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精准考点 用新课标的理念解历史材料解析题
新课标卷历史试题答案解析(精选2篇)
新课标卷历史试题答案解析(精选2篇)新课标卷历史试题答案解析篇11、高考志愿填报首先应该是考虑选择专业,因为专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以后进入社会从事哪方面的工作。
个人喜欢的程度和就业前景等都是要考虑的因素。
2、选择好了适合自己的专业以后,开始对照自己的高考成绩,选择志愿填报批次,除非是一本的成绩中偏高,保证能选择名校,否则最好优先保证专业,再来保证学校。
3、在正式填写高考志愿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填写学校的顺序和专业的顺序,因为学校和专业都有备选可以填,但是分数相差不大的话,学校一般会优先选择填写第一志愿的学生,同时也要注意填写的学校和专业的代码要与文字对上号。
新课标卷历史试题答案解析篇21、客观评估自身分析待选院校投档线水平考生和家长最关心的是院校、专业选择,这可能关系到未来就业方向。
高等学校招生录取主要根据考生的高考成绩,在考生入围、高考分数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考生各学科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前题下,才依照考生专业志愿情况进行招录。
因此,考生客观评估自己的实力与特点,摆好自己的位置,是填报志愿的依据。
2、排查志愿细节“冲稳保”合理组合方案适用于平行志愿投档的策略是“冲稳保”,即各个大学要按照“可以尝试冲刺的院校、录取比较稳妥的院校、一定保底的院校”的顺序和层次来组合志愿表。
3、专业和学校,权衡选择好这是当今考生选择高考志愿的时候最为头疼的问题了,网络上也是各种关于这类问题的解答。
不管专业还和学校,都很重要。
专业决定你的未来就业方向,而学校的所处位置,资源量和学校的名气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你的就业层次和发展空间,而这却是同学们在填报高考志愿时经常容易忽视的。
4、鸡头和凤尾,取舍有进退所谓当鸡头还是当凤尾就是说到底是选一个很牛的大学在其中垫底,还是选择一个实力相对较弱的大学,在其中做到出类拔萃。
有时候退一步当鸡头,你就可以享受到学校内部最为丰富优质的教学资源,且和你竞争的对手实力也不算强,竞争压力小,反而让自己更有机会获得成功,鸡头和凤尾,懂取舍才能进退。
新课标卷历史试卷2023年及答案(解析)
新课标卷历史试卷2023年及答案(解析)新课标卷历史试卷2023年及答案(解析)随着新课改的进行,评价性选择题日益成为高考考查的重要题型之一。
那么新课标卷历史试卷2023年及答案解析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新课标卷历史试卷2023年及答案解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新课标卷历史试卷2023年及答案解析高考历史选择题秒杀技巧1、我们在脑海中要有自己的各个历史年代发生事件的构架,在大多数历史选择题中都会涉及到历史事件发生年代,我们要注重题干中所给出的年代在记忆中搜寻与其相对应的事件进行解答。
如果你记不清什么时间发生什么事件,那对于你提升选择题成绩是不利的。
2、在历史选择题中,往往会出现以下迷惑性的选项,你可以利用排除法把认为不正确的两项排除,再剩下的两项中进行选择,如果还是不确定的话,就去查看题干,根据题干中所给的历史现象联系最紧密的选项进行选择。
3、在历史选择题中出现的对历史现象发生的原因或者此历史现象产生的哪些结果之类的问题,我们可以针对对这个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相关的角度去进行推断选择。
选择题的分类选择题试题组成一般由题干(主干语、中心词语、条件限定语)和备选项组成。
高考历史选择题的常考题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文字材料型、图画型、表格数据型、概念型、因果型、结论型、比较型、探究型、逆向型、组合型、程度型。
不同类型的题目有相对独特的特征,同时,可以采用相对不同的解题技法来作答。
但做题的第一步是审好题。
如何审题?(1)审题干:要做到“四审”,有的放矢。
第一,要明确题目结构,找出关键词语,确定答题方向;第二,要界定题目涉及的时空范围,以明晰答题范围;第三,要弄清题目的基本类型,结合相应的答题方法进行思考和把握;第四,要明确涉题概念、理论和观念的内涵和外延。
(2)审备选项:要“四推敲”备选项,对症下药。
第一,推敲备选项是否符合史实、基本常识;第二,推敲备选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第三,推敲备选项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第四,推敲备选项之间是否存在并列、从属、对立、因果关系。
2023年高考新课标卷历史试题解析
2023年高考新课标卷历史试题解析1.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南方的良渚文化与北方的龙山文化都呈现出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的迹象,这主要表现在()A.公共墓地出现B.农业的产生C.贫富分化加剧D.文字的使用【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时期时代晚期(中国)。
据本题材料“南方的良渚文化与北方的龙山文化都呈现出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的迹象。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石器晚期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生产力的进步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化,引发贫富分化和阶级分化,促使新时期时代的文化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C项正确;进入新石器时代后,人们有了比较固定的农业聚落,开始出现氏族的公共墓地,氏族墓地的出现是氏族血缘观念的集中体现之一,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A项;农业的产生意味着新石器时代的开始,排除B项;汉字的产生首先是为政治和宗教服务的,文字的使用不是新时期时代的文化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的主要表现,排除D项。
故选C项。
2.荀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儒家学者,他的学生韩非、李斯则是法家学派代表人物。
下列能代表三人在治国方略上共同主张的是()A.“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B.“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C.“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D.“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体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
据本题材料“荀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儒家学者,他的学生韩非、李斯则是法家学派代表人物。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出自荀子的《性恶》,意为对人民施以教化,使其明礼,用礼仪规范对其起到教化的作用。
在礼仪教化的同时制定法律,对于违反礼仪教化的人予以制裁。
用重刑法来禁止人们犯罪。
使天下人能够符合治理要求,做守法良民。
荀子主张礼法并用思想,治国理政要“隆礼”“重罚”,要求统治者要抓住这一根本问题,“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以此达到天下有序、社会稳定的目的,所以A项能代表三人在治国方略上共同主张,A项正确;“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出自孟子《孟子·离娄上》,意为即使有尧舜的学说,如果不以仁政为法度,也就不能治理好天下,与材料设问不符,排除B项;“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出自孔子《论语·为政》,意为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顿他们,老百姓只求能免于犯罪受惩罚,却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与材料设问不符,排除C项;“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出自《老子·道经·第十九章》,意为抛弃聪明智巧,人民可以得到百倍的好处;抛弃仁义,人民可以恢复孝慈的天性;抛弃巧诈和货利,盗贼也就没有了,与材料设问不符,排除D项。
新课标全国卷1高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
新课标全国卷1高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新课标全国卷1高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一、试题总体评价2024年新课标全国卷1高考文综历史试题整体上延续了以往的风格,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同时强调历史事件的深度理解和分析。
试题题型稳定,内容涵盖广泛,重点突出,难度适中。
二、具体题目解析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该题考查了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涉及了农业、土地制度、赋税制度等方面。
试题以历史文献、考古发现等为材料,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历史基础和深入的理解能力。
2、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该题以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为主题,选取了多个历史事件为背景材料,涉及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重要历史事件。
试题要求学生不仅掌握历史事件的经过,还要理解其历史意义和影响。
3、现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该题以现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为主题,涉及了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改造、改革开放等重要历史事件。
试题要求学生掌握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和意义,并能够分析其对现代中国的影响。
4、世界古代文明该题以世界古代文明为主题,选取了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等文明为背景材料,涉及了政治制度、文化传承等方面。
试题要求学生具备对古代文明的深入了解和分析能力。
5、世界近代史该题以世界近代史为主题,涉及了工业革命、殖民地运动、世界大战等重要历史事件。
试题要求学生掌握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和意义,并能够分析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三、备考建议1、夯实基础知识高考历史试题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因此,学生在备考时要认真学习历史教材,掌握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人物和制度。
同时,要深入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和意义,形成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
2、提高解题能力高考历史试题不仅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还强调历史事件的深度理解和分析。
因此,学生在备考时要注重解题能力的提高,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技巧和方法。
要善于从多个角度分析历史事件,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3、关注时事热点高考历史试题往往会结合时事热点进行命题。
史海泛舟“巧”字当头——谈新课改下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之解题技巧
6 5
题的发 展呈现材料来源广 、 信息量 大 、 问角度 活 、 设 考查 功能全 、 能力 要求 高的趋 势外 , 主要 的是 一些学 生在 更 解答此类 问题 时 , 没有掌握一套实 际有效 的解题 方法和 以弥补教师难 以面向有差异 的众多学生 的教学不足 。 借 助这样 的一种形 式 , 不但 完成 了教学 的基本 任务 , 而且 培养 了学生 的多种能力 , 更能 提高学生对历史学 习的兴 趣和积极性 , 教学效果较 为显著 。 三、课程评价” “ 的反思与 实践 传 统的历史教学评价 比较单一 , 常常 以考试为 唯一 评价手段。在 这种评价体系下 , 教师 的教显得更为 急功 近利 。为了最 大限度地提高学生 的应试 能力 , 中历史 高 课 堂教 学方法僵化和教学手段单一 , 学生的学 习负 担也 随着 大量的考试不断增多 ; 同时 , 旧的评 价体系下 , 在 学 生的参 与程度低 。 在课 堂上对 自己的唯一要 求就是认 真 地 听好 每节课 , 做好 一定的课堂笔记 。主体参 与教学活 动的积极性不 高 , 处于被动状况 的现象 比较突 出。毋庸 说能力得不到 提升 ,就连基本的学 习兴趣都 化为乌有 。 新课程改革 以来 , 育行政部 门严格控制学 生的学业负 教 担, 规定 明确 的学 习时间和作业 量 , 不允许 任何学 校公 布学生学习成绩的排名。 教师 的工作压力和学生 的学业
负担都有所减轻 了 ,教育的春天” “ 终于来 了。然 而高考 的竞争依然严峻 , 以分数作 为选 拔和培养人才 的主要依 据 的局势短时 间内不 可能得 到扭转 。因此 ,减 负” 以 “ 应 “ 增效” 为前提 。新课程并不排 斥考核 , 而是更注重 全面 性、 过程性评 价。 我们要培养学生每分必争的意识 , 不断 改 良学习习惯 , 提高学 习效率 , 增强综合能力 。 平时 的阶
历史(新课标卷,12+3模式)(全解全析)
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抢分押题卷(新课标卷)(河南、山西、新疆、西藏、云南专用)(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留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洁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24.山西陶寺遗址是中华文明古国阶段晚期代表性遗址。
考古发掘出土了彩陶、漆木器、玉器等器物,其中鼍鼓、石磬、土鼓等在大墓中随葬的数量、组合和布设位置都是固定和统一的。
即使几座大墓的入葬时间至少相距百年,上述规制也无明显变化。
据此可知()A.神权在陶寺社会中占据主导B.中原核心的文明格局基本形成C.古国阶段晚期初步形成礼制D.陶寺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征【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
据材料“考古发掘出土了彩陶、漆木器、玉器等器物,其中鼍鼓、石磬、土鼓等在大墓中随葬的数量、组合和布设位置都是固定和统一的”及所学学问可知,这些鼓、磬等在数量、组合、位置上的固定和统一,反映了这些乐器明显具有了礼仪性的功能,体现了此时期初步形成了礼制,C 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礼制,而非神权,不能反映神权在陶寺社会中占据主导,排解A项;材料只涉及陕西陶寺遗址的状况,不能得知“中原核心的文明格局”,排解B项;材料没有涉及陶寺文化中的礼制是否受到了其他文化影响,不能得知陶寺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征,排解D项。
故选C项。
25.论及战国时期某一学派,古代有学者指出:“盖出于清庙之守。
茅屋采椽,是以贵俭。
……宗祀严父,是以右鬼;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上同,此其所长也。
横观新课程理念下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的发展
横观新课程理念下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的发展摘要:新课程改革进行以来,材料解析题在各类历史试卷的地位已越来越突出,作为命题的主要题型与选择题、简答题三足鼎立,在不断的尝试与发展完善中,材料解析题将越来越能体现新课程改革的评价理念。
关键词:材料解析题;发展;评价理念对“评价”的理解和操作,是贯彻新课程理念和实施高考改革的重要结合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考考试评价制度改革趋势就是从对学生的单纯的教育测量走向全面的教育评价。
命题作为评价的重要环节,担负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常命题包括命题内容、范围、难度、信度、效度、价值取向等等,在本文语境下,笔者重点探讨历史高考试卷中,作为主观题的史料解析题的史料内容、史料选择范围和价值取向这三方面在全国各高考试卷发展的整体概况。
一、史料范围:扩大化《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提到: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置,体现多样性、多视角、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地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考试命题要依据课程标准,杜绝设置偏题、怪题的现象。
那么在高考这样的测试中,命题范围同样要多样性、多类型、扩大化等等。
如广东卷第39题:词语和概念的变化,可以为探究历史提供重要信息。
本题提供的材料从词语入手,要求说明其含义的历史变化,更具有自主招生的味道,这可以说是一种创新。
考查学生不仅从材料中提取,还要有综合运用知识,尤其是语文知识能力。
当然还有涉及到的如“社会福利制度”、“妇女与教育”、“城市道路交通”等等,不再具体列举。
命题过程中,选材范围的扩大,开阔了考生的视野。
站在某一高度,综合浏览这些高考材料题,无不追随着新课程的理念。
我们不必囿于狭窄的政治史料或者经济史料,也就是说考查对政治制度的理解,不必局限于选用政治史料。
范围扩大,我们也可以从更广阔的史料中谨慎选取不同类型的史料来佐证对政治史等的理解。
二、史料内容:生活化在考试内容方面,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试析高考历史试题中的材料分析题及相应的教学策略
试析高考历史试题中的材料分析题及相应的教学策略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进步,在中学阶段教师不仅仅注重的是学生自身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夯实,更应当从学生未来发展的角度出发,促进学生历史学习思维和解题能力的提升。
本文从高考历史试题中材料分析题的命题特点的角度出发,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对于高考历史试题中的材料分析题的教学策略做出了一些探索实践。
关键词:高考历史;材料分析题;解题技巧;教学策略引言: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们最为“头疼”的题型就是材料分析题,在高考中也是学生们失分最多的题型之一。
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当积极的探索提高学生历史材料解题能力的路径,真正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 高考历史试题中的材料分析题的命题特点1.1 注重綜合能力,考察历史思维在新课标改革的背景下,高考对于学生的历史综合能力的考察变得越来越重视,学生们需要对于历史知识有一个深入的理解,才能够在解析材料分析题的过程中进行灵活的运用。
历史材料分析的考试形式不仅仅能够最大程度的锻炼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运用和解读,还能够极大的促进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和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完善学生的历史思维,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在这一背景下,高考试题中的材料分析题已经越来越向着学生综合能力考察的方向靠拢,面对这一情况,教师应当积极的探索历史材料分析题的教学途径,真正的立足于学生的未来发展,促进学生全面综合素养的提升。
1.2 基于考试大纲,注重主干知识考试大纲对于高考试题命题来讲可以说是一个导向,就近年来的考试大纲的变化来看,主干知识的考察已经逐渐成为材料分析题的考察重点。
历史主干知识主要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影响较大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等,主干知识不仅仅涵盖了我国的主要历史进程和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等方面,还会涉及到西方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的发展以及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等多种知识点,这种广泛的知识覆盖面对于学生来说是有较大压力的。
只有学生在完善自身良好的历史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才能够对于高考材料分析题的考察信手捏来,做到对于材料分析题的从容应对。
精品解析:2024年高考新课标卷历史真题(解析版)
2024年高考新课标卷历史真题1. 考古学者在某史前遗址发掘出1300余座墓葬,大、中、小三类墓葬分别占总数的不到1%、近10%和90%。
其中大型墓葬规模大、随葬品丰富,出土了成套的石制、陶制礼器等。
据此可以推断,该遗址处于()A旧石器时代早期 B. 旧石器时代晚期.C. 新石器时代早期D. 新石器时代晚期【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
根据材料可知并结合所学可知,墓葬中随葬品的多寡反映出贫富差别开始出现,阶级已经萌芽,社会中正孕育着文明因素,结合所学新石器时代晚期,社会经济文化水平发展到更高的层次,青铜铸造已经发明,城市出现,墓葬中随葬品的种类和数量相差悬殊,反映了阶级的出现,表明在此阶段已经出现了文明的曙光,社会历史已接近文明时代的门槛,D项正确;旧石器时代是指以使用打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明发展阶段,距今约250万年~约1万年前,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着群居生活,生产力发展水平有限,并未出现阶级分化,排除A、B项;新石器时代早期,考古学文化的石器仍以打制为主,磨制很少,陶器制作粗糙,居民生活以渔猎采集为主,农业和家畜饲养业处于初期阶段,且早C项。
故选D项。
2.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纷进行政治变革,争相延揽人才,诸子百家大都呼吁“选贤与能”。
不认同这一理念的学派是()A. 儒家B. 墨家C. 道家D. 法家【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
结合所学可知,道家提倡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与自然和谐相处,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阶层,其思想较为保守和倒退,并不积极主张变法改革,延揽人才,C项正确;儒家思想中孟子、荀子分别提出“仁政”“隆礼重法”等思想,代表了新兴的地主阶级的利益,其主张一定程度上迎合了诸侯国变法改革的需要,排除A项;墨家代表社会下层小生产者的利益,主张“尚贤”,希望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排除B项;法家提出了富国强兵、以法治国的思想,主张今必胜昔,因时变革,排除D项。
新课标历史试题及答案完整解析2023最新
新课标历史试题及答案完整解析2023新课标历史试题及答案完整解析2023最新高考结束了,各省也都陆陆续续进入到了阅卷阶段,但高考成绩出来需要等很久,为此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新课标历史试题及答案完整解析2023最新,欢迎参阅。
新课标历史试题及答案完整解析志愿填报技巧1.提前批要不要报即是机会也是风险。
提前批的利:所有的考生都可以填报提前批,多了一个上好大学的机会。
你可以去冲一个比你的分数稍高一点的大学。
提前批的弊:你冲上了一个好点的大学,你可能面临的代价就是牺牲你想读的专业。
提醒家长孩子:如果你对提前批的院校和专业都特别满意,而且这个学校呢高于我们本一批或本二批能进去的那个院校。
那么我们可以填。
如果不是,那么我们建议谨慎填报。
建议勾选不服从调剂,没录到你想去的专业,你可以走后面的普通批次2.平行志愿你去停车场坐车。
大家要排队检票上车。
你的分数就是你的票。
高招办就是检票员。
大家按分数从高到低排队。
第一名同学检票上车了,然后依次录取后面的同学,轮到你时,可能你想去的很多学校已经招满了。
但还有很多没有,你可以填报A、B、C、D、E等24个志愿(新高考),招生办根据你的分数投档到相应的学校。
上车后,各个学校开始检录专业,你填的专业都是热门专业的话,会面临一个风险,被调剂,如果你刚好是没有勾选服从调剂,那么你可能就滑档了。
只能掉到下一个批次再来录取。
平行志愿虽然可以填报多所院校,但只有一次投档的机会,所以填报的院校一定要拉出梯度,同时,你的专业填报也要注意,你的分数是否能够上专业提档线,上不了的话很可能被调剂,所以专业也要有冲稳保的梯度。
3.顺序志愿顺序志愿是指虽然你的分数比你同学高,但是你填报志愿的时候把这所大学作为第二志愿,而大学是优先录取第一志愿的考生,只有第一志愿人数没有录满时才会对第二志愿的考生进行择优录取,一般是在提前批采取的是顺序志愿。
所以说即使你的分数很高,在提前批你冲击第一志愿失败了,那基本后面的学校也与你无缘了。
年全国新课标卷历史题解读
有着影响,从上述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轨迹可以得知中国
参考答案示例:
近代历史的发展,国外的“冲击”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所 以这种模式还是很有启发意义。 《共产党宣言》所述“资本主义迫使一切民族——如果他 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在资本 主义世界扩张过程中,非正义的侵略者同时又往往是历史 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而正义的反侵略者常常又是落后者 ,以贪欲为动机的侵略过程常常成为历史不自觉的工具。
大家好
综上所述,冲击---反应模式有 其合理性 。但是,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也并 非仅靠外部冲击来实现,中国社会内部 也蕴含着诸多推动社会变化的因素:从 经济上来看,资本主义萌芽在近代之前 已经产生并壮大发展;政 治上, 反封 建民主思想在明清之际也已经出现。这 一系列现象的出现说明中国社会内部已 经孕育着变革的力量并推动中国社会向 前发展。
总结:总之,中国社会踏上了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近代化 道路,当然我并不赞同西方的一些史学家的论断:鸦片战 争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中国的近代化。但是,不可否认的一 点,即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确实打破了中国封建社会链条 ,给中国提早走向近代化提供了一种契机,使19世纪的 中国由封建落后走向了近代化。
大家好
示例:该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忽视了中国社会 内部推动社会变化的因素。 从题目所给的材料来 看,在 1856-1860 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 内部做出反应形成洋务派,并掀起了一场“师夷长 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1894 年的甲午中日战争 对中国再次形成冲击,引发了戊戌变法运动,学习 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度,希望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以 挽 救民族危亡;1900 年的八国联军侵华以及《辛 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彻底沦为“洋人 的朝 廷” ,引起国内革命浪潮高涨,通过辛亥革命推 翻了清王朝的统治;1919 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 的失败引发了五四运动,推动中国革命进入新阶段
全国Ⅲ卷第42题-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大题完全解读
2020 年全国Ⅲ卷历史第 42 题说题内容:一、试题考点分析二、试题学情分析三、试题拓展分析四、试题预测分析42 .(2020 年全国 3 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 分)材料表1 摘自 1995 年7 ~8 月对江苏昆山,浙江乐清的部分农民进行的调查统计,调查对象中近 60为18 ~35 岁的青壮年。
表1 1995 年7 ~8 月江苏昆山,浙江乐清部分农民调查统计单位:选择意向明确的统计结果你是否同意以下说法很赞同比较赞同说不准不太赞同很不赞同农民的孩子应以种田为本 2 .9 4 .38 .223 .061 .1父母在,不远游7 .215 .121 .834 .920 .8改革虽然有风险,但比吃大锅饭强45 .429 .2l7 .5 5 .0 2 .6富贵贫贱是命定的 6 .811 .215 .425 .141 .2重新选择职业意向明确的统计结果经商去乡镇企业工作读书上大学去大城市打工继续种田如果有机会重作选择,你将选择35 .214 .131 .8 2 .78 .5——据周晓虹《传统与变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
(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一、试题考点分析1 、考点体现:本题以“对江苏昆山,浙江乐清的部分农民进行的调查统计”作为切入点,重点考查中国现代生活习俗变革问题。
2、热点体现:本题重点考查“立德树人”,强化学生的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情怀、品德修养、知识见识、奋斗精神、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要求;使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能力体现:本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包括了必备知识、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和核心价值,体现了考试的综合性这一方向。
二、试题学情分析1、本题以“对江苏昆山,浙江乐清的部分农民进行的调查统计”作为切入点,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考查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考查能力全面且要求较高。
高考新课标Ⅰ卷文综历史试题解析
高考新课标Ⅰ卷文综历史试题解析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时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帝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
分封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答案】A【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商周时期政治制度•分封制【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探讨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本题以主干知识——周朝分封制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考生对分封制的认识和理解。
关于分封制,相信考生平时做过不少的训练题,而本题通过设置新情境,加大了题目的难度,需要考生能够拓展对分封制的认识,考查角度细致入微。
特别提醒我们在一轮复习时要注重对细节的处理,更要求学生能够扩大自己的知识广度,在此基础上加大对深度的把握。
25.表1皇帝纪年公元纪年郡级政区汉高帝十二年前195年15郡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年24郡汉景帝中六年前144年68郡、国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108郡、国表1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答案】C26.表2记述出处“秦王(李世民)与薛举大战于泾州,我师败绩。
最新-2018高考历史精准考点 用新课标的理念解历史材料解析题 精品
用新课标的理念解历史材料解析题材料解析题是一种主观性试题,是高考历史的三大题型之一,具有“灵活性高和区分度强”等特点。
以其材料新、情境新、史味浓而深受人们欢迎。
它所引用的材料都是原始史料,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将课本知识和课外知识相结合。
一般由材料出处(多为文字材料)、题目(多为图片材料)、提示语(多为表格、图表材料)组成。
这种试题能够有效地考查考生驾驭史料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归纳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能力、知识迁移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较高层次的历史学科能力,考生在材料题上的功夫能反映该考生对历史知识掌握熟练程度和相关知识面。
最能体现和落实新课程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
材料解析题按照材料采用的形式,一般可分为文字型材料题、图片型材料题、图表型材料题、文字加图片图表等混合型材料题四类。
从近三年广东高考历史试题来看,这种试题的比重有逐年增大的趁势。
可是考生们在这类试题上的分率低。
因此,加强学生解题方法的指导,特别是要用新课标的理念来指导这种题型的解答,解答材料解析题实际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阅读。
在阅读材料之前应先看设问,这样做可以明白该题提问的角度、内容和解答要求。
这样做的作用是使考生对题目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带着问题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去阅读,减少盲目性,加强针对性,提高解题效率。
阅读材料,除了阅读正文,对于说明性文字(材料出处、题目、提示语)也要认真阅读,因为这些说明性文字,往往给考生某种暗示和引导。
有可能埋伏着解题所需的信息,考生可从中受到启发,收到"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效果。
其中的“出处”,如果是提示性的,就必须重视。
有时命题会把材料出处放在材料的开头,这不仅仅是设计的需要,更有引起考生重视的作用,并且具有提示性,是必读和必须思考的。
如果不属于提示性的,即作者、著作名称都很生疏,阅读时即可舍去不理,对解题毫无影响。
阅读过程,要运用语文知识、语文能力来阅读历史材料。
中国古代史的材料多为文言文,必须像语文课分析古文一样,对每句话每个字词都要字斟句酌,读透材料的本义并挖掘其引申义,万不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
2023年高考历史新课标全国卷解析
2023 年高考历史〔课标全国卷〕24.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心集权效劳,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
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构建了中心有效把握地方的制度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把握解析:C 此题主要考察西周的宗法制对中华民族历史进展的影响。
AD 选项不对,西周的分封制没有使中心有效地把握地方,没有实现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把握,相反地方诸侯实力强大,所以导致春秋战国时候的割据混战,所以才会有以后的郡县制。
B 选项不对,西周没有王权的高度集中。
西周时代的宗法制是血缘根底上的政治关系,这种关系简洁形成共同的文化心理认同,从而有利于秦汉统一。
25.图4 是依据《隋书·食货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状况示意图。
该图反映出图4A.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B.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进展速度最快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快速进展D.长江流域经济进展相对稳定解析:D 此题主要考察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进展成就。
依据图示信息和所学学问可知:东晋南朝时期,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安定,江南农业得到开发,商品经济较为活泼,经济进展相对稳定,D 正确。
黄河流域不少城市毁于战火,商品经济进展缓慢,但是,总体上来说,还是黄河流域经济水平高于南方,A 不正确;河西走廊是在十六国时期得到开发,但不是进展最快的地区,B 不正确;C 黄河流域的丝织业是恢复进展而不是快速进展应排解。
26.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民为邦本C.天下为公D.民贵君轻解析:C 此题主要考察对黄宗羲的思想的理解和生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新课标的理念解历史材料解析题
材料解析题是一种主观性试题,是高考历史的三大题型之一,具有“灵活性高和区分度强”等特点。
以其材料新、情境新、史味浓而深受人们欢迎。
它所引用的材料都是原始史料,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将课本知识和课外知识相结合。
一般由材料出处(多为文字材料)、题目(多为图片材料)、提示语(多为表格、图表材料)组成。
这种试题能够有效地考查考生驾驭史料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归纳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能力、知识迁移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较高层次的历史学科能力,考生在材料题上的功夫能反映该考生对历史知识掌握熟练程度和相关知识面。
最能体现和落实新课程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
材料解析题按照材料采用的形式,一般可分为文字型材料题、图片型材料题、图表型材料题、文字加图片图表等混合型材料题四类。
从近三年广东高考历史试题来看,这种试题的比重有逐年增大的趁势。
可是考生们在这类试题上的分率低。
因此,加强学生解题方法的指导,特别是要用新课标的理念来指导这种题型的解答,解答材料解析题实际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阅读。
在阅读材料之前应先看设问,这样做可以明白该题提问的角度、内容和解答要求。
这样做的作用是使考生对题目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带着问题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去阅读,减少盲目性,加强针对性,提高解题效率。
阅读材料,除了阅读正文,对于说明性文字(材料出处、题目、提示语)也要认真阅读,因为这些说明性文字,往往给考生某种暗示和引导。
有可能埋伏着解题所需的信息,考生可从中受到启发,收到"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效果。
其中的“出处”,如果是提示性的,就必须重视。
有时命题会把材料出处放在材料的开头,这不仅仅是设计的需要,更有引起考生重视的作用,并且具有提示性,是必读和必须思考的。
如果不属于提示性的,即作者、著作名称都很生疏,阅读时即可舍去不理,对解题毫无影响。
阅读过程,要运用语文知识、语文能力来阅读历史材料。
中国古代史的材料多为文言文,必须像语文课分析古文一样,对每句话每个字词都要字斟句酌,读透材料的本义并挖掘其引申义,万不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
世界史的材料多为外来的翻译文,有的句子很长,很难读懂。
此时,可按语语文课中划分句子成分的办法来处理:先找主、谓、宾语,再找定、补、状语。
对信息量大的材料要借助标点符号(特别是分号和句号)划分层次,理解各层的含义和各层之间的关系,归纳出材料反映的核心问题。
同时用符号(直线或曲线)画出关键词句,去粗取精。
下面各举例说明。
1、文字型材料题的阅读例如:斯大林在论述苏联的工业化时说:“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由于轻工业同重工业比较起来,需要的投资少,资本周转快,获得利润也比较容易,所以在那里,轻工业成为工业化的头一个对象,只有经过一个长时期,轻工业积累了利润并把这些利润集中于银行,这才轮到重工业,积累才开始逐渐转到重工业中去,造成重工业发展的条件。
但这是一个需要数十年之久的长期过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
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那就要失败。
”――《斯大林选集》斯大林的这段话的核心意思是什么??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分析,发现斯大林的第一句话也作了暗示: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建设是从轻工业开始。
往下是讲述其原因,最后才指出由于战争的需要,苏联的工业化建设要从重工业开始。
这就是这段话的核心意思。
如果学生不能把握马斯大林这段话的核心意思,那就不可能再解答后面相关的设问了。
2、图片型材料题的阅读按照试题所选取的图片性质来分,可以分为地图类图片题、照片类图片题、拓片类图片题、漫画类图片题等。
无论哪种图片题,解题时首先要立足图片,高考的图片型材料题所选取的图片一般是教材上所没有的新情景材料,所要求提炼的信息也都是图片本身所携带的,因此立足图片就成了解题的关键。
在分析图片时,应该从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两个方面入手。
认真观察,注意与图片相关的文字,运用所学知识来支撑和补充图片,还要注意论从图出。
例如:2003年上海题。
3、图表型材料题的阅读阅读图表型材料,要把握其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发生、发展、演变的总体趋势,重点要分析图表所携带的有关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相关信息。
4、文字加图片图表等混合型材料题的阅读首先,要了解文字材料同图片图表材料之间的关系:一是互为补充关系,文字材料表述准确阐述深刻,图片、图表材料直观明了。
二是文字材料对图片图表材料进行注释和说明。
然后在所有材料中寻找有效信息,经独立思考、分析,才能解答设问。
例如:(2002年历史单科全国卷)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自朝鲜战争起,美国全球扩张和争霸进一步加强,海外军事开支和各种“援助”名目繁多。
这些开支50年代平均每年53亿美元,60年代平均每年近60亿美元,70年代前3年平均达71亿美元。
――据《世界经济统计简编(1978)年》
材料二1950年―1957年间,美国工业生产平均增长3.8%,英、法、联邦德国平均为5.4%,日本为12.4%1951年―1977年,美国工业劳动生产率平均增长3.2%,日本为8.8%,联邦德国为4.4%,法国为4.3%。
――据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
材料三美国的进出口贸易情况表(单位:亿美元)年代19573与日本的贸易
+2.4+2.0-15.9-19.4与西欧国家的贸易+2.0+10.7-5.8-17.8注:+为顺差,-为逆差――据《当代世界经济概论》
材料四资本主义世界黄金外汇储备比重变化表(%)年代193719572资本主义世界1100美国46.448.531.29.77.6日本6.11.33.212.412.3西欧共同体各国26.53029.6――据《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第二分册)
回答:1973年,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结合材料说明其原因。
通过对材料一的阅读,得出的有效信息是:美国的海外军事开支和各种“援助”加剧了美元流向国外,增加其经济负担。
通过材料二的阅读,得出的有效信息是:美国经济没有持续稳定增长,其发展速度低于西欧、日本。
通过材料三的阅读,得出的有效信息是:美国进出口贸易与西欧、日本相比,逆差趋势明显,难以留住美元。
通过材料四的阅读,得出的有效信息是:美国黄金大量外流,储备减少使美元地位愈加难以巩固。
最后将四段材料提炼出来的有效信息组合在一起,就成了本题的答案要点了。