦
【辨证要点】
心血虚证:心悸、失眠与血虚证共见 (淡白与虚弱)
心阴虚证:悸烦不宁,失眠多梦 与阴虚内热证兼见
(三)心火亢盛证 泻心汤
概念:是指心火内炽表现的实热证候 成因:外邪入里化火;情志抑郁化火 临床表现:火热证 + 心与小肠症状
成因:心气虚进一步发展而成 临床表现:阳虚 + 心失温养
阳虚-形寒肢冷,面色恍白或面唇青紫 心-心悸怔忡,心胸憋闷 舌脉-舌质淡胖,脉弱
3、心阳暴脱证 参附汤
概念:是心阳衰极,阳气暴脱所表现的亡 阳证候
成因:本证在心阳虚衰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临床表现:亡阳证 + 心衰
亡阳-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呼吸微弱 心-胸痛暴作,面唇青灰,甚或神志模 糊,昏迷 舌脉-舌淡或淡紫,脉微细欲绝
心开窍于舌---舌痛、舌疮
在体合脉---脉结代促 外合小肠---小便淋漓涩痛
心
虚证
病
常
见
证
型
实证
心气虚证 心阳虚证 心阳虚脱证 心血虚证 心阴虚证
心火亢盛证 心脉痹阻证 瘀阻脑络证 痰蒙心神证 痰火扰神证
(一)心气虚证、心阳虚与心阳暴脱证
1、心气虚 概念:是心气不足,鼓动无力表现的证候
四君子汤
成因: 久病体弱; 年老气衰
心气虚、心阳虚、心阳暴脱三证的关系
三证同属心的功能减弱,但程度不同 心气虚
心阳虚 心阳暴脱
❖ 【辨证要点】
❖ 1、心悸怔忡为定位资料 ❖ 2、兼里虚寒表现 = 心阳虚证 ❖ 3、兼亡阳证表现 = 心阳暴脱
证候 相同点
不同点
心气虚 心阳虚
心阳 暴脱
心悸怔忡 胸闷气短 活动后加 重 自汗
面色淡白,舌淡苔白,脉 虚或弱,神疲乏力
(四)心脉痹阻证
概念:是多种因素导致心脉闭塞不通所表现的 证候
成因:年高体弱;久病正虚 临床表现:
心悸怔忡,心胸憋闷作痛,痛引肩背或内 臂,时作时止 临床根据成因不同,可分为四型
心脉痹阻的分型
瘀血内阻-痛如针剌,舌紫暗或有瘀点, 脉细涩
痰浊停聚-闷痛甚,体胖痰多,身重困倦, 舌苔白腻,脉沉滑
阴寒凝滞-突发剧痛,得温痛减,畏寒肢 冷,舌淡苔白,脉沉迟或沉紧
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一心与小 肠(ppt)
(优选)中医诊断学第五章脏 腑辨证一心与小肠
学习要求及方法:
要求: 1、正确理解脏腑辨证的含义及与其它辨证方法的关
系 2、掌握脏腑各种证候的临床表现及其证候分析 3、掌握脏腑兼病辨证的各种证候之临床表现及其证
候分析 学习方法: 1、纵:熟记脏腑的生理功能 2、横:联系八纲、气血津液内容来分析
临床表现:气虚证 + 心动无力症
气虚-气短懒言,神疲乏力,自汗
心-胸闷、心悸、怔忡、失眠、多梦
舌脉-舌淡、苔白,脉弱
❖ 【辨证要点】
❖ 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定位)
❖ 兼气虚证表现
❖ = 心气虚证
❖ 即:以心脏及全身功能活动衰弱为要点
2、心阳虚证 瓜蒌薤白
白酒汤
概念:是心阳虚,温运无力,虚寒内生所 表现的证候
气机郁滞-胀痛,发作常与精神因素有关,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辨证要点】 1.本证属本虚标实之证 2.心悸怔忡、心胸憋闷疼痛引肩背臂内 侧,时发时止,劳累诱发或加重为特 征。
3.病因辨证----瘀血、痰浊 寒邪、气滞
病例分析
男,57岁,头晕,胸闷,心痛10余年,加重 2 天 。 素 患 高 血 压 病 10 余 年 , 血 压 高 达 160/100,经常头晕,后头痛,项强,劳累后 加重;亦患有高脂血症,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 增高。近年有偶发胸闷、心痛,吃些降压、扩 血管药物可缓解,近2天因天气寒冷,心痛加重, 伴有心悸,恐惧感,痛其甚时如锥针刺其心, 手足厥冷,伴出冷汗。查:舌淡胖,苔白厚, 脉沉迟,血压18.6/12kPa,心律整,心率50次/ 分,心音略低,心电图提示下壁心肌梗塞。试 用脏腑辨证分析。
突然出现冷汗淋漓,四肢 厥冷,呼吸微弱,面色苍 白,口唇青紫,神志模糊 或昏迷。舌质淡紫青滑, 脉微细欲绝
病例分析
男,68岁,干部。
阵发心悸、气短年余,加重1周。1年前因 胆结石行胆囊切除术,术后感体力不如以前, 逢劳作后出现短阵心悸、气短、汗出、乏力, 休息后可缓解。近1周因搬家劳累,上述诸证加 重,自感倦怠,精神疲惫,懒言,语声低微, 食少,查:面白、舌淡、脉缓无力。试用脏腑 辨证分析之。
实火-面赤口渴,身热,便秘溲赤, 苔黄,脉数,迫血妄行、吐血
心-心烦,失眠,甚则狂躁谵语,口 舌生疮,或舌尖红赤生芒剌
移热于小肠-小便赤、涩、灼、痛
[辨证要点] 心烦、口舌生疮、尿赤+实热证
病例分析
王某,女,51岁,干部。反复发作性舌疮 伴心烦、便秘10余年,加重1周。近10年来, 每逢工作紧张、或加班睡眠不足时,即发舌疮, 少时1~2个,多则5~6处,疮面可达1cm2大小, 舌红,舌疼,影响吃饭和说话,伴心烦,手足 心热,便秘,尿赤,喜冷饮。查:舌尖红,舌 尖、舌边有3处烂疮面,苔薄微黄,脉数稍弦。 试述: 心的生理、病理
1 主血脉 2 主神明 3 其华在面、开窍于舌 4 小肠主受盛、化物和分清泌浊
心与小肠病辨证
心病特征性表现(定位):
心居胸中---胸闷、胸痛 手少阴心经循上臂内侧---痛引肩臂内侧 心主血脉---心悸、怔仲、心痛 心主神志---失眠、多梦、健忘、神昏
谵语、神乱(癫、狂、痫)
(二)心血虚证与心阴虚证
七福饮
1、心血虚 概念:是心血不足,心失濡所表现的证候
成因:久病耗伤阴血
劳神过度,心血暗耗
临床表现:血虚证 + 心失濡养
血虚-面白无华或萎黄,唇淡白,头晕 目眩,脉细无力
心-心悸,失眠,多梦
2、心阴虚
洋参麦冬 汤
概念:是心阴亏虚,虚热内扰表现的证候。 成因:劳神太过,心阴暗耗
热病伤及心阴 临床表现:阴虚证 + 心失所养
阴虚-潮热,盗汗,两颧发红,舌红少 苔,脉细数
心-心悸、失眠、多梦
【辨证要点】
心血虚证:心悸、失眠与血虚证共见 (淡白与虚弱)
心阴虚证:悸烦不宁,失眠多梦 与阴虚内热证兼见
(三)心火亢盛证 泻心汤
概念:是指心火内炽表现的实热证候 成因:外邪入里化火;情志抑郁化火 临床表现:火热证 + 心与小肠症状
成因:心气虚进一步发展而成 临床表现:阳虚 + 心失温养
阳虚-形寒肢冷,面色恍白或面唇青紫 心-心悸怔忡,心胸憋闷 舌脉-舌质淡胖,脉弱
3、心阳暴脱证 参附汤
概念:是心阳衰极,阳气暴脱所表现的亡 阳证候
成因:本证在心阳虚衰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临床表现:亡阳证 + 心衰
亡阳-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呼吸微弱 心-胸痛暴作,面唇青灰,甚或神志模 糊,昏迷 舌脉-舌淡或淡紫,脉微细欲绝
心开窍于舌---舌痛、舌疮
在体合脉---脉结代促 外合小肠---小便淋漓涩痛
心
虚证
病
常
见
证
型
实证
心气虚证 心阳虚证 心阳虚脱证 心血虚证 心阴虚证
心火亢盛证 心脉痹阻证 瘀阻脑络证 痰蒙心神证 痰火扰神证
(一)心气虚证、心阳虚与心阳暴脱证
1、心气虚 概念:是心气不足,鼓动无力表现的证候
四君子汤
成因: 久病体弱; 年老气衰
心气虚、心阳虚、心阳暴脱三证的关系
三证同属心的功能减弱,但程度不同 心气虚
心阳虚 心阳暴脱
❖ 【辨证要点】
❖ 1、心悸怔忡为定位资料 ❖ 2、兼里虚寒表现 = 心阳虚证 ❖ 3、兼亡阳证表现 = 心阳暴脱
证候 相同点
不同点
心气虚 心阳虚
心阳 暴脱
心悸怔忡 胸闷气短 活动后加 重 自汗
面色淡白,舌淡苔白,脉 虚或弱,神疲乏力
(四)心脉痹阻证
概念:是多种因素导致心脉闭塞不通所表现的 证候
成因:年高体弱;久病正虚 临床表现:
心悸怔忡,心胸憋闷作痛,痛引肩背或内 臂,时作时止 临床根据成因不同,可分为四型
心脉痹阻的分型
瘀血内阻-痛如针剌,舌紫暗或有瘀点, 脉细涩
痰浊停聚-闷痛甚,体胖痰多,身重困倦, 舌苔白腻,脉沉滑
阴寒凝滞-突发剧痛,得温痛减,畏寒肢 冷,舌淡苔白,脉沉迟或沉紧
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一心与小 肠(ppt)
(优选)中医诊断学第五章脏 腑辨证一心与小肠
学习要求及方法:
要求: 1、正确理解脏腑辨证的含义及与其它辨证方法的关
系 2、掌握脏腑各种证候的临床表现及其证候分析 3、掌握脏腑兼病辨证的各种证候之临床表现及其证
候分析 学习方法: 1、纵:熟记脏腑的生理功能 2、横:联系八纲、气血津液内容来分析
临床表现:气虚证 + 心动无力症
气虚-气短懒言,神疲乏力,自汗
心-胸闷、心悸、怔忡、失眠、多梦
舌脉-舌淡、苔白,脉弱
❖ 【辨证要点】
❖ 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定位)
❖ 兼气虚证表现
❖ = 心气虚证
❖ 即:以心脏及全身功能活动衰弱为要点
2、心阳虚证 瓜蒌薤白
白酒汤
概念:是心阳虚,温运无力,虚寒内生所 表现的证候
气机郁滞-胀痛,发作常与精神因素有关,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辨证要点】 1.本证属本虚标实之证 2.心悸怔忡、心胸憋闷疼痛引肩背臂内 侧,时发时止,劳累诱发或加重为特 征。
3.病因辨证----瘀血、痰浊 寒邪、气滞
病例分析
男,57岁,头晕,胸闷,心痛10余年,加重 2 天 。 素 患 高 血 压 病 10 余 年 , 血 压 高 达 160/100,经常头晕,后头痛,项强,劳累后 加重;亦患有高脂血症,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 增高。近年有偶发胸闷、心痛,吃些降压、扩 血管药物可缓解,近2天因天气寒冷,心痛加重, 伴有心悸,恐惧感,痛其甚时如锥针刺其心, 手足厥冷,伴出冷汗。查:舌淡胖,苔白厚, 脉沉迟,血压18.6/12kPa,心律整,心率50次/ 分,心音略低,心电图提示下壁心肌梗塞。试 用脏腑辨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