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良崮战役的启示
【心得体会】孟良崮战役以少胜多的原因分析及启示

孟良崮战役以少胜多的原因分析及启示孟良崮战役敌军45万,拥有飞机、坦克等先进美式装备,在军事上占有绝对优势;而我军只有27万,且是小米加步枪,军事上明显处于劣势。
最后却是我军全歼国民党王牌师第74师,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扭转了华东战局。
取得孟良崮战役的伟大胜利,原因是多方面的,军事上,我军有中央领导的英明决策,有陈毅、粟裕等将领卓越指挥,广大指战员的英勇顽强战斗等,但最主要的原因是国民党失去民心,军队得不到老百姓的拥护,而我党我军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沂蒙人民在“一切为了战争胜利”精神鼓舞下,以惊人的毅力保证了数十万大军的粮食供应和战场运输工作,战役期间随部队行动的民工达90万多人,人民群众的支持是革命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人民群众为什么铁了心要跟共产党走,全力支援军队打胜仗呢?孟良崮战役给了我三点启示。
一、党为人民谋利益才能得到人民的真心拥护和支持党和人民群众的鱼水之情不是凭空而来的,利益相关才能水乳交融,利益一致才能生死与共。
共产党在沂蒙根据地进行了土地改革,让人民群众分到了田地,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并且进行减租减息,税收是国民党统治时期的七分之一。
共产党人从普通党员到高级干部为了捍卫人民利益的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赴汤蹈火,前赴后继,让老百姓深切感受到共产党是为自己谋利益的,是靠得住、信得过的政党,所以沂蒙人民一心一意要“跟着共产党走”。
在新的历史时期,共产党人也只有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千方百计为人民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吃苦在先,享受在后,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二、军队爱护、保护人民的利益才能赢得人民的大力支持当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日本鬼子的威胁时,八路军和新四军总是挺身而出全力保护,直到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
八路军和新四军在平时帮群众挑水、打扫卫生,帮群众识字,帮群众播种和收割庄稼,处处为老百姓做好事,受到群众高度赞扬,还有严明的纪律事事处处维护群众利益,如不调戏妇女、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等,深得人民群众的欢迎和支持。
孟良谷战役观后感作文

孟良谷战役观后感作文
《观孟良崮战役有感》
前几天我去参观了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哎呀,那可真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走进纪念馆,就感觉好像被拉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看着那些陈旧的照片、物件,还有详细的战役介绍,我的脑海中开始浮现出战士们在战场上拼杀的场景。
我记得看到一幅画,画上面战士们正不顾一切地冲锋,那表情简直太生动了,感觉他们下一秒就要从画里冲出来一样。
那枪啊、炮啊就在耳边响着,我仿佛能闻到硝烟的味道。
在那里,我还看到了当年战士们穿过的衣服,哎呀,那衣服破破烂烂的,上面还有好多补丁呢,但就是这样的衣服穿在他们身上,却有着一种说不出的威严。
还有一个场景让我特别难忘。
那是一组雕塑,展示的是战士们互相扶持、并肩战斗的样子。
其中一个战士紧紧握着枪,脸上满是坚定,另一个战士好像受了伤,但还是咬着牙继续战斗。
看着他们,我就在想,当年他们得有多大的勇气和毅力啊,明知道可能会牺牲,但还是义无反顾地往前冲。
参观完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孟良崮战役,这是多么伟大的一场战斗啊。
那些战士们用自己的生命和热血换取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想想我们现在,有时候还会为了一点小事就抱怨,真是太不应该了。
我们应该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不能忘记那些为了我们付出的英雄们。
这次参观真的让我收获很多,我会永远记住孟良崮战役,记住那些英勇的战士们。
以后有机会,我一定还会再来这里,再次感受那段伟大的历史。
孟良崮战役的启示 百度

孟良崮战役的启示(2015级公共管理专业李超)战役梗概:孟良崮战役是国共内战期间,陈毅、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在沂蒙山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运动战和阵地战相结合的重大战役。
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取得了战役的胜利,国民党军整编第74师被完全消灭。
这一战役,开创了在敌重兵密集并进的态势下,从敌阵线中央割歼其进攻主力的范例,是打破国民党军对山东解放区重点进攻和转变华东战局的关键一战,被陈毅誉为“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
孟良崮战役意义:孟良崮战役意义重大。
整编第74师作为国军五大主力之首,自内战以来一向是华东战场国军之中坚,于淮北、睢泗、两淮、涟水等战役中攻无不克,屡立战功。
此战全军覆灭,对国军士气打击极大。
整编第74师战败覆灭,发生在全面内战爆发后不到一年,国军尚居于进攻地位,并且华东国军总兵力仍居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因此其结果就尤为震撼。
相比之下,五大主力之其余四支,均在孟良崮战役又过了一年多后的战略决战阶段,在国军总体已处颓势的情势下才次第覆没。
孟良崮战役的启示:为什么在如此大的实力悬殊之下共产党能取得胜利?我认为以下几点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共产党人在正确的目标与信念基础上建立起的坚固的军事关系。
一个人如果没有信念容易迷失方向,一支部队如果没有信念则容易涣散不齐。
张灵甫一心效忠国民党,不惜以自己的军队为诱饵,希望在共党包围74师时外围的国军可以一举歼灭共党。
其战略从军事上来说可称妙计,却没料到现实并不像他所预想的顺利,外围的国军由于个人恩怨不予支援,张灵甫最终惨败身亡。
而共产党在识破张灵甫的战略后临危不惧,在陈毅的领导下团结一致、顽强进攻,最终攻占了孟良崮。
一支真正强大的军队是在危难时刻可以拧成一股,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奋不顾身的。
纵观历史,共产党也正是靠着这样的信念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结束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历史;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孟良崮战役的启示

孟良崮战役描述
• 于是,粟裕下令:任何人不得言撤退!陈毅也宣布 了追究失职者责任的“撤职、查办、杀头”的三大 战场纪律,并严令各纵队务必不顾一切牺牲,限在2 4小时内攻上孟良崮,歼灭七十四师;各纵队伤亡多 少人,战役结束后,保证给予补足建制;同时,打 破解放军历来只在夜里打大仗的传统,16日白天也 继续进攻,直至于16日下午三时完全攻占孟良崮主 峰,击毙张灵甫。而向孟良崮进军的国军呢? 只到 16日下午七十四师被消灭、张灵甫阵亡之时,除了 国军八十三师师长李天霞为着逃避蒋介石指责其援 张不力,象征性的派了一个连,带着报话机躲在孟 良崮附近一个山洞中,
孟良崮战役描述
• 一场双方原本都有资格可能获胜、或都有危险可能 战败,而在战机上双方又几近相同的战役,终于, 以陈毅、粟裕赢得胜利、张灵甫则惨遭失败身亡而 记入史册。 历史已被铸就,人们不由自主创造自已新的历史画 页的活动,却永不会停止。今天,从孟良崮战役那 陈旧的往事中,我们是不是可以领悟些什么有益的 东西呢? • 至少有这么三点吧:
从孟良崮战役中读出的启示 作者:陈益南 (转自:万科经济人俱乐部)
孟良崮战役描述
• 在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军队有很多败仗都是输得 糊里糊涂,从战略战术上开始,就注定了他们的败 局。但1947年5月间的孟良崮战役,却是一场双方的 战略意图及战术方案都已互相明明白白的硬仗,双 方的主将也都是指挥高手,没有哪一方是糊涂虫; 而从整体兵力上看,当时,国军有24个整编师(有 的师相当于军建制)共45万人,比在山东的解放军 多十几万人,且装备精良弹药充足,还有坦克与飞 机助阵。但是,孟良崮一役,国军却仍败于解放军, 其精锐之师整编第七十四师遭全军覆没。
孟良崮战役的启示
• 然而,事情若一进入到实践的层次,仅凭理论的武 器,就往往会显出它的苍白与底气不足,而很大程 度上会让“性格”高居行事的首位。很多的事,并 非理论的错误,而实实在在是人们没有做好它。很 多明明都懂得了的东西,在实践中,人们就是不能 或不敢照“理论”行事。 为什么不能或不敢按本认为是正确的理论行事了呢? 害怕出错。 因为,理论一进入实践,它就不再是孤立的一种 “理论”了,而将有无数的其它因素伴随着它,去 影响实施这种理论的人,从而使他会处于茫然之态, 并再无纯执理论时的潇洒、坚定。
孟良崮战役感想800字

孟良崮战役感想800字
(实用版)
目录
1.孟良崮战役背景介绍
2.孟良崮战役的经过
3.孟良崮战役胜利的意义
4.对孟良崮战役的感想
正文
孟良崮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与国民党军队进行的一次重要战役。
这场战役发生在 1947 年 5 月,是解放战争中的一次决定性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在战争中占据优势。
孟良崮战役的经过非常激烈。
在这场战役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装备和兵力上都处于劣势,但他们凭借高超的战术和坚强的意志,成功地击败了国民党军队。
战役中,解放军巧妙地运用了山地战的优势,将敌人引入预先设好的包围圈,然后发动猛攻,最终取得了胜利。
孟良崮战役的胜利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来说意义重大。
这场战役的胜利不仅打破了国民党军队的进攻态势,也使解放军在战争中开始占据优势。
此外,孟良崮战役的胜利也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士气,增强了他们战胜国民党军队的信心。
对于孟良崮战役,我深感敬佩。
在这场战役中,中国人民解放军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展现了他们高超的战术和坚韧不拔的意志。
孟良崮战役的胜利告诉我们,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决心,就可以克服一切困难,取得胜利。
同时,孟良崮战役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进行的一次伟大斗争的体现,他们的英勇行为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总的来说,孟良崮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次伟大胜利,它标志着
解放战争的胜利曙光。
孟良崮顶的哭声读后感

孟良崮顶的哭声读后感
1.孟良崮战役,顾名思义,是在孟良崮这个地方进行的一场激战。
这场战役是解放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发生在1947年。
战役中,我军英勇奋战,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场战役的胜利,不仅沉重地打击了敌军,而且极大地鼓舞了我军的士气。
2.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详细描述战役的过程,刻画了一批英勇无畏的英雄人物。
他们在这场血与火的较量中,展现出了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例如,有的战士在生命垂危的时刻,依然坚守阵地,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有的战士在弹药匮乏的情况下,不畏生死,冲入敌群,与敌人展开肉搏战。
这些英雄事迹让人感动,也让人深刻体会到了战争中的民族精神。
3.文章中,战争与人性的主题贯穿始终。
在战争的背景下,人性的善恶美丑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面对战争的残酷,我军战士展现出了顽强拼搏、英勇斗争的精神风貌。
与此同时,敌军在面对生死关头时,也暴露出了人性的丑恶。
这使得我们在感慨战争残酷的同时,也深刻体会到了人性的复杂。
4.阅读这本书,让我对战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它让我明白,战争不仅仅是胜负的问题,更是关于信仰、道义和人性的较量。
在战争中,英勇的战士们用生命捍卫着国家的尊严和民族的荣誉。
他们的英勇事迹,激励着我们去珍惜和平,努力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结论】
总的来说,《孟良崮顶的哭声》这本书让我对孟良崮战役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感受到了战争中的英雄气概和人性的光辉。
这种
感受不仅让我更加敬佩那些为国家、民族付出了生命的英雄,也让我在现实生活中更加珍视和平、积极向上。
[学习孟良崮战役心得体会]
![[学习孟良崮战役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16ae861e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11.png)
[学习孟良崮战役心得体会][学习孟良崮战役心得体会]学习孟良崮战役心得体会丰达煤矿掘进一区苗强近日,为深入领会学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精神,丰达煤矿组织观看了战争纪录片《孟良崮战役》,通过参加这次教育活动,启发了我的理性思考,使我更加明确了党员干部在新的历史时期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一、学习先烈的革命精神,增强坚定信念。
1947年在那场惊心动魄的孟良崮战役中,数以万计的革命先烈为了理想和信念,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不怕艰苦困难,不怕流血牺牲,前赴后继。
先烈们的崇高精神让我们崇敬,烈士们的英勇事迹更让我们震撼!这就是孟良崮战役精神,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我们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还有什么理由不把工作干好,还有什么个人私利不能舍弃,还有什么理由不为党的事业拼搏进取,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只有学习先烈精神,将孟良崮战役转化为动力,使之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才能净化自己的心灵,升华精神境界,坚定理想信念,做一个无私无畏的共产党人。
二、深刻领会战役精神,转变做表率。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就要像革命前辈那样,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光荣本色,始终坚持坚定的理想信念,一如既往的承担起我们肩负的责任,在中国革命面临着生死考验的关键时刻,他们没有退缩,没有放弃信念。
正是有了他们坚定的信念,才经历了艰险,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光辉业绩。
作为党员干部更要认真感受孟良崮战役精神、学习孟良崮战役精神、发扬孟良崮战役精神,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
三、要树立群众观念、做职工的贴心人。
了解了沂蒙六姐妹等史实,使我感触颇深,沂蒙儿女在艰苦的条件下,倾尽全力,不惜破家支前,支援革命。
“最后一口粮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
”这种无私博大的胸怀,感天动地,成就了沂蒙精神的灵魂。
我再一次体会到人民群众的重要,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由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不断走向胜利,一个很重要、很关键的原因,就是我们党和军队时时刻刻都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红色教育学习体会:参观孟良崮战役纪念馆有感

红色教育学习体会:参观孟良崮战役纪念馆有感近期,我在学校组织的红色教育学习活动中,参观了孟良崮战役纪念馆。
在这个活动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我国革命历史的沉重和伟大,也更加深刻地了解了革命先辈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付出的艰辛和牺牲。
以下是我这次参观的一些体会。
首先,我深刻认识到了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
孟良崮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
这次战役是中国解放战争的一个关键节点。
虽然战役仅仅持续了4个多小时,但在这短短的时间里,中国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克敌制胜,最终战胜了美国援助下的国民党军队。
这场胜利为后来的南昌战役、零陵战役等其他战役奠定了基础,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革命胜利的希望。
其次,通过参观战役纪念馆,我也更加了解了革命先辈们的斗争历程。
纪念馆中展示了许多关于革命先辈们的生平和奋斗历程。
每一块展板,每一件实物都让我热泪盈眶。
特别是展示革命先辈们在革命斗争中所受的苦难,所经历的艰辛和牺牲,更加让我深刻认识到了他们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为了我们的美好未来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这些革命先辈们甘愿付出自己的一切,甚至是自己的生命,只为了建立一个独立、和平、自由、平等的新中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和楷模。
再次,参观战役纪念馆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
纪念馆中关于中国共产党和革命领袖们的展板、照片等,让我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地位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我们的共产党是不断进步和完善的,它是伟大辉煌的,而我们更应学习他们的英明和卓越的组织能力、纲领方针、先进地方组织工作能力等。
最后,我认为,参观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对于我们现在的成长和未来的道路都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应该发扬革命先辈们不畏困难的革命精神和奋斗精神,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增强自己的意志力和毅力,始终保持高昂的斗志,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新中国而努力奋斗。
总之,通过参观孟良崮战役纪念馆,我更加明确了中国解放战争这一重要历史阶段的战斗精神和崇高境界,也更加认识到了革命先辈们不惧困难,勇往直前、坚持不懈、不可战胜的革命精神。
孟良崮研学感悟

孟良崮研学感悟
孟良崮研学感悟:
孟良崮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处重要地点,位于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
1947 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这里发动了著名的孟良崮战役,打败了国民党军队,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此次研学,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孟良崮战役的历史意义和中国革命的艰辛历程。
在孟良崮战役纪念馆,我了解了战役的详细过程和历史意义。
战役中,解放军将士们不畏强敌,英勇作战,最终取得了胜利。
他们表现出了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斗志,为中国革命的胜利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战役纪念馆中的一件件文物和图片,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当年战争的惨烈和革命先辈们的英勇事迹。
此次研学,我还参观了孟良崮地区的自然风景和历史文化景点。
孟良崮山势险峻,景色秀丽,是一处重要的旅游胜地。
同时,孟良崮也是一处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历史上曾有许多名人在此游历和写作。
例如,宋代文学家苏轼曾在孟良崮附近游览,并写下了《游孟良崮》一诗。
这首诗描绘了孟良崮的秀丽景色和革命历史,让我更加深刻地了解了这个地方。
孟良崮研学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经历。
通过此次研学,我深刻地了解了孟良崮战役的历史意义和中国革命的历程,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革命先辈们的革命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斗志。
我相信,这种精神将会激励我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孟良崮学习心得体会

孟良崮学习心得体会孟良崮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战斗地点,在这里发生过一系列惨烈的战斗,成为了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的象征之一。
我有幸有机会学习和研究孟良崮战斗,下面是我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首先,通过学习孟良崮战斗,我认识到抗战期间的中国人民面临的巨大困境和压力。
日本的侵略行径无情无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莫大的痛苦和牺牲,但中国人民并没有屈服,他们挺身而出,用鲜血和生命捍卫着自己的土地和尊严。
孟良崮战斗是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的一个缩影,每一个战士都是英勇的化身,他们用坚守和牺牲换来了最后的胜利。
其次,孟良崮战斗也展现了中国军队的高度纪律和团结。
在战斗中,中国军队以崇高的使命感和悲壮的斗志,敢于吃苦、敢于拼搏,表现出了非凡的军事素质和胆识。
而且,中国军队始终保持着紧密的团结和协作,士兵之间互帮互助、官兵之间互相激励,形成了战斗堡垒。
第三,孟良崮战斗启示我们要珍惜和平稳定的生活。
孟良崮的战斗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课程,那就是和平的珍贵和宝贵。
在战争时期,人民生活困难,家破人亡,无家可归。
这些都是战争带来的恶果。
通过学习孟良崮战斗,我明白了和平是多么重要,要以积极的姿态去维护和平,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
第四,孟良崮战斗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在战斗中,中国军队展现了非凡的坚韧和智慧,尽管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艰险,但他们从不退缩,从不放弃。
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英雄,也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这使我深感自豪,也让我深深地感受到爱国情怀的力量。
最后,通过学习孟良崮战斗,我也深刻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和价值。
只有通过学习历史,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到过去的经验和教训,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现在,更好地面对未来。
孟良崮战斗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和思考的机会,通过深入了解战斗的背景、过程和结果,我对历史有了更加全面和准确的认识。
总之,通过学习孟良崮战斗,我收获了很多。
我认识到抗战时期中国人民面临的压力和困境,了解到中国军队的高度纪律和团结,明白了和平的珍贵和宝贵,激发了爱国情怀,深刻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和价值。
孟良崮战役感想800字

孟良崮战役感想800字(实用版)目录1.孟良崮战役背景介绍2.孟良崮战役的过程3.孟良崮战役的影响和意义4.对孟良崮战役的感悟正文孟良崮战役感想孟良崮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国民党军队之间进行的一次重要战役,也是华东野战军在战争中取得的一次辉煌胜利。
这场战役发生在 1947 年 5 月,其背景是国民党军队在全面进攻解放区的同时,对山东解放区进行了重点进攻。
为了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等指挥下,决定在孟良崮地区实施反击。
孟良崮战役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华东野战军在孟良崮地区完成集结,并做好战斗准备。
第二阶段是华东野战军在孟良崮地区对国民党军队进行的大规模围歼战。
在这个阶段,华东野战军发挥了出色的机动性和战斗力,将国民党军队紧紧包围在孟良崮地区,并最终取得了战役的胜利。
第三阶段是战役结束后,华东野战军对孟良崮战役进行总结和休整。
孟良崮战役的影响和意义深远。
首先,这次战役是华东野战军在战争中取得的一次辉煌胜利,共歼灭国民党军队三万余人,打击了国民党军队的士气。
其次,孟良崮战役的胜利,使得华东野战军在战争中取得了更大的主动权,也为后来的战役奠定了基础。
最后,孟良崮战役的胜利,也让人们看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强大战斗力,增强了人民对解放战争胜利的信心。
对于孟良崮战役,我们不禁要感慨万千。
这场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战争中取得的一次辉煌胜利,也是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进行的一次伟大斗争。
在战役中,无数英勇无畏的解放军战士,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捍卫了国家的尊严和人民的权利。
正是这些英勇的战士,为我们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也赢得了民族的尊严。
孟良崮战役,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和坚强,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强大和勇敢。
正是这些英勇的战士,让我们的国家和我们的人民,在战争中取得了胜利,也赢得了和平。
孟良崮观后感800字

孟良崮观后感800字
(原创版)
目录
1.孟良崮简介
2.孟良崮的历史意义
3.孟良崮战役的背景和经过
4.孟良崮战役的启示
5.观后感
正文
孟良崮,位于我国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是一座海拔 572.8 米的崮,因唐代名将孟良曾在此屯兵而得名。
孟良崮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军事史上,它成为了一个时代的象征。
孟良崮的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两次重要的战役上。
第一次是唐代的孟良崮之战,这是唐代名将孟良与叛将李同捷之间的一场决定性战役,最终孟良在此战中获胜,稳定了唐朝的统治。
第二次则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孟良崮战役,这场战役是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的指挥下,全歼国民党精锐部队整编第七十四师的一次重要战役,对我国的解放战争具有重大的意义。
孟良崮战役的背景是国民党军队对我解放区的全面进攻,我军在华东地区的部队为了打破敌人的进攻,选择了在孟良崮地区与敌人进行决战。
战役的经过是华东野战军在孟良崮地区进行了艰苦的阵地战,最终成功地将国民党的精锐部队整编第七十四师全歼。
孟良崮战役的启示主要有两点,一是在战争中,选择战场的重要性,只有选择好战场,才能充分发挥我军的优势,有效地打击敌人。
二是在战争中,人的因素是决定性的,只有英勇顽强的战士,才能在艰苦的战斗中取得胜利。
作为一名中文知识类写作助理,我在了解了孟良崮的历史和孟良崮战役后,深感历史的沉重和先烈们的伟大。
孟良崮战役是我国解放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它的胜利,为我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孟良回观后感

孟良回观后感篇一孟良崮观后感前几天,我看了《孟良崮》这部电影,心里那叫一个震撼啊!孟良崮战役,那可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战。
看着电影里的画面,我仿佛置身其中。
战士们那坚定的眼神,那无畏的冲锋,让我不禁感叹:这得有多大的勇气和决心啊!也许有人会说,战争嘛,不就是打打杀杀,有啥好看的。
可我觉得,这可不是简单的打打杀杀。
那是为了信仰,为了人民,为了国家而战!战场上,子弹横飞,炮声隆隆,也许下一秒就会牺牲,但战士们没有退缩。
我觉得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咱们的战士能打赢这场仗,简直就是奇迹。
他们可能饿着肚子,可能缺医少药,但就是靠着一股劲儿,一股不服输的劲儿,愣是把敌人给打败了。
我就在想,如果换做是我,我能有那样的勇气吗?可能我早就吓得屁滚尿流了吧。
这让我不禁反问自己,平时遇到点小困难就叫苦连天,和那些战士们比起来,我这算啥呀?这场战役让我明白,现在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那是无数先烈用鲜血换来的。
咱们可不能忘了本,得好好珍惜,努力奋斗,不然怎么对得起那些牺牲的英雄们?篇二孟良崮观后感哎呀妈呀,《孟良崮》这部片子可太让我感动了!当我看到战士们在枪林弹雨中奋勇向前的时候,我的心都提到嗓子眼儿了。
我就在想,他们难道不怕死吗?也许他们也怕,可他们更怕国家沦陷,人民受苦。
你说这仗打得得多艰难啊!敌人装备精良,咱们的战士呢,啥都缺。
可那又怎样?咱们的战士就是有股子牛劲儿,死磕到底!我记得有个场景,一个小战士受伤了,还咬着牙坚持战斗,嘴里喊着:“老子跟他们拼了!”这一幕,真的让我泪目。
这得是多大的信念在支撑着他呀!我觉得,这场战役能赢,靠的不仅仅是战士们的英勇,还有指挥者的智慧。
他们就像下棋的高手,每一步都走得恰到好处。
不过,我也在想,战争真的是太残酷了。
那么多年轻的生命,就在一瞬间消逝了。
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解决问题吗?也许这就是历史的无奈吧。
但不管怎么说,孟良崮战役是一场伟大的胜利,它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人的骨气和勇气。
咱们可不能忘了这段历史,得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说不定啥时候就用上了呢,你说是不是?篇三孟良崮观后感《孟良崮》这部片子,我看完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孟良崮读后感

孟良崮读后感篇一孟良崮读后感提起孟良崮,我的内心就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复杂情感。
也许在很多人的眼中,孟良崮只是一个地名,是历史课本上的一个知识点。
但对我来说,它代表的是一段惊心动魄、波澜壮阔的历史,是无数英烈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壮丽篇章。
当我深入了解孟良崮战役时,我仿佛能看到那硝烟弥漫的战场,听到那震耳欲聋的枪炮声。
战士们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他们可能也会害怕,也会想着“也许下一秒我就牺牲了”,可他们没有退缩,没有犹豫。
我觉得他们心中一定有一个无比坚定的信念,那就是为了人民,为了国家,为了胜利!在这场战役中,每一个细节都让我深受触动。
战士们缺衣少食,可能连水都喝不上一口,但依然顽强作战。
那一个个视死如归的身影,难道不让我们动容吗?他们难道不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吗?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吃得饱穿得暖,还能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
这一切难道不是那些英烈们用生命换来的吗?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珍惜?这一路走来,我们享受着和平与安宁,可我们不能忘记孟良崮,不能忘记那段血与火的历史。
不然,我们对得起那些牺牲的英灵吗?篇二孟良崮读后感读了关于孟良崮的种种,我的心情就像坐过山车一样,起伏不定。
孟良崮啊孟良崮,你究竟承载了多少英雄的梦想和热血?我在想,当战士们踏上那片土地,准备战斗的时候,他们心里到底在想些啥?可能是对胜利的渴望,也许是对家乡亲人的牵挂。
战场上,那激烈的厮杀场面,真的能想象得到吗?子弹像雨点一样飞,炮弹在身边炸开,这可不是电影里的特效,而是真真切切的生死较量!战士们也许前一秒还在和战友说笑,下一秒就倒在了血泊中。
这是多么残酷的现实啊!我觉得,孟良崮战役的胜利,不仅仅是军事上的胜利,更是精神上的胜利。
那种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现在的我们,遇到一点困难就叫苦连天,要是把我们放到孟良崮的战场上,我们能撑得住吗?这真的得打个大大的问号!孟良崮的故事,让我明白,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我们可不能把这一切当作理所当然,是不?我们得努力,得奋斗,不能让先辈们的血白流!篇三孟良崮读后感孟良崮,这三个字,就像一把重锤,一下一下敲打着我的心。
党校培训心得:参观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后的几点启示

参观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后的几点启示那是1947年5月13日至16日,正处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在齐鲁大地孟良崮地区向我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山东军区发起了重点进攻,企图消灭我有生力量。
我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和山东军区、在陈毅、粟裕的指挥下,采取分割阻援,多点突破,向心攻击等战役手段,一举歼灭顽敌张灵甫74师,取得了辉煌胜利。
总结战役成功经验,一是战机抓的好,作战决心果断。
二是战法灵活,行动迅速坚决。
三是军民配合,相互协调有力。
在一个狭小的战场,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一场战役行动,歼敌3万多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当时人员武器严重不足, 生活物资极为短缺,条件十分艰苦,但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指挥下, 战士保持高度的团结和旺盛的革命斗志, 团结广大群众, 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种种困难,百折不挠、英勇奋战,取得这场伟大的胜利。
作为山东省三大战略区,渤海区是山东最大的平原抗日根据地和解放战争华东战场的重要后方基地,革命战争年代民众倾力支前,儿女参军入伍,也同样铸造了为后世广为传颂的老渤海精神,但是感觉没有像沂蒙精神那样深入人心,我提出几条个人想法,有不当的地方还老师、同学们批评指正。
首先,注重老渤海革命精神的宣传工作。
宣传老渤海革命精神是我们继承和发扬老渤海革命精神之本。
历史因铭记而永恒,正义因捍卫而彰显。
风雨沧桑,日月更迭,和平与正义的时代潮流始终澎湃不息。
从娃娃抓起开展各种纪念活动,如同点燃精神火炬,让他们对革命先烈的事迹耳濡目染,从小树立先模为榜样并心生无限的敬畏。
从伟大胜利走向伟大复兴,感慨历史巨变,让他们深切缅怀为战争胜利而献出宝贵生命的先烈们的同时不忘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何等的来之不易。
其次,注重渤海革命烈士陵园打造工作。
革命烈士陵园是宣传和弘扬老渤海精神圣地。
能否采取更多的多媒体声光电设施再现战役场景及小结介绍;更加逼真的展现或体验战役形势、战役决策、战役实施、人民支前、欢呼胜利、英烈业绩等内容;聘请高端设计团队打造主题,突出发扬光荣革命传统,弘扬“不屈不挠、艰苦奋斗、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老渤海革命精神,进一步发展成品牌红色革命教育基地,促进老区发展,深挖文化内涵价值等具有重要意义。
孟良崮学习心得体会

孟良崮学习心得体会孟良崮是一座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山峦,曾经是我国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关键战场。
在我国革命历史中,孟良崮战斗是一次极其悲壮而又光荣的战斗。
作为一名普通的学生,我有幸到孟良崮参观学习,深刻感受到了这座山峦背后的历史底蕴,也从中体会到了许多宝贵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首先,通过参观孟良崮,我深刻体会到了革命先辈们的英勇牺牲精神。
孟良崮战斗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与日本侵略军进行的一次重要战役。
尽管战斗时我军兵力比敌军少,但我军官兵坚决抵抗,舍生忘死,最终取得了胜利。
参观孟良崮的战地遗址和纪念馆,我看到了许多烈士的照片和事迹,他们矢志不渝的信念和英勇的战斗精神深深震撼了我。
他们把个人利益服从于大局,舍小家为大家,甚至不惜舍命以求胜利。
这种牺牲精神使我深深感到应该珍惜当前的和平局面,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国家的发展进献自己的力量。
其次,参观孟良崮让我懂得了团结的力量。
在战斗的时候,我军士兵之间紧密配合,相互之间照应周到,共同战胜了敌人。
而且我军官兵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在遭受敌人打击的时候依然坚守岗位,齐心协力。
这种团结的力量令我深感羡慕,并深刻体会到一个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我们作为一个集体,必须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相互支持和信任,共同为实现集体目标而努力。
再次,孟良崮的参观使我明白了坚定信念的重要性。
孟良崮战斗是一场充满艰难和困苦的战斗,我军官兵在这场战斗中遭受了重创。
然而,他们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坚信战斗胜利的是正义和真理。
这种坚定信念使他们在最困苦的时刻都能够咬牙坚持下去,最终取得了胜利。
在今天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也要保持坚定的信念,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挑战,都要坚信自己能够战胜困难。
只有具备了坚定的信念,才能勇往直前,迎难而上。
最后,通过参观孟良崮,我深刻意识到了历史的重要性。
历史是生活的一面镜子,通过深入了解历史,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把握当下,更好地规划未来。
孟良崮战斗将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财富,在历史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值得学习的经验和教训。
英雄孟良崮观后感

英雄孟良崮观后感看了孟良崮的故事啊,那可真叫一个热血沸腾又感慨万千。
孟良崮这地儿,本来可能就是地图上一个普普通通的地方,可就因为那场惊天动地的战役,一下子变得意义非凡。
影片一开始,那种紧张的气氛就扑面而来。
解放军战士们一个个都充满斗志,虽然装备啥的跟国民党军队比起来有点“寒酸”,但那精气神儿,那股子不服输的劲儿,就像小火苗一样,噌噌噌地冒。
国民党那边呢,尤其是张灵甫,那也是个厉害角色,带着整编74师,耀武扬威的。
感觉他们就像一群自认为胜券在握的猎人,在孟良崮这地方大摇大摆地溜达,还想着把解放军一口吞掉呢。
可咱解放军战士能怕吗?那肯定不能啊。
他们就像一群狡猾又勇猛的小老虎,悄悄地就把孟良崮包围了起来。
这包围圈就像一个收紧的口袋,越勒越紧。
战士们爬山越岭,那速度可快了,就像一阵风似的,不管多陡峭的山,多难走的路,都挡不住他们冲向敌人的脚步。
在战斗的时候啊,那场面简直太震撼了。
枪炮声轰隆隆的,感觉天都要被震塌了。
解放军战士们一个个往前冲,子弹在身边嗖嗖地飞,就像不要命似的。
其实啊,他们不是不要命,是为了更多的老百姓能好好活着,为了心中的那个理想的新中国。
我印象特别深的是一个小战士,年纪不大,脸上还带着青涩呢,可是端着枪的时候那叫一个坚定。
他一边冲一边喊着口号,那声音在枪炮声里都那么清晰,感觉就像一把小锤子,一下下敲在敌人的心上。
国民党的军队呢,开始还很嚣张,可是被包围了之后就有点慌了。
张灵甫估计也没想到会被包围得这么严实。
他们的那些精良装备啊,在这时候好像也没那么管用了。
咱们解放军靠着顽强的意志和巧妙的战术,一点点把他们打得落花流水。
这孟良崮战役的胜利啊,可真是来之不易。
那些牺牲的战士们,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星星,在孟良崮的上空永远闪耀着。
看完这个影片,我就想啊,咱们现在的幸福生活,那都是这些英雄们用命换来的。
我们可不能在这舒服的日子里就把他们给忘了。
得像他们一样,遇到困难的时候勇往直前,要有那种不管敌人多强大,都敢冲上去咬一口的勇气。
孟良崮战役的启示

孟良崮战役的启示在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军有很多败仗都是输得糊里糊涂,从战略战术上一开始,就注定了他们的败局。
但一九四七年五月间的孟良崮战役,却是一场双方的战略意图及战术方案都已互相明明白白的硬仗,双方的主将也都是指挥高手,没有哪一方是糊涂虫;而从整体兵力上看,当时,国军有二十四个整编师(有的师相当于军建制)共四十五万人,比在山东的解放军多十几万人,且装备精良弹药充足,还有坦克与飞机助阵。
但,孟良崮一役,国军却仍败于解放军,其精锐之师整编第七十四师遭全军覆没。
一九四七年四、五月间,国民党四十五万大军,由陆军总司令顾祝同统率,一字儿摆开,步步为营,稳打稳扎,向山东的陈毅、粟裕指挥的华东解放军(九个纵队、一个地方军区共二十七万人)推进,意欲将陈、粟部逼至胶东海边,先予以包围,尔后相机剿灭。
为了打破国军的进攻,避免被围歼的危险,并且打击一下因国军占椐了延安而生的嚣张气焰,华东解放军副司令、全权负责军事指挥的第一主将粟裕,策划了几次部队调动,以寻求战机。
最后,决定了“在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战略,即全力围歼敌之精锐、王牌的第七十四师,从而既能威震对方,又可消灭敌人有生力量,撕开敌人的合围圈。
当解放军在正面以五个纵队即以十多万兵力对国军第七十四师施实围攻,以四个纵队分别从左、右隔开其与国军第八十三师、二十五师的接壤,再以一个纵队从后面堵住其退路时,第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很快就明白了粟裕要围歼自已的计谋。
不过,此时解放军对其虽已有合围之势,但,张灵甫凭其七十四师三万两千人的兵力及该师丰富的作战经验,他只要向左或右方“转进”,便可与国军八十三师或二十五师靠近会合,因他与这两个师都只相距十多公里。
一旦与其中一支会合,张灵甫的危险便会解除,粟裕指挥的解放军便不是那么容易能围歼七十四师了。
更何况,国军四十五万兵力大部就都在周边一百多公里范围内,随时都会开了过来。
然而,对国民党颇为忠心且尽职军旅的张灵甫不但没有迅速撤离,面对险情,他反而作出了“将计就计”的决策,将部队拉上了就近的孟良崮山麓,主动让解放军来包围自已,从而,使自已的七十四师做一个“钓饵”。
孟良回观后感

孟良回观后感《孟良崮观后感》篇一看完孟良崮战役相关的资料和影片后,我心里那叫一个五味杂陈啊。
孟良崮,这地儿在打仗之前可能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地方,山山水水的,老百姓过着自己的小日子。
可这一场战役,就像一阵狂风,把这里的平静给彻底吹没了。
我在想啊,当时那些战士们,他们得多勇敢啊。
就好比一群孤胆英雄,明知前面是枪林弹雨,是数不清的敌人,就像一群饿狼似的等着他们,可他们呢,眼睛都不眨一下就往上冲。
你说,这是不是傻?也许有人会这么想。
但我觉得啊,这才是真正的英雄气概。
就像我小时候,和小伙伴们玩打仗的游戏。
那时候觉得拿着个小树枝当枪,跑来跑去就挺像那么回事儿的。
可是跟孟良崮战役里的战士们比起来,我们那简直就是过家家。
我那时候就想当那个冲在最前面的“英雄”,可真到了有点危险的时候,比如要跳过一个小沟,我就犹豫了,心里直打鼓,“这万一摔着了可咋整啊?”可人家战士呢,面对的是真枪实弹,掉脑袋的事儿,却毫不含糊。
在孟良崮战役里,那地势可复杂了。
山又高又陡,我看着都觉得头疼。
那些战士们得在这样的地方跑啊、爬啊,还得打仗。
我仿佛能看到他们穿着破旧的军装,脚下的鞋子可能都破了个洞,但是他们的眼神坚定得就像夜空中最亮的星。
他们在枪林弹雨中穿梭,子弹就像雨点似的飞过来,打在石头上,溅起一片片火星,就像过年放的小烟花似的。
可是这“小烟花”一点都不喜庆,那是夺命的玩意儿啊。
咱们的战士们相互配合着,有的负责吸引火力,就像一个个移动的靶子,这得多危险啊。
有的则悄悄地绕到敌人背后,就像一群聪明的小狐狸,给敌人来个突然袭击。
这让我想到,做啥事儿不得有点策略呢?要是光靠蛮干,那肯定不行。
就像我考试的时候,要是光知道闷头做题,不看看题型,不讲究点技巧,那肯定考不好啊。
孟良崮战役的胜利啊,那可不容易。
这是多少战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啊。
我有时候就在想,要是我生活在那个年代,我能做到像他们那样吗?我可能会害怕,也许会退缩。
可是那些战士们,他们没有选择退缩,而是勇往直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孟良崮战役的启示在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军有很多败仗都是输得糊里糊涂,从战略战术上一开始,就注定了他们的败局。
但一九四七年五月间的孟良崮战役,却是一场双方的战略意图及战术方案都已互相明明白白的硬仗,双方的主将也都是指挥高手,没有哪一方是糊涂虫;而从整体兵力上看,当时,国军有二十四个整编师(有的师相当于军建制)共四十五万人,比在山东的解放军多十几万人,且装备精良弹药充足,还有坦克与飞机助阵。
但,孟良崮一役,国军却仍败于解放军,其精锐之师整编第七十四师遭全军覆没。
一九四七年四、五月间,国民党四十五万大军,由陆军总司令顾祝同统率,一字儿摆开,步步为营,稳打稳扎,向山东的陈毅、粟裕指挥的华东解放军(九个纵队、一个地方军区共二十七万人)推进,意欲将陈、粟部逼至胶东海边,先予以包围,尔后相机剿灭。
为了打破国军的进攻,避免被围歼的危险,并且打击一下因国军占椐了延安而生的嚣张气焰,华东解放军副司令、全权负责军事指挥的第一主将粟裕,策划了几次部队调动,以寻求战机。
最后,决定了“在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战略,即全力围歼敌之精锐、王牌的第七十四师,从而既能威震对方,又可消灭敌人有生力量,撕开敌人的合围圈。
当解放军在正面以五个纵队即以十多万兵力对国军第七十四师施实围攻,以四个纵队分别从左、右隔开其与国军第八十三师、二十五师的接壤,再以一个纵队从后面堵住其退路时,第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很快就明白了粟裕要围歼自已的计谋。
不过,此时解放军对其虽已有合围之势,但,张灵甫凭其七十四师三万两千人的兵力及该师丰富的作战经验,他只要向左或右方“转进”,便可与国军八十三师或二十五师靠近会合,因他与这两个师都只相距十多公里。
一旦与其中一支会合,张灵甫的危险便会解除,粟裕指挥的解放军便不是那么容易能围歼七十四师了。
更何况,国军四十五万兵力大部就都在周边一百多公里范围内,随时都会开了过来。
然而,对国民党颇为忠心且尽职军旅的张灵甫不但没有迅速撤离,面对险情,他反而作出了“将计就计”的决策,将部队拉上了就近的孟良崮山麓,主动让解放军来包围自已,从而,使自已的七十四师做一个“钓饵”。
在解放军十多万兵力围住他的同时,周边的四十多万国军则有了从外面又反包围解放军的机会。
张灵甫相信,周边几十万国军,近则只有十来公里,远也不过一百多公里,他们开到这孟良崮,最多不过是半天、一天的时间。
而凭七十四师的强大军事实力与孟良崮的险要山势,他张灵甫在此坚守一、二天都不成问题的。
他认为,只要四面的国军一围过来,他的七十四师不但能解围,而更能实行“中心开花”的效果,使国军创造出在孟良崮围歼陈毅、粟裕的华东解放军的大捷奇迹。
确实,张灵甫将部队一拉上孟良崮,国共双方的主帅主将便一下子明白了此时战役性质的重大变化及其意义。
蒋介石立马知道了张灵甫的用意,看清了这个歼灭陈毅、粟裕统率的华东解放军的机会(因为平日国军想找解放军决战,却往往找不到解放军主力),连忙飞到徐州,亲自敦促顾祝同赶紧指挥各路国军开往孟良崮,对解放军实施反包围。
而陈毅、粟裕呢?原想在运动中歼灭七十四师,却没料到张灵甫主动受围,还上了孟良崮,坚守待援。
危险与战机同时产生。
摆在华东解放军面前便一下子只有两种结局了:不是赶紧消灭七十四师,就是被七十四师粘往,反遭周边围过来的四十多万国军的重创。
战况到了这个阶段,在孟良崮,虽说华东解放军对张灵甫的七十四师握有了绝对兵力优势,但从整个山东战局来看,四十多万国军却正在获得一个战机优势。
进攻张灵甫的战斗是在五月十三日下午七时开始打响的。
经过十四、十五日两天的生死激战,虽攻下了孟良崮一旁的几个小山头,但张灵甫的主力尚在顽守主峰,战斗仍进行得异常惨烈,方圆仅一点五平方公里的孟良崮,已躺下了数以万计血肉模糊的尸体。
而攻山的解放军各纵队的伤亡也相当大了(此战役解放军共伤亡一万两千人),并且弹药补充都出现了困难。
加之,周边国军向孟良崮进发的情况,也令解放军军心很有些紧张。
因此,华东解放军总部与下属纵队有些指挥员提出:久攻不下,又是如此境况了,是否忍痛从孟良崮撒退,以保大军不落入周边国军的包围圈?亲处前线指挥所进行指挥的粟裕,自然透彻明白当前战势的严峻:获胜与战败这两种可能,都已接近了胜负概率的临界线,此时,唯一能让战局偏向胜利或失败的因素,就是对战双方的军心了,而其中最重要的却又是指挥官们的决战信心与指挥效率。
于是,粟裕下令:任何人不得言撤退(陈毅也宣布了追究失职者责任的“撤职、查办、杀头”的三大战场纪律)!并严令各纵队务必不顾一切牺牲,限在二十四小时内攻上孟良崮,歼灭七十四师;各纵队伤亡多少人,战役结束后,保证给予补足建制;同时,打破解放军历来只在夜里打大仗的传统(夜战为躲藏敌飞机、坦克),十六日白天也继续进攻,直至于十六日下午三时完全攻占孟良崮主峰,击毙张灵甫。
而向孟良崮进军的国军呢?直到十六日下午七十四师被消灭、张灵甫阵亡之时,除了国军八十三师师长李天霞为着逃避蒋介石指责其援张不力,象征性的派了一个连,带着报话机躲在孟良崮附近一个山洞中,蒙骗张灵甫谎称他们“来援救”了外,整个孟良崮就再没有其他国军的影子了。
张灵甫按常理推断,只要他坚守一、两天,周边国军是无论如何都能开进来的,他也的确死守了近三天。
然而,可悲的是,就是他守到第三天,不说远处的国军磨磨赠赠而没有开到,就是近在咫尺(不到五公里)的“战友”八十三师与二十五师都没有赶到位,从而使解放军不仅有时间攻上孟良崮全歼七十四师主力,而且还有时间在已撤出战场后,因清点被歼的敌人人数不够三万两千人(七十四师兵员数),又重返战场,再抓获躲藏的敌散兵七千余人。
然后,解放军才浩浩荡荡的从容撤走。
一场双方原本都有资格可能获胜、或都有危险可能战败,而在战机上双方又几近相同的战役,终于,以陈毅、粟裕赢得胜利、张灵甫则惨遭失败身亡而记入史册。
历史已被铸就,人们不由自主创造自已新的历史画页的活动,却永不会停止。
今天,从孟良崮战役那陈旧的往事中,我们是不是可以领悟些什么有益的东西呢?至少有这么三点吧:第一点、真正去做一件大事,而不是仅仅说说而已的话,计谋、战略、策划类层次东西,常常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而“做”或“实行”的效率才是第一位的。
这里,并非否定计谋、战略、策划这一类高级智力活动及其成果的重要,相反,任何大的事业的成功,都要起始于计谋、战略、策划,都是离不开计谋、战略、策划。
之所以说它们常常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其有二层意思:一是一般来讲,真正想干大事的人,基本上都属于高智商群体。
对于高智商的人来讲,基本都会拥有干某大事所需的有关文化与知识。
因而,在高智商群体中,谁拥有这些有关文化与知识,并不能构成他的一种特别优势。
因此,这些高智商的人们之间的较量、比斗、竟争,都不会是在来源于有关文化与知识的计谋、战略、策划等方面,而只会是如何有效地实施这些计谋、战略、策划了。
当张灵甫将他的部队拉上孟良崮之际,不仅陈毅、粟裕顿时明白了张的战略意图,就是远在南京的蒋委员长也一下子懂得了此举的深谋大计。
然而,决定胜负结局的却不是张灵甫“将计”而来的妙策。
当然,如果你面对的是一个弱智者,那么你的高智商派生出来的计谋、战略、策划,相当多的时侯则会起获胜的关健作用。
不过,在能有成千百万的人(包括来自山沟里的青年人)受过高等教育的今天,在知识的传播快得令人目不暇接、信息量也如海如洋之际,尤其在已进入市场竟争机制社会的今天,你最好是认为:没有人的智商会比你低!这才会使你有可能立于不败之地。
二是任何聪明的计谋、战略、策划、理论,都不能孤立地来评价其正确与否,而必须将它放到它所要发挥作用的整体范围中去考察,才能决定其高明与否。
有些计谋、战略、策划、理论在局部时、或在纯理论推断时、或在某一段时期时,是正确无比的。
但若将它投放到某一个周期较长的很大的实践领域中,可能就显出了它的片面、甚至是错误。
例如,高智力集中的电脑软件业的企业,常常能获得超常的暴利与超常的发展,这无疑是这些企业的CEO们,在其包括产品价格等企业决策上的正确。
然而,这些CEO们的正确决策却绝不是可以照搬到所有企业、尤其是照搬到那些规模巨大的传统产业的企业中去的。
若照搬,结果就只能是失败者为多。
张灵甫在孟良崮将计就计而布下的“中心开花”战术,从军事理论上说,应该还是很不错的。
只是他没有想想,他这一战术在当时国民党派系林立、各军师主官心目中都以保存实力为上、而蒋委员长的权威对战场上的将领常常鞭长莫及无可奈何的大环境下,会能有什么正确的获胜结局吗?前段,有些经济学家对深沪股市发表了很多指责性论述,仅从他们的论述本身来看,当然是正确无比。
但,若想想中国目前的整体情况与深沪股市发展的历史,那么,他们的指责性论述是否正确,显然就得打上问号了。
第二点、一个人的性格,的的确确是决定他能否做成一件大事(或也包括不大不小的事?)的关健。
“性格决定命运”一话是培根说的。
说了几百年了,看来还真是颠补不破的大真理。
对有些事情,尤其是对人们较大的社会活动中的某些问题,如仅在理论层面上来争争议议,不是往往分不清高下,或就是常常让能说会道善写的人占了便宜。
这,在古代已有纸上谈兵的赵括与当代的各种大学生辩论会,做了此理的根椐。
然而,事情若一进入到实践的层次,仅凭理论的武器,就往往会显出它的苍白与底气不足,而很大程度上会让“性格”高居行事的首位。
很多的事,并非理论的错误,而实实在在是人们没有做好它。
很多明明都懂得了的东西,在实践中,人们就是不能或不敢照“理论”行事。
为什么不能或不敢按本认为是正确的理论行事了呢?害怕出错。
因为,理论一进入实践,它就不再是孤立的一种“理论”了,而将有无数的其它因素伴随着它,去影响实施这种理论的人,从而使他会处于茫然之态,并再无纯执理论时的潇洒、坚定。
所谓性格,其实,就是人们的人生经验被锻炼、凝变后成为的某种下意识的习惯行事本能。
华东解放军总部及下属纵队的某些司令们,虽然都身经百战也各具特长,但是能象粟裕那样做到,面对泰山崩裂压顶而仍能沉着行事者,却不多有。
连陈毅在战役结束后,都坦白地说:“打张灵甫这三天,我的脑子简直要被压碎了!以后儿子长大了,不能让他带兵,这不是人干的。
”如果不是极具大将风度的粟裕,在最后一天以钢铁般意志指挥着战役的继续进行,孟良崮战史与张灵甫的命运,可能就会是另外的模样了。
“性格决定了命运”的真理,在这里已被典型的诠释。
在激烈博奕的股市,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对某一只飚升猛涨了的股票,你明明早在其启动之时就已经分析得知其上涨的概率极大,但你却偏偏不敢买入它,而只留下日后的遗憾;对某一只你已赚了钱、而其走势已露“头部”之态时,你却往往仍对其依依不舍,不能果断卖出,导致结局反赢为亏。
这是为什么?显然,不是股市知识的障碍所致,也不是操作技能的缺乏造成。
有人说,是因为“怕”,因为“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